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寓言 > 歷史故事

野史小故事

欄目: 歷史故事 / 發佈於: / 人氣:3.07W

歷史故事是國中歷史教學的一部分,故事化教學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野史小故事。

野史小故事

野史小故事1:最不可思議戰爭

中國和印度歷史上最早的一次兵戈之爭,發生在距今1300多年前的唐朝太宗年間。當時中國派往印度的一個小小特使,沒費唐朝一兵一卒,便大敗印度軍隊,滅了中印度古國,令東印度國王折服,聲勢威震整個印度次大陸,創造了神話般的奇蹟。這事還得從玄奘“西天取經”説起。

玄奘法師歷盡艱險到達天竺(也就是現在的印度),歷謁名賢,求法講經,行蹤遍佈整個印度次大陸,其中就曾到訪了摩揭陀國。

摩揭陀國是當時統治中印度的一個強國。那時的印度,按方位共分成東西南北中五個部分,亦即《舊唐書》中説的“五天竺”,“地各數千裏,城邑數百”,國內王邦林立,其中大的國邦有十六個,摩揭陀國即為十六個大邦之一,位於恆河中游南岸地區。摩揭陀一直被印度人視為佛教聖地,因為相傳佛陀一生中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摩揭陀國內度過的。

所以玄焋西遊,必到摩揭陀。在摩揭陀,玄奘受到國王屍羅逸多(即戒日王)的優渥禮遇,玄奘開壇講經,舉辦了一場持續十八天的大型辯論會,從此名震五印。

中印建交,玄焋功不可沒。除了講經學法,玄奘法師還向戒日王“粗言太宗神武,平禍亂,四夷賓服狀”(《新唐書》,簡單介紹了中國大唐的盛況以及太宗的英明神武,戒日王欽佩之餘,不禁對中國大唐充滿了憧憬,説“我當東面朝之”(《新唐書》),羨慕得不得了。

玄奘回國後不久,貞觀十五年,亦即公元641年,戒日王“遣使朝貢”,並向大唐遞交了國書,表示要世代友好。唐太宗“降璽書慰問”,戒日王“膜拜而受詔書”(《舊唐書》),算是臣服於中國。之後唐太宗多次派使者回訪印度,“禮之甚厚”(《舊唐書》),中國和印度的外交關係算是正式建立起來了。

貞觀二十二年,也就是公元648年,唐太宗“遣右衞率府長史王玄策使其國”(《新唐書》),又派使團出訪印度,結果這次出訪卻發生了個小小的意外。而正是因為這次意外,引發了中印歷史上第一次的兵戈相見。這個叫王玄策的使團團長,沒用大唐一兵一卒,僅靠孤身之力,借師南下,就把兵強馬壯的摩揭陀國給滅了,一時“天竺震懼”(《舊唐書》),大壯中國國威。

王玄策,漢族,唐朝河南洛陽人,曾於公元643~661年間三次出使印度。發生意外的,是他第二次出使印度時。當時摩揭陀國內已經發生了變故,原來戒日王於同年病死,其臣屬阿羅那順趁機起兵,自立為王,掌控了政權。但是當時通訊不發達,唐朝並不知道,擱現在,早全球轟動、婦孺皆知了。

阿羅那順聽説大唐遣使到來,並不買賬,於是出兵攔截,拒絕唐使入境。他不但搶奪了唐使帶來的禮品,還將王玄策及隨從的30人全部俘虜,投入獄中。後來在戒日王妹妹的幫助下,王玄策和副手蔣師仁才“挺身宵遁”(《舊唐書》),僥倖逃脱,跑到吐蕃去搬救兵。

吐蕃是中國西南邊陲崛起的強國,文成公主入藏和松贊干布聯姻後,松贊干布接受唐朝官位(駙馬都尉)和封爵(西海郡王),“吐蕃與大唐和為一家”,關係甚為親密,民間接觸更為頻繁,“金玉綺繡,問遺往來,道路相望,歡好不絕”(《新唐書》),可見當時友好親熱的情形。

王玄策請兵救援,吐蕃自是大為支持,於是松贊干布“發精鋭一千二百人,並泥婆羅國七千餘騎,以從玄策”(《舊唐書》),不但派了精鋭騎兵,還從泥婆羅(今尼泊爾,當時是吐蕃屬國)調遣7000騎兵,全部交由王玄策調遣。

