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心得體會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心得15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34W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你想好怎麼寫心得體會了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月亮與六便士》讀書心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心得15篇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心得1

幾年前的一則新聞報道,説湖南有一個法官,工作十餘載,突然提出辭職,辭職信寫得是文采斐然啊:“初則喜正義之伸張,樂法律得施行,不屑媚俗,安於清貧。久矣疲命於雜務,掣肘各情形,荒於教子,未盡孝心……”也就是説,這位法官在熟悉的軌道奮鬥了多年後,突然做出了180度的人生改變,確實讓很多人無法理解。

然而,其做法之所以能夠在網上瘋傳,正是因為他做了很多人想做卻沒有勇氣做的選擇,而從某種層面上來説,這跟90年前《月亮與六便士》裏的那個男一號一樣。

他們都是因為對長年累月的那種看似幸福的生活產生了無可救藥的厭倦和迷失,懷疑所做的一切違背了初心,於是毅然決然地採取了行動,只為了找尋內心的那朵藍蓮花,正如我們在書裏所讀到的一樣:

“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歡的環境裏,淡泊寧靜,與世無爭,這難道是糟蹋自己嗎?與此相反,做一個著名的外科醫生,年薪一萬鎊,娶一位美麗的妻子,就是成功嗎?我想,這一切都取決於一個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義,取決於他認為對社會應盡什麼義務,對自己有什麼要求。”

正所謂一百個人的心中有一百個哈姆雷特,在《月亮和六便士》裏,相信每個人也會有不一樣的解讀。

有的人讀到了孤獨:“我們每個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獨的。每個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鐵塔裏,只能靠一些符號同別人傳達自己的思想;而這些符號並沒有共同的價值,因此它們的意義是模糊的、不確定的。”

有的人讀到了絕望的愛:“女人可以原諒男人對他的傷害,但是永遠不能原諒他對她做出的犧牲。”

但我卻讀到了一個再渺小不過的生命,為了遵循自己的內心,寧願付出財富親情,甚至是生命也在所不惜——這種選擇,與其説是主動的選擇,倒不如説是一種無奈的接受,接受我們內心的渴望在召喚。畢竟這種渴望,即便我們能夠逃避一時,也逃不了一輩子。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心得2

作者是威廉·薩默塞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1874 -1965),英國小説家,劇作家,被譽為“故事聖手”。生於巴黎,十歲前父母雙亡,由叔叔接回英國撫養,因身材矮小,説話結巴,總被同齡人欺凌,性格孤僻敏感。18歲在倫敦學醫,後棄醫從文。23歲時發表首部小説《蘭貝斯的麗莎》。

一個十歲就失去父母的孤兒,一個身材矮小得總被同學欺凌的結巴,一個從童年起就輕度抑鬱的社交恐懼症患者,會有什麼樣的生活?

如果是毛姆,他會過上一種燦爛的生活。

他做過助產士,做過間諜,做過演員,做過救護車司機;他做過丈夫,做過情人,拒絕過女人的求婚,他的求婚也被另一個女人拒絕,他的後半生住在一座仙境般的別墅裏。這座名叫毛雷斯克的別墅是世上最偉大的傳奇,因為這座別墅裏的人加起來就是一部歐美文學史。

他在大地上度過了整整91歲,享受着一個偉大的作家所能得到的一切舒適與自由。他以漫長的一生證明他的偶像王爾德的一句話是對的:愛自己,是一生浪漫的開始。

跟王爾德一樣,他愛女人更愛男人,跟王爾德不一樣,他沒有身敗名裂,而是巧妙地度過了完美的一生,這不是天才的幸運與不幸,而是天真與智慧的分野。

除了王爾德,他算得上是全英國最大的毒舌了,他的毒舌讓丘吉爾驚恐不已,丘吉爾央求他:“我們倆訂個約吧,如果你答應不取笑我,我也保證不取笑你。”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銀行家查爾斯,人到中年,事業有成,為了追求內心隱祕的繪畫夢想,突然拋妻別子,棄家出走。他深知:人的每一種身份都是一種自我綁架,唯有失去是通向自由之途。

在異國他鄉,他貧病交加,對夢想卻愈發堅定執着。他説:我必須畫畫,就像溺水的人必須掙扎。

在經歷種種離奇遭遇後,他來到南太平洋的一座孤島,同當地一位姑娘結婚生子,成功創作出一系列驚世傑作。就在此時,他被絕症和雙目失明擊倒,臨死之前,他做出了讓所有人震驚的決定……

