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風來了説課稿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2.88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要開展説課稿準備工作,藉助説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説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風來了説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風來了説課稿

風來了説課稿1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湘版美術教材第六冊第四課《風來了》,我主要從教材、教學過程、教法學法這幾個方面來分析,首先來説説我對教材的理解: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神奇的大自然變幻無窮,我們每天親近她,細細地體味着陽光、冰雪、風雨、雷電帶來的温暖、寒冷、涼爽與震撼。本課即以學生生活中常常遇到的風為內容題材,風既能給人類帶來涼爽也能帶來災難,還能運用於生活中,例如風能發電、風能路燈等,所以本課在於引導學生與自然和睦相處的同時,讓學生回憶各種各樣的風颳起時所見到的情景與不同的感受,並能運用線條、色彩等美術語言,通過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即通過美術創作活動來傳達對自然界的感知,所以本課是造型.表現學習領域的繪畫課。三年級學生逐漸能客觀的、實事求是地認識周圍事物,並能憑記憶表達自己的感受,還能加以想象,這樣對學生繪畫能力的提高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教材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這些資料對教學起到了很大的輔助作用,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學習風的表現方法。

能力目標:培養對大自然、對生活的觀察能力和記憶能力,發展想像能力和繪畫表現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3、教學重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觀察記憶颳風時周圍事物和人物的變化,學習風的表現方法。

難點:運用線條、色彩等繪畫語言大膽地、創造性地表現對風的感受。

二、説教學過程

所以,我是這樣設計教學過程的:

感受體驗——記憶交流——嘗試訓練——創作表現——交流評價——拓展延伸

(一)、感受體驗

1、(出示風車)請個別同學玩小風車的遊戲。提問:是什麼讓風車轉動起來呢?(回答:風)板書:風

2、提問:那麼你們知道自然界的風是怎麼形成的嗎?(學生通過討論、交流並回答,利用課件向學生展示風的形成過程。將美術學科和自然學科緊密地連接在一起,給學生創設了一個文化情境,增加了文化含量,激勵他們探索自然)板書:來了

(二)、記憶交流

1、討論:你曾經遇到過什麼風?你發現了什麼?(對事物的認識程度有深刻與膚淺的區別,認識得越深刻對其表象和反饋就越細膩、具體。本環節力求挖掘學生的深層記憶,並讓其全方位認識風,強化學生的感受。)

2、藍貓也遇到了風,看看他的經歷吧!(播放藍貓遇颱風的卡通片段,在原有的生活經驗上,發展學生的想象力)

3、風來到我們的世界,身邊的物體發生了很多的變化,來看看自然界的風吧。(利用多媒體展示一些圖片,讓學生觀察颳風時各種物體形態的變化,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素材,培養學生觀察力,為嘗試訓練環節做好了鋪墊。)

(三)、嘗試訓練

1、當風來到我們的教室,老師手上的樹枝會有什麼變化呢?(讓學生分組比賽試塑造塑料樹枝,並進行指導。)

2、當風吹過這裏,它們會有什麼變化呢(利用多媒體,展示幾副畫,試着讓學生説一説、畫一畫,颳風時這些物體的變化。)

3、我們的畫家也畫了一幅有關風的作品,一起來欣賞一下,這幅畫那些地方很好地表現了風呢?(回答:服飾、頭飾、頭髮、帽子等)

4、有個小朋友他也畫了一幅,你認為它畫出風的感覺了嗎?(沒有)怎麼修改呢?(請個別學生進行實踐操作。)

(四)、創作表現(知識的學習與積累的最終落腳點是通過創造和表現得以提升,表現的過程是練習的過程,更是創新的過程;是知識應用的過程,也是學習檢驗的過程。)

1、欣賞作品,提出問題:這些作品中有的不僅畫了物體的變化,還畫了一些線條,這些線條表現的是什麼?(回答:風)那麼我們也可以把我們的作品加一些這樣的線條,增加畫面效果。

