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有關説課稿模板錦集五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1.34W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説課稿,是説課取得成功的前提。我們應該怎麼寫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説課稿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説課稿模板錦集五篇

説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浮力》。下面我就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過程四個方面進行説課:

先來説,【教材分析】

1.地位與作用:

《浮力》是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沉和浮》第五課的內容,屬於“物質世界”領域→“運動與力”範疇→“常見的力”部分。

浮力是力在水中的一種表現形式。在學習本課之前,學生曾在上學期“運動和力”單元學習過重力、拉力等,認識了力是有方向的、有大小的,並且對重力和拉力進行了測量。

學生本單元在前4課的學習中,瞭解了物體的材料、重量、體積大小對沉浮的影響。

本課通過研究物體沉浮的祕密,知道了上浮物體在水中受到浮力;物體浸入水中的體積(排開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同時結論的得出又為後續學習下沉的物體在水中也受到浮力的影響及其原因,改變液體的濃度可以改變物體的沉浮,以及國中進一步學習浮力的計算奠定基礎。可見本課在教材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學好本課內容對學生今後學習具有重要意義。

2.教材分析:

本課一節典型的實驗探究課,通過“感受浮力”,使學生認識到當一個物體放入水中時,它就受到了水對它向上的推力,即浮力。通過“研究測量浮力大小的方法”,引導學生用實驗探究浮在水面的物體、上浮物體在水中受到浮力大小的測量方法。又通過“測量泡沫塑料塊的浮力”,從浮力和重力的關係,分析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解釋物體沉浮的原因。經過一系列的科學探究活動使學生形成一個完整的概念: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與物體浸入水中的體積(排開的水量)有關,浸入水中的體積(排開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也就越大。

接下來説,【學情分析】

對本課要開展的探究活動來説,學生具有一定的能力。在五年級上冊“運動和力”單元學習的基礎上,對於重力、拉力等“力”有了一定的認識。但他們往往認為,浮在水面上的物體,重力等於0。不知道該如何測量浮力的大小。學生已有的經驗不能解釋為什麼物體在水裏會上浮。

但是五年級的學生經過兩年多的科學學習,他們對於探究過程有初步的瞭解,喜歡用探究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因而我充分利用學生的興趣和基礎進一步指導他們完成進行探究活動,在活動中更多地關注學生的思維訓練以及探究方法的培養,讓他們從事物表面興趣發展為對科學探究持久的興趣,讓他們體驗到探究中思考與發現的樂趣。

根據對教材的理解,聯繫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把教學目標定為: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知道上浮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們可以感受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測力計測出浮力的大小。

2.理解物體浸入水中的體積(排開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3.找到浮力與重力的關係,當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於重力時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體,浮力=重力。

過程與方法:

1.學會用彈簧測力計測量泡沫塑料塊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浮力是可以測量的,向上的力)

2.運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釋物體在水中的沉浮。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懂得數據在分析解釋現象過程中的重要性。

2.學會用科學方法驗證自己的猜測,解決科學問題。

依據教學內容,我制定了本課的重點:

【教學重點】

物體浸入水中的體積(排開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根據教學內容並結合學情分析,我將本課的難點確定為:

【教學難點】

學會用彈簧測力計科學測量物體在水中的浮力大小,通過測量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與排開水量的關係,得出:物體浸入水中的體積(排開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為了更好地完成探究活動,需要進行如下準備:

【材料準備】

教學具:一個水槽、一個彈簧測力計、三塊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塊、一個塑料量杯、一個小滑輪、一個吸盤式粘鈎、漁線、記錄單、水。

需要説明的是,教材中測量泡沫塑料塊“小部分浸入水中”、“大部分浸入水中”、“全部浸入水中”時排開的水量、浮力,我發現學生難以把握其浸入水中的體積,因此課前在泡沫塑料塊上做好標記,改為“測量同一個泡沫塑料塊三分之一浸入水中、三分之二浸入水中、全部浸入水中三種狀況時排開的水量、浮力”,提高了實驗的目的性和準確性。

【教學過程】

第一個環節,感受浮力。(認識什麼叫浮力,感受浮力,總結浮力的概念)

1、感受浮力

(1)上課伊始,我提出問題:“學習了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誰能説一説什麼樣的東西容易浮?什麼樣的東西沉?”(輕、體積大)

讓學生複習以前的沉浮知識,以此來引出新問題。

(2)然後我出示一塊泡沫塑料塊,問學生“根據以往經驗,這個泡沫塑料塊,會沉還是會浮?”(預測)

“它會浮,為什麼?”(很輕)

同學説它輕,我接着問“輕,有沒有重量?”

“它在空氣中如果下落會受到什麼力?”(重力)

“放到水中,除了受到重力,還受到什麼力?”(浮力)〖引出有意義有價值的問題。〗

(3)引導學生親手感受。“用手壓一壓,感受一下這個力。説説手有什麼感覺?”〖力看不到,必須感受。你能看到浮力嗎?有什麼辦法感受到它的存在?〗

這樣設計是為了……〖設計意圖:讓學生親自感受浮力,並且描述體驗的感覺。使學生認識到物體在水中受到向上的浮力。通過親自動手,提高學生的探究興趣。〗

2、通過幾個問題,總結浮力的概念

(1)當學生感受了浮力之後,請學生説説“這個力的方向是?這個力與平常的力有什麼不同?”(垂直向上)

(2)把泡沫塑料塊往水中壓,手能感受到水對泡沫塑料塊有一個向上的力,這個力我們稱它為水的浮力。【板書課題:浮力】

(3)接着讓學生把感受的浮力在圖中標出來。“此時的泡沫塑料塊一共受到幾個力的作用?能不能把它們畫下來嗎?”〖讓學生的隱性思維顯現出來,充分暴露他們的思維。〗

師生共同對學生的畫圖進行評價。(表示力的箭頭從物體的'重心出發,重心是物體對角線的交叉點)

(4)分析浮力與重力的關係。

提出問題“浮力與重力有什麼不同?”(方向相反)

“浮力與重力的方向相反,大小相等。”

“泡沫塑料塊靜止浮在水面上時,重力並沒有消失,而是與浮力相互作用,抵消了;此時,浮力=重力。”【板書】

接着聯繫生活,“生活中有這樣的現象?在體育活動中?”

