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推薦】説課稿集合5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1.45W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説課稿準備工作,説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那麼你有了解過説課稿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説課稿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推薦】説課稿集合5篇

説課稿 篇1

各位評委晚上好:

我是xx班的xx。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氯氣的生產原理》。本節內容選自蘇教版化學1專題二第一單元。教材以海水中各種氯化物的基本含量為切入點,介紹了利用海水製取氯氣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讓學生通過對實驗產物的驗證,認識化學現象的本質。最後由氯元素的發現史引入實驗室製法的反應原理及氣體制備裝置。

本課時的學習將是學生進入高中階段第一次系統地學習元素化合物知識,既是對前一專題學習內容的鞏固又將為後續的溴、碘及其化合物等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學習打下基礎,還將對以後相關電解原理和電極反應式的學習有極大的幫助。由此可見,它在高中化學的學習中起着承上啟下的作用。

基於以上分析並結合《學科指導意見》的要求,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定為,掌握氯氣的工業生產原理及實驗室製取原理。

本課時的教學對象為高一年級的學生,他們思維活躍,敏捷,比較喜歡動手做實驗並且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操作能力,但是對於電解飽和食鹽水的實驗可能還停留在觀察階段,缺乏深層次的分析。此外,在國中科學中,學生已經接觸了一些常見氣體的製備裝置,為氯氣製備裝置的學習起了很好的鋪墊作用。因此,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定為掌握氯氣的工業生產原理。

針對以上內容我制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説出海水曬鹽的原理,方法與過程。

2、掌握氯氣的工業製法,瞭解氯氣的實驗室製法。

二、過程與方法。

初步學會對實驗現象的觀察與記錄,增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認識到海水是人類寶貴的自然資源,樹立保護水資源的意識。

2、通過氯元素髮現史的學習,感受科學探索的艱辛。

3、通過對尾氣進行處理,樹立安全意識與環保意識。

結合本節課的內容和《高中化學課程標準》的要求,本節課我主要採用實驗探究、交流討論、歸納分析等方法,並結合講授法、自主學習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來實現我的教學目標。

我的教學過程分為以下五個部分: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首先,我會向學生展示幾張風景優美、令人心曠神怡的大海圖片。在輕鬆的氛圍中,向學生提出疑問:“大海中究竟藴藏着哪些元素?”學生結合已有知識通過交流討論,能夠説出海水的相關成分。並告訴大家海水中藴藏了無窮無盡的寶貴資源,引起學生們的積極性,從而導入本節課的知識。

2、實際感受,回顧歷史

我會向學生展示一杯海水,並請他們品嚐海水的味道,在學生切身感受到鹹味後,提出疑問:“海水中有大量的氯化鈉,那而偶們該如何從海水中獲得食鹽呢?”引起學生的興趣,並展示古代“海水曬鹽”的圖片,在此基礎上引入現代“海水曬鹽”的過程。我將播放一段現代“海水曬鹽”過程以及氯化鈉綜合利用的視頻,讓學生感受化學之於生活的密切聯繫。並以“小小的氯化鈉有如此大的用途,那麼氯元素作為最重要的成鹽元素是如何被發現的呢?”引入大家對氯氣發現的探究。

3、視頻播放,瞭解原理。

我將通過播放一段視頻向學生展示氯氣的實驗室製法和實驗裝置,並解釋實驗原理和步驟。在展示之前,我會向學生提供一則氯氣泄露的報道,並由報道中的逃生知識:用濕毛巾捂住口鼻、往高處疏散等,引導學生猜測氯氣的收集方法以及尾氣的吸收。再通過播放Flash對假設進行驗證,使學生了解氯氣的實驗室製法。並由實驗室製法的缺陷引入工業製法的介紹。

4、實驗探究,掌握原理。

我將引導學生從觀察到的現象出發,通過觀察分析—提出假設—實驗驗證—得出結論這種探究式教學模式,達到課時難點的突破。我會演示“電解飽和食鹽水”的實驗,學生依據正極、負極附近均產生氣泡,可得出通電後有新的氣體產生。我將引導學生對新生成的氣體進行大膽假設,並設計實驗進行驗證。通過正極有黃綠色、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生成,使濕潤的澱粉碘化鉀試紙變藍,證明產生氯氣。負極收集的氣體靠近酒精燈,有輕微的爆鳴聲,證明產生可燃性氣體—氫氣。我還將引導學生對電解液進行探究,通過打開U形管兩端的橡皮塞,向溶液中滴加1~2滴酚酞溶液,溶液變紅,證明有鹼性物質生成。至此,組織學生交流討論,對實驗現象進行歸納總結,得出反應方程式。

