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物理《變阻器》説課稿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7.32K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説課稿準備工作,説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要怎麼寫好説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物理《變阻器》説課稿,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物理《變阻器》説課稿

物理《變阻器》説課稿1

【教材分析】

一、該節在教材中的地位與作用

本節課《變阻器》是國中物理八年級下冊電學部分的重要內容,是上節電阻知識的實際應用,又是後面“歐姆定律”的進一步學習的基礎,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它在電學實驗佔重要地位,學好變阻器,即有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電阻的概念,又為今後的學習特別是做電學實驗必要的準備。根據三維教學目標及新課程標準對本節課的要求,結合當前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及現有的知識水平,通過課本的學習來實現以下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①熟悉常用的滑動變動器的結構,能正確使用滑動變阻器。

②會用滑動變阻器來控制電路中燈泡的亮度。

◆過程和方法

通過觀察實驗、對比、探究等方法,學習利用滑動變阻器改變電流、電壓。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探究活動,體驗探究的樂趣,使學生樂於觀察、實驗,培養學生團隊合作與交流的能力。

三、教學重點、難點

學情分析:由於變阻器的部件比較多,接線柱多,而且在使用過程中又是動態變化的,而課本一下子就提到一個叫滑動變阻器的裝置,對八年級學生來説,在變阻原理的理解上感到起點較高,學生難於接受。根據學生以上特點確定以下重、難點。

重點、難點:滑動變阻器的使用方法以及滑動變阻器的構造和原理。

【教材教法】

根據新課程基本理念“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在本節課教學中,我們提出“提出問題──實驗探究──交流評價”物理課堂教學模式,它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和對身邊物理現象的已有觀察、對生產技術的已有感性認識發現問題,提出假設和猜想,進而自行設計實驗、驗證假設、交流評價最後歸納出物理概念和規律的一系列教學活動,從而使學生把科學知識的獲得與思維能力的培養有機的結合起來,主動獲得對科學的理解,達到獲取物理知識、培養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的一種探究性教學模式。

【教學程序】

一、新課引入:(約4分鐘)

採用演示實驗引入新課。應用演示實驗,把要研究的物理現象生動地展現在學生的面前,使其感到驚奇,產生疑問,引起思維,激發興趣,從而順利引入新課。具體做法是:教師出示調光枱燈實物,並當堂演示調光枱燈亮度的變化,並引導學生觀察的同時讓學生提出問題:(投影)

①這種枱燈與其它的枱燈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②調節旋鈕,枱燈的亮度有什麼變化?

③它能夠改變亮度的原理是怎樣的?

(“導入”中創設了物理情景,注重“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新課程理念。)

二、變阻器原理:(約16分鐘)

提出問題教師引導:燈泡亮度的變化是由通過的電流引起的,而電流的變化則是由電阻的變化引起的。啟發學生猜想:調光枱燈的電阻變化是由改變導體電阻的什麼因素引起的?

實驗探究學生會根據影響導體電阻大小的三個因素(導體的材料、橫截面積和長度)去猜想,其中不排除有其它的想法。教師將持有不同意見的學生分成不同的探究實驗小組,啟發學生設計出以下3種類型的實驗方案:

方案一(改變導體的材料):如圖所示,在A、B間分別接入不同材料的導體電阻,如銅絲和鉛筆芯,觀察小燈泡的亮度變化,觀察並記錄小燈泡的亮度變化,並加以比較。

方案二(改變橫截面積):如圖所示,在A、B間改變導線橫截面積(分別接入1根筆芯與2根筆芯),觀察小燈泡的亮度變化,觀察並記錄小燈泡的亮度變化,並加以比較。

方案三(改變長度):如圖所示,在A、B間(有鄂魚夾)夾入一段鉛筆芯,使一端在鉛筆芯上自由滑動,通過改變接入電路中鉛筆芯的長度來改變接入電路中的電阻,觀察並記錄小燈泡的亮度變化,並加以比較。

(觀察是科學探究的基礎,是提出問題獲得證據或數據的來源。在觀察到現象後及時作出記錄,這是科學研究的最基本方法)

交流評價讓完成以上3種不同類型的小組相互交流,並歸納篩選出這樣一個結果:改變導體的長度能較方便地改變小燈泡的亮度。最後師生共同總結歸納出:調光枱燈,實質上是通過改變接入電路中電阻的長度,來改變電阻,從而改變枱燈的亮度的。要想弄清其原理,我們先來學習一種能改變電阻的器件──變阻器。其實,實驗室所用的變阻器也是通過改變接入電路中電阻線的長度來改變電阻的器件。

6.4變阻器(板書)

原理:變阻器就是通過改變接入電路中電阻線的長度來改變電阻的器件。(板書)

三、正確使用變阻器的學習(約20分鐘)

①變阻器結構的學習(約3分鐘)

教師首先要求學生結合實驗桌上滑動變阻器的實物認識變阻器的主要構造,並重點強調觀察4個接線柱和表面塗有絕緣漆的合金線所繞成的線圈,猜想這種結構的設計有什麼理由。然後打出投影:

◆電阻絲什麼位置的絕緣漆被颳去了?為什麼要颳去?

