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語文

《始聞秋風》閲讀答案

欄目: 語文 / 發佈於: / 人氣:3.08W

從國小、國中、高中到大學乃至工作,我們時常需要做些閲讀題,而與閲讀題如影隨形的則是閲讀答案,藉助閲讀答案我們可以更好地掌握此類題型的解題思路和方法。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份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自己的閲讀答案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始聞秋風》閲讀答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始聞秋風》閲讀答案

《始聞秋風》閲讀答案1

始聞秋風

劉禹錫

昔看黃菊與君別,今聽玄蟬我卻回。

五夜颼飈枕前覺,一年顏狀鏡中來。

馬思邊草拳毛動,雕曬青雲睡眼開。

天地肅清堪四望,為君扶病上高台。

注:颼飈(sōuliú):風聲。拳毛:攀曲的馬毛。

15.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詩歌首聯別出心裁以秋風的口吻採用擬人手法落筆,回憶去年與詩人分別,而此刻又回到詩人的身邊共話別情,創造了一個奇妙而又情韻濃郁的意境。

B.頷聯寫秋風是那麼勁疾肅爽,而“我”容顏己衰老,由此生髮出時光流逝的感歎。

C.尾聯中的.“扶病上高台”和杜甫《登高》中的“百年多病獨登台”的情感毫無二致。

D.尾聯“為君”照應開頭,“扶病”二字暗釦第四句,詩歌脈絡清晰,結構嚴謹。

16.請簡要賞析詩歌頸聯。(6分)

閲讀答案:

15.C(“情感毫無二致”錯誤,此詩表達的是對秋的愛,反映了詩人自強不息的意志。而《登高》中雖然也藴含着與生命的衰弱頑強抗爭的精神,但更多的是窮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鄉的悲哀之情。)

16.①戰馬思念邊草拳毛抖動,大雕顧盼青雲睡眼睜開(解釋詩句2分);②運用比興(託物言志),馬和雕的形象和作者翹首四望的形象相合,寫馬和雕是為了寫人(點出手法2分);③表達了“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倔強進取精神和品格。(明確思想感情2分)

《始聞秋風》閲讀答案2

【原詩】:

始聞秋風

劉禹錫

昔看黃菊與君別,今聽玄蟬我卻回。

五夜颼枕前覺,一年顏狀鏡中來。

馬思邊草拳毛動,雕眄青雲睡眼開。

天地肅清堪回望,為君扶病上高台。

【註釋】劉禹錫(772-842):字夢得,彭城(今江蘇徐州)人。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弟。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詩風受民歌影響,平易活潑,自然質樸。

①始聞秋風:此詩不同於一半封建文人的“悲秋”之作,它是一首高亢的秋歌,表現了獨特的美學觀點和藝術創新的精神。

②君:指詩人。我:即詩題中的“秋風”,亦即“秋”的象徵。

③颼(liú):寒風吹動。

④眄(miǎn):盼望。

【翻譯】

去年欣賞黃菊的時刻與詩人你分別,而今一聽到秋蟬的鳴叫,我便又回到了你的身邊。五更時分,涼風颼颼,一聽到着熟悉的聲音,就知道是“你”回來了,一年不見,“你”還是那麼勁疾肅爽,而我那衰老的顏狀卻在鏡中顯現出來。駿馬思念邊塞秋草,昂起頭,抖動拳曲的毛;鷙雕睜開眼睛,顧盼着萬里青雲。遼闊江天,山明水淨,我就是抱着這衰病之軀,也要登上高台,放眼四望,為“你”——勝過春色的秋光引吭高歌!