人世漫長得轉瞬即逝,有人見塵埃,有人見星辰。查爾斯就是那個終其一生在追逐星辰的人。

《月亮與六便士》描寫了諸多的人物,一邊是為理想而傾其所有、孜孜不倦的斯特里克蘭、亞伯拉罕醫生、布呂諾船長,一邊是愛慕虛榮的斯特里克蘭夫人、庫特拉斯夫人、卡邁克爾醫生,還有熱心誠實的斯特洛夫、背叛愛情的布蘭奇、貪圖小利卻義薄雲天的尼克爾斯船長、樂善好施的蒂阿瑞、能説會道的庫特拉斯、淳樸善良的阿塔……小説採用第一人稱來寫,夾敍夾議,娓娓道來,對自我也有很多反省,對人生感悟良多。如此紛繁的故事,全憑“我”來穿針引線,可以説“我”是這部小説的又一主角。

從《月亮與六便士》中可以看出,“我”對斯特里克蘭這一人物並不十分熟悉,對於他的過去一知半解,他為什麼要畫畫也不很清楚,至於他去世前在塔希提島上的多年生活,更是道聽途説。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心得3

理想與現實並不是月亮與六便士的關係:理想不是飄渺的,一生作畫是查爾斯。斯特里克蘭的理想,他的理想是實現了的現實。只有當一個以作畫為理想的人坐在證卷交易所,一個以商業成功為理想的人身處世外桃源,才有“理想與現實的矛盾”這一説。因此,理想對應的不是“現實”(因為有的人的“現實”就是實現了理想),理想對應的是“不理想”。假如“理想”對應的是“現實”,就很容易產生關於“月亮與六便士”的誤會,把理想一味地理解成崇高偉大的月亮,把現實一味地理解成卑微渺小的六便士。所謂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與遠方的田野”的誤會就是這麼來的。理想並不直接等於崇高,有的人的月亮很苟且,有的人的便士很田野。有的人的月亮就是有的人的便士,有的人的便士就是有的人的月亮。——“這取決於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義,取決於你認為你應該對社會做出什麼貢獻,應該對自己有什麼要求。”

我們可以看出“理想”在全書中的比重,其實並不足以全盤佔據書名。並且,“理想”在很大程度上是襯托“兩便士的關係”這一要旨,因為查爾斯與亞拉伯罕在實現理想的過程中,首要的阻力都來自外界“兩便士”的人際關係,而他們都掙脱了這種束縛,達到了自我意識的解放。還有布魯諾船長,也是由於破產,“不願意在原先很受尊重的地方過着揭不開鍋的日子”,於是與妻子隱居到一處荒涼的海島,辛勤工作,將海島變成了宜人舒適的花園。“島上的生活幾乎與世隔絕,但我們在那裏過得很幸福。世上很少有人能夠實現自己的理想。”但公允地説,“理想”的奏鳴曲在小説的後半部分(三十九章打破了禁錮他的桎梏,發現了新的靈魂)進入了高潮,偉大如查爾斯的理想主義者,早已掙脱了“兩便士”的關係,達到了自我意識的解放(普通的理想主義者只是到達了這一步),而進一步探求理想的終極境界。查爾斯的晚期人生,理想主義的光輝到達了巔峯。從這一點來看,“理想”這一要旨的地位也是不可抹滅的。因此,書名為《月亮與兩便士》似乎更準確些。

親愛的讀者,你認為呢?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心得4

毛姆在小説中深入探討了生活與藝術兩者的矛盾與相互作用。小説所揭示的逃避現實的主題,與西方許多人的追求相吻合,成為20世紀的流行小説。

“毛姆以高更為靈感所寫的小説《月亮與六便士》,毫無疑問杜撰超過事實。”“在接下來的十年裏,高更認為他最終能夠享受成功的果實,讓一家人團圓。”對比小説與現實可以發現,高更對繪畫的追求有其因果關係與過程發展,而思特里克蘭德的出走則非常突兀與過於激烈,再加上作者利用虛構的情節與敍事手段上的技巧,就塑造了一位不通人情世故與不食人間煙火的所謂純粹意義上的藝術家。比起高更的出走,主人公斯特里克蘭德的出走完全不符合現實的邏輯,對於讀者來説更是不可理解。其實這裏有更深層次的原因可以説明毛姆如此寫作的目的。即毛姆自我慾望的虛擬滿足。