〖設計意圖:對於浮力與重力的關係,我通過親自感受浮力、用圖示的方法畫出浮力與重力的關係,讓學生經歷了一個完整的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由於學生沒有學習過力的三要素,因此對於靜止浮在水面上的物體浮力與重力大小相等有一定的認知困難,我通過打比方,把泡沫塑料塊的這種狀態比喻成拔河中的僵持狀態,雙方的力量均等。引導學生用具體形象的認識,理解浮力、重力的關係(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進入第二個環節,研究測量浮力大小的方法。

1、提出問題

學生在五年級上學期學習過測量力的方法,結合今天的教學內容,我向學生提出問題:“你們看到浮力是一種向上的力,有辦法測量嗎?”隨着問題的提出,把學生自然而然的帶入第二個環節。

2、討論測量方法

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提出了多種方法。

(1)引導學生從科學性和可行性兩個方面,對他們提出的多種方法進行評價、篩選。

(2)如果學生沒有找到科學、可行的方法,我出示幾種實驗材料讓學生設計出測量向上的浮力的方法。〖彈簧測力計只能測量向下的力,泡沫塑料塊浮在水中,需要把向下的力進行轉換,最好能借助一個儀器朝上拉——小滑輪。〗

課本中介紹的實驗裝置由於橡皮泥遇水後吸附力不夠強,實驗失敗率較高。在多次實踐後,我對教具進行了改進。準備一隻透明的塑料量杯,在底部吸附粘鈎,在上面裝上小滑輪。利用一根線穿過小滑輪,一端繫住泡沫塑料塊,一端掛在彈簧測力計的鈎上,就可以測量拉力了。

(3)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組裝一遍實驗材料,講清實驗過程中如何測量泡沫塑料塊的拉力。

提問“應用了什麼道理?”(改變力的方向)

〖設計意圖:怎樣測量上浮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這是本課的難點。學生對測量向下的力有一定的基礎,但測量向上的力在理解上有困難。這樣挑戰性的操作,需要學生動一定的腦筋,也需要教師的扶持與引導。因此我採取在提出問題以後,啟發學生在科學性上找出解決問題方法,出示材料(可行性)解決實驗設計這個教學難點。〗

接下面來説第三個環節,測量泡沫塑料塊的浮力。

1、測量同一個泡沫塑料塊三分之一浸入水中、三分之二浸入水中、全部浸入水中三種狀況時的排開水量、浮力大小

(1)“觀察泡沫塑料塊有什麼特點,和記錄單上的項目有什麼聯繫?”

〖設計意圖:教材中測量泡沫塑料塊“小部分浸入水中”、“大部分浸入水中”、“全部浸入水中”時排開的水量、浮力,我發現學生難以把握其浸入水中的體積,因此課前在泡沫塑料塊上做好標記,改為“測量同一個泡沫塑料塊三分之一浸入水中、三分之二浸入水中、全部浸入水中三種狀況時排開的水量、浮力”,提高了實驗的目的性和準確性。〗

(2)修改記錄表格

泡沫塑料塊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記錄表

泡沫塑料塊自重: 牛頓 塑料量杯裏的水量: 毫升

三分之一浸入水中

三分之二浸入水中

全部浸入水中

拉力大小

浮力大小

浸入後水面刻度

排開的水量

通過實驗,我們發現:排開的水越多, 越大。

〖設計意圖:為了讓學生清楚地分析、對比數據,我對教材中的表格進行了改進,使學生能通過數據得出:排開的水量和浮力大小的關係。〗

(3)提問“在測量力的同時,當我們把泡沫塑料塊浸入水中,還能觀察到什麼現象?”(水面上升)

接着問“水面上升與浮力有什麼關係?”

師生討論需要提前測量:①泡沫塑料塊未浸入水中,受到的重力。②未放入泡沫塑料塊時,塑料量杯裏的水量刻度。(觀察刻度時,視線應與水面持平)

〖明確實驗目的:①測量力的大小(拉力)。②看水面上升了多少(放入泡沫塑料塊後,塑料量杯裏的水量刻度)〗

(4)教師引導學生對實驗中的注意事項進行討論,並且請學生演示規範的測量方法。

a.水平記錄水位線。

b.線不要與物體蹭。

c.測力計鈎和環不能相蹭。

〖設計意圖:明確實驗的注意事項,便於學生能科學有效地完成實驗,提高動手做實驗的水平。〗

(5)學生根據討論好的方法分別測量三種狀況,並且把測量結果(拉力大小和排開的水量)記錄在表格中。

教師巡迴指導,並幫助出現困難的小組。

(6)收集數據,比較排開的水量,解釋浮力大小產生的原因。

“從上面數據中,你們知道了什麼?還發現了什麼?”通過分析拉力、浮力和排開的水量之間的關係,得出結論:【板書:浸入水中的體積(排開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7)分析數據,討論浮力的計算方法。

接着,組織學生討論:“彈簧測力計上的拉力,是不是等於泡沫塑料塊受到的浮力?”