王玄策揮師南下,勢如破竹。印度兵潰不成軍,被斬首三千多人,水中淹死上萬人。阿羅那順棄城逃跑,被副使蔣師仁追上生擒。王玄策聲威大震,遠近城邑望風而降,連下580餘城。阿羅那順的皇族全部被俘,王玄策“獲其妃、王子,虜男女萬二千人,雜畜三萬”(《新唐書》)一時“天竺震懼”。東印度(東天竺)國王尸鳩摩一看這陣勢,嚇的聞風喪膽,趕忙“送牛馬三萬饋軍”(《新唐書》),並進獻珍奇異寶,就此向大唐臣服。

中國和印度在古代史上發生刀兵相見的戰爭,就只有這一次。作為中印度古國的摩揭陀,之所以如此不堪一擊,在路衞兵看來,有以下四個原因:一是大唐盛世,國運興隆,王玄策底氣十足,又遭受侮辱,怒髮衝冠,人在氣頭上也就特別有勇力;二是吐蕃剛剛崛起,兵強善戰,又與大唐和親,鼎力相助;三是印度向來崇尚佛教,兵法不濟,武力羸弱;四是摩揭陀國適逢內亂,政局不穩。這點從戒日王的妹妹幫助王玄策逃獄不難得出。

後來王玄策又第三次出使印度,到達婆慄闍國(今印度達班加北部),造訪摩訶菩提寺,禮佛而歸。帶回了許多珍貴的佛教文物,並着有《中天竺國行記》,對中印文化的交流作出了重大貢獻。

野史小故事2:朱仙鎮之戰

闖王李自成親率數十萬人馬,在中原大地上浩浩蕩蕩地向開封進發。豔紅的太陽照着繡有“闖”字的帥旗,獵獵招颭。其時是明崇禎十五年(公元1642年)五月一日。

大軍行至開封城西南的朱仙鎮,已是黃昏,李自成便令部隊在鎮郊紮營。闖王正騎着馬在察看各部安營時,忽有巡哨官來報:“明將左良玉和丁啟睿、楊文嶽三支人馬已奉旨兼程北上援救開封。”闖王哈哈大笑説:“來得正好。”次日,闖王將老營移至閻家寨,其餘各路人馬四面圍住開封,並撥出大批人力槍割地主的麥子,以備軍糧,賑濟貧民。

且説左良玉率十餘萬人馬、丁啟睿、楊文嶽率5萬人馬,雖是奉旨兼程北上,其實行動並不迅速,因為他們知道李自成不是好對付的,行軍十餘日,才接近朱仙鎮。

這一天後半夜,左良玉提刀縱馬率兵攻入朱仙鎮南門,丁啟睿、楊文嶽攻入東門。因鎮中並無多少守軍,左良玉就輕易地佔據了鎮中嶽王廟。此時,闖王派出的由李過率領的3000騎兵也恰從西門突入朱仙鎮,與丁啟睿、楊文嶽的人馬在鎮中窄路相逢,便混戰起來。

丁、楊二人的軍隊火器甚多,李過的騎兵在衚衕中不便馳騁,漸漸支持不住。正在緊急之際,左良玉的大隊人馬又從四面圍來,把李過圍在核心,左衝右突不能脱困,李過面部還中了一箭。

只聽明軍喊聲震天,李過心慌,但仍拼死惡戰。明軍不敢近前,只用弓箭和火器遠遠地射擊,李過的士兵伏在斷垣殘壁間抵抗。

到天剛破曉時,闖王手下大將劉宗敏的一方5000騎兵殺到,一陣殺退明軍,救了李過。劉宗敏見李過面部帶傷,況且李過又是李自成的侄兒,不便責備他。李過自己卻説:“我輕敵冒進了,沒有聽將軍的話,請將軍懲治吧。”劉宗敏一笑説:“小將鋭氣可嘉。以後注意不可盲目輕進。”天大亮時,闖王李自成進入朱仙鎮。此時明軍已退到朱仙鎮東南十餘里的水坡集去了。

闖王手下猛將郝搖旗前來向闖王請示説:“敵人退至水坡集,正可一舉殲滅之。”闖王説:“且慢。先不煩將軍虎威,我自有妙策。請將軍午後邊到嶽王廟來會商。”午飯後,李自成召集手下將領劉宗敏、郝搖旗、李巖、袁宗第、李過、劉芳亮、宋獻策、牛金星、田見秀、羅汝才等人在嶽王廟會商。

