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三十六計》讀後感集錦15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02W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十六計》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十六計》讀後感集錦15篇

《三十六計》讀後感1

你們聽過“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嗎? 《三十六計》指 中國 古代三十六個 兵法 策略。它是根據我國古代卓越的軍事思想和豐富的鬥爭經驗總結而成的 兵書 ,是中華民族悠久文化遺產之一 。

三十六計是我國古代兵家計謀的總結和軍事謀略學的寶貴遺產,為便於人們熟記這三十六條妙計,有位學者在三十六計中每取一字,依序組成一首詩:金玉檀公策,藉以擒劫賊,魚蛇海間笑,羊虎桃桑隔,樹暗走痴故,釜空苦遠客,屋樑有美屍,擊魏連伐虢。

這書中有着許多有意思的兵法策略。例如,第十五計,調虎離山。 設法使老虎離開山頭。比喻為了便於行事,想法子引誘人離開原來的地方 。此策略被後人廣泛使用,但不是所有人都能順利。每當老媽讓我去做我不喜歡的事時,我都使用這招,但總是會被老媽的火眼金睛所識破。

對於讀書,就應該使用第十八計,擒賊先擒王。 作戰要先擒拿主要敵手。比喻做事要抓關鍵 。學習我們要抓住學習的關鍵,而不是胡亂學一通。就好像考試,你不能總是臨時抱佛腳,而是應該持之以恆地每節下課總結每一節課所學的知識,每天總結每天所學的知識。不斷的'積累,才可以真正取得好成績。

雖説 《三十六計》是一本兵法 策略,但書中的策略也可以適用於生活。要解決問題,不能死板地只從一個方面想,要多角度全面地看待問題,並可以靈活地運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 , 《三十六計》裏面就記載了各式各樣的方法,閲讀此書可使大腦靈活。此書乃耐人尋味、值得鑽研之也!

《三十六計》讀後感2

每當我過生日時,媽媽都會送我一本書。我過6歲生日的時候,媽媽送了我一本《三十六計》。這本書上有註釋、有拼音、還有譯文。我非常喜歡這本《三十六計》。

我最喜歡的故事是草船借箭,就説諸葛亮和周瑜商議軍事。周瑜問:“諸葛亮在水上作戰最好要有什麼?”諸葛亮:“説當然是箭呀。”周瑜就説:“那你去做十萬支箭來吧。”諸葛亮同意了,然後第一天諸葛亮沒動靜,第二天諸葛亮還是沒動靜,只不過是晚上找魯肅來説他要接二十隻船。第三天,晚上。他讓魯肅給每條船裏都放三十個士兵,再放三十個稻草人。然後自己和魯肅坐在一條船上,往曹營的方向開過去。開到曹操軍營那邊的時候,曹操讓弓箭手全部都到這裏來集結,拿着弓箭就往船上一頓射。弓箭全部都射在了稻草人身上。霧散了,諸葛亮讓士兵往周瑜那裏開船。到了周瑜那裏。諸葛亮讓魯迅和周瑜還有那些士兵們數箭數完之後,足足有十萬多隻箭。周瑜只好甘拜下風。

我們的生活之中也用到用到了三十六計。比如老師昨天讓我們大家一起背英語,而小明昨天一直在玩遊戲,沒有背英語。第二天老師讓我們十個人一起背。小明就張着嘴巴不出聲。這不就是濫竽充數嗎?雖然這些計謀都是打仗方法和技巧,但是我們可以將這些技巧方法運用到我們的'生活之中。這本書裏面有很多有趣生動的小故事。

我把這本三十六計推薦給大家看。

《三十六計》讀後感3

《孫子兵法》是中國古典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是中國優秀文化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用計者多勝——讀《孫子兵法三十六計》有感。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邏輯縝密嚴謹,因此被人們奉為“兵經”、“百世談兵之祖”。孫子兵法中關於作戰方向、作戰形式、作戰指導原則等的論述,都是以“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一思想為基礎的。它的.作者是春秋時期的偉大軍事家孫武。因為這本書內容豐富,所以歷代兵學家、軍事家無不從中汲取養料,用於指導戰爭實踐和發展軍事理論。

