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作文

【精】家鄉的味道作文

欄目: 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7.75K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家鄉的味道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精】家鄉的味道作文

家鄉的味道作文1

身處在另一個城市,生活在另一個環境下,這才能真Ⅱ體會出來家鄉的味道,那些好吃的美食就像是記憶在舌尖上的家鄉。

家鄉的味道,應該就是走在大院子裏空氣中的泥土味,和着每家每户的飯菜香,還有門口賣各類美食的味道道。

還記得剛上學的時候,早上喜歡出了院子就去買一個烤紅薯,熱乎乎的,那是因為路過了這麼奇異的空氣,一下子沒忍住。在路上也不吃,等到了學校,趁老師還沒來,一剝開,那是滿教室的飄香吶。可是還是改不了我的貪吃樣,怎麼也要買個油餅或者是天津煎餅,實在吃不下就去買一兩串串串香。這倒是讓院子門口那些賣早點的,賣零食的賺到了,院子裏小孩的那些零用錢估計大部分都是在他們的口袋裏。現在住的公寓,出了院子,只有一個雜貨鋪,一家典當行和兩家酒店,沒有炸油餅的油香味,沒有串串香的白色的好聞的霧氣,沒有賣紅薯的吆喝聲。

説到家鄉的味道,倒是不止外面那些小商小販們的美食,影像裏真正的美食是在自己家裏的,又美味又健康。

家裏的美食有很多是現在爸媽做不了的,沒材料,也沒那閒工夫。原先奶奶種了一盆薄荷,綠得可好看了,我喜歡摘幾片放在口袋裏或者是文具盒裏,很好聞。放在爸爸手上又不一樣了,他會把薄荷炒進螺螄裏,再配上紅紅的辣椒,味。道就是不一樣。在爺爺眼睛好的時候總會下廚,我最喜歡吃爺爺燒的草魚了,爺爺從來不燒別的魚,但是他這道草魚我是永遠也吃不膩的',濃重的黃酒味和青椒的味道,站在家門口都能聞得到。外婆最擅長的就是做很多不同的裸,她自己做的薯粉裸,料多,切成一塊塊,放在火鍋裏或者是放在鴨湯雞湯裏蒸一道,就算是直接蒸着吃也很好吃,管飽。吃完以後那個回味的感覺,現在一想到就讓人流口水。可惜外婆的女兒,我的老媽就是不會做,還有個豆豉裸,她自己做的薯粉裸,料多,切成一塊塊,放在火鍋裏或者,到老媽這代算是要消失了。幸運的是至少現在有時候可以吃到飯麩裸,可是現在爸媽的工作重,爸爸老是打報表,媽媽則是對着一堆書考什麼中級工高級工的,漸漸的舌尖這種味道也就淡了。

現在,家裏的冰箱裏有很多即熱即食的東西,也有家裏燒的菜,可不知道為什麼就是沒有以前的味道了。也許是沒有薄荷的清香,也許是燒魚時沒有黃酒濃郁的味道,也許是沒有各種裸的濃稠的湯汁。也可能用的不是以前的那個鍋了,也可能是因為整個都不一樣了,沒有以前院子裏七大姑八大姨聚在一起在院子裏乘涼,老人們端個凳子和孩子們一起。現在的院子裏那些車鳴聲代替了阿姨們聊天的聲音,重重的防盜門隔開了兩個單元的人,也沒有滿院的美食的味道了。

漸漸的,我開始回味起家鄉的味道了。

家鄉的味道作文2

我的家鄉常年在氤氲的煙霧中,潮濕的角落裏密密麻麻地生着苔蘚。有時遇到霧特別大的天氣,恐怕連站在橋上都看不清鎮子的容貌,眼裏全是白得一片真誠的霧。這天氣既不適於買賣,也不適於砍柴,連上街散步都會怕迷了路,大人們最煩心這種“晦氣”的天氣了。我卻痴迷着這樣的大霧天。

最喜愛喝的糯米酒就是在如此濕潤的氣候裏,在奶奶的瓦罐中,靜靜地醖釀着。説是酒,卻不具有酒的風情萬種,更沒有借酒消愁的瀟灑,倒像一個還不曾綻放,熱切地待放着的小花苞。我坐在窗子前,望着肆意瀰漫的霧,心裏滿滿的都是糯米酒的香。

奶奶捧着她的寶貝瓦罐從地窖裏出來的時候,是我最歡喜的時刻。我輕輕地看着奶奶向罐裏撒上幾把糖,那是自家篩出的糖粒;再倒入一小勺清水,糯米酒就做好了。

酒的氣味隨着瓦罐的輕微晃動一下下瀰漫開來,像窗外的濃霧。我小心地嗅着那氣味,直到鼻子都飽飽的。像是舉行一場神祕的儀式,我滿懷着希冀,輕輕抿上一小口,又一小口……糯米的清甜和酒的醇香一起交織在我捨不得嚥下的嘴裏,再流到我顫動的心裏。

手裏只有半碗糯米酒了。我又一次宣告儀式的.啟動,讓小巧的花苞在我的品味裏綻放。這酒一年裏實在喝不上幾次,它太嬌貴了,只有在非常濃的大霧裏才能慢慢滋育,它無法長大懂事。晃一下手中的酒,那純淨的清色像在對我巧然嫣笑。

奶奶的釀酒手藝在全鎮都是出名的。她的酒細膩濃純,像一首回味悠長的詩。自是有些慕名而來的人想一品奶奶的糯米酒,甚至還有用錢求取的,但大霧天難得一見,這些人都被奶奶謝絕了。一想到這裏我就特別得意,因為我可以第一時間嚐到奶奶的純美酒釀。

後來,我悄悄地問奶奶怎麼釀糯米酒,她從不曾言語,只是淡淡一笑。她還是認為我太小了,會一不留神把她的寶貝瓦罐打碎的。我又去問奶奶,那罐子有什麼與眾不同。她笑着告訴我,這是太婆婆用過的罐子,那時太婆婆就會給她釀酒喝。那個時候的奶奶也很小吧,跟我一樣追在太婆婆後面要糯米酒喝。原來這罐子承載了奶奶的童年啊,它釀了那麼多年的罐米酒,也和奶奶的童年一起老了吧。可糯米酒還在。

