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彙編15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4.36K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彙編15篇)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

心中都有嚮往的月亮,但是不得不對六便士的生活低頭。

有人為了心之所向放棄了原本安逸的生活。因為他所要追隨的慾望已經使他入迷,不得不這樣做了。

以前,我不能理解那些極限運動愛好者,但是有人跟我説因為對於這件事情的喜愛可以讓他們不在乎死亡,如果不去做這件事情,就會像死了一樣。

我不能感同身受,但現在可以稍稍理解了。想到前段時間的紀錄片《徒手攀巖》,沒有任何保護措施,完成了一座非常陡峭的巖壁,當時導演説要麼就是這部影片拍成功了,要麼就是死亡。

難道他們真的不怕死嗎?不,只是他們在尋找一種最接近自然的感覺,只是通過這種方式釋放了出來!

很多人看完這本書,就很感慨,覺得自己也應該不顧一切追尋月亮。

可不是每個人都是天才,都有感知天地自然萬物的悟性,也沒有一個強大的愛好或信念,所以還是過自己平凡的生活吧。

我從來不去理想化自己的.生活,與其關心那些虛無縹緲的,少的可憐的天分,不如過配得上自己的生活。

希望大家看完這本書不要太理想化,畢竟世界上只有一個斯特里克蘭德。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2

從我下載了微信讀書伊始,就把這本書加入了書架,中間也曾斷斷續續的看,也許是看的太少的緣故,總是覺得看不懂,不甚好看。許是習慣了看快餐文,面對這種長篇的文學鉅作就看不下去了。恰逢此次放假,便耐着性子看完了。

看到最後才明白,月亮是崇高理想,而六便士則是為了蠅頭小利而不停奔波的'瑣碎生活。我羨慕像斯克蘭,亞伯拉罕那樣為了崇高理想而放下一切,包括名利,地位還有妻子的人。但我卻不想成為這樣的人,我愛我的老婆,我的崇高理想就是與她一起,一生,兩人,三餐,四季,過我們自己的小日子。

選擇月亮的人有時也得為了生活而去奔波賺取六便士生活。選擇六便士的人有時辛苦之餘也會抬頭看看天上的月亮。

人生沒有所謂的好與壞,一如本書第五十章末尾所寫,“做你最想做的,生活在你喜歡的環境中,求得內心安寧,就是糟蹋自己的人生?成為年入過萬的知名外科醫生,娶個美嬌娘,就是成功?我想這取決於你對人生意義的看法,你對社會、對個人的要求。”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3

看這本書的前半段,一直很不理解斯朱蘭拋棄家庭,不是説不理解他拋棄安逸的環境追求自己的內心,而是不理解他對和自己朝夕相處甚至有血緣關係的人可以拋下責任置之不理。不理解他一面享受着別人的關懷,一面對這關懷無所動容反而一副心安理得的樣子。

到後來,看到那段關於有人生來就生錯了位置的'描述,竟覺得一切都可以理解了。當內心迸發出最原始的力量時,不是人自身不想去多多關注和熱愛週遭事物,而是這周遭本就從未走進自己的內心,而那力量卻一直叫囂着要擺脱現狀所有的桎梏。

我們沒有任何權利去評判別人的人生與追求,因為你所謂成功幸福的標準不過是建構在自己的價值體系之上的。

所渴望的,所極力想要爭取的,所認為是世間唯一珠寶的,也許在另一個人看來不過是街邊的石子微不足道反而還會嫌它硌腳。

所以,在去批評他人不求上進時,有沒有先思考過自己內心到底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我想我想要的不過是有人愛有書讀有字寫,也許在你看來最為俗氣,但在我這裏若永久達到這三樣就會很滿足,就會感到不虛此行了。

書中還有讓我不理解的是作者關於對女性的一些看法,但這得等我瞭解作者以及看過作者其他書之後再來進行整合。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4

看了好幾次《月亮與六便士》的書籍推薦,一直沒買。最近還是隨湊單一起買了。差不多兩個晚上讀完,寫得確實很好,感覺就是一部心理學小説:語言、情節、人物心理、人性分析都做到了精準、言簡意賅。

有些時候人們覺得有些人很賤,其實在作者毛姆看來都是人性使然,比如有些人非要愛一個不愛自己的人、越是人就偏偏喜歡看不起自己的人、一個人可以原諒傷害自己的人卻厭惡為自己犧牲的`人……當然這些道理他是通過對人物的描述體現的。

除了人性之外,也描述了了主人公為了追求自由而突然拋棄了妻子兒女的徹底做法、分析了部分心理,但是對於更深層次更精準的心理原因沒有説明,也許連主人公自己也不是太清楚吧,人有時候確實會陷入一種困惑中,需要不斷苦苦掙扎與探索才能探尋內心真正的渴望。