六便士是當時英國貨幣的最小單位,有個朋友跟毛姆開玩笑説,人們在仰望月亮時常常忘了腳下的六便士,毛姆覺得這説法挺有意思,就起了這個書名,甚是開玩笑的語氣。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則是現實的代表。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心得5

《月亮與六便士》是我很喜歡的一本書,感謝朋友相贈,又讀了一遍。最先,我在電視偶然看到了一集記錄片,講的是高更的畫,裏邊有高更的人生經歷。自從有了小孩都很少打開電視了,安安靜靜的看完更是不可能。但那天不知道什麼緣故,我居然有機會看完那部記錄片。很震撼,不是因為他的畫,而是他不走尋常路的人生。

後來知道[月亮與六便士]是以高更為人物原型來創作的,就在KINDLE上讀了一遍。很激動啊,毛姆,一個大作家,居然和我有相同的感受。看了那麼多書,第一次有種和作者、主人公在交流的感覺。我認為這本書的主題就是:肉體與靈魂、理想與現實的擰巴。

主人公斯特克里蘭原本是個股票經紀人,四十多歲,老婆孩子熱炕頭,在外人看來是妥妥的油膩中年人啊,不止油膩,還很乏味。不知道什麼時候,這個中年人心裏發出了“再也不能這樣過,再也不能這樣活的”吶喊,然後這個油膩中年男就變成了追求藝術,追求理想的2B青年。他決議要過另外一種生活。

更讓人憤怒的是,人家不是作為業餘的興趣追求啊,人家是要全身心的追求啊,工作不要了,老婆不要了,孩子也不要了,讓他們自生自滅吧。對自己,也是衣衫襤褸,食不果腹,後來被土著女人所養,靠那麼一點的土地所出生活。這種對物質以及物質所帶來的附屬的尊嚴,説呸的行為,以及對自己的家庭責任,社會系屬説滾的勇氣,可恨嗎,可恨,但自有一種撼動人心的衝擊力,直抵每個糾結於夢想與現實的人。

世人多在行動之前反覆計算得與失,付出與回報,舉棋不定,輾轉反側,躊躇不前。斯特克里蘭那種執着於內心,不問名利,不計成敗,你們怎麼看我的,我完全不在乎的態度確實讓人震撼。書中有段話,寫得人感受,我這個看的人也很感傷,“塔西提是一個高高聳立的,綠意葱蘢的島嶼,島上有一條條暗綠色的深深皺襞,可以想見那是眾多幽僻的深谷;在他們那沉鬱的深邃當中自有一種神祕,潺潺流瀉着沁涼的泉水,你會感覺,在那些濃蔭遮蔽的地方,生命自遠古以來就按照亙古不變的方式延綿至今,甚至就在其中,也隱含着某種可悲又可怖之處”

島嶼,幽谷可能已經存在了幾十萬年的時間,在接下來幾十萬年的時間泉水依舊潺潺流動,而看着這風景的你我只有幾十年時間,你我不過是地球上一過客。

但,正如斯特里克蘭一樣,你我皆是自由的,一切不過是自己的選擇。願選擇追求夢想的每個人,都不後悔。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心得6

(每讀完一本書,都回顧下自己,這算是今年以來對自己讀書的一點小要求吧)

並不是每個人都有勇氣和一毅力去追求內心深處散發着讓人靈魂出竅光潔的月亮,我們大多數人都只能為六便士奔波跋涉。冷酷而蒼白的現實,終是現實對於理想最牢固的枷鎖。

我們終日為之顛倒迷醉的,傷物感懷的,努力奔向的那個眾人期待的生活,是否距離自己懵懂兒時以及悸動青春想象的自己愈來愈遙遠。以至於有時候我們都已經忘了為何而來,又將去向何處。

對,我不反對生活是精神生活的種子。可是又有多少人願意用畢生精力去探索自己所要尋找的精神世界,並有能力將其用物質的紙筆和手法將其表現出來。大可以説,我們只是整個時代微不足道的浪花裏那一滴小水珠,始終是永恆時間裏最不起眼又無意義的存在。可是在精神的宇宙裏,我們是否努力延伸,將自己對於“美”與“真理”的理解沉澱、累積而延展成湖……不需要一定包羅萬象,可至少能為後來者,提供一方水鏡,以映照自己?

