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寓言 > 歷史故事

古代名人小時候的故事_中國古代名人小時候的故事

欄目: 歷史故事 / 發佈於: / 人氣:2.34W

古代名人之所以能成功,很多時候跟他們小時候的故事有關,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古代名人小時候的故事。

古代名人小時候的故事_中國古代名人小時候的故事

古代名人小時候的故事1:王羲之苦練書法的故事

王羲之自幼酷愛書法,幾十年來契而不捨地刻苦練習,終於使他的書法藝術達到了超逸絕倫的高峯,被人們譽為"書聖"。

王羲之13歲那年,偶然發現他父親藏有一本《説筆》的書法書,便偷來閲讀。他父親擔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傳,答應待他長大之後再傳授。沒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請求父親允許他現在閲讀,他父親很受感動,終於答應了他的要求。

王羲之練習書法很刻苦,甚至連吃飯、走路都不放過,真是到了無時無刻不在練習的地步。沒有紙筆,他就在身上劃寫,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劃破了。有時練習書法達到忘情的程度。一次,他練字竟忘了吃飯,家人把飯送到書房,他竟不加思索地用摸摸蘸着墨吃起來,還覺得很有味。當家人發現時,已是滿嘴墨黑了。

王羲之常臨池書寫,就池洗硯,時間長了,池水盡墨,人稱"墨池"。現在紹興蘭亭、浙江永嘉西谷山、廬山歸宗寺等地都有被稱為"墨池"的名勝。

王羲之的書法藝術和刻苦精神很受世人讚許。傳説,王羲之的婚事就是由此而定的。王羲之的叔父王導是東晉的宰相,與當朝太傅稀鑑是好朋友,稀鑑有一位如花似玉、才貌出眾的女兒。一日,稀鑑對王導説,他想在他的兒子和侄兒中為女兒選一位滿意的女婿。王導當即表示同意,並同意由他挑選。王導回到家中將此事告訴了諸位兒侄,兒侄們久聞稀家小姐德賢貌美,都想得到她。稀家來人選婿時,諸侄兒都忙着更冠易服精心打扮。惟王襄之不問此事,仍躺在東廂房牀上專心琢磨書法藝術。稀家來人看過王導諸兒侄之後,回去向稀鑑回票説:"王家諸兒郎都不錯,只是知道是選婿有些拘謹不自然。只有東廂房那位公子躺在牀上毫不介意,只顧用手在席上比劃什麼。"郡鑑聽後,高興地説:“東牀那位公子,必定是在書法上學有成就的王羲之。此子內含不露,潛心學業,正是我意中的女婿。”於是,把女兒嫁給了王素之。王導的其他兒侄十分羨慕,稱他為“東牀快婿”,從此"東牀"也就成了女婿的美稱了。

古代名人小時候的故事2:唐代黃巢詠菊詩的故事

唐代農民起義領袖黃巢從小就喜愛菊花。唐代風俗,在重陽節這天,親友相約登高,飲酒賞菊。黃巢的爺爺因為自家滿園菊花盛開,便在園中擺下家宴,邀子侄們一起來賞菊。酒過三巡,老爺爺一時興起,提議以菊花為題,大夥兒聯句賦詩。誰知輪到他聯句時,竟一時想不出佳句來。坐在爺爺身旁的黃巢等得不耐煩了,就搶先脱口吟道:“堪與百花為總首,自然天賜赫黃衣。”

清脆的童音剛落,頓時贏得全場喝采。可唯獨黃巢的父親神色惶恐,連連搖頭説:“這赫黃衣是老天賜給皇帝的,你怎麼敢隨便亂説,真是不知天高地厚!”説着,就要動手教訓黃巢。老爺爺一看不好,連忙擋住,説道:“恕他年幼,不要打了,就罰他重做一首吧!”