當我也漸漸長大了,離開故鄉去了更遠的地方求學,糯米酒也與我漸行漸遠。我目送它以我兒時的純樸模樣,停留在童年深處的時光裏。在別的離故鄉甚遠的城市裏,我也聽聞過糯米酒,但那酒極烈,後勁特別大。我雖覺得奇怪,但從未想過要去品嚐一下,另類的糯米酒。

也許是放了糖的原因,也許是河水與別處不同,也許是濃霧天氣裏的酒會更加細緻,都無從知道。可是我心中的珍藏的糯米酒,依舊是那青澀的小花苞,它似乎就是為了故鄉而存在的。它埋葬了我的童年,卻與故鄉同在。

它是家鄉的味道,也是我無處安放的眷念。

家鄉的味道作文3

在我的故鄉福建永春,有一種人人皆知的味道——醋味。據説在北宋初年,永春民間就開始釀造老醋了。家鄉的醋有一種我很喜歡的味道,嚐起來酸中帶甘,味道就留在嘴巴里了。

要買醋,只要去到醋廠,就可以買到最正宗的醋。醋廠外醋香四溢,整條街都可以聞到。人們吃的醋一般也都有五到十年窖藏歷史。家鄉的醋別具一格,大到酒店,小到路邊的小攤,唯一不變的就是桌上那瓶調料。永春老醋看起來亮澄澄的,棕黑的色澤顯得很有品質。湊上去聞,可以嗅到一種暢通鼻腔的酸味,一縷甜絲絲的氣息也一同混進去了。

吃菜的時候,除了去腥,我也喜歡拿着筷子,也不顧及大人的勸阻,硬是要在小碟子裏攪一攪,好像這樣筷子上蘸上的醋就能多一點,然後再把筷子尖上那點亮晶晶的舔掉,嘖嘖嘴,又以開胃的藉口,重複這樣的動作。醋雖甜卻又不膩,我享受着這種味道,心中的喜愛又加深了一分。大人疑惑,醋有什麼好吃的呢,我卻心知肚明。

當然,醋更重要的作用還是蘸着別的食物吃。我喜歡把一塊肉整個浸沒在碟子的中央。如果醋不夠多,我就會用筷子夾住這塊肉,左右翻轉,使肉塊上每一個方位均勻地塗上醋的顏色,或者是把它泡幾分鐘,認為它已經充分吸收醋的精華了,再把它夾入嘴裏。有的時候,沒把握好程度,把肉蘸成了黑乎乎的一團,硬着頭皮吃下,酸得我眉頭緊皺,可味道倒也不賴。我回味着嘴中一口濃郁的醋香,把味道一起嚥了下去。舔舔嘴脣,連嘴脣都是酸酸甜甜的`。

在家中,老醋依然發揮着重要的作用。我的家中經常會做許多與“醋”相關的菜式。醋豬腳用來祭祀,醋肉更多的是家常菜。醋肉是一種醋醃瘦肉,醋會溜到瘦肉中間,使瘦肉變成和醋一樣的棕黑色。我喜歡拿它來配飯。剛炒完的肉外層是脆的,咬到了瘦肉部分,就可以感覺到醋的酸甜了。這樣的口感説外酥裏嫩也不為過。酸中帶香,喉嚨生津就是我最直觀的感受。

醋味更像是家鄉的一種印記,吃得久了,對家鄉的印象也更深了。一直以來我還不知道自己還可以分辨出不同的醋味來。我總覺得別處的醋不同於家鄉的醋。是不如它的香嗎,我也説不清楚。所以即便在廣州,家人們也會帶上幾瓶醋來,或是拌着家常,又或者是送人,家鄉的醋吃着吃着都吃出家鄉的情懷了。永春老醋的酸與甜,存在於我成長的每段時期。無論是酸還是甜,混在一起都是獨特的家鄉味道。

家鄉的味道作文4

春風起兮花飛揚,楊花柳絮因風起。家園中,也如約而至地飄來一股清香,她微淡而沁人心脾,濃郁而恰到好處,望着那棵樹上幾隻紫嫩的芽兒,我知道,春天的腳步近了。

那棵樹便是香椿樹,聽爺爺説,它有着三十多年的歷史了,飽經歲月的洗禮,現在已經很蒼老了,但它依然頑強的生存下去,年年發芽,生生不息。陽光下,那嬌嫩的香椿芽顯得越發油亮,它們像一個個小花傘撐在香椿樹枝頂端,惹人喜愛。清風吹來,空氣中瀰漫的香春芽的氣息,望着那頂端的嫩芽,它們舒展了些,這就預示着我們要快些收穫它。

摘香椿芽這個重任還是得交給爺爺了,爺爺富有經驗,他拿着一根修長的竹竿,上面綁着一隻倒鈎,這便是摘香椿芽的“利器”了。雖説爺爺上了年紀,但他的行動還是那麼麻利,乾脆利落,活像個小青年。爺爺架着梯子,靠在牆壁上,叫着我和奶奶去撿香春芽。不一會兒,爺爺便踏上了房頂,拿着“利器”大顯神威,那香椿芽都乖乖地落了下來,我和奶奶在下面手忙腳亂地撿着,撿着撿着,手裏拿不下了,於是奶奶去拿了一個布袋,並向爺爺抱怨:“哎呀,你慢着點,當心着點,我都跟不上了。”爺爺只是漫不經心地笑了一下,洋溢着滿滿的成就感,我也笑了,拿着一把香椿芽放在鼻子邊使勁一吸,太香了,我有點迫不及待了。