【賞析】

賞析一:

這首《始聞秋風》不同於一般封建文人的“悲秋”之作,它是一首高亢的秋歌,表現了獨特的美學觀點和藝術創新的精神。

開頭兩句“昔看黃菊與君別,今聽玄蟬我卻回”,就別出心裁地創造了一個有知有情的形象──“我”,即詩題中的“秋風”,亦即“秋”的象徵。當她重返人間,就去尋找久別的“君”──也就是詩人。她深情地回憶起去年觀賞黃菊的時刻與詩人分別,而此刻一聽到秋蟬的鳴叫,便又回到詩人的身邊共話別情。在這裏詩人採取擬人手法,從對方着墨,生動地創造了一個奇妙的而又情韻濃郁的意境。據《·月令》,菊黃當在季秋,即秋去冬來之際;蟬鳴當在孟秋,即暑盡秋來之時。“看黃菊”、“聽玄蟬”,形象而準確地點明瞭秋風去而復還的時令。

頷聯“五夜颼枕前覺,一年顏狀鏡中來”,是詩人從自己的角度來寫。詩人説:五更時分,涼風颼颼,一聽到這熟悉的聲音,就知道是“你”回來了,一年不見,“你”還是那麼勁疾肅爽,而我那衰老的顏狀卻在鏡中顯現出來。這前一句是正面點出“始聞秋風”,後一句是寫由此而生髮的感慨;和以上兩句連讀,彷彿是一段話別情的對話。

讀到這裏,頗有點兒秋風依舊人非舊的味道,然而頸聯“馬思邊草拳毛動,雕眄青雲睡眼開”,用力一轉,精神頓作。到了尾聯,由於有頸聯“馬思邊草”、“雕眄青雲”為比興,這裏的迎秋風上高台,翹首四望的形象的寓意也就自在不言之中了。“為君”二字照應開頭,脈絡清晰,結構完整。“扶病”二字暗釦第四句,寫出一年顏狀衰變的原因。但是,儘管如此,豪情不減,猶上高台,這就更表現出他對秋的愛,更反映了詩人自強不息的意志。可見前言“一年顏狀鏡中來”,是欲揚先抑,是為了襯托出顏狀雖衰,心如砥石的精神。所以沈德潛説:“下半首英氣勃發,少陵操管不過如是。”

劉禹錫晚年寫的這首《始聞秋風》所表現出來的那種跌宕雄健的風格和積極健康的美學趣味,正是詩人那種“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倔強進取精神和品格的藝術寫照。

賞析二:

首聯“昔看黃菊與君別,今聽玄蟬我卻回”,意思是説,昔日,在觀賞黃菊的時與“君”分別;今天,聽到秋蟬的鳴叫,又回到“君”的身邊。“看黃菊”點明瞭離別的時間。“黃菊”即秋菊。這裏代指秋季。據《禮記·月令》,菊黃當在季秋,即秋去冬來之際。“聽玄蟬”即黑色的秋蟬。據《禮記·月令》記載,蟬鳴當在孟秋,即暑盡秋來之時。這兩句,詩歌採用擬人手法,並從對方(秋風)的角度來寫,也就是代秋風設辭,匠心獨具地創造了“我”(即秋風)形象,及其“我”的老朋友(“君”即詩人)。詩人用了一個“惜”字和一個“今”字相聯繫,不但表明了時序的變化,而且也為詩歌營造了一個秋韻濃郁的審美意境。

頷聯“五夜颼枕前覺,一年顏狀鏡中來”,“五夜”即五更時。古代以刻漏計時,一共分為五刻,即甲、乙、丙、丁、戊五個更次。“五更”即快天亮時候。“颼”即寒氣,寒風。意思是説,五更時分,涼風颼颼,把“君”從睡夢中驚醒,那是秋風回來了,而依然是那樣的剛疾勁肅,可是“君”這一年間的容貌變化,卻能在鏡中清晰地反映出來了。這前一句是正面點出“始聞秋風”,具有點題的意味,後一句是寫因人世變化而引發的感慨。其中,“颼”(秋風)“枕前覺”,這不但説明了秋風按時到來的自然規律,更為重要的是為“君”(詩人)情感表達做了鋪墊。可以説,秋風還是原來的秋風,但詩人卻不是原來的詩人。在情感上,這兩句所表現與“物是人非”具有異曲同工之妙。

