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關於説課稿模板彙編五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2.84K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説課稿,編寫説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快來參考説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説課稿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關於説課稿模板彙編五篇

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墨梅》是一首題畫詩,是詩人為自己所畫的墨梅而題寫的。全詩表達了詩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堅貞純潔的品格。

二、説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詩句中的詞語,能夠知道古詩的意思。

3.背誦古詩,感受古詩語言的凝練精美和意境的優美深遠,體會詩人借物言志表達的情懷和志向。

三、説教學重難點

1.能説出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感受古詩美的意境,使學生受到自然美和藝術美的薰陶,並體會詩在寫作上的特點。

四、説教法學法

在教學《墨梅》這首詩時,我準備以讀為本、為學生創設與文本對話的空間。“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朗讀是理解詩歌的最佳手段,所以在本節課我把閲讀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根據理解需要我設計了自讀、默讀、引讀等各種形式的讀,讓讀貫穿於我的整個課堂教學,學生在讀的過程中不僅僅領悟到了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而且也使他們更多更直接地與文本產生對話,使課堂教學回歸了語文的教學本色。在理解古詩時,我先讓學生自己理解詩句中重點詞的意思,並在此基礎上逐步理解整首詩句的意思。

五、説教學過程

(一)導入古詩,激發誦讀的情趣

1.同學們,從很小的時候起,我們就誦讀過許多古詩,大家可以隨意地吟出一兩句嗎?

2.在剛才同學們吟頌的古詩中,詩人或是借物抒懷,或是託物言志,表達了詩人豐富的感情、遠大的志向、高尚的節操。古人説過這樣的一句話:“詩言志,歌詠懷。”在古詩中就有不少以詩言志的膾炙人口的名篇佳句。我們來看——

板書:

墨梅元王冕

3.請一位同學讀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古詩。

(二)初讀古詩,理解詩句的意思。

1.學生藉助課後生字表和工具書朗讀古詩,做到正確、流利地朗讀。

2.出示兩首古詩,請學生朗讀,檢查學生初讀情況。

(1)重點指導學生讀準下列詞語:洗硯池、乾坤。

(2)注意指導學生朗讀古詩時正確地停頓,體會古詩的音律美。

3.通過自主學習,初步理解詩句的意思。

出示自學要求:

(1)藉助字典等工具書和古詩方面的書籍資料自學這首古詩,對自己認為重要的和不理解的字詞進行註解,標註在書上空白處。

(2)同桌進行交流、討論,相互幫助,大致説説古詩句的意思。

可以把有困難的地方,做上記號。

4.學生彙報學習收穫,教師重點檢查對“乾坤”意思的理解。

5.在理解詩句意思的基礎上,學生再朗讀古詩。

(三)品析古詩,體會詩人的情懷

1.學了這首詩,你還有什麼疑問?

2.學生各抒己見,教師歸納梳理學生的質疑。

3.提問:詩人讚美了墨梅怎樣的品格?他又藉此抒發了自己怎樣的情懷呢?

4.出示《墨梅》,重點學習

出示《墨梅圖》:畫面上橫出一枝梅花,枝幹挺秀,穿插有致;枝幹與花蕊的佈局,主次分明,疏密得當,層次清晰;花用淡墨點染,花瓣和花蕊用濃墨勾點,顯得格外清新秀麗。畫上題詩:“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詩畫相配。

(1)看了圖畫上的墨梅,你知道了“淡墨痕”與“顏色好”的意思了嗎?

(2)再讀讀詩,看看畫,你聞到了墨梅的氣息了嗎?

(3)對“清氣”一詞,你是如何理解的?在現實生活中,你知道的“清氣”有哪些?

(4)那麼,王冕借墨梅表達了他追求的是怎樣的一種“清氣”呢?

6.三首古詩,三位詩人,你找到了他們之間的共同之處了嗎?

