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史部 > 史記

《史記》讀後感【精品】

欄目: 史記 / 發佈於: / 人氣:2.3W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史記》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史記》讀後感【精品】

《史記》讀後感1

富春江裏江水滔滔不絕,我手中捧着一本《史記》,細細品味,感慨萬千……

讀着《史記》,我彷彿回到了那個羣雄逐鹿的年代,回到了那個英雄拼搏,帝王稱霸的崢嶸歲月!我看到了那個頂天立地,身殘志堅的司馬遷,看到了一諾千金的男兒形像。司馬遷用了整整18年的時間,在他60歲時,終於完成了爸爸司馬談的遺願,寫好了一篇52萬字的史家鉅作———《史記》。

魯迅先生稱讚《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它對大家知道中華民族的歷史,有着不可磨滅有哪些用途。它就像一個華麗的舞台,君王、英雄、謀士、刺客等形形色色的人物不斷上台,為大家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絕倫的故事。

我喜歡的英雄是項羽和勾踐: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川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三千越甲可吞吳,卧薪嚐膽。

我賞析的刺客是專諸、聶政、還有荊軻等人,對君王赤膽忠心,一心為君。就像荊軻臨走時在易水河邊“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不復返。”的悲壯,更有那後來身中八劍卻仍然一心想着太子丹,這就是他們赤膽忠心的最好表現。

我印象最深的謀士是韓信,從小忍辱負重,念念不忘過去幫過我們的人。在他的.第一場戰役裏,就以成功告終。他的一生中有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背水一戰;四面楚歌等戰役,無一失敗。關於韓信的一生有一副最佳的對聯:“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前半句講的是蕭何和韓信的故事,蕭何是韓信一生中的貴人,也可以説斷送了韓信的的一生,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後半句中的兩婦人,講的是漂母和呂后:漂母就是韓信小時候,給他一飯之恩的老婆婆,呂后就是劉邦的老婆,後來殺害了韓信……

讀了《史記》我敬孔子,畏霸王,頌毛遂,服姜尚,笑幽王,憎紂王,悲韓信,憐李廣。從中我領會到了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博大精深……

《史記》讀後感2

《史記》是中國史學上第一本記傳體通史,並且是司馬遷走遍大江南北,經受了各種打擊,嘔心瀝血在公元前91年完成的曠世鉅作。這本書中,最吸引我的是撰些時代中各領域英雄豪傑和記載國內外少數民族的“列傳”,是它讓我感受到了歷代英雄人物的氣概與豪邁。

比如説列傳中的“刺客列傳”裏的聶政、荊軻等人。以前,我認為刺客可是就是那些品行不正,只明白搞偷襲的人,但史記上的敍述,讓我明白,有些刺客是不僅僅仗義疏財、劫富濟貧,並且對君子赤膽忠心,像有些為了自我的國家去行刺君王,是冒着生命危險的,隨時都有可能被處死,真可謂是有去無歸。雖然如此,但他們依然一心為君,就像荊軻臨走時在易水河邊“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悲壯,更有那之後身中八劍卻仍一心想着太子丹,這就是他們的赤膽忠心的最好表現。

在《史記》裏,我認識智勇雙全的藺相如,立木取信的商鞅,巧言退兵的陳軫,少年有為的孟嘗君,錯失良才的魏惠王,貪利失地的楚懷王……其中最吸引我的'是不從濁流的屈原。

屈原是楚國著名的大詩人,他知識十分淵博,口才也很好,無論是對外交際,還是管理內政,他都能處理得有條不紊,楚懷王很賞識他。可是,屈原的才華受到了上官大夫的嫉妒,只要一有機會他就在楚懷王面前造謠生事,楚懷王聽得多了,也就信以為真,漸漸地疏遠了屈原。德才兼備又清高孤傲的屈原,懷着悲憤的心境,寫下了長詩《離騷》,多年來屈原報國的願望未能實現,最終跳進汨羅江自盡了。

讀了《史記》後我才明白,原先在古代所謂的“品行不正”也大多都僅僅是“行”不正而“品”正,他們一心只為王,他們如果沒有那“品”不正的王,必須是英雄,這讓我深刻的瞭解到了一個決策者的重要性。包括屈原等人在內,都是因為社會腐敗、墮落的現象,導致有些人只想着個人利益,才會讓那些真正為國家着想的忠臣落到悲慘的下場,也許在古代,皇權才是最重要的吧……

