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寓言 > 故事集

古今科學家偉人故事

欄目: 故事集 / 發佈於: / 人氣:2.28W

科學賜予人類最大的禮物是什麼呢?是使人類相信真理的力量。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整理的古今科學家偉人故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古今科學家偉人故事

古今科學家偉人故事篇一:發現青黴素的故事

1920xx年,英國細菌學家亞歷山大.弗萊明發現青黴菌能分泌一種物質殺死細菌,他將這種物質命名為“青黴素”,但他未能將其提純用於臨牀。1920xx年,弗萊明發表了他的研究成果,遺憾的是,這篇論文發表後一直沒有受到科學界的重視。

20xx年後,德國化學家恩斯特.錢恩在舊書堆裏看到了弗萊明的那篇論文,於是開始做提純實驗。1940年冬,錢恩提煉出了一點點青黴素,這雖然是一個重大突破,但離臨牀應用還差得很遠。

1941年,青黴素提純的接力棒傳到了澳大利亞病理學家瓦爾特.弗洛裏的手中。在美國軍方的協助下,弗洛裏在飛行員外出執行任務時從各國機場帶回來的泥土中分離出菌種,使青黴素的產量從每立方厘米2單位提高到了40單位。

雖然這離生產青黴素還差得很遠,但弗洛裏還是非常高興。一天,弗洛裏下班後在實驗室大門外的街上散步,見路邊水果店裏擺滿了西瓜,“這段時間工作進展不錯,買幾隻西瓜慰勞一下同事們吧!”想着,他走進了水果店。

這家店裏的西瓜看樣子都很好,弗洛裏彎下腰,伸出食指敲敲這隻,敲敲那隻,然後隨手抱起幾隻,交了錢後剛要走,忽然瞥見櫃枱上放着一隻被擠破了的西瓜。這隻西瓜雖然比別的西瓜要大一些,但有幾處瓜皮已經潰爛了,上面長了一層綠色的黴斑。

弗洛裏盯着這隻爛瓜看了好久,又皺着眉頭想了一會,忽然對老闆説:“我要這一隻。”

“先生,那是我們剛選出的壞瓜,正準備扔掉呢?吃了要壞肚子的。”老闆提醒道。

“我就要這一隻。”説着,弗洛裏已放下懷裏的西瓜,捧着那隻爛瓜走出了水果店。

“先生,您把那幾只好瓜也抱走吧,這隻爛瓜算我送你的。”老闆跟在後面喊。

“可我抱不了那麼多的瓜啊,再説,要是把這隻打爛了怎麼辦?”

“那、那我把剛才的瓜錢退給您吧!”老闆舉着錢追了幾步,但弗洛裏己走遠了。老闆搖了搖頭,有些不解地望着這個奇怪的顧客遠去的背影。

弗洛裏捧着這隻爛西瓜回到實驗室後,立即從瓜上取下一點綠黴,開始培養菌種。不久,實驗結果出來了,讓弗洛裏興奮的是,從爛西瓜裏得到的青黴素,竟從每立方厘米40單位一下子猛增到200單位。

1943年10月,弗洛裏和美國軍方簽訂了首批青黴素生產合同。青黴素在二戰末期橫空出世,迅速扭轉了盟國的戰局。戰後,青黴素更得到了廣泛應用,拯救了數以千萬人的生命。因這項偉大發明,弗洛裏和弗萊明、錢恩分享了1945年的諾貝爾生物及醫學獎。

當機會像一隻“爛西瓜”一樣被人扔在一邊,你若能發現它,並如獲至寶,那麼,恭喜你,你將獲得成功。

古今科學家偉人故事篇二:德萊斯發明了自行車

現在,自行車像潮水一樣,遍及世界各地,進入家家户户。但很少有人知道,發明自行車的是德國的一個看林人,名叫德萊斯(1785—1851)。

德萊斯原是一個看林人,每天都要從一片林子走到另一片林子,多年走路的辛苦,激起了他想發明一種交通工具的慾望。他想:如果人能坐在輪子上,那不就走得更快了嗎!就這樣,德萊斯開始設計和製造自行車。他用兩個木輪、一個鞍座、一個安在前輪上起控制作用的車把,製成了一輛輪車。人坐在車上,用雙腳蹬地驅動木輪運動。就這樣,世界上第一輛自行車問世了。

1820xx年,德萊斯第一次騎自行車旅遊,一路上受盡人閃的譏笑,……他決心用事實來回答這種譏笑。一次比賽,他騎車4小時通過的距離,馬拉車卻用了15個小時。儘管如此,仍然沒有一家廠商願意生產、出售這種自行車。

1839年,蘇各蘭人馬克米廉發明了腳蹬,裝在自行車前輪上,使自行車技術大大提高了一步。此後幾十年中,湧現出了各種各樣的自行車,如風帆自行車、水上踏車、冰上自行車、五輪自行車,自行車逐漸成為大眾化的交通工具。以後隨着充氣輪胎、鏈條等的出現,自行車的結構越來越完善。

德萊斯還發明瞭絞肉機、打字機等,都能減輕勞動強度。現在鐵路工人在鐵軌上利用人力推進的小車,也是德萊斯發明的,所以稱它為“德萊斯”。

古今科學家偉人故事篇三:敢於承認錯誤

世界級的偉大科學家愛因斯坦,—直為他“—生最大錯事”而愧疚。愛因斯坦究竟做錯了什麼事?

1920xx年,也就是他創立廣義相對論的第二年,為了解釋宇宙的穩恆態性問題,愛因斯坦和荷蘭物理學家德西特各自獨立進行此項工作的研究。他們發現引力場方程的宇宙解是動態的而不是靜態的。也就是説宇宙要麼膨脹,要麼收縮。由於物理直覺上的偏見和數學運算上的失誤,愛因斯坦決不放棄靜態宇宙的概念,為求得—個靜態的宇宙模型解,不惜在方程中引進—個“宇宙項”。這個結論在當時既符合宇宙學原理,又符合已知的觀測事實。然而,1920xx年,美國學者弗裏德曼求出了這個方程的另—個動態解;1920xx年比利時學者勒梅特也獨立求得同—解。從數學角度證明,宇宙不是靜態的,而是均勻地膨脹或收縮着。然而,愛因斯坦仍然不肯接受這個結果,堅持他的靜態宇宙模型觀。

兩年後,美國天文學家哈勃根據遠距星雲的觀測,發現遠距恆星發出的光譜線有紅移現象,離地球越遠的恆星光譜線紅移越大。這説明恆星在遠離地球而去。哈勃的發現支持了弗裏德曼等人的動態宇宙模型,也改變了愛因斯坦對宇宙的看法。愛因斯坦把堅持靜態宇宙模型的失誤稱為他“—生中最大的錯事”,並收回了對弗裏德曼等人的批評。

後來,在他70歲生日之時,還向好友索洛文表示:“我感到在我的工作中沒有—個概念是很牢靠地站得住的,我也不能肯定我所走的道路—般是正確的。”這句話在很大程度上包含了他在1920xx年的這次失誤。

—位舉世聞名的偉大科學家能勇於承認自己的失誤,謙虛地回顧自己已被世人承認和稱頌的成就,説明了愛因斯坦實事求是,尊重科學的坦蕩胸懷。這也正是愛因斯坦能取得偉大成就的原因。

Tags:偉人 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