頸聯“馬思邊草拳毛動,雕眄青雲睡眼開”。意思是説,因思念邊塞秋草而抖動拳曲之毛的駿馬,也會昂起頭,凝望遙遠北方,而那因盼望萬里雲天而睜開了困頓之眼的鷙雕,也會伸開翅膀,渴求着搏擊浩瀚長空。這一聯緊承上聯,在詩人在意義上陡然一轉,不再有“五夜颼枕前覺,一年顏狀鏡中來”的感觸而是振奮了精神,並通過形象地暗示了自己的雄心壯志。其中的一“動”一“開”,極為傳神地刻畫出駿馬、鷙雕那種“聆朔風而心動、眄天籟而神驚”的形象,也展示了藴含其中的氣勢和力量。這裏,詩人以物喻人,託物言志,藉此暗示了自己不因為衰老而消沉,而是具有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的情懷。

尾聯“天地肅清堪四望,為君扶病上高台”,意思是説,秋風使長天澄澈,大地清明,正好可以登高四望,為感謝秋風的深情厚意,我就算抱着這殘病之軀,也要登上高台,欣賞秋的美景,領略秋的情韻。其中,“扶病”二字暗合了“一年顏狀鏡中來”,不但更進一步寫出一年容顏衰變的原因,而且也表明了不減豪情,還要登上高台。為什麼要登高呢?登高可以願望,可以暢懷,可以激發文思,更可以真切感觸宇宙,感悟人生。這正如陳子昂在《登幽州台歌》中所説:“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這裏,詩人在這極度的`“扶病”中,也“為君”“上高台”,不但表達了詩人對秋的愛,也表現了詩人頑強不息的意志和高遠的情懷。

總之,這首詩歌形象而含蓄地表現了詩人劉禹錫在遭貶之後,仍然能保持着對“用世”的渴望和對理想的執着。從藝術手法來説,詩人變換視角,代秋風設辭,使情感的抒發得到更好的表現。同時,詩人還運用了欲揚先抑的手法,更表現出詩人雖然衰老,但沒有消減“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閲讀訓練】:

一:

1.首聯中的“君”是指____。“我”是指____。“看黃菊”“聽玄蟬”點明___的時令。

2.詩中點題的詩句是__________。

3.古人評價此詩“後四句衰氣一振”、“英氣勃發”。説説你的看法。

4.簡析頸聯中“思”和“眄”,“動”和“開”這四個字的妙處。

二:

⑴這首詩中哪兩個情境形象地點明瞭秋風“去而復還”的時令特徵的?(2分)

⑵結合全詩內容,請用一個恰當的詞語表現鏡中詩人的“顏狀”;並説明為何會有如此“顏狀”。(4分)

⑶詩中頸聯“馬思邊草拳毛動,雕眄青雲睡眼開”,除對偶外,還用了什麼方法?這樣寫對錶達作者的思想情感有何作用?(4分)

(4)首聯中哪一個物象暗釦着題目?第二聯運用了哪種表現手法,藴涵了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

(5)前人稱劉禹錫“英邁之氣,老而不衰”,三、四兩聯是如何表現詩人這一特點的?請簡要分析。(4分)

三:

1.與詩題中“秋”字直接照應的意象有“黃菊”和“ ”。(1分)

2.對本詩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這是一首悲秋之作,表現了由此生髮的人生易老之感。

B.首聯別出心裁地創造了一個有情有意的“秋風”形象。

C.頷聯是詩人從自己的角度來寫,正面點出“始聞秋風”。

D.尾聯中的“天地肅清堪四望”表現出跌宕雄健的風格。

3.賞析“馬思邊草拳毛動”中“動”字的表達效果。(4分)

【參考答案】

1.詩人秋風秋風去而復返

2.五夜颼枕前覺

3.評得對。因為第四句“一年顏狀鏡中來”寫自己始聞秋風時為自己顏狀衰變而感歎,而頸聯借馬和雕表達自己對用世的渴望,尾聯又描繪了自己登上高台翹首四望的形象,直接抒發了“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進取精神。

