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寓言 > 成語故事

歷史的成語典故和釋義大全

欄目: 成語故事 / 發佈於: / 人氣:2.89W

成語是在交際過程中因表達的需要而產生的,當找不到合適的、準確的語言來表達的時候,成語就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整理的歷史的成語典故和釋義大全,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歷史的成語典故和釋義大全

歷史的成語典故和釋義大全篇一:爾虞我詐

春秋時,楚莊王率領軍隊攻打宋國,因久攻不下,決定撤軍。這時,替楚莊王駕車的申叔時建議説:我們如果在宋國的土地上建房種田,表示要長久地駐紮下去,宋國就會屈服的。

宋國得知楚軍的動態後,派大臣華元前去告訴楚軍主將子反:雖然我們已經到了吃孩子充飢、拿人的骨頭當柴燒的地步,但絕不會聽命於你們的。

最後,兩國簽訂了盟約。盟約中寫到:楚軍後退三十里,兩國和平相處,我無爾詐,爾無我虞(保證兩國互不欺騙)。

詐、虞:欺騙。這個成語形容互相欺騙。

【解釋】比喻互相欺騙,互不信任。爾,你;虞,欺騙;詐,欺騙。

歷史的成語典故和釋義大全篇二:三人成虎

戰國時代,互相攻伐,為了使大家真正能遵守信約,國與國之間通常都將太子交給對方作為人質。 戰國策 : 魏策 有這樣一段記載:

魏國大臣龐葱,將要陪魏太子到趙國去作人質,臨行前對魏王説: 現在有個一人來説街市上出現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嗎?

魏王道: 我不相信。

龐葱説: 如果有第二個人説街市上出現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嗎?

魏王道: 我有些將信將疑了。

龐葱又説: 如果有第三個人説街市上出現了老虎,大王相信嗎?

魏王道: 我當然會相信。

龐葱就説: 街市上不會有老虎,這是很明顯的事,可是經過三個人一説,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現在趙國國都邯鄲離魏國國都大梁,比這裏的街市遠了許多,議論我的人又不止三個。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道: 一切我自己知道。

龐葱陪太子回國,魏王果然沒有再召見也了。

市是人口集中的地方,當然不會有老虎。説市上有虎,顯然是造謠、欺騙,但許多人這樣説了,如果不是從事物真相上看問題,也往往會信以為真的。

歷史的成語典故和釋義大全篇三:懸樑刺股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他就找一根繩子,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另一頭系在頭髮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髮,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 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

這就時孫敬懸樑的故事。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 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準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 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

【解釋】雖然告訴我們發憤忘食地刻苦學習是值得提倡的,但是我們也要認識到為了學習也不能一直努力到累垮自己的身體,讀書也是需要適可而止的。

歷史的成語典故和釋義大全篇四:投筆從戎

班超,字仲升,東漢時人。公元62年,他哥哥班固被皇上召到京城洛陽做校書郎(校勘書籍的官),班超隨同母親也來到洛陽。因為家境貧窮,班超經常替官府抄 寫文件,賺些錢貼補家用。

有一天,他把筆一扔,感歎地説:“大丈夫即使沒有別的志氣和謀略,也應該學習西漢時的傅介子、張騫為國立功,怎麼能把大好時光總 耗費在抄抄寫寫的差使上呢? 公元73年,班超放下筆桿參了軍,出征匈奴,立了戰功。後來他出使西域,被封為定遠侯。漢明帝時,班超又被派遣多次出使西域。他憑藉自己的智慧和英勇,克 服重重困難,加強了漢朝同西域各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交流。

【解釋】指文人棄文從軍。

歷史的成語典故和釋義大全篇五:首鼠兩端

西漢武帝時,王太后有個同母異父的弟弟叫田蚡[fén]。他靠着王太后的勢力做了丞相,掌握大權。田蚡是個卑鄙陰險、驕橫自私的人物,因為有王太后這座靠山,加之漢武帝當時還年輕,所以他胡作非為,驕橫奢侈,營私舞弊,隨意誣陷自己所不快的人。田蚡向竇嬰要城南田,竇嬰不給,又聽説灌夫也替竇嬰抱不平,由此跟灌夫和竇嬰結了怨(竇嬰和灌夫都是在平定七國之亂中立了功的大臣)。又因為灌夫掌握着田蚡貪污受賄的事,所以田蚡欲將他和竇嬰置之死地。

有一次,田蚡結婚,王太后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便下了詔書,吩咐諸侯、宗室、大臣們都到丞相府去祝賀。竇嬰和灌夫也去了。酒席上,灌夫因向客人敬酒遭到冷遇,氣得破口大罵起來。為此,田蚡拘捕了灌夫。此事鬧到了武帝那裏,武帝便召集大臣們來研究。竇嬰堅決反對對灌夫治罪,有的大臣則贊成治罪,有的懼伯田蚡的威勢,採取模稜兩可的態度。御史大夫韓安國説:“灌夫在平定七國之亂時,立了大功,雖説酒後鬧事,但沒有死罪。可丞相説他不對,也有道理,究竟如何處置,請皇上定吧!”

罷朝以後,在皇宮門外,田蚡招呼韓安國坐他的車子,而且很生氣地説:“我和你一起對付(竇嬰)這個禿老頭子,你為何遲疑不決(首鼠兩端)?”

後來,田蚡想法害死了竇嬰和灌夫。不久,他自己因內心恐懼驚嚇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