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關於説課稿模板錦集九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1.56W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常常需要準備説課稿,藉助説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説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説課稿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説課稿模板錦集九篇

説課稿 篇1

今天我講的是一年級下冊《識字4》。本課是一首充滿童趣的兒歌,兒歌寫的是六種小動物在夏天裏活動的情形。本課要認識的字大多是帶蟲字旁的字。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要達到的目標是:正確、流利地朗讀兒歌,激發學生觀察瞭解小動物的興趣;引導學生運用形聲字的構字規律自主識字,認識11個帶蟲字旁的生字,會寫“螞蟻”兩個生字。

一年級下學期,孩子剛剛邁入語文學習的大門。他們認識事物大多靠直觀的接觸,學習知識靠反覆的鞏固。因此,在設計這一課的教學時,我遵循了低年級識字閲讀教學的規律,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多種形式的識字,讓學生感受到小動物的可愛,感受到夏天的美好,感受到識字的樂趣,喚起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讓學生在主動參與中生動活潑地發展。

整堂課的教學,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首先,創設情境,談話導入

從一年四季談到可愛的小動物,結合觀察課文插圖,引領孩子們走進本課學習的情境中。

然後,熟讀兒歌,學習生詞

讓學生通過自由讀,指名讀、評議讀,齊讀多種形式熟讀兒歌,整體感知兒歌的內容。在熟讀兒歌的基礎上,讓學生用筆圈出小動物的名字,利用圖片,拼音幫助學生識字,再通過去掉拼音讓學生認讀,開火車,把小動物送回家等多種途徑,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活動中鞏固識字。

接着,尋找規律,教給方法

在學生認識了“蜻蜓”“蝴蝶”等六個生詞後,引導學生觀察生字,在“你發現了什麼”的提示下,學生感悟到了藉助形聲字的構字規律,識字的方法。這樣,在完成識字教學任務的同時,培養了學生識字能力,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漢字的神奇魅力,有效的識字方法為學生的持續學習及至終身學習奠定基礎。在指導學生寫好“螞蟻”一詞時,主要是從字的間架結構、筆順、筆畫等方面着手,讓學生學會把字寫正確、端正、規範。

最後,深化朗讀,培養語感

在完成識字教學任務後,我有意識地安排學生再讀兒歌,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朗讀內容,邊讀邊加上動作,一方面激發了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另一方面讓學生的緊張學習得到一定程度的調節,孩子們讀得又開心,又鞏固了兒歌。

我還設計了讓孩子們練説的環節,仿照兒歌句式説説自己熟悉的小動物的活動。這種安排聯繫了孩子們的生活,打開了孩子思維的空間,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展示交流,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

對本課的設計思路先説到這裏,懇請各位同行提出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説課稿 篇2

一、説設計意圖

新《綱要》明確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 空氣是與我們的生命息息相關的,世間萬物的勃勃生機都是因為有空氣的存在.為孩子提供豐富的材料,讓孩子通過眼、腦、手等多種感官去發現問題。使幼兒變被動者為主動學習者、探索者,從而萌發愛科學的情感。

二、説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的作用。在本次活動中,我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設計了兩個目標,1、感知空氣的存在,掌握空氣的特徵及作用。2、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產生興趣。

三、説活動準備

《綱要》指出,幼兒教師應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夠運用多種感官進行探索活動,為了使活動順利展開,達到預先設計的教學目標,在此次活動中,我做了如下準備:氣球、透明玻璃杯、粉筆、透明盛水容器、蠟燭、打火機、碎紙屑、紙片。

四、説活動重難點

利用有趣的科學操作活動,使幼兒對科學探究活動產生興趣。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是科學啟蒙的關鍵,它將使幼兒永遠保持探究學習的熱情。因此,我把培養幼兒的探究興趣作為重點。

引導幼兒通過老師的示範操作實驗,從中找到空氣,幼兒受其原有知識經驗和思維水平的影響,對事物及其關係的認識和理解,具有很大的表面性和片面性,因此我將這方面作為此次活動的難點。

五、説教法、學法

《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引導者,合作者。活動中,教師要心中有目標,眼裏有幼兒,時時有教育,以互動的、開放的理念,讓幼兒

真正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因此,在本活動中我主要採用了啟發提問法、觀察發現法、引導發現法、實驗操作法等幾種教法,使幼兒感受空氣的存在。我採用了幼兒在與老師互動中通過猜謎,觀察、自主探索、實驗操作等學法使幼兒獲得認知能力。

六、説活動過程

在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我一直本着以幼兒為主題的原則,以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入手,圍繞目標,將多種教學形式相結合,使幼兒始終處於積極的自主探索狀態,我的活動流程為:猜謎導入——啟發提問——實驗操作

1、 活動導入部分:

