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寓言 > 成語故事

歷史帝王成語故事

欄目: 成語故事 / 發佈於: / 人氣:1.26W

成語是“人們長期以來習用的、形式簡潔而意思精闢的、定型的詞組或短句。那麼有關歷史帝王成語故事有哪些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整理的歷史帝王成語故事,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歷史帝王成語故事

歷史帝王成語故事篇一:大義滅親

春秋前期,朝歌(今淇縣城)為衞國都。

石碏,春秋時衞國大夫。衞莊公有三個子,大姬完、次姬晉、三州籲。州籲最受莊公寵愛,養成殘忍暴戾的性格,無惡不作,成為朝歌大害。

當時,老臣石碏,為人耿直,體恤百姓疾苦。他幾次勸莊公管教約束州籲,但莊公不聽,州籲作惡日甚,且享受過程。

碏子石厚,常與州籲並車出獵,為非作歹。石碏大怒,用鞭子抽打他五十下,鎖入房內。石厚越窗逃出,住州籲府內。不回家,仍天天跟着州籲胡作非為,禍害百姓。

莊公死後,姬完繼位,稱衞桓公,石碏見他生性懦弱無為,告老還鄉,不參朝政。此時,州籲更加橫行霸道。

公元前720xx年,州籲聽計石厚,害桓公奪位。州籲、石厚為制服國人,立威鄰國,就賄賂魯、陳、蔡、宋待國,大徵青壯年去打鄭國,弄得勞民傷財。當時,朝歌有民謠雲:“一雄斃,一雄尖,歌舞變刀兵,何時見太平?”

州籲見百姓不擁戴自己,甚憂。石厚又讓州籲去請其父石碏出來共掌國政。州籲派大臣帶白壁一雙、白粟五百鍾去請。石碏拒收禮品,推説病重回絕,石厚親自回家請。

石碏早想除掉禍根,為國為民除害。他趁石厚請他參政,假意獻計説,新主即位,能見周王,得到周王賜封,國人才肯服貼。陳國國君忠順周王,周王很賞識他,你應該和新主一同去陳國,請陳桓公朝周王説情,周王便會見之。石厚十分高興,便備厚禮赴陳,求陳向周王通融。

見此,石碏割破手指,寫下血書,派人事先送到陳國。血書寫道:“我們衞國民不聊生,固是州籲所為,但我逆子石厚助紂為虐,罪惡深重。二逆不誅,百姓難活。我年老體衰,力不從心。現二賊已驅車前往貴國,實老夫之謀。望貴國將二賊處死,此乃衞國之大幸!”

陳國大夫子針,與石碏有深交,見血書,奏陳桓公,桓公命將州籲、石厚抓住,正要斬首,羣臣奏:“石厚為石碏親子,應慎重行事,請衞國自己來問罪”。

石碏知二賊被捉,急派人去邢國接姬晉(州籲之兄)就位(即衞宣公),又請大臣議事。眾臣皆曰:“州籲首惡應殺,石厚從犯可免。”

石碏正色道:“州籲罪,皆我不肖子釀成,從輕發落他,難道使我徇私情,拋大義嗎?”從默然,石碏家臣羊肩説:“國老不必怒,我即赴陳辦理此事”。

羊肩到陳殺石厚,石厚説:“我是該殺。請將我囚回衞國,見父後再死。”羊肩説:“我奉你父命誅逆子,想見你父,我把你的頭帶回去見吧!”遂誅之。

石碏為國大義滅親之事,史學家左丘明記之,衞民傳頌至今。 石碏的這種做法得到後人的讚許,後來人們稱這種行為是 “ 大義滅親 ”。

人們大多難以割捨親情,難以脱出天性這條強大的紐帶,常常寧可讓社會、道德、理性法則屈從於天性和自然法則。這樣,像石碏那樣的人,就顯出了與眾不同,顯出了偉大和高尚,讓人景仰。在這種情況下的滅親是理所當然的正義之舉,可歌可頌。

歷史帝王成語故事篇二:偷樑換柱

公元前220xx年,秦始皇第五次南巡,到達平原津(今山東平原縣附近),突然一病不起。此時,秦始皇也知道自己的大限將至。於是,連忙召丞相李斯,要李斯傳達祕詔,立扶蘇為太子。

當時掌管玉璽和起草詔書的是宦官頭兒趙高。趙高早有野心,看準了這是一次難得的機會,故意扣壓祕詔,等待時機。 幾天後,秦始皇在沙丘平召(今河北廣宗縣境)駕崩。李斯怕太子回來之前,政局動盪,所以祕不發喪。

趙高特此去找李斯,告訴他,皇上賜給扶蘇的信,還扣在我這裏。現在,立誰為太子,我和你就可以決定。狡猾的趙高又對李斯講明利害,説,如果扶蘇做了皇帝,一定會重用蒙恬,到那個時候,宰相的位置你能坐得穩嗎?

