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寓言 > 歷史故事

關於秦朝的歷史小故事

欄目: 歷史故事 / 發佈於: / 人氣:2.65W

故事是傳承歷史的重要途徑和手段,是歷史教學的重要部分,在歷史課堂上引入故事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興趣,而且對於掌握理解歷史知識,突破重難點,培養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有重要的作用。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秦朝的歷史小故事,歡迎閲讀與借鑑!

關於秦朝的歷史小故事

關於秦朝的歷史小故事篇一:秦刻石與五大夫松

秦始皇登泰山是興行封禪儀式。按照古人的解釋,皇帝乃天帝之子,是奉天命來統治臣民百姓的,天和地早古代價值觀念中的高貴象徵,因此,在改進換代之後,或者某帝王似為治功顯赫時,都可以也應該到泰山封禪,告太平於天地,告成功於天地,以答謝天地的恩澤。公元前220xx年,秦始皇從河南進入山東鉅野,由西而東,至今鄒縣鄒嶧山,在鄒嶧山上刻石紀功,隨後由南而北,到達泰山。

秦始皇東巡,在政治,經濟文化道德方面禁其所異,褒其所同,推行他所制定的新政策,新法式,因此,在加強帝國的統一方面,也起了積極的作用,秦始皇泰山封禪之後,在泰山留下了兩件文物,秦刻石和五大夫松。秦始皇東巡各地,隨處刻石以紀功德,如<<會稽刻石>>秦始皇時代,北方已進入高度文明的時代,而南方卻被認為是蠻荒之地,甚至還存在赤發紋身的現象,道德倫理觀念大異於北方,所以<<會稽刻石>>中就有“夫為寄,殺之無罪“的話。秦始皇石刻,大都毀廢。今天完整保存下來的,有琅牙刻石,藏北京歷史博物館,泰山刻石,只剩數字殘片,藏泰安市岱廟內。五大夫松亦稱秦鬆,現在雲步橋與朝陽洞之間,椐史書記載,秦始皇登泰山時,中途遇到大雨,他在“樹”下避雨,就封此“樹”為“五大夫”。

秦始皇封禪其主要目的是維護剛剛建立的秦政權,保持大一統的穩定,但是秦始皇在鞏固統一政權的過程中,也犯過一些極嚴重的錯誤,把六國的貴族和人民不加區別,視為一體,統統以嚴弄峻法對待,對知識分子的特殊性沒有清醒的認識,朋友,敵人社會寄生力量不加區別,焚書坑儒,破壞文化傳統。好大喜功,窮奢極欲,不知愛惜民力,驅使成千上萬的勞動力大興土木工程,殘民以逞,竭澤而漁。所以招致天怨人怒,立國僅十四年,就在農民大起義的怒濤聲中滅亡了。由此可見,泰山封禪就其本質而言,不過是一個特殊的登山活動,它不能挽救政策失調,濫用權力的政治腐敗,也不能改變客觀規律,使任何人長生不死。

關於秦朝的歷史小故事篇二:鴻門宴

秦末,劉邦項羽各自攻打秦朝的部隊,劉邦兵力雖不及項羽,但劉邦先破咸陽,並派人駐關阻項羽。項羽勃然大怒,派英布擊函谷關,項羽入咸陽後,到達戲西,而劉邦則在霸上駐軍。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在項羽面前説,劉邦打算在關中稱王,項羽聽後更加憤怒,下令次日一早讓兵士飽餐一頓,擊敗劉邦的軍隊。一場惡戰在即。張良從項羽的族叔——項伯口中得知此事後告知劉邦,(張良曾是項伯救命恩人,後兩人結為好友),劉邦吃驚不已,讓張良請項伯入營,劉邦兩手恭恭敬敬地給項伯捧上一杯酒,討好項伯,並約為親家,劉邦的感情拉攏,説服了項伯,項伯答應為之在項羽面前説情,並讓劉邦次日前來項羽道歉。