《史記》讀後感3

有這麼一本書。深暗的棕色封面上,鐫刻着的“史記”兩個大字,是那樣的入木三分,矯若驚龍,閃爍着民族智慧的光芒。翻開書頁,一股書香氣撲鼻而來。每一個字充滿堅韌、睿智的'文字將我深深吸引,如漫遊在中華民族歷史的海洋,無法自拔。

這本書就是《史記》。“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史記》是中國史上第一本傳記體通史,撰寫了一個個名主辦璀璨的人物,如足智多謀的藺相如,英勇無比的西楚霸王項羽,墳書坑儒的秦始王……許多繁星般的人物,深深地烙在我的心上,揮之不去。其中,廉頗負荊請罪令我折服,荊軻刺秦王反被殺使我惋惜,秦始王求取仙丹、墳書坑儒讓我憤怒……就這樣,書裏一個個特點鮮明,性格迥異的人物牽動着我的心,讓我難以忘懷。

課《史記》這本書的創作背景,更是讓人折服!窄小的囚窗,潮濕的監獄,殘忍的酷刑,讓司馬遷受盡身體和精神的折磨。可他退縮了嗎?“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於是,他毅然拿起筆,忍辱負重,饅頭苦幹,用信念直淌筆尖,完成了這部歷史鉅作。

想到這兒,我的心頭湧起了一股慚愧。司馬遷忍受了那麼多痛苦,卻仍然振作起來,寫下《史記》,而我呢,遇到一點小事就半途而廢。記得四年級的時候,一時興起嚷着去學游泳,爸爸同意了。可當我來到游泳館時,我竟然玩性大發,不好好學習。結果被爸爸摁在水裏,我只好跟着爸爸在水下做着頻繁的動作,心裏卻顯得十分不耐煩。這時我底下摔了一跤,跌進了水裏,鼻子也喝了好幾口水。最後還是被爸爸搶救上來。我立刻像個撒嬌的孩子,一屁股坐在地上,因為那件“突發事故”,死活都不肯去游泳了,爸爸沒辦法,也只好依了我。

可現在回想起來,自己是多麼可笑啊!司馬遷在受盡酷刑,飽受打擊卻毅然能竭盡全力,嘔心瀝血完成《史記》,而我卻因為一點兒小打擊,而放棄了學游泳。於是,我輕輕合上書本,撫摸着封面上“史記”這兩個大字,緩緩抬起頭,眺望遠方。然後,站起身來,拿起藏在行李箱裏的泳衣,拉起爸爸,向門外跑去……

《史記》讀後感4

分享的書籍是史記,史記是由司馬遷撰寫的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錄了上自上古傳説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間共3000年的歷史(包括哲學,政治,經濟,軍事等〉。

本書一共有12本紀、10表、8書、30世家、70列傳。本紀:主要寫了中國古代紀傳體史書中門的帝王傳記。表:這個藝術時期的.簡單大事記,是傳輸敍述的聯絡和補充。可以這樣説,他是傳本書的精華。以表格這樣最簡明的形式,記敍了某一時期的歷史,人物,揭示了古今意思的變化規律。世家:有封地、有爵位(周朝舊制公、侯、伯、子、男)、能夠世代繼承,這一類就是世家。列傳:一般用以記述帝皇以外的人物事件,(凡侯王而能世襲的《史記》原列入“世家”後代的紀傳體史書則取消“世家"一類,統稱為“列傳")。

再看《典籍裏的中國》的時候。就對《史記》有了充分的瞭解。然後自己也買了。分享一下我所學到的東西。

一、《史記》是司馬遷為了繼承父親司馬淡編訂的史書遺志。因為司馬世代為史官,司馬淡,一心繼承先人久絕的世業一一太史今,重新孔子撰述《春秋》的精神,整理和論述上代歷史。二、司馬遷想繼承《春秋》的精神。以道以,撥亂世,反之正。可見司馬遷,對“春秋之義”和“春秋筆法”心儀已久,這是他要殘城孔子的爭議,秉承《春秋》褒貶精神,最後寫成了史記。三、司馬遷要肩負史家的責任。查閲資料,我才發現,“太史今”只是俸祿六百石的小官,職責僅在於管理圖籍,掌管星象天文,最多也只是記錄上代乃當代事情,並無薯述的責任。為了家族,司馬遷,一心秉承先人世傳及往事“述往事以思來者”的責任感寫完了《史記》。

