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寓言 > 成語故事

四字成語故事-目瞪口呆成語故事

欄目: 成語故事 / 發佈於: / 人氣:2.69W

目瞪口呆形容因吃驚或害怕或激動而發愣、發傻的樣子。那麼這個成語是怎麼來的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關於它的成語故事吧。

四字成語故事-目瞪口呆成語故事

目瞪口呆成語故事

【出處】《元曲選·賺蒯通》:項王見我氣概威嚴,賜我酒一斗,生豚一肩,被我一啖而盡,嚇得項王目瞪口呆,動彈不得,方才保得主公安全回還。

韓信被封為齊王以後,蕭何覺得韓信兵權太大,恐日後奪取漢朝天下,於是找來樊噲,共商計策。蕭何把他的擔憂告訴了樊噲,並拍他的肩頭説:“朝內功臣雖然不少,但只有將軍是天子的至親,故請你來商量。”樊噲聽了有些得意地説:“丞相,想鴻門會上主公有難,某立碴鴻門而入。項王見我氣概威嚴,賜我酒一斗,生豚一肩,被我一啖而盡,嚇得項王目瞪口呆,動彈不得,方才保得主公安全回還。”樊噲説到這裏,十分氣憤地説:“韓信本是淮陰一餓夫,不料竟拜為帥!而今大事已定,可也罷了。那韓信手無縛雞之力,有什麼本事。何必我老樊動手。只差一兩個能幹的人,喚他來,喀嚓的一刀兩段,便除了後來的禍患。

後人用“目瞪口呆”來形容因吃驚或害怕而發愣。

厲人生子成語故事

【出處】《莊子·天地》:厲之人,夜半生其子,遽取火而視之,汲汲然惟恐其似己也。

有一個害癩病的人,他妻子半夜裏生下了一個兒子,急忙取火燭跑去仔細端詳,惟恐兒子長得和自己一樣!

這個寓言是莊子於行文中順手引出的一個小故事,把厲人作為“一惑”的:“知其不可得也,而強之,又一惑也。故莫若釋之而不推,不推其誰比憂?”就是説把它放開,不去推求,一切聽其自然,不要象厲人那麼汲汲然的樣子,自然就沒有誰相與為憂了。莊子的原意是説,厲人生子“恐其似己”,是由於自知其厲,故生此惑;如若懵然不知,也就不會有惑有憂了。這種思想,叫人去知泯欲,顯然是錯誤的。依常理而論,厲人害癩病,吃夠了苦頭,希望後代不要象自己那樣痛苦地生活下去,這是一種善良的願望。

令人髮指成語故事

【出處】《史記·刺客列傳》:又前而為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復羽聲慷慨,士皆瞋目,發盡上指冠。

戰國末期,秦國要統一全中國,採取了遠交近攻的策略,一步一步地消滅其餘六國。當秦國大兵開到燕國的西部邊境易水河邊的時候,燕太子丹非常緊張。於是,他找了一個叫荊軻的勇士,讓他到秦國去刺殺秦王嬴政(即後來的秦始皇)。太子丹假裝把燕國督亢這個地方獻給秦國,讓荊軻去送地圖,並把一把匕首藏在圖卷裏,好讓荊軻見機行事,刺殺秦王。

這一切都準備好以後,荊軻帶着一個隨員前往秦國。太子丹和荊軻都明白,這次去秦國可能凶多吉少,説不定會送命。於是太子丹帶了一批官員穿上白衣服,戴着白帽子,把荊軻送到易水河邊。臨別時,荊軻悲切地唱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送行的人們見荊軻唱得如此激昂、悲切,一個個都睜大眼睛,連頭髮都直豎了起來。

“令人髮指”這句成語中的“令”是使的意思,“髮指”就是頭髮直豎起來。後人用這個典故比喻憤怒到了極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