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讀《傅雷家書》有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8.62K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體會,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傅雷家書》有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讀《傅雷家書》有感

讀《傅雷家書》有感1

傅雷是我國著名的翻譯家、文藝評論家,他是一個博學、睿智、正直的學者,母親朱梅馥是一個具有東方文化素養、又經西方文化洗禮,既温厚善良、又端莊賢淑的東方女性。

也正是因為家中有這樣深厚的文化底藴,使得傅聰得以健康成長為一個令中國驕傲的音樂家。《傅雷家書》寫的正是傅聰遠赴波蘭留學並定居後,傅雷寫給兒子的家書。

從這本書中,我深深的`感受到了父與子之間毫無隔閡、親如舊友的情感。大洋並沒有阻斷他們心與心的溝通,生活上、事業上、藝術上、情感上的話題,他們無所不談,傅雷以自己深厚的學養,為兒子的人生之路點燃了一盞明燈。

傅雷告訴兒子如何看待困難:“一個又一個的筋斗栽過去,只要爬的起來,一定會逐漸攀上高峯,超脱在小我之上。心酸的眼淚是培養心靈的瓊漿。不經歷尖鋭痛苦的的人,不會有博大的同情心。”在成功之路上,必定會有數不清的困難與艱險、辛酸與淚水,面對這些,我們只有“一個又一個的筋斗栽過去”,才能超脱小我,成就大我!

他告訴兒子何為真正的“善”:“人應該為了善,為了榮譽,為了公理而善,而不是為了懼怕永恆的懲罰,也不是為了求取永恆的福祉。”只有這樣的善才可以稱為“大善”。善應是發自內心的,服務大眾的,而不是僅僅為了滿足內心某種自私的慾望或達到某種個人目的。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有些事,得到並沒有真正得到,失去並沒有真正失去,為大多數人着想,使大多數人幸福才能稱得上是真善。

讀過這本書後,我覺得傅雷不僅在為他自己的兒子指路,他也成為了我們心目中的一盞明燈。這位睿智的長者將他畢生的生活智慧澆注在這二十多篇書信中,需要我們懷抱着一顆純真的心去領悟……

讀《傅雷家書》有感2

《傅雷家書》以書信的形式,向我們展現了傅雷先生對人生、藝術、文學的精闢的分析,讓我們近距離接觸到傅雷先生貫穿一生的獨立自由的人格,感受到他平時嚴厲卻不失慈祥的父愛。其中傅雷先生認為的凡事懂得取捨更是令我敬佩。

在給傅聰的一封信中,傅雷這樣寫道:“為了國家,為了廣大人民,為了你自己的一生,為了你自己的藝術,是不是應該把事情看得遠一些,為了將來的幸福而忍受一下眼前的苦悶呢!”用一時的苦悶去換取未來的幸福,我們應該放棄當下的悠閒,才能有所成就。書中的傅聰之所以事業有成,離不開自己私下不斷地努力付出和鮮為人知的刻苦,只有犧牲了歡愉的時間,才可以比別人做得更好。在他人放鬆時,傅聰與父母通過書信討論藝術;在他人清閒時,傅聰翻閲着父親寄來的書籍;在他人歡樂時,傅聰參加着各種比賽……他收穫的是自己對藝術的追求和夢想。

越王勾踐,十年來卧薪嚐膽,忍受屈辱。他捨棄了作為一國之君該有的尊嚴,換取了苟活一世的機會,但他卻利用這個機會滅吳復越,報仇雪恥。十年來,他日日夜夜不忘國恥,時刻反省自己,過得十分艱辛,但最終取得了成功。勾踐是一個懂得取捨的人,是一個因取捨而獲得勝利的.人,想要成功,首先要懂得取捨。

“四大名旦”之一的梅蘭芳先生不僅是聞名遐邇的藝術家,更是一位偉大的愛國者。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時期,聽説梅蘭芳先生在京劇上造詣極高,便要求梅蘭芳先生為他們演出。梅蘭芳先生為了表示對日本帝國主義的抗議,為了表示對他們侵華行為的指責與憤慨,堅決不給侵略者表演,日本人用武力威脅他,他卻無所畏懼,將鬍鬚留長,表達他堅定的決心。梅蘭芳捨棄了自己的事業,捨棄了自己熱愛的京劇,捨棄了自己在藝術上的成就,但他贏得了尊嚴,同時也為當時千千萬萬的中國同胞爭了一口氣,我們中國人,不會向日本人屈服!