這本著名的書籍同樣也吸引了我的目光,於是,我也捧了厚厚的一本回家。

打開書,我就不禁迷上了,這本古籍裏,內容生動形象通俗,既介紹了本經,又介紹了相關的譯文和歷史的故事,不像以前的書一樣百讀不得其解,過於深奧,用計者多勝——讀《孫子兵法三十六計》有感。讀了一會,我就讀懂了計篇所藴含的深刻含意:戰爭是國家大事,是關係人民生死、國家存亡的重要問題,必須深謀遠慮,多用計謀,才能保住國土,保持繁榮富強。除了本篇計篇之外,《孫子兵法》部分中還有着:形篇、勢篇、作戰篇等等。翻到《三十六計》部分,這兒不僅有了先前的介紹,歷史講述,還新增了現代的可用之途和仁人志土用此計謀成功的經歷。

讀完了這一本書,我感觸頗深:原來一個人精兵法計謀是多麼重要,可以穩定民心,掌控大局,促使國家逐漸強大、繁華,但並非一件容易之事,所謂看花容繡花難,必須日夜攻讀,才能牢記在心,隨時隨地地發揮,倘若沒有讀通讀懂,就會變成一無所用的知識。所以,看過一兩遍的我決定現多看幾遍,將其讀通讀懂,便於靈活利用。

《三十六計》讀後感4

最近,我看了一本堪稱“益智之薈萃、謀略之大成”的兵學奇書——————《三十六計》,書裏的一個個計謀令我讚不絕口,一場場實際戰例也讓我歎為觀止。

今天,我看到一計“釜底抽薪”,讓我不得不佩服古代人民的智慧。原文是這樣寫的`:不敵其力,而消其勢,兑下乾上之象。就是説在敵我力量懸殊之時,不應拿雞蛋碰石頭,而要擊其要害,滅其氣勢,用以柔克剛之法滅敵。在春秋末期,越王勾踐戰敗,被釋回國,卧薪嚐膽,圖謀滅吳報仇雪恨。為消除吳王戒心,勾踐故意稱越國遭遇大災荒,欲向吳國借一萬斤米糧。吳王信以為真,認為越國威脅不到吳國,就借糧給越國。

一年後,越國就要把米糧還給吳國了。越國想:不能就這麼把糧食還給吳國,但不還糧食,吳國肯定會藉此名義滅了越國。謀士建議道:我們可以把米煮熟了,這樣雖大,但是不能種,到時就有好戲看了!

吳王接到米後,看它們顆顆豐滿(實是煮熟所致)大喜過望,忙命農民播種,到了秋天糧食顆粒無收,此時的越國已是人丁興旺,國力強盛,因此不斷騷擾吳國,吳國就此滅亡,勾踐成了春秋時期最後一位霸主。越國這番計策,真可謂是釜底抽薪啊!

此外,書裏還有許多計謀,大家熟知的空城計、走為上計、苦肉計等等……雖然,這些計謀表面上好像和我們的現實生活無關,都是兵法,但是我們卻可以從中得到許多生活啟迪、做人道理和學習方法。大家一起翻開這本《三十六計》一起領略古代人沉澱下來的智慧吧!

《三十六計》讀後感5

最近,我讀了一本《三十六計》,其中,裏面的《田忌賽馬》的故事給了我很深的印象,《三十六計》讀後感。

《田忌賽馬》主要是講齊國的大將軍田忌,他很喜歡賽馬,但和齊王比賽的時候卻每次都落敗。孫臏當時也在齊國,他教田忌:“你明天賽馬的時候,第一場,你先用你的下等馬對齊王的上等馬,第二場,你再用你的上等馬對齊王的中等馬,到了第三場,再用你的中等馬對齊王的下等馬,你就可以制勝了,讀後感《《三十六計》讀後感》。”田忌第二天用了這個方法,果然以兩勝一負的成績而獲勝。

以同樣的馬,對付同一個對手,因為採用了不同的.方法,卻取得了不同的結果,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事是要講求方法的,就像下象棋一樣,要靈活使用技巧,方能取勝。

以前,我和爸爸下象棋,我總是輸給爸爸,我就開始研究了,後來,我發現了爸爸總是贏我的絕招:原來爸爸是用一些小技巧來贏我的,於是,我就開始學習使用這些技巧了,並且在下一次我和爸爸對陣的時候,我就使用出那些學到的技巧了。爸爸還以為我像以前那樣弱,就掉以輕心,結果一個不留神,給我將了軍。爸爸摸着我的頭説:“咦,有進步哦!知道下棋要講求方法了,學習也是一樣的,要講求學習方法,而不是隻靠死記硬背的,這樣才能把學習搞好。”

通過《田忌賽馬》這個故事,真讓我受益良多!

