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寓言 > 成語故事

歷史成語故事

欄目: 成語故事 / 發佈於: / 人氣:4.19K

成語是語言外事實的一種反映形式,通過具體的表達抽象的,通過可感覺、可觸摸的表達無形的。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整理的歷史成語故事_古代成語故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歷史成語故事

歷史成語故事_古代成語故事篇一:求田問舍

有一次,許汜[sì]來到荊州,見了暫時投靠劉表的劉備。二人在荊州牧劉表那裏,議論天下人物。談到曾在徐州牧手下擔任典農校尉的陳登,許汜説:“陳登這個人,雖然很有名望之士,但是性情粗野,不能禮賢下士。”

劉備説:“我在徐州住過,與陳登相熟。你説陳登性情粗野,不能禮賢下士,可有什麼例證嗎?”

許汜回答説:“以前我曾經遭受禍亂,四處奔走。有一次我路過下邳[pī],拜見陳登。他見到我很不熱情,沒有一點主客之禮,很長時間不與我説話。到晚上睡覺的時候,他自己睡大牀,讓我睡下牀,真是有些傲慢。”

劉備拈鬚微笑着説:“許先生雖有國士的名望,如今天下戰亂不已,你本來應在此國難之時憂國忘家,濟世救民,可你卻只顧置買田舍,把國家大事拋在腦後,這正是陳登輕視你的原因啊,更不用説和你促膝長談了。要是我呀,會自己睡在百尺高樓上,讓你睡在地上了,如果是那樣,哪會有什麼上下牀之分呢?”

許汜聽了面色通紅,低頭不語,滿臉羞慚。

歷史成語故事_古代成語故事篇二:竭澤而漁

公元前632年,晉國為了援助宋國,和楚國在城淄(今山東淄縣南)打了一仗。當時,論實力楚國佔着明顯的優勢。晉文公見楚軍來勢洶洶,就間計於他的舅舅大臣狐偃説:“楚兵多,我兵少,這一仗該怎樣打才能取勝呢?”狐偃回答説:“我聽説善於打仗的人,不厭欺詐。你就用欺詐的辦法對付楚軍好了。”

晉文公又去徵求另一個大臣雍季;並把狐偃的話也告訴了他。雍季不大讚成這樣做,就打了個比喻説:“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焚蔽而田,豈不獲得?而明年無獸。詐偽之道,雖今偷可,後將無復,非長術也。”意思是説:把池塘裏的水弄乾了才捉魚,那還有捉不到的?但到明年就沒魚可捉了;把山上的樹林燒光了再去打獵,那還有打不到的?但到明年就將會沒有野獸可打了。欺詐的辦法雖然可以偶爾用一下,但以後就不能再用,這不是長遠之計啊!

當時也想不出更好地制勝楚軍的辦法的情況下,晉文公還是採用了狐偃的計謀,假借遵守自己流亡時向楚莊王許下的“遲避三台”的諾言之名,連續三次後撤,以避其鋒芒,為自己選擇了有利的時機和殲敵的地形;而楚軍呢?見晉軍一遲再遲,誤以為晉文公膽怯,不敢與之交戰,就緊逼不捨,結果被晉軍訂得七零八落,潰不成軍。這場歷史上有名的城猴之戰,終以楚國的失敗,其領兵大將成得臣被迫自殺而告結束。

根據這個故事,後來人們引出“竭澤而漁”這個成語,比喻只顧眼前利益,缺乏長遠打算,不顧長遠利益。

歷史成語故事_古代成語故事篇三:倒行逆施

春秋時期,楚國有個人名叫伍奢,他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叫伍尚,小兒子叫伍員。伍奢和費無忌都是楚平王太子的老師。費無忌是個奸惡小人,常在楚平王面前説太子的壞話。楚平王聽信讒言,把太子派到邊境做官,讓他遠離自己。後來,費無忌又誣陷太子陰謀反叛。楚平王聽了非常生氣,又派人去殺太子。太子得到祕密通知後,就逃往宋國去了。伍奢去為太子説情,楚平王又把伍奢抓起來關進了監獄。 費無忌又無恥地對楚平王説:“伍奢的兩個兒子很有才幹,必須捉來殺了,否則會成為禍害的。”於是,楚平王派人去把伍尚、伍員騙來。伍員識破了這場騙局,並在他人的幫助下逃往宋國,最後到了吳國。他為了借吳國的兵力替自己報仇,就幫助吳王闔閭奪取了王位。

後來,伍員同吳王闔閭領兵進攻楚國,打進了楚國的國都。這時楚平王已死,伍員便把他的墳墓挖開,用鞭子狠狠地把楚平王的屍體抽了三百下。伍員的好友申包胥寫信責備他太過分了,伍員對送信的人説:“你替我謝謝申包胥,並告訴他,我報仇心切,就像行人趕路一樣,天快黑了,但離目的地還很遠,所以只好不擇手段,倒着走路,不能按常理辦事了。(原文是:‘吾日暮途遠,吾故倒行而逆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