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羅蒂還是一個孩子時,他的父親就開始教他唱歌。當時,帕瓦羅蒂興趣廣泛,有很多愛好和目標,既想當老師,又想當工程師、科學家,還想當歌唱家。最終,在父親的告誡下選擇了唱歌,經過七年的努力,他不斷堅持,最終成為赫赫有名的歌唱家。帕瓦羅蒂做了一個明智正確的選擇,因為他懂得自己想要什麼,需要什麼。只有懂得取捨的人,才有可能獲得成功。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無數的前輩都在用自己的經歷告訴我們:要學會取捨。而如今的我們,是不是也要做出一些取捨呢?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像傅雷先生教導傅聰那樣,去捨棄現在的一些快樂,忍受苦悶的學習生活,而換取未來的幸福呢?這是我們作為學生必須要經歷的。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也許你希望你的學習生涯是無憂無慮的,你的未來是幸福美滿的。但,你有沒有想過,連傅聰那樣有成就的人都要捨棄現在的歡愉,而作為一箇中學生的我們,又有什麼資格二者得兼呢?

放下如今的享樂吧,我們應該在風華正茂時,用拼搏書寫青春,換取未來的幸福!

讀《傅雷家書》有感3

剛開始,老媽給我買回來了學校要求看的書,我首先看到的是《傅雷家書》看到題目就想:“家書?是家訓,還是傅雷家的人寫的信?”帶着這種好奇心開始了我的書海旅程…

打開書來,看到的是一封又一封的信,覺得,挺無聊的。便開始發起了牢騷,這老師是神經病啊,幹嗎讓我們看別人寫的信,這是隱私誒,老媽就説:“讓你看,絕對是對你有好處的啊”“哦”不情願的我嗯了一聲

看了幾頁,感覺還不錯啊,雖説是一些信,可裏邊訴説的是父母對兒子的關愛與思念“有些罪過只能補贖,不能洗刷”“儘管我埋葬了自己的過去,卻始終埋葬不了自己的錯誤”“處處都要靠你個人的毅力,信念與意志—————實踐的意志”這些都是父母教育孩子的,雖説這裏邊都是一些很普通的關心的話,但讓我感到了父母那偉大的愛!這本書裏的每一封信都記載了孩子的努力與汗水,父母的.思念與關愛!想想,自己也是一個這麼幸福的孩子啊,不是麼!爸爸媽媽每天叮囑我這些那些,跑的遠了,一天打10幾個電話!父母每天對我們的嘮叨就是愛啊,那是關心!不然,一個陌生人,又怎麼會對你這麼關心,這麼着急呢?

朋友們,不要在怪媽媽嘮叨了,因為,那是媽媽對你的愛啊!還記得小時候媽媽給我講的那些故事,一個孩子能有父母的愛,那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啊!

讀《傅雷家書》有感4

前幾天,我到圖書館去借書,看到一本書《雷鋒的故事》,這可是我盼望已久的書呀!於是我借了這本書,決定好好讀一讀。

當我讀完這本書以後,雷鋒的事蹟使我深受感動。解放前,他吃過很多苦,和小同伴一起上山砍柴被徐二惡婆砍傷.解放後,雷鋒在夜校教過書.治理過溈水河,曾經鬥洪水勇救拖拉機等。雷鋒就是這麼一個不計個人得失的人,吃苦在前,享樂在後,一生不知做了多少好事,幫助過多少人,如:幫大娘尋子,雨中助人......他曾在日記裏寫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這就是雷鋒崇高的願望。他是這樣説的,也是這樣付諸於行動的。

讀了這本書,我覺得我們應該學習雷鋒那種嚴於律已的精神,那種樂於助人的品格,那種一生都在做好事的毅力,像雷鋒一樣做一個永不生鏽的鏍絲釘,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讀《傅雷家書》有感5

