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經典唐詩讀後感

欄目: 唐詩三百首 / 發佈於: / 人氣:2.16W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經典唐詩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經典唐詩讀後感

經典唐詩讀後感1

《塞下曲》——盧綸

盧綸,大曆十才子之一,中唐詩人。詩風昂揚,鏗鏘有力。這首著名的《塞下曲》是改寫《史記·李將軍列傳》中的一小段。由原來的三十三個字,改寫成二十個字的五言絕句。作者蒙曼即寫出了改了哪幾處,又説明改寫的好處?不讀詩,不知詩好;知詩好,卻不知詩好在何處?蒙曼卻能從我們想不到的視角去分析、解讀。讀後,讓人有恍然大悟之感。

春去秋來,寒來暑往。四時有詩,古代和今天,就相遇在美妙的四時之詩中。《四時之詩:蒙曼品最美唐詩》中蒙曼讓詩篇與讀者對話,讀者看到的不僅是四季的美景,還有唐人的生命輪迴。

本書值得稱讚的還有目錄的編排,以立春開始,以春節結尾,二十四節氣和節日點綴其中,正好與我們的輪迴和圓滿吻合。

成語汗流浹背:汗流浹背[hàn liú jiá bèi],意指“汗流浹背”指汗流很多,濕透了背部,本用以形容非常慚愧、驚恐的樣子。語本《史記·卷五六·陳丞相世家》。後亦用以形容工作辛勞,汗出濕背。[源]《史記·卷五六·陳丞相世家》孝文皇帝既益明習國家事,朝而問右丞相勃曰:“天下一歲決獄幾何?”勃謝曰:“不知。”問:“天下一歲錢穀出入幾何?”勃又謝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對。於是上亦問左丞相平。平曰:“有主者。”上曰:“主者謂誰?”平曰:“陛下即問決獄,責廷尉;問錢穀,責治粟內史。”[典故]“汗流浹背”原作“汗出沾背”。西漢初年,由於惠帝才智平庸,朝政由呂太后把持,並分封其家族兄弟為王。呂后去世後,太尉周勃帶兵誅殺呂氏諸王,剷除呂氏的勢力,並迎高祖劉邦的另一個兒子劉恆為帝,是為漢文帝。文帝即位後,右丞相陳平認為周勃平定呂氏之亂,鞏固漢室的天下,功勞比自己要大得多,於是自願將右丞相的位子讓出。文帝採納了他的意見,周勃成為羣臣中地位最高的右丞相,陳平則降為較低的左丞相。有一天早朝時,漢文帝問周勃説:“國家一年判決的訴訟有幾件?”周勃過去都是掌管軍事,對這些事情並不瞭解,只好回答不知。文帝又問:“國家一年的税收支出又是多少?”周勃也太不清楚,只好又回答不知。文獻中使用“汗出沾背”來形容周勃對政事一問三不知,心裏感到十分着急、慚愧,汗流了滿身,背都濕透了。後來“汗流浹背”這句成語就由此演變而出,形容非常慚愧、驚恐的樣子。亦用於形容工作辛勞。

成語繡口錦心:錦、繡:精美鮮豔的絲織品。形容文思優美,詞藻華麗。如:唐·柳宗元《乞巧文》:“駢四驪六,錦心繡口,宮沉羽振,笙簧觸手。”又如:俺小姐花容月貌,王解元繡口錦心,正是一對夫妻。——明·陸採《明珠記·送愁》

經典唐詩讀後感2

還記得幾百年前有一個這樣的朝代,它經濟發達,音樂、美術、書法等藝術昌盛。唐詩就是在這樣的年代被創造出來的,繪盡了盛唐繁華色。

唐時“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詩歌能夠作為博取功名的工具,也能成為籌光交錯的閒談之語。

且聽風雨幾許,看一半往事入斜陽。手不釋卷,幾盞昏燈,幾杯薄酒,一彎明月,一曲歌,一枝柳都被唐詩勾勒的美的醉人,遠不止這些,那清夜無塵,月色如銀的夜裏,吟唱着詩文的詩人更是這部書的主角。

《長安古意》裏大街小巷的繁忙,帝都的壯麗輝煌,市井倡家的輕歌曼舞,其繁華濃豔的景象被渲染到了極致。而這背後對豪門貴族驕奢淫逸的諷刺,對當時社會腐敗、墮落,黑暗的刻畫。也難怪如聞一多先生所説:“這不是一場美麗的熱鬧,但這癲狂中有戰慄,墮落中有靈性。”得後世知己如此,想必千年前的盧照鄰也不負寫下此篇的心意吧。

唐詩裏不得不提的李白,也給了我們極大的震撼。從小時候就開始背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到如今的“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還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他的浪漫,他的放蕩不羈全部都揮灑在這盛唐的詩篇中。他永遠活得像個孩子,永遠的舉酒暢飲,而後“誘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

還有王右丞,王維。被人熟知的“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還有別忘了“渭城朝雨絕塵”中送別的他;唱着“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隻。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的他;“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他。王維登得朝廷,下得塵世。可謂“廟堂有夢,江湖有酒。”我穿越千年願與其共飲月色,賞木未芙蓉花。

晚唐不復繁榮鼎盛,潘鎮割據,戰亂四起,昏君當政。唐朝似乎一夜之間便損了容顏,凋了花瓣,徒留滿腔悲憤與無奈給杜甫。杜甫一生沉痛于山河破碎中。不管是“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悲痛,還是“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的憤恨與同情,亦或是“漫卷詩書喜欲狂”的欣喜,都與國之沉浮相關。他這一生,看過繁華,遇過落魄,唯一念念不忘的就是他的國,他的家。