2、師出示一張畫,師生互動,添加線條,強調油畫棒水彩畫的方法。

3、提出作業要求:根據自己的記憶和想象畫一副與風有關的畫,注意畫出風來了的感覺,可以用線畫風增加畫面效果。

(五)、交流評價(沒有評價的學習過程就象沒有羅盤的航行,正確的評價能使我們明確與目標的差距。)

1、自我評價:認為自己畫出風的感覺的同學將畫貼在黑板展示區。(發揮主動性)

2、學生互評:你認為哪副畫有風的感覺?(是一個取長補短的過程)

(六)、拓展延伸

風,是一種自然現象,它既給我們帶來涼爽也能帶來災難,人們還利用風能發電、設計風能路燈等,所以只有好好的利用風,利用自然萬物,我們才能與自然和睦相處。(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激發學生對自然界的探索,為學生養成健全的心智)

三、説教法、説學法

我採用活動教學法,強調學生自己動手,例如我讓學生玩風車、塑造樹枝,這樣將單純的技能學習變成有趣的競賽活動,以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意識,發揮其主動性。

我還採用了情境教學法,劉海粟説過“藝術是薰出來的”。給學生藝術的情境與氛圍是成功的美術課堂的一大要素,大量的圖片的展示,是把學生帶入意境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學生審美素養的重要方法之一,更是為兒童喜聞樂見的教學方法.所以我充分運用了此法,如向學生展示大量的“風”的圖片、美術作品,並始終以“變幻之風”音樂作為背景,給學生創設了“風”的情境。

另外我採用演示法,如安排了小訓練,讓學生找出作品中需要修改的地方,還有將畫添加線條增強畫面效果環節,跟學生一起互動等,這樣不僅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習興趣,抓住了重點,突破了難點,而且還提高了繪畫水平。

為了改變他們的學法,我引導他們進行觀察和比較,例如我不是先教用線畫風,而是在學完畫物體的變化以後欣賞一些作品,再引導他們總結出“用線畫風增加畫面效果”的方法,這一方法的改變能關注到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效果,又能夠提高學生作業的水平。

我還改變了學生的繪畫工具,採用油畫棒水粉畫的方式,這種體驗豐富了學生的繪畫表現方式。

四、小結:

這堂課,我注重營造學習氛圍,廣泛運用多媒體,將學生的體驗和活動貫穿其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使課堂也變得格外生動、有活力。

以上是我對這堂課的理解,還有不足之處請多指教。謝謝!

風來了説課稿2

説課材料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是國小美術人教版第三冊、第十六課《風來了》。

教材分析:

本課屬於造型表現領域,是一課時的內容,

以自然現象——風為內容題材,要求學生表現風來時人物和景物的不同變化。因為風的形狀是看不見摸不着的,所以對於風的表現只有從相關聯的其它事物上得到體現,這就要求學生觀察風來時周圍景物、人物的變化和特點,用畫筆生動形象的描繪出來。為此,課前我讓學生從電腦、書報、雜誌上搜集關於風的資料圖片,使學生對風有一個初步的感性認識。課堂上讓學生觀看台風的視頻和各種圖片,使學生更形象更準確的描繪風,為學生創設輕鬆愉快的學習空間。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學習風的表現方法

能力目標:在繪畫表現活動中,提高學生觀察、記憶大自然的能力,同時使學生的想象力和繪畫表現力得到進一步發展。

情感目標:喚起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材重難點:

引導學生觀察回憶颳風時周圍事物和人物的變化是本課的重點。運用線條大膽的表現出對風的感受與認識是本課的難點。

教學方法:

本課體現的是師生間的互動,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我採用了開放式的教學法,課前,為了使學生對風有一個初步的感性認識,我讓他們從電腦、書報、雜誌上搜集關於風的資料。在教學中為了能讓學生感受風、描繪風,我採用了談話法,如小組交流、師生間交流。課堂上還準備了大量的圖片讓學生欣賞,給學生一個強烈的視覺衝擊。通過CAI多媒體課件,營造了一個愉快、直觀的教學環境,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法指導:

課堂以學生為主,收集資料、彙報材料、欣賞、感受、想象、表演等活動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學生在自由的交流、體驗、感受、觀察、討論中去了解風、表現風,體驗創作的樂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課堂的主宰者。