第一次讀毛姆的小説,其實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我對西方文學的認識。其重在通過對話將感情和故事講述完整,不過多重視文筆和意境。而《月亮與六便士》卻將這些都能在百年前就已經將這些塑造成為經典。心幸之餘,也感慨下自己讀書太少,見識太淺。

也許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不喜歡主人公思特里克蘭德,討厭其對人情與人性的摒棄和過分自私的性格。但是又對其苦行僧式的對於藝術和美的執著追求深感敬佩。為了心中的月亮,放下腳下的六便士,終日在別人不解、厭惡鄙棄的生活中完成對生命意義最崇高的創舉。總是想起裏面的一句話“只有詩人同聖徒才能堅信,在瀝青路面上辛勤澆水會培植出百合花來。”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心得7

主要寫的是一個英國證券交易所經紀人,突然放棄了本有的地位,工作,家庭,像被魔鬼附身一樣戀上繪畫,棄家出走到巴黎,由於沒人理解他,不僅經受着在異國忍飢挨餓的肉體折磨,還忍受着精神上的痛苦折磨,最終由於一番離奇遭遇,他遠遁到與世隔絕的塔希提島上,離開了聞名世界的他,終於找到了靈魂的寧靜和藝術上的啟發。與土著女子同居,創作出了一幅又一幅使得後世震驚的化作,染上麻風失明之前,曾在住房四壁上畫出了表現伊甸園的偉大作品,卻立下遺囑讓土著女人在他死後把畫作都燒掉。

本書通過作者“第一人稱”方式敍述,經常以“旁觀者”參與到敍事中來,很有意思,毛姆似解剖刀般的筆鋒將一個偉大又讓人討厭的作家表現的極具魅力。讓人不得不承認這畫家的偉大,又不得不讓人感覺他真實不懂人情世故,惹人討厭。

這部書的名字,月亮與六便士,很多人覺得是想對於理想與現實,我覺得這是一個很貼切的理解,明亮的月亮象徵着大家都在追求的高遠的理想,而六便士,地上的六便士,是最小面額的銀幣,也很圓滿,掉在腳邊也是無人注意,但仍然是平常人生活的必須,是卑微的,有些人生活得目標是最求六便士,有些人的生活是為了最求遙遠的月亮。

在書中,查爾斯扔掉了身上已經賺到的便士,追尋着那心中的月亮,雖然貧窮,被捉弄,被嘲笑,不被任何人理解,但仍然忍受着痛苦,也享受着之中不為外人道的快樂。我們會尊敬這樣的人,這樣的人是理想化的,是偉大的。但是反過來想想,這樣的人如果是朋友,是家人,又是又會覺得很讓人無奈,讓人感到厭煩。這也就是作為人的兩面性吧,在現實與理想間掙扎、權衡。

每個人都希望可以追求着那閃閃發光的理想——終日仰望着月亮,但大部分人也在乎腳邊的六便士,人們都得為了生存而生存,也去為了最卑微的事物去爭鬥。在馬洛斯金字塔中,人必須在滿足了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例如:吃飯、性慾、住房等等之後,才可能有想到理想——即自我實現的可能。

書中跟作者一起上島去看望查爾斯的很多人,大家都忍受不了那裏的簡陋和粗鄙,有時候又因為那裏的淳樸感到對生活的熱愛。人作為一個複雜的社會的人,我覺得就應該像這樣,可以將那美好與卑微結合到一起,將理想和現實結合到一起。偉大的人必然是痛苦的,痛苦的人卻不一定偉大。

查爾斯拒絕他在世界上作為職員,丈夫,或者其他的什麼身份,僅僅想要做一名畫家,一名純粹的畫家。很多將人類推上進步道路的人,就是這樣,我們尊敬他們,也依賴他們。但是人類作為社會的人,還是應該成為多身份的人,這樣的社會才是穩定的。這就是作為社會人的理想與現實的糾結。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心得8

小説以旁觀者的身份,描述了一個天才畫家的心路歷程和成長之路。

從世俗的角度説,他是一個自私卑劣的人,他拋家棄子,背叛朋友戀人,無視他人的感受;從個人的角度,他是一個不顧一切追求夢想的人,是一個偉大的藝術家。是非論斷,任人評説。