《史記》我會認真閲讀,可以在這本書上學到很多的知識和故事,今後我也為了家族的榮譽,不斷的努力。

《史記》讀後感5

今天,我閲讀完了《史記》這本書,真是深有體會。

史記分為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被人們廣為讚譽,也獲得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在這裏,所記述的人物中我最映象深刻的有兩個人。一個是舜。舜是黃帝之後,以孝敬父母而聞名,當時的天子,帝王堯將兩個女兒嫁給他,觀察他的內在品行,舜自己的各種言行使堯的兩個女兒沒因為家世顯貴而怠慢舜的親屬,並十分尊敬舜。他的父親對二兒子象十分溺愛,於是象與父親密謀殺害舜。當象以為舜死時,舜已逃出來了,而象則佔有了舜的`家產,彈起他的琴。而此時舜回家了,他不但沒有責怪的意思,還更加謹慎地侍奉兄弟與父母,使堯的兩個女兒在堯的面前對他大加讚賞,成為了一位新的帝王。舜之所以能得天下人的信任與膜拜,正因為他的德行,也不計較,不懲治,不抱復,盡力侍奉親人,這種品質是我們要學習的,他是我們品行上的榜樣。

第二位是漢朝的孝文帝,他廢連坐,開言路,使漢朝廢除連坐之法,他認為:“法令,是治國根本,用來禁止暴行而引導善人,犯法之人既已依法論處,就不必追究其父、妻等各家屬。”這樣,天下百姓便擁護孝文帝。漢孝文帝又除去詆譭罪,百姓議論或痛罵帝王,都不治罪,天下百姓將孝文帝與湯、堯、禹、舜這些帝王明君相比,他十三年發生了“緹縈救父”一事,又使漢朝免除肉刑,併除去田租,每一件事只要對百姓無利,便不再做。孝文帝以德服人,讓百姓服從,厲行節儉,如時一定要征戰,僅僅派兵守衞,而不追擊,以免讓百姓受苦。當時孝文帝每年僅動用一百兩黃金,而且大部分均是鞏固邊防,興辦教育與朝廷之中。當時朝廷右疋相年俸僅二千五百石,左疋相也只是二千石。孝文帝與湯、堯、舜、禹一樣,以德服人,以禮治國,國家富強,百姓安康,連南越帝王不得不説:“漢國大朝,全靠當今漢帝也。”隨後不再稱帝,而甘向漢皇帝稱臣。

《史記》這本書不僅讓我知道了許多歷史故事,還讓我懂得了許多品行,讓我從中受益。

《史記》讀後感6

一位名人曾説過這樣一句話:”人生一世,若不讀讀《史記》就等於白了!“可《史記》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多麼重要。

《史記》之所以流傳千古而不變,首先是司馬遷的人格魅力,人們為其頑強的拼搏精神折服。

漢武帝時,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出任太史令,其嚴謹的治學態度和批判精神,深刻影響了司馬遷的一生。”二十而南遊江淮,上會稽,探禹穴,規九疑,浮於沅湘,北涉汶泗,講業齊魯之堵,觀孔子之遺風,鄉射鄒嶧,薛彭城,過樑楚以歸。“歸後”仕為郎中“,又”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略邛、笮、昆明。“以後又因侍從武帝巡狩、封禪,遊歷了更多的地方。

這些活動豐富了司馬遷的歷史地理知識和生活經驗,親身體察到了老百姓的疾苦,為他後期的寫作夯實了基礎。

司馬談歸天,司馬遷子承父業繼任太史令,即”絕賓客之知,亡室家之業,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才力,一心營職以求親媚於主上。“並開始在”金匱石室“苦心閲讀,整理歷史字資料,其正式寫作《史記》年四十有二,準備工作整整用了二十二年。

正當司馬遷專心致志進入寫作中,卻不幸因李陵事件受牽連,下”蠶室“受”腐刑“,這是對他極大的摧殘,一度他想到了死,但他為了實踐先父論載天下之文的'遺願,強忍恥辱,又從”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等聖先的遭遇中得到啟發,最終戰勝了自我,”就極刑而無愠色“,”隱忍苟活“以完成著作《史記》的宏願。百三十篇,526500字寫了十一年,其艱辛程度不言而喻。

