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吳福輝簡介

欄目: 中國文學名人 / 發佈於: / 人氣:1.85W

在老舍墓前的沉思

吳福輝簡介

作者:吳福輝

我佇立在剛建成的老舍墓前,心思沉重。這是老舍、胡絜青夫婦的合墓,但來得太遲了。這本身即意味深長。8月23日是移葬的正日子。4年前,胡先生安然逝去,記得在和平里醫院我是最早進入病房見到她進入天國面容的人。現在十時未到,墓前墓後已經圍滿了捧着花籃、花束,甚至是虔誠地只拈着一枝花的人,大家前來與自己摯愛的作家做最後的告別。

墓地很有特色。大理石墓面的左下角為老舍浮雕銅像。沒有高大的墓碑,卻有曲尺形的一溜短牆。一面牆上寫着兩人的生卒年份,唯老舍的卒年用了個有千鈞重量的“死”字,不是卒於何年何日,而是死於何年何日。另一面牆上採用了老舍生前給自己擬好的墓誌銘式的話:一個文藝界盡責的小卒,睡在這裏。

這句話真讓我們如見其人了。

舒乙代表家屬在向老舍的骨灰盒作告別式。這是扯人心肺的時刻,因為誰都知道老舍的骨灰盒裏沒有骨灰。我站得很近,看得見舒乙在往裏面放置什麼。

先放了一支毛筆。很舊了,筆毛一根根扎撒開,沒有收攏的樣子。這當是老舍生前的遺物,極普通平常不值錢的筆,卻用它寫過多少絕響一般的文章。他自稱是個“寫家”,抗戰時期主持中華文藝界抗敵協會,團結各派文人,辛苦勤勉,把“小卒”做到了底,還能寫出《四世同堂》這樣的煌煌鉅作來。我多次參觀過未經修繕的老舍故居即燈市口的“丹柿小院”,見過那間與正房相通的小小工作廂房,樸素到不能再樸素,卻使他成為作家中少有的“勞模”,成為“人民藝術家”。

現在放的是一罐香片茶葉。一輩子喝香片的,生為北京人瑞,死亦北京鬼雄。老舍愛北京,寫北京,已經融入到他的血液之中。他是北京的敍述者、代言人,而且越是離開這個出生地,就越是思念得緊,描摹得好。所以他在英國在山東在重慶北碚,想的是積水潭的湖水和湖面上飛來飛去的綠蜻蜓。最終結束在與積水潭相去不遠的太平湖上,似冥冥中有所指引。

這時舒乙拿起了一塊布片,顯得無法經受它的生命之重。這是蒙難那日留下的歷史記憶?老舍之死是個永遠的謎團,連太平湖畔民間自發豎立的死難地點碑也沒有留下蹤影。

滿盒子的顏色更好看了,親屬們正上前將一朵朵的幹菊花投進去。霎時便鋪滿了五彩繽紛。這是老舍生前喜歡的花,像他的為人:乾爽,温和,講禮,從容寬大機敏合羣之中也有一點獨立狷介,香味持久。

骨灰盒莊重地移入墓穴。金子一般沉甸甸的,承載了貴重無比的文化思緒、歷史記憶和民族靈魂。你與北京的土地終於如你所願地融為一體,北京從此多了一片萬眾景仰的名勝之地。

摘自《北京青年報》

Tags:吳福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