李自成先讓大家發表了一陣見解,最後説:“大家的主意歸納起來是不是這樣的,就是:斷賈魯河之水,以絕敵軍水源;離間左良玉和丁、楊的關係;還有就是攔擊逃敵。”諸將一致稱“是”,於是,李自成便分撥人馬,各司其職。鄭説明軍退至水坡集後,左良玉紮營於東邊,丁啟睿與楊文嶽駐紮在西邊。兩處官軍貌合神離,左良玉瞧不起文官出身的丁和楊,而了啟睿和楊文嶽厭惡左良玉的擁兵跋扈。

這天清晨,丁啟睿和楊文嶽的營寨忽然遭到李自成軍隊火炮的轟擊,炸死炸傷多人,而左良玉的營盤卻未遭襲擊。丁、楊二人心中大疑,便在一起商量。楊文嶽説:“督師大人,李闖賊不轟左良玉兵營,專轟我們,這是為何?”丁啟睿説:“我此次奉帝命督師,就是要督左良玉。

李自成攻破商丘時,對左府加意保護,況且,左良玉的養女就在闖營,被李闖夫婦收為義女。……不可不妨他叛國投敵呀!”楊文嶽説:“不如把他叫來殺了……”丁啟睿連忙搖頭説:“不可、不可輕動。他擁兵十餘萬,又無聖旨叫誅戳他,如何可以殺他?且看動靜再説。”這一天天剛擦黑,楊文嶽營前的衞兵只見一人騎馬由西而來,向東疾馳,衞兵一齊放箭,那騎馬的丟下一隻紅布包便又折向西逃去了。

衞兵快上前拾起紅包,只覺得沉甸甸的,打開一看,內有金條一百根,並有一封信。衞兵們不敢私分,攜包來見楊文嶽。楊文嶽讓衞兵捧着包一同來到丁啟睿處,並説明情況。丁啟睿打開信一看,罵道:“反了!”於是把信給楊文嶽看,原來信中寫的是:“謹以黃金百兩奉左將軍麾下。

一切按所約行事,專候佳音。自成。”丁啟睿立即起草文書,令人去奏聞崇禎帝,具言左良玉反狀。不料遞送文書的人被李自成軍俘獲,李自成看了文書後,用善言撫慰送書人,告訴他,只要把文書送到左良玉處,便是大功。

李自成派了五名勇士,陪送書人直把丁啟睿上奏左良玉反狀的文書送至左良玉營前衞兵處,立即返回。

再説左良玉的十餘萬人馬,因賈魯河水被截斷,天氣又熱,加之連月抗旱,搬運飲用之水十分不易,兵士們叫苦不迭。左良玉正打算與丁啟睿、楊文嶽商量對策,忽得衞兵送到的丁啟睿奏請斬處自己的奏本,大驚,心想:“與其他來殺我,不如我去殺他。”但一轉念,又想:“與其我去殺他,不如讓李自成去殺他!”於是,左良玉也不與丁、楊二人商量,當夜拔寨撤走。

到天亮時,丁啟睿,楊文嶽才發現左良玉的人馬已撤離,二人大驚,忙令拔寨南撤。幾萬人馬一片混亂。

此時,李自成早已佈下了多路伏兵,以逸待勞。

李過、袁宗第率兩萬騎兵去追擊左良玉,只追不打。劉芳亮率一萬五千騎兵去水坡集收拾殘餘官兵,羅汝才率兵追擊丁啟睿、楊文嶽。郝搖旗率兵追擊明將虎大威部。

明軍被闖王各路追兵打得懵頭轉向。丁啟睿、楊文嶽也不顧手下人馬,急急若喪家之犬遠遁去了。

左良玉到底是個將才,帶兵後撤中雖有紛亂,大體還列成行伍。左良玉回頭望望追兵,只見一面“袁”字大旗與一面“李”字大旗離自己仍有三四里之遙,所以,想停下休息也不能。

但若回軍交戰,又怕闖王后續部隊跟上,於己不利,只得帶領疲憊軍馬不停步地走着。時間已是晌午過後,左良玉的人馬飢渴疲勞,有些兵卒已漸漸跟不上大部隊,他們就被李過與袁宗第的追兵輕易地俘虜過去。

