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寓言 > 歷史故事

唐朝歷史故事短小

欄目: 歷史故事 / 發佈於: / 人氣:2.21W

故事可以用來普及歷史知識,是歷史傳承的重要手段和途徑,歷史也是故事取材的重要來源。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整理的唐朝歷史故事短小,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唐朝歷史故事短小

唐朝歷史故事短小篇一:韋后之亂

唐朝中期,朝廷中存在着一個以韋氏為首的武韋專政集團。韋后亂用職權,干預朝政,給朝廷和社會帶來很大危害。

弘道元年(683)中宗即位,次年,立韋氏為皇后。同年,中宗被武則天廢黜,遷於房州(今湖北房縣),韋氏隨行。期間夫婦二人同經風雨,故而中宗對韋后有極高的信任。

神龍元年(705),中宗復位 。作為信任與報答,中宗每次臨朝,韋后即置幔坐殿上,預聞政事。中宗任用曾為武則天掌文書的昭容(宮中女官)上官婉兒主持撰述詔令,以武三思為相。當時朝中形成一個以韋氏為首的武、韋專政集團。武三思通過韋后及其愛女安樂公主,誣陷並迫害擁戴中宗復位的張柬之、敬暉等功臣。中宗對揭發武、韋醜行的人處以極刑,武三思因而權傾人主,作威作福 。

中宗的太子李重俊非韋氏所生,遭到韋后厭惡;安樂公主與其夫武崇訓(武三思子)經常侮辱重俊。重俊於神龍三年七月發動部分羽林軍殺死武三思與武崇訓,謀誅韋后、安樂公主,因相從的羽林軍倒戈,政變失敗,重俊被殺。武、韋集團權勢依舊不減。此時內地水旱為災,户口逃散,民不聊生。中宗卻與韋后恣為淫樂,不理朝政,還處死上書告發韋氏亂政的人。據説,景龍四年(720xx年)韋氏懼怕恐其醜行暴露,安樂公主想要韋氏臨朝,自為皇太女,遂合謀毒死中宗。

中宗駕崩後,韋后臨朝攝政,立李重茂為帝,史稱唐少帝。韋后又任用韋氏子弟統領南北衙軍隊,並欲效法武則天,自居帝位。臨淄王李隆基(後來的唐玄宗)與太平公主(武則天女)發動禁軍攻入宮城,殺韋后、安樂公主、上官婉兒及諸韋子弟,迫少帝讓位,立相王李旦(李隆基父)為帝,即唐睿宗。韋后之亂至此結束。

唐朝歷史故事短小篇二:甘露之變

甘露之變是唐朝文宗大和九年(835年)謀誅宦官失敗,反被宦官釀成大屠殺的一次事變。

唐代後期,宦官擅權專政達到了極點。文宗即位後,即企圖懲治宦官,奪回皇帝喪失的權力。八年秋季,文宗提升李訓為宰相;又任命鄭注為鳳翔節度使,作為京師外援,逐步開始打擊宦官。

大和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早朝於紫宸殿時,金吾大將軍韓約奏報左金吾仗院內石榴樹上夜降甘露,李訓等建議皇帝宜親往觀看。文宗乃命宦官神策軍左右護軍中尉仇士良、魚志弘(一作弘志)等,帶領宦官去察看。仇士良等至左金吾仗院時,發現兩廡幕後埋伏了武裝士兵,慌忙奔回。李訓等本想以觀看甘露為名,將宦官誘至金吾仗院,一舉而殲滅之。這個計劃失敗,宦官迫使文宗乘軟輿入東上匼門。朝臣一時驚散。李訓見事不濟,出宮單騎走入終南山佛寺中。宰相王涯、賈餗、舒元輿不明真相,退到中書省等候文宗召見。

宦官挾持文宗退入後宮後,立即派遣神策軍500人,持刀出東上匼門,逢人即殺,死者六七百人。接着關閉宮城各門搜捕,又殺千餘人。李訓、鄭注等人被殺並遭族誅,更多的人被牽連而死。經過這次宦官的大屠殺,朝班幾乎為之一空。從此宦官更加專橫,凌逼皇帝,蔑視朝官,文宗因此鬱郁而死。