我以猜謎的形式導入活動,激發幼兒的興趣,使得此次活動能夠更好的開展。 謎語:看不見、摸不着,不香不臭沒味道,動物植物都需要,一時一刻離不了。(空氣)

2、 活動開展部分:

在這個部分,我首先採用了啟發提問的方法,問小朋友們什麼地方有空氣。然後出示氣球,讓幼兒猜想是誰住在氣球裏。然後幼兒自己通過實驗操作、觀察,自主探索的方法尋找身體裏的空氣,如對這手吹氣,捏住鼻子閉上嘴巴,説説這些做了這些動作的感受,幼兒還可以把粉筆頭放在盛水的容器中,觀察有什麼現象發生,並將自己看到的現象説出來。

其次,我採用了實驗操作的教學法,為小朋友們變了一個魔術,倒不出來的水。在這個實驗中,我還用到了比較的方法,讓幼兒能夠更加明白其中的道理。我先在一個透明的空杯子裏裝水,水未滿,然後蓋上紙片,將水杯倒立起來,讓幼兒觀察,然後在杯子中裝滿水,蓋上紙片,將玻璃杯倒立,讓幼兒觀察水有沒有倒出來。通過提問:是誰在幫忙。為什麼杯子裏沒有空氣,水才不會倒出來?究竟是誰在幫忙?誰那麼有力量?引導幼兒交流:杯子裏沒有空氣,外面的空氣就會不讓水從杯子裏流出來。

最後,我將蠟燭點燃後用玻璃杯罩住,讓幼兒觀察會有什麼現象發生。幼兒

之間交流討論,然後在自己動手操作,把碎紙屑放在桌子上,幼兒分組:用手在周圍煽動,觀察紙屑的變化。讓幼兒知道空氣是無處不在的,感受我們的周圍充滿了空氣,只是我們看不見它。

3、 結束部分:幼兒交流討論實驗的結果,説説空氣的特徵及其作用。

七、説活動延伸

針對本次活動的延伸,我讓幼兒探索風和水有些什麼奧祕,讓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產生更大的興趣。

説課稿 篇3

各位領導、評委老師:

你們好!我今天説課的內容為人教版八年級美術下冊第三單元《增一分活潑 添一分情趣》中的活動五《蛋殼人造型》(板書)

●教學目標

1.通過蛋殼人造型設計,製作,進一步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表現力.創造力和審美情趣。

2.進一步豐富學生美化生活的能力.體驗設計和製作規律。

●教學重點:掌握設計、製作蛋殼人的規律、技巧及方法。

 ●教學難點:製作是否體現了設計的理念、是否美觀。

一、説教材

本單元共分為七個活動內容,而本節的活動五是提高學生設計意識、組合能力和動手能力。

二、説教法

依據本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我用到了以下教學方法:

我利用引導法讓學生觀看課件, 分組討論法,引導學生探索並獲取新知,蛋殼表現人物身體最主要是什麼部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三、説學法

因為有以上的教學方法,使我制定了 “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學習方法,讓學生通過觀察課件和欣賞作品,分小組討論交流,自主獲取知識。最後由老師做簡單小結。 “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樣的學法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地位,學生的主體地位”,優化了課堂教學,提高了學習效率。

四、教學過程

為了順利的實現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重難點。我把教學過程設計為以下幾個環節。而且為了方便這些教學環節的展開,我事先把學生分成若干組,在分組討論並回答問題環節中表現突出的組送上提前製作好的.笑臉。

●首先是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展示蛋殼人作品,調動了學生興趣,為下一個環節的進行打下良好的基礎。(用時1分鐘) ●其次是傳授知識環節

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後,我就開始進入傳授知識階段,但一般基礎知識又是比較抽象的,學生難以較快掌握。因此,我製作了一系列的蛋殼人作品課件讓學生欣賞,並把成品當場展現給學生。

●教師小結

分析蛋殼人類型和方法 (板書)

蛋殼人偶造型——用蛋殼製作人物頭型,用布料製作服裝,組合後可用來演戲。

蛋殼人擺設——用蛋殼與圓筒組合,製作成各種人物造型。

蛋殼不倒翁——把熔化的蠟及重物或磁鐵放入蛋殼內部,製成不倒翁。

京劇臉譜造型——用蛋殼作京劇人物的頭部,取硬紙剪出造型人物的髯口和五官,再製作一頂帽子,按譜式畫好臉譜,並給服飾、頭飾着色。這個環節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學習習慣。學生的製作思路被打開了,下一步就是讓學生了解蛋殼人的具體制作方法和過程。因此,我一段蛋殼人制作視頻錄像,為了能讓學生有較充足的時間來實踐,視頻製作的重點放在製作方法和步驟上。並把視頻中展示製作過程的作品展示給大家,請學生探討這些作品用到了哪些材料?

從設計到製作過程中應注意什麼問題?