《三十六計》讀後感6

《三十六計》中積累了豐富的政治、軍事鬥爭經驗,使我明白了古代中國人民的聰明智慧。

首先,就給大家講講“暗度陳倉”吧,在秦朝末年,農民紛紛揭杆而起。在眾多的農民武裝隊伍中,劉邦、項羽逐漸成為兩支實力很強的隊伍。後來,項羽與大家約定,誰先打進咸陽誰就為王,結果劉邦先進了咸陽,但項羽卻用武力把劉邦趕走。最後劉邦巧用了“暗度陳倉”之計打敗了項羽。何為“暗度陳倉”呢?就是從表面上準備攻咸陽,實際上是攻的是陳倉。

通過讀了暗度陳倉的古代的故事,我知道,看事情不能只看事物的表面,而要認真的辨別事物,看到事物背後實際的目的。

我讀了三十六計以後,覺得中國人真是軍事天才,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是《空城計》。

三國時代的諸葛亮正在西涼城運糧草,當糧草運了一半時,司馬懿率領十五萬大軍攻打西涼。當時城內只剩下二、三百人,根本無法與魏軍對抗。諸葛亮傳令,把所有的旗子都收起來,軍士各就各位,不得大聲説話,隨便出入,大開四門,每門留下二十人,灑掃街道。一切安排好後,諸葛亮來的城樓,扶起琴來。司馬懿頓起疑心,他想,諸葛亮一向做事謹慎,從不冒險,恐有埋伏。於是下令撤軍。

所謂的空城計,是指在我方無法與敵人抗衡的情況下,故意把空虛的樣子顯示在敵人面前,使敵人真假難辨,給對方錯覺,贏得機會與勝利。

《三十六計》讀後感7

今年,我看了一本新書,這本書的名字叫《三十六計》。

這本書收錄了各類型的戰例,介紹了再不通的環境下克敵制勝的謀略。按記名排列,原書共分劉濤,即勝戰計、敵戰計、攻戰計、混戰計、並戰計、敗戰計。錢三套是處於優勢時使用的計謀,後三套是處於劣勢時使用的計謀。計謀都有自己的意思,下面我來介紹一下,調虎離山之計,這個計謀的意思是:等待自然條件有利的時機去圍困敵人,用計謀來誘惑敵人,直接擊打是有困難的,就想方設法把敵人調動出來,等敵人攻打我方時再根他們交戰。

在孫策智取廬江中主要用的.就是這個計謀。這個故事講訴的是孫堅的長子孫策繼承了東吳。公元199年他想佔領易守難攻的廬江。可那很險要,廬江勢力強大,贏的機會很小。孫策派人給廬江首領劉勛送去了厚禮,打動了廬江首領的心,劉勛向別的地方出兵,孫策見劉勛向別處出兵,主力也出去了,他們這時向對手的大營出發,戰勝了對手。廬江被輕鬆拿下。

通過這本書,我知道了人要有智慧,不能被花言巧語鎖迷惑。在不同的情況下用不同的對策,這樣才能取勝。在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可以用到計謀,讀完了這本書後我要學着運用它,做個有聰明大腦的孩子。有空你們也要讀這本書喔!它會讓你變的更聰明。

《三十六計》讀後感8

再這個暑假,我看了許多書,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三十六計》。《三十六計》是根據我國古代卓越的軍事思想和豐富的鬥爭經驗總結而成的一部書。它集歷代韜略、詭道、兵法之大成,素有“謀略奇書”之稱。它不僅是中國古軍事指揮理論的經典之作,而且其思想早已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本書對青少年的處世有着積極指導借鑑意義。

古今中外,英雄無數,英雄與英雄之間,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他們的事蹟已經成了人們在生活,處世等諸多方面的典範、也成了人們街談巷議的佳話。這本書中所談到的每一計,都有軍事商業,為人處世等各方面的'事例,每一計,每個事例都是智慧的體現,在展現它博大精深的智慧同時,也延伸其豐富的思想內涵。書中的計各來源頗廣,有的來源於歷史典故,如圍魏救趙;有的來源於古代兵書,如聲東擊西;有的來源於日常用語,如指桑罵槐;有的來源於詩人的詩句,如擒賊先擒王,李代桃僵。雖然這些計謀表面上好像跟我們的現實生活與技巧,但是我們卻可以從中得到許許多多生活啟迪,和做人道理及學習方法。讓我更高興的是:這本書還讓我結識了一大批古代傑出的謀略家與軍事家。它不僅適合大人看,也適合我們看,裏面既有原文、譯文,點評,又有許多扣人心絃、生動有趣的故事,讓我們深深地沉浸在書海之中。

