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關於説課稿彙編五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9.22K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説課稿,通過説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説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説課稿5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關於説課稿彙編五篇

説課稿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情境,學會用字母表示數,能用字母表示有關圖形的計算公式,初步學習用代數符號語言進行表述交流。

(2)過程與方法:經歷把簡單的實際問題用含有字母的式子進行表達的抽象過程,發展符號感。探索用字母表示數的過程,發展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解決問題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體會代數符號表示實際問題中數量關係的概括性和簡潔性,從而進一步感受學習數學的價值。

説教法學法:

教法:

1、感悟字母表示數的意義,是屬於“程序性知識”,依據學生的認知特點,採用建構主義教學策略,具體實施方法是情境體驗法。即讓學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去感受,去探索,去應用,從而發現知識,理解知識,掌握知識。

2、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的簡寫方法屬於“陳述性知識”,依據行為主義學習理論,採用有意義接受學習的方式,由學生自學簡寫規則,然後在運用中加強理解與認識。

學習方式多樣:觀察,比較,思考,交流,概括,應用與反思等加深對字母表示數的方法的理解。

説教學設計過程:

本節課教學用字母表示數,所有含有字母的式子都讓學生自己寫出來。每個例題都為學生寫式子留出了空位。可以説,沒有一個含有字母的式子是教材告訴學生的。

本節課分為4個環節組織教學

環節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節課的開始對整節課的學習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讓學生懷着良好的心情和好奇心不知不覺地進入角色,在這個環節中不是讓學生懂得怎樣用字母表示數,而是讓學生知道為什麼要這樣表示?讓他們體會到符號化的語言在應用中是多麼的重要,所以課堂上我是這樣組織教學的,先通過活動引入,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字母可以表示數,並在一定的情境中,字母表示的是特定的數。

環節二:師生互動,探索新知。

感悟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學會用一個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或表示兩個數量之間的簡單關係,是本課的重點。新課標指出:數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和共同發展的過程,因此在這一環節,我預設四個活動,層層推進,一個活動就是一個不同層次的體驗。

(一)、探究用字母可以表示一個變化的數。

例一:編兒歌

1、問題:一個人有幾張嘴?兩個人呢?三個呢?出示

2、編兒歌:一個人呀一張嘴,兩個人呀兩張嘴……(出示)

3、自由讀:指名學生説一説讀到哪。(同桌互相説)

4、小組討論:如果讓你一直讀下去,你能讀完嗎?這是一首永遠讀不完又有規律的兒歌,你能用一句話概括就把它説完嗎?

5、交流方法:你用什麼方法來表示呢?(圖形、文字和字母等)

6、揭示課題:今天我們來學習的“字母表示數。”(板書:字母表示數)

7、你還用什麼字母表示?(任意的一個字母都可以表示數)

這是我們的勞動成果,大家齊讀一遍。我真為你們感到自豪!把一首讀不完的兒歌,通過用字母的表示,結果一句話就可以讀完了。

8、提出問題:當n=1怎樣讀兒歌呢? n=100呢?這裏的字母n可以表示哪些數呢?

小結:字母可以表示一個任意的數。

提問:用字母b表示三角形的個數,所用小棒根數可以怎樣表示?

7.小結:看來這字母表示數真好,使問題既簡單又明確。同時字母表示數是有一定範圍的。用字母不僅可以表示特定的數,更重要、更優越的是用字母還可以表示變化的數。

説課稿 篇2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綜觀歷年以來的江蘇省普通高校單獨招生統一考試的數學試卷,解析幾何綜合題為必考題,20xx年開始求軌跡問題成為單招大學聯考命題的熱點。這類問題除了考查學生對圓錐曲線的定義、幾何性質等基礎知識的掌握,還充分考查了各種數學思想方法及推理能力和運算能力,同時還考查了學生的思維品質。但是許多同學由於對求解這類問題不懂章法”,往往無從下手。面對這一狀況,我們教師必須及時引導學生思考和總結軌跡方程問題的求解策略,順利突破這一難關,為解決整個問題鋪平道路。