還有?(重力)

〖設計意圖:通過示意圖,幫助學生理解浮力、重力和拉力三者之間的關係。〗

活動二:測量大小不同泡沫塑料塊的浮力。

1、測量大小不同泡沫塑料塊全部浸入水中時的排開水量、浮力大小

通過前面的活動,學生已經發現同一個泡沫塑料塊浸入水中的體積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那麼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塊,全部把它們浸入水中,它們受到的浮力相同嗎?有了先前活動的鋪墊,這個問題的推測與實驗解釋是沒有難度的。所以,我先出示三個不同大小的泡沫塑料塊,讓學生推測它們完全浸入水中受到的浮力哪個大、哪個小?學生通過推測引起興趣,再讓學生進行探究實驗,得到數據經過分析得出結論:大泡沫塑料塊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最大,排開的水量也最大;小泡沫塑料塊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最小,排開的水量也最小;説明不同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與排開的水量有關。

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塊受到水的浮力記錄表

塑料量杯裏的水量: 毫升

小泡沫塑料塊

中泡沫塑料塊

大泡沫塑料塊

自重

拉力大小

浮力大小

浸入後水面刻度

排開的水量

通過實驗,我們發現:排開的水越多, 越大。

〖設計意圖:這個活動與前面的活動是一種有機的整體,體現了思維遞進。測量的方法與前面相同,學生根據前面活動所獲得的結果,可以推斷大小不同的物體完全浸入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不一樣。因此可以讓學生參照前一個活動的測量方法,獨立自主完成測量。〗

2、比較排開的水量,解釋浮力大小產生的原因

(1)學生將測量記錄的數據填入表格,對浮力大小與排開的水量進行比較,找出其中的規律。總結泡沫塑料塊受到的浮力大小與排開的水量之間的關係,也就是與浸入水中的體積大小與浮力的關係。

(2)引導學生把前後兩個測量活動中所得到的數據進行分析,泡沫塑料塊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排開的水量)有怎樣的關係?

A、泡沫塑料塊排開水的體積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B、泡沫塑料塊在水中受的浮力大於重力時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體,浮力等於重力。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觀察數據、分析數據,從數據中得出有用的結論,完善學生的科學概念。〗

最後是第四個環節,聯繫生活,拓展應用

提出問題:“一個人游泳時,仰泳浮在水面上受到的浮力大,還是他潛水時受到的浮力大?”

“30萬噸的油輪與小貨船相比,哪個載重多?哪個浮力大?”

〖設計意圖:學生思考相互討論,深入理解將本課學習內容與生活實踐相聯繫,讓學生體會:科學就在我們身邊。〗

説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帶來的少先隊活動主要圍繞“感恩父母”這一主題展開。學校裏,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畫面

1、早上上學時,孩子們瀟灑地走在前面,後面跟着提着書包的爸爸媽媽。

2、傍晚放學時,孩子們理所當然地把手中的書包扔給來接的爸爸媽媽。

現在的父母們總是百般呵護自己的孩子,而孩子們呢,習慣了接受父母的付出,把呵護和關愛當做是理所應當的事情,卻很少會對身邊的父母説句最簡單的“謝謝”!那麼,如何讓孩子們學會感恩父母呢?記得印度詩人泰戈爾有一首《金色花》表達的是母親愛自己的孩子,孩子也思索着要回報母愛的情感,孩子想將自己變成一朵金色花,以散發香味,讓媽媽看書不傷眼睛,讓媽媽聞到花香等方式來回報母愛,一朵“金色花”把母與子緊緊地聯繫在一起。我將這次中隊活動的主題定為《感恩父母》,希望通過此次活動,能在孩子們心裏播下感恩的種子。

二、説活動目標、前期準備、具體做法

下面我從以下幾方面談一談設計這次活動課的具體做法。

首先,搞一個調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創設活動氛圍,力求達到以下兩個預期目標

1、通過活動,引導學生感受親情,學會自主反思,能夠在體驗活動中學習、成長,懂得孝敬父母、知恩圖報。

2、豐富學生的生活和情感積累,感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其次,活動前我們主要做了這樣一些準備工作:

1、學生學唱歌曲《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回家自己詢問父母的基本情況,觀察父母是如何來關心我們,在仔細思考,我們要如何來感恩父母,同時,在學生的建議下,他們自己排練話劇《媽媽》以及手語《跪羊圖》等節目。

三、説活動過程

圍繞預期目標,通過隊員集體討論,最後確定了五個活動環節,分別是:

環節一:隊會儀式

1、整隊、報告人數(各小隊長向中隊長報告人數,中隊長向輔導員報告人數)

2、出旗敬禮、唱隊歌(從左向右出中隊旗)

3、宣佈儀式開始

現在的活動中,少先隊的儀式越來越被大家忽視,但我始終堅持將隊會儀式常規化,給隊員一種莊嚴的感覺,使他們增強榮譽感和責任感,同時這也是向隊員進行組織教育的一種有效形式。 環節二:模擬情境,發現親情

整個活動是在一首暖心的歌曲《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開場的,在歌曲中,我們能聽到父母對我們的愛,對我們微小的關心與鼓舞,

同學們在悠揚的歌曲中似乎已經開始聯想自己父母的含辛茹苦,接下來創設情景,由小記者做採訪活動,回答問題,問題的難度是由難度又1顆星一直增加到7顆星,(課件出示七個測試題),請隊員們如實回答能夠答對幾個。答對4題以下的請你以後多與父母溝通。 在這樣的情感基礎上,順勢讓隊員們自己在生活中捕捉到的愛的鏡頭,配以深情的表白,衝擊着孩子們的心田,打開了隊員們的心門,感恩之情油然而生,並不斷昇華。

緊接着詩歌朗誦,(課件出示故事)在隊員的慷慨激昂的朗誦中,進一步感悟父母親為自己十幾年如一日的付出,從來不求回報,隊員們感受父母那深深的愛。

接下來,小記者在一次登場,回憶從小到大父母給予的點點滴滴。隊員們談談自己的父母是如何關心我們,呵護我們的。

,既讓隊員們重新認識了身邊最最普通的父母之愛,又在心裏激起了層層漣漪,激發了隊員的感恩意識。。

下面拋出問題:親愛的隊員們,感恩父母的方式有很多種,現在,你最想用什麼方式來表達自己對父母的愛呢通過同學們的回答不難發現只要有心,感恩無處不在!