《三十六計》這本書讓我學會了很多技能,它帶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就是生活中遇到的任何事情,哪怕是麻煩,只要將事情巧妙的做好,這便是智慧的所在。透過它也讓我清楚認識到,生活中仍有很多的事物有待我們去挖掘與探索。

《三十六計》讀後感9

快樂而又短暫的寒假又過去了,在這個寒假裏我看了很多有意義的課外書。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本課外書是《三十六計》。

這本書凝聚了中國古代的重要軍事思想和豐富的戰爭經驗,是一部兵法和智謀的奇書。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全書共分六套謀略,即勝戰計、敵戰計、功戰計、混戰計、並戰計和百戰計。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是走為上這一計策。

在日常生活中我經常聽見別人説:“三十六計,走為上”。我就想走不就是逃跑嗎?為什麼還是上計呢?於是,我第一個看了這一個計。

原來,走為上指的是,敵人兵勢強大,不可抵擋,已經佔據了中,我方不能戰勝他,那麼留給我們的出路就只有三條:要麼投降敵人,要麼請求講和,要麼撤退逃走。如果是投降,就等於徹底失敗了;如果是講和,敵人必定會提出苛刻的.條件,所以我們也等於失敗了一半;如果是撤退,那麼並不代表我們失敗了,而是為以後的勝利積蓄力量,尋找轉機。

比如在楚莊王在位的時候,為了成就霸業,發兵攻打附近的庸國。一開始沒有進展,後來,楚國的師叔決定用“走為上計”來滅庸國。楚國一交戰就站退,接連七八次,庸國以為楚國很弱就驕傲起來一直追殺楚國。這時,楚莊王趕來包圍了庸國,殲滅了庸國。在這次戰役中,楚國巧妙地運用這一計策使庸國驕傲,然後一舉擊敗庸國,真是妙用啊!

但是,現在我們通常説:“三十六計,走為上”似乎是為自己的逃避找理由。比如在我們不想做某事的時候,我們就會説這句話。

《三十六計》讀後感10

今年暑假,我讀過好多的書,但是最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三十六計》。它是我國最具有歷史感的一本書,又是中外政治家、軍事家、最精密的寶典,讓我從中感到我們中華民族在歷史上很有計.

《三十六計》是一部堪稱“益智之薈萃、謀略之大成”的兵學奇書。

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個故事“拋磚引玉”。這則故事主要是説:相傳唐代詩人常建,聽説趙嘏要去遊覽蘇州的靈巖寺。為了請趙嘏作詩,常建先在廟壁上題寫了兩句,趙嘏見到後,立刻提筆續寫了兩句,而且比前兩句寫得好。就這樣,求詩的人利用“拋磚引玉”的辦法達到了他想要的效果。

其實,在生活中,到處都能見到《三十六計》當中的計策。例如在裏,我們經常不遵守紀律,上課説話,不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作業完成的`不好。於是老師就想出了一個好辦法,老師在班級裏的牆上貼了一個大的蘋果樹,還做了許多的小蘋果,每次同學有好的表現時都會獎勵一個小蘋果,獲得小蘋果的同學就可以貼到大蘋果樹上,誰的小蘋果最多老師就會頒個大獎給這位同學。同學們為了得到更多的小蘋果,紀律也好了,上課也認真聽講了。這就是《三十六計》中的“拋磚引玉”,老師用小蘋果這塊“磚”,引出我們遵守紀律這塊“玉”。 《三十六計》這本書中讓我感受到任何事情勝之有理,敗之有道。在現實生活中我都可以運用這本書中的好多計策去處理事情。比如説

我們在學習過程中千萬別“瞞天過海”、“渾水摸魚”,欺騙自己,生活中看到“偷樑換柱”、“無中生有”的事情時一定要勇敢、果斷指出,千萬別“隔岸觀火”袖手旁觀......

讀完這本書後,我明白了做任何一件事都要認真仔細,講究方法。不能死腦筋。這本書真是讓我受益匪淺啊!

