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必備】説課稿模板集合6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8.03K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説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説課稿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必備】説課稿模板集合6篇

説課稿 篇1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安塞腰鼓》。下面我就按説教材、説教法、説學法、説教學程序四個部分進行説課。

一、説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課文特點

本單元選編了《社戲》《安塞腰鼓》《觀舞記》《竹影》《口技》等幾篇與文化藝術有關的文章。這些文章從不同的方面向學生展示了各式各樣的文藝形式,對於豐富學生的文化素養,開闊視野,初步形成自己的審美觀、價值觀起到至關重要的引領作用。

本文以鏗鏘磅礴的語言,張揚激盪的句式,瑰麗奇偉的想象,急促暴烈的節奏,用一個個宛如鼓槌的漢字,在那天地之間,雄渾厚重的黃土高原之上,為我們鼓盪起一場驚心動魄、驚天動地的安塞腰鼓,那生命滔滔的激流,彷彿洶湧的黃河奪路而出。展現了我們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澎湃激揚的活力。

這樣的文字對於新課標提出的要求學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是極有幫助的,因為她充分展示了我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充盈着生命的渲泄與活力,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的影響是深廣的。同時,本文在寫作上,內容與形式的高度統一,氣勢恢弘,有陽剛之美,具有極大的感染力和穿透力。對於習慣於學生腔的中學生來説,其衝擊力是可想而知的。

2、學習目標和重點、難點的確立

上課前,我先請學生預習文章,提出本文他們已經知道了些什麼,還想知道些什麼,並擬定出來,綜合學生意見,依據新課程標準及本單元要求,結合本文特點,最終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領悟作者所歌頌的生命的力量。

(2) 學習本文形、神結合的語言,注重感悟並發表自己的見解。

(3)通過本文的學習,用中華民族生命律動的厚重陽剛之美薰陶感染學生,

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領悟作者所歌頌的生命的力量。

難點:學習本文形、神結合的語言,注重感悟並發表自己的見解。

二、説教法

由於語文是人文性與工具性統一體,具有綜合性與實踐性的特點,根據本文內容,結合創新教育理論,在課堂教學中採用自讀感悟式,注重學生讀的優化訓練,以讀代講。課堂上提倡自由研討,允許下位置交流意見。另根據"大語文觀"的要求,在本節課上,充分利用課件展示創設情境,使學生自然融到課文的意境中去,從而將課外與課內相結合,將課堂教學與寫作、生活實踐相結合,以深化對文章的感悟,提高學生審美、寫作能力,深化對學生心靈的影響。

三、説學法

一個差的老師只會奉獻,而好的老師則交給學生髮現真理。教給學生學法正是實現葉老提出的"凡為教者必期於達到不教"的目標。

本文作為一篇詩化的散文,將指導學生以"朗讀法"學習課文,即以"朗讀"一線貫穿讀、説、析、品、評,不知不覺讓學生受到薰陶,完成教學。以"討論法"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積極參與,合作探究。注重學生的實踐探究能力和學習中的獨特體驗。不求全,不求面面俱到,這也是符合新課程標準精神的。

四、教學準備

1、佈置預習:落實字詞,會讀會寫;多讀課文,試圖瞭解安塞腰鼓。

2、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蒼涼厚重的黃土高原上,後生們粗獷、動力十足的擊鼓場面。塞腰鼓的大型演出)

五、教學程序

(一) 導入新課

安塞腰鼓是我國北方具有代表性的優秀民間舞蹈之一,通過對課文的預習,不知大家有沒有體會其中的氣勢,讓我們觀看一段《安塞腰鼓》的視頻,一齊感受其中的生命律動。

(好的導入猶如唱戲前的開台鑼鼓一樣未開台先叫座。此導入的設計貼近課文內容,能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慾望,使學生主動、自覺進入下一環節--新課的學習)

(二)學習新課

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要轉變教學觀念,真正落實學生主體地位,樹立教為學服務的思想,轉變師生角色,真正體現師生平等,教學民主。在課堂上,我將作為教學的促進者、參與者,深入學生羣體,與學生一起學習,共同討論,相機點撥、引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熱情。

