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作文

懷念屈原作文(精選20篇)

欄目: 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49W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可分為國小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懷念屈原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懷念屈原作文(精選20篇)

懷念屈原作文 篇1

又是一年端午至,日子浸潤在粽香中,心情濃得化不開。腦海中不斷翻騰着九歌、天問、雲中君、湘夫人夜裏恍然入夢,屈子,你終於且行且吟向我走來。

汨羅江畔,天風浩蕩,你長髮飛揚,衣袂飄飄,雙眉微蹙,形容枯槁。你踽踽獨行,雙目含淚,仰首問天,天地寂然。這是個失聲的時代,歷史彷彿被一雙無形的手扼住了咽喉。你,徒留悵惘。

屈子,黑暗籠罩住了你!

楚王的怒、黎民的苦、向郢紛飛的戰火、子蘭脣間發出的嘲笑、羣小喋喋不休的碎語你的命運,在羣小的脣舌間碾磨、擠壓、揉搓、沉溺。你如漂萍,在時間之河逆流而上,只為心中的忠!

居廟堂,不能為民解難;謫鄉野,不能替君分憂。落寞憤慨鬱結於心,悲傷絕望奔突於胸。罷!罷!罷!怎能與世間污濁同流?你縱身汨羅,披散的發,在水面綻放成黝黑的花。盪開的漣漪,是華夏千萬年來最沉痛的淚!那綻放於江面的花朵無限鋪展開來,沿着汨羅江水進入永恆。屈子,你以下沉的'姿勢,上升到一個令人仰視的高度!

聽信讒言的楚,伸手握住的,是一紙空茫和客死他鄉的屈辱結局。國之命運已隨着零落成泥。楚人憤言“楚雖三户,亡秦必楚”,信念深入骨髓,可是你的忠魂依然在故土遊蕩?當楚人劉邦建立起統一的大漢王朝,血色殘陽之下,依稀可見,你從時光深處走來,峨冠博帶、環佩鏗鏘。

時光流逝千年。屈子,你的悲天憫人、你的浪漫詩篇永遠燦若星辰,輝映着五月,輝映着華夏。

香草氤氲成你的氣息,在天地間瀰漫,歷久不散;粽子飄香,拋入歷史長河,是對你最深沉的思念!

懷念屈原作文 篇2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噢,屈公,是你嗎?當你躍身躍入汨羅江的那一刻,你的心情是怎樣的?你感覺到生命的氣息嗎?你瞭解江水的温暖嗎?你的心被江水吞噬了嗎?

在你流放的日子裏,你衣衫襤褸,水在諷刺你,山在嘲笑你,整個大地都在鄙棄你,你在空曠的山野中咆哮,山野中迴盪着你的怒吼聲:“吾不能變心已從俗兮,故將愁苦而終窮”你的愛國熱情,你的一片赤誠之心,早已照亮史冊。如今卻落個流離失所,浪跡天涯……

你真的甘心嗎?不,你不甘心,你又唱出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感慨。於是上天並沒有眷顧你,這個可憐的'人。被逼無奈的你最終不得不選擇以身殉國,但是不曾後悔,你用生命的弧度證明了什麼是赤膽忠心,什麼是心繫百姓……

那日,你生穿長袍,腰佩長劍,在汨羅江旁徘徊。沉默,沉默,再沉默。我終於明白你的心情,我終於明白了你的沉默。我也看到了你那愁苦的面龐,在那些寂寞的日子裏,你一定與山鳥蟲魚為伴,與草花樹木為友,和自然的一切娓娓而談。這就是你,是你的人生你的境界。

當你縱身跳如汨羅江的那一刻,註定了你與江水融在一起,也註定了你的一生是輝煌的,更註定了你是一名人生的鬥士,孤獨的強者。

然而你卻死了,死得其所,重於泰山。雖然您隕落了,但是文學史上升起了一顆璀璨的明星,引領着下一代子子孫孫為國家效力,為祖國奉獻。陶明不為五斗米折腰;李白用世間最強音喊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杜甫用嘶啞的喉嚨聲唱出“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陸游告誡子孫後代“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文天祥留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誓言……,他們都在您的影響下在艱難的環境中跋涉人生。

有這樣的影響下一切都直了,安息吧,偉大的詩人。我敬愛的屈公。

懷念屈原作文 篇3

屈原,一個可與日月爭光的人,一個為國為民的英雄,也是一部悲壯的史詩。——題記

亂世

天地不仁。當春秋戰國天下大亂之時,才人輩出,百家爭鳴。而屈原,就在這麼一個戰爭紛紛的年代出生。是上天設計好的命運?還是他自己註定得承受這痛苦:空有一身的理想,卻不能得到施展;一身正直,卻被小人陷害;一顆愛國之心,卻最終只能看着國家滅亡……然而他在不斷奮鬥,奮鬥,他堅信自己一定能夠幫助國家興旺起來……