接下來本節課情感昇華部分,欣賞話劇媽媽和手語表演跪羊圖,一個微小的話劇折射出現在部分學生的心理和行為,隊員們反思自己,你們有沒有這樣的問題,在跪羊圖手語表演裏,我們懺悔,我們懊惱,我們反思。

最後心動不如行動,號召全體隊員拿出筆和紙條、彩色筆等工具寫下簡短一份承諾書。

一份承諾書表的是隊員們的決心,同時又是一種鞭策,讓這一份承諾書時時提醒自己不忘感恩,把感恩付諸實踐,使感恩一直延續。

活動進行到這裏,相信在孩子們的心裏已經埋下了感恩的父母的種子,但是,感恩絕不僅僅只限於自己的父母,生活中處處需要感恩。因此,活動結束時,我設計了這樣的結束語:“贈人玫瑰,手留餘香”,親愛的隊員們,在我們的人生旅途中,我們不僅僅要感恩父母,還要感恩我們的老師,感謝他們帶領我們遨遊知識的海洋;感恩我們的朋友,感謝他們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多樣的色彩;感恩我們的`祖國,感謝她為我們創造了良好的學習環境。今天我們的中隊活動十分精彩,希望你們能長存感恩之情。結尾如此設計,是為了點醒每一位隊員,將感恩融入自己的生活,讓感恩的行動長存。這在某種程度上,觸動了孩子們大愛的心絃。

最後,整個中隊活動在退旗儀式後結束!

(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謝謝評委老師指導!鞠躬,退出場地。)

《從小牢記價值觀 做誠實守信少年

----少先隊活動課説課稿

今天我説的少先隊活動課的主題是:《從小牢記價值觀 做誠實守信少年》。下面我將從活動背景、設計理念、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等幾個方面作具體的闡述。

一、説活動背景:

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價值觀則是人們關於生活中基本價值的信念、信仰、理想等思想觀念的總和。在青少年的價值觀形成時期,幫助、指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意義。

二、説設計理念:

我國思想文化建設的重要目標之一是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學生在價值追求上抱有怎樣的信念、信仰、理想,便構成了價值觀特有的思想內容。 價值觀對學生的行為有着深層的導向作用。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是儘可能地按照自己的價值觀去生活、處世。這就迫切需要使學生們對價值觀的正確性有更深更正確的瞭解!

三、説活動目標:

1、通過此次活動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化在學生心裏,銘刻在腦海中,明白價值觀的重要性,從而種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種子。

2、從實際生活入手,懂得要從自己做起、身邊做起,爭做誠實守信的好少年,並用實際行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四、説活動準備:

輔導員準備:(1).課件準備(2).選定主持人 、演員進行訓練

(3).準備隊旗等教具。 (4)收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內涵外延的材料等

學生準備:(1)蒐集身邊關於誠實守信的故事或行為

(2)初步瞭解什麼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五、説活動過程:

第一環節:理論感知價值

1.首先由中隊主持人講話,引入本次活動主題。 2.接着讓學生齊誦“核心價值觀順口溜。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初步地感知了價值觀,形成了一定的感性認識。

第二環節:實踐認知價值

觀看學生導演的小品《考試》,然後説説自己受到了什麼啟發?

這個有關考試作弊的小品故事來自學生學習生活,它讓學生真實的體會到了誠信的重要性。 〖設計意圖:使學生明白價值觀其實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就在我們身上,它並非空洞或抽象的。

第三環節:學會分辨 堅守誠信

誠信小故事

設計意圖:使學生更深刻更正確地領悟價值觀的重要作用,初步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並下決心在價值觀的引導下要做一位“誠實守信”的好少年。

第四環節:快樂宣誓 品味誠信

莊嚴宣誓

輔導員帶領大家共同做誠信宣誓, 接着誦讀梁啟超先生的《少年中國説》

以上四個環節由淺入深, 層層遞進,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活動,促進了學生身心和能力的發展,順理成章的達到了本次活動的目的。

以上就是我對《從小牢記價值觀,做誠實守信少年》這節少先隊活動課的闡述。存在的不足之處還懇請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説課稿 篇3

一、教材簡析:

五年級品德與社會第三單元第一課《林海雪原》由“北國風光”和“資源寶庫”兩部分內容組成。活動重點是瞭解東北地區獨特的氣候特點和地理環境以及這些自然條件與人們生產、生活之間密切的關係,明確人類對大自然的依賴,從而順應大自然的規律,合理利用和保護自然資源,並通過人類自身的努力把我們生活的環境開發、建設得更加美好。其中第一課時“北國風光”,主要利用圖片、文字的提示及問題引領學生廣泛收集相關資料,體會東北地區獨特的地理環境和自然景觀,然後以材料為依據探究人們的生活與環境之間密切的聯繫,瞭解當地人為了適應環境而採取的種種方法,初步明確自然規律是不可抗拒的道理。在對東北地區民風民俗的瞭解方面,教科書設計的層次僅僅是讓學生了解,使他們能夠感受當地文化的獨特性,體會祖國文化的豐富多彩。

二、活動目標:

知識目標:

1、使學生了解東北地區的範圍和獨特的地理位置。

2、初步瞭解東北的氣候特點及對人們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3、瞭解特殊氣候下人們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

能力目標:

通過收集、調查、分析各種信息及資料,瞭解東北地區獨特的氣候特點及形成

原因,探究地理環境與人類生活之間的密切關係。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三、活動重、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收集、分析信息,瞭解東北地區的氣候特點以及形成的原因。

四、活動準備:

1、 師生收集北國風光的各種風景圖片及相關知識資料。

2、 教師製作多媒體課件。

五、教法學法:

以課堂教學創新為理念,以學生髮展為本,以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為主體、以展示交流為特徵的循環大課堂模式。

活動設計:

第一課時

一、興趣導入,瞭解東北地區獨特的地理位置和範圍

師:去年央視一套開年大戲《闖關東》在熒屏上點起了一把“大火”,該劇講述的是從清末到九一八事變爆發前,一户山東人家為生活所迫而離鄉背井“闖關東”的故事。同學們知道“關東”指的`是什麼地區嗎?