可見這位史學家,為了這部史記,付出了多麼大的代價。剛直不阿,留將正氣衝霄漢;憂思奮發,著成信史照塵寰。最悽慘的際遇,最悲壯的人生,卻造就了中國最壯美、最瑰麗的千秋史筆。正所謂:絕境生絕唱。憐才膺斧鉞,吐氣化虹霓,刀劍染血式的苦難,促人思考,而這樣的思考,是為苦難加上一層霜並使之深入精神領地裏再度受難,最後才綻放出一叢叢豔麗的菊花來。《史記》似梅,枝瘦花馥;《史記》如菊,蕊寒香冷。正如兩千多年後魯迅先生所贊:”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司馬遷是一個真正的血性男兒,其執着,其堅韌,其真性情與《史記》一道永遠彪炳千秋,永垂史冊。

《史記》讀後感7

還記得那天,快遞員叔叔給我送來了一份驚喜——我最愛的漫畫書到來了。打開包裝,《漫畫史記》鮮明簡約的封面立刻吸引了我,隨後我似乎穿越了時空一樣,被捲進了驚心動魄的楚漢爭霸世界。

《漫畫史記》這套書一共有十二本,每本里的故事都非常精彩有趣,讓我目不暇接,意猶未盡。不過其中最吸引我的是《劉邦項羽》。秦末漢初,反對秦朝暴政的隊伍如洪流般襲來,經過數年的紛爭,天下的命運逐漸掌握在兩個人的手中:一個是青年英雄項羽,一個是平民諸侯劉邦。幾番交戰,劉邦被項羽打得落花流水。但是最後,劉邦卻憑藉自己的智慧和膽識,奪得了天下。而項羽呢?最後他卻烏江自刎,靈魂則在天堂那享受着大魚大肉。

讀完這本書,讓我想到了動物大戰,大象戰猴子,老虎戰毒蛇……

仔細想去,故事中的項羽純粹就是一個勇夫,膽大心小,只會用武力去解決問題,不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比如項羽帶兵起義時,明明是自己指揮出錯,卻死不承認,反而認為是“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最後自刎烏江。而劉邦心懷天下,善於用人。他利用平民時結交的蕭何、樊噲等能人幫助自己建立漢朝,他又在蕭何、張良等賢人的輔佐下,拉攏了多位諸侯,最終贏得了天下。

閉上雙眼,我細細品味着每一個細節,每一張圖片,真的是精彩紛呈,就像一枚枚精美絕倫的'小印章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裏。想着想着,我笑了。想起我的小妹也是個小怪人,從來不聽別人的勸告,不是經常把門反鎖,就是老是把家裏的擺設弄壞,結果別人批評她的時候,老是嘟着小嘴巴,不承認自己的錯誤,都怪門的不是,擺設的不是,聽得我們好無語。她如果少點項羽的武斷和自大,多點劉邦的耐心和智慧,估計會更可愛吧!如果項羽和劉邦知道我把他們跟小妹相提並論,他們又會有什麼反應呢?

這套漫畫歷史書真的很有意思,語言幽默,通俗易懂,笑笑過後還能讓我們認識不少的英雄人物。同學們,你們也趕快去讀起來吧!

《史記》讀後感8

作為人類思想精華的名著書籍,一直都是大家在學習和參考的典範,也是一種文化傳承的必修課。讀後感與其看做是種作業還不如看做是一次對於原著作者的思想交流、碰撞。本欄目為大家提供了大量的名著讀後感資料,希望大家在這裏能找到相同的火花,多交流。

《史記》既是一部史學著作,又是一部偉大的文學著作,開創了我國傳記,文學的先河,史記讀後感。《史記》中對古代優秀任務的頌揚,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高尚情操,對醜惡現象的揭露,顯示了中華民族嫉惡如仇的精神品質,如其中的大禹治水,表現了一個為民造福的大英雄,他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塑造中,可以看出他的`心非常善良,肯為別人付出。他治理了九條河流,為人民立下了豐功偉績,也體現了勞動人民改變大自然的雄心壯志。我還從趙氏孤兒,塑造了忠臣程嬰和公孫杵同奸臣屠岸賈鬥志鬥勇的故事。讓我們感動於忠誠、善良、正義;鄙視邪惡,痛恨不忠不義。其中的《武王滅紂》通過文王和武王用他們的仁義、善良為民造福,讓百姓安居樂業,和紂王的殘暴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比,讓子孫後代永遠記住他們。《陳勝吳廣》的故事謳歌了我國古代歷史上一次偉大的農民起義,陳勝吳廣帶領奴隸推翻秦朝的暴政。陳勝從起義到犧牲只有6個月,然而他點燃的反秦之火越燒越旺。《飛將軍李廣》寫的是飛將軍李廣愛兵如子抵抗匈奴進犯,保衞國土,立下了赫赫戰功,受到人民的愛戴……