一句離騷,讓天下人知道了帝王權貴的醜陋;一句天問,喚醒了天下人沉睡的良知;一曲九歌,傳唱了世間一切可傳唱之事。他的詩詞,沒有李白的灑脱,沒有李清照的婉約,沒有辛棄疾的豪放,但正是他那脱俗的詩詞,讓人領略到了語言的精妙。“旌蔽日兮敵若雲,矢交墜兮土爭先。”我彷彿感受到身穿戰甲手拿武器的戰士,抖落厚重的征塵,把戰友的`頭顱擱置頸項的慘烈。這是屈原在悲歌,在祈禱。

愛國英雄

他,懷着報國的理想,帶着滿腹經綸來到政治舞台。這是英雄展示自己的舞台。他勵精圖治,大整朝綱,然而,正是他的正直,也給他帶來了災禍:蒙受小人禍害,被2次流放,親友相繼被迫害……但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才造就了這麼一位舉世無雙的英雄。

結局

然而,他也是人,即使他有卓越的貢獻,脱俗的才華,還是擺脱不了世俗的結局:他走到汨羅河邊,望着那滔滔的江水,“舉世渾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蒼涼的聲音刺破了黑夜,彌散在風雨中。萬聲寂靜,星光早已隱藏起來。夜,更加幽寂;風,更加放肆;雨,更加張狂。屈原抱着一塊石頭,縱然跳到水裏。“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聲音,在大地上空,久久盤旋。

這難道就是英雄的結局。

日月輪迴,斗轉星移。

每年端午,屈原,你又可曾看見,中華兒女,從你身上繼承的精神和對你深深的追念呢?

懷念屈原作文 篇4

此日端午,此夜念屈原。

屈原,那個浪漫主義時代的仙人,那個愛國狼煙中的烽火。

他曾幾度佇立於汨羅江,望江河滾滾,奔向東南。多少塵世紛紛擾擾,多少歲月蹉蹉跎跎。國家墮落,風火連綿,佇立江前,白髮搔更短。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離騷》歲月,由他撐起國家軀殼。他創造了中國文學史上最長的浪漫主義抒情詩,顯示出了他獨一無二的政治才能。戰爭無情,摧殘無數家庭,奪走無數壯年生命。屈原感歎自己懷才不遇,憎惡這黑暗的社會。他以自己的文采抒發着對國家的熱愛與激情,但卻總是以誤解失敗告終。

他有些無奈,甚至無望。即使自己付出再多,留下的也只是一片亡國的廢墟與哀歎。他奮力抨擊着這個黑暗的社會,像破繭之蛾渴望衝破這千絲萬縷的地獄,飛向光明的彼岸。可惜,一切太過黑暗,他衝亂了方向,陷入更深的地獄。

他在囚禁中怒吼,掙扎着,想要擊碎這狼狽。“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他追求真理,追求光明。前方的路還很長,他説。他使出渾身解數,不屈不饒地開闢這荒涼的一切。可惜,他的愛國之心瞬間被吞噬,換來的是血淋淋的`痛苦。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他站立於汨羅江前,望眼前一切,痛入心扉。為何天下濁心,無人與我同志?這是我們的國家呀,這是那麼多年活下來的理由。國家亡也,痛心疾首。他有些嘲於漁夫,但又只能無可奈何。昏庸的是心,那我也就無法挽回什麼了。他滿目悵然地望着眼前的一切,陷入的不僅是沉思。

衣襟飄飄,隨哀歎墜入水中。

留下了,如他的悲歎般的《離騷》。

……

今又端午,但念屈原縈繞於心間。

懷念屈原作文 篇5

戰國時代楚秦爭奪霸權,詩人屈原位列右大夫,很受楚王器重。後來,屈原的主張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為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他們不斷在楚懷王的面前詆譭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有着遠大抱負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懷着難以抑制的憂鬱悲憤,寫出了《離騷》、《天向》等不朽詩篇。

公無前229年,秦國攻佔了楚國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冒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鬱成疾,三年後客死於秦國。楚頃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國,頃襄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佔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都攻破的噩耗後,萬念俱灰,仰天長歎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説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同時拿來了粽子、雞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還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屍體免遭傷害。

從此,每年五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划龍舟,投粽子,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端午節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端午亦稱端五,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端午節的別稱之多,間接説明了端午節俗起源的歧出。事實也正是這樣的`。關於端午節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説法,諸如:紀念屈原説;吳越民族圖騰祭説;起於三代夏至節説;惡月惡日驅避説,等等。

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説。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都與屈原聯繫起來。俗説屈原投江以後,當地人民傷其死,便駕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又説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為蛟龍所食,後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後來的粽子樣。

懷念屈原作文 篇6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幾千年形成的傳統節日,更是綿延着東方文化所特有的魅力,彷彿一架古色古香的古箏,宮商角徽羽,彈撥撫滑間流淌着一曲悠長又清麗的韻律。

伴着那一排排青銅質地的編鐘,在遙遠的歷史盡頭,某一個時刻敲響,渾厚而雅緻的左音右韻,由遠至近穿越滄桑的纖塵,在一脈脈古音的漣漪層層疊起中,我彷彿置身在戰火紛爭的楚地,夜空有飛鳥掠過的痕跡,細碎的月光隨着一顆閃亮的星辰隕落,風陳肆無忌憚地一浪浪襲來,眼前的畫面在沙漏的漸遠聲裏一幕幕切換,一縷揉碎的清香拂過我滾燙的臉頰,在這斷續的梔子花的暗香裏,我終於望見了你。