不等父親表態,黃巢立即應聲:“遵令!”只見他略加思索,立成一篇:“颯颯西風滿園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李一處開。”

詩的大意是説:在颯颯的秋風中,滿園菊花一齊開放,但因秋天逐漸寒冷,所以蜂蝶不來。將來我如果做了春天之神,就要讓菊花和桃花、李花同在春天開放。

這首詩充滿浪漫主義色彩,舉座的人都為他的詩才驚歎不已。

後來,黃巢赴京趕考。雖然他抱負遠大,才華橫溢,但由於科場黑暗和朝廷腐敗,結果卻名落孫山。此時,他深感自己像開不逢時的菊花,又做了一首詠菊詩:“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戴黃金甲。”這鏗鏘有力的詩句,表達了他要砸碎舊世界、重奠新乾坤的豪情壯志。

古代名人小時候的故事3:辛棄疾的童年故事

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的少年時代,是在國運衰頹、兵禍連綿的情況下度過的。他剛滿十六歲,家鄉濟南就被金兵佔領了。他目睹烽煙翻滾,山河破碎,仇恨的種子深深地埋藏在心間。

有一天,金人貴族中的一箇中下級軍官完顏千户耀武揚威地來到辛家,硬逼着辛棄疾的祖父辛贊用酒肉款待他。辛贊是個老實人,憋着一肚子氣,勉強擺了一座酒席。驕橫的完顏千户幾杯酒下肚後,更加得意洋洋,竟當眾侮辱起敬酒的小僮來了。

這一來,年少氣盛的辛棄疾再也忍不住了。他“嗖”地從牆上抽出一把寶劍,“噔、噔、噔”幾步走到完顏千户面前,激昂地説:“趁諸位酒酣耳熱,讓我舞劍給大家開心助興!”説罷,便揮劍起舞。只見他有時輕似燕子點水,有時重如泰山壓頂。舞到興頭上,劍人合而為一,只有劍光閃閃,不知人在何處。正在這時,忽聽辛棄疾猛喝一聲:“看劍!”一個大鵬展翅,寶劍直指完顏千户的腦門。“啊!——”完顏千户嚇得面如土色,“撲通”

一聲,連人帶椅仰倒在地,桌子上的杯盤叮噹落地,打得粉碎。辛棄疾急忙收劍做了個乾淨灑脱的收勢,説了聲“莽撞了!”從容地站立一旁。完顏千户驚魂未定,還呆呆地坐在地上。等到奴僕們趕忙上前扶起,他才不得不尷尬地説出話來:“舞得好,好厲害的英武少年!”

古代名人小時候的故事4:王維小時候的故事

唐代詩人王維小時候,東鄰一位孤獨老人在房後種了半畝甜瓜。這甜瓜個頭大,味道美,大老遠都能聞得到香氣兒。有一天,老人的瓜被人偷了好多。他正在傷心落淚,王維走來説:“賊偷了瓜,一定要到集市上去賣的。

你快去集上找一找!”

老人跌跌撞撞地趕到集上,果然在王麻子的瓜攤上認出了自己的甜瓜。

但王麻子死不認帳,硬説這瓜是劉二狗的。兩人爭吵起來,驚動了過路縣官。

縣官上前查問,由於老人拿不出證據,便認為是在無理取鬧,氣沖沖地命令差役把老人趕走。

王維一直蹲在王麻子的瓜攤前。他想,瓜熟蒂落。瓜是老人的,瓜蒂就應該留在老人的瓜蔓上。如果能把地裏的瓜蒂拿來,這不就是真憑實據嗎? 於是,他先跑到劉二狗家的瓜地,一看,甜瓜還沒熟呢!再到老人的地裏查找,瓜蔓上果然留着好多瓜蒂。這下子,王維的心裏更亮堂了。他把瓜蒂摘下來,裝進口袋,迅速趕到了集市上。

這時候,老人正跪在縣官面前直喊冤枉呢!王維顧不得擦汗,掏出口袋裏的瓜蒂就和瓜屁股對起茬來。不一會兒,便全對上了。

縣官問明情況,勃然大怒,馬上命人把王麻子押來。王麻子嚇得渾身篩糠,老老實實招認是他偷了老人的甜瓜。

古代名人小時候的故事5:張衡童年的故事

張衡(78~139),字平子,是我國東漢時期著名的科學家、文學家,他的出生地在現在的河南省南陽縣的石橋鎮。他的祖父張堪做過太守,為官清廉。父親早逝,因此張衡家裏很貧窮。張衡從小就勤奮好學,加上天資聰穎,很早就聞名鄉里。