藝術家的精神世界往往不是常人可以理解的,我也沒有太高的藝術素養,但是從文章中還是可以感受到畫家對藝術執着的追求,超越了普通人的情感,愛情、親情、友情這些都變得雲淡風輕。你可以説他是自私的,自私到活着只為了追求自己的藝術境界,忽視了一切。但正是因為如此,他才變得更有魅力,更加偉大。他不是一個好丈夫、好父親、好朋友、好人,他拋棄了世俗的角色和束縛,任性的只求宣泄自己的藝術熱情,從這一點來説,他是單純的、幸福的和值得人敬仰的。

之前看介紹説,這是一本有關人生的意義的書,有偉大的夢想,堅定的追求個人的夢想,實現人生的價值,無疑是正確的。但作為一個平凡的人,最難的往往是第一步,生活的瑣碎、日復一日的家庭生活,現實的冰冷,讓人忘了初心,丟失了自我,生命的意義更多的迴歸到社會對人最基本的要求,只是為了實現生命的.延續,成為人類發展中微不足道的一顆塵埃。

也許偉大的人畢竟是少數,有偉大夢想並能有所作為的人更是鳳毛麟角,作為一個普通的人,幸福的定義可能變得更加的簡單、容易,舒適的生活、美滿的家庭、他人的認可,令人敬仰的社會地位……

夫復何求,可是有了這些,人的內心就會感覺幸福嗎?這些都只是外在的事物而已,是你內心追求的東西嗎?

藝術是畫家的精神寄託,唯一的追求,在這條路上他會經歷挫折、瓶頸、突破、打擊,但這個過程對他來説是痛苦和幸福的,即使沒有得到世人的認可,那又怎樣?幸福這件事本就是唯心的。

一個人強大的內心源於自己豐富的精神世界。從小我們就學習各種知識,建立了自己的知識體系、認知體系,逐漸形成了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其實都是在修煉自己的精神世界。

修身養性齊家治國平天下,多少年來是中國文人追求的境界,從內在到外在,從個人、到家、到社會,不能不説很好。而修身養性更是人一輩子要做的事情。

人生沒有對與錯,看看的別人的人生,思量一下自己的人生,是一種豐富、一種提升,從這個角度來説,這是本好書,值得一讀。

關於書名——月亮就像藝術,高雅、高潔,六便士就像生活,瑣碎而現實,一個生活在俗世裏追求藝術的畫家,為了追求藝術而活。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心得9

故事講的是一個英國證券交易所的經紀人,本已有牢靠的職業和地位、美滿的家庭,但卻迷戀上繪畫,像“被魔鬼附了體”,突然棄家出走,到巴黎去追求繪畫的理想。他的行徑沒有人能夠理解。他在異國不僅肉體受着貧窮和飢餓煎熬,精神亦在忍受痛苦折磨。經過一番離奇的遭遇後,主人公最後離開文明世界,遠遁到與世隔絕的塔希提島上。他終於找到靈魂的寧靜和適合自己藝術氣質的氛圍。他同一個土著女子同居,創作出一幅又一幅使後世震驚的傑作。在他染上疾病雙目失明之前,曾在自己住房四壁畫了一幅表現伊甸園的偉大作品。但在逝世之前,他卻命令土著女子在他死後把這幅畫作付之一炬。

試想你的一個朋友,有份還不錯的工作,有個幸福的家庭,雖談不上無憂無慮,但也過得充實。平日裏他處事低調,話也不多,以至於大多時候你都想不起這樣一個人。偶爾看到他發的朋友圈,你想起他,隨手也點了個贊。似乎我們都有不少這樣的朋友,然而你能想象這樣一個朋友突然離家出走嗎?再聽到他消息的時候,他已經到了巴黎學畫畫,為了自己的夢想,為了成為一名畫家。就是這樣一個故事,但不同以往,這並不是一個追逐夢想的人經歷艱難最終實現理想的故事。

他的夢想道路註定異於常人,因為他是天才。一半冷酷,一半熱情。他毫無顧慮的拋棄了自己的家庭,只留給太太一封信,我不回來了。沒有原因,沒有歉意,到像是一場説走就走的旅行,只是他真的再也沒有回來。後來的故事他對待生活、周遭同樣的冷酷,甚至到了極致。他自私、他目無他人,拒絕任何世俗,所以他也無所顧及。但他同樣也是無辜的,因為他的眼中沒有別人,甚至沒有自己。他不像是在追求夢想,更像是追逐自己的厄運。然而他有多冷酷,就有多熱情,畫畫像是喚起了他的靈魂,生命也被賦予了新的意義。他説“我必須畫畫,就像溺水的人必須掙扎”。面對生活的貧困潦倒、疾病纏身,他沒有猶豫過,只憑極致的熱情驅使前進。不為出名,不為認可,在生命的最後畫出一幅伊甸園式的偉大傑作,卻被要求在他死後付之一炬。