收完香椿芽後,奶奶開始清洗它們,準備犒勞一下爺爺。我在旁邊幫着奶奶洗,爺爺就去填柴生火,清洗完畢後,奶奶去和麪糊,將香椿芽一條條地混在裏面,奶奶説要炸“香椿魚”,因為香椿芽和麪糊混在一起炸出來的成品外形像小魚,我們便都叫它“香椿魚”。油熱好了,香椿芽排着隊下了油鍋,“嗞”的一聲,全都炸開了,並伴着一股誘人的香味,香椿魚很快出鍋了,優雅地躺在盤子中,我們一起享受着美味。

春天的腳步越來越近,眼看着香椿芽一天天抽出綠葉,香椿芽馬上就老了,爺爺加快了進程,收穫了好多好多,我們收穫的香椿芽已綽綽有餘,如果放的時間長了,味道就不再那麼鮮美。我們便給鄰居家的`奶奶送了些,她看到我們來送香椿芽,又驚又喜,熱情的把我們拉進屋子裏,春天的氣息就這樣被分享着我望着那棵蒼老的香椿樹,默默的笑了,有這棵香椿樹,真好。

不管我走多遠,香椿樹依然立在那裏,等待着春天的到來,它只管盡情地發芽,綻放自己的活力。我多想再回到童年時光,和爺爺奶奶一起收穫香椿芽,一起收穫春天。

香椿便是我的鄉愁,這裏麪包含了親情與農村生活的樂趣,還有鄰里間的和睦相處,這是我記憶中最美好的一部分,我將把這份美好永遠保存在我的腦海中。

春風起,香椿落,遊子心,鄉愁鎖,風裏雨裏,香椿等你,我想,這就是香椿的真正意義所在吧。

家鄉的味道作文5

那略顯破舊的後院本質上早已同那老房子一般,日日苟延殘喘,但石縫間時而騰然而起的生命還是為此掩飾了它風燭殘年的歲月。

屋上有縷飄渺如仙,若隱若現的白煙升起。這令人心醉的炊煙,我何時忘卻過你!

一雙腳走出來的羊腸小路,從後院通到廚房。那路的兩旁,支起的竹竿子,掛滿了色香味具全的臘肉,香飄幾裏。這何嘗不令人為之心動呢?

廚房門邊的角落裏放着青紅兩色的辣麪糰。青的放了青菜,紅的放了辣河蝦。想吃時,拿出來油炸到金黃便盛鍋。趁熱吃了,好不快活!

古人云:民以食為天。自然要食得好,食得妙,還要食得地道!做到三者兼備的,非外婆莫屬了。

故鄉地處荊江之地,自是少不了吃魚的。刁子魚是土生土長的淡水魚,又稱“尖嘴白魚”。肉質鮮美,既彈滑又細嫩,甘甜可口,讓人忍不住地想起了“桃花流水鱖魚肥”的詩句來。

無關緊要的`我説也無用,倒不如開門見山:先是起鍋,放幾勺菜子油潤鍋,還要點香拜拜灶神,這才算是開鍋了。火勢大了,要不得要糊魚。火勢小了,要不得半生不熟。外公守在灶前加柴火,掌管着火候,外婆持鍋。兩位簡單淳樸的農家人彼此心有靈犀,着實讓人羨慕哉!

潤鍋了,便入正題:先是將切好了的蒜子放入沸騰的油鍋中炸至金黃酥軟,再放入洗乾淨了的刀子魚。毋需切塊,整條放入便是。此時便要各自忙活一番了:外公將柴火一次次分批加,生怕火勢大了。跳動的火苗裏,我看見那枯樹枝的影子走完它殆盡的青春……驚惜之餘,處婆早已加了一碗水,把在鍋中備受煎熬的刀子魚靈活地翻了一面,又放一勺料酒、辣醬、鹽、香油,還有面粉。外婆的小櫥櫃中的調味品真是一應俱全,應有盡有。

外公不再加柴了,他年邁的手爬滿了歲月的滄桑,他那張飽受風霜的臉默契注視着灶裏的火。外公,你是否想起了逝去的青春?你們一代人留下的,是説不盡道不完的回憶。你們如同是在幽谷裏怒放卻永不見天日的花,孤獨的凋謝、零落、殘破,卻從沒人發現它們也曾青春過、勃發過、失望過。

魚已炸至金黃,盛出了大鍋,外婆趕忙將紅辣面放入鍋中。不是炸,卻是煮,靜待幾分鐘,已煮成了稠糯的醬料,均勻充分地淋在魚上,一道色香味具全的鄂菜代表便出鍋了。於是圍着桌子,開始吃飯,其樂融融。

那以後我便是很少回去了,我選擇沉默和逃避。也許失去了,再不會回來。因為我選擇,面對原來記憶的那片潔淨的大海,春暖花開。

這也許就是我的愁罷:問君能有幾多愁?怡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此時此刻,亦是鄉愁。

家鄉的味道作文6

我的家鄉温州是一座臨海的“美食之城”,在温州的任意一條不起眼的小巷裏,都藏着濃濃的温州“味”。

國小校門口的那條小巷子裏一家“扁頭燈盞糕”小店就是我兒時的回憶。這家店最多不過3個平方大,可它的美味卻吸引了門外排着的那條長龍樣的隊伍,這幾十年的老店,味道從來沒有變過。終於等到我的那份燈盞糕了,只見師傅拾起一把大湯勺先在裏頭鋪一層面漿,用蘿蔔絲將湯勺填滿,再蓋上一層面漿。聽師傅説,那麪漿是要恰到好處的.,要看起來挺稀,看似着要溢到湯勺外面,卻流不下來。這樣做完以後,再把湯勺伸到沸油底下,“嗞啦”一聲響,香氣就冒出來了。光聽着聲音就讓直流口水了,更何況那香氣。一提湯勺,一顫,一甩,一拎,又穩穩地落回勺子裏。這樣製成的燈盞糕,味道自然不同凡響。師傅將燈盞糕用紙包裹起來放入袋子裏。在放學路上,我捧着袋子,大口地咬着熱乎乎的燈盞糕,便是兒時最欣喜的滿足了。