2、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知道求軌跡問題的常規方法並能選好相應的解題策略。

教學難點:選擇適當的方法求軌跡方程。

二、説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的要求和教學內容的結構特徵,依據學生學習的心理規律和學生的實際水平制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道求軌跡問題的常規方法並能選好相應的解題策略。

2、能夠綜合運用解決軌跡問題的常用方法——直接法、定義法、相關點法;

3、樹立從運動的觀點來分析問題;加強數形結合思想在數學解題中的運用;

三、説教學方法

根據上述教材分析和目標分析,貫徹啟發性教學原則,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確定本課主要的教法為:

藉助多媒體教學手段呈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投影重、難點。在學生給出軌跡方程後,通過觀察方程,檢查其中是否有多餘或遺漏的條件。讓學生分組討論、交流、總結,體現數學的嚴密性。 教師耐心引導、分析、講解和提問,並及時對學生的意見進行肯定與評議。

引導學生進行分組討論交流,促進學生知識體系的建構和數學思想方法的形成,注意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學生勇於探索、勤于思考的精神,提高學生合作學習和數學交流的能力。

五、説教學對象

單招班的學生由於客觀原因,是臨時組班,大部分學生的數學基礎很差,學生對解析

幾何的基本思想的理解不太深刻,對軌跡問題的求解方法更是不熟練。針對以上情況,我採取學案導復的模式,讓學生在完成課前嘗試的基礎上,瞭解學生的預複習情況。

六、教學過程設計與分析

(一)課前嘗試

在學案的課前嘗試部分,第一要求學生能過預習知道求動點軌跡方程的方法:直接法、定義法、代入法。並且在書上劃出四種方法的步驟,並能有感性認識。同時回顧了圓錐曲線的軌跡定義,要求學生能熟記。為講解求軌跡方程的定義法作準備。第二設計了部分簡單的`求軌跡的題目,讓學生課前練習,對求軌跡有一定的理性認識。

(二)課堂探究

針對性地選用三個例題,教師引導學生用定義法、直接法和代入法求解。並歸納解題步驟。並結合計算機作出軌跡,讓學生直觀感受軌跡的形成。在教學設計時,我調換順序,將定義法放在第一個,把直接法放第二個,設計意圖是在剛剛複習完圓錐曲線,學生對圓錐曲線的定義比較熟悉,而且圓錐曲線定義的應用在單招考試中也是一個重點,在這兒再次強調可以加深印象。同時利用定義直接可以得出軌跡方程,可以讓學生感受到這種方法的直觀性,增強學習的興趣。

1、定義法

若動點軌跡滿足已知曲線的定義,如橢圓、雙曲線、拋物線的定義,則可以直接根據定義求出動點的軌跡方程。

1:已知動圓經過點且與定直線x=-1相切,求動圓的圓心M的軌跡方程。

引導學生聯繫拋物線的定義,關鍵是圓心M到定點和定直線的距離相等,滿足拋物線的定義,即可得軌跡方程。

本題的設計意圖,要求學生能很熟練地説出圓錐曲線的定義,而且對於圖形特徵要很明確,這樣才能很快地確定是否可以用定義法求軌跡方程。

變式練習:ABC,已知A(-2,0),B(2,0),|AC||AB||BC|成等差數列,則點C的軌跡方程為( )

2、直接法

直接法是求軌跡方程最基本的方法(類似於求曲線方程的五步法),它直接通過建立

動點座標x,y之間的關係,構造F(x,y)=0。直接法求軌跡方程的一般步驟為:(1)建系(2)設點(3)列方程(4)化簡(5)證明。一般情況下(5)可以省略。

2:(20xx年單招試題)已知動點P到定直線lx=-3與定點M(1,0)的距離相等,求動點P的軌跡方程。

3、代入法(相關點法)

