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孔子的故事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7W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孔子的故事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孔子的故事讀後感

孔子的故事讀後感 篇1

二千五百年前,也就是公元前六世紀左右,世界上幾個古老的文明國家都裏現燦爛的古代文化,一些傑出的學者和思想家就是這種燦爛文化所代表,在印度有佛教的創始人釋近牟尼,在中國有儒學創始人孔子(孔丘)。

您有十五歲便起於學的少年意氣,您有夾谷會齊時牛刀小式的喜悦,您有見君王好德不如好色的悲歎,您有率領眾弟子奔波輾轉如喪家狗的艱棄,您有命懸一線卻不改從容的氣魄,你還有不渝追尋理想的執着。

您是一個思想家,您是儒學的'創始人,有一套不周密卻相當完整的思想體系和政治見解。您思想中最光輝的一點就是提倡“仁”,仁就是“愛人”這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現實,反映了由於奴來制的漸趨瓦解而產生的當時席人的抬頭。您主張人跟人還是有一定的等級,一定的規矩相處,您説:“君要像個君,臣要像個臣;父要像個父,子要像個子””還有,您主張天下和平統一是令我十分敬佩的,因為這是符合當時人民的願望,也是符合中國封建國家歷史要求

在《孔子的故事》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您夾谷會齊時的勇敢與正直。正因您的正直才會使齊景公發出最後的責備:“魯國的子剛君子之道輔佐目君而你們卻用夷獨之道辨佐我,還讓我得罪了魯君!”您還使齊君還了魯國的城池。你真偉大。你還有到死也永垂不朽理想的執着,永遠記在我們的心中

不管如行,您能夠是出仁愛,而且普反文化識知,在教育廣面有很大的供獻,您周遊列國,主張天下太平是一個主要的人物。源遠流長的中國化而能正是一個最早的,最重要的一個傳播者。您是中國歷史上最偉人的儒家創始人!

孔子的故事讀後感 篇2

孔子的故事這本書是李長之寫的,他的原名是李長植。他寫的這本孔子的故事裏面寫了孔子的.出生至死亡。

我相信有很多人跟我一樣,一開始只知道孔子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就不知道他的另外一些事情,而我看着老師發給我的這本孔子的故事,我就知道了孔子他的一生到底是怎麼樣的。我看的時候底下還有註釋可以幫我理解看不懂的內容。其中我最喜歡的故事是。十一章從中都宰到司寇。

孔子五十一歲,也就是公元前501年,魯定公九年,魯國當了中都宰。中都宰大概相當於現在的首都市長。那個時候孔子做了一年中都宰就很有成績,當時四方各國都想學孔子的治理方法,於是孔子由中都宰升為司空,彷彿是後來管建設工程的首長,又由司空而為司寇,司寇是管司法方面的首長。但是雖然孔子現在在魯國做了官,但他在一般老鄉跟前卻仍保持着謙遜淳樸,像不善於説話似的。當他在朝廷議事的時候,是很會辯論的樣子,但是又很慎重和上級談話,他持的是公正不阿的態度,和同僚談話,卻又和悦近人了。

為什麼喜歡這個故事是因為孔子就算是做了官,也不會瞧不起百姓。然後要是有不公正的事情他總會提出來,不是像其他文武百官,都不敢説,跟同僚或朋友談話,卻又很和顏悦色。我就喜歡她這種人品。