讀完《傅雷家書》後,我的第一感覺是這是一本充滿親子愛的書,感受到了家庭的偉大和温暖~

《傅雷家書》是傅雷和他的妻子給遠在其他國家的孩子們的信。每一封信都充滿了深深的愛。我從父子之間談論崇高的抱負、藝術和生活中受益匪淺。談論母子之間的瑣事,表達母親對兒子的深深思念。我們大多數人的父母不像傅雷夫婦,也許他們很少和我們推理,但我們只要知道他們對我們的愛,更不用説很多真相我們去看這些著名的信,也可以學到很多,也可以拓寬我們的視野,傅雷的信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讀完這本書後,我感歎這種偉大的愛。父子之間沒有隔閡,彷彿是久別重逢的老朋友。作為一個忙於工作的'父親,每一封信還是那麼專注,一點也不敷衍,更多的是深深的父愛和廣博的知識。從藝術中的精神世界到物質需求,在書信中談人生,共同欣賞人類的智慧。從一封信中,我也提高了我的藝術視野,談論外國著名的音樂,談論音樂家,讓我也瞭解音樂文化的美,更深入地瞭解知識。

最讓我感動的是傅雷先生病得很重,仍然堅持給兒子寫信,害怕兒子擔心,但也給兒子一個堅強的支持!這是父親對兒子最真誠的愛!

一封信表達了父子之間的愛。雖然家書沉默,但卻充滿了父母對孩子的愛!

讀《傅雷家書》有感6

市面上的名人家書刊行不絕,長銷不衰的只有兩種:《曾國藩家書》和《傅雷家書》。這次,經敍事者平台推薦,我閲讀了《傅雷家書》這本書。這本家書系傅雷夫婦與長子傅聰間精神接觸和思想交流的實錄,由傅雷次子、傅聰胞弟傅敏選編。

從書中的一封封家書,我感受到的是傅老先生對於長子真真切切的關心,關心孩子的學業、關心孩子的經歷和挫折、關心孩子的心情等,不論是哪個方面傅老先生都攤開心扉和孩子真情訴説。

“父母勝過百個教師”,家庭教育對於孩子的影響乃至是一輩子的。傅老先生在兒子傅聰留學海外期間,先後寫了近百封信給他的兒子傅聰,擔心遠在異國漂泊的兒子淡忘中華文化。信的內容,小到有為兒子糾正錯字,大到有把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融入對兒子的諄諄教誨中。《傅雷家書》不僅僅是書信,而是他們父子之間的交流平台,書中最多的是他們暢談對音樂的見解和感悟,他們是父與子的關係,也同樣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以傅聰現有的成就來説,與傅老先生對兒子的教導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

家庭教育對於孩子來説,影響是巨大的。傅聰在傅老先生的影響下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而我們班的一個孩子在父母的影響下卻日漸墮落!我們班有一個孩子,在整個學校都是比較有名氣的。為什麼呢?從六年級以來,這個孩子多次曠課。剛開始的時候,孩子會自己通過QQ給我發消息請假説生病了,當我給他的父母打電話確認情況的時候,孩子的母親卻表示孩子早上揹着書包出門了,沒有生病。我讓他去找一找孩子,一個國小生不上學在外面還是存在很多危險因素,請家長找到孩子先確認是否生病,如果生病不舒服就先去看醫生,沒有生病的話就把孩子送到學校上課。結果一天過去了家長都沒有回電話,也沒有把孩子送到學校裏面來,下午的`時候,我給家長打去電話,家長告訴我她很忙,沒有時間去找,孩子到了晚上自己知道回家的。

孩子母親面對孩子曠課是這樣的態度,可想而知後面的事情。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父母對於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孩子未來面對一切事情和困難的時候,最大的底氣就是小的時候父母對孩子的關愛和教育。

好的家風家訓能讓孩子自內而外散發出與眾不同的氣質,從孩子的舉止談吐、行為習慣就能看出家庭教育的質量。有的家長特別樂觀,希望孩子可以自學成才,成為優秀的孩子。從來不給孩子正確的思想引導,從不關心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從不把與孩子交流放在自己行程滿滿的“日程表”裏。你憑什麼覺得孩子能自己成為優秀的人呢?

只有良好的家風、家教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對於孩子的教育,家長必須引起重視,細心呵護、辛勤澆灌才會開出最燦爛的花朵!