當互相聯繫着的兩動點、中的一個動點在定曲線上運動時,求另一動點的軌跡方程時,可用相關點法。其具體做法是:建立用表示的式子,而後代入定曲線方程,可得的軌跡方程。

3:已知點P是圓上的一個動點,Ax軸上的定點,座標為(12,0),當點P在圓上運動時,求線段PA的中點M的軌跡方程。

參數法也是求軌跡方程的一種很重要的方法,而且參數法是解決數學問題的一種很有效的方法。但考慮到學生實際,一堂課接受四種方法有困難,所以準備放在第二課時進行。

(三)當堂檢測

有針對性地選擇三個練習,讓學生鞏固三種求動點軌跡方程的方法,在學生的反饋練習中強調解題步驟,鼓勵學生一題多解,引導學生學會選擇適當的方法。

(四)課後拓展

學生學習的特點是,課上聽得懂,但一到課後就糊里糊塗了,不練更是等於白學。而且學生的實際情況是練習的難度還不能太大,和課上的例題類型差不多才能依葫蘆畫瓢。所以我還是針對例題對應地設計了相關的練習,真正讓學生能動手做,並達到記住解題步驟的作用,並能初步會根據情況選擇方法。

説課稿 篇3

各位評委老師好,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中班語言文學活動《快樂的夏天》。下面,我將從設計思路、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教學法以及活動過程等幾個方面來闡述我對本次活動的理解和認識。

一、設計思路

語言是人類開展思維活動,進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幼兒期是一個人語言學習最關鍵的時期。幼兒語言的運用能力與他們的認知能力是同步發展的。隨着幼兒社會認知能力的提高,中班的孩子在生活中已經認識了大量的生活物品,積累了一定的語言運用基礎,並且通過親身體驗,具備了辨別少數 物與物之音具有一定的關係的思維能力。在情感發展方面,這一年齡段的幼兒能關心他人的情感反應,出現了初步的關心、同情認知反應,友好、助人、合作行為趨向明顯。

《快樂的夏天》這個活動是建立在中班年齡段幼兒的生活經驗基礎上創作的一篇內容簡單卻很有意義的童話,情節簡單有趣,形象鮮明突出,容易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教師在此基礎上拓寬幼兒的知識面,滲透熱愛大自然、熱愛小動物的情感教育,體驗故事中所表現的美好意境,從而在原有教材的基礎上進行深化到現實。

二、説活動目標

《幼兒園教育綱要》語言領域中提出 :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説、敢説、喜歡説、有機會説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中班上學期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幼兒年齡偏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做事情粗心大意;幼兒喜歡模仿小動物,對自然界中的事物充滿求知慾,但由於缺乏生活經驗,詞彙貧乏,往往不知所措,也不知道説什麼等,我制定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學習根據畫面理解故事內容

2.體驗夏天所表現的夏天的美好意境

3.知道防暑的一些基本的方法、以及關於夏天的一些相關知識

三、説活動準備

為了此次活動的組織符合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更好的服務於本次活動的內容,完成活動目標,我將會提前做好以下準備工作:

1.物質準備:蟋蟀的指偶、關於夏天的圖片。

2.知識經驗的準備:讓幼兒知道夏季有哪些植物盛開及夏季天氣炎熱的特點。

四、説教法、學法

(一)説教法

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直觀法、提問法、遊戲法等教學方法。採用直觀法是因為6歲幼兒的思維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屬於典型的具體形象性思維。從幼兒認識事物的特點和語言本身特點來看,在幼兒園語言教育中貫徹直觀性原則非常重要。以看情境表演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兒的視聽器官,能使教學進行得生動活潑,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採用提問法是因為提問能引導幼兒有目的地、仔細地觀察,啟發幼 兒積極思維。我運用啟發性提問讓幼兒將看到的具體形象的情境表演用語言描述出來,是解決活動重點的有效方法。

採用遊戲法是因為遊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在幼兒身心略感疲憊時,遊戲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幼兒在輕鬆、愉快的角色扮演遊戲中能充分地表現自我,大膽説話。

(二)説學法

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説説、玩玩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幼兒將運用觀察法、討論談話法、遊戲練習法等學習方法。

觀察法是幼兒通過視、聽覺感官積極參與活動,幼兒通過觀看情境表演直接獲得印象。 討論談話法是幼兒在討論、談話中無拘無束地説出自己對夏天的理解與看法,是幼兒練習説話的好機會,充分體現《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的精神實質。

五、説活動過程

根據中班下冊幼兒學習語言和年齡的特點,結合幼兒園教學工作原則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以下幾個環節:

(一)觀看情境表演,激發幼兒的興趣。

導入:教師出示蟋蟀指偶

教師:(展示夏天一些意境很美的圖片)嗨、夏天。青蛙在‘呱呱“的叫着。一陣徐風吹過,哇、可真涼快呀·在這麼美好的一天裏,我們的蟋蟀先生可不想浪費一天的時間在家裏呆着,他要出門找他的朋友去玩啦,看、他見到了誰?(在本環節中暗示孩子夏天是美好的,不要浪費時間在家裏,外面很很多精彩的故事等着我們呢)

完整的講述一遍故事,提問故事主線:

教師:蟋蟀要找他的好朋友,他一次見到了誰?他們一起做了什麼?