他是天才,不瘋不成魔。歷史的長河需要天才,但更多的芸芸眾生。每個人都有夢想,在追逐的路上會遇到形形色色的阻力,大到生活壓力,小到柴米油鹽。理想和現實像是一對冤家,每當我們懷揣夢想趕在路上,總是顯得不那麼盡如人意。然而他們也並非非黑即白。月亮與六便士,夢想和現實,一半堅守,一半妥協。當夢想照進現實,請保護他。

有人説,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心得10

我已經在很早之前就想閲讀毛姆的這本書了,但一直被其他事情耽擱了。最近,我終於讀完了這本書,內心受到了莫大的震撼,隨之而來的是內心的澄淨與平靜。

《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的書名本就深深吸引着我,“月光”意指何物,“六便士”又是何意?直到我瞭解了書中主人公查理斯·思特里克蘭德的人生故事之後,我才解開了這個謎團。

思特里克蘭德原本是一個頗有成就的英國證券紀紀人,但是人到中年,卻突然拋家棄子,前往其他國度追尋自己的“繪畫夢”。中途在巴黎還因為自己對繪畫的執着與對外界的漠視而破壞了一個幸福的家庭,儘管並不是他的本意。當我讀到這時,我其實是對思特里克蘭德抱有偏見的態度的,我無法理解他為何能夠如此心安理得地拋棄妻子與孩子,訣別安樂、幸福的生活,反而追求貧苦、潦倒的流浪生活,還能用不近人情的態度面對周遭的人。後來,在他選擇到一個叫“塔西提島”跟土著人一起生活直至死亡的時候,我才真正走入到他的世界。

原來他一直追求的是靈魂自由的境界——這是生活的終極奧祕。然而當他選擇了與常人不同的生活的時候,他註定走上一條充滿考驗、佈滿泥潭的“不歸路”。旁人的猜疑、誤解、諷刺與偏見是對堅定理想的考驗,人性中固有的慾望與對愛情的渴求是對初心不染的考驗,生活的貧窮與窘困則是隨時可能湮沒理想的泥潭……然而諸多的不幸都未曾動搖過思特里克蘭德對探求生命價值與意義的信念。當他已經身染瘧疾,全身痛癢無比時,他仍然堅守一間簡陋的木屋,在四壁連同天花板與地板上繪畫着自己心中的“伊甸園”。在雙目失明甚至死亡之前,他繪着的畫毫無疑問是注入了他對生命與這個世界全部的理解,他終於看見了自己的靈魂在原始的天地間自由地歌舞着,也便死而無憾了。

可是最令我大受震撼的是,思特里克蘭德竟然在臨終時囑咐伴侶將自己的心血全都付之一炬!這樣一件藝術界偉大的瑰寶隨着一把熊熊大火化為灰燼,愛藝術的人都會感到萬分遺憾。可我轉念一想,站在這個天才的角度來講,他實現了自己的追求,死而無憾,何況從一開始,他創作的目的就不是為了給旁人看的。最偉大的藝術從來不是為了流傳千古而創作的,只是為了淋漓盡致地表達內心對美的純粹的愛。

書名的“謎底”由此顯而易見了。“月亮”是精神的充盈,而“六便士”則是物質的滿足。對比生活中追名逐利的常人,又如何能理解這樣一個只要“月亮”,摒棄“六便士”的人呢?“在滿是六便士的地上,你抬頭看見了月光。”月亮與六便士,你又會選擇哪一個?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心得11

面對地上實在的六便士與夜空中美幻的月亮,該如何選擇?

當我們低頭撿起六便士的時候,也許我們擁有了物質的財富,但我們卻錯過觀影最美月亮的時機。我們抬頭看着月亮,用畫筆繪下月亮獨一無二的影色。也許這幅畫的價值是六便士的一萬倍!