物質豐富了,後續有更多的人會探索精神世界,不斷完善自我。願每個人都能活出自我。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5

我是第一次看毛姆的書,不得不説,寫的真的很好。《月亮與六便士》裏面刻畫的畫家“查理斯·斯特里克蘭德”,在大眾眼裏,他絕不是道德意義上的好人,如他人到中年,拋家舍業、拋妻棄子去追尋自己的繪畫夢;又如,他同挽救了其性命的荷蘭畫家妻子私通,導致他的恩人家破人亡。我想通過上面的這些例子,我們的讀者是很難認為他是我們傳統道德意義上的好人的。但正如毛姆在作品中所講:“這是一個惹人嫌的人,但我還是認為他是一個偉大的.人”。我們也許不會喜歡這個畫家,因為他不通世故、自私冷漠,甚至有點道德低下,但我們不得不佩服他的毅力和才能,不得不佩服他為了藝術的完美創造而放棄一切、執着追求精神所折服。

我們很多人缺乏的往往是執着追求的精神。在我們開始之前,自己便會自動地扼殺一切可能。因為我們已經習慣於“老於世故”“斤斤計較”“患得患失”,從來也拿不出“斷舍離”的勇氣來,拋開一切去追求自己所想要追求的。我想當我們高聲呼喊“理想”之前,我們要捫心自問:我準備好了嗎?我願意付出代價去追求嗎?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6

藝術家之所以成為藝術家 其本身具有偉大的前瞻性眼光 永不磨滅的創作激情 不會被任何事物影響的主觀意識 真情流露 對美的獨到見解 即便衣不蔽體食不果腹依然堅持創作 對待周遭環境持有與眾不同超脱的態度 以及無法窺視的靈魂

然而這一切的基石是真實與熱情 絕非刻意塑造的個性

很想去到那個被稱為“高更花”的雞蛋花香氣瀰漫的熱帶島嶼 徜徉在島上的博物館咖啡店之間 吹着海風在礁石上釣魚 在淺海灣的沙灘上挖貝殼期待有熠熠發光的珍珠藏在裏面 撿起腳邊的螃蟹做一頓豐盛的晚餐 嘗一嚐鮮花旅店老闆娘的椰子沙拉 鮮美多汁的熱帶水果 千奇百怪的海洋生物 土著咕嚕着聽不懂的語言 這似乎要比故事本身更吸引我

一個證券經紀人最終成為了影響着無數人的偉大畫家 半輩子幾乎都在餓着肚子創作 為了油彩和畫布不惜出賣廉價的勞動力 人世間的最後一年在病痛的'折磨下雙目失明依然堅持作畫 死後被全世界認定為天才

這個一直在私密地探尋藝術世界真諦的人 從不振臂高呼自己的創作價值 不在乎他人評價與看法 最終遺世的一切作品被賦予不可估值的藝術成就 在我看來 這不是一個努力改變人生的勵志故事 而是一個尋求自我的哲學故事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7

作者塑造了一位聖人,藉助他人的描述刻畫了主人公的形象。

從平凡到超凡,十全十美來描述他是不合適的,他缺失人性,沒有感情,甚至有些冷血;但他為了心中的月亮,不為感情、地位、虛名所困。

追尋自己的內心,用自己的內心感受心靈的故鄉,最終在一座孤島上找到了自己的.歸宿。在這裏,他竭盡所能,用繪畫表現心中的月亮,那是一種對美的極致追求,是一種對美的本源的刻畫,荒誕而又震撼。最終他做到了,觸摸到了心中的月亮。

從個人層面講,斯特里克蘭實現了超凡,完成了自己的追求;從社會層面講,斯特里克蘭推動了繪畫史的發展;從朋友家庭的層面講,斯特里克蘭不是一個好丈夫、好朋友。正因為如此,反而真實。

讀到中途,彷彿自己就是斯特里克蘭,即欣喜又恐懼。欣喜自己有時候會出現同樣的感覺,那是看到了濃霧後月亮的欣喜;同時也很恐懼,恐懼到最後人性是否會慢慢的缺失。或許藝術的魅力之一就在於,它能深挖我們內心最原始而又想逃避的衝動,磨去了種種掩飾,使我們能正面自己的內心,至於最終的選擇,全靠個人。

月亮好,還是便士好,只有自己明白。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8

高中的時候,經常聽老師講《月亮與六便士》的故事,我也覺得很smart,直至自己讀完,才發現,這是一個很平凡的追求理想的故事。可是,細想起來,它又會給我很多啟發。

故事情節大概這樣:人到中年的男主人公,放棄體面的證券經理的工作,偷學畫畫,拋妻棄子,愛上朋友妻,遠隔重洋,重組家庭,得病死去,畫作自毀……

厭惡斯特里克蘭的冷默與無情,可我又對他的毅力和那高尚的孤獨的靈魂如此欽佩。我欣賞他是一個藝術家,而同時我又憐憫他不能當一個平凡的`普通人,他是如此的可憐,自己想要表達的東西沒人明白,最後通過一種極端且是自我毀滅的方式去表達自己想法中那時時刻刻困擾着自己的東西,當表達完了,自己卻已經毀滅了,留下的,是後人的哀歎,我想,後人不會有多少人會模仿他的生存方式,因為我們大多數人是普通人……