進行三層次的提問,促進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二)通過提問,引導幼兒説出遊戲內容,並再次觀看錶演。

★ 1、蟋蟀帶了什麼禮物去找好朋友的?(提醒幼兒翻書,用手指指出所走的路線,鍛鍊幼兒看圖講故事的連貫性)、

★ 在遇到蟬先生之後遇到了誰?

★ 她告訴蟋蟀蟬先生在什麼地方?

★ 遇到蟋蟀先生之後他們一起做了什麼?感覺怎麼樣?

★ 離開蟬先生之後天氣變得怎麼樣啦?

★ 他們躲在了哪兒?

★ 青蛙請蟋蟀吃了什麼?

★ 吃完晚飯之後他們躲在什麼地方?做了什麼?

★ 天這麼黑了,螢火蟲是怎樣送蟋蟀回家的?

(三)活動延伸,內化故事內容

教師:我們故事的名字叫“快樂的夏天”,小朋友喜歡夏天嗎?(在故事環節中、聯繫現實情況,引發的幼兒的思考。)小組討論以下問題推選代表回答問題。

★ 青蛙請蟋蟀吃冰棒,夏天還可以吃什麼冰涼的東西?應該注意什麼?

★ 夏天吃冰涼的東西可以防暑,小青蛙躲在荷葉下面防暑,我們還可以怎樣進行防暑?(説説爸爸媽媽是怎樣做的,在幼兒園活動的時候老師是怎麼要求的,在小組自由討論回答中,現實中做好防暑工作)

★ 衞生方面的知識傳授,例如:勤洗手、洗澡、換衣等等(聯繫近期情況如換季時幼兒易得的一些疾病:手口足、豬流感等等來引發幼兒的重視)

延伸部分:幼兒繪畫“我心中的夏天”折成紙扇在展示區展示(可在區角遊戲的美工區讓孩子完成)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教學活動的理解、分析與做法,如有不足之處請各位評委老師給予批評指正。

説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你們好,今天我要説課的內容是《論語十則》,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生情況分析、教學構思、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程序等幾個方面對本課的教學設計進行説明:

教材分析

《論語》是語錄體散文,大多是簡短的談話和問答,是古代兒童啟蒙學讀物。文章篇幅短小,內容淺顯,適合當代兒童學習。朗讀起來朗朗上口,節奏分明,適合於口傳相授。所選的章節都是孔子思想的精華部分,意義深遠,發人深省。這十則精選語錄主要是談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和修身做人的,具有普通的教育意義。

學生情況分析:七年級學生剛接觸文言文,缺乏古文功底,學習積極性有待提高。所以,教學時應注重培養學生學古文的興趣,並要求他們能通過學習,自主地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掌握一些淺顯的文言文基礎知識,打好紮實基礎,從而也為今後的文言文學習奠定基礎。

教學構思

要求學生利用課文註釋和工具書,弄清實詞含義,理解每則語錄的意藴。在理解基礎上引導學生反覆誦讀,要求讀準字音,注重節奏與語氣,並在誦讀中加以體會其內在含義,加深理解形成自我認識與自我建構,並且要求學生當堂背誦。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完成教學任務,用競賽的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不感到枯燥乏味,能順利地背誦下來。

為更好地理解《論語》藴含的精華思想,讓學生結合自身的生活經歷暢談對它的感悟與啟示。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掌握“罔、殆、矣、誨、”等字音、字形。

2、積累、理解重點詞、句的含義。

3、能準確流暢地朗讀並熟練背誦課文。

4、理解、運用《論語》中關於學習的名言警句。

過程和方法:

誦讀理解、質疑交流、積累拓展。

情感態度的價值目標;

