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寓言 > 歷史故事

秦朝的歷史人物

欄目: 歷史故事 / 發佈於: / 人氣:2.79K

縱觀歷史傳承,每一歷史事蹟無一不是通過歷史故事源遠流長,從我們人類社會的發展歷史與人類社會的演變過程來看,故事都是整個文明傳承的重要載體,也是將知識傳承的主要途徑。下是本站小編精心整理的秦朝的歷史人物,歡迎閲讀與借鑑!

秦朝的歷史人物

秦朝的歷史人物篇一:秦二世胡亥與公子扶蘇

胡亥的即位完全是趙高為了自己專權而一手策劃的,在秦始皇的眾公子中,胡亥論才幹絕對不夠即位的資格。他的長兄扶蘇是最優秀的,秦始皇也將他作為繼承人來培養,雖然秦始皇並不是很喜歡他。為了增長他的治國經驗,派他到北面的邊境上和蒙恬一塊戍守。

而胡亥在秦始皇的兒子中是出名的紈絝子弟,沒有什麼帝王兒子的風度。有一次,秦始皇設宴招待羣臣,讓兒子們也參加。胡亥也遵命赴宴,但他不願和大臣們循規蹈矩地在父親面前喝酒,早早吃飽了便藉故退席了。在殿門外整齊地排列着羣臣的鞋子,因為按照當時秦的規定,大臣進入宮殿時必須將鞋子脱下放在殿門外。參加酒宴的羣臣的鞋子擺放得整整齊齊,這卻成了胡亥胡鬧的道具。他藉着酒勁,邊走邊隨意地將羣臣的鞋子踢得橫七豎八。人的言行是一致的,後來胡亥做皇帝治理天下,結果就像他原來踢鞋一樣把國家"踢"得亂七八糟,最後亂得連自己的性命也搭進去了。

胡亥的公子哥的形象加上趙高的教唆,使他在邪路上漸漸地越走越遠。趙高本是宮中的一個太監,但他也有一些才幹,如精通刑法,不但身高力氣大,字也寫得很好,深得秦始皇的寵信,一直提拔他做了車府令,負責皇帝的車馬儀仗。為了巴結胡亥,趙高經常教胡亥書法和如何斷案,加上趙高的三寸不爛之舌,將胡亥牢牢地控制住,一切聽他指揮,這是以後趙高鼓動胡亥篡位的基礎。

秦始皇最後一次出巡時,胡亥也隨行,當時他二十來歲,仍是個公子哥。秦始皇病死後,受到趙高的蠱惑,和趙高、李斯一起改了秦始皇立長子扶蘇繼承帝位的遺詔,自己登上了本不屬於他的帝位,結果也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趙高的陰謀之所以得逞,李斯的作用不容忽視。趙高深知李斯的地位對他立胡亥能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於是設法説服了李斯。

趙高對李斯説了他的打算,李斯卻一口回絕。

趙高不慌不忙地説:"李丞相,您最好好好考慮一下,在朝中,您的功勞能和蒙恬相比嗎?您的威望、您的計謀能和蒙恬相比嗎?況且,扶蘇對您的信任也沒有對蒙恬的深,假如扶蘇即位,那丞相的職位肯定就是蒙恬的了,哪還會有您的地方。丟掉丞相倒是小事,身首異處也不是沒有可能。您還是好好想想吧,命運就掌握在您自己的手裏。"

李斯權衡利弊,終於和趙高走上了同一條不歸之路。

殘害兄弟姐妹和忠臣

胡亥登上帝位之前就害死了自己的哥哥扶蘇。胡亥和趙高、李斯一起偽造了詔書送到在北面邊境戍守的扶蘇和蒙恬處,假詔書斥責扶蘇和蒙恬戍邊十幾年,不但沒立戰功,相反還屢次上書肆意非議朝政。扶蘇更是對不能回京城做太子而耿耿於懷,怨恨不已,所以對扶蘇賜劍自刎。蒙恬對扶蘇的行為不進行勸説,實為對皇帝不忠,也令自盡。

扶蘇聽了詔書,流着淚想要自刎,蒙恬畢竟比他有些經驗,勸他向皇上申訴,如果屬實再自刎也不晚,但扶蘇卻説:"父皇讓我死,還有什麼可申訴的呢?"説完含淚自盡。而蒙恬卻據理力爭,不肯自裁,使者見他不聽從詔命,就將他投入陽周(現在陝西子長北)的監獄裏。

秦朝的歷史人物篇二:徐福東渡事件

清人丘瓊山《綱鑑合編》曾雲:“始皇既平六國,凡平生志欲無不遂,唯不可必得志者,壽耳。”一些方士投其所好,編織神仙之説,聲稱海上有仙人仙藥,吃了仙藥便可長生不死。徐福就是這種情況下航行入海的。