◆哪兩個接線柱之間的電阻是不變的'?

◆哪兩個接線柱之間的電阻很小,幾乎是零?

教師結合投影片介紹其構造,理解銘牌上數據的物理意義;並要求學生學會畫滑動變阻器的結構簡圖和電路符號。(板書)

結構:瓷筒、電阻線、金屬棒、金屬滑片、接線柱

符號:

(該部分內容簡單,讓學生觀察,師生共同解決,教學中主要採用問題法和講授法。)

②正確使用滑動變阻器

該部分是本節的重點與難點,為了化解難點突出重點,我們在此設計了一個學生實驗,讓學生動手去探究滑動變阻器的正確使用。

提出問題(投影)

◆要使燈泡和變阻器中的電流大小相同,變阻器應該與燈泡串聯還是並聯?

◆要能控制電流的大小,應該使用變阻器上的哪兩個接線柱?

◆要使燈泡由暗變亮,接通電路前應將滑片放到什麼位置上?

◆移動滑片時,哪兩個接線柱之間的電阻隨着改變?向哪個方向移動時電阻變大?

◆滑動變阻器上有4個接線柱,怎樣把這些接線柱接入電路?共有幾種接法?

實驗探究學生相互討論,首先,設計出實驗電路如圖所示,接着根據各自制定的計劃進行操作,嘗試控制燈燈泡的亮度。同時,教師巡視,並指導各實驗小組將變阻器的實物連接、電路圖連接、及電路符號連接進行對照,研究電阻變化的原理和規律。

交流評價各小組分別結合各自的實驗結果相互討論,共同歸納出:(並板書)

使用:

①能使變阻器電阻變化的接法有4種(“一上一下”);

②不能使變阻器電阻變化的接法有2種,其中“同下”電阻總是很大,而“同上”

電阻總是很小。

③滑片越靠近下端的接線柱,接入電路的電阻越小。

(本環節中重組了教材內容,讓學生經歷“提出問題──實驗探究──交流評估”這一個性化的過程,去主動突玻“變阻器”這一教學重難點,使學生“不僅知其然,而且知所以然。”)

【板書】

板書將教學內容系統化、條理化,使學生易於掌握知識的重點、分散教學難點,加深對基本概念和規律的認識,便於學生筆記和複習,易於在學生大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6.3變阻器

1.原理:利用改變連入電路中電阻線長度來改變電阻。

2.結構:瓷筒、電阻線、金屬棒、金屬滑片、接線柱。

3.符號:

4.使用:

①能使變阻器電阻變化的接法有4種(“一上一下”);

②不能使變阻器電阻變化的接法有2種,其中“同下”電阻總是很大,而“同上”的

電阻總是很小。

③滑片越靠近下端的接線柱,接入電路的電阻越小

物理《變阻器》説課稿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變阻器是電阻知識的實際應用,在電學實驗和無線電技術中佔有重要地位,學好變阻器,既有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電阻的概念,又為今後的學習特別是做電學實驗作了必要的準備。

2、教學目的要求:

A、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1)知道滑動變阻器的構造,認識它的符號和結構示意圖,會用它改變電流;(2)會讀電阻箱的阻值。

B、能力培養。(1)設計能力:師生共同活動,應用電阻知識,設計出滑動變阻器;(2)實驗操作能力:讓學生通過動手實驗,學會使用變阻器,並總結出改變變阻器連入電路電阻大小的方法和規律,從而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c、思想方法教育。引導學生在設計變阻器的過程中,不斷髮現矛盾,激發動機,提出問題,進行思考、實踐、修正、提高,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方法。

在實現教學目標的過程中,應遵循從感性到理性,從簡單到複雜的原則,以符合國中學生的認知規律。

3、本節説課的重點是滑動變阻器的使用方法,難點是瞭解滑動變阻器的構造和原理。因為了解構造是學會使用儀器的前提,只有瞭解儀器的構造,才能從本質上理解它的使用方法,這個前提的掌握與否是本節課的關鍵,是實現教學目標的基礎。而課本一下子就提到一個叫滑動變阻器的裝置,很突然,學生難於接受,因此需要進行必要的引導。

二、教法與學法

變阻器的教學屬於實驗儀器的教學。本節課擬採用演示實驗及學生分組實驗相結合的方法。教師邊演示、邊導控,學生邊觀察、邊思考,並通過學生親自動手實驗來歸納總結,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充分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原則。

學生對實驗儀器的認識過程是:先了瞭解儀器構造,再學習儀器的使用方法。因此教學上力求通過對變阻器的原理、構造、這一難點的突破,來順利開展其使用方法這一重點的教學。

設計滑動變阻器,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教材又提供了這樣的機會,所以,本人力圖通過實驗與電腦相結合的手段,引導學生完成這個設計,讓他們初步體會到“創新”的喜悦,加深他們對物理這門學科的感情。