當然,燈盞糕這樣的美食也不是每天都能接觸到的,另一味温州的美食才是我的“常客”。

家樓下,還是大清早,只見一縷縷“白氣”從一家小店跑出來飄蕩在空氣中。“老温州餛飩擔“一抬頭就可見店門前醒目的招牌。我鑽進熟悉的老位置,坐在桐色的長板凳上,雙手一揮對老闆説“嘿大叔,來碗餛飩!”老闆正掌着鍋中的大湯勺,透過廚房裏那層濃濃的白煙,向我回了個“0K”的手勢,幾個裹着白衣的小餛飩就被拋向了大鍋中,稍等一小片刻,這些裹着白衣的“小淘氣”就浮上水面了。老闆熱情的將盛着餛飩的碗捧到我面前,我接過來,用雙手捂着碗的兩邊,在冬天,這簡直就是我的“暖手寶”。碗中的白煙撲到我臉上,帶着餛飩、香菇、蛋絲等湯料的香氣瞬間打開了我的味蕾。我拾起勺子,將沉在碗底的餛飩舀上來,這一個個小餛飩像極了穿着水袖的白衣女子,餛飩皮很薄,都是老闆幾十年來精心琢磨出來的手藝。咬下一口餛飩,再喝上一口湯,這就是温州“味”啊。還記得在外地吃的餛飩,那一個個裹得跟餃子似的,店裏的老闆也是那麼冷漠,顧客們排着隊拿着自己的那碗餛飩就入座,這相比在“温州餛飩擔”吃的餛飩總覺得差強人意,這就是温州特有的味道啊!

老巷子、老街道、老店鋪、老味道,在温州這樣的一個小城市裏,角角落落的每一處都藏着獨有的一份的温州“味”。

家鄉的味道作文7

爸爸自小在泉州惠安長大,媽媽的故鄉在福清,而在我的理解裏我有兩個故鄉。

我自小生長在福清,我喜歡這座城市,不僅因為它的美麗,有漂亮的五馬山,潔白的龍江水,還因為它有讓我留戀的味道。記得當我還在讀幼兒園的時候,常常看到其他小朋友津津有味的在吃一種外表硬硬的佈滿芝麻的小餅,看到上去黃黃的,但聞起來很香的,聽大家都叫它“福清光餅”。我饞得口水直流時候,就會拉着媽媽幫我買了幾個,一口咬上去果然滿嘴留香,清脆可口,味道令人難忘。媽媽也喜吃光餅,我們一起吃時,媽媽就會語重心長地道:“很久以前,我們福清也受到日本海盜的襲擾,後來民族英雄戚繼光帶領大家打敗了外來入侵者,當初我們的士兵就是帶着這個光餅吃的。”我頓時對手上的光餅刮目相看了,心想幾百的歷史造就,難怪現在福清在外的遊子總會念念不忘這光餅的味道了。

但我注意到,爸爸很少吃“光餅”,我問道:“爸爸,這麼美味的東西你為什麼不吃呢?”,爸爸總是微笑着搖頭,並不回答。直到今年春節,我跟爸爸回到了——惠安。

惠安是一座依山傍海的海濱城市,這裏的氣候四季宜人,歷史悠久,這裏的人們同福清人一樣勤勞、善良、拼搏……我跟爸爸來到了一座有着600多年曆史的城堡――崇武古鎮。爸爸告訴我,這裏的城牆原來是戰鬥的.前線,是為了消滅海盜而建立的,這讓我充滿了敬仰。在這裏,我看到了許多戴着黃斗笠,包着花頭巾,身穿前短後長藍紫色襟衫的惠安女。爸爸告訴我説:“這是聞名遐邇的惠安女。”

接着爸爸帶我來到了崇武古鎮的美食一條街,推薦了一種叫“魚卷”的小吃,魚卷很奇怪,吃起來清脆留香,但既沒有魚肉,也不含腥味,有一種特有的清鮮滋味。爸爸説:“我小時候就是在這裏生活,這裏有我熟悉的味道。這種魚卷我們當地人是用來表示祝願美好團圓的意思。”正當我吃得意猶未盡的時候,爸爸又推薦幾種小吃,我和爸爸都吃得津津有味。我問爸爸:“為什麼這裏的小吃這麼好吃?”爸爸回答我:“因為這是山的味道、海的味道、故鄉的味道。”我突然明白了爸爸對這裏的喜歡就像媽媽和我對光餅的喜歡一樣,因為他吃的是對故鄉的思念、對過去的懷念,對親人的想念!

回到福清後,我畫了一幅美麗的水彩畫,用橘色的彩筆畫了一個夕陽下的天空,用青綠色的彩筆描了兩座大山,用藍色的彩筆渲染了海水,然後用白色的彩筆輕輕灑上一層薄薄的霧。我還想畫一個爸爸、一個媽媽、一個小孩,他們一家在海灘上席地而坐,一起吃着美味的小吃。如此美麗的畫卷,我在福清見過,也在惠安見過,那裏都有家鄉的味道。

家鄉的味道作文8

世界再美,家和家鄉的味道,依舊是我們最難捨的牽掛。

夕陽的餘暉映在車窗上,透過那一縷陽光,我看到遠處的家鄉彷彿在向我招手,沒有什麼比家鄉更讓人感覺温暖了。“媽,我回來了!”我站在家門口,眼前是我熟悉的家和我最愛的親人。母親看見我,臉上抑制不住的喜色。“快進來吧,餓了吧,快來吃飯吧!”母親接過我手中沉重的行李,催促我去廚房吃飯。還未進門,我便聞到了那個日思夜想、魂牽夢繞的味道。餐桌上,有我愛吃的紅燒肉、糖醋排骨、可樂雞翅,我迫不及待的夾了一個放進嘴裏,眼淚卻不自覺地流出了眼眶。“是了,這便是我兩年來我想念的味道。”酸酸甜甜的,裏面有家人對我的思念和期盼,還有家鄉的回憶。母親做的菜也許比不上外面的大廚做的那樣好吃,但是總能透過味道讓隱藏在你心中的思念再次復燃,讓人一重逢就熱淚盈眶。