1、 感受孔子光輝人格魅力,提高自身的思想修養。

2、 聯繫自身學習經歷,體會課文豐富精彩的內藴,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

教學重點:

朗讀、背誦、評點《論語》十則內容。

教學難點:

深層理解《論語》十則內藴

教學方法

1、誦讀法。反覆誦讀,體會文章內藴,在讀中理解、領悟每一語錄的主旨,力爭當堂背誦。

2、質疑、合作、探究法。可就章節的內容提出問題,並共同解決。在教學過程中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組織教學,並形成自己的認識。

3.要充分藉助課文註釋和工具書,弄清實詞的含義,理解每一則語錄的意思。

4、充分利用語文課文中生動、豐富的德育材料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課文所選各則都藴含深刻的道理,應聯繫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經歷來加深理解

5.採用電教平台等電教手段,擴大教學容量。

教學準備:

多媒體幻燈片

教學課時:2課時 《論語》十則一文的教學安排,主要分兩課時,前一課時學習前五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放幻燈片)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誰嗎?對,這就是孔子。中國是一個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在它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曾出現過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為我們留下了極寶貴的文化遺產,如《論語》、《老子》、《孟子》、《莊子》、《荀子》等。這些著述對中華文化曾產生過深遠影響,直至今天,仍光

芒四射。今天,我們就一起穿越千年的時空,與先賢們一起暢談求學做人,感受先賢們偉大的光輝思想。下面我們就來共同探究學習孔子所著的《〈論語〉十則》。

一、 導語:(放幻燈片)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誰嗎?對,這就是孔子。中國是一個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在它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曾出現過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為我們留下了極寶貴的文化遺產,如《論語》、《老子》、《孟子》、《莊子》、《荀子》等。這些著述對中華文化曾產生過深遠影響,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今天,我們就一起穿越千年的`時空,與先賢們一起暢談求學做人,感受先賢們偉大的光輝思想。下面我們就來共同探究學習孔子所著的《〈論語〉十則》。

二、 人物簡介與作品簡介:(見幻燈片)

交流有關孔子、《論語》的知識

①學生在四人小組內交流。

②班上交流:每個知識點由一個同學介紹,其他同學作必要的修正、補充。 ③師生交流:教師用多媒體展示自己蒐集整理的資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是我國曆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被尊稱為“大成至聖”。他對我國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傳播,他的思想和學説,為中國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貢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他列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論語》是“語言的論纂”,也就是語錄的意思,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體例主要是語錄體、對話體、敍事體。內容上以教育為主,包括哲學、歷史、政治、經濟、藝術、宗教等方面。從中可以看出許多當時社會的政治生活情況,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人格修養、治學態度和處世方法。

三、認讀課文,整體感知

1、齊讀全文,整體感知

教學一開始就通過整體感知,讓學生初步把握《論語》的內容、結構、表述的特色,喚起學生的有意注意,調動學生的求知慾望。對《論語》及孔子地位的瞭解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課外主動深入地研讀《論語》。

2、教師引導,學法探討。

引導學生探討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把握文言文學習的要點,整理歸納。學

習要點包括(1)讀準字音;(2)注意句讀;(3)把握句意;(4)提出疑問;(5)朗讀背誦;(6)聯繫實際,把握主題。

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是讓學生明確學習文言文應從哪些方面入手,該怎麼學。

3、學生討論,合作探究。

學生慢讀前五則,藉助註釋和工具書,完成生字、詞的音義,並疏通文意。在明確學習要點的基礎上,教師提出明確要求,然後學生分四人小組,逐一討論,合作探究,互相質疑釋疑。教師適時點撥。

這一環節設計主要是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精神。

4、由學生通譯一下,圈出疑難之處,對問題進行彙總,老師點撥,師生共同完成,尤其是有些重點詞句落實下來。

、 5、概述每段段意。

四、研討與思考

A、談學習方法的:(學而時習之,温故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B、 談學習態度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C、 談修身做人的:(吾日三省吾身)

D、課堂練習:要求學生課堂上完成下面題目,展開競賽

用來表達對朋友來臨而喜悦的句子:

講知識繼承和創新的句子:

論述學習與思考之間辯證關係的句子:

強調學習中要有實事求是態度的句子:

五、 課堂延伸

1、聯繫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實際情況,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論語》所藴含的人生道理。 此環節是本課的另一個教學重點,有意識地通過本節課所藴含的道理,旁敲側擊的對同學進行指導教育,通過他們自己的思考討論,理解、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同時更為深刻地理解課文含義,加深記憶,並能學以致用。

例一:有位同學每天回家都急着把作業寫完,但老師發現他的作業質量不高,好像都沒有經過思考,不會的就空着交上來;還有一位,覺得自己都會了,可以

自己思考問題了,上課都不注意聽,你們覺得這樣做對不對?我們該怎麼教育他們呢?為什麼?

討論之後,回答“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並解釋意思。

2、找出本課中出現的成語、格言或警句。

六.總結延伸

我們學習完《論語十則》這門課,接觸到了中華民族的優秀的文化傳統,對 課文中的語言精華和思想精髓有了初步的理解與掌握,希望同學們在以後的學習生活過程中,把今天學到的東西運用到實踐當中去,做到學以致用。

七、 嘗試當堂背誦,進行抽查。

八、 要求學生回家複習並預習,佈置作業。

説課稿 篇5

各位評委大家好:

我是樺川縣第四中學的語文教師劉丹,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大自然的語言》。《大自然的語言》選自人教版國中語文八年級上冊。下面我就按照説教材、説學生、説教法與手段、説教學過程設計、説教後反思五個部分進行説課。

【説教材】

一、教材簡介

《大自然的語言》是一篇介紹物候學知識的科普文章。作者是我過著名的氣象和地理學家竺可楨,文章從一年四季的物候變化談起,形象説明什麼是“大自然的語言”,在此基礎上自然引出什麼是物候和物候學,並以具體事例説明物候學對農業生產的重要性,接着談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四個因素,最後則説明物候學對於農業生產的重要意義。

二、教學目標簡介

根據教材定位特點及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本課設計兩課時,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知識目標:

⑴ 學習閲讀科普文章,瞭解簡單的物候知識。

⑵ 初步瞭解一些説明文的知識,掌握有條理地説明事物和舉例説明的方法。

2、能力目標:

⑴ 整體感知課文,能按照要求篩選相關信息並概括文章要點,逐步提高學生閲讀科普文章的能力。

⑵ 理清文章的説明順序,探究事理説明文的寫作技巧,引導學生有條理地説明事理。

⑶ 揣摩語言,體會本文語言準確嚴謹、生動優美的特點,增強語言感悟力,並學習運用生動的語言説明事物。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

由以上目標我指定本課教學重點如下:

1、理清課文的説明順序,體會説明的條理性,訓練學生快速篩選信息,初步概括內容要點。

2、學習本文準確嚴謹、生動優美的語言,體會説明的生動性。

四、教學難點

1、理清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四個因素的説明順序,並探究這樣安排的好處。

2、概括物候學對於農業生產的重要意義,篩選提示性詞語,進行全面概括。

【説學生】

1、學生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

本文介紹豐富的物候現象很有條理,語言形象、生動、典雅,貼近生活。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本文的學習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但本文藴含的物候知識以及個別專業術語較深奧,八年級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應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重點突破。

2、能力分析:

學生對説明常識的把握沒有問題,並且能夠通過反覆閲讀、品析語言、感悟文章的思想內涵。

3、一般特點與學習風格差異:

學生習慣在小組內交流後再發表看法,因此應該適當的給學生多創造一些合作學習探究的.機會。

【説教學方法與手段】

本節課的教學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即在學生的學習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的共同發展。教學方法具體如下:

1、朗讀法。生動的説明易於激發讀者的閲讀興趣。基於這一點,我引導學生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在朗讀中感悟事理。

2、討論法、點撥法。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悦。在學習過程中我做以適當的點撥。

3、競賽激勵法。國中生有好勝心理,在訓練學生快速篩選信息時,宜用此法,激發他們的參與熱情和學習興趣。

4、涵泳品味法。對語言的理解運用尤須如此。

5、延伸拓展法。採集幾則農諺,説説它們包含的物候知識,便於把課堂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

本課以多媒體課件為輔助教學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