1、 課件出示中國地圖,指導學生尋找東北地區範圍。

師:“關東”是指山海關以東的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和內蒙古東部的大興安嶺一帶,也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東北地區。

2、話題交流:老師課前曾給同學們佈置了一個作業:蒐集有關東北的資料,説説你印象中的東北地區是什麼樣子的?接下來以小組為單位,互相説一説你知道的東北,然後老師找同學們分組起來彙報。(組長彙報,組員補充)

生1;東北到處是冰雪。

生2:那裏的氣温很低。

生3:東北千里冰封的時候,南方可能是春暖花開了。

師:剛才聽同學們的回報,都講到了東北很冷這一點。的確這也符合東北的特點,那東北除了冷之外,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同學們想不想去看一看?接下來,請同學們跟着老師一起來走進這北國風光。(課件緩慢翻頁展示一組展現東北地區風貌的精美圖片)

二、走進東北,感悟北國風光

1、我從同學們或欣喜或驚歎的表情中,看到了新的認識與感慨,説出來與大家共享好嗎?

師:同學們都説東北很美,是的,東北獨特的地理環境,造就了獨特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

(教師邊出示圖片邊講解)看!這北國的冰雪美景,城市中處處以冰為點綴,以雪為襯托,而冰燈、冰雕則是當地一種獨特的藝術,她以其不可抗拒的魅力吸引着八方來客。這裏每到冬季,十里霧凇令整個世界如同琉璃仙境。人們在這裏打雪仗、滑雪,盡情玩樂。就連東北虎都不甘寂寞,想參與進來呢。看到這裏,我們真想醉倒在冰雪魅力中。

三、探究氣候特徵,揭祕東北之“冷”

東北為什麼會這樣冷呢?(幻燈片)

看,這是我國温度帶劃分圖,從圖中可以看出:我們中國大部分處在温帶,而東北地區又在我國的北方,地處我國中温帶與寒温帶範圍,因此造就了東北的冬季寒冷又漫長,一般長達半年之久,最北處可達八個月,一月平均最低氣温在-20℃左右。最北部漠河最低氣温曾達到-52.3℃,是我國冬季最冷的地方,而同時間海南島的均温是20℃左右。

四、走進東北人,瞭解他們的生活

1、這麼冷的天,不僅要讓我們疑問了:東北人如何過冬?(指名説一説)

在東北,冬天人們出門時要穿上皮衣,戴上皮帽、手套、耳罩。為了保暖防寒,房屋的玻璃都是雙層的。一家人圍坐在燒的暖烘烘的火炕上吃飯、嘮嗑,其樂融融。

2、關於東北人,同學們並不陌生,因為我們通過電視,看到了一種節目類型:二人轉。

快樂的東北人還出了不少著名的幽默大師,你知道他們都有誰?

生簡介,如:趙本山、潘長江、範偉……

師:東北地區有許多大師和東北人創作的作品都紅遍了大江南北,並且走出了國門,走向了世界,這可是東北人的驕傲,也是咱們中國人的驕傲!

五、拓展

1、你知道東北人的哪些生活習俗麼?老師蒐集了一些覺得非常有趣,怎麼一起來欣賞一下吧?更多的瞭解一下這些可愛的東北人。

民俗一:窗户紙糊在外

民俗二:養活孩子吊起來

民俗三:十七八的大姑娘叨煙袋

六、佈置作業,課外調查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更深的解到了東北,驚歎於東北的美景,人們的樸實,其實東北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環境,形成了它獨有的資源優勢。課下請同學們蒐集整理:東北有哪些資源?你可以提從東北林區的優良樹木、主要的野生動物和著名的特產幾方面蒐集資料。下節課時,我們一起來交流。

説課稿 篇4

説教材:

各位老師,大家好!

我今天説課的內容是選自人教版第五冊第六單元的課文《香港,璀璨的明珠》。本文文字簡潔優美,是積累語言的好材料。而且對香港的介紹層次非常清晰。全文共六個自然段。採用“總—分—總“的結構方式,首尾呼應。第一自然段從地理位置、貿易、金融、商業、服務等方面簡要介紹香港,第二到第五自然段分別從香港的市場、美食、海洋公園和夜景具體介紹香港的繁華和美麗,第六自然段用一句話概括主題,讚頌了香港是“我國南海之濱一顆璀璨無比的明珠”。而同時這又是一篇略讀課文,教師要更加放手,引導學生自己把課文讀懂,並在讀的實踐過程中把握讀書的方法,提高閲讀能力。基於這樣的情況和我班學生的實際,我設定了一下這樣的教學目標:

1. 認知目標:自學生字,理解詞語,感受香港的繁華、迷人,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 能力目標:通過蒐集資料、討論、句式訓練、背誦等方式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各方面能力。

3. 情感目標:通過對課文的朗讀品味,感受香港的美麗和繁華,激發學生熱愛香港,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尤其要將朗讀、背誦、品味作為教學重點。

説教法:

從這樣的教學目標出發,我採用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 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針對國小生的年齡特點,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在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中,調動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投入到課文所設置的情境中。

2.情境創設法

教師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創設豐富多彩的情境,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所以我設置了一個“當播音員”的情境,使學生如臨其境,從而激起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3. 合作學習法.

在整個充滿靈性的教學過程中,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引導他們在讀中自悟,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注重討論、交流、合作、體會,讓學生在説説、讀讀、評評中,在原來的基礎上提高。

4.美讀訓練法.