5、課堂小結,複習鞏固。

最後,我將引導學生了解我們可以從海水中獲得氯氣以及海水中藴藏着巨大寶藏,引發學生對保護海洋資源的思索。同時,我將對課堂進行小結,並佈置形成性練習。

板書設計:

氯氣的生產原理

一、海水曬鹽

二、氯氣的實驗室製法

1、反應原理

2、裝置

3、氣體收集

4、尾氣處理

三、氯氣的工業製法

1、生產原理

2、正極、負極

説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仁: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11~20各數的寫法》。首先我來談一下我的設計思路。

一﹑設計思路

11~20各數的寫法是在學生學會數、讀11~20各數,知道11~20各數組成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設計本課時,主要是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1)注重幫助學生建立數位的概念。

數位表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它是有一定的抽象性,而一年級學生是以形象思維為主,因此在教學時,把看一看、撥一撥、想一想、寫一寫結合。先讓學生在自己確定有幾個十、幾個一後,在計數器上撥數。再利用數位表寫數。由形象到抽象,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也體現了教學過程的漸進原則。

(2)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

在教學寫數時,教師不必要把每個數的寫法講全,在教了一兩個數後,可以引導學生寫出其他的數。這樣不僅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還培養了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

接下來我來説一下教材分析。

二、教材分析:

本堂課是人教版數學一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內容,利用小棒圖和計數器教學數的寫法。通過觀察計數器十位和個位上每個珠子表示的數的不同,使學生初步瞭解十進制。學生已經掌握了11到20各數的組成,對每個數左邊的1表示1個十就能理解得更清楚,為此,教材還特別安排了一些練習。練習十七習題的安排注意聯繫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如第6題,讓學生看數字給數學書翻頁,使學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本課時是在11-20各數會讀的基礎上進行寫數,為以後多位數的寫法打好基礎,同時也為下一堂10加幾和相應的減法服務。

然後我來談一下學情分析。

三﹑學情分析

學生已有了10的認識,11-20的讀數,1-9的寫數為基礎,但在本堂課中,初步瞭解十位、個位,,兩位數的寫法中,可能會出現把11寫成101,20寫成2,沒有加0;18寫成81,數位寫錯等問題。

下面我來介紹這堂課的教學設計。

四、教學內容:

教材第75頁例3及第76、77頁練習十七。

五、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理解數位的概念,使學生初步認識“十位”和“個位”,能夠正確地寫出11~20各數。

2、過程與方法:利用計數器幫助學生認識“十位”和“個位”在數中的相應位置。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和積極主動學習的精神。

六、教學重、難點:

1、理解數位的概念。

2、正確地寫出11~20各數。

七、教學策略與手段:

本堂課,主要採用教師由扶到放,循序漸進的方式,學生舉一反三寫其它各數。

八、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九、教學過程:

㈠、複習導入。

通過複習數數和讀數,為寫數做鋪墊。我設計了以下習題。

1、從1數到20,從20數到1。

2、從6數到19。

3、讀一讀,説説數的組成。

15 13 11 18 20

4、導入新課:同學們,我們已學會數11~20各數,並知道1個十和幾個一合起來就是十幾,我們不僅要學會數數,讀數而且還要學會寫數。(課件出示:11~20各數的寫法)

㈡、探究新知。

1、出示計數器。讓學生觀察計數器,由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認識數位。

《11~20各數的寫法》説課稿

師:這個表叫做計數器,它可以幫助我們寫數,上面標着數位的名稱,從右邊起第一位是什麼位?(個位)第二位是什麼位呢?(十位)

2、出示小棒圖。教師引導怎樣寫出一個數,具體講,使學生了解寫數的方法步驟,為下面的“放”做準備。

師:這是多少根小棒?(11根)11裏面有幾個十和幾個一呢?(1個十和1個一)

現在我們在計數器上把11撥出來,十位上的一顆珠子代表10,那麼我們該撥幾顆珠子呢?(1顆)個位上的一顆珠子就代表1,那麼我們該撥幾顆珠子呢?(1顆)真棒!