根據本文的教學思想及模式,我設計了以下三個板塊,在這些板塊的學習中,我將大部分學習的時間都交給了學生,讓他們發揮主動探究、勇於創新及小組、班級合作的精神,通過自己反覆讀書、討論而領悟,實現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目標。

第一板塊: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這一板塊從下幾個方面入手,"知內容"--裏;"明結構"--表;"尋美點"--裏。這樣的設計主要想從不同角度對文本進行解讀,整體對文本進行初步感知。

1、知內容。

給學生以足夠的時間讀文章,解決生字詞,提出在讀中發現的問題,在教師的點撥下相互交流討論。然後用"……的安塞腰鼓"對安塞腰鼓進行評價。可填詞、短語、句子。最好是文中的內容。力求從整體與局部的結合中初步整體感知文章,初步感受文章的形式美以及其中的深情,實現知識目標。

2、明結構

文章按"鼓響前、腰鼓表演、鼓聲止"可分成3個部分。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體部分,分別從四個角度來展示腰鼓的藝術魅力,且這四個角度的分水嶺都是一句話。

(好一個安塞腰鼓)

這是文章內容與結構上的核心句。目的是培養學生在讀書中理層次,明條理,學會在讀中把握文章的"脈"。

3、尋美點。

佈置分組朗讀,分組進行尋找美點比賽。用"美,你看(聽)……"的句式敍述出來。領悟作者所歌頌的生命的力量。此環節旨在陶冶學生情操,教給他們"生活中不是沒有美,關鍵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的真諦。

第二板塊:精讀文章,品味語言

在這一板塊中,主要是採用"朗讀"策略,在教師的幫助下,學生通過自讀自悟,合作探究,解決文章的重、難點。側重實現能力目標與情感目標。

1、指導學生採取"替換式品讀",目的是感受語言的節奏美,詩意美。(所謂替換式品讀,就是將文章形式變為別的形式再讀,比較、品味其中的美。)

出示幻燈,教師示範。要求學生仿照以上形式,加工另外的文章,並反覆朗讀。

2、指導學生採取"評點式品讀",目的是理解文章語言的意藴美,情味美。

學生可任意尋找自己覺得寫得精彩的地方朗讀3遍,要求用"好,好在……"這一句式進行評點。可從詞、句式、修辭、寫法、結構等方面進行評點,説得越多越好。

出示幻燈,稍作總結。

第三板塊:品讀文章,學用語言

這個板塊主要是通過學生再品讀的優化訓練,從讀中深化對文章的感悟。在側重於實現情感目標的同時,學用課文句式,段式。並試圖將學生作文與課文結合起來,昇華情感,滲透人文精神,實現學生能力的提高與遷移。

學生寫好後,小組互評,選出好的作品,課堂展示,師生共議,評出好作品若干,並給予獎勵。

最後,佈置作業,讓學生找自己喜歡的段落,並熟讀成誦。目的是進一步理會並學習本文的語言樣式。

現在我説説本文的教學構想與板書,本文我摒棄了教師的詳細分析、講解,側重於展現本文的人文文化精髓和優美的句式段點,在側重學生自讀感悟與探究的同時,以學生活動為課堂主線。因而,本文的教學具有極大的開放性,靈活性與不可預知性。要求教師參與到學習中去,成為學習的促進者與指導者。我的板書主要以展示教學程度為主,學生學習成果為輔。使板書同時具有了強大的教學功能和評價功能。

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1、教學內容:

《觸摸春天》一篇精讀課文。

2、教學目標

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藴含的道理,體會其表達效果,增加語言積累。引導學生通過學習課文體會盲童對生活的熱愛,感受作者對生命的關愛。

3、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 理解“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這句話的深刻含義。怎樣讓學生理解這一意味深長的哲理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二、説學情

學生對盲人內心世界沒有深刻的體會,這對理解課文,感受人物內心活動有一定障礙。因此,我在課前安排了一次“假如我是一名盲人”的體驗活動,讓學生閉上眼睛,通過走路、讀書、寫字等行動,切身感受盲人生活的不便和困難,從而更好的理解課文。