司馬遷在忍辱負重的情況下寫完了《史記》,那是多大的痛苦!這是因為他有強烈的責任感,他才能繼續堅持王若琳下去。沒有了責任感,任何事情都無法很好完成。

試想想,如果校長沒有責任感,我們的學校會是什麼樣子?如果老師沒有責任感,我們的班級又會是什麼樣子?所以我們應該從小事做起,即使做一個小小的班幹部,也要有責任心,盡職盡責幫助老師分擔工作,幫助同學。如果連這一點點責任感都沒有,將來怎麼可能成為棟樑之材?

為了自己、為了社會,讓我們從小做起,從現在就開始培養自己的責任心吧!

《史記》讀後感9

《史記》是中國史學上第一本記傳體通史,而且是司馬遷走遍大江南北,經受了各種打擊,嘔心瀝血在公元前91年完成的曠世鉅作。這本書中,最吸引我的是撰些時代中各領域英雄豪傑和記載國內外少數民族的?列傳?,是它讓我感受到了歷代英雄人物的氣概與豪邁。

比如説列傳中的《刺客列傳》裏的聶政、荊軻等人。以前,我認為刺客不過就是那些品行不正,只知道搞偷襲的人,但史記上的敍述,讓我明白,有些刺客是不僅仗義疏財、劫富濟貧,而且對君子赤膽忠心,像有些為了自己的國家去行刺君王,是冒着生命危險的,隨時都有可能被處死,真可謂是有去無歸。史記讀後感800字。雖然如此,但他們依然一心為君,就像荊軻臨走時在易水河邊?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悲壯,更有那後來身中八劍卻仍一心想着太子丹,這就是他們的赤膽忠心的最好表現。

在《史記》裏,我認識智勇雙全的藺相如,立木取信的商鞅,巧言退兵的陳軫,少年有為的孟嘗君,錯失良才的魏惠王,貪利失地的楚懷王??其中最吸引我的是不從濁流的屈原。

屈原是楚國著名的大詩人,他知識非常淵博,口才也很好,無論是對外交際,還是管理內政,他都能處理得有條不紊,楚懷王很賞識他。可是,屈原的.才華受到了上官大夫的嫉妒,只要一有機會他就在楚懷王面前造謠生事,楚懷王聽得多了,也就信以為真,漸漸地疏遠了屈原。德才兼備又清高孤傲的屈原,懷着悲憤的心情,寫下了長詩<離騷>,多年來屈原報國的願望未能實現,最終跳進汨羅江自盡了。

讀了《史記》後我才明白,原來在古代所謂的?品行不正?也大多都僅僅是行?不正而?品?正,他們一心只為王,他們如果沒有那品不正的王,一定是英雄,這讓我深刻的瞭解到了一個決策者的重要性。史記讀後感800字。包括屈原等人在內,都是因為社會腐敗、墮落的現象,導致有些人只想着個人利益,才會讓那些真正為國家着想的忠臣落到悲慘的下場,也許在古代,皇權才是最重要的吧??

《史記》讀後感10

伍子胥列傳:在“不為節操而輕死,不為天年而苟活”的人生信念上,伍子胥和司馬遷可謂前赴後繼!伍子胥不應誘詔,棄螻蟻之死,經宋,鄭,晉曲折至吳,歷昭關險渡,街市乞討,鄉野躬耕,宮闈驚變,最終聯唐蔡,間鄖隨,破郢都,鞭王屍!若此前所謀,皆為一己恩仇,則以後所慮,關乎一國興替!不料竭忠盡智,換來屬鏤之劍;伐梓做器,眼看頭顱高懸!司馬遷一介文人,忍受宮刑之恥而苟活,成就太史之書以不朽!若苟活,為一己湮沒而名不稱,今書成,以一家之言而續《春秋》,筆做槍,史為彈,褒貶今古,臧否人物,終為武帝所忌,杳然不知所終!壯哉,悲夫!