4.頸聯的意思:駿馬思念邊塞秋草,昂起頭,抖動拳曲的毛;鷙雕睜開眼睛,顧盼着萬里青雲。正是秋風,使駿馬心動,使鷙雕睜眼。“思”和“眄”為因,“動”和“開”是果,這四個字,不僅寫出了駿馬和鷙雕內心馳騁疆場和搏擊長空的渴望,還顯示了一種潛藏的力量。似乎只要時機一到,它們就可以或奔赴疆場,或搏擊長空。詩人通過這兩個形象,描繪了秋風的魅力,展現了自己振奮昂揚的精神面貌。

二:

⑴看黃菊(1分);聽玄蟬(1分)。

⑵衰老(衰憊、衰弱、衰頹)(2分);生病(扶病)(2分)。

⑶比喻(2分)(如僅答“擬人”則不給分;如既答“擬人”,又答“比喻”則給1分)。

以馬、雕自比,具體形象。表現出作者渴望馳騁疆場、搏擊長空的自強不息的精神(2分)。

(4)①玄蟬(或“蟬”)。②對比(或“襯托”“反襯”),藴涵了詩人對時光流逝、年華老去的感慨。

(5)①駿馬思念邊塞秋草而抖動拳曲的毛,大雕盼顧萬里青雲而睜開雙眼,詩人筆下的駿馬和大雕藴涵着生氣和力量。②詩人就是抱病也要登上高台放眼四望,身老有病卻豪情不減。

三:

1.(1分)玄蟬

2.(3分)A

3.(4分)駿馬因思念邊塞秋草而抖動着拳曲的毛。這裏駿馬的“動”應和着內在的“思”,透過駿馬的形象有力地從側面渲染了秋風秋色的魅力。表達了詩人十分坎坷人生經歷和遠大政治抱負,是詩人內心的真實寫照。

《始聞秋風》閲讀答案3

閲讀下面唐詩,完成後面的題目。(8分) 始聞秋風

劉禹錫

昔看黃菊與君別,今聽玄蟬我卻回。

五夜颼飀枕前覺,一年顏狀鏡中來。

馬思邊草拳毛動,雕眄青雲睡眼開。

天地肅清堪四望,為君扶病上高台。

注:颼飀:風聲。眄:眄視。

(1)請聯繫詩歌的具體內容,談談秋風的特點。(4分)

(2)請從表現手法和思想意藴兩個方面對本詩第三聯作簡要賞析。(4分)

答案:

39.(1)富有情感;勁疾;激發人的`豪情。(答出兩點可得4分,意思對即可)

(2)手法:比喻(或象徵)(2分,僅答對偶可得1分)。

意藴:描繪了“駿馬”和“飛雕”兩個具有神奇力量的形象,顯示出一種潛藏的力量;比喻詩人倔強進取、自強不屈的精神。(2分,意思對即可)

《始聞秋風》閲讀答案4

閲讀下面這首,然後回答問題。始聞秋風劉禹錫昔看黃菊與君別,今聽玄蟬我卻回。五夜颼?枕前覺,一顏狀鏡中來。馬思邊草拳毛動,雕眄青雲睡眼開。天地肅清堪閲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始聞秋風

劉禹錫

昔看黃菊與君別,今聽玄蟬我卻回。

五夜颼?枕前覺,一顏狀鏡中來。

馬思邊草拳毛動,雕眄青雲睡眼開。

天地肅清堪四望,為君扶病上高台。

注:1、拳:彎曲。 2、眄:斜視。

(1)首聯中的“君”是指_________________,“我”是指____________ _____,這兩句主要運用了_______________的修辭手法塑造形象,點題開篇。(3分)

(2)從後四句的描寫看,表現了怎樣的思想感情?請作簡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請用自己的話簡述這首詩的構思脈絡。(4分)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9、(1)詩人秋風擬人(每空1分)

(2)表現了詩人倔強進取的精神(或:自強不息的壯志豪情)。(1分)詩人心裏渴望像駿馬那樣馳騁邊陲,像大雕那樣展翅雲天,即使帶病也要上高台感受秋天的天高氣爽。(2分)