三、説教法

本課採用激發興趣——提出問題引發思考——品味語言觸發感悟——朗讀課文抒發情感教學方法,使學生在對語言的品讀感悟中理解關鍵詞句的含義和作用,又能在情感上受到薰陶和感染。

四、説學法

根據以上教學方法,學生採用勾畫、批註、交流、朗讀、等方法來學習課文,畫出含義深刻的句子,討論交流自己感受,通過品味詞句有感情地朗讀,體現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原則。

五 説教學過程

1、激發興趣,導入課文。

上節課我們認識了小安靜,這節課我們一起走進她內心世界和她一起觸摸春天,感受春天的美好。

2、品析語言,探究感悟。

首先提出問題:“安靜創造了哪些奇蹟?”讓學生自由讀課文,找一找,並在書旁標註自己的感受。全班交流。根據學生的發言,用課件相機出示語句,幫助理解。

學生提出以下句子,如 :

句子一:“安靜在花叢中穿梭。她走得很流暢,沒有一點兒磕磕絆絆。”

句子二:“她慢慢地伸出雙手,在花香的引導下,極其準確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句子三:“安靜的手指悄然合攏,竟然攏住了那隻蝴蝶,真是一個奇蹟!睜着眼睛的蝴蝶被這個盲女孩神奇的靈性抓住了。蝴蝶在她的手指間撲騰,安靜的臉上充滿了驚訝。” 句子四:安靜向四處張望,每次出示句子 都要求學生反覆讀,通過具體的.詞語和聯繫上下文來理解句意、

通過對上面句子的 理解讓 學生深入安靜內心,去體會她多姿多彩的內心世界。體會到安靜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生命的熱愛。然後出示“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 引導學生齊讀這句話。理解這句話的 意思。

3、總結收穫,昇華情感。

出示《千手觀音》劇照、張海迪相片,殘疾人運動員圖片,教師隨機旁白:這些人 他們雖身有殘疾經歷了很多的磨難但是他們 頑強的和命運抗爭,做出了許多正常人也做不到的事。然後 出示海倫·凱勒的 《加入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給同學們介紹海倫·凱勒,一起閲讀課後的 閲讀鏈接。接着讓學生再讀一讀課文,再次感受一個盲童在花叢中用手、用心靈來感受美好春天的故事。

4、積累語言,課外延伸。

① 從文中找出自己喜歡段落,背誦下來。 當堂能背誦下的同學進行了展示。

② 按照課後學習夥伴的提示,蒐集熱愛生命的感人故事,小組合作辦一份以“熱愛生命”為主題的板報。

雖然説課前做了很多的準備工作,但是在課堂上還是沒能很好的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時間把握也有點偏差。請各位老師指出課中的不足,我會在以後的教學中改進。

説課稿 篇3

一、把握課標説教材

(一)教材所處的地位及作用

本節課是在學生感受了現實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探索並體驗了軸對稱圖形的特徵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簡單的軸對稱圖形——線段,主要學習線段的軸對稱性,線段的垂直平分線定義及性質。既是對前面知識的深化和應用,又是後續畫圖形的對稱軸和畫軸對稱圖形的基礎,還是今後探究等腰三角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軸對稱圖形的性質的預備知識和方法指導。因此處於非常重要的位置,起到承前啟後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知道線段是軸對稱圖形;掌握線段的垂直平分線定義及性質,學會應用線段垂直平分線的性質進行簡單的計算和説理。

2、過程與方法

經歷探索線段垂直平分線定義及性質的過程,體會數學活動充滿了探索性和挑戰性。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經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敢於發表自己的觀點,品嚐發現的快樂,感受軸對稱的對稱美。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由於線段是組成幾何圖形的基本元素,線段的垂直平分線定義又是畫圖形的對稱軸和畫軸對稱圖形的基礎,加之線段的垂直平分線性質在幾何圖形和實踐問題中應用較為廣泛,因此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線段的垂直平分線定義及性質。難點是運用線段垂直平分線性質解決實踐問題。

突破方式:1、通過設計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求知慾。

2、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參與知識形成過程,深化對知識的理解。

二、促進發展説教法

著名教育家布魯納説“探索是數學教學的生命線”,我結合學生心理髮展特點及認識水平,充分體現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基本的教學程序是:由“創設情境——活動探究——實踐應用——課堂小結”四部分組成。在此程序中我將採用:情景與直觀演示教學法,討論法、練習法。