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是真實存在的。有人選擇月光,就有人選擇6便士,能選擇看月光的人,都被上帝眷顧的幸運之人。對於很多人來説,月亮與六便士之間並無選擇衝突,而是選擇次序不同。

這個世界,有你無法想象的殘忍與絕望,只是你沒有遇到而已。請尊重每個羣體與每種生活方式,他們內心經歷了怎樣的煎熬,你或許永遠不會懂。你也許可以強迫別人的行為,但是你無法永遠強迫別人的思維!請懷有善意,因為你不知道別人經歷了什麼。不妄自評價,因為每個人的生活方式都自有其緣。不需要刻意迎合與改變,因為生存本身就是有其多樣性的存在。千江水育千江月,千江月並非亦全月。

人生沒有標準答案,只是在求解自己設立目標的方程罷了。

做一個有情有欲,知温暖,懂進退的普通人,挺好。餘生請與友聊們分享自己!真好!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心得12

卸去繁瑣的工作,我終於在寒假的時候翻開了毛姆的大作《月亮與六便士》,這個塵封在我書桌上半年多的精裝書,終於被我剝去了封塑。

一開始吸引我的是它的書名—月亮與六便士,兩個看起來毫無關聯的事物,會發生哪些故事呢?懷着這顆好奇心,我一面讀着晦澀難懂的人名、地名,一面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就像作者本人一樣,一開始我並不認為思特里克蘭德就是本書的主人公,因為他太平凡了,幾乎沒有可以寫的地方。直到突然有一天,他失蹤了,毫無徵兆、毫無理由的消失在大家的視野。各種猜測、各種質疑他統統不理會,因為他已經下定決心要放棄安逸的生活去追求心中的理想。此後,為了生存,他輾轉去了許多地方,但經歷無數波折後,他選擇去了原始森林並娶了一位土著人為妻,這段時間,他開始大量創作,並將自己的創作才能發揮到極致。可死神並沒有放過這位胸懷理想的藝術家,一場麻風奪去了他的性命。他在生命盡頭的日子裏,不屈不撓,在雙目失明的情況下創作出藝術瑰寶。可惜,遵照他本人生前遺願,這個瑰寶同他一起進入了天堂,因為這幅畫的完成,讓他的靈魂得到了解脱,他感覺自己追求的東西已經得到,在驕傲與蔑視間,他又將它毀掉了。

讀了這本書,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一方面我被思特里克蘭德追求藝術的執着與無謂所打動,另一方面我對自己碌碌無為的生活進行了反思。

思特里克蘭德心中有份遠大的理想,這份理想曾經被殘酷的現實所淹沒、曾經被人世間的温情所遮蓋、曾經被安逸的生活所塵封。但這份理想從未消失,它在慢慢的發芽、生長。而我我也有理想,這個理想也從未消失,可是它什麼時候才能更茁壯?我忘了曾有多少個早晨,當萬物還在深睡、當太陽還在夢裏的時候,我的心臟會突然像聽到什麼指令一樣,砰砰砰地快速跳動起來,腦海中塵封的理想便褪去浮華,一點點膨脹、膨脹,直到渾身的血液都像沸騰起來一樣,毫無方向的亂竄一氣。於是,漫漫長夜,我與理想進行了零距離接觸,各種思想也進行了強烈的碰撞。等到鬧鐘一響,我睜開佈滿紅血絲的眼睛,洗了把臉,看着鏡子中日漸滄桑的自己,同情的嘲笑了一下,便開始像機器一樣工作。

我也曾想過放下乏味的現實去追求我崇高的理想,可是我做不到像思特里克蘭德那樣放棄親情、友情、甚至做人的尊嚴去追求理想。也沒有信心像他那樣在自己擅長的領域為社會、為人類做出貢獻。這對我來説是一場幾乎沒有勝算的博弈,到頭來,我會落得一無所有,甚至揹負絕情絕義的罵名。他能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痛楚,所以他取得了常人不能取得的成就。

看了思特里克蘭德的故事,我覺得他是隻勇敢的青蛙,適時地跳出了蒸煮自己的鍋爐,而我卻是隻呆頭青蛙,雖然不甘心被温暖的小鍋爐束縛,也很嚮往美麗的田野與池塘,但是卻怎麼也不敢跳出去,因為我沒有足夠的才華去支撐膨脹的野心!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心得13

兩週前看完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一直在猶豫是否要寫一篇讀後感,我怕自己膚淺的認知不足以理解本書的深刻。但是有股力量催促着我思考,並將思考的結果化諸文字。現在,端坐窗邊,沐浴在晨光之中,碼字。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月亮和六便士》無疑書寫的是一個關於理想和現實之間的故事。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則象徵以金錢和實利為核心的世俗的物質生活。每個時代都需要一些仰望星空的人,因為他們代表了最純潔的生活狀態,完全為了理想和信念而生存的人。癲狂而偉大的靈魂總在最少數,大多數人是既低頭尋找六便士,又不時抬頭看向月亮。