教具準備:

為了能讓學生對風有一個直觀的感受,我製作了CAI多媒體課件。

學具準備:

練習紙、作業紙、鉛筆、彩筆、油畫棒

教學流程:

為了使學生多方位多感官的感悟風,我設計了這樣幾個環節:聽風、説風、畫風、憶風、看風、賞風、繪風、評風、拓風。

具體教學過程如下:

一、 聽風

課堂伊始,為了調動學生積極性,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同學們,在我們的身邊有各種各樣的聲音,你們聽,這是什麼聲音?同時課件播放風的聲音,學生回答。引出我們每天都跟這位朋友碰面,那麼本節課我們就來畫一畫和它在一起的情景。學習十六課《風來了》,出示課題。利用課件播放風的聲音,在學生頭腦中迅速浮現出風的相關內容,激發學生對風的回憶。

二、 説風

為了讓學生對風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課前我讓學生在電腦、書報、雜誌上搜集關於風的圖片資料,課堂上再請學生彙報自己收集的資料成果。並達到信息資源共享的目的。

三、 畫風

首先提出問題:你平時遇見過什麼樣的風呢?那麼誰能嘗試着畫一畫風呢?找學生上台畫風,其他學生在下面畫。學生畫的風可能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在這裏不做具體的評價,只強調風有大小、方向的不同。畫風時線條要自然、流暢。此環節只是讓學生初步嘗試表現風,然後在以後的師生交流——發現問題——總結方法的活動中再逐步的掌握髮現用線畫風的方法。

四、 憶風

風能讓很多東西動氣來,飄起來。課件出示草、花、樹的圖片,讓學生回答風來時它們的變化。再出示幾幅颳風時的草、花、樹的圖片,能讓學生真切的感受到它們的變化。接下來,小組回憶、交流在風中行走的經歷。同時課件出示人在風中艱難行進的圖片,給學生一種直觀的感受。然後找幾名學生表演在風中行走的樣子。能使學生清晰的看到人在風中行走時上身和四肢的變化,為後面的繪畫創作積累素材,喚起學生對風的記憶和感受。

五、 看風

風就像我們人一樣有時温柔有時暴躁。現在讓我們看一段關於風的錄像,課件播放颱風。看完後問學生:你看到了什麼?有什麼感受呀?影像資料能帶給學生更加真實的感覺,學生看後對於強大的颱風帶來的危害會留有深刻的印象,能用各種線條畫出兇猛的颱風,為後面的繪畫表現注入了感情色彩的成份。

六、 賞風

我利用課件出示畫家柯羅的作品《陣風》和小朋友的作品。引導他們欣賞欣賞畫中人物的動態和周圍事物的變化。通過欣賞畫家和小朋友的作品,刺激學生的繪畫表現慾望,增強孩子們的創作熱情。

七、 繪風

作品欣賞完後,進入本堂課的重要環節繪畫表現階段,為了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同學們,我們每天都和這位朋友碰面,你可曾記得上學路上它吹走你的帽子,教室裏亂翻我們的書本、作業時的淘氣樣嗎?或是你們上完體育課大汗淋漓時帶給你清涼的的可愛樣嗎?現在讓我們用手中的畫筆描繪出和這位朋友相處的情景。在作業紙上大膽地畫一幅風來時的畫面。學生開始作畫,對學生畫面中出現的問題及時指導並給予糾正。為了活躍課堂氣氛,給學生營造良好的繪畫環境,我讓學生邊聽音樂邊作畫。在音樂的感染下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得到極大的發揮。

八、 評風

適時的評價鼓勵能激發學生對美術學科的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我利用黑板進行作品展示,同學們能清晰的看到自己的作品,再讓學生從這些作品中選出自己最喜歡的、最有特色的、最有情趣的作品師生進行評議。這種展示評價能促進學生間的交流。培養學生的評價能力與審美能力,增強孩子們的自信心。

九、 拓風

是課後延伸部分,為了繼續培養學生觀察生活、表現生活的能力,激發學生對自然現象的探究與表現,我設計了這個環節,請學生課後嘗試着表現春、夏、秋、冬四個季節不同的風。教學過程到此結束了

十、 板書設計

本課的板書我是這樣設計的:黑板中間是題目《風來了》,下面是學生的繪畫作品。

小結:

本堂課我重在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以學生的自主探究為中心,將學生的交流感受表演活動貫穿其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習方式的轉變,使學生的學習活動變的豐富多彩.同時CAI多媒體課件的運用,為課堂注入了活力,使美術教學變的格外生動有趣.