師:那麼現在請大家在計數器上把“11”寫出來。

生:在十位上寫“1”,在個位上寫“1”。

師:非常好!同學們學得很好。

3、出示小棒圖,讓學生試着寫“17”。 半扶半放,慢慢引導

師:請你先畫出計數器。

⑴17裏面有幾個十和幾個一?

⑵十位上要撥幾顆珠子,個位上呢?

⑶學生試寫,並説説自己是怎麼寫的?

在這裏讓學生三人小組合作,一個同學數小棒,一個撥計數器,另一個在數位表上記錄寫數。抽一個小組來進行示範。通過這次合作,鞏固剛學的寫數的方法。

4、學生獨立探索20的寫法。對20這一個特殊情況進行操作,防範於未然。

在學生獨立完成的基礎上交流寫法。

師:個位上不寫“0”行不行?為什麼?

教師總結:不行,因為不寫“0”就變成2,而不是20了,這裏的“0”起到了佔位的作用。

5、小結:從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寫數要從最高位寫起,有幾個十就在十位上寫幾,有幾個一就在個位上寫幾。

㈢、知識運用

1、完成第75頁“做一做”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師巡視指導。

2、請你來判斷改錯。

幫小馬虎改錯誤。

①十一寫成(101) ②二十寫成(2) ③18寫成(81)

(用幫小馬虎該錯誤的形式,教育學生不要出現類似的錯誤)

採取抽生回答或者學生齊答的方式完成以下多種形式的寫數,幫助學生熟練掌握寫數。

3、完成第75頁“做一做”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讓學生理解順數和倒數的概念,熟練掌握數數的方法。

通過完成這些習題,讓學生進一步地掌握寫數的方法。

㈣、鞏固練習。

1、教材第76頁第7題。

2、教材第76頁第8題。

3、教材第76頁第11題。

這些有趣的習題,一方面調節一下枯燥緊張的課堂,重新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鞏固對11-20各數的寫法的掌握程度。

㈤、課後小結。

今天你學會了什麼?有什麼新的收穫?

㈥、佈置作業。

1、交流:同學之間相互説一説應該怎樣寫數。

2、作業:第77頁練習十七,第9、10、12題。

20xx年11月

説課稿 篇3

一、緊扣特點,説教材。

《母雞》五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走進本單元的課文就是走進了“作家筆下的動物”的專題。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感受作家筆下栩栩如生的動物形象,比較一下課文在表達上的不同特點。《母雞》的作者老舍,通過描寫對母雞看法的變化,表達了對母愛的讚頌之情。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教材特點以及學生實際,我把教學目標定位在:

1、自由認讀“反抗”、“沒完沒了”、“欺侮”等生字詞,繼續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的習慣。

2、通過前後對比,抓關鍵詞品讀等方法,感受母雞“負責、辛苦、勇敢、慈愛”的形象,體會作者對母愛的讚頌之情。

教學重點:通過前後對比,抓關鍵詞品讀等方法,感受母雞“負責、辛苦、勇敢、慈愛”的形象,體會作者對母愛的讚頌之情。

二、促進發展,説教法。

葉聖陶説過:語文教學最基本的方法是讀,最好的方法還是讀。本課教學我採用了“一法為主,多法相輔,優化組合”的策略。以讀為主,緊緊抓住課文描寫母雞“負責、辛苦、勇敢、慈愛”的句子,讓學生在讀中感知,讀中理解,讀中悟情。把創設情境、引導想象,多媒體演示等方法與讀相結合,通過自由讀、範讀、賽讀、反覆導讀等方式把課堂推向高潮,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情感的陶冶、語感的培養。

三、培養能力,説學法。

掌握學法是學生打開知識寶庫大門的金鑰匙。本課教學我主要滲透以下學法:

1、重點詞品讀、批註法。

《語文課程標準》對中年級閲讀教學提出的目標之一是“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基於此課程理念,本課我着重培養學生找關鍵詞,並通過關鍵詞感受母雞負責、辛苦、勇敢、慈愛的形象。同時引導學生在課文空白處批註上自己點滴的閲讀感受。