讀《傅雷家書》有感7

20xx年5月,我有幸讀到一本好書,真的是一本好書:《傅雷家書》。它不是一本普通的家書,家信。它是一位慈父,一位慈母對兒女的諄諄教導,它通過一封封家書,象是一次次珍貴的談心,在藝術上,在生活上,在思想上,在情感上為傅雷指引了方向。

《傅雷家書》所記述的,是傅雷和傅聰這一對父子,1954年到1966年這12年間的書信。1954年,傅聰出國進行深造,甚至被迫流離至倫敦。父親一方面表達了對國外遊子的無盡思念,一方面與傅聰傾心長談,與他探討藝術上,生活上,情感上,思想上的任何問題,教導兒子提高個人文化修養,成為一位“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父親傅雷是一個睿智,博學,正直的學者,年輕時甚至有些暴燥,極富個性。母親是一個具有東方文化素養,又經西方文化洗禮,既端莊賢淑,又温厚善良的東方女性。父親傅雷對當今中外的文學、音樂、繪畫、涉獵廣泛,研究精深,個人的文化修養極高。而他培養的對象,傅聰是從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終於成長為國際大師的兒子。他深刻懂得,藝術即使是像鋼琴演奏也需要嚴格的技術因素,但絕不是“手藝”,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體現。他教育兒子説:“我始終認為弄學問也好,弄藝術也好,頂要緊的是“人”,要把一個“人”儘量發展,沒成為藝術家之前,先要學做人,否則,那種某某家無論如何高明,也不會對人類有多大的貢獻。一個純粹投身藝術的人,他除了藝術和個人的人格,已別無所求。”

在書中,我不光看到了一個嚴格的戒子而又親切關愛的父親,同時也看到了父子的共同成長。傅雷將自己的譯著和傅聰溝通交流,他把祖國的發展的關切之情,以及對祖國的熱愛同樣流露出來,傅雷以高度負責的精神和心力,在對社會祖國和人類世界儘自己的責任。兒子傅聰,在異國漂流生涯中,吸取了豐富的養料,但父親使他在海外孤兒似的處境裏,好像父母仍在他的身邊,實時給他指導、鼓勵和鞭策,使他有勇氣和力量去戰勝各種各樣的.魔障和阻力,踏上自己正當成長的道路。通過這些書信,不僅兒子與父母之間建立了牢固的紐帶,也使傅聰與遠離的祖國牢牢地建立了心的結合。後來的事實證明不管國內家庭所受到的殘酷遭遇,不管他自己所蒙受的惡名,他始終沒有背棄他的祖國,不受祖國敵對者多方的威脅利誘,沒有説過或做過有損祖國尊嚴的言行,這就是一個父親對一個兒子的薰陶,這與父親在數萬裏外,給兒子殷切的愛國主義教育是分不開的。

這位嚴肅的父親,他對自己,對人,對工作,對生活各方面都要求嚴肅認真,一絲不苟。他的生活有規律,人生就是優美的弧線。對待兒子,他謙虛誠懇地説:“得失成敗盡置之度外,只求竭盡所能,無愧於心”,他鼓勵傅聰藝術要有更誠摯的心。在日常生活中,他告誡傅聰“人總得常常強迫自己,不強迫就解決不了問題,最基本的就是要抓緊時間”,“做事要科學化,要徹底”,“在外面世界均勿難為情,被人家隨便多留,才能不打亂事先鼎好的日程”,“修改小習慣,就等於修改自己的意識與性情”。我覺得這些也是我生活中急需要解決的問題。

這對父子的家書,使我看到了,那一代人對文化的傳承,對藝術的追求,對生命終極意義的探索與追求,是永無止境的。雖然大半個世紀過去了,那一代人對生活,對工作,對人生的態度依然可以影響我們這一代人,尤其是在當下這個中國快速發展的階段,許多人表現出的浮躁,追求利益,缺失信仰。生命要有一種態度才有意義。“得失成敗盡置之度外,只求竭盡所能,無愧於心”,我信仰這句話,我也始終這麼認為。這也是一種生命的態度。在這本書中,我看到了這種態度,一種積極向上的態度,它鼓舞人心,使你身處逆境也能迎着陽光微笑。

一本好書,會叫你忍不住想要讀它,這本書,我想我會反覆讀它。

讀《傅雷家書》有感8

那天偶然看到了一本書《傅雷家書》,是關於父母寫給兒子的家信的。其實看到這本書時,我很驚訝,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選這本,人們都説世上最偉大的是母愛,其實父愛也同樣的偉大。