在汩羅河搖動的水波里,早汩羅河吐蕾的睡蓮裏,在汩羅河一槳一槳的漁歌聲裏。

那是你嗎?帶長狹陸齋,冠切雲崔巍,被着明月佩着長劍,離開渾濁的朝堂,放逐在祖國的山水件,一人獨醒。

那是你嗎?朝飲欄墜露,夕餐秋菊落黃,自顧高馳在黑白的世道,是非的人世間,只因為心之所善,而雖九死其猶未悔。

那是你嗎?質問天地萬象只理,尋覓存之興廢之端,不屑賢兇善惡之報,不惜假借神奇鬼怪之説,用沙啞的喉嚨,追求一個人神共知的真理。

那是你嗎?問天,黑了嗎?涉講,累了嗎?你寬大的`衣衫可沾滿了荊棘,你高抬的雙腳可泥濘難提,你猶豫了嗎?你退縮了嗎?

不!雖然你曾長太息以掩涕,但你是哀民生之多艱,雖然你曾歎日月忽淹惜草木零落,但你操吳戈,被犀甲,帶長劍攜秦弓,雖然你也曾恐懼美人遲暮,吶喊無人旁聽,但你依然在車交錯中奮勇爭先,即使身首相離,也要讓魂魄為鬼雄。

這就是你,一個真實的你,一個執著的你,一個憤怨的你,一個上下求索的你,一個堅貞不屈的你,正是這樣的你,是支離破碎的祖國,是飢寒交錯的百姓所必須的你啊!

屈大夫!然而,你終於沒有機會在旗蔽日的戰場,在槍林矢雨的搏鬥中完成你熱血最後的噴濺,當國被踐踏,當生靈被塗炭,無助的你無奈地選擇的縱身一躍。

是的!就是這樣震撼世人,撼動朝綱的縱身一躍,就這樣被定格成所有中國人兩萬五百年前的最揪心的一次感動,而你也把自己定格成為了歷史長冊最孤獨的一帶風景。

兩千多年了,棕香飄遍了大江南北,兩千多年了,龍舟的蒿子也震徹了五湖四海,屈大夫,我想扶一扶你高峨的冠帶,在這偉大復興的號角聲裏,屈大夫,我想解下你的長劍,凌空一指,讓劍峯刺透黑夜,光耀出一道眩目的閃電,屈大夫,讓你的真誠和執著給龍舟上的鼓點增添力量吧。讓你的愛國和愛民給糯米上增添粘度吧。讓你的激憤和無奈門頭的苦艾增添靈光吧。同為我們曾同你而疼痛,更重要的是,我們同為你而滿腔豪氣。

是的,屈大夫,我們記住了你。

是的,屈大夫,我們記住了你,我們也記住了端午。

因為,你是中華民族的歷史高峯裏最惹眼的突起。

懷念屈原作文 篇7

歷史的波濤,會捲走河底的沙塵,但深沉巨大的磐石卻穩穩地沉澱下來供後世瞻仰。

我似乎又聽到屈原在吟誦着《漁父》向我走來……——題記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在《漁父》中,屈原這樣向漁父也向我們解釋着他被無情流放的原因。

此時他已顛沛流離多時,身心潦倒不堪,卻仍然驕傲地訴説着自己的“清”、“醒”。

他難道還不明白正是自己孤行到底的“清醒”把他推向了潦倒的邊緣嗎?他當然知道!面對漁父的善告,他再次激昂憤慨地大呼:安能身之察察而受物之汶汶者乎?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實際上,這是堅守理想的他在告誡疲憊不堪的自己,在鼓勵幾近崩潰的'自己!

這不能不讓人以之動容啊!屈原,他的一生都在為實現“美政”的理想奔走呼喊,即使遭人排擠,即使被貶流放,即使失意一生,也不改初衷。

也許有人會像“漁父”一樣,認為他這樣做有些不值。

可是,如果人人都為了享樂苟活而放棄自己的理想,這世界將變成怎樣?

懷念屈原作文 篇8

年年端午,今又端午。以前過端午的時候並不知道端午節的來歷以及意義,長大後才知道端午節是為了懷念屈原而設立的。

小時候對端午節的理解,僅僅停留於香噴噴的粽子。而本地的人們,似乎也不大瞭解端午節的來歷。尤其是我母親,既不懂得端午節的內涵,也不記起在門口插上菖蒲、艾枝避邪,倒從未忘記用一雙巧手為一家人包上幾個肉粽和涼粽。在母親的潛意識裏,她是要用一份心意,撐起一片家人團圓其樂融融的天空。我們稚嫩的心,年年都為粽子的清香和家人團聚的温馨而陶醉。