甘露之變後,宦官一直牢固地掌握軍政大權,君主的廢立、生殺也是掌握在宦官手中,為中國歷史的第二次宦官時代的開始。“天下事皆決於北司,宰相行文書而已”。宦官“迫脅天子,下視宰相,陵暴朝士如草芥”。唐朝的宦官勢力,直到朱温在唐昭宗天覆三年(920xx年)大殺宦官後,才終告消失,然而,唐朝不久也因朱温建後梁篡位而滅亡。

唐朝歷史故事短小篇三:文成公主入藏

唐朝文成公主嫁給吐蕃贊普松贊干布的故事,流傳至今依舊為人稱道。此事曾大大促進了民族團結,特別是對藏族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發展,都起了積極的作用。

年輕的松贊干布決心跟唐朝建立友誼。貞觀八年(634年)第一批吐蕃使臣訪問長安,唐朝使臣很快到吐蕃回訪,成為漢藏兩族友好關係的良好開端。松贊干布遣使獻貴重禮物向唐王室求婚,唐太宗未允。公元638年,鬆州之戰,唐軍擊敗吐蕃軍。松贊干布懼,率部退出党項、白蘭羌、青海吐谷渾等,遣使謝罪,請婚,遣其相祿東贊致禮,獻金五千兩,自餘寶玩數百事。唐太宗允將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

貞觀十五年(641年),唐太宗命江夏王李道宗護送文成公主入吐蕃。公主攜帶大批絲織品、手工藝品,還有史書、營造與工技著作60種,醫方100種,診斷法5種,醫療器械6種,醫學論著4種。又帶了耐寒抗旱的蕪菁(通稱大頭菜)種子和其他谷種。還帶着通曉所帶書籍的文士和製造各種物品的工匠以及乳孃、宮女、樂隊等。

松贊干布到吐蕃東部邊境親自迎接公主。公主到邏些時,吐蕃人民穿着節日的盛裝,迎接這位遠道而來的贊蒙(藏語王后)。松贊干布説:“我父祖沒有和上國通婚的,我能娶大唐公主,深感榮幸,當為公主築一城以誇示後代。”他在邏些為公主修築了唐式宮室。松贊干布也改服唐人服裝,派遣貴族子弟到長安入太學學習詩書,聘請唐朝文士掌握與唐往來的文書。到長安學習的吐蕃人很多取得成就,如唐高宗時吐蕃使臣仲琮,唐中宗時使臣明悉獵,都是著名的漢學者。

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近四十年(680年逝世),為漢藏兩族的友誼做了許多工作。隨公主入藏的工匠,把中原地區的農具製造、紡織、繅絲、建築、造紙、釀酒、製陶、碾磨、冶金等生產技術傳入西藏。吐蕃的農業技術原來比較粗疏,土地不加平整,不打畦,沒有阡陌,水土容易流失。漢族農業技術傳入後,吐蕃勞動人民開始挖畦溝,田野間阡陌縱橫,大大提高了產量。公主帶的水磨,深受勞動人民歡迎,公主和她的侍女,還把紡織、刺繡技術傳授給吐蕃婦女。

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對漢藏兩族的友誼和吐蕃社會的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今天拉薩市的布達拉宮和大昭寺內還供奉着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布達拉宮還保存着他倆結婚的洞房遺蹟,大昭寺前的唐柳傳説是公主親手所栽。藏族的史書用大量篇幅來記載公主的事蹟。

文成公主受父皇之命,帶着大批衞隊、侍女、工匠、藝人和大量綢緞、典籍、醫書、糧食等嫁粧,從長安迤邐西行,經甘肅,到青海,過日月山,經大河壩,到達黃河源頭。為了保障公主一路順風,唐太宗命沿途官府修路架橋,造船制筏,建築佛堂,開闢通道。松贊干布則親自率領滿朝官員與大隊人馬迎親於柏海(即今扎陵湖和鄂陵湖),並在此舉行歡迎儀式。然後,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結伴而行,前往邏些完婚。文成公主在進藏途中不僅播撒下了漢藏友好的種子,也留下了眾多的勝蹟與美好的傳説。文成公主遠嫁吐蕃,不僅揭開了唐蕃古道歷史上非常重要而又影響深遠的第一頁,而且作為唐朝與吐蕃之間的重大事件被載入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