左良玉催兵速進,但前面的軍隊停止了。左良玉大怒,策馬由中軍奔向前,忽見一員將官來報:“前有深溝,順大路延伸,溝對岸樹叢中有旗幟、樹叢前有塊大木牌,上面寫着……”左良玉喝道:“寫着什麼?”那將官不敢説,只是囁囁嚅嚅地説:“寫着不好聽的話,我也沒記住。……恐怕中計了!”左良玉縱馬向前,臨溝一望,對面大木牌上白底黑字,曰:“奉告崑山將軍,君乃釜底遊魂,速速率眾來降,免遭兵潰成擒。”左良玉大怒,正想揮兵向左,忽見左方戰旗如林,黃埃滾滾;繼而想向右,又見右方旌旄參差,飛塵沖天。後面的追兵仍是離自己三五里,戰鼓不息,喊殺陣陣。

於是喝令越壕溝而進,頓時千軍萬馬落入七八尺深,一丈來寬的壕溝中,你擠我踩,人叫馬嘶,壕溝的兩頭忽又有水流了過來,人馬在爛稀泥中喧嚷爬跌。原來這裏是李自成預先讓田見秀率兵掘下的壕塹。

左良玉怒氣沖天,狠加兩鞭,躍馬衝過壕溝,他的10萬大軍也紛紛湧出。此時早見田見秀掄開山大斧來戰,左良玉毫不畏懼,舉大砍刀來迎擊,不三合,田見秀抵敵不住。

左良玉麾軍包圍田見秀,田見秀且戰且退。左良玉正要追趕,忽聽一聲炮響,闖王伏兵齊出:左有劉宗敏、牛金星;右有李巖、宋獻策。田見秀揮兵殺回,李過、袁宗第從後殺來。左良玉10萬人馬陷入重圍,轉瞬間不少官兵都已跪在地上成了俘虜。

左良玉見大勢已去,便率領3000精鋭騎兵向西南衝去,殺開一條血路,一口氣衝出十餘里。此時已近黃昏,左良玉想:“若能逃到許昌,就不愁不能重整旗鼓了!……”左良玉的二三千騎兵到一小村,正要過橋,只見橋那邊霞光中樹起兩面大旗,一面上有一大白“劉”字,一面上有“總哨”兩個大金字。左良玉知道那是被呼為“劉爺”的劉宗敏,左良玉大驚,忙令用炸藥炸斷橋樑。而後與二三千騎兵沿河亂竄,各不相顧。劉宗敏揮軍沿河射箭,左良玉騎兵死傷不少。

天漸漸黑下來。一陣狂風吹過,霎時雷電交加,轉瞬暴雨傾盆,夾着雞蛋大的冰雹。幾十裏戰場的血戰不令自停,左良玉想:“不趁此時逃走,更待何時!”所好他的馬是大宛汗血馬,耐勞忍飢超於凡馬,且能負重負痛,左良玉是全身鎧甲,雖有冰雹砸來,也傷不着,因此,一人一馬頂風冒雨,趕夜黑向西南逃去。

朱仙鎮一仗,闖王大勝,殲敵十餘萬,繳獲馬匹、軍械無數。

野史小故事3:集中兵力後金興

努爾哈赤建立後金後,又花了兩年多時間整頓內部,發展生產,擴大兵力。公元1620xx年,努爾哈赤召集八旗首領和將士誓師,宣佈跟明朝有七件事結下了冤仇,叫做“七大恨”。第一條就是明朝無故挑釁,害死了他的祖父和父親。為了報仇雪恨,決定起兵征伐明朝。

第二天,努爾哈赤親自率領2萬人馬進攻撫順。他先寫信給撫順明軍守將,勸他投降。守將李永芳一看後金軍來勢兇猛,沒有抵抗就投降了,後金軍俘獲了人口、牲畜30萬。明朝的遼東巡撫派兵救援撫順,也被後金軍在半路上打垮。努爾哈赤命令毀了撫順城,帶着大批戰利品回到赫圖阿拉。

消息傳到北京,明神宗大怒,決定派楊鎬為遼東經略,討伐後金。楊鎬經過一番緊張的調兵遣將,才集中了10萬人馬。公元1620xx年,楊鎬分兵四路,由四個總兵官率領,進攻赫圖阿拉。中路左翼是山海關總兵杜鬆;中路右翼是遼東總兵李如柏;北路是開原總兵馬林;南路是遼陽總兵劉鋌。為了擴大聲勢,號稱47萬。楊鎬坐鎮瀋陽,指揮全局。

那時候,後金八旗軍兵力,合起來不過六萬多。一些後金將士得到情報,不免有點害怕,來找努爾哈赤,要他拿主意。努爾哈赤胸有成竹地説:“別怕,管他幾路來,我就是一路去。”

