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經部 > 詩經

詩經《考槃》賞析

欄目: 詩經 / 發佈於: / 人氣:1.41W

《考槃》

詩經《考槃》賞析

先秦:佚名

考槃在澗,碩人之寬。獨寐寤言,永矢弗諼。

考槃在阿,碩人之薖。獨寐寤歌,永矢弗過。

考槃在陸,碩人之軸。獨寐寤宿,永矢弗告。

《考槃》譯文

築成木屋山澗間,賢人居住天地寬。獨眠獨醒獨自言,永記快樂不言傳。

築成木屋山之坡,賢人居如安樂窩。獨眠獨醒獨自歌,絕不走出這山阿。

築成木屋在高原,賢人在此獨盤桓。獨眠獨醒獨自宿,此中樂趣不能言。

《考槃》註釋

考槃(pán):盤桓之意,指避世隱居。一説指扣盤而歌。考,築成,建成。槃,架木為屋。一説“考”是“扣”的假借字;“槃”通“盤”,指盛水的木製器皿。

澗:山間流水的溝。朱熹《詩集傳》:“山夾水曰澗。”

碩人之寬:隱士寬闊的居處。碩人,大人,美人,賢人。本指形象高大豐滿的人,不僅指形體而言,更主要指人道德高尚。此指隱者。寬,心寬。一説貌美。

獨寤寐言:獨睡,獨醒,獨自言語。指不與人交往。寤,睡醒;寐,睡着。

永:永久。矢:同“誓”。弗諼(xuān):不忘卻。

阿(ē):山阿,大陵,山的曲隅。一説山坡。

薖(kē):“窠”的假借字,貌美,引申為心胸寬大。一説同“窩”。

歌:此處作動詞,歌唱。

永矢弗過:永遠不復入君之朝。一説永不過問世事。過,過從,過往。

陸:高平之地。一説土丘。

軸:本義為車軸,此處指中心。一説明智,或説進展,或説美好的樣子,或説盤桓不行貌。《列女傳·母儀》:“服重任,行遠道,正直而固者,軸也。”

弗告:不以此樂告人。一説不哀告、不訴苦。

《考槃》鑑賞

這是一首隱士的讚歌。題目就包涵着讚美的.意思。《毛傳》説:“考,成;槃,樂。”朱熹《詩集傳》引陳傅良的説明:“考,扣也;盤,器名。蓋扣之以節歌,如鼓盆拊缶之為樂也。”黃薰《詩解》説:“考槃者,猶考擊其樂以自樂也。”總之,題目定下一個愉悦讚美的感情調子。

全詩分三章,變化不大,意思連貫。無論這位隱士生活在水湄山間,無論他的言辭行動,都顯示暢快自由的樣子。詩反覆吟詠這些言行形象,用復沓的方式,增強詩歌的藝術表現力。

此詩集中描寫兩個內容。一個內容是隱士形象。“碩人”一詞,本身就帶有身體高大與思想高尚雙重含義。全詩反覆強調“碩人之寬”“碩人之薖”“碩人之軸”,突出“寬”“薖”“軸”,實際上表示隱士的生活是自由舒暢的,心胸是寬廣高尚的。他遠離濁世,又使濁世景仰。因此,這個隱士雖然隱居山間水際,但仍然是受人們敬重仰羨的社會人。隱士是賢者,處身於窮鄉僻壤。碩人是隱士,是賢者,是有高尚思想寬廣胸襟的偉人,對此詩歌反覆吟詠,詩內詩外,都得到表現。詩中描寫的另一個內容,是隱居的環境。“考槃在澗”“考槃在阿”“考槃在陸”,無論在水澗、山丘、高原,都是人羣生活較少的地方。隱士之所以叫做隱,當然並不僅僅在於遠離社會生活。雖説前人有“大隱於朝,中隱於市,小隱於野”的説法,在朝廷、市井之中做隱士不是不可以;不過,一般説來,隱士大多數指遠離人羣集中活動的範圍,到山林、水際、海島等較荒僻地方去生活的一批人。隱士也可以説是自願從社會中自我放逐者。詩歌採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把隱居的環境寫得幽靜雅緻。山澗、山丘、黃土高坡,都不涉一筆荒蕪、淒涼、冷落,反而成為一個符合隱士所居的幽雅環境。那麼,賢良的隱士在幽雅的環境中,就如魚得水,散步、歌唱、遊賞,自得其樂,舒暢自由。於是,隱居之樂也永遠不能忘卻,更不想離去了。賢人、幽境、愉悦三者相結合,強烈地表達出碩人的隱居,是一種高尚而快樂的行為,是應該受到社會尊重讚美的。

詩歌每章一韻,使四言一句,四句一章的格式,在整齊中見出變化。全詩以山澗小屋與獨居的人心境對照,木屋雖小,只感覺天地之寬。環境之美,留戀不出,尤其是一“獨寐寤言”的勾勒,增界全出,在自我的天地之中,獨自一人睡,獨自一人醒,獨一個人説話,早已是恍然忘世,凸現出一個鮮明生動的隱者形象。作筆的簡練,選項取的鏡頭之典型,人物是呼之欲出,境之耐人尋,確有妙處。

《考槃》創作背景

歷代學者一般認為此詩為讚美隱士而作。《毛詩序》認為這首詩是諷刺衞莊公不用賢人的,説:“《考槃》,刺莊公也。不能繼先王之業,使賢者退而窮處。”朱熹《詩集傳》則認為此詩是讚美“賢者隱處澗谷之間”。

Tags:賞析 詩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