先讓學生分組探討,然後教師小結。

(1)首先,要認真且畫頭部,不能被實物的小細節吸引。

(2)其次,在製作時要巧妙的運用所學技法,抓住特徵進行概括。

● 應用新知,動手實踐環節

要求學生:

(1) 在20分鐘內,四人一組製作出一件蛋殼人。

(2) 組織好廢舊材料,作品應該新穎、獨特、製作手法多樣

(3) 練習過程中注意剪刀、碎片及時整理,愛護環境。

(學生分組製作,教師巡迴輔導)

●展示作品,教師小結環節(3分鐘)

教師展示學生作品。讓學生評出優秀作品和優勝組,並對優勝組加以表揚。對學生的能力給予肯定,並提出希望。這個階段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發現美、欣賞美的能力,體驗成功的樂趣。

五、板書設計:

增一分活動添一分情趣

活動五 蛋殼人造型

●分析蛋殼人類型和方法

蛋殼人偶造型——用蛋殼製作人物頭型,用布料製作服裝,組合後可用來演戲。

蛋殼人擺設——用蛋殼與圓筒組合,製作成各種人物造型。

蛋殼不倒翁——把熔化的蠟及重物或磁鐵放入蛋殼內部,製成不倒翁。

京劇臉譜造型——用蛋殼作京劇人物的頭部,取硬紙剪出造型人物的髯口和五官,再製作一頂帽子,按譜式畫好臉譜,

並給服飾、頭飾着色

●教師小結

●作業

説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領導,你們好!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幼兒園大班安全教育《安全快樂過寒假》。

一、説設計思路

一年一度的寒假生活即將到來,在寒假中,為了加強幼兒的安全防範意識,保障幼兒的身心健康,確保幼兒的安全,讓幼兒度過一個安全快樂的假期,特此設計此教學。

二、説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觀看課件讓幼兒懂得安全的重要性。

2.能力目標:提高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3.情感目標:引導幼兒樂於探索、交流與分享,激發興趣。

三、説活動重、難點

重點:通過觀看課件學習假期安全的相關知識。

難點:通過學習提高幼兒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四、説活動準備

有關交通安全、防溺水安全、燃放煙花爆竹等相關課件。

五、説教法

直觀法、談話法

六、説教學活動設計

教學活動:(一)假期中的打算談話引入,小朋友們,我們的寒假生活即將到來,老師想了解一下放了假你們想做些什麼事情呢?教師引導幼兒説出自己想做的或是喜歡做的事情(教師要鼓勵幼兒大膽表述),最後教師小結:剛才小朋友們説出了許多假期中的打算,但是無論小朋友們做什麼事情都要時刻注意安全。

教學活動:(二)組織幼兒探討怎樣快樂地度過假期在這一活動中,通過前面幼兒説出怎樣來玩,教師進一步引出我們在做這些事情時應怎樣保護自己?(教師引導幼兒互相説一説)這一環節可以培養幼兒的表達能力。

教學活動:(三)教師總結幼兒假期中應注意的安全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來講安全:交通安全、防溺水安全、電方面的安全、火的`安全。

1、教師出示有關交通安全方面的課件,引導幼兒觀看,隨之教師小結在交通安全上應注意:(1)自覺遵守交通規則,不在公路上跑鬧、玩耍;(2)不得獨自橫穿公路,要有大人的陪同;(3)文明乘車,在車內不隨便扔果皮,更不能把頭伸出車窗外。此環節可以增強幼兒的交通安全意識。

2、課件出示溺水事故片段,引導幼兒仔細觀看,教師再小結在防溺水安全方面應注意:(1)小朋友嚴禁到水庫、池塘、河流等戲水、打撈東西,不能獨自或結伴到池塘邊、河流、玩水、滑冰。(2)如果發現有小朋友不慎掉進水庫、池塘、水井等,我們不能擅自下水營救,應大聲呼成年人來相助或撥打"110"【此環節可以增強幼兒的防溺水安全意識】。

3、老師引入電方面的安全在此環節中讓幼兒想一想有哪些家用電器,我們要不要隨便觸摸家用電器,引導幼兒説出不能隨便觸摸家用電器受傷,尤其是電線、燈頭、插座等。

4、老師出示小朋友放煙花爆竹的圖片,進一步引出火的安全。(1)不能私自燃放煙花爆竹,避免失火或受傷。(2)不準玩火,不得攜帶火種,以免發生火災,發生火災時及時撥打"119"。(3)冬季做好煤氣中毒預防工作。