以上是我對這節課的講解,由於本人的能力水平有限,在講解過程中出現的不足,懇請各位領導、各位老師提出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風來了説課稿3

一、説教材

本課是湘版三年級《風來了》。本課屬於造型·表現課,教師以春夏秋冬四季風不同的特點進行啟發,引導學生通過簡單的創意和繪畫,來表現風吹來時的情景和感受。

《美術課程標準》指出:“美術課的任務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想象、創造等形象思維能力。”本課學習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密切相關,對於風的感性體驗學生比較豐富,風是看不見也摸不着的自然現象,對於它的表現只有從其它相關聯的事物上去體現,可以讓學生通過看看、想想、講講、畫畫等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表現能力、記憶力,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引導學生主動發展,素質全面提高。

二、説學情

學生經過一年級美術的學習,繪畫能力有了明顯的進步。但有個別同學因為有一段時間去參加珠心算訓練而沒有參加美術課程的學習,構圖表現能力較弱。需要加強指導。

三、説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瞭解春、夏、秋、冬風的不同特點。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簡單的創意和繪畫,來表現風吹來時事物的變化及特徵,感受不同的風帶來的快樂、興奮、緊張、害怕的心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喚起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

引導學生觀察回憶春夏秋冬四季颳風時周圍事物和人物的變化。

【難點】

運用線條大膽的表現出風來時的情景和感受。

五、説教法與學法

教法:新課標指出,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説,他們已基本掌握了美術工具和材料,對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會用線條和色塊來表現他們所知道的東西。現在的孩子以獨生子女居多,他們接受信息的途徑很廣,思維活躍、想象豐富、聯想奇特,他們以自我為中心,喜歡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現畫面;好奇心重,愛表現自己,但動手能力較差,只能用簡單的工具和繪畫材料來稚拙地表現自己的想法。而《風來了》這節課就是讓他們在輕鬆愉悦的氛圍中無拘無束地表現自己的想法,符合學生髮展的特點。針對這一特點,我採用“教為主導,學為主題”的教學思想,通過直觀演示法,誘導探究法,操作發現法,引導學生主動探究,主動體驗,並發現彩墨畫中的奧妙從而獲得知識。

學法:有效的繪畫學習方法,不是一味的去模仿和記憶,而是一個有目的發揮想像的,動手操作的過程,為此我十分重視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在本節課中我指導學生學習方法為:動手嘗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美術的樂趣。

六、説教學過程

環節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自制長紙條門簾下垂,師用扇子扇動,請同學們注意看,發生了什麼?

生:門簾動了。

師:為什麼老師做的門簾動了呢?

生:因為有風了。風來了。

師:對。因為風來了。(邊説邊板書課題:風來了,並隨即用簡筆畫法風把“風”字裝飾)

環節二:講授新知識

(一)風的形成和作用

師問:風是怎麼形成的呢?生答:空氣流動產生風。冷熱空氣流動的快,風就大,空氣流動的慢,風就小。風的大小對人們又什麼作用呢?

生(討論後)答:大風能讓風車轉動,抽水快;大風能讓帆船行走的快;可以放風箏,把衣服吹乾。

師:我忍不住要誇獎同學們了。你們想到風的作用真多。“聽,它來了,它又走了,它沒給自己留下什麼,卻給大地換了新裝。”

(二)教師細説春夏秋冬的風

注意用語調把四季風的特點和給人的感受表達出來。並即興板演柳樹在不同風中的形態。

春風來了。“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我們都背過這些詩歌,春風像剪刀,把嫩綠的葉子剪出。春風給我們什麼感覺呢?