漸漸長大,我才知道,端午節其實是為了紀念二千多年前楚國三閭大夫屈原的。屈原出生於湖北秭歸,他自小就樹立了濟世救民的遠大理想。當他目睹民不聊生的社會景象後,決心救人民於危難之中。於是,他乘一葉扁舟,踏着西陵峽的滾滾波濤,走進了自己立志為國的那座聖潔殿堂。然而君主昏聵,佞臣當道,他實在迴天乏力。雖然他知道要實現自己的理想“路漫漫其修遠兮”,雖然他也決心“吾將上下而求索”。然而在那樣的環境下,他難以力挽狂瀾。面對現實,他只能發出“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歎息。他只能將他的滿腔憂憤訴諸筆端,為後人留下《離騷》、《天問》等不朽詩篇後,抱恨投江,以身殉志,也許這就是千百年來中國知識分子命運的縮影吧。但他愛國憂民的胸懷情操,卻隨着端午的`習俗千古傳承。他堅毅不屈的精神品格,照耀着湘楚大地的巍峨羣山,照耀着楚江的驚濤駭浪,也照耀着中華大地,成為後世典範。

如今,粽子的清香分明已沁入心脾,我對自己説,好好享受那一份祥和愜意吧!我在想,假若屈原大夫能夠穿越兩千年的時空,來到處處繁榮安定的神州大地,他定然不會懷才不遇,定然不會屢遭排擠屢遭陷害,他也斷不會以如此壯烈的方式飲恨楚江吧!

假若他能來到天等,眼見天等政通人和,處處和諧,他一定會倍感欣慰,他也一定忍不住為天等的發展出謀劃策的。不,如果屈大夫目睹天等人才濟濟,能人雅士共同努力讓經濟社會發展保持健康穩定,他也下決心不再從政,那麼我們不妨尊重他的意願。假如願意,他可以在風景秀麗的龍角小天池邊築屋而棲,於端午朗日,面對一池碧波,盡抒詩興。也或者,他來到巍巍四城嶺中結棚而居,於端午佳節,手提一壺美酒,穿過幽靜的八角林,來到山腳下我的家中做客,用天等辣椒醬蘸着品嚐母親親手精做的肉粽,不時與我舉杯暢飲,那是多麼温馨的場景呀!

然而,很快的,我發現了自己的可笑:斯人已逝,忠魂渺渺,屈大夫是永遠也回不了繁華的今世了!

懷念屈原,希望歷史的悲劇不再重演。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珍惜現在的每一天,細細品味生活的每一份美好!

懷念屈原作文 篇9

科學的繼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發揚我們民族的優秀品質和美德,為21世紀的中國現代化建設提供文化和精神支持。端午節總能想到一個古代詩人和政治家的名字,他就是屈原,屈原已經是愛國主義的典範和代名詞。

“屈原在內政方面輔佐懷王,議論國事及應對賓客,起草憲令及變法;外交方面參加合縱派與秦鬥爭,兩度出使於齊。當時楚國朝廷中佞臣充斥,與屈原同列的有上官大夫。他心懷嫉妒,與屈原爭寵,屈原起草憲令未定,上官大夫欲奪其稿,屈原不予,他就向懷王進讒言,懷王庸懦昏聵,不加辨明,就怒疏屈原。屈原的被疏遠,根本原因在於他的政治改革計劃觸犯了貴族利益,遭到舊貴族們的中傷打擊。屈原兩次被王室流放,回楚都既不可能,遠遊、求賢又不成,這時他“被髮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最後,在無可奈何之際,他自沉於汨羅江中,以明其忠貞愛國之懷。屈原博學多才,對天文、地理、禮樂制度、周以前各代的治亂興衰和一些重要的歷史傳説,都很熟悉;對於春秋以來各大國的歷史和一些重要人物,也很瞭解;而對楚國先王的創業史,尤為精熟。在這廣闊的領域裏,他總結了許多經世治平之理,提出了深刻的見解。在屈原的作品中,隨處都表現出強烈的憂國憂民、忠君致治的思想感情。屈原的政治思想即聖君賢相的政治,美政,就是要看能否解決民生疾苦問題,能否致民於康樂之境。”屈原的愛國就是忠君愛民,報國安社稷,愛國不成,索性一死來真真殉國!

今年的端午節在抗震救災,重建家園的大背景下姍姍來遲,我們來紀念屈原,會加深國人尤其是青年一代對愛國主義的深刻理解。

我們應該怎樣看愛國主義?就是愛國愛民,忠國忠民。國家和人民是聯結一起的,國家是人民的組合,人民是國家的`主體,熱愛國家就是從人民的利益出發來維護祖國的主權和完整,從人民的利益出發來進行經濟建設,從人民的利益出發來實現中國的現代化。我們的愛國應和屈原不同,我們以人民為君,以人民的中國為君。我們愛民不僅是解決民生疾苦,能否致民於康樂之境,還要愛護環境,愛護後世子孫的生存條件,愛護全人類的和平和正義。和平時代我們敬業建國,患難時刻我們勇於犧牲,為了中國之富強和平事業貢獻一生。