最後老師小結:安全隱患無處不在,希望我們每個小朋友假期聽父母的話,並牢記我們今天所學的安全知識,祝小朋友們度過一個安全、快樂的假期。

説課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評委、教師:大家好。

我是吉林市昌邑區樺皮廠鎮中心國小的李強。我説課的題目是《圓的面積》。

一、 教學分析

《圓的面積》選自人教版《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三節。它是在學生了解和掌握了圓的特徵、學會計算圓的周長以及學習過直線平面圖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也是今後進一步學習圓柱和圓錐等知識的基礎。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結合六年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學習經驗,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 知識技能目標:正確運用圓面積的計算公式解決簡單問題。

2、 過程方法目標:經歷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在推導過程中體會轉化的數學思想;初步感受極限思想。

3、 情感態度目標:學生在探究過程中,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體驗成功的樂趣,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

教學難點:體會轉化的數學思想,初步感受極限思想。

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圓片、剪刀,直尺、量角器等。

二、説教法學法

本課將“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體會數學思想為主線。”的理念貫穿教學的始終。教學時,針對整合點,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動態、直觀的演示,彌補動手操作和想象的不足,讓學生直觀感受知識的形成過程。從而突破重點和難點。

三、説教學過程{為了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設計瞭如下的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數學來源於生活,創設現實的生活情境, “圓形草坪”情境圖,一方面使學生了解圓的面積的含義,另一方面,使學生體會在實際生活中計算圓面積的必要性。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1、初步探索,體會“轉化”思想:

首先,設置問題情景,怎麼求圓的面積呢?當學生束手無策時,幫助學生從頭腦中搜索出已有的與解決這一問題相關的知識和方法-----轉化思想。

然後,圍繞“轉化”教師和學生在小組內展開討論、動手操作,合作交流,並逐步得出解決問題的思路。

接下來,引導學生説明兩個組方法的共同點。為深入研究做鋪墊。

2、深入研究,感受“極限”思想

學生研究時從直覺上覺得這樣繼續剪拼下去,得到的圖形一定會越來越像平行四邊形,但是隨着平均分的份數越來越多,學生的動手操作變得很困難。

針對此整合點,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直觀動態的演示,彌補動手操作和想象的不足,展示把圓分成32份、64份拼成的圖形越來越接近長方形。讓學生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想像的過程”,建立了空間觀察和空間想象力。再把拼成的圖形進行對比 ,問:你們發現什麼了?再繼續分下去呢?使學生充分體驗了極限思想。

3、深化思維、推導公式

這一環節,將常規教學手段和信息技術分段並用。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首先引導學生回憶把圓轉化為長方形的過程,併發放示意圖,學生藉助數字、字母、符號等,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推導圓面積的計算公式。然後針對有困難的小組,利用課件動態的演示,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圓面積公式推導過程的.理解。最後交流展示,歸納公式。

通過三個環節的教學,藉助信息技術的優勢,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三)、解決問題,檢驗鞏固

本課主要教學目標是讓學生經歷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體驗轉化和極限的數學思想,所以本節課只設計了兩個基本練習,目的是鞏固學生對圓面積計算的理解。

(四)回顧知識,體味思想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的學習,不僅是數學知識的學習,更重要的是數學思想與方法的學習。課的最後我提問:“本節大家有什麼收穫?”這樣不僅和學生回顧了本節課的數學知識,又重新體味瞭解決問題的數學思想。

四、教學效果

本節課,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教學目標以及學生的認識水平以及學生不同的思維層次,將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進行有機的結合,培養了探索精神,滲透了數學思想,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了不同的發展,有效地促進了教學目標的達成,提高了教學效率。

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在第一課時學習了生字新詞、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後,這課時着重進行課文重點句段的學習。文章通過記敍一位小姑娘在海灘頂着烈日為一位畫家看守衣服和畫夾,而謝絕畫家送給她貝殼的故事,讚揚了小姑娘誠實、守信、樂於助人的美好品質。

本文共20個自然段。先講小姑娘答應為畫家看衣服和畫夾,接着講小姑娘認真負責地為畫家看東西,最後講小姑娘不肯要畫家送給她的貝殼。“為畫家看衣服”和“不肯接受貝殼”是文章的重點段落。

這篇文章的語言寫得很美,宛如海邊一幅風景畫。景是美的----剛冒出海面的太陽,碧藍的海水,海浪激起的白雪般的泡沫,金色的海灘,各色各樣的貝殼……人更美----心疼小姑娘,願意給小姑娘幫助的好心的老伯伯,一心想對小姑娘表示感謝的畫家,特別是淳樸誠實的小姑娘,更是讓人感到可敬可愛。課文寓情於景,語言簡潔,用詞準確,人物的動作、語言、心理描寫生動地表現了不同人的個性與心情。

學習課文,體會“畫家的心情為什麼久久不能平靜?”的含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這兩點是文章的重難點和關鍵。