“彷彿我突然闖進某個陌生的世界,那裏有着不同的價值觀。人並不能做他想做的自己,而只能做他不得不做的自己。”

書中這兩句話讓我記憶猶新,我們常常被固定的思維模式所束縛卻不自知,年歲漸長不過是加固了那些模式。我喜歡閲讀,喜歡聆聽他人的話語,因為這常常讓我看見不一樣的世界,那裏對價值及意義有不同的衡量標準。當然有時候我們更需要去聽他們未出口的話語。

人生一世,似乎有許多選擇,想來有無數種可能。可就像主人公斯特里克蘭,他只是完成了自己的信仰,成為了那個不得不成為的自己。這不是悲觀或者簡單的宿命論,是他付諸行動所書寫的一生。讀者褒貶不一,以自己的價值觀考量值不值得,他不在乎。

作者理性而睿智,只是靜靜解剖着人性。面對這場精神與現實的博弈,你選擇什麼?作者:林香玉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心得14

毛姆寫的很好,但我覺得翻譯做的同樣很精彩。因為最開始作者已經説了斯朱蘭最終會是個偉大的人,所以剛開始看的時候也會受影響,順着這個思路往下看,對於他的“自私、冷漠”等我沒有太強烈的反感,以至於在最後讀到他成為偉大的畫家也沒有強烈的震撼。如果剛開始不説,由讀着自己往下看,根據故事情節,人物性情以及作者對斯朱蘭作品的評價看下去,最後對其做一個小評價,我覺得會更有意思。

文章還是有兩個地方觸動我。一個是斯朱蘭拋妻棄子,放棄了“六便士”而受思想支配,去尋找想要的“月亮”,我覺得一般人做不到。就像書中所説,每個人都有理想,但是堅持理想需要很強烈的個性;我們不是沒有理想,只是我們對理想的期望沒那麼強烈。第二個震撼我的是得知斯朱蘭閉着眼睛在牆上畫出心中所想,以及對生活的感悟,我覺得這是最偉大的。我在網上查不到畫家斯朱蘭,否則真想一睹他的畫風,感覺看書不過癮,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見解。

為了理想而放棄現在的生活,我做不到,其餘的都是藉口。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心得15

月亮是頭頂的理想,六便士是腳下的路。有的人只顧着腳下的六便士,卻忽視了頭頂的理想。

故事中的男主斯特里克蘭德年過四十,在旁人的意識裏他已被選入成功人士之列。可是有一天他突然留書一封,孑然一身離家出走了。不明真相的人都以為他是有了外遇,而事實上斯特里克蘭德是去追尋他的繪畫夢了。他從小便對畫畫充滿興趣,可在父親的壓力下他被迫成為了從事金融行業且也混得風生水起。只是在四十幾歲的某一天他突然拋妻棄子朝着夢想飛奔而去。從情感的層面上來説,斯特里克蘭德無疑是一個自私鬼,他無視妻子的愛並殘忍地留下妻子獨自照顧年幼的孩子、逃避作為父親的責任與擔當。但是在追求理想上,他是最虔誠的追隨者,始終以一顆赤子之心逐夢。

斯特里克蘭德是冷漠無情的,著名畫家斯特羅伊夫欣賞他的才氣在他快病死之際收留他照顧他。在斯特羅伊夫的妻子與他的朝夕相處中不可自拔地愛上了他並要跟他離開時,他顯得無動於衷。而在之後斯特羅伊夫妻子因為愛他卻始終得不到他的愛,過分痛苦自殺身亡後,他依舊沒有半分愧疚。他醉心於他的理想事業,別的事情從未放在心上。

男主人公的人物設定不是完美的,甚至於可以説是充滿瑕疵。然而他對夢想的堅持和執着以及他的飽滿熱情和孜孜不倦的態度是應該讓人肅然起敬的。

這是一本盪滌心靈的書,它打破了我們對成功的傳統認知。有着一份不錯的工作,兒女雙全、家庭美滿,這就是成功了嗎?答案恐怕並非如此。人生不過短短几十個春秋,如若能為理想轟轟烈烈地大幹一場便也不枉此生了。趁青春還在、歲月還長,為什麼不放開手搏一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