2、合作交流法。

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難免會碰壁或產生片面的看法。因此,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我安排了合作交流。通過生與生、組與組、師與生的多邊合作,學生的認識得到了互補,智慧得到了遞增,思維不斷引向了深入。

四、循序漸進,説程序。

本課教學分五個板塊進行教學。這五個板塊分別是:

1、談話,引入課題。

2、初讀,整體感知。

3、品讀,感受母愛。

4、拓讀,昇華情感。

5、細讀,領悟表達。

自主選擇作業:

1、積累課文優美句子。

2、課外閲讀曹文軒作品《痴雞》。

3、前三段任選一段進行改寫表達作者對母雞的喜愛之情。

總之,本課設計以讀為本,以情為線,從引導學生讀通課文,瞭解大意,到感受母雞偉大的形象,再到學習課文的表達特點,由表及裏、由淺入深、由文章內容到形式,一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説課稿 篇4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是五都鎮中學的語文老師李敏,今天很榮幸和大家共同來交流網絡教學模式下的語文教學思路和具體做法。我説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二課《蠟燭》的教學設計。下面我將從教什麼、怎樣教、為什麼這樣教深入地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對象、教法和學法以及教學過程等五個方面進行説明。

一、教材分析

新課標中提出:閲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本單元的五篇文章都是以戰爭為主題的敍事性作品。通過這些作品,可以讓學生了解歷史,認識正義戰爭的威力和非正義戰爭的罪惡,可以看到真善美和假惡醜的兩個極端,從而獲得有益的啟示。《蠟燭》這篇文章講述的是一位在炮火中掙扎的老婦人幾乎耗盡所有的心力埋葬蘇聯紅軍,並將一對凝結着愛的蠟燭點在紅軍戰士的墳頭的故事。學習這篇文章,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戰爭的殘酷,理解超越國界的母愛,欣賞文章悲壯的意境,明確非正義戰爭必敗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

二、教學目標分析

新課程目標定位是三個維度合一,即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合一。新課程要求由原來的以文本為主轉到以學科課程發展為主,以理解內容為主轉到語文能力發展為主。以前的語文教學基本上是靜態的分析和訓練為主,結果必然導致無效重複,新課程要求語文教學轉到動態的體驗感受為主逐步達到個性化鑑賞,動態的四個層次:沉浸——體驗——感悟——思辯。因此,我給本節課設計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

a、理解積累課後“讀一讀寫一寫”中的字詞

b、瞭解文章中“蠟燭”故事的寫作背景,瞭解通訊這種體裁

c、學習用動作、心理活動刻畫人物性格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從互聯網獲取有用信息幫助理解課文內容

體驗感悟課文中超越國界的母愛並主動與他人利用網進行交流分享。

(3)情感、態度、價值觀:體驗戰爭帶給人類的痛苦,解讀世上最寬厚的母愛,明確非正義戰爭必敗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

我給本課確定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體會文章深厚的思想感情,學習用動作心理活動刻畫人物性格的方法。

三、學習者分析

對於八年級學生來説,他們通過國中一年的學習,對記敍文的文體已經有了較為深刻的瞭解,但他們是第一次接觸通訊這一文學體裁,要讓他們自己去通過互聯網查找這一相關信息。八年級的同學已經初步具備利用網絡的能力,但上課時不能信馬由僵,老師要引導學生利用網絡來查找並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任務。另外,八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初步感知、體驗、欣賞、評價文章的能力,只要激起他們的興趣,他們一定有很多的感想。老師要鼓勵他們在網絡平台上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四、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分析

這節課所採用的教學方法有詩情畫意導入法,自主閲讀教學法、心靈體驗閲讀教學法,學習方法主要是自主合作學習以及網上討論法。詩情畫意導入法其實就是創設一個學習情境,為學生沉浸到課文意境中去做一個鋪墊。自主閲讀教學法就是組織學生按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閲讀實踐,由整體感知到深入地品味文章的意藴。心靈體驗閲讀法是引導學生在閲讀實踐中體會語言的深邃的內涵,體驗作品展現的生活,體驗作品震撼人心的意境。自主合作學習和網上討論法基本貫穿於整個學習過程,在自主閲讀和心靈體驗的過程中都要用上,主要是讓同學與同學之間、同學與老師之間產生思維的碰撞,生成思想的火花。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始終都是在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的學習和探究