《三十六計》讀後感11

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之中,有着一段中國人無法忘懷的歷史,那就是三國時期。在戰國時代,各位英雄好漢為了統一中國而獻身,劉備,諸葛亮,董卓,他們在路程中遭遇千難萬險,又在統一的路中戰勝對手。無論是勝利還是逃跑,都有一個計策。

《三十六計》是一本記錄着36種計策的歷史經典,與《孫子兵法》可謂是同一個東西。我曾經讀過這本書,寫了一篇讀後感,但是我今天又翻開了它,決定要寫一篇更好的。我讀過《三十六計》,當然也會用《三十六計》中的.計策。

在這麼多計策中,我無法一一列舉,但我可以講講某些。就拿第六計——聲東擊西來説吧,這時一個再好不過的勝戰計,利用公佈出去的消息來迷惑敵人,然後向另一個方向進軍,從而在敵人不知不覺的情況下來幹掉敵人。這個計策我不得不説它很詭異,但是畢竟有時候要生存必須要不擇手段。

我真想讚歎一下古人,竟能相處這種計策。其實,在鄭成功守護台灣的過程中,他也用了聲東擊西將擊敗。要不要講講?好事情是這樣的:1661年4月鄭成功水兩萬五千將士奪回台灣。那時,有兩條航道可以奪下赤嵌城(今台南安平),有兩條航道,一是南航道,那兒十分適合通行,殖民軍重兵把守。北航道暗礁多,水又淺,殖民軍少量兵力把守。但是漲潮時,北航道可以通行。鄭成功先派出少量軍隊,裝作從南航道進軍。果然,殖民軍的兵力幾乎全部到了南航道。此時,北航道安安靜靜,敵人以為沒事。就在一個月明星稀的夜晚,鄭成功率領軍隊,登上鹿耳門。接着,又從背後將赤嵌城拿下。

《三十六計》,一本讓人在社會,戰爭以及商業上取勝的書,用計策取勝,這才是真本事!

《三十六計》讀後感12

《三十六計》結合了我國古代的軍事思想和戰爭經驗。也可以用在現代的日常生活中。讀了這本書,我深受啟發。

有一次,我考試成績不理想,只考了85分。回到家,媽媽的眼睛像月牙一樣的看着我:“阿吉!你考試成績咋樣了?”“啊?”我眼睛轉了一下,“額,老師今天説考卷還沒有印好!所以、所以就沒考!”“哦!那你今天再複習,明天加油考第一!”媽媽走向了廚房。我在心裏想:哎~,我真是瞞天過海啊!在這個故事裏就運用了《三十六計》裏的瞞天過海。

在《三十六計》裏面的圍魏救趙在生活中我也經歷過。在暑假裏,我的哥哥和他的好哥們——張無擇(烏賊)再爬欄杆,被民警給抓住了,以為他們是來偷東西的。哥哥急急忙忙地打電話給我:“老妹!我被警察給扣住了!快~來~救~我~!”説着,電話了就傳出了一陣嚴厲的.聲音。“哎~麻煩來了!”我走到公共電話機前,打了110接電話的也是剛剛扣住哥哥的大漢的聲音。“喂~!是警察嗎?”“是的,請問您有什麼事?”“我剛剛看見你們的派出所濃煙滾滾,裏面沒人,哦!現在火勢小了一點,影影約約能看見裏面的文稿和椅子都成灰了!”“哦!謝謝你!”於是,便掛了電話。我拿起手機,打給哥哥:“老哥,我用圍魏救趙把那個大漢給支開了,你們可以溜之大吉了!”“Thank you!老妹。”“小事!”

讀了《三十六記》這本書,我不僅學到了知識,還懂得了許多道理。

《三十六計》讀後感13

這個寒假異常得久,讓我有很多的時間可以靜下心“啃”書。我最喜歡看的就數這本《三十六計》了,在這麼多計謀中,我更喜愛的是諸葛亮的“空城計”。

大家肯定認識這個聰明絕頂的諸葛亮吧!就是他“發明”了這個空城計,讓他智退曹兵取得了勝利。

故事主要講了公元227年,諸葛亮由於錯用馬謖痛失了街亭,只能撤兵。途中,諸葛亮親自率領五千人馬去西城搬運糧草。司馬懿則乘機率領十五萬人馬攻打西城。此時只有二千五百人在城中元法對抗。但是諸葛亮臨危不亂,他命令20士兵打扮成老百姓的模樣在城前打掃街道,一點兒也不慌張,而自己則待司馬懿來到城樓下時,端坐在城樓之上,悠閒自得地撫琴。司馬懿起了疑心,心想:諸葛亮一向謹慎,從不冒險。今天城門大開,必有伏兵,我若攻城,就中計了。於是讓後軍改為前軍向北撤退。