傅雷教育孩子的方法和別人不同,他説過這樣一句話:“我又多交了一個朋友,兒子變朋友。世界上有什麼事可以和這種幸福相比的!”是啊!兒子變朋友,做父母的誰能不高興呢?有的父母管教兒子很嚴厲,只把他們當做一個能夠帶給他們榮譽的人,卻沒有想過,這樣只會適得其反。而有的父母對他們的孩子很關心,不僅僅是學習上,在生活上都關心的無微不至,會經常和孩子拉拉家常,説説悄悄話,訴説訴説心裏的苦。傅雷的兒子應該對他是心存感激吧。如果沒有他父親的話他,或許他不會有接觸藝術的機會;如果沒有他父親的話,或許他不會知道什麼是鋼琴;如果沒有他父親的話,或許他就不會有機會出國留學!

這本書主要寫的是傅雷和他的妻子寫給兒子的,他有封信是這樣説的,“別老説時間不夠,首先要從日常生活的瑣碎事情上,特別是梳洗、穿衣等等,那是我幾年來常囑咐你的,節約時間。擠出時間來!要不工作,就痛快休息,切勿拖拖拉拉在日常猥瑣之事上浪費光陰。”在那時,他的兒子在外留學,問他關於時間的問題,而傅雷看到兒子的信後,本來想讓妻子寫的,可是怕兒子不會理解,就拖着生病的身體,起身寫信給兒子,想讓兒子知道時間是寶貴的.。這樣也不難看出傅雷對他的兒子的愛,是非常深的。

傅雷是一位藝術家,他的兒子是學鋼琴的,在這本書中也提到了關於鋼琴的學問,傅雷還和他的兒子探討了老師上課的問題,他和兒子説某某上課不合理,還會和兒子説説英文。在兒子出國留學前,傅雷夫婦沒有説什麼,只是在兒子走後傅雷妻子的眼睛都腫了,他沒有和兒子説他有沒有哭,他只説對兒子有愧疚,我想那是因為他在兒子小的時候是很嚴厲的對他吧!

通過嚴父這個形象我看到:革命先輩為了中國的新一代,拋頭顱,灑熱血!如今我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這都是革命戰士們的功勞!“國是我的國,家是我的家…”原來不知道什麼意思,現在知道了。國家,是我們共同的,不是個人的,寫了這篇,這代表了我的心意!

中國,我的母親!您賦予我生命,我沒有什麼好報答您的,只能通過文章來表達我的情感!

讀《傅雷家書》有感9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寫給傅聰、傅敏等的家信摘編,它給予我許多啟發,引發我對生活的無限思考。

傅雷夫婦是中國父母的典範,他們用自我獨特的方法培養着兩個孩子:傅聰―――著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這本書,不是普通的家書,而是濃濃父愛的傾注。父親的愛,是實實在在的,沒有華麗的詞語,沒有親暱的做作。這讓我不禁想到了我的父親,在我眼裏,父親的愛,是沉沉甸甸的,不會直接表達,有時倒覺得是在懲罰。讀了《傅雷家書》,我才漸漸領悟,父愛如山,他的嚴厲,他的恨鐵不成鋼,都是源於對我們濃濃的愛,只是換了一種需要我們慢慢感受的'方式。

另外,傅雷與他們孩子的相處方式也是讓我極其羨慕的。有一個女兒對她的媽媽説考試失利打了六十分。母親揚手便要打她。這時女兒拿出考試試卷,上頭的一百分很醒目。母親轉怒為笑,各種獎勵。女兒這時歎了一口氣,説道,我只是想明白你是愛我多一點,還是愛我的成績多一點。是啊,很多家長忽視了同孩子的朋友關係,養了十幾年,卻沒有真正地享受過為人父母的樂趣,他們因為迫切地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待孩子的心態扭曲了,各種揠苗助長的措施出籠了。我們正處於青春期,叛逆心理開始萌芽,因為某些原因,母親對我的誤會、斥責,我會理解為她的無理取鬧,莫名其妙,我會眼角泛酸,甚至某一天會生恨。難道這些是家長想要的嗎為什麼不能坐下來以平等的方式,從朋友的角度與孩子心平氣和地溝通為什麼不像傅雷那樣,用濃濃的愛搭建起與兒子之間穩固的橋樑“棒槌底下出孝子”,於是孩子嚐到了辱罵、拳頭的滋味,嚐到壓力和恐懼下學習的苦頭,他們可曾想,我們在鬱悶煩惱的時候,能向誰傾訴又有誰能夠傾訴我期望有更多的家長能改變自我的教育方式,讓孩子和父母成為最貼心的朋友。