鴻門宴上,雖不乏美酒佳餚,但卻暗藏殺機,項羽的亞父范增,一直主張殺掉劉邦,在酒宴上,一再示意項羽殺了劉邦,但項羽卻猶豫不決,默然不應。范增召項莊舞劍為酒宴助興,趁機殺掉劉邦,項伯為保護劉邦,也拔劍起舞,掩護劉邦,在危急關頭,劉邦部下樊噲帶劍擁盾闖入軍門,怒目直視項羽,項羽見此人氣度不凡,問來者為何人,當得知為劉邦的參乘時,即命賜酒,樊噲立而飲之,又賜之生豬腿,又問能再飲酒嗎,樊噲説,臣死且不避,一杯酒還有什麼值得推辭的。樊噲還乘機説了一通劉邦的好話,項羽無言以對,劉邦乘機接口一走了之。劉邦部下張良入門為劉邦推脱,説劉邦不勝飲酒,無法前來道別,現向大王獻上白璧一雙,並向大將軍范增獻上玉斗一雙,請他收下了。項羽收下了白壁,但氣得范增拔劍將玉斗擊碎,並指桑罵槐大罵項羽説:“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這個小子不值得與他辦大事,到時與項王爭奪天下的必是劉邦,我們都會成為劉邦的俘虜!)

范增的預言在數年後應驗:項羽和劉邦在隨後的四年進行了楚漢戰爭,最後項羽敗北,在烏江自刎而死,劉邦建立漢朝,是為漢高祖。後世不少人認為項羽在事件中缺乏當機立斷的能力,間接導致范增的計劃失敗,亦埋下了自己日後敗死的伏筆。

關於秦朝的歷史小故事篇三:亡秦者胡

公元前220xx年,雄才大略的秦始皇統一了中國,建立了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秦朝。為了紀念自己的不世功業,秦始皇自稱皇帝,由於他是秦朝的第一個皇帝,所以便是“始皇帝”,以後的子子孫孫,要接着稱二世,三世,以至萬世,讓秦朝的帝業能夠千秋萬代的延續下去。但是,秦始皇沒有想到,他這個願望並沒有實現,秦朝不但沒有傳下千世萬世,相反,僅僅過了短短的十五年,便“二世而亡”了。這一切,要從一個神祕的讖語説起。

秦始皇想讓自己的王朝千秋萬代,最簡便的方法就是他自己長生不老。所以自從他登上帝位以來,就很寵信方士,讓他們到處給自己找長生不老藥。其中有一個叫盧生的,前往蓬萊三島去尋找,結果,沒有找到長生藥,卻找到了一塊石碑,上面刻着四個大字“亡秦者胡”。

蓬萊島一向被認為是神仙出沒的地方,所以,雖然沒找到長生藥,但這石碑上的字也是神仙的意思,説的還是有關秦王朝生死存亡的大事,秦始皇自然不敢怠慢。而且,神仙説的很明確,“亡秦者胡”,也就是説,秦朝會滅亡在這個“胡”上頭。現在,問題的關鍵就是,這個“胡”究竟指的是什麼。

當時六國已滅,全國一統。能在戰場上與秦國軍隊為敵的,就只剩下北方的匈奴了。匈奴又被稱為胡人。所以,秦始皇理所當然地就認為這個“胡”一定是指匈奴。於是,他便派大將軍蒙恬率三十萬大軍,北伐匈奴。蒙恬率軍收復了大片失地,把匈奴人趕得遠遠的。接着,秦始皇又修建了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作為邊境的屏障,阻擋匈奴南侵。做完這一切,秦始皇大為放心,覺得有了這樣的雙重保險,匈奴人一定不敢再侵犯邊境了。“亡秦”的巨大威脅已經解除,日後大可以高枕無憂。

十分放心的秦始皇開始大肆巡遊,在他在位期間,足跡遍佈大半個中國,觀察各地風俗,宣示皇帝威嚴之餘,也順便求仙訪道。秦始皇在巡遊的時候還沒有停止辦公,所以他的重臣如丞相李斯等都跟着他。前220xx年,當秦始皇打算再度出宮巡遊的時候,他的小兒子胡亥請求隨行。秦始皇一向喜愛這個兒子,也就答應了。但是,誰也沒有想到,這竟是這位始皇帝的最後一次巡遊了。