據史書記載,他 10 歲時就“能五經貫六藝”,過目成誦。他興趣很廣泛,常常涉獵自然科學方面的讀物,而且寫得一手好辭賦。

一天,張衡從一本詩集裏讀到四句詩,描述了北斗星在各個季節傍晚時的變化:“斗柄指東,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他覺得這太有意思了。天上的繁星閃爍,有的像箕,有的像鬥,有的像狗,又有的像熊,它們的運行義各有怎樣的規律呢?這簡直是太美妙了。於是張衡根據詩的內容又參考別的書籍畫成了天象圖,每夜只要是沒有云彩,他就默默地對着天象圖仔細觀察着夜空。廣漠的星空有多少難解之謎呀,他觀察着、記錄着、思考着,他的腦袋裏裝滿了各式各樣的問題,充滿了五顏六色的幻想。後來,他終於確認那四句詩裏描述得不夠準確,事實上斗柄早春指東北,暮春卻指東南。

少年時代對日月星辰的觀察,激發了張衡努力探索天文奧祕的決心。後來他兩度出任中央政府專管天文的太史令,在這方面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據《辭海》所記:他首次正確解釋月食是由月球進入地影而產生;觀測和記錄了中原地區能看到的 2500 顆星星,並且繪製了我國第一幅較完備的星圖;他創制了世界上第一台候風地動儀;創造了指南車、自動記裏鼓車和能飛行數裏的木鳥。

渴求知識的張衡總是感到自己知識的不足,不滿 17 歲時,他辭別父母獨身一人到外地訪師求學。在古都長安,他遊覽了當地的名勝古蹟,考察了周圍的山川形勢、物產風俗和世態人情。在當時的京都洛陽,他結識了不少有學問的朋友,其中有一個叫崔瑗,精通天文、數學、曆法,還是很有名氣的書法家。張衡登門向他求教。正是由於他這種虛心好學的精神使得他在各方面獲益匪淺。除了在天文學方面有傑出成就外,在地震學的研究上也是舉世矚目的,他創制的候風地動儀比歐洲相類似的儀器問世早 1700 多年。他還是東漢六大畫家之一,他寫的《二京賦》“精思博會,十年乃成”,為人們所津津樂道。

河南省南陽縣的北面有張衡墓和平子讀書枱,墓碑上有郭沫若的題詞:“如此全面發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上亦所罕見”。

古代名人之所以能成功,很多時候跟他們小時候的故事有關,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古代名人小時候的故事。

古代名人小時候的故事1:王羲之苦練書法的故事

王羲之自幼酷愛書法,幾十年來契而不捨地刻苦練習,終於使他的書法藝術達到了超逸絕倫的高峯,被人們譽為"書聖"。

王羲之13歲那年,偶然發現他父親藏有一本《説筆》的書法書,便偷來閲讀。他父親擔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傳,答應待他長大之後再傳授。沒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請求父親允許他現在閲讀,他父親很受感動,終於答應了他的要求。

王羲之練習書法很刻苦,甚至連吃飯、走路都不放過,真是到了無時無刻不在練習的地步。沒有紙筆,他就在身上劃寫,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劃破了。有時練習書法達到忘情的程度。一次,他練字竟忘了吃飯,家人把飯送到書房,他竟不加思索地用摸摸蘸着墨吃起來,還覺得很有味。當家人發現時,已是滿嘴墨黑了。

王羲之常臨池書寫,就池洗硯,時間長了,池水盡墨,人稱"墨池"。現在紹興蘭亭、浙江永嘉西谷山、廬山歸宗寺等地都有被稱為"墨池"的名勝。

王羲之的書法藝術和刻苦精神很受世人讚許。傳説,王羲之的婚事就是由此而定的。王羲之的叔父王導是東晉的宰相,與當朝太傅稀鑑是好朋友,稀鑑有一位如花似玉、才貌出眾的女兒。一日,稀鑑對王導説,他想在他的兒子和侄兒中為女兒選一位滿意的女婿。王導當即表示同意,並同意由他挑選。王導回到家中將此事告訴了諸位兒侄,兒侄們久聞稀家小姐德賢貌美,都想得到她。稀家來人選婿時,諸侄兒都忙着更冠易服精心打扮。惟王襄之不問此事,仍躺在東廂房牀上專心琢磨書法藝術。稀家來人看過王導諸兒侄之後,回去向稀鑑回票説:"王家諸兒郎都不錯,只是知道是選婿有些拘謹不自然。只有東廂房那位公子躺在牀上毫不介意,只顧用手在席上比劃什麼。"郡鑑聽後,高興地説:“東牀那位公子,必定是在書法上學有成就的王羲之。此子內含不露,潛心學業,正是我意中的女婿。”於是,把女兒嫁給了王素之。王導的其他兒侄十分羨慕,稱他為“東牀快婿”,從此"東牀"也就成了女婿的美稱了。