五、教學過程設計

現代建構主義理論認為“情景”“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環境中的四大要素,在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中,課堂教學中心從教師轉向學習者,核心在於學習者主動將新的信息和經驗與其原有的知識基礎相融合的過程,因此網絡教學正是適應了建構主義理論的需要。網絡教學模式有兩種形式:即集體教學模式和自主教學模式。我這節課採用的是網絡教學模式中的集體教學模式。我設計的'教學過程如下:

第一環節是:創設情境,提出任務

在課間和預備鈴時間裏播放歌曲《燭光裏的媽媽》,讓學生聯繫實際談談聽歌后的感受。老師隨即深情地告訴學生:在貝爾格萊德的薩伐河岸,也有一位“媽媽”,有媽媽的地方就有燭光,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那一片温暖的燭光裏。由此引出課題《蠟燭》。這是老師為學生創設的學習情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原有的認知和情感,併為下面課文的意境營造氛圍。

之後是提出任務:登陸局域網,利用網絡搜索《蠟燭》的寫作背景以及作者西蒙洛夫的簡介。瞭解文章的寫作背景讓學生了解戰爭的慘烈,這與前面老師創設的燭火的温馨情境形成極大的反差,瞭解作者也能為學生與作者產生共鳴打下基礎。要求在3到5分鐘內解決這個問題。也可以在老師的課件上瀏覽相關資料,老師要及時監控這個過程,對學生的認知起一個保障作用。

第二環節是:自主閲讀,交流體驗。

(1)引導學生聽讀課文配樂朗誦,這是老師利用網絡為學習提供的學習資源,要求積累生字詞,快速把握文章基本內容。聽完之後口述故事梗概。

(2)再讀課文,把握文章的記敍要素。複習並運用記敍要素這一知識點。

(3)自由精讀,品味細節。組織學生大聲誦讀出令自己感動的文段,並將自己最深刻的體驗和感悟以評論的方式發表。並與同學交流。在自由精讀細讀品味這一小環節裏,我設計的是傳統教學形式與網絡相結合,可以口頭髮表,也可以發揮網絡的交互作用,在網絡上進行評論,寫下自己的真切而深刻的感悟。

(4)通覽全文, 理解老婦人這個人物形象。讓學生學會用動作、心理活動刻畫人物性格的方法。這是本節課的難點,我設計用利用網絡來幫學生突破這個難點。在這一小環節裏,我設計是小組學習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每個小組同學的搭配是自由搭配,因為在網絡教室了是不受空間限制的。先學習課文動作心理活動的寫法,然後讓學生結合平時實際觀察寫一個片段,在小組內先交流,並把同學認為不錯的片段提交的公共平台上供大家欣賞學習。對寫得好的同學是一種極大的鼓勵,對其他同學也提供了一個現場學習的機會。

我設計這一環節大致用時25分鐘,主要是引導學生自主閲讀,體驗文章深厚的感情,並交流相互的體驗,相信學生會體驗到炮火的瘋狂,戰爭的殘酷,體驗到老婦人對紅軍情同母子的愛與尊敬,感受到生命的美和愛的力量,從而樹立和平的信念。並利用網絡突破這節課的難點,學會用動作心理刻畫人物的方法。

第三環節,質疑創新,拓展延伸

這個環節同樣是小組討論學習,小組同學有比較簡單的問題,小組內先行解決,解決不了的問題,提交上來,大組討論解決。老師也可以參加進同學的討論中並及時地進行指點。老師預設的疑問,看學生有沒有提出,沒有提出的話,老師也可以將問題提交,讓大家來討論。我預設了這樣的兩個問題:1、文章為什麼要反覆寫炮火、蠟燭、圍巾?2、文末為什麼説“這一點火焰是不會熄滅的,它將永遠燃着……”在深入討論了這兩個問題,再探究文章主旨昇華感情就水到渠成了。

在網絡環境下的交流,有學生個別對個別的交流,有學生對老師的個別交流,還有公共平台上的共同交流。最後老師對整個過程要有個點評,評價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對全班協作學習所作出的貢獻,有多少學生積極參與 談論,問題回答是否正確;有多少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不高,問題回答不很恰當,學生是否最終完成了對所學 知識的意義建構。在這一環節裏充分發揮了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能力,着力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善於探究創新的精神。