唐朝啊,依照浮生夢,少不了“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孟郊,少不了“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的李商隱。他們的名字一一在我眼前浮現,他們的一生或平凡,或坎坷,或榮華,或潦倒,但這都不礙於他們的才華橫溢。

温酒一杯淺唱,美夢一場隔世。我恍若看到那初唐的清新,而後便是中唐的繁盛,再就是令人悲涼的晚唐。那個朝代,男兒風流倜儻,女子恣意嬌美,不管是胸懷大志還是紙醉金迷,都陶醉其中。再回長安酒意裏,唯願夢不醒,再讀大唐夢。唐詩三百首,歌盡天下繁華夢。

經典唐詩讀後感3

唐詩,是中國人的驕傲,它閃爍着永恆的光輝,照耀着千百年中華成長的道路,凝結着斬不斷的中華情。它,或高蹈於世,寄託遙深;或引導潮流,朝氣蓬勃。

夢迴唐朝,細細傾聽李白、杜甫等傑出詩人的千古絕唱,領略他們的胸襟睿智;極目遠眺王維、孟浩然等山水田園詩人的經典佳作,感受沁人心脾的詩情畫意;策馬回眸王昌齡、高適、岑參等邊塞詩人的顛峯鉅作,情陷硝煙瀰漫的鄉愁戰恨??唐代詩人恆河沙數,多少次讓詩國的天空雲蒸霞蔚,五彩斑斕;多少次讓讀者的情感跌宕起伏,波濤洶湧;多少次讓國魂的長河一石激起千層浪!

夢隨李白,仰頭驚看“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側耳忽聞“熊咆龍吟殷巖泉,慄深林兮驚層顛”;笑傲王侯“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俯首長歎“明月不歸沉碧海,白雲愁色滿蒼梧” 他的放蕩不羈,他的蔑視權貴,他飄逸張揚的個性,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無不使我歎服、使我欽佩,無不使歷史銘記、使歷史綻放!

夢隨杜甫,他長期生活在顛沛流離和飢寒交迫中,戰事連連繚亂了騷人的心,國事茫茫碾碎了騷人的心。在失陷的長安,他泫然疾書“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潸然長歎“積屍草木腥,流血川原丹”;黯然悲書“存者無消息,死者為塵泥”。

夢隨白居易,戰亂的平息並沒有帶來往昔的盛世年華。他毫不諱言,對黑暗的現實展開了猛烈的批判,寄託了自己的政治抱負和對民間疾苦的深切同情。“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鈎爪鋸牙食人肉”不正表達了他滿腔的憤怒嗎?“麒麟作脯龍為醢,何必泥中曳尾魚”不正表達了他對朝廷明爭暗鬥的不屑嗎?“食飽心自若,酒酣氣益振”不正表達了他對宦官奢靡生活的鞭撻嗎?

夢隨王維,除了他確實有着比較多的社會交往和生活內容外。更主要的是他還是比較看重這種題材處理上的靈活性和自由度的。詩人直面現實人生,寄慨於送別,在表現人我之間的關係的過程中,乘機詠吟性情,抒陳心志,使題旨超出了一般性的私我格調而得以充分的開拓和昇華。他的這些詩生動而真實地展示出廣闊的社會生活圖景和豐富多彩的大自然。詩中臨別執手、行旅途中、別後相思等等場景極為生活化,也極有動畫感。這些都成為我們研究詩人社交活動的年譜性材料,自然也具有頗高的瞭解盛唐風俗人情的認識價值。 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歎之,嗟歎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唐詩選》讓唐詩重現勃勃生機,讓中華情的火炬繼續熊熊燃燒下去。讀罷,受益匪淺,感慨良深,猶如夢迴唐朝。

經典唐詩讀後感4

唐朝歷21帝,享國289年,是公認的中國最強盛的時代之一。雄厚的經濟實力、開放的政策、開明的君主、多元的文化帶來了一個詩的王朝。唐詩同宋詞元曲一樣,傳誦至今,其中藴含無數韻味。

我們自小就誦着“牀前明月光”長大,少兒版的《唐詩三百首》被翻了一遍又一遍,那時只是靠着詩的韻腳背誦記憶。再長大些,識的字多了,就開始看註釋,漸漸懂了文字背後或淺或深或悲或喜的情緒。高中時,又進行了系統的學習,那些意象、詩人便映入腦海,我們學會了分析一首初見的詩裏深藏的心緒。

李白在《月下獨酌》裏以月為友,對酒當歌,表達出由孤獨到不孤獨,再由不孤獨到孤獨的一種複雜情感,表面來看,他自得其樂,可是深處卻又無限的淒涼,全詩體現了李白懷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在失意中依然曠達樂觀、放浪形骸的豪放個性,你看,他還是那個“鳳歌笑孔丘”的楚狂人。

蘇軾評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王維能詩會畫,詩歌作品中的畫面總是栩栩如生,他在《山居秋暝》中描繪了秋雨初晴後傍晚時分山村的旖旎風光,將空山雨後的秋涼,鬆間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流動以及浣女歸來竹林中的笑聲,漁舟穿過荷花的動態和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構成了一幅清新秀麗、恬靜優美的山水畫。表現了他寄情山水田園並對隱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滿足心情。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意在慰勉友人勿在離別時悲哀,友情深厚,江山難阻。