在教學中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感悟體驗,再通過讀來表達自己所體驗到的情感。

説教學過程:

在以上思想的指導下,我在設計本課的教學過程時,分四步走:

1.引。在很多環節的設計中,我都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習。從“預習課文”“檢查預習情況”,到“把課文讀短”,“初步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幾個環節,都只是在重複、展現平時課堂上常規教學的幾個常規的步驟。三年級階段是學生從低年級到高年級的過渡,學生從字、詞的學習,到以後的句、段、篇的理解,這是個飛躍。在這個變化過程中,如果沒有中年級階段平時課堂教學慢慢的滲透、引導,那麼到了高年級階段的規納段意、主要內容、中心思想,就無從講起。因此,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結合學生的實際,教給他們的是最基本的方法,也就是課堂上多次強調的“借用”。我鼓勵他們借用課文中現有的句子,如果實在找不到的話,再用自己的話加以概括,只要是説對了一點,我都加以充分的肯定。而這個學期的很多篇課文,特別是第六單元的課文,基本上都是採用了總分的寫法,這也就為“把課文讀短”這個環節,提供了一個訓練的台階。《香港,璀璨的明珠》這篇課文,共有6個自然段,開頭和結尾兩個自然段,形成了首尾呼應的關係,中間的4個段落,分別從4個方面對香港做了介紹。因此,課堂上,學生都很快能夠抓住每一段中的主要句子,輕而易舉地對這4個方面的內容做了概括:

香港的市場是個“萬國市場”。

人們又把香港稱作“美食天堂”。

香港還是個旅遊勝地。

每當夜幕降臨的時候,香港就成了燈的海洋。

有了這樣的學習基礎,相信以後不管碰到什麼樣的文章,學生都能掌握一個大概。當然,平時的訓練是必不可少的。

2.扶。這裏主要是體現在情景的創設上。香港對我們這邊的孩子來説畢竟是比較陌生的。為了加深學生的體會,我運用了多媒體,創設了情景,如“琳琅滿目”、“美食天堂”等環節的教學,通過視聽材料和語言文字的有機結合,從視覺上刺激學生的.想象,激發他們的慾望:香港的物品如此豐富,香港的美食是如此的誘人,如果我們也能去看看或者品嚐品嚐就好了,諸如此類的念頭,讓學生不再單純停留在語言文字的描寫上,停留在理解的層面上,而是把他們帶入到文字描寫的情境之中,情感參予,身臨其境,更深一層體會到香港的繁華和美麗。又如通過展現香港萬家燈火的夜景圖片,找出“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車燈,如同閃光的長河,奔流不息”等句子,以此培養學生抓住重點詞語、句子的能力。

3.研。一篇文章有些地方略讀,可有的地方卻要讀精,套用虞大明老師的話就是“把文本讀厚”。雖然這是一篇課外閲讀課文,但文中一些地方的描寫非常精彩,符合了三年級階段小孩的心理特徵。如對海洋公園中海豚表演的描寫:“ 在清澈的池水裏,它們一會兒鑽圈,一會兒頂球。有時趁你不注意,會突然躍出水面,向你點頭,有時還會碰你一身水呢。”教學這一段的時候,我並沒有完全“放”,而是調動了小孩的生活積累,從不少同學曾經現場看過海豚表演的經驗,調動了孩子們的想象力:海豚、海獅還有可能會做哪些動作?你想對它們説些什麼?對文本做了適當的挖掘,也對學生語言訓練。由於找準了切入點,學生的反應很熱烈,課堂氣氛愉快,達到了在玩中學的效果:海豚會向觀眾招手、敬禮;兩條海豚在跳雙人舞;海豚會唱歌,給人治病……然後我趁熱打鐵,出示了一系列海豚海獅表演的圖片。

又如對於夜景這一段,我先引導學生找句子:“香港美麗的夜景表現在哪裏呢?”在學生彙報交流後,為了讓他們有個更直觀的印象,我課件再出示夜香港圖片,讓學生觀察想象美景,通過朗讀比較、理解“港灣裏的燈光”和“馬路上的車燈”一是像五顏六色的焰火灑落人間,一是如同閃光的長河,奔流不息。一靜一動,美麗極了,明亮極了。反覆朗讀兩句比喻句“港灣裏閃耀的燈光,像五顏六色的焰火,灑落人間。”“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車燈,如同閃光的長河,奔流不息。” 讀給同桌聽,讀給全班同學聽。這樣進行比喻句的品味,紮實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然後又請學生噹噹播音員,把這麼美的夜景介紹給大家,巧妙地背誦了重點語句。香港的美麗、繁華也就深深地留在孩子的腦海中。

4.拓。所謂的“拓”就是拓寬學生的視野,拓展學生的思維。如在課前我安排了學生自己去搜集有關香港的資料和圖片,有一半以上的學生去做了。然後在課堂上進行交流,這樣既鍛鍊了孩子們的能力,又培養了他們良好的學生習慣,並對課文內容有了更多的延伸和了解。在設計中,多次對學生進行了語言文字的拓展,如學習了海豚海獅的表演後,讓學生仿照文中的句式,練習用“------表演最為出色。它(它們)一會兒…,一會兒…。有時…,有時…。”的句式説話。在學習了香港的夜景後,讓學生當“播音員”向來自五洲四海的遊人介紹香港的美景。在快要結束新課時,我讓學生回顧課文內容,用“香港________,我多想________。”的句式説説你此刻的感受。在最後還讓學生暢想香港的明天,想學生推薦作業:把香港介紹給爸爸媽媽或你的朋友。做一張介紹香港的手抄報。這一系列環節的設計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豐富了學生的語言,提高了表達能力,同時還開闊了學生的思維。

板書設計簡潔明瞭,學生通過板書不僅很快理解了文章的結構是,而且對介紹香港的幾個方面也一目瞭然。

板書設計:

24 香港,璀璨的明珠

總: 東方之珠

萬國市場

分: 美食天堂

旅遊勝地----海洋公園

燈的海洋

總 : 璀璨的明珠

説效果:

這堂課的設計,自己認為有這些收穫的:一是課前讓孩子去收集香港的資料,培養的學生蒐集資料的能力,激發了學生熱愛香港、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二是對課文內容的處理上面沒有面面俱到,而是有所取捨,只對重點的詞句進行理解,體會,研讀。三是課件的適時呈現,特別是美食和夜景圖片,大大地吸引了學生的眼球。為孩子們理解課文內容,走出文本創設了情境,使説話訓練有聲有色。當然遺憾還是很多的。最後我要説的是,有得有失,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這是最常見的。只要我們能看到自己的不足,並不斷地去探索,去實踐,相信我們的課堂教學將演繹更多的精彩。謝謝大家!