面對着夕陽,我用力的擦乾了眼淚!夜幕悄然而至,我躺在外頭的搖椅上,抬頭望着星空。“媽,我出去逛一逛。”“好,注意安全,早點回家。”“嗯!”原本打算再去我兒時的地方逛一逛,可心裏卻是忍不住。我的家是在一個街道上,夏天的夜晚,總會有很多人沿着我家面前的街道散步。我走到對面的`一個超市,買了一瓶水。“放假回來了啊?”“嗯呢!”超市的阿姨看見我,滿臉笑容地問着我。一路走來,都看見許多熟悉的面孔。我微笑着和他們打着招呼,心裏頓時也覺得暖暖的。獨自走在充滿家鄉味道的小路上,感覺整個人都鮮活了!

我家附近是一個公園,每天晚上都會有很多人在那裏散步健身。我一邊欣賞着夜色一邊往公園走。公園那裏依舊是人聲熙攘,和我離開的那一年一模一樣。廣場上有人跳着舞,耳邊傳來的是家鄉軟蠕的方言。透過空氣傳入你的心臟,感受到的,是一種甜蜜的味道!兒時玩耍的公園,温暖舒心的小城,綿軟的家鄉方言,都是家鄉的味道。回家的次數越來越少,呆的時間越來越短,以前迫切想要離開,現在想要快點回來。“老闆,來一份油煎豆腐。”“好嘞!”金黃的豆腐拿到手裏的時候,我猛得吞了吞口水。一口咬下去,酥脆的豆腐夾着醬汁流入口中,齒頰留香。我大口的吃了起來,全然不顧自己的形象,這種來自味蕾的熟悉感,快要將我的心臟填滿。這種味蕾上的鄉愁令我終生難忘,而且隨着時光的流逝更讓人刻骨銘心,是任何山珍美味所不能比的!

出門在外,最想念的就是家鄉的味道。每個人心裏的家鄉味道,都是童年最深處的記憶!

家鄉的味道作文9

我生在濟南,從小變伴着泉水長大。閒暇時常蹲在由泉水形成的涓涓溪流旁,那兒有我看不完的雅景,講不清的心情,理不完的思緒。做不盡的美夢。

剛湧出的股股清泉急匆匆地分散到泉口的周圍,從高高的長滿茂盛雜草的石壁下汩汩湧出,悄無聲息地流入,繼而又旋轉着、依依不捨地離開。在水面上濺起顆顆珍珠,灑落在每個縫隙和角落,默默滋養着土地。那泉水的味道是清清的。在空氣中總會瀰漫着淡雅的感覺。若是捧起一捧品嚐。那味道雖然普通,但夾雜這一絲甜蜜。在口中融化,流到心裏。再到全身蔓延開來。不能延年益壽,卻可以讓人忘記煩惱,從喧囂緊張的生活中走出來。

家鄉的味道是甘冽甜蜜的。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很小的時候,我時常背誦這句詩。只覺朗朗上口滿嘴餘香,於是就一直記着,也沒能忘記。稍大一點時才知是記錄家鄉的風景。

夏日的濟南總少不了開滿湖面的荷花。遠觀碧綠的荷葉,層層疊疊,綠瑩瑩地散發出淡淡的荷香。温柔的荷花含苞欲放。景緻甚是優美。那是像蠟染一樣的花朵,奼紫嫣紅、端的好看。走進時便有芬芳縈繞在身旁。同美酒般醉人。“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想必詩人當初也大概是在這荷花池邊流連忘返了吧。

人們愛蓮是因為它香遠益清的雅美,陶淵明愛蓮是因為它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堅貞。而我愛蓮是因為它裝點家鄉,是家鄉不變的味道。

家鄉的味道是清新醉人的。

葱香和椒鹽的味道鋪滿濟南的大街小巷,每個濟南人都應該熟悉的味道。油旋兒,在濟南已有百多年的歷史。濟南油旋兒外皮酥脆,內瓤柔嫩,葱香透鼻,其形似螺旋,表面油潤呈金黃色。老濟南人吃油旋兒是頗講究的.,大多是趁熱吃,或配米粉,或配餛飩,另有一番滋味。清代顧仲編著的《養小錄》中這樣記載油旋的製作:“和麪作劑,擀開。再入油成劑,擀開。再入油成劑,再擀如此七次。灶烙之,甚美。”

濟南的油旋必須用純正花生油手工和麪,根據四季調配麪糰軟硬。小小的油旋雖然只有巴掌大,卻要由很多層薄如報紙的麪皮疊壓而成,在製作中不論揉、搓、擀、捏,一遍不多一遍不少。細膩執着的精神也在麪糰鍋爐間傳遞着。