7.你最為欣賞的是什麼?再用誦讀的方式來表達表達。

(四)出示古詩,拓展延伸

1.今天我們學習了這首託物言志的古詩,請同學來背誦。

2.你們還知道這樣的古詩嗎?出示幾首託物言志的古詩作為欣賞和積累。教師誦讀。

《竹石》(鄭燮):“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馬詩》(李賀):“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鈎。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寒菊》(鄭思肖):“花開不併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3.有興趣的同學可利用課餘時間查閲資料,瞭解詩人所言的志向是什麼。

六、説板書

墨梅

堅強不屈潔身自好

鄙視流俗貞潔自守

説課稿 篇2

一、本節課的內容是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裏的一個內容:三角形的分類。這是在學生認識了各種角及三角形的特徵的基礎上展開學習的,本節課的設計我分為兩個層次:按角分為三類,主要引導學生認識鋭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按邊分為三類,着重引導學生認識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邊和角的特徵。

二、本節課的知識目標是:

1、會根據三角形角、邊的特點給三角形進行分類。

2、認識各種三角形。

能力目標是:經歷觀察與探索的過程,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動手操作能力,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三、教學重點:能夠按三角形角的不同和邊的不同給三角形分類。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認識各類三角形的特徵。

四、本節課設計理念和施教措施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有效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根據本組小專題“精心設計問題,促進學生有效學習”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中以直觀教學為主,運用觀察、動手操作、同桌合作等教學方法,精心設計問題,引導並啟發學生展開思考和學習活動,促進學生有效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本節課中我精心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

你能按三角形的特徵給三角形分類嗎?這是讓學生運用已學過的就知識為新知識做鋪墊,通過採取兩次同桌合作的方式是學生會按角、邊的特點給三角形進行分類。

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是有效實施數學教學的方法之一,因此,我在讓學生按角分類之後,拋出了又一個問題:仔細觀察這三類三角形的角有什麼相同的地方?這是為了讓學生清楚在一個三角形中至少有兩個鋭角,也為如何正確的判斷三角形打好基礎。

此外,自學能力是教學中的一部分,因此,我根據教材內容的設置,安排讓學生自學,以問題: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又是怎樣的呢?激起學生探究的慾望,通過學生自學課本內容來認識這兩種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

為了讓學生進一步對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有一個更清楚的認識和理解,我又以問題:你認為等邊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嗎?為導向,讓學生對比、理解等腰三角形包含等邊三角形,也就是等邊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總之,整節課根據教學內容的設置,設計不同層面的問題,引導學生在積極思維的過程中有效學習,從而掌握知識。

説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有理數的減法》是北師大版《數學》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五節的內容。

"數的'運算"是"數與代數"學習領域的重要內容,減法是其中的一種基本運算。本課的學習遠接國小階段關於整數、分數(包括小數)的減法運算,近承第四節有理數的加法運算。通過對有理數的減法運算的學習,學生將對減法運算有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為後繼諸如實數、複數的減法運算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鑑於以上對教學內容在教材體系中的位置及地位的認識和理解,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

經歷探索有理數的減法法則的過程,理解有理數的減法法則,並能熟練運用法則進行有理數的減法運算。

2、能力目標:

經歷由特例歸納出一般規律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表達能力;通過減法到加法的轉化,讓學生初步體會轉化、化歸的數學思想。

3、情感目標:

在歸納有理數減法法則的過程中,通過討論、交流等方式進行同伴間的合作學習。

為了實現以上教學目標,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有理數的減法法則的理解和運用。教學難點是:在實際情境中體會減法運算的意義並利用有理數的減法法則解決實際問題。

二、學情分析:

我們面對的教學對象是已具備一定知識儲備和一定認知能力的個性鮮明的學生,而不是一張"白紙",因此關注學生的情況對教學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生活中學生經常會進行同類量之間的比較,因此學生對減法運算並不陌生,但這種認識常常流於經驗的層面;在國小階段學生進一步學習了作為"數的運算"的減法運算,但這種減法運算的學習很大程度上的是一種技能性的強化訓練,學生對此缺乏理性的認識,很多時候減法僅作為加法的逆運算而存在。因此在教學中一方面要利用這些既有的知識儲備作為知識生長的"最近發展區"來促進新課的學習,另一方面要通過具體情境中減法運算的學習,讓學生體會減法的意義。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本年齡段的學生學習積極性高,探索慾望強烈,但數學活動的經驗較少,探索效率較低,合作交流能力有待加強。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好調控。

三、教法選擇及學法指導:

《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基於以上理念,結合本節課內容及學生情況,教學設計中採用"引導——發現法"組織教學。其基本程序設計為:創設情境——提出猜想——探索驗證——總結歸納——反饋運用。

上述教學程序的實施很大程度上有賴於學生的學習,因此對學生學習方式的指導是十分重要的。本節課應鼓勵和引導學生採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學習,讓學生親歷從列舉特例到歸納(不完全歸納)出一般的減法法則的全過程,()體驗知識產生和發展的全過程。

一、教材分析:

《有理數的減法》是北師大版《數學》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五節的內容。

"數的運算"是"數與代數"學習領域的重要內容,減法是其中的一種基本運算。本課的學習遠接國小階段關於整數、分數(包括小數)的減法運算,近承第四節有理數的加法運算。通過對有理數的減法運算的學習,學生將對減法運算有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為後繼諸如實數、複數的減法運算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鑑於以上對教學內容在教材體系中的位置及地位的認識和理解,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

經歷探索有理數的減法法則的過程,理解有理數的減法法則,並能熟練運用法則進行有理數的減法運算。

2、能力目標:

經歷由特例歸納出一般規律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表達能力;通過減法到加法的轉化,讓學生初步體會轉化、化歸的數學思想。

3、情感目標:

在歸納有理數減法法則的過程中,通過討論、交流等方式進行同伴間的合作學習。

為了實現以上教學目標,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有理數的減法法則的理解和運用。教學難點是:在實際情境中體會減法運算的意義並利用有理數的減法法則解決實際問題。

二、學情分析:

我們面對的教學對象是已具備一定知識儲備和一定認知能力的個性鮮明的學生,而不是一張"白紙",因此關注學生的情況對教學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生活中學生經常會進行同類量之間的比較,因此學生對減法運算並不陌生,但這種認識常常流於經驗的層面;在國小階段學生進一步學習了作為"數的運算"的減法運算,但這種減法運算的學習很大程度上的是一種技能性的強化訓練,學生對此缺乏理性的認識,很多時候減法僅作為加法的逆運算而存在。因此在教學中一方面要利用這些既有的知識儲備作為知識生長的"最近發展區"來促進新課的學習,另一方面要通過具體情境中減法運算的學習,讓學生體會減法的意義。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本年齡段的學生學習積極性高,探索慾望強烈,但數學活動的經驗較少,探索效率較低,合作交流能力有待加強。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好調控。

三、教法選擇及學法指導:

《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基於以上理念,結合本節課內容及學生情況,教學設計中採用"引導——發現法"組織教學。其基本程序設計為:創設情境——提出猜想——探索驗證——總結歸納——反饋運用。

上述教學程序的實施很大程度上有賴於學生的學習,因此對學生學習方式的指導是十分重要的。本節課應鼓勵和引導學生採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學習,讓學生親歷從列舉特例到歸納(不完全歸納)出一般的減法法則的全過程,體驗知識產生和發展的全過程。

四、過程分析:

教學環節

教 學 活 動 設 計

設 計 説 明

創設情境自然引入

1、首先與學生互動談論合肥本地今日的氣温,瞭解合肥今天的最高氣温和最低氣温。提問:合肥今天的温差是多少度?你是怎樣計算的?

2、自然過渡到烏魯木齊的温差的計算問題,在學生列出算式4–(–3)後引入課題:有理數的減法

(板書課題)

通過温度的比較讓學生明白減法的實際意義在於同類量之間的比較,為後來運用減法解決實際問題打下基礎。

從學生身邊的實際引入新課,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增強學數學的樂趣。同時這也符合七年級學生的認知特徵,使學生樂於進一步探索。

探索規律

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電話是現代家庭常見的通信工具,學生對其通信原理有着一定的瞭解。本節通過組合圖的方式對通信發展進行回顧,使學生們對現代通信的快捷和便利有一個感性的認識。鑑於學生對於電話的內部結構、連接電話的網絡不瞭解,教師可採用實物剖解、學生連圖、多媒體、電話示教板演示等手段,教授相關知識。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簡述電話是如何把聲音傳遞到遠方的。

2.説出電話交換機的用處。

3.説出模擬通信和數字通信的基本區別。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看錄像、老師講解,瞭解電話是如何傳遞信息的,提高觀察、分析、概括能力。

2.通過討論和活動,説明電話交換機的作用和展示什麼是數字通信,增強運用物理知識的觀念和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貝爾發明電話的過程,激發不怕困難、積極探索的精神,瞭解技術改革對人類社會發展的作用,提高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與難點

本着新課標,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立瞭如下的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電話是怎樣把信息傳遞到遠方的及電話交換機的用處。

2.模擬通信和數字通信的基本區別。

難點:瞭解電話交換機的應用。

二、説教法

1、説教法

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本課我主要採用 “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洋思教學模式。

2、説學法

本課教給學生的學法是自主學習、合作交流。

故此本課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帶着學習任務通過自主學習、課堂討論、相互合作等方式,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