長大以後,我也一定要像孔子這樣子,好好做人,不幹壞事。

孔子的故事讀後感 篇3

我看一本歷史類的書《孔子的故事》。這本書介紹孔子生平的書。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一位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儒家學派的創史人。《孔子的'故事》中有許多故事其中一個關於孔子有趣的故事:一次,孔子帶着弟子來到寶地觀賞,看見路上一羣孩子在玩耍。孔子便乘馬車慢慢行駛過去,別的小孩全都躲開了,唯獨一個小孩一動不動,孔子説:"小孩請讓一下可以嗎?小孩不但不讓還岔開雙眼,咋不行?這裏有城池,你的車嗎?怎麼過得去啊?孔夫子説:“咦,這明明有路,哪有城池?我腳下邊就是城池孔子一看,小孩兩條腿岔開像門一樣兩條腿中間放這幾個塊石子,搭了一道城牆。於是孔子像這孩子説:“這個城牆有什麼用啊,小孩説:"當然是擋你車馬的,還要防軍隊。孔子就説:“你這那麼小的城牆,我車過去又怎樣呢?小孩説不對,這種還是一道城牆,既然是城牆,你的車馬怎麼過得去呢?孔子就請教小孩説:"我那該怎麼辦呢?孩子就説:“你覺得是躲車馬嗎?還是繞城而走呢?孔子一想只能讓車馬從他旁邊過去。

讀了《孔子的故事》,這本書我懂了,孔子之所以博學多才是因為他謙虛好學的美德之所以為人類的文明做出貢獻,是因為他勤學苦讀。他也刻苦學習精神,真值得我們們學!

孔子的故事讀後感 篇4

我在寒假期間讀了《孔子的故事》這本書,我對孔子有了更深刻的瞭解。

孔子,名丘,字仲尼,中國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儒家學派創始人,春秋時魯國人。孔子本身出生在富裕家庭,可是他的哥哥對他很不好,後來,母親和他被哥哥趕出了家。雖然命運多舛,可孔子始終刻苦鑽研,後來當上了官。但他志不在此,他的志向是教出更多對國家有貢獻的.孩子,於是他辭掉了工作,收了百多名弟子,成為了一名有名的教育家。不幸的是,他回到魯國後兩年去世,享年73歲。

我認為孔子是一位謙虛、好學、虛心向他人學習的人。通過他的努力取得了不少好成績,但仍不滿足,繼續向人請教,不放過任何一個學習的機會,最終完成了許多經典著作,如《詩》《書》《禮》等。所以我認為孔子是我們的老師,我們要學習他的好學精神。

這本書教會了我許多道理,讓我深受啟發:君王要像君王,臣子要像臣子,言必信,行必果……讓我知道了學習要勤學多思,不懂就問的精神。在學習生活中,我有不懂的題目我怕問老師和同學,怕麻煩,怕動腦。不懂就不懂了,隨他去,就這麼稀裏糊塗地過了,不過現在讀了《孔子的故事》後,讓我知道了什麼是不恥下問,懂得了勤奮好學的重要性,更懂得了為自己的夢想勇往直前。

孔子的故事讀後感 篇5

開學第一週,我看的第一本書就是《孔子的故事》,內心頗為感動。

孔子是儒家學派創造人,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粟邑,生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他是中國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孔子也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在這本書裏,孔子是一個善良、聰明、重情重義、誠實,為了天下太平而活着的人。

這本書詳細描繪了孔子從出生到他死去的29個故事。作者李長之一絲不苟,本書幾乎每一頁都有兩三個腳註,運輸有幾十多種之多,可稱言必有據。孔子早年好學;中年就把這些知識都運用到教育、政治上了,並且可以將學到的`知識舉一反三,更好的教育他的弟子們。而且還出國,帶着自己的弟子游學了14年,學到了更多知識;晚年他輕視政治,注重教育,還在60多歲高齡中創作了《春秋》等書。他值得我們尊重、學習。

孔子一生説過許多名言,“名無信不立”“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是告訴我們要誠實;“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是告訴我們要認真學習、複習;“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是告訴我們要謙虛好學。虛在孔子思想中佔有很重要的位置的一個字,是“仁”,並且對中國社會有着很大的影響。孔子仁學的內涵:

1、以人為本,仁者愛人,仁者人也;

2、為人由己,這是仁學得實施方式;