生:暖暖的,舒服的。像媽媽的手撫摸着我。

學生的想象力很豐富,為什麼不表演一下春風中的感覺呢?我們像花一樣,在春風中綻開了,微笑一下。那麼用線條畫春風的時候,一定要自然而流暢,這樣才能表現出春風中舒暢的感覺。

師要隨機直觀演示流暢線條風的畫法。

春風中,我們的衣服是什麼樣的?畫面色彩是什麼色的?注意觀察。

欣賞(課件):同齡人筆下的春天的風。剪貼加繪畫《春姑娘》、兒童版畫《放風箏》、黑、白鉛筆畫《放風箏》 。

悶熱的夏天,樹葉都打了卷兒,狗熱的直吐舌頭,這時候忽然來了一陣風,啊,你是什麼感覺?

高興、興奮。怎麼表現出來?舉手歡呼、把衣服畫成夏天的短衣服短褲。

當瓜果飄香的季節----秋天來臨時,一陣風吹來,空氣裏飄來瓜果的香氣。但,一天天過去,風的脾氣變大了。我們欣賞《陣風》這幅畫是誰的作品?他是哪個國家的畫家?作品名稱是什麼?陣風是什麼意思呢?感受到了風了嗎?怎麼看出來的?

師總結:大風來的時候,有些物體的形態就會發生變化。師即興簡筆畫----無風時的柳樹。

當大風來的時候,它會有什麼變化呢?師即興簡筆畫-----風中的柳樹。風越大樹的變化會更大,比如説樹幹彎了、樹斷了。

出示課件圖片:接着我們再來看看人在大風中的樣子。(多引導動作和表情的不同)。觀察

從哪裏看出畫面有風的?風是從哪個方向吹過來的呢?並引導學生欣賞人物的動態及事物隨

風飄動的形態。

師:欣賞了這些圖片,我們知道人在風中不僅有動作的不同,而且有外形的變化,同時還有

表情的變化,有舒心的,有興奮的,有緊張的,有艱難的。

有一首風的兒歌,又科學又好聽,對我們的繪畫有很大幫助。我們一起來欣賞。

課件展示風級兒歌:零級煙柱直衝天,一級青煙隨風偏,二級輕風吹臉面,三級葉動紅旗展,四級枝搖飛紙片,五級帶葉小樹搖,六級舉傘步行艱,七級迎風走不便,八級風吹樹枝斷,九級屋頂飛瓦片,十級拔樹又倒屋,十一、十二級陸上很少見。

環節三:鞏固練習、創作實踐學生製作,教師輔導

討論:如何結合自己的想象與感受,畫一幅非常有趣的關於風來了的作品?

師:根據自己的記憶和想像,以自己為主體,表現自己在不同風中的感受。用單色的表現方式畫,注意要添畫合適情景,畫出風來了的感覺。

學生作畫,教師對存在的問題及時指導。

整理工具,材料,養成良好習慣。

環節四:作品展示與評價,教師小結

教師鼓勵性講評:優秀的繪畫作品像一朵朵花開在春風裏,供我們欣賞;如一張張

精美的帆,瞧!我們的帆船出發了!如一台風車,風車轉動了,帶給我們童年的歡樂

同學們,這,就是老師和你們共同完成的風來了的圖畫。

七、板書設計

風來了

風的形成和作用

合適情景,畫出風來了的感覺。

風來了説課稿4

一、教材分析

神奇的大自然變幻無窮,風來了我們每天親近她,細細地體味着陽光、冰雪、風雨、雷電帶來的温暖、寒冷、涼爽與震撼。本課風來了即以生活中學生常常遇到的風為內容題材,讓學生回憶各種各樣的風颳起時所見到的情景與不同的感受,並通過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

風的形狀是看不見又摸不着的,怎樣表現風來了呢?風來了這便是教學中要解決的學習問題。通過用線來表現風,可以畫出風的飄動、旋轉、迅疾和方向,使學生體會風的形態。風來了利用物體形態的變化來表現風的感覺,如畫家作品《陣風》描繪了幾位藏族婦女在風中艱難地行走的姿態,她們的腰帶、髮辮、衣襬及一些飾物都被風吹得飄了起來,真實地表現了對大風的感受。