唐詩不僅記錄詩人的個人生活經歷,也反映當時社會的許多現象。

高適作《燕歌行》以揭露主將驕逸輕敵,不恤士卒,致使戰事失利。全詩氣勢暢達,筆力矯健,氣氛悲壯淋漓。尤其是“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戰士們在揮灑血淚,主將卻仍在帳中觀美人歌舞,叫人如何不氣惱,如何不悲憤。

杜甫作《兵車行》,借征夫對老人的答話,傾訴了人們對戰爭的痛恨,揭露了唐玄宗長期以來的窮兵黷武,連年征戰,給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災難。他的《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則流露念念不忘先帝盛世,慨歎當今衰落之情。

唐詩也極盡展現江南之美,韋莊説“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白居易説“亂點碎紅山杏發,平鋪新綠水蘋生”“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杜荀鶴説“水巷小橋多”“夜市賣菱藕,春船載綺羅”。唐詩把江南之美刻畫地淋漓盡致,引得古今無數遊人春日南行,一品江南的婉約秀麗。

唐詩中藴含景之美、情之趣、,古人的智慧情懷濃縮於數字之間。讀詩就像品茶,要細細琢磨,才解其中之味。

經典唐詩讀後感5

選了很多關於唐詩的作品,出於種種的原因,最終還是選取了自我最熟悉的這部作品,也就是《唐詩三百首》。

在我們國家,我想就應沒幾個人不明白它,也就是説它已經成了一部家喻户曉的作品。中國是詩的國度,唐詩又是中國古典詩歌的高峯。在唐代三百餘年的歷史中,湧現了許許多多的著名詩人,比如我們從國小時就比較熟悉的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還有著名的邊塞詩人王維等。當然此外也有很多相對不出名的詩人,就是所有的這些詩人,使得我們歷史上的唐朝成為詩的鼎盛時期,也有了這天人人稱道的唐詩。

從小我們就明白“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也在一進入校園就接觸李白的“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白居易的“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杜甫的“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等,相信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以前的我還以為《唐詩三百首》真的只有三百首,其實並非如此。

《唐詩三百首》一書的命名,是沿襲“詩三百”的説法,有着要繼承《詩經》傳統的含義。它一共分為8卷,入選詩篇按詩體分為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絕、七絕六類,樂府詩附於個體之後。説三百首,其實只是個概數,實際上書中一共收錄了310篇詩作,原本是為了兒童開蒙而選編的一個“家塾課本”,因為針對的對象是理解潛力較弱的少兒,因此該書借鑑了《千家詩》易於背誦的特點,因此不一樣年齡階段的人都能理解。我想這也是它能在人羣中廣泛傳播的原因之一。

在我看來,唐詩之所以魅力經久不衰,受到越來越多人的歡迎,除了它具有的簡單易懂的特點以外,還與它向人們展示出來的那個極其繁榮昌盛的社會背景,它自身語言也意藴無窮,有時還會使人充滿期望與力量等原因有關。唐代經濟繁榮,政治昌明,外交發達,這些都為唐詩的發展帶給了很好的條件。唐朝的統治者們酷愛詩歌,也常鼓勵別人進行創作。詩歌在唐代的科舉考試中尤為重要,那時實行了以詩取士的政策,這樣一來就使詩歌和功名利祿緊緊地聯繫在一齊。詩歌寫得好壞關係着一個人的政治前途,因此,它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重視。

另外,我覺得在讀唐詩的過程中會得到一種力量,會讓自我的心靈得到一種超然的釋放。每讀一次,都是心靈的一次沉澱。當我們受到挫折時,想想李白“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豁達與堅持,想想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喜悦和幸福,就會從失望甚至是絕望中獲得堅持下去的勇氣,從而更加堅定我們的信念!總之,我認為多讀詩不僅僅能夠增長我們的知識,還能夠陶冶情操,提升內在氣質。

總而言之,閲讀唐詩真的是很有必要的,而《唐詩三百首》又是其中較為精華的部分,因此,沒讀過的人們趕緊拋開一切雜念,潛心閲讀吧!

經典唐詩讀後感6

唐詩三百首是一部流傳很廣的詩集,在我們小的時候老師都要求背過,尤其是白居易和李白,杜甫的詩詞更是讓人們回味無窮,這一作為中華傳統優秀經典文學作品,有這豐富而悠久的歷史,我讀後有感而發,想要分享一下讀後之感。