通過本節的學習,教育學生要學習小姑娘那樣信守承諾、拾金不昧的精神品質。

二、説教法

課文很長,文質兼美,這篇文章無論是大海和沙灘,還是沙灘上的小姑娘和畫家,都沒有離開一個字“美”,教學時我緊扣“美”這一情感主線開展教學,體現“以讀為本,讀中感悟積累”的教學理念。教學中,我讓學生在讀中發現海水美、貝殼美、小姑娘的心靈更美,再引導學生通過個性化的朗讀,讀出自己感受到的美。學生在自讀自悟的`過程中,積累詞句、內化語言,受到情感的薰陶與美的感染。

“為畫家看衣服”是文章的重點之一。引導學生找出描寫小姑娘神態、動作、語言的句子,體會小姑娘的認真負責。採取學生之間、老師和學生分角色朗讀來體會老伯伯的好心和小姑娘的信守承諾的品質。“不肯接受貝殼”是文章的又一重點段落。 三、説教學流程

(一)由圖導入,初讀課文。

課文有一幅海上美景插圖,可抓住這幅圖來營造一個美的情境。上課開始,啟發談話:同學們,你們去過海邊嗎?今天,老師特意給大家帶來了一幅海上日出圖,你們看(出示課文插圖)一一這近處的沙灘、海水,遠處的礁石、泡沫,天上的海鳥··…·在這麼美的海邊,這位畫家和小姑娘之間發生了一件什麼事?帶着這幾個問題讓學生自讀課文,去思考。

(二)抓重點句,悟讀課文。

1、提問:在這麼美的海邊,發生了一件什麼事?(課文講的是一位小姑娘在海灘頂着烈日為一位畫家看守衣服和畫夾,而謝絕畫家送給她貝殼的故事。)

金色的海灘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課文除了能讓你感受海灘美,還能感受到哪些美?(板書:海水美、貝殼美、小姑娘美)

2、抓重點句,感受美。

(1)海水美

①哪些句子能讓我們感受到海水美?

②指導朗讀“碧藍的海水一望無際,海浪激起的泡沫像一堆堆白雪,美極了!”

(2)貝殼美

①你是從哪些句子感受到貝殼美的?②指導朗讀:美麗的貝殼映着陽光,更加燦爛奪目。小姑娘羨慕極了,情不自禁地説:“啊,真好看!”

畫家向小姑娘介紹他拾到的貝殼:“這是沙蜊子,這是大貓眼,這是小螺螄,這是金海螺……”

看到這些美麗的貝殼,你們想説什麼?

小姑娘和你們一樣喜歡這些貝殼,帶着你們的感受練習讀這句話。 (3)小姑娘美

課文是通過小姑娘的一言一行來表現她的美好心靈的,因此讓學生再讀課文找出表現小姑娘美好心靈的句子。

太陽越升越高,姑娘的額頭上沁出了細細的汗珠,眼睛裏露出焦急的神情。(指導讀出天氣越來越熱,小姑娘的焦急)

多次分角色朗讀,

一個好心腸的老伯伯走過來問小姑娘:“孩子,你在等誰呀?”

小姑娘説:“一個畫畫的叔叔,我給他看衣服呢!”

老伯伯説:“傻孩子,火辣辣的太陽會把你曬壞的,你回家吧,東西擱在這兒,我替你看着。”(指導讀出老伯伯的好心)

小姑娘搖了搖頭,説:“我答應了叔叔,一定得等他回來。”(指導讀出小姑娘的堅定。)(板書:負責守信)

小姑娘搖搖頭,對畫家説:“我不要,老師説了不能隨便要別人的東西。我要回家吃飯了。”(板書:不隨便要別人的東西)

小姑娘多麼喜歡貝殼呀,畫家希望她能悄悄地撿起來,沒想到小姑娘把他喊住了:“叔叔,您的貝殼掉了!”她彎下腰,把一顆顆貝殼撿了起來,還給了畫家。(板書:拾貝殼不昧)

課文結尾處:畫家望着小姑娘遠去的背影,心情久久不能平靜……”讓學生讀這句話,思考:畫家的心情為什麼久久不能平靜?你覺得他會説想些什麼?

通過引導學生對這幾句話的朗讀,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小姑娘美好的心靈和畫家的敬佩之情。

(三)總結昇華,體驗美。

寓情於景,寓情於事是本文寫法的一個特點。而領會課題,尤其是“金色”一詞的含義,是本文的難點,如何突破難點,以讀代講,即對重點句段進行情感朗讀訓練,讓學生再讀描寫小姑娘神態、動作、語言的句段,想:小姑娘究竟美在何處?這“金色”單單是指海灘嗎?(這金色不光是指海灘,更是指小姑娘金子般純潔的心)

通過“以讀代講”,會使學生不知不覺地步入小姑娘那金色的內心世界,盡情感受甚於“景美”的“心美”。從而揭示課題:在瑰麗無比的海灘上,太陽灑下點點金光,這正如小姑娘純真、美好的心靈在閃光,真是景美,人美,心靈更美!