讀《傅雷家書》有感10

在異地的父子倆,給對方寫信,兩人的交往在藝術上,思想上,文化上產生了靚麗的火花。這本書最亮眼的地方就是父子倆之間的深情,但讓我格外關注的就是他們身上具有的自我批判的精神。自我批判的精神,難道不是每一個人都應該具備的嗎?

傅雷,脾氣暴躁,常常因為兩個兄弟的頑皮而動手。但在第一封信中,他強烈反思並批判了自己青壯年時代的教育方法。最終迎來了,父子倆之間的諒解。傅聰,因為具有自我批判的精神,不但努力改掉了演奏時身體抖動的壞毛病,而且迎來了父親的讚賞。

這種自我批判的精神,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前提。“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便是曾子的自我批判。大家都在各自的路上行走,這一條路是不是彎的?是不是通向自己想要的方向?在忙碌當中,沒辦法知道。只有停下來,對自己進行自我審查,批判,才可以及時調整,糾正自己以往的錯誤。反之,如果一個人不具有這種精神,那麼,他將會一錯再錯,而這種人,恰恰也正是自滿驕傲的人。

自我批判不但要在個人上有所體現,而且要在一個集體,國家當中有所體現。在面對大革命的失敗,中共中央進行了強烈的自我批判。召開了八七會議,確定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革命道路。從此以後,把軍隊的掌管權,死死的握在了自己手上。文革以後,中共中央承認了文革的失敗,不在於階級為綱,將重心轉移到抓生產,促改革身上,大膽的平反冤假錯案,使人民團結一心,才有了今天中國繁榮昌盛的模樣。

批判與自我批判,所以能成為有力的武器,也就在於它能培養冷靜的科學頭腦,對己,對人,對事都一視同仁,做不偏不倚的檢討。而在當今社會,這種批判的精神,似乎也普遍缺乏。人們在被責怪的時候,第一時間並沒有想到自己錯了,而是大聲喊着某某人怎麼樣?承認自己錯了,就這麼難嗎?我們應該勇於自我批判,善於自我批判,讓自我批判成為自己前進的動力。

讀《傅雷家書》有感11

“我們一輩子的追求,有史以來有多少世代的人追求的無非是完美。但完美永遠是追求不到的,因為人的理想、幻想永無止境。所謂完美像水中花、鏡中月,始終可望不可及。”

《傅雷家書》中傅雷就曾這般告誡過傅聰,這句話引起了我的深思與啟迪。或許,在這個世界上,真的'有許多幻想難以抵達,真的有許多期盼望不可及,可能真的如傅雷所説,所謂的理想,所謂的完美,很多事我們難以實現的夢罷了。

但是,我相信傅雷的本意絕不是這樣,只不過是希望自己的兒子多休息一點罷了。我也不願如此輕易的放棄,我也並我也並不認為我們無法啟迪那夢想的彼岸。不然自古以來,有為何有那麼多文人墨客、沙場名將,奮不顧身地追求理想、追求完美呢?

自然主義創始人左拉曾説過:“生命的全部意義在於無窮的探索尚未知道的東西。”理想,這一飄渺卻又崇高的道路,沒有任何人、任何事可以阻止。它是人類最原始的情緒,是人類最根本的動力源泉。我們不應放棄,也不能放棄。

理想的道路需要我們完成。當然,卻非必須做到完美。然而,這努力的過程中至少可以讓我們看到一片更廣闊的風景以及未來那段更加輝煌的道路。

所以説,那些沒有追求理想幻想的人才是最不幸得把。僅僅因為對自己能力的懷疑而放棄了所有,放棄堅持。最後,堅持放棄。

我堅信,曾經望不可及的東西,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下,遲早會碰到。而到那時,或許又會有新的“夢”在等着我們了。

理想的道路就是這樣,永無止境,永無彼岸。但,只要我們堅持的走下去,途中的風景,卻是擁有比彼岸更加靚麗的風景。

讀《傅雷家書》有感12

正是他們嚴格的家教陶冶出一個世界級的藝術大師。正如好友樓適夷面對傅雷對兒子傅聰的家教的過嚴過細卻“不以為然”。然而就是這樣嚴格的家教,才造就了他不俗的一生,並給千千萬萬的父母留下了一面寶鏡,照一照我們給了孩子一些什麼吧?為了孩子我們自己怎樣做事做人?