我們學習屈原的忠,但要拋棄屈原的愚,寧可站着死,不做落水鬼。受時代的和價值觀的侷限性,屈原沒有鬥爭到底,也不可能鬥爭鬥爭到底,他不可能和他愚忠的諸侯決裂,在他的忠來講那就是背叛。而愛人民而愛國的人,忠的是人民的國家,忠的是人民的政府,忠的是人民的政黨,愛國就要與侵犯人民利益的人事做徹底的鬥爭,維護所熱愛的存在,才有愛國的載體,不然那是一句空話。你要維護你熱愛的存在,就是要維護祖國的統一,給祖國一個完整的地域。你要維護你熱愛的存在,就要熱愛你棲居的環境,不要污染和浪費資源。你要維護你熱愛的存在,就是讓人民享受到經濟的成果,就要維護經濟的公平和經濟的主權。你要維護你熱愛的存在,就是要站在災區和那裏的人民的立場上,以災區之難為己之難,以災區之未來為己未來,以災區人民的利益為己利益,那是中國之難,中國之利。我們講愛國,不僅是從感情上認同,更要實際的行動愛國,大公的責任愛國,理性的清醒的愛國。當前,抗震救災,重建家園,恢復生產,就是最好的愛國。辦好奧運,就是最光榮的愛國。和中國和人民共呼吸,同命運,榮共榮,難共難,就是永久的經典的愛國!

這一些,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做到了。

懷念屈原作文 篇10

今年的端午節,第一次作為法定假日,是一個劃時代的文化大事,是標誌性的文化事件。從民間意志的維繫與傳承,到國家意志的規定和推動,端午節,作為一個具體的文化符號,折射出傳統文化在我們這個時代的逶迤足跡。我們可以畫影圖形,去追溯歷史,也可以望梅止渴[注: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會流涎,因而止渴。後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去神思未來,但如果缺少當下的反思,不能從現實角度對端午節進行人文反思,那麼,一個傳統節日將又會淪為消費主義行為,會像中秋節一樣,成為公關社交的節日,遠離了文化的本質。

屈原和端午密不可分,一個現實的.知識分子,和一個節日意義,互相勾連比附,這在中國傳統的節日裏,都是非常少見的。

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楚國知識分子,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後,悲憤交加,不願做亡國奴的他,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注:忠於自己的國家而獻出生命。]。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並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屈原就是端午的`精神的根柢。但是,我們對屈原的評價和認可,到了怎樣一個文化高度呢?甚至,在今天吃粽子、賽龍舟的時候,我們想起屈原了嗎?

端午節,如果離開了對“屈原”這位人文知識分子模範的思念與文化認同,就失去了端午節文化“失範扶正”的根基,如果傳統節日的復興,不能推動人文學科的復興,那麼我們就會永遠生活在人造的光源下,光線足夠明亮,足夠温暖,但是沒有成長,沒有愛,沒有白天和黑夜的更替,也就沒有理性的明天!

懷念屈原作文 篇11

最近,我對《數理化通俗演義》這本書愛不釋手,裏面的每一回都向我演繹了一項人類偉大發現或發明的誕生過程,但讓我沒想到的是還有屈原和他的著作——《天問》的事情,更沒有想到屈原通過一篇《天問》接連問出了整整172個包羅天文地理、日月星辰的問題,推動了後世探究之路。

我合上書,眼前彷彿出現了屈原那瘦長的個子、清癯的臉龐和眼神中呈現出莊嚴的沉思,他正頭戴高高的帽子,身着齊腳的長袍,穿過齊腰深的白艾,踏着岸邊的.蘭草。他明亮的目光掃過天邊的白雲,掃過江面遠處的煙波,在洞庭湖畔吟誦《天問》: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只有寥寥數語卻道出了古人對天地、自然、萬物的思考,我不禁想問屈原:“究竟是怎樣的動力促使您對天地乾坤進行如此深入的思考,以至於對後世產生了不可估量的深遠影響?”

冥冥之中,屈原似乎聽到了我的提問,他那帶着楚辭特有的語調悠悠響起:“天地如此神奇,世界變化無窮,我們身邊每一個平凡的事物都藴藏着神祕的信息和力量。一朵白雲、一條溪流,一棵花草樹木,一座高山,都值得我們去仔細觀察、思考、探究,我們不但要問天、問地,還要問世間萬物,甚至問你、問我、問他,身邊的任何人、事、物都值得一問,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多問,多問才能多知。”

聽了屈原的“密語”,我的腦海中一片清明。是啊,如果沒有屈原那種敢於“問天”的精神,沒有柳宗元在《天問》基礎上的《天對》傳承,那麼我們也許看不到這兩部曠古爍今的鉅作了。因此,問,是一種精神,一種品質,一種學習的方式,更是在一種探求真知的責任。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人非聖賢,在學習、工作、生活中難免有諸多疑問,只有多問才能解答心中的疑團,獲得更多的知識。

懷念屈原作文 篇12

屈原他是一個堅強不屈的人,令死也不要自己屈服。

在《屈原》全劇中,第一幕的時候如果沒有秦國丞相張儀和楚懷王的寵姬南後這一陰惡的插曲,“漫步橘林”的美好也許會一直長久下去。而從這一幕屈原教育宋玉如何做一個好人,一個正直不阿的人也可以感受到他人品的高尚,而這也為第三幕的結局做下了一個鋪墊。

第二幕,朝廷的陰險與爭紛使屈原免職。從這也可看出屈原不是一個很有謀略的人。謀略用在好人之手不叫奸詐。一個人如果真心報效國家,在遇見危害國家利益的奸詐小人時,所用的不應是“天真”,一味的等待又無可奈何。他沒用智謀反擊,使他們離開這個“平台”中,而不再受此威脅。因為即使小人一次失敗,難免不會再犯。必竟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第三幕,因為靳尚等人的誣陷,幾乎所有人都不相信了他,從這裏也看出這些人的'不明事理。其實也不應該這樣説吧!是朝廷奸臣太多,屈原即使反抗,也會失敗。但從這一點也可以説屈原太清高,如果他肯舍下自己的清高和姦臣關係拉擾卻不做謀害國家利益的事,這也不是“出淤泥而不染”麼?