家鄉的味道是葱花椒鹽在油香混合的。

家鄉的味道,在舌尖上跳躍,在血脈裏流淌,在心中舞動。像是剛剛墜地的嬰兒,我深愛着母乳般家鄉的味道。他將一直陪伴着我,陪辦我成長。家鄉的味道温柔而讓人無法忘卻。

家鄉的味道作文10

家鄉,是生我養我的地方。家鄉的味道,是各種獨特的味道的交織與昇華,囊括了我對家鄉的記憶的所有,貫穿了我對家鄉的愛戀的始終。

香醇老豆腐。能夠做到“十里飄香百家饞”的,恐怕我們高唐的老豆腐要位居榜首了。這話是真不誇張,不信你看,白嫩嫩的豆腐乖巧地躺在鍋中,師傅嫻熟地在豆腐上劃幾下,豆腐便飛入碗中,一顆茶葉蛋,一勺辣椒油,最後澆上一大勺祕製滷汁,一碗香氣撲鼻,物美價廉的高唐老豆腐便大功告成了。師傅們都傳承了最地道的手藝,用最傳統的方法做出最正宗的老豆腐,輕而易舉地就能讓你望之垂涎三尺,品之讚不絕口。在高唐的大街小巷遍佈着成千上百家老豆腐的店鋪,所以只要你一進入高唐,你的前方就已被甜中帶鹹,鹹中帶辣的老豆腐的香氣所包圍,撞擊着你的嗅覺,讓你迫不及待的想要嘗上一碗過過癮。一碗老豆腐,幾個油酥火燒,再加上一碗豆汁,這便是高唐人最正宗的早餐標配。為了讓顧客能在第一時間吃上熱乎乎的早餐,師傅們大都是三更便起,開始一天的忙碌。從早晨六點開始便會有一撥又一撥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前來享受美味的早餐,這火爆的場面一直持續到上午九點,前來吃飯的'人羣才逐漸散去。每個高唐人都是被這早餐哺育長大的,這香醇的豆腐香是高唐人心中永遠揮灑不去的家長味兒。

香嫩的驢肉遇上油酥的火燒,牙齒咬合火燒時火燒的酥脆,驢肉的筋道,讓人無比滿足。細若絲線可以穿針的清平墜面,在鍋中與荷包蛋纏綿着舞蹈着,夾起來放入嘴中那種入口即化的感覺令人回味無窮。豆腐的嫩香,驢肉的鮮香,墜面的清香,加上花香樹香果子香,還有必不可少的一味書墨香,才交織成我心中的家鄉味兒。

濃郁書墨香。家鄉高唐,是遠近聞名的“書畫之鄉”。作為“苦禪故里”的高唐,用自己的一方水土養育了李苦禪、孫大石、李奇茂等書畫名家,每每談及他們,都會讓高唐人心中的自豪感與敬佩感油然而生。他們薰陶了一代又一代的高唐人,每到週末都能看到祖國的花朵們手持毛筆出入於書法繪畫興趣班,各大圖書館也是坐滿了各個年齡段的人,他們聚精會神地汲取書中精華,進入書的世界,以至於空氣都靜的像凝固了一樣。走親訪友時稍加註意就會發現高唐人的家中或多或少的懸掛着些書畫作品,這都體現着高唐人對書畫的熱愛。每個高唐人都是在這墨香的薰陶下長大的,這濃郁的書墨香是高唐人心中永遠揮灑不去的家鄉味兒。

家鄉的味道貫穿了我的整個成長曆程,濃郁的家鄉味兒早已滲透到我的血液裏,成為我無論何時走到何地都揮灑不去的一抹鄉愁。

家鄉的味道作文11

家鄉,有自己獨特的味道,從鄉野中誕生,在家鄉人民平凡樸實的生活中昇華,融入家鄉的情與思。這味道雖平淡無奇可卻牽動人心,讓你感受到家鄉的風情,讓你留戀。

記憶中,兒時的家鄉是甘甜的、純真的、無憂的。故鄉安放了我的童年,也安放了我的回憶,古牆借青苔的手一筆一畫寫滿了過往。依稀記得,陽光灑滿的田野上,一雙白嫩嫩的腳丫在肆意奔跑,那時天空蔚藍,白雲飄飄,伴着徐徐微風,我與田間的小歌唱家們嬉戲。大人們在不遠處忙碌着,稚嫩的.我耐不住寂寞,放縱着小腳丫四處探尋。鄉野中總少不了昆蟲,年幼的我總是循着聲音,跑到秸稈旁,小心翼翼的捕捉蟈蟈,繼而開啟與它的追逐戰。偶爾運氣不錯還會遇到翠綠的螳螂,即便總是因為它的威武雄姿而退卻,但是跑着、跳着、追逐着卻是快樂的。甜美的,銀鈴般的笑聲濺濕了古城的臉,為忙碌的田野增添了趣味。

家鄉散發着濃濃的人情味。俗話説"最甜不過家鄉水,最美不過家鄉人”。家鄉的人一輩子都面對着樸實的黃土地,那沉澱着辛酸與汗水的土地也培養了他們樸實的性格。他們為人直爽,總是肆意的笑,肆意的鬧,從不曾想法設法算計別人。鄰里街坊見面總是三長五短的暢聊,身份親密熟悉。家鄉的人是和睦互助的。就像小超市的老闆,每天熱情待客,偶爾有小孩子經過,他總會從貨架上拿把糖分給孩子們,聽孩子們甜甜的喊一聲謝謝阿伯,隨後便擺擺手回到店裏,而此時老闆嘴角的弧度證明了他內心的歡喜。鄉里鄉親誰急需物品但資金不足時,只要知會老闆一聲下次帶來,老闆就笑眯眯地回一句行啊,不打緊。而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鄉里人十分樸實有信且彼此信任。這樣充滿人情味的家鄉是美好的。

家鄉亦是思念的鼻頭酸楚。正值青春年少的我,從未離開家鄉,不曾理解思鄉之愁。但我總聽到哥哥的哀歎。哥哥考上了大學,在天津定了居,每次他放假回來或者打電話時總説"還是這一畝三分地好,有家的味道。”偶然一次,我看到哥哥因思家而落淚,那時他剛剛畢業在找工作,或許是就業四處碰壁,或許是工作不順利,我不得而知,只聽到哥哥説哪裏都比不上家的避風港。我第一次理解了家的温暖,理解思鄉之愁。

泰戈爾曾説:任憑東走西顧,逝去的必然不返。但是我想故鄉的味道卻不會被歲月沖刷掉,反而會被沖洗的熠熠閃光,而那澀澀的鄉愁也終會在其沖刷下淡默。我們會帶着那味道去向遠方,風雨兼程。

