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散文 > 哲理散文

關於生活的哲理散文精選

欄目: 哲理散文 / 發佈於: / 人氣:1.45W

人生最大的悲哀不是失去太多,而是計較太多,這也是導致一個人不快樂的重要原因。我們可以多閲讀一些優秀的哲理散文。下面是本站小編為你帶來的關於生活的哲理散文精選,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關於生活的哲理散文精選

關於生活的哲理散文精選篇一:靜觀其變,衡其利弊

面對一項活動,有的人引領大家,有的人跟隨眾人,有的人質疑而有的人卻先靜靜旁觀。我認為,我們應該先做一個旁觀者,察其利弊,究其根本,不能盲從。

旁觀,是一種靜觀其變,先想後做,不盲目行動的處世態度。有人説旁觀是一種不積極,冷漠的態度,我認為並非如此。共產黨埋伏在國民黨中時,見到自己的同伴慘遭殺害,不去參與其中,也不反抗,這難道是冷漠?這是經過深思熟慮,衡量利弊所做出的行動,國家利益高於個人生死。因此旁觀是一種處世的方式。

為什麼我們要做旁觀者,靜觀其變?

當真相未明時,盲目參與並非上策,並可能引起社會的浮躁,引發社會的動亂。文革時期,青少年盲目追隨毛主席,被四人幫利用,盲目參與到知識分子“批鬥”大會與“批鬥”行動中,造成無數知識分子的死傷,社會惶惶不安。同樣的,香港“佔中”活動中,許多憤青參與到活動中。這使香港人的生活,工作都受到了很大的影響。這也引發了大陸人的憤怒。可謂得不償失。盲目參與有時只會成為“領頭人”利用的工具。

靜觀其變,衡其利弊,方為上策。前段時間發生了打砸日本車,日本餐廳的事件,有的人盲目跟從。而有的人不參與,而是靜觀其變。他們説,雖然憎恨日本人,但這件事不能參與,這是在破壞自己國家的財物啊!國家還如何團結?再來,關於柴靜近期的有關於霧霾演講,許多人説她造假。很多人因此對她罵聲一片。而部分人卻不急於發表觀點。因為他們認為:造不造假不知道,但她引起了人們對霧霾的重視,不該不分青紅皂白地罵她。所以,只有先做一個旁觀者,衡其利弊才能正確地行動。

旁觀者的精神是可貴的,他們不被“意氣”與所謂的“大言大義”衝昏頭腦。他們可以洞察是非,因而決定下一步如何行動,是“參與”還是默默“離開”。

而浮躁的社會使過多人盲目參與,社會缺少了洞察是非的“旁觀者”。趙白鴿趕往災區賑災,同行人員發生了“名牌表”事件。事情一發生,人們紛紛批判,咒罵,沒有人調查澄清事實的真相,這使原本的一件公益好事,變得複雜不堪。走紅網絡的歌曲“我的滑板鞋”被人盲目地追隨與傳唱。可沒有人去看清它的真正面目,人們成了“蝦米網”的賺錢工具。正是利用了人們的盲從心理,許多政治事件才可以通過控制人們的思想,而被操控。世界正是缺少靜觀其變的旁觀者來點醒人們,點醒社會。社會需要旁觀者。

做一個旁觀者,靜觀其變,衡其利弊。

關於生活的哲理散文精選篇二:堅持

若時光倒退兩年,九、十月份,夏末的辰光,稍縱即逝裏會做許多不同的選擇,交錯裏也應有許多不同的事件,但不變的,始終不會有所改變。稱之堅持。

儘管所堅持的大多杳杳不見影蹤,朝夕間理想便是一個湮滅。

最過豔羨的品質是柔韌不拔,卻每每不得。慣於間歇性的作出每一種改變,尚未開始便結束。未完之後卻又懷念,以為那是最好。這樣的悖論糾繞不解。

想寫的小説已經逼近兩萬字,卻再也沒有思路,在這樣下去畢業也見不到完整。虛構情節與現實之間定會產生某種交匯,但應是怎樣的力度去穿透,又或是徹底放開所説堅持,流於俗話,也能有個念想,早日見到成品,不論初衷。可説過骨子裏有迂腐情節,酸起來要命又自以為是的命名嚴肅,這一方面傾向前者,所以一直動筆時候太少。