在第四幕,屈原的堅貞不屈直得感歎,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值得讚賞。但是,這明知徒勞卻毅然反抗,他是莽撞,也可以説是做最後垂死的爭扎,但楚懷王卻並不信任他。但此時也為楚懷王令可信其奸人之道也不信忠臣之言的結局做鋪墊。

最後結局悲慘結束:死了嬋娟,做了逃犯。這就是屈原忠心換來的結局,無數的酸心和無奈。一個人又怎麼敵得過這滿朝廷奸臣的那被利益貪昏頭腦的君王呢?

懷念屈原作文 篇13

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節日。

與詩人有關的而且是全民族的節日,恐怕也只有屈原了。如今我們對於屈原的理解或已離歷史上真正的屈原很遠,我們所能記錄的也只是他生平事蹟中支離破碎的一角,但是他的精神卻被許多人懷念着。

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的屈原,屈原的意義也因為有這些理解,而越來越豐富,其影響也越來越深遠。傳説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戰國時代楚國詩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這天投汨羅江自盡殉國。屈原並不是一個成功的政治家,但屈原之所以如此深刻地影響歷史,也許正是因為他的失敗。這是理想對現實的失敗。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面臨質疑和失敗的時候,當我們的獨特個性與大多數人發生衝突時,堅持自己的意見和觀點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我們往往會選擇避免發生衝突。唯獨屈原,既要堅持個性,又要堅持以自己的個性去改變世界,以個性去融化冰冷的現實。他以古代的聖賢作為自己的榜樣,但是卻感受到了無限的委屈和孤獨,他的'作品大多數都是在訴説這種委屈和孤獨,甚至覺得沒有一個人能理解他。他為大多數人謀福利,但大多數人都不能理解他,甚至他的親人都罵他、不支持他,還要他屈服。在別人的眼中,他太固執、太鑽牛角尖,不容易溝通,屈原就只能死在孤獨之中。而在他逝後,卻被人們懷念和追悼,正是因為他的這種無所畏懼的勇氣和永不妥協的執着。

端午節對屈原的紀念使我們永遠記住了這個悲劇而光輝的英雄,也鑄就了我們國家和民族珍貴的文化傳統。鮑鵬山説:“是我們以血肉之軀支撐着真理與正義,而不是真理與正義在支持着我們的事業!”端午時節憶屈原,我要學習這種固執和倔強,也要學習他作為詩人的温暖和善良,讓他激勵着我,陪伴着我,一路前行。

懷念屈原作文 篇14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國亡身損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對,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來了。端午節在農曆的五月初五。

端午節其實還有一個故事呢!這個故事發生在戰國晚期,楚國有一個大臣叫屈原,他去齊國想讓齊國和楚國交為盟友,在這期間,楚國和秦國發生了一件大事,秦國想和楚國聯盟打齊國,還讓楚國的君主一起吃飯,這件事傳到了屈原的耳朵裏,屈原就不在齊國住了,連夜跑回楚國,到了楚國以後,屈原就強烈勸阻楚王不要去,可是楚王根本聽不進去,還是要去秦國,屈原見楚王非要去,就不勸阻他了,結果,楚王去了以後,就被秦王殺了,楚國就滅亡了。屈原大哭一場,投汨羅江自殺了。

人們為了紀念這位愛國詩人屈原,不讓魚吃掉屈原的身體,便往江裏扔粽子,也就有了吃粽子的習俗,除了吃粽子,還有賽龍舟,掛艾蒿等習俗。

粽子有紅棗、豆沙餡的等等等等,有很多,但是我最喜歡豆沙餡的。我過節的時候豆沙餡是吃的最多的。但是我也會偶爾吃一些別的`餡,但是遺憾的是,這裏湖很少,所以賽不成龍舟。但是我也可以看一些賽龍舟的視頻。

我最喜歡端午節,我也喜歡端午節的習俗。我最喜歡的愛國詩人就是屈原,屈原不愧是一代愛國詩人。

懷念屈原作文 篇15

屈原是熱烈而浪漫的。於是他敢於把自己比作“美人”,飾香草綴明珠,駕虯馭驂,上天入地,與重華呼朋喚友,與天地日月並存,無不充滿了浪漫的幻想與恢宏的情感,然而屈原並不是豪放自由,恣情歡娛,追求自我的個性解放和自然完美的融合。屈原眼中的自然時時露出心靈的影子——“乘鄂諸反顧兮,欸秋冬之諸風”,在屈原眼裏,一景一物,一花一草,早已不再是本來的面目,而是帶上了濃重的主觀感情色彩,這種牽連,這樣的不能釋然,深刻地表露了他對故國安危,人民冷暖的關注。於是景物由情所化,文學以血寫成,人説“草木總有情”,大概就是這個意識吧。

