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寓言 > 成語故事

古代的成語典故和釋義

欄目: 成語故事 / 發佈於: / 人氣:6.71K

成語是古代語和事的高度凝練和濃縮,往往文言色彩濃厚,保留着許多古漢語詞彙的痕跡,現代人可以藉以瞭解當時的社會、文化、語言等面貌。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整理的古代的成語典故和釋義,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古代的成語典故和釋義

古代的成語典故和釋義篇一:一木難支的故事

北朝(劉)宋順帝的時候,蕭道成把持政權,殺害忠良,橫行恣[zì]肆,大有篡[cuàn]奪王室的企圖,當時大臣袁粲[càn]和劉東兩人,祕密商量要殺死蕭道成,但事機不密,被蕭道成同黨褚淵知道了,把祕密告訴蕭道成,蕭道成十分惱怒,立刻派部將戴僧靜率領了很多人馬去攻打袁粲,把城池團團圍住了。這時,袁粲對他的兒子袁最説:“我明知道一支木柱不能支持一座大廈的崩塌,但為了名譽義節,不得不死守下去。”

後來,戴僧靜率領部下越牆衝進城裏去,在敵人的刀槍下,袁最勇敢地用身體去掩護他的父親,這時,袁粲對他的兒子袁最説:“我是個忠臣,你是個孝子,我們死而無愧。”

結果他們父子倆都為正義而犧牲了。

後人便把袁粲當時所説“我明知道一支木柱不能支持一座大廈的崩塌”這句話,引伸成為“一木難支”這句成語,用來形容事情到了艱難危急的時候,並不是一個人或少數人的力量所能挽救的。

【解釋】 大樓將要倒塌,不是一根木頭能夠支撐得住的。比喻一個人的力量單薄,維持不住全局。

古代的成語典故和釋義篇二:傷風敗俗的故事

唐憲宗時,佛教盛行,連憲宗也篤信佛教。有一次,憲宗把傳説是佛祖釋迦牟尼的一塊遺骨迎進宮內供奉。韓愈反對憲宗這一做法,特地寫了《論佛骨表》,呈交給憲宗進行諫阻。在《論佛骨表》中,韓愈説:佛教是從外國傳來的,中國古時候根本沒有。堯、舜、禹等古代聖人不知道有什麼佛教,但他們把國家治理得很好;他們在位的時間長,壽命也很長。佛教是從東漢明帝時期傳人中國的,明帝在位只有20xx年,宋、齊、樑、陳和北魏後的各個朝代,對佛教無比信奉,但那些朝代的命都很短。就拿梁武帝來説吧,他祭相不用牲畜,自己不吃葷,還三次出家當和尚,結果還是被叛軍包圍,活活餓死。他本想求佛得到保佑,但卻悲慘死去。現在,陛下把佛骨迎到宮裏來供奉,使王公大臣們奔走施捨,浪費大量的財富。有的百姓愚昧無知,甚至發狂地燒的自己的身體,以表示自己對佛的虔誠。這敗壞風俗的事,會被人們當作笑話四處傳播,可不是一件小事啊!依我看來,應當把那塊佛骨扔進水裏或者投入火中才是!

【解釋】 傷、敗:敗壞。指敗壞社會風俗。多用來遣責道德敗壞的行為。

古代的成語典故和釋義篇三:三令五申的故事

春秋時侯,有一位著名軍事學家名孫武,他攜帶自己寫的“孫子兵法”去見吳王闔廬。吳王看過之後説:“你的十三篇兵法,我都看過了,是不是拿我的軍隊試試?”孫武説可以。吳王再問:“用婦女來試驗可以嗎?”孫武也説可以。於是吳王召集一百八十名宮中美女,請孫武訓練。

孫武將她們分為兩隊,用吳王寵愛的兩個宮姬為隊長,並叫她們每個人都拿着長戟。隊伍站好後,孫武便發問:“你們知道怎樣向前向後和向左向右轉嗎?”眾女兵説:“知道。”孫武再説:“向前就看我心胸;向左就看我左手;向右就看我右手;向後就看我背後。”眾女兵説:“明白了。”於是孫武使命搬出鐵鉞(古時殺人用的刑具),三番五次向她們申戒。説完便擊鼓發出向右轉的號令。怎知眾女兵不單沒有依令行動,反而哈哈大笑。孫武見狀説:“解釋不明,交代不清,應該是將官們的過錯。”於是又將剛才一番話詳盡地再向她們解釋一次。再而擊鼓發出向左轉的號令。眾女兵仍然只是大笑。

孫武便説:“解釋不明,交代不清,是將官的過錯。既然交代清楚而不聽令,就是隊長和士兵的過錯了。”説完命左右隨從把兩個隊長推出斬首。吳王見孫武要斬他的愛姬,急忙派人向孫武講情,可是孫武説:“我既受命為將軍,將在軍中,君命有所不受!”遂命左右將兩女隊長斬了,再命兩位排頭的為隊長。自此以後,眾女兵無論是向前向後,同左向右,甚至跪下起立等複雜的動作都認真操練,再不敢兒戲了。

這故事原出於“史記”的“孫子吳起列傳”。後來;人們把孫向女兵再三解釋的做法,引伸為“三令五申”,即反覆多次向人告誡的意思。

Tags:釋義 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