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漢語 > 咬文嚼字

“琵琶”與“枇杷”

欄目: 咬文嚼字 / 發佈於: / 人氣:1.38W
“琵琶”與“枇杷”

明朝文人沈石田有一次收到友人送來的一盒禮物,並附有一信。信中説:“敬奉琵琶,望祈笑納。”他打開盒子一看,卻是一盒新鮮枇杷。沈石田不禁失笑,回信給友人説:“承惠琵琶,開奩(lián)視之:聽之無聲,食之有味。”友人見信,十分羞愧,便作了一首打油詩自諷:“枇杷不是此琵琶,只怨當年識字差。若是琵琶能結果,滿城簫管盡開花。”枇杷、琵琶同音不同義,沈石田的友人張冠李戴,鬧了笑話
漢語中同音詞很多,不加分辨容易出錯。今年兩會期間,《揚子晚報》曾在一版以《胡錦濤總書記與江蘇代表團共商國是》為題刊登新聞,報紙發出不久,就有很多讀者打電話給編輯部,説標題中的“國是”是“國事”之誤。編輯部第二天在一版顯要位置刊發短文,對讀者的關心表示感謝,同時指出同音詞“國事”與“國是”的區別:“國是”專指治理國家的大政方針;“國事”除包含“國是”(國家大計)外,還包括其他與國家有關的事情,範圍更廣,原標題中“國是”用得準確。
巧用同音字,可以收到奇妙的修辭效果。當年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成果後,捐税氾濫,民不聊生。四川人劉師亮憤然將對聯“民國萬歲,天下太平”改為“民國萬税,天下太貧”,對反動政府進行無情的揭露和諷刺。漢語中不少歇後語也借用同音字雙關表意,例如“臘月裏的蘿蔔———凍(動)了心”“膝蓋上釘掌子———離蹄(題)太遠”等。
Tags:枇杷 琵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