説到這兒,我也不禁笑了起來,覺得諸葛亮用這個計策肯定有他的`道理,保準會贏。到底是不是呢?我們繼續。

待魏軍走遠後,諸葛亮捧腹大笑。旁邊的文官都十分敬佩地問:“軍師,您是怎麼知道司馬懿會退兵呢?”諸葛亮笑着回答:“作為軍師,我要識人心。我知道司馬懿生性多疑,他也知道我一向謹慎。我也正是利用了這一點,擺了這道“空城計“讓他不戰而退的。”文官們佩服得五體投地。

我也打心裏崇拜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料事如神。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實在太神了。用現在的話説,我已經成為了他的“鐵桿粉絲”了。但是我也知道,能達到諸葛亮這水平的,也非一日之寒。畢竟他也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才有了他的成就。所以我想要做更好的自己,必須嚴格要求自己,好好學習,做一個小小女諸葛,加油!

《三十六計》讀後感14

這個寒假我讀了一本讓我愛不釋手的課外書———《三十六計全鑑》。

這本書詳細詮釋和解讀了“三十六計”中每個計謀的適用情況及其優勢所在,每一計都包括計謀原典、註釋、譯文、計謀典故、計謀解析及解讀六個模塊,再現了“三十六計”在現實中的應用,內容生動活潑、通俗易懂。

讀完這本書糾正了我的兩個原來認識上的錯誤。第一,我們經常在寫作或談話時常用到“三十六計,走為上計”這句話,我一直以為是“三十六計中,逃跑是上上策”,讀了這本書,我才知道,原來第三十六計就叫“走為上計”呀!第二,我一直認為其中的`“走為上計”是逃跑是上上策的意思,其實不然,原來“走為上”是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為保存實力避免硬拼而及時撤離的一種謀略,但是,暫時的撤退絕不是消極逃跑,而是為了獲得更大的勝利。那些稍遇挫折,便喪失信心,望風而逃,這是典型的逃跑主義,不能與“走為上”計相提並論。再聯繫到今天的我們使我知道,當我們做事情或學習時,不要一味地不加思索的向前衝,要走一段停下來回顧一下,思考一下,下一步要怎麼走,才不會在發生錯誤時沒察覺,一錯再錯。

讀了三十六計,我知道了很多,明白了很多。這本書開闊了我的視野,把我認為三十六計只用在軍事上的思想開闊到了可以運用到生活中,可使我大大感受到了兵法的神奇。這本書裏有一些故事我是讀過的,但是我當時怎麼也想不到這些是深奧的兵法,現在終於明白了。

“三十六計”不愧是兵法大全,它講述的不僅僅是用兵的法則,對現在人們處理政治、經濟、生活等各類事情也有很大的幫助。

《三十六計》讀後感15

從小到大我讀過很多書,開始我是坐在椅子上聽媽媽讀書,然後我開始看圖畫書,上國小之後我讀有字的書,現在我已經能讀所有我喜歡的書了。在我讀過的書裏我最喜歡讀《三十六計》,它一計一集,計計相扣,在展現中國古代兵法和東方智慧的同時,濃彩重墨地描繪出一幅兩千年前中國戰國時的歷史畫卷。

三十六計有:空城計、苦肉計、反間計等……其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空城計。故事是這樣的:司馬懿帶領十五萬大軍向諸葛亮所在的西城發起進攻,當時諸葛亮身邊只有二千五百名士兵,諸葛亮想:火速調兵已經來不及了,硬拼是必敗無疑,堅守不出也難保萬無一失。於是,他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他讓大競價士兵藏起來,打開所有城門,每個城門只留二三十名老弱病殘的士兵,扮作老百姓在街上灑水掃地。司馬懿越看越懷疑有埋伏,最後下令撤兵。後來他了解到西城內的真實情況後,後悔不已。空城記屬於一種心理戰術,主要是利用敵人多疑的心理弱點,在兵力空虛時,故意做出不加防守的樣子,讓敵人產生疑惑,不敢作進一步進攻,從而化險為夷。

我身邊也有很多人使用了一些小計策,比如説:我爸爸週末經常説要去看奶奶,可他卻是去打牌,這叫“暗度陳倉”。還有一次是同學A打了同學B一拳,同學B卻叫同學C去打同學A一拳,這叫“借刀殺人”。

俗話説:“書中自有黃金屋。”我要讀更多的書,明白更多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