可説到底,我沒辦法做到他孤獨的時候還依舊喜歡自己的東西,喜歡的東西不被碎片化,一直專研與學習並堅持自己喜歡的一件事情,真真切切地享受着孤獨,這也許就是一個高尚的靈魂最好的佐證。這本書給予我最大的感悟也就在這裏。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9

首先,斯朱蘭真的很不討喜,儘管是書中的主角,主角光環也無法阻止大多數人對他的不理解,厭惡,甚至鄙視。我一路看來,覺得他在他的40歲左右時突然就放棄幸福美滿的生活,拋妻棄子,毅然決然地投身於畫畫這種行徑真的是不理解也不支持的。追求理想與家庭並不衝突。很多天才他們擁有超高的天賦,在某一行業出類拔萃,但同樣擁有美滿的家庭。有時候,是來自家庭的愛與責任才成就了偉大。但畢竟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想法,斯朱蘭他的理想,他的追求,他的`思想境界已不是我們很多普通人所能企及也不是我們所追求的。所以,也就是看完後槓兩句,自己原來是怎樣還是怎樣憋。但只慶幸的是,他的畫終名垂千古。

再有,文中那個爛好人德克讓我挺氣憤的。他就是那種善良到無下限就算斯朱蘭言語侮辱他,內心鄙視他,奪他妻子,霸佔他畫室等等,還有他妻子對他的背叛與殘忍……這種種讓旁人看起來都感到憤怒的事他居然能做到完全可以忍受,我不懂他圖個什麼。他讓我覺得可恨又可憐。始終覺得,善良必須要帶點鋒芒。

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關於這本書的想法還有的話以後再補充吧。書還是挺好看的,特別佩服作者對於人性的剖析。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0

都説毛姆寫字抨擊如刺刀,把好多美好的想象全部打碎,一點也沒錯。查爾斯·斯特里克蘭德年近五十毅然決然,像發瘋一般拋家棄子,遠赴巴黎,追尋自己的畫家夢。説他勇敢,是因為他拋棄了現有的富貴和地位,寧可窮困潦倒去畫一些世人看不懂的畫。説他可惡,不為過,他性格古怪尖鋭,不負責任拋棄妻子兒女,背信棄義和幫助他的朋友的妻子搞在一起。他是一個我現實中從未見過,也不知能否見到的人物類型,可以想象到他在風景如畫與世隔絕的小島上,過着平淡無奇,樸實的不能再樸實的幾乎於原始人類的生活,內心依然想着自己的`理想,總想把自己的內心和想法表達在畫裏。這是一種超乎世俗的心態,他就是覺得自己應該在這裏,過藝術家的生活,所以他説他沒有感到愧疚,沒有感到後悔。

我時常在想,以後我要是能和愛的人一起在郊外,過着田園般的生活,那該多好。可是,我的前提是什麼?我希望的是有足夠的物質基礎,或者説,這樣的生活是在我已經體驗過世俗生活之後渴望得到的。所以,我沒有可能也不會達到斯特里克蘭德的境地,因為現實的束縛,因為內心的牽掛,因為性格的不果敢。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1

我對故事中的主人公查爾斯·斯特里克蘭德不感興趣!他的特立獨行太過驚世駭俗,如果僅僅是驚世駭俗也就罷了。偏偏,他的驚世駭俗還一次又一次的傷害了那些曾經愛過他,甚至給予他巨大幫助的人以巨大的傷害,這讓我實在受不了。

儘管從小到老,我一向以為我是個特立獨行的人,不太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但是與查爾斯·斯特里克蘭德相比,我簡直太有人情味了。也許,正如書中所言:“假冒的特立獨行也不能掩飾平庸的'本質”。我想,我的`特立獨行只不過是想掩飾我平庸的本質罷了。

書中,我最感興趣的人物是迪爾柯·斯特羅伊夫。他是一位長相滑稽的荷蘭畫家。雖然繪畫天賦不高,但是富有極高的藝術鑑賞力;雖然為人有點傻里傻氣,不諳世情,但是真誠善良,寬容大度;雖然朋友一再有負於他,但是他總是以德報怨。他給我的震撼:一是他的愛才之心,儘管此“才”並不與他惺惺相惜;一是他的愛人之情,儘管他所愛的人並不愛他。