三、課堂設計

1、採用演示實驗引入新課(約3分鐘)。應用演示實驗,把要研究的物理現象生動地展現在學生的面前,使其感到驚奇,產生疑問,引起思維,激發興趣,從而順利引入新課。具體做法是:教師演示燈光由暗變亮,再由亮變暗。接着引導學生運用學過的知識推出在電壓不變的情況下,燈泡亮暗的變化是由於電路中的電阻發生改變。這時,便將學生的帶入問題所設計的物理情景中。

2、循序漸進,突破難點(約12分鐘)。充分利用上節課所學的決定電阻大小的因素(長度、材料、橫截面積、温度),提出問題:如何改變導體的電阻?組織學生開展小組討論,踴躍發言,各抒已見,通過分析,指出利用改變温度來改變電阻不實用,而對比其餘三方面得出改變導體電阻最方便、實用的方法是:改變導體的長度,教師運用以不演示實驗對學生的想法加以肯定,並指出在實際應用中人們就是採用改變導線在電路中的長度來逐漸改變電阻,並把這一原理製成的裝置叫做滑動變變阻器(板書:<滑動變阻器,1、原理)。

然後,教師提出問題,應如何增大它的阻值變化範圍?引導學生想出:需要增大電阻線的長度。順着這一思路,教師加以演示,結果出現電阻線太長,操作將很不方便的矛盾。從而,再次引導學生討論得出:要把電阻線繞在瓷筒或膠木筒上來解決這一矛盾。對照圖一,並指出,為了接線方便,在左端裝上一個接線柱A。

接着,又提出該如何放置“夾子”?引導學生想出:可在筒的上方架一根金屬棒,把“夾子”改裝成滑片,讓“滑片”穿在其中滑動。同樣為了接線方便,必須在金屬棒一端加上另一接線柱D(上述設計過程,教師通過自制具加以演示)。

緊接着,再指出:如果不小心讓瓷筒上的線圈相碰或線圈太密造成它們互相接觸,發生短路,應如何解決?引導學生想出,線圈必須塗上絕緣漆。但隨之又出現滑片不能與線圈接通的新矛盾。再次引導學生想出,必須把線圈與滑片接觸處的絕緣漆刮掉(以上設計過程,利用電腦完成)。這樣就成功設計出滑動變阻器。(出示實物,板書:2、構造)並指出調舞台燈光的亮暗就應用到滑動變阻器(前後呼應)。

在上述過程中,教師分層次地提出問題,步步逼近問題的本質,主動掌握思維的技巧,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

3、承上啟下,突出重點(約18分鐘)。(板書:3、使用方法)首先,通過學生實驗來完成這一環節,要求學生認真觀察實驗桌上下滑支動變阻器的阻值變化範圍,以及允許通過的最大電流;第二,請學生根據課本P.87圖7-8,將實驗桌上的儀器連成電路,把滑片P滑到阻值最大的地方,檢查無誤後,閉合開關,按照下表所列的項目完成實驗。

實驗次數

滑片P移動方向

連入電路電阻線的長度變化

連入電路電阻的大小變化

電路中電流強度的變化

1

向A(左)端

2

向D(右)端

第三,引導學生分析表格總結出變阻器的變阻規律:滑片越靠近固定端的接線柱,接入電路的電阻越小。其次,教師表演如下實驗:①使用前將滑動變阻器的阻值調到最大,接通電路,燈泡發光;②使用前將滑阻器的滑片調在阻值較小處,接通電路,燒斷燈絲。引導學生總結出注意事項二:不能使通過變阻器的電流超過最大值。(板書:4、注意事項)

通過實驗使學生印象深刻,進而總結出使用滑動變阻器的注意事項,並適時對學生進行愛護實驗器材的教育。

4、聯繫生產、生活實際,及時鞏固所知識(約2分鐘)。介紹變阻器在生產、生活中的一些應用,如調節電視機音量、亮度及對比度的電位器、調節枱燈亮度的調光電位器等都是變阻器的具體應用。

5、提出問題,引入另一新知識(約5分鐘)。滑動變阻器能夠連續改變連入電路的電阻,但不能表示出連入的電阻值,為了能改變連入電路的電阻,又可直接讀出其電阻值,人們便設計出另一種變阻器電阻箱(培養學生辯證地看事物)(出示實物,並板書:〈二〉電阻箱)。在電阻箱的教學上,藉助投影儀,結合多媒體教會學生讀電阻箱的阻值和根據值旋定旋鈕。

6、要求學生總結滑動變阻器與變阻箱的區別。

7、分層次練習,回顧總結本節課的知識要點。

8、佈置課後實驗:要求有興趣的學生,課後利用紙筒,漆包線等材料製作有四個接線柱的滑動變阻器模型,從而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