三、提高能力説學法

我將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充分發揮教師引導和學生認識活動的主體作用,通過多媒體演示、實物圖例等實踐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給以學生動手、動腦的機會,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啟導學生通過猜想、實驗、討論、分析出線段的對稱軸特徵,以及線段的對稱軸上的點到線段兩端點距離相等這一性質,以求學生通過實踐活動深化知識,進一步理解所學知識。

四、優化組合説流程

課前準備:透明紙片、三角板、量角器、導學案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欣賞:多媒體導入具有實際意義的軸對稱現象。

2.體驗:用紙片展示線段,觀察它是不是軸對稱圖形。

(設計意圖:通過對圖片的展示,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複習舊知識,為本節課的知識做鋪墊。同時也讓學生的思維由靜止狀態轉入活動狀態。)

(二) 教師引導,探究新知

自主探究:線段的垂直平分線概念(全體活動)

1.動手操作:設計方案找線段的另一條對稱軸。

2.討論:觀察對稱軸與線段的位置關係。

3.明晰(多媒體展示學生們的發現):線段的垂直平分線概念。

引導探究:探究線段的垂直平分線性質(小組活動)。

1.動手操作(投影展示步驟):

(1)在線段AB的垂直平分線CD上任取一點P;(2)連接PA,PB。

2.討論:在操作過程中,比較線段PA,PB。

3.明晰(多媒體展示學生們的發現):線段的垂直平分線性質。

(設計意圖:本環節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設計困難,以疑促思,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到探討線段的垂直平分線定義及性質這一活動中來,鍛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培養學生觀察、想象思維和概括能力。)

(三)講練結合,鞏固提高

第一組:鞏固訓練

填空:

1.如圖,若AO BO,EF AB,則直線EF是線段 的垂直平分線。

2.如圖,已知直線CD垂直平分AB,則 , , 。

3.如圖,△ABC中,AD垂直平分邊BC,AB=5,那麼AC= 。

(設計意圖:這三道小題都是對剛學過的重點知識進行數學化語言的組織,讓學生加深印象,體會數學語言的嚴謹性。)

第二組:強化訓練

例1:如右圖所示,△ABC中,BC=10,邊BC的垂直平分線分別交AB、BC於點E、D,BE=6,求△BCE的周長。

變式演習:

1.已知:如圖,在△ABC中,BC邊上的垂直平分線DE交BC

於點D,交 AC於點E,AC=8 cm,△ABE的周長是14 cm,

求:AB的長.

2.如右圖所示,直線MN和DE分別是線段 AB、BC的垂直平分線,

它們交於P點,請問PA和 PC相等嗎?為什麼?

解:連接BP

∵ MN垂直平分線段AB( 已知 )

∴ AP=BP ( )

(設計意圖:意在讓學生掌握本節課的知識和訓練解題格式。)

第三組:拓展延伸

1.上羅中學和上羅一小計劃在村公路上共同設一個心理諮詢 中心,如圖,A處是上羅中學,B處是上羅一小,直線L表示村公路,應在村公路L的何處設心理諮詢中心,才能使心理諮詢中心P到兩校的長度相等?

2.隨着我國經濟、教育的發展,學前教育已經納入九年制義務教育範圍,為了讓小朋友們能更方便的上學,上羅鎮計劃以三個村為一個範圍建公立幼兒園,如圖,A、B、C表示三個村的地理位置,問:幼兒園建在何處,才能使得到三個村的距離相等?請你作出幼兒園的位置(用P表示)。

(設計意圖:這組題是針對本節課的難點設計的,設計為與學生們生活緊密相關的實踐問題,讓學生們自己當一會設計師,體驗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本組題的教法是:組內討論,各組推選一名上台展示。)

(總設計意圖:三組題型,從三個面,全方位的覆蓋了本節課的重難點,意在讓學生主動探索、討論、提出質疑,並解決問題。教師從旁參與討論,有針對性的啟發和指導,鼓勵他們提出疑問,鼓勵他們團結合作,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