這是我第一次讀毛姆的作品,感覺書的前面部分語言非常幽默,後面部分語言非常富有哲理。

《月亮與六便士》是一本值得一讀的好書。儘管讀完之後,我對“月亮”心生恐懼,對“六便士”卻心有慼慼焉。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2

的第一本毛姆小説。月亮和六便士分別象徵理想和現實,崇高精神和世俗得失。從某一角度看,小説的核心是精神高於物質、強調個人。

小説敍事結構很特別,用一個不得志小作家的第一人稱口吻來講述和評論天才畫家斯特里克蘭—小作家與畫家交集很少,因此有很多想象和猜測——和相關的眾多大不相同的角色。

對小作家幾乎沒有正面描寫,關鍵人物斯特里克蘭為了藝術拋家叛友、完全不顧生活質量的.行為也沒有得到合理和充分的解釋,外形性別年齡、社會地位、性格品行、生活方式都大不相同的小角色們着墨都很少——但對這些人物都刻畫生動,充滿想象空間之外,還有着大量寓意(很難分辨這些人物是正面還是負面的,但都是極度貼近真實的)。

書中有不少臉譜化的刻板形象,這也是爭議之一。就這部小説來看,更多的是出於角色塑造需要的描寫,還好。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3

存了很久的書了,放着一直沒看,前段時間陸陸續續的給看完了,我看完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震撼吧!敢於放下自己身邊舒適的一切,勇於去追求自己的夢想,是需要很大勇氣的,因為你也不知道前方會有什麼樣的'困難等着自己,追夢的路上必然不是一帆風順。

斯朱蘭在追求自己夢想時,那種執着和堅定着實讓人很是佩服,但在此也覺得他十分的冷酷無情,對於幫助他的人反而不懷感恩,無視一切,和布蘭琪結合,傷害了德克,看到這篇時,覺得他可惡透頂了,對德克殘忍極了,雖最後他雙目失明,疾病纏身,死的很慘,也總是他自己選擇的,是要接受自己這樣的後果。

整篇我覺得比較慘的還有德克,雖説很老實,但腦子並不傻,很愛自己老婆,有着一顆很熾熱和善良的心,受到心愛之人和自己救助之人的雙重背叛,卻也沒有變壞,依然很愛自己老婆,渴望回到自己身邊,卑微的愛着,對斯朱蘭還有關心之處,這才是讓人感覺他可憐又可恨之處,為什麼還能期待如此傷害自己的妻子回心轉意,這個三角關係衍生了後續的悲催故事。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4

起初看《月亮與六便士》,並不覺被那開頭的故事所吸引,只是翻到故事的最後,幡然醒悟自己早已旁人的角度走入了斯朱蘭的夢境,追尋着自己的夢想,永不停歇的腳步,不論世事如何,只做唯一的自己。幸福的童話當中總是有一座漂亮的房子,一個愛人,一雙兒女,最後的斯朱蘭也是達到了他自己的童話,也許是幻化成牆上畫作中一角走入仙境罷了。每一任被他所拋棄的妻子,只是奔跑追尋月亮路途中,從口袋裏跌落出來的便士而已,蜕去的.是肉體,而終究留下的是靈魂。時間流傳最久的不是任何固化的物質,而是永久的精神。

然世人皆覺此書如獲至寶,是因世人都不如書中主角那般灑脱,去追求天上之月,那如畫如夢般的月亮,只能低頭尋找那歸屬於自己的六便士。如你有一個幸福的生活,能做到拋妻棄子去追尋夢想麼?我相信很多人都無法做到,只好寄精神與書,放飛自我的靈魂,借斯朱蘭之體去感受一下何為夢想之説。“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顆充滿好奇之心,什麼時候,小時候的那份純真好奇,被生活所磨平了稜角,我們寧願數着口袋裏的零錢,也不願抬頭看看月光。我們留下的只有肉體,為温飽而辛苦的肉體,能超脱之人屈指可數,可你我卻又能成為這樣之人麼?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5

初期讀感覺非常的枯燥,隔了很長時間都沒有再讀,後來硬着頭皮慢慢讀下來的。到最後讀完仔細思考後才覺得主人公逐夢的代價和魄力!

理想與現實,是文學作品四大永恆的主題之一,這本書用月亮與六便士做比喻真是極為恰當。第二次讀毛姆的.書,開頭真是有點味同嚼蠟,我一度以為第一章是作者寫的序,看到斯特里克蘭不告而別那裏,才算開始看到故事情節了。但全書讀完了,才發現這就是毛姆寫作的腔調,有點淡淡的漫不經心和距離感,有分寸的嘲諷和恰到好處的評議,不着痕跡地融入了作者的價值觀,講故事和寫作的手法實在是高明。

好的小説讓人看完後掩卷思考,回味無窮,這本書就是如此,雖然是差不多100年前完成的小説,但內容在今天讀起來依然鮮活,也許這就是此書經久不衰成為經典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