3、血緣基礎,總的來説,仁學就是孔子想讓我們懂得忍耐,要善良。

現在這個社會上有很多不懂仁、不會愛的人,而且有些人還很殘忍,殘殺一些自由自在動物。這一幕幕展現在我們面前,我們必須得阻止這些不仁的人。

如果所有人都可以懂得仁並去做,我相信這個世界將會變成美好。

孔子的故事讀後感 篇6

究竟怎樣才能提高學習成績呢?今天,我讀了《孔子好學不倦的故事》才明白了這個道理。

孔子在60歲時,學富五車、博覽羣書,卻還要拜師學琴。他學琴還與眾不同。別人都迫不及待地想學習新的樂曲,往往一首曲子只願學習兩三天。而孔子呢?埋頭一練就是十天半月。明明彈熟了,卻還不肯換新曲,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孔子不但想把曲子練熟,還想通過旋律來揣摩曲子的精髓和主人公的人品、個性、思想、精神甚至外貌。孔子的好學精神深深感動了他的老師。

看到這兒,我想到了自己,深感慚愧。有一次,我做作業時,遇到一道難題,怎麼也做不出來。這時,我突然想到《課課通》上不是有答案嗎?我為何不抄呢?第二天,作業發下來,我不但得了“優星”,還受到了老師的表揚。可是,當我讀了孔子的`故事後,再翻開本子一看,覺得“優星”兩個字上佈滿了污點,它彷彿在問我:“你真的會做嗎?這個答案真實嗎?”我越想越難受,反覆問自己:“你當時為什麼不自己把答案做出來?就算空着,這也是一種誠實的表現。你可想過虛心請教老師?你難道就不能像孔子一樣,真正地用心思考嗎?”

《孔子好學不倦》的故事告訴我們:學習,貴在孜孜不倦,勤奮好學才是進步的階梯。學無止境,我們只有老老實實,一步一個腳印,才能攀登成功的頂峯。

孔子的故事讀後感 篇7

孔子,我國古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和文學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在一本書上,我終於“接觸”到了孔子。

有句話説得好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意思就是隻學習不思考,就會陷入迷茫之中,只思考不學習,是一個消化、吸收的過程,只有這樣,在能做到心中有數。反過來説,如果不努力吸收知識,總有一天,連思考的能力也會退化的。

雖説孔子年輕時就已出了名,但孔子仍不驕傲,非常謙虛。有一次,一位百姓問孔子:“你這麼淵博,你會的玩意兒簡直讓我們叫不上名來!”孔子聽後,便有禮貌的説:“我會什麼呀,我只不過會駕車罷了。”原來當時有六種本領:禮節、音樂、射箭、駕車、識字、計算。這些是一個全才的人必須具備的,在這六種本領裏面,駕車是被認為最底下的',所以謙虛的孔子只承認了這一樁。孔子小時候也很愛讀書,有一次,城裏的人讓讀書人去給皇帝的兒子唸書,孔子激動不已,馬上去報名,這些人冷漠的對孔子説:“你一個小毛孩兒,又不是什麼名人,有不出名。跑來這兒幹什麼呀?快走快走!”這些話讓孔子很憤怒,同時也激發了孔子,他每天更加發奮讀書,吃飯、睡覺,不管什麼時候,只要有時間就看書,終於,孔子快成年了的時候,漸漸有了名氣,也有人找他拜師了。

雖然孔子已經死了幾千年了,但孔子的思想卻對我們產生了無法估量的巨大影響,我們要學習孔子這種精神! 在課堂上我要認真聽講,不能開小差,也不能取得了一點好成績就驕傲自滿,而應該學會謙虛,毛爺爺爺爺也説過:“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我要把這句話牢記在心。

孔子的故事讀後感 篇8

孔子,每當看到這兩個字眼,我心中總會湧起深深敬佩之情。他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人民稱為孔聖人,萬世師表,即使到如今這發達的時代,孔子對我們的影響還是十分深遠的,他的話語仍令我們受益匪淺。《孔子的故事》讓我兩次深刻地領會到孔子的思想。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孔子在62歲時已帶弟子周遊列國9個年頭,歷盡艱險,但卻曾未受到重用,但孔子卻未因此而退縮,仍是樂觀向上,堅持自己的理想。

“安貧樂道”在孔子心目中,行義是人生的`最高價值,在貧富與道義之間,他寧可承受貧窮的生活也不會放棄道義,他的高尚品德依舊深深打動首我們。然而孔子也並非完全不求富貴,只求道義,孔子也曾説:“富與貴,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這才是我們應當學習的人生之道。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孔子以好學著稱,對任何知識都十分有興趣,因此他博學多才。孔子不僅勤奮好學還十分謙虛。“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師”這些名句都是孔子授予我們寶貴的學習經驗。