(3)首聯從描寫秋風入手,引出頷聯詩人對自己衰老的感歎。先抑後揚,以襯托頸聯所抒發的老當益壯之豪情。尾聯作結,秋風中上高台翹首四望,“為君”二字照應開頭。整首詩脈絡清晰,結構完整。(4分)

【詩歌賞析】

這首《始聞秋風》不同於一般封建文人的“悲秋”之作,它是一首高亢的秋歌,表現了獨特的美學觀點和藝術創新的精神。

開頭兩句“昔看黃菊與君別,今聽玄蟬我卻回”,就別出心裁地創造了一個有知有情的形象──“我”,即詩題中的“秋風”,亦即“秋”的象徵。當她重返人間,就去尋找久別的“君”──也就是詩人。她深情地回憶起去觀賞黃菊的時刻與詩人分別,而今一聽到秋蟬的'鳴叫,便又回到詩人的身邊共話別情。在這裏詩人採取擬人手法,從對方着墨,生動地創造了一個奇妙的而又情韻濃郁的意境。據《禮記·月令》,菊黃當在季秋,即秋去冬來之際;蟬鳴當在孟秋,即暑盡秋來之時。“看黃菊”、“聽玄蟬”,形象而準確地點明瞭秋風去而復還的時令。

頷聯“五夜颼?枕前覺,一顏狀鏡中來”,是詩人從自己的角度來寫。詩人説:五更時分,涼風颼颼,一聽到這熟悉的聲音,就知道是“你”回來了,一不見,“你”還是那麼勁疾肅爽,而我那衰老的顏狀卻在鏡中顯現出來。這前一句是正面點出“始聞秋風”,後一句是寫由此而生髮的感慨;和以上兩句連讀,彷彿是一段話別情的對話。

讀到這裏,頗有點兒秋風依舊人非舊的味道,然而頸聯“馬思邊草拳毛動,雕眄青雲睡眼開”,用力一轉,精神頓作。駿馬思念邊塞秋草,昂起頭,抖動拳曲的毛;鷙雕睜開睡眼,顧盼着萬里青雲,這一“動”一“開”,極為傳神地刻畫出駿馬、鷙雕那種“聆朔風而心動、眄天籟而神驚”的形象。它不僅反映了它們內心的“思”和“盼”,還顯示出一種潛藏的力量,似乎讓人們感到,只要時機一到,它們就可以一展驥足,奔馳疆場;或展翅藍天,搏擊長空。“朔風悲老驥,秋霜動鷙禽,……不因感時節,安能激壯心,”正是秋風使它們心動、神驚,是秋風給它們帶來了虎虎的生氣。秋是美妙的,秋是神奇的,它賦予萬物以活躍的、飽滿的神韻。所以五六兩句並沒有離題,而正是透過這兩個形象,有力地從側面渲染了秋風秋色的魅力。同時,也是為下文蓄勢。“草樹含遠思,襟懷有餘情”(劉禹錫《秋江早發》),“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劉禹錫《秋詞二首》),秋天的一景一物無不觸動着詩人的情懷;“馬思邊草”、“雕眄青雲”的形象,也同樣喚起了詩人的激情。“馬思邊草”、“雕眄青雲”的形象,也同樣喚起了詩人的激情。所以下兩句便直抒胸臆:“天地肅清堪四望,為君扶病上高台。”啊!寥廓江天,山明水淨,真是“秋容一洗,不受凡塵?。許大乾坤這回大”(陳亮《洞仙歌》)。我就是抱着這衰病之軀,也要登上高台,放眼四望,為“你”──勝過春色的秋光引吭高歌!由於上聯有“馬思邊草”、“雕眄青雲”為比興,這裏的迎秋風上高台,翹首四望的形象的寓意也就自在不言之中了。“為君”二字照應開頭,脈絡清晰,結構完整。“扶病”二字暗釦第四句,寫出一顏狀衰變的原因。但是,儘管如此,豪情不減,猶上高台,這就更表現出他對秋的愛,更反映了詩人自強不息的意志。可見前言“一顏狀鏡中來”,是欲揚先抑,是為了襯托出顏狀雖衰,心如砥石的精神。所以沈德潛説:“下半首英氣勃發,少陵操管不過如是”。