仲尼弟子列傳:孔子可謂是先秦時代文化的集大成者!以孔子為樞紐,串聯出術業專攻,性格迥異的弟子們!隻言片語間,眾弟子音容笑貌躍然紙上!顏回“不遷怒,不貳過”的修養;子騫“如有復我,必在汶上”的決絕;子路“食其食者不避其難”的忠誠;子夏“繪事後素,禮後乎”的領悟;子貢“一使而五國變”的大氣;曾點“春服既成,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的散淡;宰予“三年之喪不亦久乎”的愚鈍;司馬牛“斯可謂之仁乎?斯可謂之君子乎”的執拗!《史記》第一次完整記述孔子的生平事蹟,系統梳理眾弟子的'師承源流,對於後世諸儒,深刻理解孔子及思想居功至偉!

商君列傳:相對於後世眾多變法人亡政息或中途夭折的結局,商鞅變法無疑是成功的!在戰國這個大爭的時代,他通過鐵血政令和鐵腕執行,使秦國短時間內建立起強大的國家軍事機器,為秦始皇一統天下奠定堅實基礎!

商鞅本身則具有濃烈的悲劇色彩!客觀因素,先是在嫉賢妒能的公叔痤手下長期雪藏;以貴族身份不得已通過宦官景監引薦才得以出仕;懷揣帝道、王道、霸道,三易其稿才摸透秦孝公的用意;不惜得罪太子等宗室貴戚,陷自身極度危險之中以成投名狀!主觀因素則是性格上刻薄少恩,冷酷無情,政治上貪位貪名,排斥異己,生活上奢侈鋪陳,膨脹越禮!最後作法自斃也是應有之義了!

不過商鞅更深層的悲劇在於,他不過是秦孝公統治國家的工具和棋子而已,他所堅定推行的制度,他自身也逃不出請君入甕的宿命!

《史記》讀後感11

假期裏我讀了《史記》。《史記》的作者是漢朝的司馬遷。他很了不起,因為他記載了從大禹治水到漢武帝時期漫長的一段歷史。他告訴了我無數耐人尋味的歷史故事:有大禹治水,為民造福三過家門而不入;有昏君周幽王,為了討妃子的歡心,烽火戲諸侯,最終導致國家滅亡……通過這本書,我看到繁榮的唐朝、殘暴的秦始皇、崇武的漢武帝……我彷彿真的看到了皇宮的奇珍異寶,百姓安居樂業的生活;秦始皇焚書坑儒的塵煙、漢武帝揮兵抗擊匈奴的戰陣場面。有的看着令人心曠神怡,有的看着令人神情緊張,有的'看着令人無可奈何……

在這本書裏,我結識了許許多多的歷史人物:我覺得唐皇應該收集更多的書籍供天下閲讀一些來自統一前其他國家的書籍,不要那麼專橫,要心胸寬廣,能夠接納百家之言。精通習武的漢武帝應該瞭解一些鉅著,成為一位能文能武的好皇帝。再談談古代名人吧。例如扁鵲,他是多少人起死回生,巧診了多少個疑難雜症,挽救了多少在死亡邊緣上掙扎的老百姓。還有張騫出使西域,雖然被匈奴人拘留了十幾年之久,但是依然不忘自己出使所肩負的重任,促進了漢朝和西域的交流。孔子是我國曆史上的教育學家,他教育學生不是體罰,而是用禮儀道德規範他們言論和行為,注重因材施教,他教導自己的學生要温故而知新,他還善於循序漸進地誘導人,不僅如此,他還是個十分正直的人。

我最喜歡的是“卧薪嚐膽”和“懸樑刺骨”這兩則故事。“卧薪嚐膽”講述的是,越國和吳國發生戰爭,越國戰敗。之後,越王勾踐每天拿柴草當被氌。他還在吃飯的地方掛了一個苦膽。每逢吃飯的時候就先嚐苦膽的苦味,這樣來提醒自己不忘國恥……經過十年的的卧薪嚐膽,奮發圖強,最後打敗了吳國。

讀了《史記》,不僅豐富了我的見聞,還增加了知識,對我今後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讀書真好!