説課稿 篇7

一、説教材。

本單元所選的文言文,以議論抒情為主,感情真摯、議論深刻,語言精練而富有深意。學習本單元主要通過反覆誦讀課文,認真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深入品味語言的豐富內涵,讓學生受到多方面的人文薰陶。

本篇是袁宏道的一篇文情並茂的山水小品文,文辭清麗簡潔,內容意趣盎然.隨意而自然,不重具體景物的刻畫描寫,卻非常重視藉助山水風光傳達文人志趣,語言樸素平易而頗多變化,往往涉筆成趣,有清雋美妙的意境。文章非常適合誦讀,因此重點要通過誦讀來品味文章的美感。

二、説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①正確理解文中的字詞句,積累重點文言詞;②熟讀課文,品味清麗的語言,體會盎然的意趣;

過程、方法目標:①把握多角度品析理解內容的方法;②學習用朗讀法閲讀寫景文言文,培養自主學習文言文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體會作者對自然的熱愛和高雅的情趣。教學重點:積累重點文言詞,品味優美的語言。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超凡脱俗的審美情趣。

三、説教法、學法。

朗讀導悟法:本節課我希望引導學生通過引讀、初讀、譯讀、品讀、美讀幾個環節,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文言語感,啟發學生自悟,提高對文言文本的理解能力。並以尋找美點為切入口,引領學生理解文章豐厚的內涵,受到美的薰陶。

小組討論法:“水嘗無華,相蕩乃成漣漪;石本無火,相擊乃生靈光。”採用小組討論,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在交流中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在思維的碰撞中發展語言理解能力與表達能力。

四、説教學過程。

《語文課程標準》一再強調,學生誦讀有利於積累、體驗、培養語感。我設計了“五步讀書法”,即引讀、初讀、譯讀、品讀、美讀,使整個課堂充滿琅琅讀書聲,讓學生在誦讀中而逐步達到心通其情,意會其理的層次。

第一步———引讀:

著名特級教師於漪曾説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上課伊始,配以婉轉的古箏樂曲,屏幕展示西湖優美風光,使學生陶醉其中。然後,啟發學生打開記憶的寶庫,吟誦有關西湖的詩詞歌賦,其中蘇軾及楊萬里的詩大家最為熟悉,可集體吟誦。而後順勢引入課題,並簡介作者,激發學生對袁宏道的景仰及閲讀文本的興趣。

新課標指出:要利用閲讀期待,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閲讀質量。導入課題時,利用優美的風光、動聽的音樂,使學生很快進入課文特定的情景,為下面的閲讀活動得以自主開展做好了情感與內驅力的鋪墊。

第二步——初讀:

1、教師範讀,正字音,提示節奏、停頓。

2、學生自由大聲朗讀,把握字音、節奏、停頓,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3、朗讀展示。指名讀,提出朗讀要求,師生從各角度進行評價。

這一環節的三讀,從字音到節奏再到語氣三個梯度提出語感要求。讓學生能夠做到字音準確、句讀分明、音韻流暢、感情充沛,形成良好的語感,為通譯全文、品味文章韻味打好基礎。

第三步——譯讀:

1、小組合作,採用參照註釋、回顧舊知、結合語境等方法,揣摩研讀,譯讀文本,畫出不懂的字詞。

2、帶着小組譯讀的成果上台當小老師,全班參與交流。

3、強化重點知識點,夯實基礎。

初四學生已經具備了相當的文言基礎,放手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運用已經掌握的文言知識結合註釋盡力自行解決文字障礙,若難以解決,可以請教老師。我巡視課堂,在釋疑解難的過程中,遵循孔子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原則,不是簡單的“告訴答案”,而採用引導學生回顧舊知或者提示語境的方法啟發學生自悟。在這裏,我不是“知識的化身”,而是解決問題的合作者。

在交流的環節,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上台當小老師,我當助教。這樣的主動學習節奏快、效率高。另外,在交流中既要重視課堂生成的資源,又要落實預設的重點知識點的強化,如:1、重點字詞:2、一詞多義:為、於3、重點句的翻譯等,提高學生將知識系統化的能力,為日後初四的總複習打下堅實基礎。

第四步——品讀:

用尋找美點比賽的形式,引導學生運用“多角度品析”的方法,從各方面進行賞析,力求有獨到的發現,有自己的心得體會。教師相機誘導,適時點撥,引導學生深入分析、深刻領悟。下面我就從欣賞景物之美、領略語言之美、感悟志趣之美三個角度談談如何引導學生品味:

1、景物之美。袁宏道筆下的西湖,極其嫵媚,極具性靈,在引導學生品味時,對實寫景物可採用想象、朗讀、圖片展示相結合的方式,使學生也不覺為西湖美景所醉。在引導學生品味虛寫語句時,注意啟發聯想,注重引導學生體會以內心感受來寫景妙處,可以使文章別有神韻。這正好契合新課標所強調的“要重視學生的獨特體驗”。