在書中我們不光看到了一個嚴格的戒子而又親切關子的父親,同時也看到了父子的共同成長。他的音樂譯著和兒子溝通交流,他把對祖國的發展的關切之情,以及對祖國的熱子同樣流露給學生,傅雷以高度負責的精神和心力,在對社會祖國和人類世界儘自己的責任。兒子傅聰,在異國漂流生涯中,吸取了多麼豐富的養料,但父親使他在海外孤兒似的處境裏,好像父母仍在他的身邊,時時給他指導、鼓勵和鞭策,使他有勇氣和力量去戰勝各種各樣的魔障和阻力,踏上自己正當成長的道路,通過這些書信,不僅兒子和親人之間,建立了牢固的紐帶,也通過這一條紐帶,也使傅聰與遠離的`祖國牢牢地建立了心的結合。後來的事實證明不管國內家庭所受到的殘酷遭遇,不管他自己所蒙受的惡名,他始終沒有背棄他的祖國,不受祖國敵對者多方的威脅利誘,沒有説過或做過有損祖國尊嚴的言行,這就是一個父親對一個兒子的薰陶,這與父親在數萬裏外,給兒子殷切的子國主義教育是分不開的。時間,距離都不是問題,有心的父母,你那顆不眠的子子之心,就是不可替代的教科書,人生的加油站。

這種關子不是意識一個階段,而是伴父子而來。這位嚴肅的父親,從來就沒有推卸自己的責任,即使在上海被日本包圍成孤島時,他就把孩子關在家中,而且很早發現在他幼小的身心中,有培養成為音樂工作者的素質,正如他對自己對人對工作對生活各方面都要求嚴肅認真,一絲不苟的精神一樣,對待幼小的孩子一樣,他親自編制教材,給孩子制定日課,一一以作則,親自督促,嚴格執行,他規定孩子怎樣説話,怎樣行動,做什麼,吃什麼,不能有所逾越。他做到了,也一同要求兒子做到了。真乃真父子。我為人間的這一遭父子情驚歎,對,是朋友,是同志。

讀《傅雷家書》有感13

有這樣一本書,由一封封書信組成,承載的是一位父親對兒子的關愛與教誨,從瑣碎小事到人生大事,從小規矩到大道理無所不談,被人們稱為教子的典範,這就是著名的《傅雷家書》。

當我翻開這本書,彷彿看見一位父親在燈下對遠在異國的兒子傾吐心聲。信紙上寫下了説不盡的關懷與教誨,筆尖流淌的是對遠方兒子無盡的思念。傅雷以知心朋友的身份與傅聰交流,在兒子遇到困難時,他給予引導;在兒子取得成績而驕傲時,他給予警示;在兒子人生失意時,他給予鼓勵。他無微不至地塑造着兒子的性格品行,從禮儀規矩到行為心智,他傾盡心血造就了兒子的剛正、堅毅與忠誠。

這本書樸實無華,沒有華麗的辭藻,而是用真誠的語言去娓娓道來。書中有些話也令我感同身受,比如:取得成就時不要過分驕傲,在經歷不順時不要自暴自棄。我的父親也常常這樣教育我,當我取得不錯的成績時,父親會告誡我:"不能滿足於現狀,不要輕視他人,大家都在伯仲之間,或許這次只是運氣好,別人沒有發揮好。不要太關注名次,你要將目光放得更長遠些,要注重思維習慣的培養,文化知識要掌握牢固,為將來的學習、生活、工作打下良好基礎。”當我失利時,父親也會安慰我:“勝敗乃兵家常事,不要過度在意,要調整好心態,不能灰心,更不能懈怠,查漏補缺繼續努力,學習是個長期過程,拼的是持之以恆,要有智慧有勇氣有力量咬牙堅持下去。"

總的.來説,這本書讓我感受了親情,學會了為人處事與學習的方法。讀懂這本書,可以使人的心智變得更加成熟與穩重,讓人多一份擔當與責任,學會包容、理解與自省。

“書猶藥也,善讀可以醫愚”;親教有如陽光,善聽有益成長。讓我們在書籍的引領和家長的關愛下茁壯成長吧!