《史記》讀後感12

孫臏是《孫子兵法》的作者就是孫武的後人,號稱“兵學亞聖”,是春秋戰國發展時期中國傑出的軍事家。但是他的一生都是命運也是坎坷,由於我們自己的才華被同門師兄弟龐涓所嫉妒,被龐涓陷害挖掉膝蓋骨,失去了進行雙腳。我想,此時的孫臏認為除了學生身體的疼痛,更嚴重的是心靈的創傷。但是對於一個企業無法正常站立工作的人,卻能夠在戰場上可以指揮關係億萬勞動大軍,成為了國家傑出的軍事家,依靠的是他堅強的毅力和足智多謀的才華。

在這個故事中,讓我欣賞孫斌的戰爭策略。 例如,“賽馬”,孫繼讓田忌使用劣馬和對方的優馬比;使用第二馬和對方的中馬比;使用中間馬和對方的下馬比,使田忌只失去第一輪。 還有一個著名的“魏救趙”,孫斌説:“想解開亂七八糟的東西,不能拉周圍;在一旁勸説,不能説服加入。 避現實,出其不意,一旦形式發生變化,問題自然會得到解決。 最後,田忌將軍採用了孫斌的策略。 用魏出兵攻打趙肯定派出了精鋭部隊,而留在國內則是老弱病殘的推理。 魏國精鋭部隊聽到這個消息,立即返回救國。 就這樣,不僅解決了趙構圍攻的危機,還讓魏無羨逃跑,一舉兩得。 從這些策略中可以看出,孫是一個足智多謀,精通軍事的師。 在最後的“馬嶺之戰”中,孫斌仍然用高超的戰術來陷害他的敵人龐娟殲滅,萬箭復仇。

作者進行最後一個寫到,當太史公司馬遷經濟遭受宮刑時,不願意選擇苟活在世,是孫臏認為這類主要人物的`故事可以激勵了他,讓他勇敢地活下來,最後完成了《史記》的寫作。

讀完這個故事我有兩種很深的感受: 第一,當我們遭遇挫折時,千萬不要放棄自己,要堅持自己的理想。其次,《史記》真的很有趣,這本書不僅可以學到很多智能超人的戰略故事,還有很多好的人物故事值得我學習。

《史記》讀後感13

説起項羽,那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在他24歲時舉起千斤大鼎,由此有了“力拔山兮氣蓋世”。通過鉅鹿之戰中的神勇表現,又有了“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評價,但我想説的是項羽只適合當一個小卒,或者是一個百夫長。項羽的神猛,是毋庸置疑的,在當時秦軍是非常強大的,但是在鉅鹿之戰中,項羽憑藉幾萬楚兵與十幾萬秦軍對抗,結果打敗秦軍。殺蘇角,俘王離,涉間不降,自燒殺。而且項羽還憑此一戰留下了“破釜沉舟”這樣的成語。在那時,項羽的人氣大漲,有許多人都投奔他,在他的帶領下秦國很快就滅亡了。

以上都是項羽一生中最輝煌的戰績了,但我想説的是項羽太過魯莽,在鉅鹿之戰時,他直接進軍敵人的內部,可他卻沒想過,如果兩翼的敵軍包圍起來了,那麼項羽就會陷入萬劫不復的困境中。那麼他也只能戰死沙場了。當在“鴻門宴”那一個場景。項羽在軍事上的不足已經被暴露得很明顯了。在自己的勢力中有謀略家,而且還是對於自己比較親的親人---范增。但是項羽卻不聽自己的義父范增的意見,而是去聽信劉邦的謊言,這是很不明智的。應為在當時,咸陽已破,劉邦的軍隊雖在霸上,但當劉邦的任何舉動有反常時,項羽就應該小心提防着劉邦啦,應為在這時一般是有野心的'侵略家現身奪權的時候了。所以項羽應該立即殺掉他,永除後患,不給劉邦任何可以活着出去的機會。再者説,父親是不可能會傷害自己的兒子的。但是項羽還是相信了自己所為的兄弟。這表明了項羽的重義氣,同時也體現了項羽的單純。

總而言之,項羽只適合當一個小兵。他用他的勇氣,可以鼓舞我方的士氣,但是他的軍事謀略很差,如果有一個不小心就可能斷送幾千條生命,所以他不適合當一個謀略家,在軍事中,不是所有人都會上陣殺敵,但有時只他一人之力可破敵方十萬大軍,由此可見軍事策略的重要性。而且項羽也不是一個愛才之人。張良,韓信等當代名人從他的手中溜向了劉邦的手中,變成了劉邦的心腹,這是令人感覺非常惋惜的。