三、説媒體應用

在本課中我主要採用多媒體課件和多媒體投影。

四、説教學過程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生活實際,我設計瞭如下教學流程:

(-)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二)任務驅動,自學討論

(三)檢查自學效果

(四)學生探索性總結,教師更正並補充

詳細闡述:

(-)、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請學生們看屏幕圖片引入課題利用這種設計引導學生去自主研讀教材。

此環節設計目的是創設美好的學習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情景中主動、積極地接受學習任務,並且讓學生帶着問題去學,這樣就可以為後面的教學做好鋪墊。

(二)、任務驅動,自學討論

在創設了情境,明確了學習任務後,這時就應大膽的讓學生在實踐中摸索、獲取新知。讓學生帶着問題,通過自己的學習、研目掌握本課的教學重點,在這學習過程中學生不能理解的難點,我主要設計三種方法進行突破:

1、研讀教材 2、同學間合作討論 3、教師巡迴指導。 這一環節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在不斷嘗試中得到新知。學生把教材、同學、教師都作為學習的幫助者,目的是為了自我學習,讓學生明白獲得知識的途徑有各種各樣,同時也可照顧學生之間的差異,。

(三)、檢查自學效果

學生在明確了教學任務,掌握了一定的技能之後,就有一種躍躍欲試的慾望,這時教師應把握時機讓學生利用所學到的知識技能,學生練習的同時教師巡迴指導,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這樣可以讓那些自學能力差的同學及時的學到新知識,不至於掉隊。(分層教學)

(四)、學生探索性總結,教師糾正並補充

在這一階段,教師可以用“這節課,我學會了……”、“通過這堂課的學習,我會做……了”這樣的形式來讓學生總結,學生一邊説教師一邊糾正或提示學生,並且顯示相應的內容以課件形式展示出來。

為了檢驗和促進每個學生達到預期的目標,發現教學中的問題,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總結是必須的,也是有效的。目的在於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理解,使知識成為一個體系。

總之,新的教學模式主要體現在:

1、 改變學生學習方式。學習由被動接受變為舒暢的學習。體現在自主學習,教師沒有把教學任務一一講解,而是讓學生自主完成任務。

2、 協作學習,交流的方式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説課稿 篇5

我説課的題目是《科學改變着我們的生活》,上海教育出版社國中思想品德六年級第四課《熱愛科學 學會學習》第一框節。下面我就從設計理念、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方法、學法指導、教學過程和對教學效果的預測等方面向各位專家、老師説説我是如何進行《科學改變着我們的生活》的教學設計的。

一、説設計理念

體驗是最真實、最感性的一種內心感覺,它能內化學生的道德認知,培養學生的道德意志,引發學生的道德行為,使知、情、意、行在品德形成過程中成為和諧的整體,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發展。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營造一個有利於體驗的良好環境,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讓學生積極、主動、愉快地學習,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這是我設計《科學改變着我們的生活》這一教學內容所要遵循的理念。為讓學生切實體驗、感受到科技的神奇,落實設計理念,我通過創設情境、組織學生競賽等環節來引發、增強和拓寬學生的體驗。

二、説教材

1.説課題在課程中的地位

本單元的第一框節《科技改變着我們的生活》主要強調科技的發展的重要作用,講述三個內容:(1)生活中處處有科學;(2)科學改變着我們的生活;(3)為建設和保衞祖國,努力學習科學知識。通過對當今世界科技成果的介紹,使學生感受到現代生活處處有科技,科技影響着人們的生活,創造着人們的生活,對現代科技發展有更充分的瞭解,從而為 “建設和保衞祖國努力學好科學知識”做好鋪墊。

2.説教學目標

本課主要是讓學生體驗、感受科技的神奇,讓學生在感受和體驗的過程中形成能力和掌握知識。依據課程標準、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知識與技能:通過學習,瞭解生活中處處有科學,理解現代科學技術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的重大作用,懂得建設和保衞祖國需要科學知識,並培養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採摘智慧果活動,感悟“生活中處處有科學”,通過課前調查、交流討論等活動,嘗試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學習,認同科學技術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發熱愛科學的興趣和情感,鼓勵學生樹立為祖國奮發學習科學知識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樹立正確的學習目的。