公元前220xx年(秦始皇二十八年),秦始皇第二次出巡,大隊人馬在泰山封禪刻石,又浩浩蕩蕩前往渤海。抵達海邊,秦始皇登上芝罘島,縱情濃覽。只見雲海之間,山川人物時隱時現,蔚為壯觀,尤令秦始皇心馳神往。這種景象,本來是海市蜃樓,但方士為迎合秦始皇企望長生的心理,將其説成傳説中的海上仙境。徐福乘機給秦始皇上書,説海中有蓬萊、方丈、贏洲三座仙山,有仙人居住,可以得到長生仙藥。秦始皇大為高興,隨後根據徐福的要求,派重男、童女數千人隨他出海求取仙藥。他本人也在此留連忘返,等候徐福佳音。然而,等來的只是徐福空手而歸。徐福自稱見到海神,海神以禮物太薄,拒絕給予仙藥。對此,秦始皇深信不疑,增派童男童女3000人及工匠、技師、穀物種子,令徐福再度出海。秦始皇則不肯離開,一直等候3個月,不見徐福消息,才悵然而回。

其後幾年中,秦始皇又派燕人盧生等入海尋求仙藥,也是一無所獲。公元前220xx年(秦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再次來琅琊。當年徐福入海尋找仙藥,已經九年過去,一直未來歸報。當即派人傳召徐福,徐福連年航海,耗費很大,擔心遭到重譴,奏告秦始皇:“蓬萊仙山確實有仙藥,出海時常遇大蛟魚阻攔,所以不能到達。請派弓箭手一同前往,見到大蛟魚用連弩射擊。”秦始皇下令入海時帶足漁具,自己也準備了連弩。海船由琅琊起程,航行數十里,經過榮成山,再前行到芝罘時,果然見到大蛟魚,當即連弩齊射,大蛟魚中箭而死,沉入海底。秦始皇認為此後當可無虞,又命徐福入海求仙藥。這次,秦始皇再也等不到徐福音訊了。當年秦始皇病死於沙丘(今河北世鹿東南),而徐福“得平原廣譯,止王不來,”一去再也不回了。

秦朝的歷史人物篇三:趙高“指鹿為馬”豈止辨忠奸

趙高其人雖為一介宦官,在歷史上卻是一個非常受爭議的人物,一是身世,二是生年,三是功過是非。此人精通律法,雖是宦官,卻深得秦始皇的喜愛,可以説秦王朝的建立他也算有兩分功德。然而他又是一個可以將善惡、是非、忠奸、美醜顛倒乾坤的邪惡人物,秦國可以説亡在了他的手上。

顛倒人類的審美觀念,是趙高遠遠超於其他人的地方,單隻一個“指鹿為馬”,就沒有人能夠做到。當時秦二世胡亥年幼無知,因為他幼時一直依仗趙高,所以對於趙高的狼子野心根本毫無察覺,而趙高已經繼李斯位列中丞,二世哪想到趙高竟然有簒政的打算。

為了辨識朝廷中誰對自己“忠”、誰對自己“奸”,趙高在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20xx年)八月某日,於朝上叫人牽來一隻鹿,對秦二世説:“陛下,我獻給您一匹好馬。”秦二世一看這哪裏是馬,分明是一隻鹿,便笑着説:“丞相搞錯了,這是一隻鹿,怎麼説是馬呢?”趙高笑着道:“請陛下看清楚,這分明是一匹千里馬。”秦二世又看了看鹿,將信將疑地説:“馬的頭上怎麼會長角呢?”趙高道:“陛下若是不信,可以問問眾位大臣。”

大臣們頓時色變,不知趙高又要做什麼,明知他胡作非為,顛倒是非,卻敢怒不敢言,一時間都低下頭。有些正直的人堅持認為是鹿而不是馬,還有一些趙高的黨羽則順着趙高之言。此事沒過幾天,那些正直的大臣紛紛被趙高以各種名目治罪,甚至有滿門抄斬者。

一段“指鹿為馬”風波,讓趙高知道了哪些人依靠自己,哪些人反對自己,但他的目的哪裏是如此簡單。隔日趙高便派占卜者對胡亥説:“皇帝您連鹿馬都不分了,肯定是祭祀沒有好好齋戒,以致腦袋昏聵。”胡亥不疑有他,遂去上林苑齋戒,但他畢竟年紀較小,耐不住寂寞,每日出去遊玩打獵,一不小心射死了一個路人。其實這路人是趙高安排好的,趙高藉着胡亥射殺活人的事情,對胡亥説:“皇上您無故殺了一個人,上天恐怕會怪罪,應該躲起來才是。”胡亥心中害怕,立刻躲到咸陽城外的望夷宮。望夷宮中所有侍候的人都是趙高的親信,已經深陷牢籠的胡亥猶不自知,就這樣渾渾噩噩地丟掉了性命。

胡亥一死,趙高就撤下了他的玉璽佩上,想要仗着自己也有着嬴姓趙氏的血統,準備登基為王。但他名不正言不順,又是個宦官,根本沒有人服他,他的皇帝夢就這樣破碎了,只好臨時改變主意,將玉璽傳給了秦始皇之弟趙子嬰。由於秦國實力已經大不如前,子嬰只得取消帝號,複稱秦王,隨即便與自己的貼身太監韓談商定了斬除趙高的計劃,誅趙高於內宮,並夷其三族(父族、母族、妻族)。

不管趙高的結局如何,從他“指鹿為馬”到佈置種種計謀簒政,足可見此人心思之縝密,辦事之痛快。若是他能真心輔佐秦室,不與李斯相爭,認真教導胡亥,以他的能耐説不定能成為一代名臣。可是,趙高偏偏不甘寂寞,日夜盤算着要篡奪皇位,不知饜足成了他的死穴,註定他要走向自我毀滅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