在唐朝近三百年間,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金時代,雲蒸霞蔚,名家輩出,在唐代詩歌最多可以達到5萬餘首,但是由於年代久遠導致許多文學作品大量丟失,最後保留下來的唐詩不過300餘首,《唐詩三百首》共選入唐代詩人77位,計311首詩,其中五言古詩33首,樂府46首,七言古詩28首,七言律詩50首,五言絕句29首,七言絕句51首,這311首作品中代表作家主要以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白居易,孟浩然等等文學大家為主,如果我們談到李白,這位人人皆知的偉大詩人,仙道,意氣凌然,尤其在讀了他寫的詩後,更是有一種蒼穹豪邁之感,他的詩作格主要是浪漫主義,清新脱俗,大氣豪邁為主,這與他的歷史背景有這很重要的關係,比如“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種體現作者豪邁之情,也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不捨留念之感,總之對於愛好旅遊,喜歡當官來完成自己一生所願,卻只能在後期顛沛流離的李白來説,她的文學情感詩複雜的,這與當時的社會背景有這很重要的關係,談到李白就不得不提到杜甫,與李白合稱為大李杜,杜甫這一生更是悲慘,仕途不得志,在後期的安史之亂中也備受折磨,所以説杜甫它是一位現實主義詩人,最後在飢寒交迫中顛沛流離,病死餓死,下場比較悲慘,比如像杜甫的春望中“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的思鄉和憂國之感,也有“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的傷感與哀歎之情。也有“何時眼前突先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可憐天下和他一樣的世人也能住上好的屋子,即使犧牲自己也在所不辭,他的一生寫滿了悲傷,但卻一直憂國憂,和岳陽樓記中表達的情感有些許相似,最後再來説説白居易,他給我的感覺是寫的大部分詩可以對當時的社會進行一定的批判,就比如觀刈中看到一位老婦人抱這孩子在田中撿穗吃,而自己不需要勞累就可以獲得糧,令他自己感到慚愧,並且對當時的社會制度人勞動不過所交的税,可他也是位為人着想的偉大詩人,並且他的詩作很通俗易懂,也給人看,也容易和百姓形成共鳴。

唐代的詩人有很多,但是以上三人給我的印象最為深刻,詩人之所以寫詩,其一為了表達自己的想法,多為一些抑鬱不得志的情感,其二為了替天下百姓表達生活困苦,對朝廷制度的不滿,唐詩三百首中正是表達的這些情感正如以上舉例,其實不僅僅是唐詩,任何朝代的詩歌都可以表達出這些情感,我們應該去閲讀這些傳統經典文學去體會去感受古代人的情感以前人之鑑不斷完善自己。

經典唐詩讀後感7

戚繼光曾説過:養性莫若修身,至樂無如讀書。讀書的樂趣的確無法言喻,讀唐詩的快感更是相逢恨晚。

唐詩,是中國人的驕傲,它閃爍着永恆的光輝,照耀着千百年中華成長的道路,凝結着斬不斷的中華情。它,或高蹈於世,寄託遙深;或引導潮流,朝氣蓬勃。

夢迴唐朝,細細傾聽李白、杜甫等傑出詩人的千古絕唱,領略他們的胸襟睿智;極目遠眺王維、孟浩然等山水田園詩人的經典佳作,感受沁人心脾的詩情畫意;策馬回眸王昌齡、高適、岑參等邊塞詩人的顛峯鉅作,情陷硝煙瀰漫的鄉愁戰恨……唐代詩人恆河沙數,多少次讓詩國的天空雲蒸霞蔚,五彩斑斕;多少次讓讀者的情感跌宕起伏,波濤洶湧;多少次讓國魂的長河一石激起千層浪!

夢隨李白,仰頭驚看“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側耳忽聞“熊咆龍吟殷巖泉,慄深林兮驚層顛”;笑傲王侯“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俯首長歎“明月不歸沉碧海,白雲愁色滿蒼梧”……他的放蕩不羈,他的蔑視權貴,他飄逸張揚的個性,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無不使我歎服、使我欽佩,無不使歷史銘記、使歷史綻放!

夢隨杜甫,他長期生活在顛沛流離和飢寒交迫中,戰事連連繚亂了騷人的心,國事茫茫碾碎了騷人的心。在失陷的長安,他泫然疾書“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潸然長歎“積屍草木腥,流血川原丹”;黯然悲書“存者無消息,死者為塵泥”……

夢隨白居易,戰亂的平息並沒有帶來往昔的盛世年華。他毫不諱言,對黑暗的現實展開了猛烈的批判,寄託了自己的政治抱負和對民間疾苦的深切同情。“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鈎爪鋸牙食人肉”不正表達了他滿腔的憤怒嗎?“麒麟作脯龍為醢,何必泥中曳尾魚”不正表達了他對朝廷明爭暗鬥的不屑嗎?“食飽心自若,酒酣氣益振”不正表達了他對宦官奢靡生活的鞭撻嗎?……

夢隨王維……

夢隨李商隱……

一曲曲開朗奔放、剛健清新的音調,一句句情真意切、言簡意賅的韻律,使曾經的時代風貌和社會生活,無不歷歷在目,躍然紙上,使或輕鬆愉快,或憤懣無奈縈繞於胸。

“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歎之,嗟歎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唐詩選》讓唐詩重現勃勃生機,讓中華情的火炬繼續熊熊燃燒下去。

讀罷,受益匪淺,感慨良深,猶如夢迴唐朝。

經典唐詩讀後感8

孔老夫子言:“詩,能夠興,能夠觀,能夠羣,能夠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吟詩作對,一般都是文人墨客的表達交流的寄託所在。《唐詩三百首》,名頭之高婦孺皆知,靈動拗口的唐詩,悠悠一千多年的傳唱,已沒有隨着時光的流逝,變得艱澀。泰半久遠,我借光陰為引線,在若隱若現的記憶中尋覓那唐代性格各異、出色出眾的才人們,花香漠漠落花盈盈。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廬山秀出南鬥傍,屏風九疊雲錦張。

——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他獨自漫遊山中,心裏十分清靜,放下繁雜的思慮,讓奔騰的念頭停歇下來,任它隨清流遠去。意識得到控制,整個天地入眼清明。很多人會覺得,這是的他,應是受了現實很深的衝擊,帶着強烈的失落心意歸隱山中。產生這種見解實則是基於先入之見構成的無意識的強加,認定一個人的歸隱總包含着對現實的不滿和遺憾。