巡遊的隊伍行進到平原津(今山東平原附近),秦始皇病倒了,一路上越病越重,於是只好下令中止巡遊,返回國都咸陽。秦始皇此時還沒有立太子。但由於他一心想要長生不老,十分忌諱這個“死”字,所以羣臣也不敢在他面前提這個問題。不過,隨着病情日漸加重,秦始皇本人也意識到自己來日無多,便留下遺詔,讓駐守在北方邊境的長子扶蘇即位。七月,巡遊的隊伍行進到沙丘平台(今河北廣宗西北),秦始皇就去世了。丞相李斯看到皇帝死在巡遊的路上,怕引起天下大亂,便密不發喪,仍將屍體載於車內,一切安排都像秦始皇在世的時候一樣。但由於當時天氣很熱,時間一長,秦始皇的屍體便開始散發出臭味。於是,為了掩人耳目,李斯又下令在車上放了很多鮑魚,屍體的臭味和鮑魚的臭味混合在一起,就讓人分辨不出來了。就這樣,秦始皇去世的消息一直被隱瞞了下去,直到抵達咸陽,李斯才向天下宣佈。

秦兵馬俑“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這位生前號令天下,無所不從的君主可能不會想到,自己死後居然會和一車臭氣熏天的鮑魚作伴。然而,更讓他想不到的是,他剛剛去世,遺詔就被人篡改了。

秦始皇死後,遺詔還沒有來得及交給使者送出去,留在尚書府令趙高手中。趙高看了遺詔,得知秦始皇想要傳位給公子扶蘇,而扶蘇此時正和將軍蒙恬駐守在北方邊境上。扶蘇和蒙恬的關係一向不錯,而蒙恬卻十分討厭趙高,有一次趙高犯罪,還差一點讓他弟弟蒙毅給殺了。趙高心想,扶蘇一旦即位為帝,蒙恬就會受到重用,到那時候,自己就沒什麼好果子吃了。而趙高本人卻是秦始皇小兒子胡亥的老師,此時,胡亥是唯一跟隨在秦始皇身邊的公子。於是,一個大膽的計劃在趙高心中形成了。

趙高先去見胡亥,對他説:“皇帝駕崩,還沒有留下確立皇位的遺書,只是留給公子扶蘇一封印璽。扶蘇一到咸陽就是皇帝了,而公子你卻什麼也得不到了,怎麼辦呢?”

胡亥此時不過剛剛二十來歲,又是秦始皇最小的兒子,倒沒有當皇帝的念頭,就説:“是啊,那是皇帝的遺命,皇帝既然讓扶蘇即位,我又有什麼辦法呢?”

趙高便進一步地勸誘他:“那可不一樣啊,現在天下的大權,可就在公子,趙高我和丞相三個人手上。公子你怎麼不好好想想,統治別人和被別人統治,這個怎麼能同日而語呢。”

胡亥也有點心動,不過他此時還有些道德上的顧慮,便説:“廢黜兄長,讓弟弟做了皇帝,這是不對的吧。不按父親的遺詔去做,也是不孝啊。自己沒什麼才能,卻依仗別人的力量,總會讓人笑話的。天下人心不服,自己的生存都是問題。國家社稷恐怕也會因此危險的。”

於是,趙高很鄭重其事地給他上起了政治課:“我聽説像湯武那樣的聖君,雖然殺了他們的主子,但天下的人都認為他們做得對,沒人説他們不忠;衞國的國君殺了自己殘暴的父親,衞國的老百姓都感激他的恩德,連孔子都誇他,也不認為他不孝。幹大事的人不要拘於小節,盛德大業,也不在謙虛禮讓上頭。只看到小的德行卻忘了大的責任,以後一定會因此遭殃的。當機立斷,就是鬼神都會保佑的,公子你可要好好想想啊。”

經過趙高的一番蠱惑,胡亥終於動了篡位之心。但是僅僅憑二人的力量還是無法取得政變的成功,他們必須爭得宰相李斯的支持,於是趙高又去設法説服李斯。

趙高對李斯説了他的打算,李斯卻一口回絕,認為這不是人臣所應當做的事情。於是,趙高就不慌不忙地説:“這件事情君侯最好再考慮一下,在朝中,您的功勞能和蒙恬相比嗎?您的威望、計謀能和蒙恬相比嗎?扶蘇對您的信任之深能和蒙恬比嗎?假如扶蘇即位,那丞相的職位肯定就是蒙恬的了,哪還會有您的地方。您最好的下場不過就是拿着通侯的印綬告老還鄉罷了,弄不好還會掉腦袋的。您還是好好想想吧,命運就掌握在您自己的手裏。是永享榮華,還是身首異處,就看您自己的選擇了。”

Tags:秦朝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