(四)總結歸納,強化體系

1、引導學生從這節課“學了什麼”、“如何學”、“為什麼學”這幾個方面進行反思。

(設計意圖:讓學生系統掌握本節課的知識點,培養學生的總結能力,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

2、作業佈置:練習題第2題、習題10.2第3題。

(設計意圖:鞏固所學知識,強化知識體系。)

五、歸納總結説設計

本節課設計以新課改理念出發,進行教師主導,學生主體教學的探索,讓學生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探討的過程中遵循從直觀感知到理性認識的認知規律,循序漸進,引導學生深入探究問題的本質,尊重學生的個人體驗,在活動中感悟數學知識的價值。

説課稿 篇4

評議要點摘錄: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認識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幣,重點是認識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幣和人民幣單位間的進率,難點是1元及1元以下人民幣的換算及應用。雖然人民幣對於現在的孩子來説,不是一個新知識,但是學生對於人民幣的認識只是停留在一個初淺的認識階段。奧蘇伯爾説過:影響學生最重要的原因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麼我們應當根據學生原有的知識狀況去進行教學。大多數學生認識1元,1角,5角,這些人民幣在生活中比較常見,學生基本都能分辨。但2角的紙幣現在比較少見,所以有可能不認識。至於1分、2分、5分這些已經離我們現在的生活很遠了,對於現在的學生是陌生的。

首先,教學認識1元及1元以下人民幣時:

由於一年級的孩子對人民幣已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喜歡買東西,教師以談話形式逛超市引入課題,激發了學生的興趣,然後開展“認一認”活動,使學生在合作交流中自覺的進一步認識了人民幣,但老師要出示各種面值的人民幣,如2角的,完善學生的認識。同時加以愛國主義教育。

其次,教學人民幣單位間的進率時:

根據生活經驗,當有學生指出1元就等於10角時,教師應帶着全班同學一起數一數,明確1元=10角,並在頭腦中形成1元與10角的相等關係的表象。知道了1元=10角,引入1角=10分,一起數一數,明確1角=10分。

然後,練習設計有層次,學生參與面廣:

針對重點,設計練習:想想做做1“連一連”、想想做做2“填一填”和取幣遊戲,通過這些練習來加深學生對人民幣的認識,學會取幣、換幣、付幣和找必的活動過程,初步認識商品的價格,感受一元的實際價值,而且根據學生購物經驗,説説1元能買哪兩樣東西?學生出現了三種情況:不滿1元,應找回多少錢?正好1元和超過1元,還要付多少錢?激活了學生的思維。但老師放手的還不夠,沒有形成思維碰撞的高潮。

説課稿 篇5

《春聯》是國標蘇教版六年制國小語文課本第7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語言清新的知識小品文。這篇文章用生動優美的語言介紹了春聯豐富多彩的內容和春聯“對仗及音律美”的特點。

給人的總體印象是:中心突出,通俗活潑,短小精悍,語言生動優美。這為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根據課程改革和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針對中年級段學生的年齡特徵並結合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引導學生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對課文的誦讀品味,讀懂課文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文中的五幅春聯。

2、過程和方法目標:以學定教,通過朗讀春聯、討論春聯、寫春聯、送春聯、補春聯等語言實踐活動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觀察能力和評價能力。

3、情感態度目標:通過對課文的誦讀品味,理解課文中的五幅春聯的意思。初步瞭解有關春聯的一些知識,懂得生活中處處有學問,誦讀春聯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思想感情。

其中,根據第二學段的要求,1、2兩個目標是本課教學重點。瞭解有關春聯的一些知識,理解並誦讀背誦春聯是本課的難點。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準備安排兩課時引導學生達到預設的學習目標。

第一課時

我準備圍繞“創設情境,導入新課”、“自讀課文,瞭解大意”、“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自主識字,鞏固練字”這四個環節展開教學。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上課開始,我先請學生把課前蒐集到的春聯在班上讀給同學聽,相機引出課題,引導學生初讀課文。