教材藉助圖片提示,體現出用線條表現風的感覺。旋轉的渦狀線和相似方向飄動的弧線表現出不同的疾風景象,藉以啟發兒童從可視的線條形象中去體味風的方向、大小、疾緩,幫助兒童從中獲得方法和經驗的體認。

為了便於學生進入學習活動,風來了安排有小訓練,即陳列吊燈、衣架上晾的褲裝、柳條等圖樣,提出問題:你能想像出大風吹過來時,它們會有什麼變化嗎?説一説,試着畫一畫。穿插其中的小訓練對於觸動學生的感知,增強其體驗、感悟的能力,發展想像力和表現力可以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

教材注意到學習活動開展的層次關係,從風的形式到物的反應,再經想像提高到追求一種有意義的表現逐步推開,為教學提供了清晰的路線。

本課由於學習內容與學生生活經驗密切相關,平時學生就積累了一些有關風的感性體驗,通過教師的指導,他們一般可以根據記憶和想像畫出對風的感受。

二、教學目標

學習風的表現方法。

培養對大自然、對生活的觀察能力和記憶能力,發展想像能力和繪畫表現能力。

培養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三、教學設計

本課的教學,重在引導學生觀察記憶颳風時周圍事物和人物的變化。

教學過程擬作如下安排:

記憶交流——演示觀察——嘗試訓練——指導表現——交流評析。

記憶交流環節通過傾聽各種風聲,觸動學生的記憶,使學生自主地投入到學習討論中,相互交流自然界有哪些風。然後,通過多媒體演示讓學生觀察颳大風時各種物體形態的變化。再通過教材提供的小訓練嘗試畫一畫大風吹來時,不同事物、動物和人物形態的變化。通過對學生小訓練的分析,指導學生通過各種物體形態的變化來表現風來了的感覺,並根據自己的記憶和想像進行創造表現。交流評價時,可讓學生相互説説哪些作品有風來了的感覺。

作業要求:記憶和想像颳風時的情景,通過描繪物體形態,運用線條等方式,大膽地表現對風的感受。

四、教學建議

用線表現風主要是使學生感受風的形態,可以考慮用線的形式來增加畫面效果,豐富繪畫語言。

提示學生不必畫太大的場面,以免影響作業的完成。

教學設計可根據條件,設置不同的環節和程序組織,如:嘗試體驗——觀察發現——建立假想——創意表現——反饋評析。

在“風來了”的主題線索下,鼓勵學生思考逆風、順風等運動中的物體狀,體會方向、力量所呈現的畫面感覺,起到活躍思維和擴充表現張力的作用。

風來了説課稿5

一、説教材分析:

《風來了》是湘版國小美術課本第6冊第4課的造型與表現課。 本課即以生活中學生常常遇到的風為內容題材,讓學生回憶各種各樣的風颳起時所見到的情景與不同的感受,並通過繪畫的形式表達出來。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看看、演演、畫畫等方法,大膽、自由地把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現出來,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能運用線條或色彩表現“風”的形態特徵。

2、過程與方法: 在欣賞中,培養對大自然、對生活的觀察能力和記憶能力,體驗生活的美。在活動中,發揮想象能力,體驗畫面的美感。在探究中,體驗風的表現方法及物體的前後遮擋畫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風來時的情景和人物變化的動態,能夠運用線條或色彩表現風來時的情景。

難點:通過描繪物體形態、運用線條等方式,大膽地表現對風的感受。

二、説學情分析:

國小三年級的學生,已有一定的學習習慣及繪畫技能,但他們天真浪漫,對自己的行為約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但是如果能找到適合並讓他們感興趣的課堂活動,他們就會非常樂意去做、去學。所以讓孩子在“玩中學,學中樂,體會趣味感、成功感”才能符合他們的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

三、説教法:

根據學生情況,我主要採取以下教學方法:

1、觀察、發現法:觀察、發現法有助於發展學生的智力,我讓學生參與遊戲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