經過偵察,努爾哈赤得知杜鬆率領的中路左翼是明軍主力,已經從撫順出發打了過來,他就集中兵力,先對付杜鬆。

杜鬆是一員身經百戰的名將。從撫順出發的時候,天正下着大雪,杜鬆想搶頭功,不管氣候惡劣,急急忙忙冒雪行軍。他先攻佔了薩爾滸(今遼寧撫順東)山口;接着分兵兩路,把一半兵力留在薩爾滸紮營,自己帶了另一部精兵攻打後,金的界藩城(今新賓西北)。

努爾哈赤一看杜鬆分散兵力,心裏暗暗高興,集中八旗的兵力,一口氣攻下薩爾滸明軍大營,截斷了杜鬆後路。接着,又急行軍援救界藩。正在攻打界藩的明軍,聽到後路被抄,軍心動搖。駐守在界藩的後金軍從山上居高臨下地壓下來,把杜鬆軍殺得七零八落。努爾哈赤率領大軍趕到,把明軍團團圍住。

杜鬆左右衝殺想要突圍,突然一箭飛來,正射中他的頭部,杜鬆從馬上栽下來死去。部下明軍被殺得屍橫遍野,血流成河。一路人馬先覆滅了。

北路的馬林從開原(今遼寧開原)出兵,剛剛到離開薩爾滸40裏的地方,得到杜鬆兵敗的消息,嚇得急忙轉攻為守,就地依山,紮下營壘,挖了三層壕溝,準備防守。努爾哈赤率領八旗兵力從界藩馬不停蹄地趕來,攻破明軍營壘。馬林沒命地逃奔,才回到開原,第二路明軍又被打散了。

坐鏡瀋陽的楊鎬,正在等待各路明軍的捷報,哪想到一連兩天接到的竟是兩路人馬覆滅的壞消息,把他驚得目瞪口呆。他這才知道努爾哈赤厲害,連忙派快馬傳令另外兩路明軍立刻停止進軍。

中路右翼的遼東總兵李如柏本來膽小,行動也特別遲緩,接到楊鎬命令,急忙撤退。山上巡邏的二十來名後金哨兵遠遠望見明軍撤退,大聲鼓譟,明軍兵士以為後面有大批追兵,爭先恐後地逃跑,自相踐踏,也死了不少。

剩下的一路是南路軍劉鋌。楊鎬發出停止進軍命令的時候,劉鋌軍已經深入到後金軍陣地,各路明軍失敗的情況,他一點也不知道。劉鋌是明軍中出名的猛將,他使用一把120斤的大刀,運轉如飛,外號叫“劉大刀”。劉鋌軍軍令嚴明,武器火藥也多。進入後金陣地以後,連破幾個營寨。

努爾哈赤知道劉鋌驍勇,不能光靠拼硬仗。他選了一個投降過來的明兵,叫他冒充杜鬆部下,送信給劉鋌,説杜鬆軍已經到赫圖阿拉城下,只等劉鋌軍去會師攻城。

劉鋌沒接到楊鎬命令,不知道杜鬆軍已經覆滅,信以為真,他怕讓杜鬆獨得頭功,下令火速進軍。這一帶道路險狹,兵馬不能夠並列,只好改為單列進軍。劉鋌帶兵走了一陣,忽然殺聲四起,漫山遍谷都是後金伏兵,嚮明軍殺來。劉鋌正在着急,努爾哈赤又派一支後金兵穿着明軍衣甲,打着明軍旗幟,裝扮成杜鬆軍前來接應。劉鋌毫不懷疑,把人馬帶進假明軍的包圍圈裏。後金軍裏應外合,四面夾擊,明軍陣勢大亂。劉鋌雖然勇敢,揮舞大刀,殺退了一些後金兵,但是畢竟寡不敵眾,他左右兩臂都受了重傷,終於倒下。

這場戰爭從開始到結束,只有5天時間,楊鎬率領的十萬明軍損失了一大半,文武將官死了三百多人。這就是歷史上着名的“薩爾滸之戰”。

薩爾滸之戰後,明朝大傷元氣,後金步步進逼,過了兩年,努爾哈赤又率領八旗大軍,接連攻佔了遼東重要據點瀋陽和遼陽。

公元1620xx年3月,努爾哈赤把後金都城遷到瀋陽,把瀋陽稱為盛京。打那以後,後金就成了明朝最大的威脅。

Tags: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