評語:讀書而不思考,無異於兩腳書櫥。兩位小作者的可貴之處正是邊讀書邊思考,她們有自己的見解、聯想和提升。讀書之後的再昇華、再創造、再發現,甚至再爭論,都是讀書之於我們的樂趣。

讀《傅雷家書》有感14

你們知道傅聰是誰嗎?讓我來告訴你們——他是傅雷的兒子,他曾獲第五屆“蕭邦國際鋼琴比賽”第三名及蕭邦《瑪祖卡》演奏的最優獎,由此名聲大噪。

《傅雷家書》裏是傅雷夫婦寫給兒子傅聰的信,裏面充滿一個父親的愛和懺悔。

傅雷是我國著名的藝術家和翻譯家、思想家。家書裏充滿了愛,家書的字彌滿了人間真情。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真誠交流……其中家書中有一段感人至深的話:“跟着你痛苦的童年一起走過的,是我不懂得做爸爸的藝術的`中年。幸虧你得天獨厚,任憑如何打擊都摧毀不了你,因而減少我心中一部分的罪過。結果是一回事,事實又是一回事:儘管我埋葬了自己的過去,卻始終埋葬不了自己的錯誤。孩子,孩子,我要怎麼擁抱,你才能原諒我的後悔與熱愛呢!”……

通過家書的片段,我們能夠體會到傅雷對父子關係的見解,表達出的那份深沉的父愛。我讀過傅雷家書後真羨慕傅聰有一位好父親,我建議大家都可以看一看《傅雷家書》,體會父愛如山的感覺。

讀《傅雷家書》有感15

一代藝術巨匠,付諸一生的光陰,用高尚的靈魂為子女鋪平人生的道路。傅雷的舐犢情深,為如何培養子女做出了最好的詮釋。

舐犢情深,用無私的愛塑造國家棟梁。傅雷用嚴格的標準去培養傅聰,在信中,無處不滲透出他愛子教子的精神。傅聰遠赴波蘭留學,父親化作一面“忠實的鏡子”,給予兒子生活上、學習上真摯的忠告。他用另一種更加偉大的方式詮釋了父愛,事無鉅細的叮囑後隱藏着不可抑制的思念。當兒子的生活趨於穩定時,他不忘在信中插入對兒子事業上的勉勵及對藝術的不斷追求。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力爭做到最好,這就是傅雷對兒子的要求。當兒子遠在英國成家立業後,儘管思念之情未曾斷過,儘管自己的'身體日趨衰老,但一切都無法阻擋對於遊子諄諄不倦的教誨。

舐犢情深,知識的傳遞遙隔千里。讀完書發覺,這對父子更多時候是一對無話不談的知己。“知子莫若父”,兩人對於藝術、文學的共同熱愛,讓他們即使相隔遙遠,心卻緊緊相貼。在信中討論音樂,交流旅遊心得,郵寄書籍唱片……在這個過程中,父子倆的心靈得到了充實,精神得到了昇華。傅雷對於知識永不停息的追求也在無形中影響着傅聰,塑造出一位品德高尚的音樂家。

舐犢情深,畢生精力奉獻給祖國。傅雷的家庭受到了殘酷的遭遇,但他的愛國之心不會改變。在給傅聰的信中,傅雷為了讓他不要忘記祖國,常會提及國內的社會形勢。即使在病魔纏身的時候,傅雷也不忘告誡孩子,要不斷進行“自我改造”,為國家作出貢獻。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無疑也是他不斷學習的結果。海外遊子生活的艱辛無法想象,不僅是物質上的匱乏,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壓力。父親對國家的貢獻,同時也激勵了兒子,為了回報國家,為了回報社會,應該克服一切困難,培養堅持不懈的毅力,用自己的力量建設祖國。

輕輕合上書頁,傅雷的身影浮現在眼前。“做一個德才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父子倆的確是這樣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