屈原具有堅定的信念,高潔的情操。“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末悔”,正是詩人一生血淚鑄就的誓言。理想不容於世,他朗吟“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兮,固將愁苦而終窮”;懷抱赤誠而不被人理解。他高歌“苟餘心之端直兮,雖僻遠其何傷”。但他關心的永遠是“世間事”——楚地的安危,人民的冷暖。於是他將自己置入了一個最痛苦的境界:遭貶謫卻心憂朝政,處一隅而胸懷天下。他耳邊縈繞的不是松濤飛泉,而是農人的哀號,他眼前浮現的不是明月花徑,而是強秦的覷視和朝廷不思安危的宴飲戲笑,他的心流血,然而他從沒想過拯救自己。楚國才是他,黎民才是他,天下才是他,楚國亡了,他自沉汩羅江——這不是輕生,不是自戕,因為他,已失去了自己。這樣一個屈原,用血書寫,書寫他自己——一個熱烈高潔的靈魂。

攜着那汩羅江畔的“萬古悲風”,順着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屈原走進每個愛他,敬他的中國人心中。

沒有易水送別的豪情,沒有烏江自刎的悲壯,卻是一聲驚天地泣鬼神的.“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造就了一代聖人,也留下了那風騷萬種。

回想當年,輔佐懷王。議國事,出號令,應諸侯,忠肝義膽,義薄雲天。有卧龍的智謀,魏徵的直言。卻不想,君王無道,官場渾濁,空感歎:世間險,人情惡,欲箋心事,獨語斜闌!冥冥之中早也註定,君無用武之地,英雄終歸末路。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鐵血男兒,錚錚傲骨。生亦何歡,死亦何懼,但為君故,可拋頭顱。然而官場的爾虞我詐,世俗的道貌岸然,冷卻了你一腔熱血。人生最大的痛苦莫過於夢醒後的屈公無路可走!

三朝元老被放逐,滿腹冤屈更與何人説!月光皎潔灑銀鬢,眉宇深鎖吟《九歌》。

屈公才調更無論,外修內美勝世人:綻放出浪漫主義的奇葩,文采風流;引出傳世之《離騷》,光華萬丈!感動於你“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執着;傾倒於你“扈江離與辟芷兮,忍秋蘭以為佩”的完美;折服於你“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的堅毅!滔滔歷史長河,留下了你不滅的精神,永恆的身影。

屈公雖無關羽之勇猛善戰,卻有他的忠肝義膽;雖無陶潛的恨世嫉俗,卻有他的高潔傲岸。然而你痛苦終結了曾經輝煌的一生。曾知否?沒有挫折的人生不一定是壯美的人生,而沉醉於夢的痛苦而不能自拔的人生,註定了屈公悲劇的一生!

懷念屈原作文 篇16

失意的人生,失意的人生。一腔熱血傾注與你的詩歌創作,住隨你,崇高精神的你,文化的創新詩人。

人生失意的你,卻擁有一腔熱血,“美人”與“香草”是你輸不平之氣的極物,理想難以實現的處境,成就了你的絕世作品,你擁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豪氣,詩歌的`新時代因你而創,清晰地回憶起你那憂憤地愛國情懷。是的,國家需要你,需要你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歷史歲月所劃過的痕跡,依然清晰的記載着你敢於創新的科學精神。你高大的身影指引我追求人生的夢想,屈原啊,你是仁人志士的榜樣啊。

你,是崇高民族氣節的代表,卻受到了舊貴族的反對與陷害。可是,再大的風雨,也未曾擋住你前進的腳步,人民對你的敬仰,人們對你的熱愛。你,依然無怨無悔,選擇了自己的人生路程。屈原啊,讓我們記下你獨特的民族精神。

歷史流動的歲月中,記載下你崇高的精神與氣節。是你,超越了儒家明哲保身等處事原則,為中國文化注入了一股深沉剛柔之氣,又是你,培養了中國志士主動承擔歷史責任的勇氣與信心。

屈原啊,讓我們記下你的求索精神,民族精神,選擇了感受風雨的道路,鑄就了你輝煌的人生。

懷念屈原作文 篇17

屈原,他是一位才華橫溢、機智聰明的大臣,可是這樣一個,既聰明又有才華的人卻被小人暗算了,被楚國國軍給革職流放了,最後懷着無數的怨恨和仇恨,抱着一塊大石頭投江自盡了。

我很不理解屈原的這種做法,為什麼投江自盡?因為仇恨?我不明白你到底有多少怨恨?我雖然沒讀過你的《離騷》但是就算有十幾本離騷的怨恨也不用導致投江自盡吧。

要我看,不是你自己清醒別人喝醉了,也不是被人渾濁你獨清,而是你醉了,你最在一個沒有戰亂的和平時代,在戰亂年間,人和人之間都是勾心鬥角的`、互相暗算的,你要想在那個年代立足,不僅要有才華,還要有防人之心,和足夠大的氣量,也不想想越王勾踐,人家是怎麼做的。