古代名人小時候的故事2:唐代黃巢詠菊詩的故事

唐代農民起義領袖黃巢從小就喜愛菊花。唐代風俗,在重陽節這天,親友相約登高,飲酒賞菊。黃巢的爺爺因為自家滿園菊花盛開,便在園中擺下家宴,邀子侄們一起來賞菊。酒過三巡,老爺爺一時興起,提議以菊花為題,大夥兒聯句賦詩。誰知輪到他聯句時,竟一時想不出佳句來。坐在爺爺身旁的黃巢等得不耐煩了,就搶先脱口吟道:“堪與百花為總首,自然天賜赫黃衣。”

清脆的童音剛落,頓時贏得全場喝采。可唯獨黃巢的父親神色惶恐,連連搖頭説:“這赫黃衣是老天賜給皇帝的,你怎麼敢隨便亂説,真是不知天高地厚!”説着,就要動手教訓黃巢。老爺爺一看不好,連忙擋住,説道:“恕他年幼,不要打了,就罰他重做一首吧!”

不等父親表態,黃巢立即應聲:“遵令!”只見他略加思索,立成一篇:“颯颯西風滿園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李一處開。”

詩的大意是説:在颯颯的秋風中,滿園菊花一齊開放,但因秋天逐漸寒冷,所以蜂蝶不來。將來我如果做了春天之神,就要讓菊花和桃花、李花同在春天開放。

這首詩充滿浪漫主義色彩,舉座的人都為他的詩才驚歎不已。

後來,黃巢赴京趕考。雖然他抱負遠大,才華橫溢,但由於科場黑暗和朝廷腐敗,結果卻名落孫山。此時,他深感自己像開不逢時的菊花,又做了一首詠菊詩:“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戴黃金甲。”這鏗鏘有力的詩句,表達了他要砸碎舊世界、重奠新乾坤的豪情壯志。

古代名人小時候的故事3:辛棄疾的童年故事

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的少年時代,是在國運衰頹、兵禍連綿的情況下度過的。他剛滿十六歲,家鄉濟南就被金兵佔領了。他目睹烽煙翻滾,山河破碎,仇恨的種子深深地埋藏在心間。

有一天,金人貴族中的一箇中下級軍官完顏千户耀武揚威地來到辛家,硬逼着辛棄疾的祖父辛贊用酒肉款待他。辛贊是個老實人,憋着一肚子氣,勉強擺了一座酒席。驕橫的完顏千户幾杯酒下肚後,更加得意洋洋,竟當眾侮辱起敬酒的小僮來了。

這一來,年少氣盛的辛棄疾再也忍不住了。他“嗖”地從牆上抽出一把寶劍,“噔、噔、噔”幾步走到完顏千户面前,激昂地説:“趁諸位酒酣耳熱,讓我舞劍給大家開心助興!”説罷,便揮劍起舞。只見他有時輕似燕子點水,有時重如泰山壓頂。舞到興頭上,劍人合而為一,只有劍光閃閃,不知人在何處。正在這時,忽聽辛棄疾猛喝一聲:“看劍!”一個大鵬展翅,寶劍直指完顏千户的腦門。“啊!——”完顏千户嚇得面如土色,“撲通”

一聲,連人帶椅仰倒在地,桌子上的杯盤叮噹落地,打得粉碎。辛棄疾急忙收劍做了個乾淨灑脱的收勢,説了聲“莽撞了!”從容地站立一旁。完顏千户驚魂未定,還呆呆地坐在地上。等到奴僕們趕忙上前扶起,他才不得不尷尬地説出話來:“舞得好,好厲害的英武少年!”

Tags:名人 小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