2、語言之美。深入淺出的比喻,句式整齊的排比,工整精煉的對偶等修辭的運用,不僅增強了文章的華採,而且豐富了文章的神韻。引導學生品讀修辭方法對於表現景物的妙處,讀出那鮮明的畫面、優美的意境。如:將孤山葱綠比作了美人的黛眉,春花嫣紅比作少女的面頰,勾勒出了西湖的清純可愛,妙不可言。還要注意引導學生品味關鍵詞的生動巧妙,如“湖光染翠之工,山嵐設色之妙”抓住“染” “設”,體驗這二字賦予大自然之靈性,將大自然比擬成丹青妙手,為山嵐添彩增色。

3、志趣之美。袁宏道主張文學要“獨抒性靈”,引導學生品讀出他的獨特個性與審美觀是本課的難點。“杭人遊湖,止午、未、申三時”而作者卻以晨昏之景為妙,夕嵐初起,月華乍露,尤為清絕。而大部分遊人只是趕了熱鬧,“安可為俗士道哉”顯示出作者的清高超拔的審美志趣。

這一環節的品讀,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通過邊讀邊品邊議,西湖遊記的美感鮮明地映現眼前,大家神遊其中,在發現美、欣賞美的過程中受到了美的陶冶,又感悟了作者的真性情。

第五步——美讀:

前幾環節的情境創設、譯讀品味都為美讀打下了很好的基礎,此時,帶着對文章的理解,帶着對作者的欣賞,帶着飽滿的激情,用優美的聲調,抑揚頓挫地朗讀課文,藉助豐富的想象和聯想,感知作品的形象美、意境美、情操美。

葉聖陶先生説過:“美讀得其法,不但可瞭解作者説些什麼,而且還可與作者的心靈感通,不論在興味方面還是在受用方面,都可得到莫大的收穫。”通過美讀,把握音韻節奏,深入作者的內心世界,讀出描摹的優美意境,使學生與作品達到心神交融的的默契。

第六步——佈置作業:

將張岱的《西湖七月半》打印出來,把“閲讀並比較兩篇文章的異同”作為作業。

這一作業的設置是本課的拓展提升,不僅將學生的視野從課內拓展到課外,與《課標》提出的:“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不謀而合;同時又進一步鍛鍊了學生自主閲讀課外文言文的能力。

板書設計:

以品味文章的 “景物美、語言美、志趣美” 作為主體,言簡意賅,突出教學重點。

各位領導、老師,“追求高效愉悦課堂”是我的職業追求。對這節課的教學,我已有幸在實踐中進行過嘗試,經過反思,我認為按照這個思路進行教學比較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及思維發展要求,課堂學生思維狀態積極而活躍。

説課稿 篇8

今天我説課的課題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數學廣角”例2的內容—合理安排時間。在認真學習《課程標準》,深入鑽研教材,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本節課我將以教什麼,怎樣教,為什麼這樣教為基礎,從教材分析,目標重難點分析,教、學法分析,教學過程分析幾個方面進行説課:

一、説教材

本單元主要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簡單事例,讓學生嘗試從優化的角度在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案中尋找最優的方案,初步體會運籌思想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以及對策論方法在解決問題中的運用。在日常生活中,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很容易找到,而且會找到解決問題的不同的策略,這裏的關鍵是讓學生理解優化的思想,形成從多種方案中尋找最優方案的意識,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説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分析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統籌方法在生活中的應用,能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安排時間。

(2)會用流程圖表示事情的安排順序。

2、過程與方法:

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教學活動,感受合理安排時間的重要性,養成珍惜時間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安排時間。使學生認識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形成尋找解決問題最優方案的意識。

難點:會用流程圖表示事情的安排順序,引導學生從優化的角度在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案中尋找最優化方案。

三、説教法與學法分析:

(一)説教法: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能從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案中尋找出最優的方案。教學難點是從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案中尋找出最優的方案。因此在教學過程中:

1、創設情境主要採用了多媒體直觀觀察的教學方法,根據國小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規律,創設貼近兒童生活實際的情境,使學生處於主動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最佳狀態。

2、探究體驗的這部分內容主要採用了引導學生觀察和發現,解決問題採用貼近兒童生活實際的情境,讓學生從中體會運籌思想在解決問題中作用。

3、注重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培養,拓展課堂教學的空間。儘可能地放手讓學生提出問題,驗證答案,並引導他們自己總結,從而逐步和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二)説學法:主要採用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

1、給學生創設熟悉的情境,學生在這熟悉而又喜歡的情境中,根據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嘗試解決具體的問題的方法。

2、在時間安排的學習過程中,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與同伴交流合作,共同探究新知。

3、用再創造方法學習數學。學生在教師提供的活動空間中,去體驗而歸納,由類比而猜想,由發現到證明。

四、説教學過程: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源於生活,以用於生活”,“數學教學更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情境,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儘量把數學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繫起來,讓數學教學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把枯燥的數學變得有趣、生動、易於理解。下面,本人結合自己這節課的教學實踐,談談在《合理安排時間》這節課的課堂教學中是怎樣構建生活化數學的。

(一)、引趣導入

(二)、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三)、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1.屏幕出示例2情景:(先不出示工序和問題)

師:就在這個時候門鈴響了,大家看大屏幕,誰來説一説這幅畫的內容?