兩年知道許多事情不簡單,已經再也沒有乾淨落拓的少年心境。路過的人事也終究只是路過的,幾年之後再無交集,便也隨心所欲。去他的刻意交好。去他的。喜惡之間的界限必須清晰。

可總有些東西是應該一如既往,這些都清清楚楚。我們應該有乾乾靜靜的理想。

這點,會一直都有。

關於生活的哲理散文精選篇三:舍與取

六年前,送女兒到四川內江師範學院。學院東倚沱江,北臨張大千紀念館。漫步在沱江邊,暗紅色的小石子引起我的好奇。撿幾塊放到包內,帶回山東作紀念。這既不是貪財,也不是拾遺,無傷大雅。

繞道成都而回,那巴山蜀水,蓊鬱的竹海,川菜的辛辣,怪蠻的川音亦都定格在腦際。唯一能夠重現眼前的,只有那幾枚在沱江邊撿來石子。

20xx年秋,在“卓達香水海”參加研討會。清晨洗漱完畢,用電鬚刀颳着一夜就鑽出面頰的鬍鬚,依窗遠眺。松林疊翠,阻止我將目光放遠。風吹雲動,空氣中瀰漫着大海的氣息。那濤聲若隱若現,將我心中所有的坎坷撫慰成一馬平川。

“卓達香水海”多麼詩意的名字,今日離去,也許今生不會再來!開窗、探身,將電鬚刀內被剃下的鬍鬚撒向窗外的花叢。呀!心靈的天窗在不經意間開啟:“我身上也有東西永遠地留在這裏!也許它將化作微塵飛走,也許它能讓明年的月季開得更豔!”

中午去文登的“秦始皇召文台”參觀,受到早晨的啟發,心想:“應該留點身上的東西在這裏。”掏出隨身攜帶的剪指刀,剪掉右手上的指甲留於召文台。隨手撿幾塊小石頭放入衣兜,讓取捨在這裏瞬間默契地交匯。次日登臨劉公島,在鄧世昌的雕像前剪下左手的指甲,將在“旗頂山炮台”撿的石子收於囊中。一樣的舍取在這裏重新演繹,可它震撼心靈的餘音卻由遠到近。

伴着出行次數的攀升,一個不成文的習慣悄然生成。無論走到哪裏,只要是值得紀念的地方,我都會留下一點東西,手指甲剪完了就揪下幾根頭髮。武漢之行我突發奇想,將雙腳的指甲剪下,用紙包好,把它撒在“磨山楚天台祝融觀星的雕像”下。以示我的雙腳踏上楚地,穩穩地站在了那裏。

堅持和延續,我這標新立異的舍與取:“鬍鬚象徵着吸允,毛髮代表着熱枕。手指甲幻化着輕撫,腳趾甲寓意着站穩。”哪裏有我留下的這一些,就是我曾經來過這裏的最好見證。布衣草芥,恰似風中微塵。不求飄得更遠,但也不甘在低迷裏沉淪。

我家客廳的博古架上多是瓷器,一個景德鎮燒製畫着牡丹的柱形瓶格外顯眼。它是我專門用來盛石頭的,裏面包涵多少內容?只有我自己最清楚!

用淄博黌山的石頭墊底,那是我童年登上的第一座山。四川沱江邊的石頭、青島棧橋沙灘的石頭、華山的石頭、臨潼華清池的石頭、秦始皇兵馬俑的石頭、劉公島旗頂山炮台的石頭、浙江金華雙龍洞的石頭、漢口江灘和楚天台的石頭、魯山頂峯的石頭、濱州黃河北岸護堤的石頭等等,這些形態各異、顏色不同的石頭各有千秋。它們層層疊加,集中到這個柱形瓶內給我鎮宅。那些牛鬼蛇神、奸佞小人其奈我何?

我仰望着高山,留戀着沙灘。我崇拜着江河,嚮往着草原。我熱愛着生活,夢囈着童年。我坦蕩着襟懷,遐思着寬遠。我情繫着故土,揚起着征帆。我怒視着邪惡,磨礪着刀劍。我參透着五味,跋涉着艱難。我洗滌着靈魂,憧憬着明天。

舍與取,在我的心靈深處交匯,生命不息,腳步不止……

※本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