我認為,終其一生,李白都是個進取入世的人不會輕易失望失落,他有自在悠然的內心,磅礴的才華和見識。野心催逼他,於是促使他施展其才,就像不能阻止大鵬去展翅遨遊九天外,同樣不能勉強李白只能看到腳下的一塊地方。

他是個精彩的人,善於發現身邊的完美,無論是樓前的流水,懷中的美酒,還是窗前的明月光,入他眼來都別有意趣,他有世人無法企及的才華,哪怕最平常景物,經由他描摹,亦會動人心絃。

裏邊醫生都無法進入政治的漩渦中,有太多人為他抱怨不公,可這樣的結局對一個天性浪漫的偉大詩人而言,委實是最好的結局。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李商隱《無題》

他生在晚唐,錯過了最繁華榮勝的時期,又身處牛李黨爭的政治漩渦鍾,終身潦倒,鬱郁不得志。當時唐朝式微,正逐步走向沒落,可是除了詠史詩外,李商隱詩綺麗之處,絲毫不露末世悲涼之意,倒是頗有開元遺風。能不讓自身遭遇霸佔思想的人是可敬的。唐詩浩如煙海,李白杜甫雙馬橫絕,其餘眾人峯巒疊嶂,各有擁躉。情勢則是李商隱當之無愧獨佔鰲頭。進而放眼晚唐詩人,仍似李商隱的成就為翹首。

李商隱以感情詩稱著於世,我想這與他的情感經歷是分不開的。不然,如何能隔了千年,依舊扣人心絃他以往有一段影響了他一生的初戀。他與宋華陽的'戀情最終以杯具收場,是李商隱的心結所在,也是他的感情。

經典唐詩讀後感9

上次看隨園散人的《最相思莫如宋詞》差點酸掉牙,書名起的挺好的,可內容實在不敢苟同,讓我再次吐槽一下。滿篇呻吟,為賦新詞強説愁。所以對這類書青眼相待。

可我對詩詞愛的深沉,忍不住還是點開了它

這三顆星,一顆給書中美學,一顆給書中哲學,一顆給精到賞析。

以前以為,詩只是詩,就是用來背誦考試的詩。最意外也就是隻能陶冶情操,讀的越多越有感覺。就在兩天前,我真正從內心感受到教科書上説的詩是詩人一生的寫照。今晚,又悟到詩人寫詩,真是用心血在寫,用生命在寫。不記得是誰説過,還是上天賜予我的,心頭響着“寫詩是痛苦的”這句話。

不想在這裏再説書裏面説過的言語,唐詩的地位我也不再重提。這些都是已經説過的話,我再説就是廢話了。

説説詩詞對我的啟發和在生活中的作用

一:都説腹有詩書氣自華,我想好多人是不是很納悶的想,我雖沒熟讀唐詩三百首,但也有七八十首了,而且都是唐詩中經典中的經典,為何我什麼感覺都沒有?説實話,我也是這種感覺,直到有次走在路上,在大腦毫不思考的情況下,我很自然的吟出一句詩來,到這裏,我還是沒那種感覺,這隻我是突破瓶頸的徵兆。後來又大量背誦,才發覺可隨便吟詠詩詞。這樣很長一段時間後,我發現我竟然面對景物可以自己寫詩賦詞。可依然不能腹有詩書氣自華,機緣巧合下,我看了美學,哲學,《周易》,再次回頭看詩詞,我好像看到那些詩人在歷史長河中永不磨滅的氣節。到這裏,我才達到腹有詩書氣自華。

所以這裏講的是突破,突破人生境界,《周易》教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一些有關這個見解我前面寫了思考,可參考)還有很多卦象,這裏我才知道《易經》是人生的學問,美學,哲學還是自我突破的一個助力。

突破之後最明顯的改觀就是精氣神的變化,神采奕奕,讀書有思,學習有勁。

二:這個層次比較淺,就是我現在會寫寫詩詞,喜歡詩詞的朋友可以一起討教,詩文唱和,倒也是一大樂事。

三:真的很推薦《周易》這本書,周易不是市井流傳的迷信算卦之類的言語。我讀來它就是人生哲學,用東方哲思理解天地萬物。你看它多神奇,以八個卦象變化就可象徵天地萬物。這本書裏面有很多哲思,是教人如何走上聖人之道的。

其次就是美學,哲學,讀唐詩宋詞,不懂哲學,美學如吃西餐沒有刀叉,你無處下口。哲學,美學是詩詞的左膀右臂,缺一不可,少了這兩個,味同嚼蠟,不如喝白開水。

有思考的詩友,書友,可一起討論思考。微信讀書就缺這個討論勁,思考勁。我們不能成為別人口中的“這屆讀書人水平太差”。

經典唐詩讀後感10

孔老夫子言:“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羣,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吟詩作對,一般都是文人墨客的表達交流的寄託所在。《唐詩三百首》,名頭之高婦孺皆知,靈動拗口的唐詩,悠悠一千多年的傳唱,已沒有隨着時光的流逝,變得艱澀。泰半久遠,我借光陰為引線,在若隱若現的記憶中尋覓那唐代性格各異、出色出眾的才人們,花香漠漠落花盈盈。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廬山秀出南鬥傍,屏風九疊雲錦張。