《史記》讀後感14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這是中國文學巨匠魯迅先生對《史記》的最高評價。《史記》共130篇,包括本紀12篇,表10篇,書8篇,世家30篇和列傳70篇,記敍了上起三皇五帝,下至漢武帝之初年間大約3000餘年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面的歷史。

閲讀《史記》,我們可以在作文中旁徵博引,因為《史記》中的典故、成語、人物、史實能使我們妙筆生花,使文章生動,具有深度和廣度。記得培根説過”讀史使人明鑑“,這在我閲讀《史記》的過程中心領其會。

司馬遷在遭遇腐刑的不幸之後,並沒有氣餒,而是立志”棄小義,雪大恥,名垂於後世“。歷經20餘年的專心著述,他終於完成了”窮天人之跡,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記》。由此,我深深地被司馬遷這種發憤著書,且不畏人生險阻的精神所感動。自我反思:現在的我成長在日趨小康的幸福生活裏,還有什麼理由去埋怨,去氣惱?人生坎坷,我應用心去面對每一天的新鮮,健康,快樂!

閲讀了《史記》,再加上聽了古代文學老師的講解,我對其中項羽這一歷史人物,頗感興趣。項羽不再是自己心裏原先所認識的那個人物,而是對其有了一個比較全新的認識。《史記》中主要描寫了項羽一生中具有代表性的三件事:鉅鹿之戰、鴻門宴和垓下之圍。在鉅鹿之戰中,項羽充分顯示了其驍勇善戰的軍事才能,進而為其霸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鴻門宴裏,又由於他的不善於考慮後果,沒有聽順其謀士范增的計策,而使得劉邦順利脱逃。這也就預示了他會因此次的疏忽(即沒有為後來的統一大業掃除障礙),而不能堅固其西楚霸王的地位。因而,在垓下之圍的兵敗情形下,他落得個自刎的悲慘結果。其中也充分表現了一代英雄在面對愛姬時,不忍分離而又不得不離別的兒女情長,和那種不服輸的倔強性格。我認為項羽是一個有勇有謀的英雄,只是他的勇大於他的謀。但是,任何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所以,我們不能片面地評價項羽,更不能僅僅從他的失敗中而否認他也是一個有謀略的人。

《史記》讀後感15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兩句詩是寫漢朝大將軍李廣的,一直深深的印在我的腦海中。最近我閲讀了《史記故事》,終於對這位一代名將有了深入的瞭解。李廣從少年時代就隨着部隊抗擊匈奴。李廣不僅箭術高超,還體恤士兵、善於用兵,所以在戰場上讓匈奴聞風喪膽,成就了李廣的“飛將軍”之名。直至六十歲高齡他仍然領兵出戰,但就是那次隨衞青出征,因為迷路受罰,流淚自刎。

李廣一生為官清廉,做了四十年的官,家裏卻沒留下什麼財產。而他不僅視金錢如糞土,還體恤士兵,愛兵如子。每受賞賜,他總是和將士們一起分享。李廣帶兵,遇到缺糧斷水的地方,見到水,士兵還沒有完全喝到水,李廣不去靠近水;士兵還沒有完全吃上飯,李廣一口飯也不嘗。李廣對士兵寬厚和緩不苛刻,士兵因此愛戴他,都甘願在他麾下奮勇殺敵。我想這也是李廣成為“飛將軍”,一生中勝仗無數的重要原因所在吧。

我不由得想到了我們班級中的小組建設,北極鷗小組在上學期獲得了校“美麗小組”的稱號。他們的組長小婷應該是功勞最大的。課堂上,小組共學的`時候,他們小組的討論是最熱烈的,她總是把最難的題目留給自己來回答。有時我甚至發現她將自己的思考結果告訴小組同學,讓他們多多發言,於是他們小組的發言次數越來越多,得分也越來越高。值日時,分配任務時,她總是最多最累的。同學問她,她總是説:“我做作業速度快,所以做值日的時間就多,就應該比他們多做點。”在她的帶領下,她們小組在每週的評比中都能名列前茅就不是什麼奇怪的事了。老師為了促進幾個小組的共同進步,想將他們小組的一個同學和其他小組交換時,他們都哭了好幾天,這樣的小組誰願意離開呀!

建設國家原來和建設小組就有着異曲同工之妙,都需要這樣的能人志士,最重要的是懷着深深的愛,熱愛國家,熱愛將士,熱愛小組,熱愛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