2、體驗教學法:通過引導學生參與聽、看、説、想、畫的活動,使學生體驗活動的快樂,並從活動中獲得知識。

3、評價法:通過自評、互評以及互動交流的評價方式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説學法:

本課在學法上主要採用觀察記憶法、對比學習法和互動評價法。首先讓學生觀察泡泡飛舞的情景及課件的展示,從而體驗、感知、記憶各種風的特點。通過描繪物體形態、運用線條等方式,大膽地表現對風的感受,最終解決本課的重點及難點。學生繪畫後通過評價活動,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五、説預期效果:

本課由於學習內容與學生生活經驗密切相關,平時學生就積累了一些有關風的感性體驗,通過這節課的學習,相信他們能夠根據記憶和想象畫出對風的感受。

六、説教學過程:

(一)遊戲導入新課

1、課前進行吹泡泡、玩風車的遊戲,讓學生輕鬆入課堂。

2、板書課題: 風來了

(二)嘗試訓練

1、聽一聽風的聲音,來觸動學生的記憶。

2、用簡單的線條來畫一畫風,從而感知風的方向和路線,讓人感受到不同形式的風。

3、近一步嘗試用簡單的物體表現風來時的情景。

(三)觀察賞析,加深印象

1、播放課件,引導學生觀察欣賞,瞭解風中人物特徵。

2、即興表演,加深對風中人物特徵的認識。

3、出示圖片,分組賞析。

(四)學生練習

1、説説你在生活中風來了的情景。

2、作業練習。

(五)分享評析

(六)拓展延伸

風來了説課稿6

一、情況分析

幼兒生活在豐富多彩的自然環境當中,一切東西都會吸引幼兒的注意,從而煥發起他們無窮的好奇心,在《綱要》中,科學教育的內容規定從幼兒身邊取材,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風是幼兒在日常觸及到的最多的自然現象,本活動通過利用生活中的物體探索風的形成,讓幼兒在活動中更為直接地體驗風的存在,激發他們的探究熱情,引發孩子們對風的好奇心與探究慾望。

二、説教材

(一)、幼兒園《綱要》中指出幼兒園科學教育的內容要從孩子身邊取材,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的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科學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幼兒對科學的探索興趣和愛好;重視探究能力的培養;教給幼兒主動探索的技能;發揮科學的教育作用。科學活動《風》就很好地落實了這一教育任務。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

引導幼兒在活動過程中感知風的特性,風力的大小變化。

2、能力目標 :

發展幼兒的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和創造力。

3、情感目標 :

讓幼兒感知風的奧妙,激發幼兒的求知慾。培養幼兒從小

1熱愛科學的情感。

(三)、教學重點、難點

這是一次科學活動,其中穿插了一些科學常識教育。但教學仍以科學教育為主。因此,整個教學活動的重點放在嘗試感知風的存在上。

感知活動通過小朋友與風對話,激發幼兒的求知慾,嘗試的形式是利用材料來尋找看不見的朋友。因此,幼兒動手操作探索風的形成和風力的大小變化是這次教學活動的難點。

(四)、活動準備:

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寓教育於生活情境、遊戲之中。為此,我作了如下活動準備:

1、空間準備:操作桌子4張呈直角擺放在側面和後面,便於操作評價。

2、物質準備:風車、綵帶、扇子若干,多媒體課件 3、經驗準備:已經知道空氣的存在;活動前在户外感受風。

三、説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針對這次教學活動的教學目標、教學設計和幼兒的實際情況,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以情境教學法為主,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 情境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形象,為主體的生動活動提供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孩子一定的態度體驗,使孩子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方法。

2、問題教學法:在活動引導中,提出恰當的開放性問題,

2可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形成了好的師幼互動。

3、操作教學法:本次活動安排了兩次操作活動。第一次是引起興趣後第一次操作,主要是探索產生風的趣味性、多樣性,讓幼兒在看一看、用一用、試一試中獲得感知風的存在和風的特性。第二次操作是試一試、比一比,感受到風力大小對風車快慢的影響。