劉禹錫作為中唐時期政治革新派的一員,作為一位樸素的唯物主義的思想家,是比較爽朗和倔強的。他並不因失敗和不幸而消沉氣餒,相反他卻以為這倒可以更清楚地瞭解自己的不足,從中獲得教益。這就是他所説的:“百勝難慮敵,三折乃良醫。不失意,焉能暴己知”(《學阮公體三首》)。所以他在遭貶之後,仍然能保持着對用世的渴望和對理想的執着,至老不衰。晚寫的這首《始聞秋風》所表現出來的那種跌宕雄健的風格和積極健康的美學趣味,正是詩人那種“老驥伏櫪,壯心不已”的倔強進取精神和品格的藝術寫照。

《始聞秋風》閲讀答案5

始聞秋風

劉禹錫

昔看黃菊與君別,今聽玄蟬我卻回。

五夜颼颼枕前覺,一年顏狀鏡中來。

馬思邊草拳毛動,雕眄青雲睡眼開。

天地肅清堪四望,為君扶病上高台。

15.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歌首聯別出心裁以秋風的口吻採用擬人手法落筆,回憶去年與詩人分別,而此刻又回到詩人的身邊共話別情,創造了一個奇妙而又情韻濃郁的意境。

B.頷聯寫秋風是那麼勁疾肅爽,而“我”容顏已衰老,由此生髮出時光流逝的感歎。

C.尾聯“為君”照應開頭,“扶病”二字暗釦第四句,詩歌脈絡清晰,結構嚴謹。

D.尾聯中的“扶病上高台”和杜甫《登高》中的“百年多病獨登台”的情感毫無二致。

16.請簡要賞析詩歌頸聯。(6分)

【參考答案】

15. D寫“情感毫無二致”錯,此詩“扶病上高台”表達的是對秋的愛,反映了詩人自強不息的意志。而《登高》中的“百年多病獨登台”表達的是窮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鄉的悲哀之情。

16.①戰馬思念邊草拳毛抖動,大雕顧盼青雲睡眼睜開;②運用比興(託物言志),馬和雕的形象和作者翹首四望的.形象相合,寫馬和雕是為了寫人;③表達了“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倔強進取精神和品格。

【16題詳解】此題考查鑑賞詩歌語言的能力。具體考查賞析詩歌頸聯。解答此類試題,答題模式:採用了……的表現手法(或修辭方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的……特點,表達了詩人……的情感。

頸聯描寫駿馬思念邊塞秋草,昂着頭,抖動拳曲的毛,大雕睜開睡眼看萬里青雲。一“動”一“開”,不僅反映了它們內心的“思”和“盼”,還從側面顯示出秋風給它們帶來了虎虎生氣。同時“馬思邊草”、“雕眄青雲”為下文的抒懷蓄勢,這是比興的手法,表現出詩人積極進取,用不服老的積極情懷,展現出建功立業的豪邁情懷。

《始聞秋風》閲讀答案6

始聞秋風

劉禹錫

昔看黃菊與君別,今聽玄蟬我卻回。

五夜颼飀枕前覺,一年顏狀鏡中來。

馬思邊草拳毛動,雕眄青雲睡眼開。

天地肅清堪四望,為君扶病上高台。

15.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這首詩開頭兩句運用擬人手法,形象而準確地點明瞭秋風去而復還的時令。

B.“五夜颼飀枕前覺”一句正面點題,從詩人自己的'角度寫了秋風的勁疾肅爽。

C.“一年顏狀鏡中來”欲揚先抑,是為了襯托詩人顏狀雖衰,心如砥石的精神。

D.首尾兩句都將秋風稱為“君”,表達了作者對給萬物帶來生機的秋風的喜愛。

16.清代沈德潛評價這首詩歌“下半首英氣勃發,少陵操管不過如是”(《唐詩別裁集》)。結合相關詩句分析這首詩是如何體現出“英氣勃發”的。(6分)