二、自讀課文,瞭解大意

在這個環節中,我將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讀課文,在朗讀中自學生字,瞭解課文大意。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採用指名讀、男女生讀等多種形式逐節朗讀課文,對文中重點字詞句進行正音,要引導學生進行正確、流利地朗讀。在朗讀的同時,運用多種方法指導學生理解部分詞義。

在此基礎上,整體感知,瞭解主要內容,理清思路。

四、 自主識字,鞏固練字

第二課時

下面我重點説説第二課時的教學程序:為了使學生通過學文懂得誦讀春聯,既是學習又是享受,從而使學生得到美的薰陶。我在教學過程中採取以下教學策略。

一、 渲染氣氛,激發興趣

俗話説“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一節課如何開頭是語文教學中很重要的一環。根據本課實際,我在開頭就創造了一個節日的氛圍,一曲熱鬧的《拜新年》伴着爆竹聲聲,迎面是一幅大紅春聯和一個倒帖的福字,同學們馬上被帶到了歡歡喜喜過新年的氣氛中。當大家大聲念着黑板上的春聯時,學習春聯的慾望也大大增加了,不知不覺進入了課文的學習之中。

二、讀、品春聯,豐富積累

國標蘇教版語文注重積累,厚積累尚能博發。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為學生創造和提供積累優秀語言文字的機會。 春聯的內容廣泛,正是學生積累語言文字的良好素材。課文中介紹了四大類春聯內容,為了使學生既愛讀愛學,又在朗讀的過程中有所感悟,積累內化。為此,我設計了“四讀”來讓學生品讀、感悟。一讀,創設情境,帶領學生走進村子,瀏覽家家户户門上的春聯,瞭解課文介紹了哪些春聯;二讀,同桌交流,説説印象深的春聯;三讀,全班交流,抓住一些重點詞,感知春聯的意思。我首先指導學習第一幅春聯“又是一年芳草綠,依然十里杏花紅”。先感知描寫的內容,再讓學生體會從哪裏能感受到春光是美好的?這樣學生一下就抓住了重點詞“芳草綠”、“杏花紅”,從語言文字中感受到春的氣息,同時又加深了對春聯描寫的內容的印象。由於春聯語句短小,語言淺顯,我組織學生自學其餘4幅春聯,自讀自悟,瞭解內容,感受春聯描寫的意境。學生興趣濃,效率高,學習效果好。品讀的春聯內容豐富,各不相同,課堂上氣氛非常活躍。從教學過程來看,由導到放,很好地培養了自主學習的精神,極富實效。四讀,誦讀春聯,瞭解春聯講對仗的特點,體會春聯的聲律美。

三、運用春聯,拓展延伸。

在學生整體感受文本的基礎上,開展一個“送春聯”的活動,來幫助學生進一步瞭解春聯。先選擇一幅春聯來寫一寫,瞭解春聯的書寫格式,進一步瞭解春聯的有關知識,然後説説你把這幅春聯送給誰?為什麼要送?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這些春聯,並能在生活中運用。最後,補寫春聯,引導學生反覆推敲、揣摩來補寫春聯,進一步瞭解春聯的“對仗及音律美”的特點,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

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語文素養。

板書設計:

板書:

內容多 瀏覽

春聯 講對仗 奧妙無窮 誦讀

聲律美 揣摩

以上説課材料僅僅是我對本課的一種教學預設,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我將隨時注意課堂的生成, 以學定教,順學而導,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發展性和創造性,達到“無為而治”的教學境界。

説課稿 篇6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

我來自劍聲中學,今天我要説課的題目是《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下面,我將從六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説教材

首先是説教材,本節課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四章第一節第一課時,它包含幾何圖形的認識和圖形之間的互相轉化兩部分內容。學生在國小已認識了一些簡單的幾何圖形,因此這節課是學生在原有的認知結構中對生活中的幾何圖形進行新的認識。可以説此課為學生學習國中“圖形與幾何”拉開序幕,有着“奠基”的重要作用。

二、説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認識,我將本節課的三維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知識與技能:通過觀察生活中的大量圖片或實物,體驗、感受、認識生活中以實物為原型的幾何圖形,認識一些簡單幾何體的基本特徵,能識別這些幾何體。