這一環節裏,我給學生準備的創新作業是:如果那位年輕的軍人的親生母親後來讀到了這篇通訊,她會有怎樣的感想?請你以她的口吻給瑪麗育乞西寫一封信。相信同學對這個作業會比較感興趣的,也能讓學生思維更加開闊,並且學習設身處地的考慮問題。當然,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同,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作業,上網查找本課相關練習,來鞏固所學知識,達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最後老師總結本課,並在《祈禱》的歌聲中祝福世界和平發展結束本課。這個設計我覺得和開課時的歌聲呼應,並且是在不自覺中提升學生的價值觀,使整節課餘韻悠悠。

總之,我這節課是充分尊重了網絡作為工具,網絡作為資源,網絡作為環境的三大特點來設計的。

以上就是我説課的全部內容,謝謝大家!

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內容:

盪鞦韆是孩子們喜愛並經常玩的一種遊戲,讀本中的猴子和鱷魚也是孩子們熟悉的兩種對比鮮明的動物,都能很好的引起幼兒的共鳴。讀本的圖畫也非常有特點,使用了抽象的油彩塗抹出形象的鱷魚和猴子。而且猴子和鱷魚的表情非常傳神地體現了兩者之間的心理較量,鱷魚從趾高氣昂到垂頭喪氣,猴子從驚慌失措到戰勝鱷魚順利逃跑,每一頁中動物的表情都值得我們和幼兒好好談論。

二、説教學目標:

1、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注意畫面上動物的表情和動作。

2、能夠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3、能夠配合手指遊戲,增加讀本的趣味性。

三、説重點、難點:

重點: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能夠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難點:把握畫面上動物的表情和動作之間的聯繫。

四、教學準備:

大書(遮擋文字的大書)(遮擋第一頁的鱷魚,只露出尾巴)

五、説教法:

我採用了直觀演示法、提問法、觀察法。

提問在教學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通過提問引導幼兒逐頁觀察並感受讀本的內容,幼兒在講述中可以擴散思維,豐富詞彙。並採用看圖猜測的方法,鼓勵幼兒大膽想象、思考、表達。體驗閲讀給自己帶來的無窮樂趣。

六、教學程序:

整個活動分為三大部分:導入活動、圖畫閲讀、總結分享。

㈠導入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引出主題。

手指遊戲《四隻猴子盪鞦韆》,主要的目的是為了激發幼兒的興趣,增加讀本的趣味性。為下一步的教學的開展進行鋪墊,這個遊戲是我們幼兒園的小朋友經常玩而且很愛玩的一個遊戲,尤其是到了最後沒有猴子了,他們就特別興奮,這個遊戲中還涉及到了猴子數量的變化及數字1—4的倒數,我想通過遊戲孩子們更容易接受。

㈡圖畫閲讀:觀察畫面並大膽表達。

引導幼兒逐頁進行觀察。從封面開始,我針對性地提出問題,鼓勵幼兒大膽回答,敢於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並且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圖畫,如:猴子的表情、動作,鱷魚的想法。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與口語發展能力。

㈢總結分享:認讀題目,總結故事

在這個部分,我翻回封面,給幼兒講述完整的故事,給幼兒一個完整的結尾。

帶領幼兒去户外盪鞦韆,讓幼兒開心地離開場地。

這個讀本講述的是幼兒所熟悉的猴子和鱷魚的故事,因此孩子們在看大書的時候都很興奮,對於老師的提問也能積極發言,觀察圖畫時,孩子們基本能説出圖畫的意思來,而且語言表達也比較完善。如:觀察第一頁時,孩子們把小猴子的形態描述得很仔細,當問帶猜猜誰來了?孩子們根據手指遊戲的聯想,很快便想到了鱷魚。

在第三頁和第七頁中,我引導幼兒模仿鱷魚的動作,幼兒興趣很高,他們喜歡用肢體動作來表現。

總結分享環節中,讓幼兒進一步熟悉故事內容,加深了他們對讀本的印象。

孩子們在愉快的氛圍中閲讀了這個讀本。

Tags:説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