——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他獨自漫遊山中,心裏非常清靜,放下繁雜的思慮,讓奔騰的念頭停歇下來,任它隨清流遠去。意識得到控制,整個天地入眼清明。很多人會覺得,這是的他,應是受了現實很深的衝擊,帶着強烈的失落心意歸隱山中。產生這種見解實則是基於先入之見形成的無意識的強加,認定一個人的歸隱總包含着對現實的不滿和遺憾。

我認為,終其一生,李白都是個積極入世的人不會輕易失望失落,他有自在悠然的內心,磅礴的才華和見識。野心催逼他,於是促使他施展其才,就像不能阻止大鵬去展翅遨遊九天外,同樣不能勉強李白只能看到腳下的一塊地方。

他是個精彩的人,善於發現身邊的美好,無論是樓前的流水,懷中的美酒,還是窗前的明月光,入他眼來都別有意趣,他有世人無法企及的才華,哪怕最平常景物,經由他描摹,亦會動人心絃。

裏邊醫生都無法進入政治的漩渦中,有太多人為他抱怨不公,可這樣的結局對一個天性浪漫的偉大詩人而言,委實是最好的結局。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李商隱《無題》

他生在晚唐,錯過了最繁華榮勝的時期,又身處牛李黨爭的政治漩渦鍾,終身潦倒,鬱郁不得志。當時唐朝式微,正逐步走向沒落,可是除了詠史詩外,李商隱詩綺麗之處,絲毫不露末世悲涼之意,倒是頗有開元遺風。能不讓自身遭遇霸佔思想的人是可敬的。唐詩浩如煙海,李白杜甫雙馬橫絕,其餘眾人峯巒疊嶂,各有擁躉。情勢則是李商隱當之無愧獨佔鰲頭。進而放眼晚唐詩人,仍似李商隱的成就為翹首。

李商隱以愛情詩稱著於世,我想這與他的情感經歷是分不開的。不然,如何能隔了千年,依舊扣人心絃?他曾經有一段影響了他一生的初戀。他與宋華陽的戀情最後以悲劇收場,是李商隱的心結所在,也是他的愛情。

經典唐詩讀後感11

英國的培根曾説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宋代的蘇軾也曾雲:“腹有詩書氣自華。”兩位在文學領域具有重大成就的人都認為,讀詩,可以提升人的智慧與情操。放眼我國五千年的歷史,唐朝的詩歌發展最為昌盛,為後人留下了無數經典之作。

年少時,寄居在外公家,外公是詩迷,珍藏的詩書舉不勝舉。於是,我便輕易讀到了《唐詩三百首》。我初識的古詩是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醉過方知酒濃”,一讀之下竟欲罷不能,從此,我便沉浸於詩的世界。

最初讀詩,讀的是朗朗上口的語句;再讀詩,便讀出了詩中字詞的斟酌;而後,在外公的指引下,我讀出了詩中或悲或喜的故事。我最愛在清風微拂的傍晚,於柳樹下,讀一首唐詩,或讀李白的豪情,在現實中飲酒放歌;或讀杜甫的雄渾,讓自己多一份憂國憂民;或讀白居易的清揚暢麗,在內心添一份清雅;再或是,讀讀孟浩然的恬靜,品品李商隱的委婉,每當此時,總是心潮澎湃,彷彿自己也是滿腹經綸的儒生,稍不留神就能吐出千古絕句。

我向來垂青富含思想的詩歌,因為它們陪我走過了許多坎坷。人生難免有失意的時候,當我考試不利時,那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鼓勵我突破“行路難”的困境;當我與朋友道別時,“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就成為心中的慰藉。詩,融入了我的生活,無論失意得意,無論悲愁歡喜,詩,一直是我不離不棄的知己,是我的精神支柱。

然而,現代社會迅速發展,許多中華文化被取代甚至被遺棄,對外來事物的狂熱追求使越來越多的現代人忘記了中國的古文化,忘記了唐詩,他們寧願生活在虛擬的世界,追逐一些索然無味的事物。曾有一則新聞報導:近六成的人認為中國人崇洋媚外。面對這個結果,我不禁震驚,難道中國文化的內涵不及外國文化嗎?並非如此,相反,中國文化博大精深,那些人之所以崇尚外國文化是因為他們沒有了解中國文化的精粹。試問,如果每個中國人能夠多讀一首唐詩,多一份對詩歌的熱愛,又如何會出現如今的局面。

如今的唐詩不再只是詩,它更是一種精神,一種嚮往,是中華文化的縮影。細讀唐詩,它能給予你智慧;品讀唐詩則可以使其勉勵你,鞭策你,使你前行。在紛繁的今日,不妨覓一個清靜之所,心如止水地捧一本唐詩,來領略其中的感悟。

經典唐詩讀後感12

小時候聽到這麼一句話,“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唐詩代表了中國詩歌的最高成就,既是中國幾千年文化千錘百煉的不朽碩果,更是愉悦我們精神世界的不可或缺的文化源泉。唐詩對於現代人來説是再熟悉不過的,上至鬢鬢老者,下到黃髮孩提,基本都能達到耳熟能詳的境界。《唐詩三百首》有很多版本,但其內容都是包羅萬象,盡涵人生百態,世間冷暖,品味一首首唐詩,我們彷佛進入了一個浩瀚無邊的天地,不斷領略着人生的真諦,我們本一貧如洗的精神世界不斷接受着衝擊,在洗禮中得到充實。