説課稿 篇5

一.內容和內容解析

本節是高中數學必修1(人教A版)第三章《函數的應用》的起始課.該課將經歷運用和選擇函數模型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從而認識在同為增函數的函數模型中,各種函數存在增長的差異;理解直線上升、指數爆炸、對數增長的含義;認識研究函數增長(衰減)差異的方法;感受數學建模的思想.

對不同函數模型在增長差異上的研究,教材圍繞函數模型的應用這一核心,結合具體實例展開討論,讓學生在應用函數模型的過程中,體驗到指數函數、對數函數、冪函數等函數模型在描述客觀世界變化規律時各自的特點.

教材運用自選投資方案和制定獎勵方案這兩個問題,引出函數模型增長情況比較的問題,接着運用信息技術從數值和圖象兩個角度比較了指數函數、對數函數、冪函數的增長情況的差異,説明不同函數類型增長的含義.

在必修1前兩章,教材安排了函數的性質以及基本初等函數.本節內容是幾類不同增長的函數模型,在此之後是研究函數模型的應用,因此,從內容上看,本節課是對前面所學習的幾種基本初等函數以及函數的性質的綜合應用,從思想方法上講,是對研究函數的方法的進一步鞏固和深化,同時,也在為後面繼續學習各種不同的函數模型的應用舉例奠定基礎,.因此本節內容,既是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數知識的延續,又是函數模型應用學習的基礎,起着承前啟後的作用.

本節內容所涉及的數學思想方法主要包括:由實際問題抽象為函數模型這一過程中藴涵的符號化、模型化的思想;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函數與方程的思想.

二.目標和目標解析

本節課的教學任務為:

(1)創設一個投資方案的問題情境,讓學生通過函數建模、列數據表、研究函數圖象和性質,體會直線上升和指數爆炸;

(2)創設一個選擇獎勵模型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觀察和探究的過程中,體會對數增長模型的特點;

(3)通過建立和運用函數基本模型,讓學生初步體驗數學建模的基本思想,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數學應用意識.

根據內容解析和教學任務,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通過實例的解決,運用函數表格、圖象,比較一次函數、指數型函數以及對數函數模型等的增長,認識它們的增長差異,體會直線上升、指數爆炸、對數增長等不同增長的函數模型的意義;

(2)通過恰當地運用函數的三種表示方法(解析法、列表法、圖象法),表達實際問題中的函數關係的操作,認識函數問題的研究方法:觀察-歸納-猜想-證明;

(3)經歷建立和運用函數基本模型的過程,初步體驗數學建模的基本思想,體會數學的作用與價值,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部分內容教科書在處理上,以函數模型的應用這一內容為主線,以幾個重要的函數

模型為對象,將前面已經學習過的內容以及處理問題的思想方法緊密結合起來,使之成為一個整體.因此教學中應當注意貫徹教材的設計意圖,讓學生經歷函數模型應用的全過程,能在這一過程中認識不同增長的差異,認識知曉函數增長差異的作用,認識研究差異的思想方法.

結合以上分析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為: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模型,在比較常數函數、一次函數、指數函數、對數函數模型增長差異的過程中,體會直線上升、指數爆炸、對數增長等不同類型函數增長的含義.

三.教學問題診斷

學生在前面已學過函數概念、指數函數、對數函數、冪函數,但由於指數函數、對數函數和冪函數的增長變化複雜,這就使得學生在研究過程中可能遇到困難.因此本節課教學難點確定為:如何結合實際問題讓學生體會不同函數模型的增長差異,以及如何利用這種增長差異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為了解決這一難點,教科書分三個步驟,創設問題情境,並通過恰點恰時而又層層遞進的問題串,讓學生在不斷的觀察、思考和探究的過程中,弄清幾個函數間的增長差異,並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一步,教科書先創設了一個選擇投資方案的問題情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給出瞭解析式、數表和圖象三種表示,然後提出了三個思考問題,讓學生一方面從中體會直線上升和指數爆炸,另一方面也學會如何選擇恰當的表示形式對問題進行分析.第二步,教科書又創設了一個選擇公司獎勵模型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觀察和探究的過程中,體會到對數增長模型的特點.第三步,教科書提出了三種函數存在怎樣的增長差異的問題.先讓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指數函數和冪函數的增長圖象,從中體會二者的差異;再通過兩個探究問題,讓學生對冪函數和對數函數的增長差異,以及三種函數的衰減情況進行自主探究.這樣的安排內容上層次分明,可以引導學生從不同的方面積極地開展觀察、思考和探究活動,對典型的問題,多視點寬角度地進行了研究.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將有積極的推動.由於本節內容比較豐富,而且研究問題的方法和途徑也比較多,所以本節課我們只能重點解決其中的前兩個問題.

四.教學支持條件分析

要讓學生較為全面地體會函數模型的思想,特別是本節例題中用函數模型研究實際問題有許多數據、圖象等方面處理上的困難,而利用信息技術工具,就可以在不同的範圍觀察到指數函數、對數函數和冪函數的增長差異.這樣,就使學生有機會接觸到一些過去難以接觸到的數學知識和思想方法.因此在本節內容教學的處理上,通過學生收集數據並建立函數模型,利用計算器和計算機,比較指數函數、對數函數以及冪函數間的增長差異;結合實例體會直線上升、指數爆炸、對數增長等不同函數類型增長的含義.

五.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1.介紹第三章章頭圖,提出問題.

問題1:澳大利亞的兔子為什麼能在短短的幾十年中由5只發展到5億隻?

澳大利亞兔子的急劇增長反映了自然界中一種增長現象:指數增長.

問題2:在生活中,你還能舉出其它增長的例子嗎?

2.在學生回答問題的基礎上引出各種不同類型的函數增長模型.

3.揭示課題:幾類不同增長的函數模型.

【設計意圖】運用章頭圖,形成問題情境,產生應用函數的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願望.

二、分析問題,建立模型

(一)提出問題

例1.假如你有一筆資金用於投資,現有三種投資方案供你選擇,這三種方案的

回報如下:

方案一:每天回報40元;

方案二:第一天回報10元,以後每天比前一天多回報10元;

方案三:第一天回報0.4元,以後每天的回報比前一天翻一番.