4、演示教學法:本次活動中的演示法是通過看課件,讓幼兒對風有全新的認識,在這一過程中,現代教學輔助手段的運用發揮了傳統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使理解和認識更透徹。

此外,在各個不同的教學環節中還穿插運用探索教學法、示範教學法、啟發聯想教學法等教學方法,使整個教學過程動靜結合,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做到寓教於樂。

四、説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不僅提高認識、鍛鍊能力,更昇華了情感,本次活動採用的學法有:

1、多通道參與法:新《綱要》科學領域中的目標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活動中引導幼兒看一看、比一比、學一學、説一説、做一做、想一想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使其在不知不覺中對活動內容產生興趣。

2、體驗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為了讓幼兒對風有更深的印象,採用了遊戲體驗法,在認識風朋友的過程中引導幼兒體驗、感受風的特點,激發幼兒的探究熱情,繼而去引發幼兒對風的好心與探究慾望期間,還通過幼兒間的互補學習、師幼合作的方法,表現豐富、多樣性的認識,體現着“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

五、説活動流程

我採用環環相扣組織此活動程序,活動流程為: 尋找風朋友激發興趣——自由探索感知風的特性——幼兒動手操作嘗試,探索風力對事物的不同影響——運用課件感知風對人的好處與壞處——遊戲,評價總結

六、説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利用找看不見的朋友,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

興趣是人們積極、主動地認識客觀事物的一種心理傾向,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的重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動幼兒探求知識的動力,它會使幼兒產生學習需要,是學習活動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因素,因此,我根據教材實際,創設興趣情景,來調動幼兒的學習熱情。活動開始,問孩子們:“你們想認識今天的客人嗎?”然後讓幼兒用紙條動起來找出風娃娃,引發幼兒的興趣,從形式上、內容上都深深吸引着孩子。

(二)自由探索(幼兒動手操作嘗試探索風的特性和風力的大小)

創新意識是創新素質培養的前提,根據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在第二環節中安排了孩子自由探索活動,我引導鼓勵幼兒製造出風,然後通過視覺、嗅覺、感覺,探索出風的特性,利用扇子扇動風使風車轉的快慢不一,探索出風力大小對風車轉動快慢的影響,從而激發幼兒的探究熱情。在此過程中教師在一旁給予支持、鼓勵及指導,這一過程中,教師是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

(三)、交流結果(對幼兒獲取風的經驗進行整理) 在前一過程中,孩子獲得經驗是零碎的,那怎樣進行加工整理呢?在探索活動結束後,幼兒最想的就是把自己所發現的尋找風的方法告訴給其他幼兒和老師,如:她是用什麼方法做的?發現各種東西製造出來的風吹到身上的感覺是不一樣的?把自己在探索中所得到的經驗與老師幾同伴討論交流。為此,在自由探索後我們就通過幼兒介紹,集體講評的方式,對幼兒獲取風的經驗進行整理。

(四)豐富經驗(利用生活經驗和看圖片感知風對人的好處與壞處)

引導幼兒看圖片,用動作來判斷風做的好事和壞事,在輕鬆的氛圍中體驗了學習的快樂,教師適時賞識又給每個孩子體驗到創造的樂趣。

(五)評價總結(總結幼兒自己探索到的有關風的經驗知識)

在活動過程中,對幼兒進行了情感、語言、能力、動作、發展等多方面的隨機評價和階段評價,總結豐富幼兒有關風的經驗知識。並採用遊戲的方法,達到師幼、幼幼互動作用,以使教育更好地為幼兒發展服務。

(六)活動延伸

活動結束,我們不能馬上告一段落,關鍵是引導幼兒持續不斷地對風產生興趣,根據這次活動以及幼兒的興趣、經驗和需要,進行生成活動。

在活動的組織中我始終堅持以幼兒為主體,以積極的體態語引導幼兒參與活動,用生動的語言對幼兒進行情感教育。活動中,幼兒思維活躍,始終能圍繞活動內容積極思考,從而將本次活動推向了最高潮。最後,讓幼兒輕快地走出活動室,到户外玩風車感受風,結束本次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