讀《唐詩三百首》裏的每一首詩,彷佛都是在閲讀一個個生動活潑的故事,從充滿詩情畫意的字裏行間裏我能感覺到撲面而來的朋友情、母子情、思鄉情、愛國情以及鬱郁不得志的無奈亦或是豪情壯志的抒懷。下面摘錄一些人們朗朗上口的語句回味一番。

——朋友情。每每讀到李白的《贈汪倫》,我的內心都會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那種天真自然,全無矯飾的朋友情誼所觸及,朋友間的離別雖苦,但有了你依依不捨的送別,有了你“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的勸慰,我一定會懷揣着這份深情厚意,昂首前行,雖有絲絲不捨,但內心不在茫然。正是書中的教導,使我明白: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朋友之情是多麼難能可貴,而自己觸手可及朋友是多麼值得珍惜。

——母子情。“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每每讀到孟郊的《遊子吟》時,我會自然而然地想起自己的母親,都會為偉大的母愛所觸及心靈,在媽媽給你打點的行裝裏,在媽媽給你的電話中,充滿着媽媽多少揪心的淚、多少美好的祝福。回想一下,我們從呱呱墜地到蹣跚學步,從茁壯成長到成家立業,哪一刻哪一時都離不開母親的哺育、照料和叮囑。當我們生病時,她日日夜夜,精心守候,求醫問藥,憂心如焚;當我們犯錯時,她苦口婆心,諄諄教誨,不厭其煩,深怕我們受到一丁點委屈。隨着我們不食不語,母親也懶言少飯。而我們的每一點小小的進步都會令母親眉舒目展、喜形於色。再想一想,就算不懂事的我們頂撞過她、傷害過她,而母親對我們的愛始終不變。正是書中的教導,使我銘記:要做一個孝順的兒子,一個懂事的兒子回報母親和所有親人的大愛。

——思鄉情。中華民族是一個故土難離的民族,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中的“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

經典唐詩讀後感13

如果説唐詩是一座華麗卻沒有大門的漂亮花園,盛開的繁花開遍了整個花園,吸引了無數蜂蝶為之翩躚飛舞,那麼,六神磊磊一定是這座花園的鑿門人或是引路人。

他自己就曾説過:“假如唐詩是一個花園,被圍牆圍着,多數人都繞牆而過,我就做一個翻過唐詩的圍牆的人,去裏面摘幾朵花給大家看看。如果喜歡,你們可以去走正門。我做這樣的人就不錯了。”

在這本書裏,作者並沒有用十分枯燥的學術語言來給我們講述唐朝的那些事,而是用十分活潑、符合大眾胃口的語言生動形象地為我們描摹出唐詩的丹青圖。

徜徉在書中,我們不再對大唐的文化詩歌望而卻步,因為詩人們亦都是一個個平凡的人。他們同樣會在深夜挑燈苦讀,同樣會在官場苦苦奮鬥,面臨感情和事業上的失意,同樣會因為一次失誤捶胸頓足。他們有登科時的欣喜若狂——“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亦有落第時的悲涼——“榜前潛制淚,眾裏自嫌身”,有女嬌娥對戀人的思念——“憶君心似西江水,日夜東流無歇時”,也有與戀人分手時的無奈悲傷——“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這些關於唐朝詩歌的種種,六神磊磊都用最生動活潑的語言為我們一一展現出來。

詩人的性格和仕途遭遇都交匯成詩人生命中的音符,每個音符都是一句詩,都是詩歌的靈魂所在。縱使是同一個詩人的詩,都並非完全一樣。詩人也許前半生及第,仕途順利,寫的詩歌都是旖旎優美的,着手點都在描寫皇家宮殿或是漂亮的風景。詩人也許後半生仕途失意,被貶邊疆,或是直接被撤職,詩歌所體現的情感時而是憂愁不悦的,時而是對朝廷不滿的,時而是充滿雄心壯志打算重入官場的,時而是看開後雲淡風輕的。這些都讓我們難以揣摩。但是我們現在可以跟着六神磊磊去更加細緻入微地體會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的詩歌世界,以不同的角度、別樣的切入點去觀察一個詩人。我們可以從唐詩世界的另一扇大門進入這個世界,更加真切地體會這個世界的每一筆每一畫。

小時候我也背了不下兩百首唐詩,但對唐詩的內容以及詩人的生平背景一知半解,或是根本就不瞭解。背完詩歌后,連此詩歌的意思都被我拋到九霄雲外了。可以説,我連唐朝詩歌的大門都沒有真正踏入,只是在刻有“唐詩”的牌匾前徘徊。讀完這本書之後,我才算真正踏進了唐朝詩歌的大門,在門前的一隅仔細而小心地欣賞着怒放的朵朵梨花。

我想,這一切都要歸功於六神磊磊。

經典唐詩讀後感14

詩歌存活在每一箇中國人的生命裏。

小時候跟着大人念“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那時並不懂得什麼思鄉之情,卻在長大後每每看到這些詩句便記掛起家鄉來。我認為讀詩歌是對中國文化最好的傳承方式,學生時代背過不少詩詞但鮮少能靜下心來好好品味其中的韻味,現在翻開那本《唐詩三百首》看着熟悉的詩句卻彷彿明白了,從前的背誦就是為了此刻心中的瞭然。