你應該這麼想,楚王不要我,是有小人矇蔽了他的眼睛,他不識聖賢,咱們生什麼氣呢,還不如換個主子呢,到時候讓他後悔,就算自己已沒有精力和心情當官了,隱居山林做個平常人呢,總之,獲得總比死了好。

要我看屈原的怨恨早該煙消雲散了,我想去演一定後悔當初投江自盡了,不過後悔是沒有用了,祝屈原幸福!端午節我一定會紀念你的。

懷念屈原作文 篇18

屈原他是一個堅強不屈的人,令死也不要自己屈服。

在《屈原》全劇中,第一幕的時候如果沒有秦國丞相張儀和楚懷王的寵姬南後這一陰惡的插曲,“漫步橘林”的美好也許會一直長久下去。而從這一幕屈原教育宋玉如何做一個好人,一個正直不阿的人也可以感受到他人品的高尚,而這也為第三幕的結局做下了一個鋪墊。

第二幕,朝廷的陰險與爭紛使屈原免職。從這也可看出屈原不是一個很有謀略的人。謀略用在好人之手不叫奸詐。一個人如果真心報效國家,在遇見危害國家利益的奸詐小人時,所用的不應是“天真”,一味的等待又無可奈何。他沒用智謀反擊,使他們離開這個“平台”中,而不再受此威脅。因為即使小人一次失敗,難免不會再犯。必竟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第三幕,因為靳尚等人的誣陷,幾乎所有人都不相信了他,從這裏也看出這些人的`不明事理。其實也不應該這樣説吧!是朝廷奸臣太多,屈原即使反抗,也會失敗。但從這一點也可以説屈原太清高,如果他肯舍下自己的清高和姦臣關係拉擾卻不做謀害國家利益的事,這也不是“出淤泥而不染”麼?

在第四幕,屈原的堅貞不屈直得感歎,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值得讚賞。但是,這明知徒勞卻毅然反抗,他是莽撞,也可以説是做最後垂死的爭扎,但楚懷王卻並不信任他。但此時也為楚懷王令可信其奸人之道也不信忠臣之言的結局做鋪墊。

最後結局悲慘結束:死了嬋娟,做了逃犯。這就是屈原忠心換來的結局,無數的酸心和無奈。一個人又怎麼敵得過這滿朝廷奸臣的那被利益貪昏頭腦的君王呢?

懷念屈原作文 篇19

自屈原投江以後,他一直被人們所懷念,我也不例外。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人物,將屈原投江的日子——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在每年的端午節,人們都要佩戴花花線、荷包,喝雄黃酒,還要吃粽子和賽龍舟,這種習俗已經連續了兩千年之久,這在中國是絕無僅有的。屈原以自己強烈的愛國之心和嫉惡如仇、潔身自好的`高風亮節,贏得了後人對他的永世敬仰!

我很敬佩屈原。

屈原,生於戰國時期,楚國人,有一段時間深得楚懷王的賞識。楚懷王對他言聽計從,百依百順。而屈原此時就有了一個實施美政的:上有一位舉賢任能的君主,下有一羣竭智盡忠的臣子,國家就能富國強兵,而且屈原認為他一定能實現他的政治理想。看到這裏,我不禁敬佩他遠大的志向和無比耿直的性格。然而好景不長,不久便遭到了上官大夫的嫉妒,

懷念屈原作文 篇20

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節日。

與詩人有關的而且是全民族的節日,恐怕也只有屈原了。如今我們對於屈原的理解或已離歷史上真正的屈原很遠,我們所能記錄的也只是他生平事蹟中支離破碎的一角,但是他的精神卻被許多人懷念着。

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的屈原,屈原的意義也因為有這些理解,而越來越豐富,其影響也越來越深遠。傳説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戰國時代楚國詩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這天投汨羅江自盡殉國。屈原並不是一個成功的政治家,但屈原之所以如此深刻地影響歷史,也許正是因為他的失敗。這是理想對現實的失敗。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面臨質疑和失敗的時候,當我們的獨特個性與大多數人發生衝突時,堅持自己的意見和觀點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我們往往會選擇避免發生衝突。唯獨屈原,既要堅持個性,又要堅持以自己的個性去改變世界,以個性去融化冰冷的現實。他以古代的聖賢作為自己的.榜樣,但是卻感受到了無限的委屈和孤獨,他的作品大多數都是在訴説這種委屈和孤獨,甚至覺得沒有一個人能理解他。他為大多數人謀福利,但大多數人都不能理解他,甚至他的親人都罵他、不支持他,還要他屈服。在別人的眼中,他太固執、太鑽牛角尖,不容易溝通,屈原就只能死在孤獨之中。而在他逝後,卻被人們懷念和追悼,正是因為他的這種無所畏懼的勇氣和永不妥協的執着。

端午節對屈原的紀念使我們永遠記住了這個悲劇而光輝的英雄,也鑄就了我們國家和民族珍貴的文化傳統。鮑鵬山説:“是我們以血肉之軀支撐着真理與正義,而不是真理與正義在支持着我們的事業!”端午時節憶屈原,我要學習這種固執和倔強,也要學習他作為詩人的温暖和善良,讓他激勵着我,陪伴着我,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