“直道而行”孔子生性正直,常常幫別人改正錯誤。“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躬自厚而薄責於人”等,這都是孔子做人的準責,而我們做為華夏文明的繼承者也應學習孔子的精神。

在《孔子的故事》中我學會待人善良,樂於助人,待人真誠、寬厚,引領我從一個幼稚的孩童成為一個明理的學生。孔子真是一個偉大的人物,《孔子的故事》真是一本受益匪淺的書。

孔子的故事讀後感 篇9

孔子是把活到老學到老完美實踐的人,一輩子都在學習和創新的過程中,最後終成為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等各種名譽。從孔子學琴的故事就可以看出了,孔子是一個好學的人,而且更好鑽研,對於學問是孜孜不倦。

這故事歷經幾千年能保存在現在,可見這個故事影響了不知道多少人了,因為加入了咱們的團體才能夠有機會來深入挖掘這個故事,也能理解這個故事。要是以往這個故事看了也就看了不留下任何記憶,更別説反思了。通過這個故事我體會到了幾個方面:

1、永遠保持一顆謙卑的心,向高手學習。

知識能改變命運,知識也是博大精深的,我們學一輩子也不能將所有的知識都掌握,能真正的把自己所從事領域的內容學好也是非常不容易的。對於學習這塊一定要抱有一顆謙卑的心,不然不能夠找到你要學習的對象,只要是比你優秀的人都要去學習不管他是什麼人。

2、活到老學到老。

這是句古語流傳至今,膾炙人口,大家都知道,通過今天課程我反思我對這句話又有了新的認識,學習也要運用好三大思維模式,學習的內容不能一把抓,不然就是往大海里撒鹽。

學習是要帶着目的性的去學,一定是自己在生活中,或者工作中碰到了什麼問題,模稜兩可的,這個時候需要做深入的學習,對於有點基礎的內容,只要運用好單點爆破,不會花太多的時間定能學習很不錯。對於必須掌握,還很陌生的內容就要真正的像孔子學琴一樣。

所學的內容一定不能多,少就是多,只求學習一個掌握一個。

3、學習的方法。

孔子學琴是把學習方法描述的'淋漓盡致,對於所學的內容,要通過目標細分把,把學習的終極目標劃分成每個小目標,每天就為一個個小小的目標而努力,精益求精,少就是都,不求太多的內容,只追求學習的一個個小目標,學一個掌握一個。

紙上得來終覺淺啊,看在多的還是要落到實處,多實踐幾次,慢慢的鍛鍊,早入成為孔子的知音。這樣就會養成各種好習慣了。

孔子的故事讀後感 篇10

《孔子的故事》講的是孔子一生有記錄的大事,像第一次參與政治活動呀、開始教育事業呀、和老子會面呀。我最喜歡的故事是孔子和老子的會面,講的是孔子要到洛陽去,好學的他認為這是一個好機會,因為歷史悠久的京城洛陽有豐富的文化寶藏,而且在大思想家老子也在那裏。所以他想到那兒去好好學上幾天。在這個故事中,我最喜歡的是這樣一段話,孔子在洛陽住了幾天要離開了,老子依依不捨地給他送行並且根據自己的處事態度告訴他:“我聽説有錢的人給人送行的時候是送錢,有學問有道德的人給人送行的時候是送幾句話,我沒有錢,姑且冒充了一下有道德有學問的`人送你幾句話吧。第一句是你所鑽研的多半是古人的東西,可是古人已經死了,連骨頭也爛了,不過剩下這麼幾句話,你不能把這些話看得太死;第二句是有道德有學問的人生的是時候呢,出門應該坐車,如果生的不是時候,只要過得去也就算了,第三句是我聽説有句老話,會做買賣的都不把東西擺在外面,有極高的道德的人都是很樸實的,你應該去掉驕傲、去掉很多的貪戀、去掉一些架子、去掉一些妄想,這對你都是有好處的。”

老子的這段話告訴了我們做人要謙虛、謹慎,學東西要靈活,能做到舉一反三。《孔子的故事》裏有很多做人的道理和學習的方法,都值得我們去學習!所以,我很喜歡這本書!