林語堂先生曾在《吾國與吾民》中説過一段關於詩歌的話——詩歌通過對大自然的感情,醫治人們心靈的創痛,詩歌通過享受簡樸生活的教育為中國文明保持了聖潔的理想。它時而訴諸浪漫主義,使人們超然在這個辛苦勞作和單調無聊的世界之上,獲得一種感情的昇華;時而又訴諸人們的悲傷、屈從、剋制等感情,通過悲愁的藝術反照來淨化人的心靈。它教會人們靜聽雨打芭蕉的聲音,欣賞村舍炊煙裊裊升起,並與流連於山腰的晚霞融為一體的景色;它教人們對鄉間小路上朵朵雪白的百合要親切,要温柔;它使人們在杜鵑的啼唱中體會到思念遊子之情;它教人們用一種憐愛之心對待採茶女和採桑女、被幽禁被遺棄的戀人、那些兒子遠在天涯海角服役的母親,以及那些飽受戰火創傷的黎民百姓。

林語堂先生的話簡潔精煉的概括了中國人和詩歌之間的關聯,他將詩歌稱作中國人的宗教,甚至幾乎認為如果沒有詩歌中國人就無法存活至今,可見詩歌對於中國人的重要性。

清人蘅塘退士所編選的《唐詩三百首》在如今流傳甚為廣泛,唐詩稱得上是中國詩歌史上最為濃墨重彩的一筆,唐朝的繁榮安定使得一批文人墨客創作了大量佳作得以名留青史,那些流傳至今仍然膾炙人口的詩句最能真切的表達我們中國人的靈魂。

重新品讀這本《唐詩三百首》讓我拾回那些被遺忘的情感。再讀一遍“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想象如奶油般細膩柔滑的酥潤的春雨;再讀一遍“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想象温和的春風輕輕拂過柔軟的柳枝;再讀一遍“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想象明月鬆峯清泉白石的靜謐……詩中還有太多的美好值得我們去細細體味。

人們的步伐總是太匆忙了,閒不下一刻來感受到看看我們周圍的世界,不能像古人那樣細膩的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單調乏味的城市生活讓我們的精神變得麻木,從而埋沒了我們心底那份詩意。不過就像于丹老師説的:人的年歲越是增長,就越需要一種温暖,需要生命年華中的浪漫,讓我們在現實的糾葛之外找到一種掙脱地心引力的力量。

在我們有限的年華里享受無窮的詩意,那麼也就成全了我們自己最美的人生。

經典唐詩讀後感15

每當我看到比較小的孩子一遍遍誦讀“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時,總會想起我的從前:只是一味的枯讀古詩,沒有一點汲取營養。到頭來,味同嚼蠟,只是死記硬背過了。

我曾為此後悔良久。我在剛入學堂的時候,看見文字就如同一個個會認的符號,粗粗的讀完,粗粗的背過。上百的誦讀量換來的只是寥寥無幾的記憶。我試圖改變這樣糟糕的背詩方式,但古人那令人難以領會的語句,實在不好接受。煩惱一天接着一天,像一根根絲線把我一縷一縷的纏起來,正當我被綁的喘不過氣時,一本寶書救了我。

若問此寶為何物,《唐詩素描》為其是。

“此時,只有那輪明月,睜着慈祥的目光,把一個孤單的身影照耀”……一首短短的五言絕句,被數百文字展現,意境就慢慢的渲染開了。詩,像是香濃的茶葉;此書,如同尚好的熱水。兩者相融,就覺得茶味的馥郁在水中慢慢渲染開了,茶的苦澀轉甘甜,水的無味變芳香,兩者缺一不可。

意境確實明瞭,從前只認為詩人想家了抬頭看看月亮。而現在卻不同了:詩人在窗前矚目天空,晚風輕拂髮絲,襟袖飄飄,雙眼中彷彿有淚花綻放。桌上還有前夜在花間喝剩的美酒,昨晚是三人,今夜怎麼看,卻只是孤身一人了。悠悠的長笛鳴聲蕩入耳畔,折柳清脆的聲響引發了無盡的故園情……

讀這本書,彷彿真的化作一隻小書蟲兒,鑽到詩海里了。空山新雨的暢快,蓬頭稚子的頑皮,慈母手中的針線……富有詩情畫意的中華漢字,築成大舟載你遠行。

文章之本在題,回過頭來,我開始思考這本書的題目。此書甚美,為何命名為“唐詩素描”?將我將全文通讀一遍後,才明白,素描是最真實的臨摹,作者用雅緻的辭藻,將詩中流露的景象真切的描繪出來。如果只是單單有文字,也許有些意境仍想象不出,而我的書中每一首詩都配有一幅山水畫,讀詩,從詩中想景從景中尋詩,一言一字錯落有致,一筆一畫恰到好處。

如果僅僅讀一遍,是完全吸收不了的,要多讀,多品,要讓知識的香茶真正在水中浸泡開來,多讀幾遍,你會“温故知新”。

詩很多,在這首詩裏,是百花齊放。飛流直下三千尺,是奔騰,是從千米高空向下衝的駿馬;偷採白蓮回,是童稚,是在水中採白蓮的娃娃;大漠沙如雪,是豪情,是塞外金戈鐵馬的戰騎。就“桃花潭水深千尺”一句看,心悦時賞,有錦繡江南的美幻,有深厚的友情;傷心時品,卻是桃花潭的深淵,卻是告別朋友的悽清。

自從翻開這一頁書,我對古詩的理解就開始不斷上漲,有的思考不在停浮於表面,有了一些自己的見解和深度,我再也不是那個接詩就背,不知思考的人了。

讀過《唐詩素描》後我喜歡獨自一人躺在牀上,望望那皎潔的白玉盤,卧聽風吹雨打,暢想鐵馬冰河入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