師:你想一想沏茶都需要做哪些工序呢?

師:我們來看看小明沏茶都需要做哪些工序?分別需要多長時間?(屏幕出現沏茶工序和問題)

2、觀察工序

師:觀察工序,你發現了什麼?

(工序的順序是亂的,有些事情可以同時做。)

師:咱們先把他的順序排一排好嗎?

師:快速的算一算,看看小明做着幾件事需要多長時間?

3、屏幕出現問題

找學生演示,説理由,選出最優方案!

(四)、練習鞏固

1、做一做第2題

2、合理安排時間——做飯

3、做一做第3題

(五)課堂小節:本節課你有哪些收穫?

説課稿 篇9

一、説教材:

1、説課內容:

《猜一猜》是義務教育課程實驗教材國小數學第三冊《數學廣角》的第二例題和第三例題內容。

2、教材分析:

《猜一猜》這一教學內容是繼排列、組合之後的又一堂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新增課程,是學生接觸邏輯推理的第一堂課。邏輯推理是進一步學習數學的基礎,同時也是發展學生邏輯推理能力的良好素材。整個國小階段學生的邏輯思維只能是初步的,需要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實驗、猜測、推理與交流等活動,初步感受數學思想方法的奇妙與作用,受到數學思維的訓練,逐步形成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同時培養他們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與慾望。

3、教學目標的確定:

根據教材的編寫特點以及第一學段學生的認知水平,為了更好的體現三維目標,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制定了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猜測、實驗等活動,使學生感受簡單推理的過程,初步獲得簡單推理的經驗。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3)情感目標:體會數學思想方法在生活中的用途,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和探索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初步有序地、全面思考問題的能力。

二、説教法

在教學過程中,我首先以遊戲的方式導入,再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適當的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玩中學,玩中思。通過兩個活動使學生感受簡單推理的過程,初步獲得一些簡單推理的經驗,很好的掌握了簡單推理的思維方法。接着由兩樣物品到三樣物品,使學生都再次體驗推理的過程,重在讓學生感受、體驗推理的.過程。

三、説學法

《猜一猜》這種類型的課對於學生來説是一節感興趣的課,新鮮的課,為了能更好的在一節課當中幫助學生認識簡單推理的邏輯性,在本節課當中,我採取了找一找、看一看、説一説、想一想等方法,使學生在大量的活動內容中掌握知識形成的能力。

四、説教學過程:

第一層次:激趣引入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用兩個小遊戲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對這節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情緒高漲,為接下去的學習打好了感情基礎。

第二層次:在遊戲中猜測,在猜測中習得

愛動是孩子的天性,遊戲是孩子的最愛。遊戲教學以其內在的趣味性誘發兒童潛在的學習動機,啟動和調節兒童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使學生感到學習的輕鬆與愉悦。因此在這一層次中為了讓學生能夠很好地掌握猜地方法,我設計了兩次猜的遊戲,使學生在循序漸進的猜之中掌握猜的技巧:

第一次猜,我設計猜書的情境,讓學生從瞎猜——給出一個條件的猜,從而讓學生明白猜也不是亂猜的,要有依據的猜,才能一次性猜對。

第二次猜,是在第一次猜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給出兩個條件的猜測遊戲明瞭猜測時一定要有明確和完整的提示語。

同時在學生講清兩種猜的思路之後,在這一層次中最後還對猜兩樣和三樣進行了比較,我再和學生一起進行總結,使學生從比較中知道這兩種猜的聯繫,從而在做題時能夠將猜三樣轉化為猜兩樣來做。

這兩次猜,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置身於一定的情境中,調用各種感官去體驗、感受;只有注重實踐,多創設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具體形象的問題情境,才能填補學生經驗的不足,從而促進學生的體驗學習獲得成功。

第三層次:鞏固拓展

通過一些學生比較喜歡的題目幫助學生進行鞏固,同時在鞏固中加以拓展和提升。

總而言之,在設計的過程中我試圖通過遊戲使學生能夠學得一種思考方法,但是在實際操作中,我對學生得語言訓練卻做的不是很好,如何指導訓練學生能夠完整説出推理過程還是我今後要注意得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