請問:你會選擇哪種投資方式?

(二)分析問題

1.引導審題,抓住關鍵詞"回報"

問題3:你選擇的是什麼樣的回報?怎樣比較回報資金的大小?

從解決問題的角度看:

(1)比較三種方案的每日回報;

(2)比較三種方案在若干天內的累計回報.

2.引導分析數量關係,建立函數模型

僅從日回報的角度引導學生根據數量關係,歸納概括出相應的函數模型,寫出每個方案的函數解析式.

【設計意圖】引發學生思考,經歷建立函數基本模型的過程.

【備註】累計回報的本質是數列求和問題,由於學生目前的知識儲備還不夠,現在僅限於通過對函數模型通過列表計算、圖象觀察來作出判斷和選擇.

三、組織探究,感性體驗

1.教師提出問題

問題4:你會選擇哪種投資方案?請用數學語言呈現你的理由.

2.學生分組操作,比較不同增長

從解決問題的方式上:

(1)用列表方法來比較;

(2)畫出函數圖象來分析.

【設計意圖】保成學生合作探究、動手實踐,能借助計算器,利用數據表格、函數圖象對三種模型進行比較、分析,初步感受直線上升和指數爆炸的意義,初步體驗研究函數增長差異的方法.

四、成果交流,階段小結

(一)學生交流

讓學生交流小組探究的成果(表格、圖象、結論)

(二)師生互動

1.閲讀教材上例題解答中的數據表格與圖象(突出散點圖),引導學生關注增長量,感受增長差異.

2.通過教師多媒體動態演示,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增長差異.

在不同的函數模型下,雖然都有增長,但增長態勢各具特點.他們的增長不在同一個"檔次"上,當自變量變得很大時,指數型函數比一次函數增長的速度要快得多.

(三)歸納小結

1.通過教師的小結,增強學生對增長差異的認識.

常數函數(沒有增長),直線上升(勻速增長),指數爆炸(急劇增長).

2.上述問題的解決,是通過考慮其中的數量關係,把它抽象概括成一個函數問題,用解析式、數據表格、圖象這三種函數的表達形式來研究的.

【設計意圖】分享學生成果,達到生生互動、師生互動;藉助多媒體展示,幫助學生理解不同增長的函數模型的增長差異,並且初步體驗數學建模的基本思想,認識函數問題的研究方法.

五、深入探究,理性分析

(一)提出問題

例2.某公司為了實現1000萬元利潤的目標,準備制定一個激勵銷售人員的獎勵方案:在銷售利潤達到10萬元時,按銷售利潤進行獎勵,且獎金(單位:萬元)隨銷售利潤(單位:萬元)的增加而增加,但獎金總數不超過5萬元,同時獎金不超過利潤的25.現有三個獎勵模型:.其中哪個模型能符合公司的要求?

(二)引導分析

問題5:你能立刻做出選擇嗎?選擇的依據是什麼?

問題6:公司的要求到底意味着怎樣的數學關係?

問題7:我們提供的三個增長型函數哪一個符合限制條件?

(三)解決問題

1.通過多媒體演示,發現增長差異;

2.結合限制條件,初步作出選擇;

3.通過計算,進一步確認,驗證所得結論;

4.體會對數增長模型的增長特徵:當自變量變得很大時平緩增長;

5.揭示函數問題的研究方法(觀察-歸納-猜想-證明).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觀察和探究的過程中,學會理性分析,體會對數增長模型的特點.

【備註】對判斷模型二是否滿足限制條件"",考慮到學生現在知識儲備和接受水平,只能採用了直觀教學,通過構造新函數,觀察新函數的圖象來解決(因為該函數單調性的判定,必須運用高二數學中的導數知識與方法才能解決).

六、拓展延伸,創新設計

這個獎勵方案實施以後,立刻調動了員工的積極性,企業發展蒸蒸日上,但隨着時間的推移,又出現了新的問題,員工缺乏創造高銷售額的積極性.

問題8:我們的獎勵方案有什麼弊端?

問題9:你能否設計出更合理的獎勵模型?

【創新設計】為了實現1000萬元利潤的目標,在銷售利潤達到10萬元時,按銷售利潤進行獎勵,且獎金y(單位:萬元)隨着銷售利潤x(單位:萬元)的增加而增加,要求如下:

10萬~50萬,獎金不超過2萬;50萬~200萬,獎金不超過4萬;200萬~1000萬,獎金不超過20萬.請選擇適當的函數模型,用圖象表達你的設計方案.(四人一組,合作完成)

【設計意圖】設計開放性問題對例2拓展延伸,既檢測了學生對幾類不同模型增長差異的掌握情況,又鼓勵學生學以致用,用以致優,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在教師引導下的"再創造"過程.

七、歸納總結,提煉昇華

問題10: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請你從知識、方法、思想方面作一個小結.

1.知識:對函數的性質有了進一步的瞭解,我們體會到同是增長型函數,但其增長差異卻很大:常數函數(沒有增長);一次函數(直線上升);指數函數(爆炸增長);對數函數(平緩增長).

2.方法:函數有三種表示方法(解析法、列表法、圖象法);函數問題的一般研究方法(觀察-歸納-猜想-證明)

3.思想:兩個例題都體現了數學建模的思想,即把實際問題數學化:面對實際問題,我們要讀懂問題,運用所學知識,將其轉化成數學模型,最終得到實際問題的解.

【設計意圖】理解幾類不同增長的函數模型的增長差異,提煉數學思想方法,認識數學的應用價值.

八、佈置作業,鞏固提高

1.課本98頁課後練習1,2;課本107頁習題3.2(A組)第1題;

2.收集一些社會生活中遞增的一次函數、指數函數、對數函數的實例,對它們的增長速度進行比較,瞭解函數模型的廣泛應用.

【設計意圖】進一步體驗函數是描述客觀世界變化規律的基本數學模型,不同的變化規律需要用不同的函數模型來描述;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科的深刻認識,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