15.D項(首句中的“君”指詩人,尾句中的“君”指“秋風”。)

16.①第三聯運用了側面描寫,(1分)寫駿馬思念邊塞秋草,昂起頭,抖動蜷曲的毛;鷙雕睜開睡眼,顧盼着萬里青雲,顯示出一種潛在的力量,似乎只要時機一到,駿馬就可奔騰,鷙雕就可翱翔長空,(1分)側面烘托了秋風給萬物帶來的勃發英氣。(1分)

②第四聯直抒胸臆,(1分)天地寥廓,我就是抱着衰病之軀也要登上高台,放眼四望,為“你”——勝過春色的秋光引吭高歌,(1分)作者直接表達出了他對秋的喜愛,更反映了詩人“老驥伏櫪,壯心不已”的自強不息進取精神,體現出了作者的“英氣勃發”(1分)

(每條2分,概括1分,結合詩句分析1分。)

《始聞秋風》閲讀答案7

始聞秋風

劉禹錫

昔看黃菊與君別,今聽玄蟬我卻回。五夜颼飀枕前覺,一年顏狀鏡中來。

馬思邊草拳毛動,雕眄青雲睡眼開。天地肅清堪四望,為君扶病上高台。

【注】颼飀:形容風聲。

(1)這首詩的首聯運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請作簡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秋天的一景一物無不觸動着詩人的情懷。請結合“動”“開”二字分析這首詩的頸聯,説説詩人在詩中抒發了怎樣的情懷?(4分)

8.參考答案:

(1)運用了擬人、對比的'手法。(修辭手法各1分)

擬人手法:作者創造了一個有知有情的形象“我”,也即詩題中的秋風,當它重返人間,就去尋找久別的詩人“君“,也即詩人。(2分)

對比手法:秋風去年與詩人分別,而今聽到秋蟬鳴叫又回到詩人身邊,今昔對比形象而準確地點明秋風去而復還的特點。(2分)

(2)頸聯描寫駿馬思念邊塞秋草,昂起頭,抖動拳曲的毛;鷙雕睜開睡眼,顧盼着萬里青雲,這一“動”一“開”,極為傳神地刻畫出駿馬一展驥足,奔馳疆場和鷙雕展翅藍天,搏擊長空的形象。(1分)它不僅反映了它們內心的“思”和“盼”,還從側面顯示出秋風給它們帶了虎虎生氣。(1分)感情:抒發了詩人不服老,還想為國立功的昂揚鬥志和積極進取的豪情。(2分)

《始聞秋風》閲讀答案8

13、閲讀下面一首詩,完成後面的題目。(8分)始聞秋風

劉禹錫

昔看黃菊與君別,今聽玄蟬我卻回。

五夜颼飀①枕前覺,一年顏狀鏡中來。

馬思邊草拳毛動,雕眄青雲睡眼開。

天地肅清堪四望,為君扶病上高台。

注:颼飀①:形容風聲

(1)這首詩的首聯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請作簡要分析。(4分)

(2)秋天的一景一物無不觸動着詩人的情懷。請結合“動”“開”二字分析頸聯,説説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懷?(4分)

答案:

13、(1)運用了擬人、借代的手法。(2分)作者用擬人化的'手法,把秋風與自己比作朋友似的分別和重逢。詩中假託秋風的口氣説,去年黃菊盛開時與你(指作者)分別,今年秋蟬鳴叫時我(秋風自指)又回來了。此聯沒有直接説是初秋、秋末,而是選擇了兩個最能表明季節特徵的事物:“黃菊”與“秋蟬”。聽到蟬鳴的季節,用來代指秋初。(結合詩歌具體分析2分)(2)頸聯描寫駿馬思念邊塞秋草,昂着頭,抖動拳曲的毛,大雕睜開睡眼看萬里青雲。一“動”一“開”,不僅反映了它們內心的“思”和“盼”(1分),還從側面顯示出秋風給它們帶來了虎虎生氣。(1分)感情:抒發了詩人不服老,想為國立功和積極進取的豪情。(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