3.説教學重點

教學重點:科學技術對社會經濟生活的重要作用

依據:本課的主要內容是對現代科技發展情況的介紹,主要讓學生體驗、感受科技的神奇,而科技對人們生活的影響是學生能夠而且是最為直接的感受。

4.説教學難點

教學難點:為建設和保衞祖國努力學習科學知識。

依據:在教學的過程中,要讓學生體會、感受科技神奇的同時,也要發熱愛科學的興趣和情感,鼓勵學生樹立為祖國奮發學習科學知識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樹立正確的學習目的。

三、説學情

學生對現代科技有着濃厚的興趣,具有較強烈的表現欲。學生通過參加我校經常開展科技小發明小製作活動以及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具備一定的閲讀能力和收集、分析信息的能力,這為本節課採用活動教學的形式提供了較有利的條件。

四、説教法

(1)本課的教學方法是體驗法和探究法。為實現預設的教學目標,我將以引導學生體驗探究為主,採用活動的形式實施教學。

(2)教學手段:藉助電腦等多媒體輔助教學。

五、説學法

自主探究法:引導學生通過對資料的蒐集、整理、交流和展示,學會主動探究、獲取知識,讓他們在感受科技的魅力的同時,享受親歷知識產生過程的快樂。

情感體驗法:讓學生帶着對社會生活的體驗進入課堂,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生活體驗去感受科技的魅力,從而進一步提高對現代科學技術的認識。

六、説教學過程

導入環節:

出示舊塑料瓶

問:在你的眼中,這些舊塑料瓶是垃圾還是寶物?為什麼?

教師引導:科學把這些“垃圾”變成了“寶物”,在現代生活中科學也正在改變着我們的生活。

設計意圖:利用學生關注的熱點話題引入課題,激發學生興趣和探究慾望。

(媒體出示課題) 第四課 熱愛科學 學會學習

第一框 科學改變着我們的生活

環節一:生活中處處有科學

學生活動: 採摘智慧果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競賽,看哪個小組採摘得“智慧果”最多)

設計意圖:通過知識競賽,感受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現象,他們的背後都藴含一定的科學道理,生活中處處有科學,科學就在我們的身邊。

(出示標題):1、生活中處處有科學。

環節二:科學技術對社會經濟生活的重要作用

出示瓦特的照片

説一説:你能説説瓦特的故事嗎?

引導歸納:

發現蒸汽有強大的力量 改良蒸汽機 蒸汽機的廣泛運用

(科學發現) (技術進步) (推動生產和社會進步)

出示材料,問:產量提高100倍和效率提高600倍的原因是什麼?

設計意圖: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幫助學生交流、分享、體驗和提升生活經驗,讓大家分享探究和獲取知識的快樂,實現教學過程在具體情境中的動態生成

(出示課題):2、科學推動着生產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學生活動:

調查與交流:生活中的科學……

(出示課題):3、科學改變着我們的生活。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討論,學生感受到科技影響着自己的生活、改變並創造着自己的生活的同時,自己的表達、合作、探究的能力得到了展示,這對培養學生興趣、增強學生自信心有着重要意義,而且又能較好地落實教學重點。

出示圖片:先進的軍事科技

播放視頻:神舟七號

討論、交流

(出示課題):4、建設和保衞祖國需要科學知識

環節三:為建設和保衞祖國努力學習科學知識

閲讀天地:

思考:1、科學家們學習科學知識的目的是什麼?

2、你最欽佩科學家們的哪些精神?

3、在實際生活中,我們應如何向科學家們學習?

(出示課題):5、為建設和保衞祖國努力學習科學知識

設計意圖:讓學生不但感受到科技的神奇,也要激發熱愛科學的興趣和情感,鼓勵學生樹立為祖國奮發學習科學知識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樹立正確的學習目的,從而實現難點的突破。

環節四:課堂小結

收穫園:

學了本課,我的收穫是……

課外實踐:

我是小小發明家……

設計意圖:相信自己也有能力進行科技發明和創新,激發學生熱愛科學、崇尚科學、勇於創新的熱情

七、説對教學效果的預測

1.通過教學,我預計會達到以下教學效果:

(1)學生真切地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對科技對經濟社會和人們生活的影響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熱愛科學、崇尚科學、勇於創新的意識將得到進一步強化。

(2)學生體驗到了自主學習、主動探究並獲取知識的快樂,這對幫助學生轉變學習方式,提高學習《思想品德》課的興趣和效率有着重要意義。

2.可能出現的問題:

(1)學生對一些科技常識掌握的不夠,導致課堂討論活動的深度不夠。

(2)學生的活動積極性很高,所查找和展示的資料比較豐富,導致教師對每個活動時間分配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