一席話,説得李斯果然心動,二人合謀,製造假詔書,賜死扶蘇,殺了蒙恬。

趙高未用一兵一卒,只用偷樑換柱的手段,就把昏庸無能的胡亥扶為秦二世,為自己今後的專權打下基礎,也為秦朝的滅亡埋下了禍根。

偷樑換柱,指用偷換的辦法,暗中改換事物的本質和內容,以達矇混欺騙的目的。“偷天換日”、“偷龍換鳳”、“調包計”,都是同樣的意思。在軍事上,聯合對敵作戰時,反覆變動友軍陣線,藉以調換其兵力,等待友軍有機可乘、一敗塗地之時,將其全部控制。

此計歸於第五套“並戰計”中,本意是乘友軍作 戰不利,藉機兼併他的主力為己方所用。此計中包含爾虞我詐、乘機控制別人的權術,所以也往往用於政治謀略和外交謀略。秦始皇稱帝,自以為江山一統,是子孫萬代的家業了。但是,他自以為身體還不錯,一直沒有去立太子,指定接班人,宮庭內,存在兩個實力強大的政治集團。一個是長子扶蘇、蒙恬集團,—個是幼子胡亥、趙高集團。扶蘇恭順好仁,為人正派,在全國有很高的聲譽。秦始皇本意欲立扶蘇為太子,為了鍛鍊他,派他到著名將領蒙恬駐守的北線為監軍。幼子胡亥,早被嬌寵壞了,在宦官趙高教唆下,只知吃喝玩樂。

歷史帝王成語故事篇三:爾虞我詐

春秋中期,楚國在中原稱霸,楚莊王根本不把鄰近的小國放在眼裏。

一次,他派大夫申舟出使齊國,指示他經過宋國的時候,不必要向其借路。

申舟估計到這樣一來,必定會觸怒宋國,説不定因此而被處死。但莊王堅持要他這樣做,並向他保證,如果他被宋國處死,自己將出兵討伐宋國,為他報仇。申舟沒有辦法,只好將兒子申犀(xī)託付給莊王,然後出發。

不出申舟所料,他經過宋國時因沒有借路而被抓住。

宋國的執政大夫華元瞭解情況後,對莊王如此無禮非常氣憤,對宋文公説:“經過我們宋國而不通知我們,這是把宋國當作屬國看。當屬國等於亡國。如果殺掉楚國使者,楚國來討伐我們,也不過是亡國。與其如此,倒不如把楚使處死!”

宋文公同意華元的看法,下令將申舟處死了。

消息傳到楚國,莊王聽到後火冒三丈,連鞋子都來不及穿,寶劍也沒掛,就立即下令討伐宋國。 但是,宋國雖然是個小國,要攻滅它也並不容易。

莊王從公元前595年秋出兵,一直圍攻到次年夏天,還是沒有把宋國的都城打下來。楚軍鋭氣大挫,決定解圍回國。

申舟的兒子申犀得知後,在莊王馬前叩頭説:“我父親當時明知要死,也不敢違抗您的命令。現在,您倒丟開從前説的話嗎?” 莊王聽了,無法回答。

這時,在邊上為莊王駕車的大夫申叔時獻計道:“可以在這裏讓士兵蓋房舍、種田,裝作要長期留下。這樣,宋國就會因害怕而投降。”

莊王採納了申叔時的計策並加以實施。宋國人見了果然害怕。華元鼓勵守城軍民寧願戰死、餓死,也決不屈膝投降。

一天深夜,華元悄悄地混進楚軍營地,潛入到楚軍主帥子反營帳裏,並登上他的卧榻,把他叫起來説:“我們君王叫我把宋國現在的困苦狀況告訴您:糧草早已吃光,大家已經交換死去的孩子當飯吃。柴草也早已燒光了,大家用拆散的屍骨當柴燒。雖然如此,但你們想以此來壓我們訂立喪權辱國的城下之盟,那麼我們寧肯滅亡也不會接受。如果你們能退兵三十里,那麼您怎麼吩咐,我就怎麼辦!”

子反聽了這番話很害怕,當場先和華元私下約定,然後再稟告莊王。莊王本來就想撤軍,聽了自然同意。

第二天,莊王下令楚軍退兵三十里。於是,宋國同楚國恢復了和平。

華元到楚營中去訂立了盟約,並作為人質到楚國去。盟約上寫着:“我不欺騙你,你也不必防備我!”

這個故事給我們的啟示是:與人交往是一門很深的學問,愛阿諛奉承別人的人往往會讓人反感,只有用心和別人交流對方才會體會到你身上的人格魅力!所以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用一顆真誠的心對待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