家鄉的味道在舌尖上跳躍,在血脈裏流淌,在心中舞動。無論你是否遠行,家就在那裏;無論你是否懷念,家鄉的味道就在心底,那是我最珍貴的味道。

家鄉的味道作文12

家鄉的二樣東西味極佳:雞湯、鍋巴

家鄉的湯講究,決不添加任何味精之類的調味品。

最常燉的是雞湯。小奶奶從雞舍中手腳麻利地挑選出一隻肥的,不等它撒開腿開跑,便被小奶奶一手給提了出來。小奶奶可是殺雞鴨的好手。一刀毫不含糊地抹在雞的脖子上,雞血就如泄洪一般“嘩嘩”流出,雞血全放在碗中,待凝固後亦可加之入湯。雞湯必要有大鍋燉,加入水,整雞,姜,熬過個把小時,肉滴溜兒滑,骨頭都軟了,嫩!湯可久置,想吃的時候再加蔬菜,油花一片片的浮在湯麪上,使人胃口大增。雞湯泡飯又是另一種滋味。

雞湯粉絲,顧名思義,便是雞湯里加入泡軟的粉絲。雞需用自家養的本年小公雞,嫩!雞與姜,木耳,香菇同煮,放幾根小葱。煮透後,把雞取出,把雞肉撕成絲,再放回雞湯中,加上一把小青菜,特別是冬天的壓過霜的小青菜,更是美味。加入泡發好的粉絲,粉絲必須是紅薯粉絲,久煮不爛,滑。雞油會漂浮在湯的上方,增加了亮麗色澤的同時也使雞湯的香味大增。這是我爸的最愛,每次都要喝三碗。

説完喝的,咱來説説吃的。以前爺爺家的廚房有口大灶,現在已經退居二線好幾年了。每次用大灶煮了飯,留下貼着鍋底的那一層米飯,再加把小火燒得略焦,這樣一個鍋底型的大鍋巴就做好了,咯嘣脆。小時候爸爸從不讓我多吃,説是太硬,咯牙,可我總是不信的,在它那略帶焦味的迷人香味下,我已經可以想象出它擁有着怎麼樣的好味道了。那麼,就先泡軟吧。用大碗盛半碗雞湯,有肉,有青菜,有木耳,剩下的便由鍋巴填滿。鍋巴泡在熱湯中,不過數十秒,就都軟化了。此時吃着,如同泡飯一樣,但又不似泡飯的那種軟綿綿,在其中還夾帶着硬硬的質感,給人説不出的奇怪口感,但是無論如何好吃就沒錯了。

鍋巴除了泡雞湯,還可以蘸滷。每回我們回去,小爺爺都會去街上買一份老滷鵝,加份滷湯,鍋巴夾在筷間,如蜻蜓點水般在温熱的`鵝湯中輕點三兩下,然後不要遲疑馬上放進嘴裏,用力咀嚼,瞬間會有三種味道衝出,溢滿口腔;鵝的肉香,湯汁的鹹香,鍋巴的稻香,三種香味互相彌補,互相融合,簡直讓人停不下筷。江南地區有菜名海鮮鍋巴,也是用鍋巴。在碗底鋪一層油炸過的鍋巴片,淋上炒海鮮的芡汁,但是和家鄉的鍋巴比起來,始終少了那麼點味道。

家鄉菜中,最讓人難以忘記的就是雞湯和鍋巴的各種美味!

家鄉的味道作文13

每個人的家鄉都存在有不同的味道,但無論怎樣,家鄉的味道讓每個人念念不忘。

生在家鄉長在家鄉的我愛這方田綠塊,愛這風情萬種的人,愛這浸潤着悠久歷史的古樹,家鄉的味道如同仙露瓊漿滋養灌溉着我的心靈。我在家鄉的味道下成長,這種味道刺激着我的味蕾,融入我的精神血脈。

家鄉的味道是清泉的涼爽甘甜。甜在家鄉人嘴角幸福愉快的微笑,甜在阿媽們清晨做早飯的第一爐炊煙裏,甜在家鄉前後金燦燦的果樹上。當清晨的第一抹陽光緩緩照進家鄉,夥伴們爭先恐後踩着小草,聽着小鳥歌唱,一路上歡聲笑語,外加一句“伯伯好”來到了充滿書香味的學校。午後來個香甜的午覺,晚上伴着“多啦A夢”進入甜美的夢鄉,週末邀上三五個夥伴去踏青,去秋遊,去堆雪人。

家鄉的味道是思念的鼻頭酸楚,展望古今中外多少遊子寫下無數思鄉思親的詩句,記得馬致遠説過“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家鄉的味道總能讓遊子們酸了鼻頭,淚上眉梢。不是遊子不懂遊子的思鄉之苦,現在我已長大,已出門在外,遠在他鄉求讀,往往一個人在角落裏默默的淚流滿面,只能在酸楚的夢鄉夢見家鄉的味道。所以對於遊子們來説,家鄉的味道堪比老壇酸菜,酸入了每位遊子的心窩窩裏。

家鄉的味道是每一分質量的勞苦。在農村,大多過着自給自足的生活,當然,我的家鄉也不例外,我的家鄉也有許多的農民伯伯,他們靠自己的辛苦收穫勞動果實,不是有這樣一句話:“留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靠天靠地靠祖宗都不是好漢”,所以農民伯伯們寧願苦一些也沒關係,他們開心就好。我的家鄉也有貧困交加的苦命人家,但他們樂的平平淡淡平平凡凡,所以家鄉的味道苦在家鄉人的汗水裏,苦在隔壁老爺爺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淚水裏,苦在家鄉人每一分的血汗錢上。

家鄉的味道是淳樸的豪爽辣味,在湖南不是有這樣一首《辣妹子》嗎?所以我們家鄉的'女孩子也是辣妹子的辣,個個辣味十足,家鄉的辣椒更是遍地可尋,可是孩子們喜歡“辣條”的辣,卻不能承受碗裏有一粒辣椒的辣,這讓我百思不得其解。家鄉的辣,辣在酒香巷子裏的酒家,所以,我的家鄉人辣,辣椒辣,更有酒辣。

總而言之,我在家鄉成長,體味着家鄉的酸甜苦辣。

家鄉,一個綿延千古的傳説,一個神奇變幻的夢境。如詩如畫的家鄉,你是我心中璀璨的明珠,我會用一生來品嚐你點點滴滴的味道。

家鄉的味道作文14

對那故鄉最美好的回憶,便是那一鍋看似普通的雞。

——題記

去年寒假,我面臨兩難抉擇,要不要參加省裏的跆拳道集訓。去了,春節就沒法回老家過,不去,那便失去了一個提升自己的機會。

母親看出我心中的小九九,便説:“春節,爸爸也在這邊有事,離不開。”母親的話如同一顆定心丸,堅定了我的決心。去!