過程與方法:從具體實物中抽象出幾何圖形,並用幾何圖形描述一些現實中的物體形狀,進一步豐富學生對幾何圖形的感性認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經歷從現實世界中抽象出幾何圖形的過程,感受多姿多彩的圖形,激發對學習圖形與幾何的興趣。通過生生、師生間的交流活動,培養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

三、説教學重難點

同時我認為本節課的

教學重點:是認識立體圖形,發展幾何直覺,初步探究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之間的關係。

教學難點:是正確描述基本幾何圖形的特徵,能對基本幾何體進行分類。

四、説教法和學法

下面,為了講清重點、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課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本課我將通過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充分進行實踐與探索,培養學生的觀察、類比、歸納等數學方法,發展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為此,在本課中我將採用情境教學法、直觀演示法和激勵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動手操作,觀察發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來學習。

五、説教學過程

在本課中我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規律,靈活處理教材,創造性地加工教材,設計了四大環節,努力促使學生在生活中感知、在活動中體驗、在應用中提高。接下來,我再具體談一談這堂課的教學過程:

(一)觀察與欣賞

上課伊始藉助多媒體課件演示未來世界的輕建築,讓學生進入豐富多彩的圖形世界,通過觀看未來世界的輕建築,直觀感受幾何圖形,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在看圖之後讓同學們説出看到了什麼幾何圖形,讓學生交流作答。同時引導學生認識物體的形狀、大小和位置關係才是幾何中研究的內容,而顏色、質量、材質等性質,則是其他學科所關注的。

(二)過程與體驗

本環節通過觀察比較:由下列實物你能抽象出你哪些熟悉的幾何體?

通過學生積極參與,仔細觀察,共同發現有以下熟悉的圖形.在活動中教師要對學生的正確“發現”及時給予肯定的評價。

同時出示問題:如圖是一個包裝盒(有兩個面是正方形,其餘各面是長方形),仔細觀察,你能發現哪些幾何圖形?

學生經過觀察思考後可以發現:從整體上看,它的形狀是長方體;看不同側面,得到的是正方形或長方形;只看稜、頂點等局部,得到的是線段、點;從而進行歸納:各種幾何圖形都是從形形色色的物體外形中得出的,進而認識幾何圖形的概念。

本環節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抽象、歸納,學會把現實情境中的物體抽象成幾何圖形,感悟數學的抽象思想.

接着再引導學生觀察:在下圖中出現的這些幾何圖形,它們有什麼特徵呢?

學生通過對幾何圖形特徵進行探究和歸納,發現這些幾何圖形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內,從而初步認識立體圖形的概念,接着教師展示模型,進一步學習常見立體圖形的分類。

同時提示學生們是否還有未歸納到的幾何圖形,它們又是什麼特徵呢?學生通過分析,發現平面圖形的特徵,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內,從而初步形成對平面圖形概念的認識,在思考觀察活動中選擇我們身邊熟知的物體説一説包含的基本平面圖形,激起學生對已經學過的平面圖形的回憶和重新認識,再通過練一練觀察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之間的聯繫,初步瞭解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相互轉化。

(三)拓展與應用

在本環節中,我設計了一個實踐活動,以兩個圓、兩個三角形、兩條平行線段為構件,儘可能多地構思出獨特且有意義的圖形,並寫出一兩句貼切、詼諧的解説詞。教師鼓勵學生髮揮豐富的想象力,親自動手製作作品,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以及空間想象能力。本活動的設計可以充分發揮學生創造性的思維,給學生提供展現個性的空間,是本課不可缺少的延伸和拓展。

(四)歸納與提升

讓同學們談談本節課的收穫,培養同學們概括、總結能力和參與意識,進一步鞏固了所學知識。下課前再一次播放未來世界的輕建築視頻,激發學生對後續數學知識探索的慾望。

六、説板書設計

最後是我的板書設計,此板書設計簡潔明瞭,概括了本節課所學知識,使學生對本節知識形成一個全面的框架。

整堂課,我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向各位評委和老師説明了“教什麼”和“怎麼教”,闡明瞭“為什麼這樣教”。希望在座的各位國中數學界的精英對我的這節説課提出寶貴意見。謝謝!

Tags:説課稿 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