臨別前,母親對我説:“好好訓練,回來有驚喜!”

訓練的日子艱辛但又不乏趣味,時間如白駒過隙,轉瞬即逝,而每晚睡夢中,“驚喜”也會不時閃現。

回到家中,發現有兩三塊石頭突兀的擱在門前的空地上,還有一堆散亂的木條。一頭霧水的我走進屋中,當望見那和好的麪糰和一大隻收拾乾淨的柴雞後,心中漸漸明悟!

見了我,母親急忙説:“這是為你準備的驚喜——地鍋雞!在老家春節的'專屬!”

沒錯。地鍋雞是家鄉過春節時必備的一道硬菜,一直是我的最愛,也是我對家鄉唯一的記憶!

母親很快準備好配料,父親則在屋外生火。火苗一點一點的壯大,鍋中的油也慢慢開始翻滾,油至金黃時,將葱、蒜倒入,炒至金黃後放入一整隻柴雞,加入料酒,待柴雞塊泛起金黃的光暈後,將其撈出,放入適量辣醬和温開水,微煮兩至三分鐘後再撈起切塊,倒入大鍋,小火烹調。父親蹲在火堆旁,火光映射在他的臉上,在這冷得打顫的日子裏,他的額頭卻冒出了大顆大顆晶瑩的汗珠。他輕快地將柴火一塊塊地丟進鍋底。母親則目不轉睛地看着手中的表,因為還有一樣重要的食材,需要在十五分鐘後加入。母親不時望向手中的表,漫長的等待讓她那微紅的臉頰漸漸泛紫,僅靠那火光保持一點温暖,終於,母親那緊鎖的眉頭舒展開來,她從屋中拿出揉好的麪糰,一塊一塊的撕下,貼在鍋邊上,將其反覆壓制餅狀,讓麪餅的一小部分浸在湯汁中,反覆七八次後,再將蓋子蓋上,即可。

等待總是漫長的,但鍋中飄出的,那熟悉的味道卻驅散了等待的不滿,心中只感到被貓爪似的癢癢的,但母親卻總會耐心地説道:“別急,耐心的等待之後,便是難以言語的快樂!”

火漸漸熄滅了,而那香氣也愈發濃郁了,一家四口圍坐在鍋旁,鍋中那翻滾的湯汁那雞塊如小舟盪漾其中,輕咬一口,嗯,是家鄉的味道!

春節,即使身在他鄉,卻仍能品味家鄉的味道——“地鍋雞!”

我有所食情,結在深深腸!

家鄉的味道作文15

家鄉是温暖的港灣,是哺育我們的搖籃,更是一種親情的紐帶,它使我們無論走到何地,都心繫家鄉,縱使相隔千山萬水,情思緊緊相連。

家鄉的味道是甜的,充滿了質樸純真憧憬的味道!

每到過年時都會有趕集的習俗。在集市上能聞到各種食品的香味。不止有瓜果蔬香油炸麥香,還有各種香味,聞到的時候都會讓人饞涎欲滴心馳神往。不過我最喜歡的就當説好話糖了,這種糖入口香甜,都甜到心坎兒裏去了,而且還十分的粘牙。雖然糖到外表看起來十分平常,可是那股沁人心脾味道讓我十分難忘。老人們説這是一個傳統,説是給閻王吃的,讓他在玉帝面多多説好話,盼望明年幸福安康。雖然只是一個神話傳説,但是無一不是農民人最普及的意願,不求大富大貴,不追功名利祿,只盼望一家人生活和和美美的。

家鄉的味道也有“臭臭的”,但卻是質樸無華、默默奉獻的味道!

家鄉的味道既有富貴亮麗的牡丹、品行清高的吊蘭,也有揮之不去的“臭”味,那就是銀杏果。在我的記憶中,銀杏樹成熟的季節裏有股臭臭的味道會愈來愈濃。當你站在樹底下吸上一口氣,頓時那股臭氣就衝進大腦,彷彿洪水一般不斷湧進,讓人無法忍受。長大後,聽村裏人説銀杏樹的利用價值很高,可以加工後賣到大城市去,還可以入藥治病。我深深地感到慚愧,它是那麼的默默無聞,默默奉獻,多少人卻不知道它有這麼大的價值。就像村子裏的親人們一樣,每年都有許多人背進離鄉往城市裏湧入去賺錢養家、建設城市,他們大多看上去不會像城裏人看上去那麼光鮮,然而城市的確缺少不了他們。這些家鄉人多像這銀杏樹!

家鄉的味道是醇香久遠的,像是陳釀的美酒!

再回家鄉,漸漸地又聞到了一股特別的味道,不是自然之香,也不是瓜果書香,而是一股充滿着悠久歷史,飽經滄桑卻又彌足珍貴。情似海的味道,那就是家譜的味道。那是一張泛着黃的用布做成的紙,粗糙的紋路肉眼可見。我起初還不太明白為什麼大家都十分尊敬這張家譜。後來我的爺爺們告訴我,這些都是我的祖上上一輩的`人們不斷堅持傳承,才有了今天這張血濃於水的家譜。聽老人們講這張家譜的淵源時,我才明白,這張家譜是親人們之間的情感紐帶,連接着我們同組之間情深似海的感情,那種宗族的認同感,親密感是無法代替的。

家鄉的味道是甜的,是無私的,是質樸的,是純真的。不僅僅只是那些味道是美的,那裏的人情味亦是美的,足夠讓我魂牽夢縈一輩子,心所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