孔子的故事讀後感 篇11

孔子是歷史上最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教仔有方,也富有同情心,總是虛心的傾聽、採取別人的建議。孔子的弟子顏淵曾稱歎孔子:“往上看,越看越高;往下鑽,越鑽越深,明明看見在前面,忽然又轉到身後了。老師是一步一步的誘導我,給我最廣泛、最扼要的`東西。我總是費心竭力地跟他跑,但在快趕上時,他又跑到最前面了,總是跟不上。”這正是孔子教學的閃光點。

我非常認同孔子按照特長把弟子分為四類:德行、政治、口才、文學。他還能根據每個弟子的優缺點來回答問題,加以教育。比如子路和冉有都問孔子:“聽説一個主張很好,要不要馬上實行?”,子路遇事輕率,所以孔子説:“你應該先向比你更有經驗的人請教,在做出決定哪兒能馬上實行呢?”以叮囑他慎重。而冉有遇事畏縮,孔子就回答他:“當然要馬上實行”,以鼓勵他勇敢。我覺得孔子這麼做是很好的,向優缺點不同的人給予不同的答案,使他們都改正缺點。

我還認為孔子洞悉事物全貌的能力很強,而且還非常神祕。一次,顏子和孔子在泰山頂時看見了吳國都城門外拴着一匹白馬,説:“那裏有一匹沒染色的絲娟”。孔子便説:“這是白馬蘆芻,因為身上反射出了光影,所以才看着像一條長長的白練”。

我特別佩服孔子日常為人的態度,謙虛謹慎、富有同情心,保持友誼。他特別喜歡唱歌,但是隻要這一天有弔喪之事,就不唱了。見到瞎子穿孝服的人,他一定會上前詢問、關心。只要是有了喪事,他一定會表示嚴肅的哀悼。有一次,馬棚失了火,孔子首先問的是有沒有傷着人,而非問傷沒傷着馬。從這裏我體會到了孔子真是關心人關心到了極致。這就是我的偶像,一個歷史奇蹟人物孔子。

孔子的故事讀後感 篇12

在月光的照耀下,我默默地讀完了巜孔子的故事》這本書,這本書深深地吸引着我把我帶進了孔子的生活世界裏。

這本書裏面講了許多的小故事:有孔子在齊國政治活動的失敗、孔子在齊國的收穫和影響等等,我最喜歡的一個小故事是走向成熟的道路,這裏面講了,孔子還不到35歲,就有了很多弟子,正因為他見過老子以後,遇事會冷靜和分析了,加上他原有的勤勉和熱情,弟子就多了起來,雖然他説人家不知道自己有本領也能沉住氣,但想施展自己的本領,特別是政治方面的所謂報復,他曾説:"不愁沒有地位,愁的是自己沒有成套的東西;不愁人家不知道,只要自己有了成套的東西,自然會有人知道,也就是這種心理的表現,這種心理使他在一生中浪費了很多有用的'光陰和精力。直到經過了很長的一段時間,孔子這種心理才有了一些扭轉。

毎當我讀到孔子説的這句話:"不愁沒有地位,愁的是自己沒有成套的東西;不愁人家不知道,只要自己有了成套的東西,自然會有人知道,我就明白了,孔子他不愁沒有地位,愁的是自己沒有成套的東西,只要有了,人家自然就知道了,我們在生活中也是這樣,不愁沒有地位,只要你有了成套的東西,自然就有地位了,人家自然也知道了。

《孔子的故事》這本書裏面的講了從剛出生到老了的生活故事,真的很有趣,你也來看看吧。

孔子的故事讀後感 篇13

寒假期間,我從寒假作業裏讀了《孔子少年的故事》,使我明白了任何天資的背後,更多的則是辛勤的汗水和超凡的努力。孔子的勤學苦練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日記

故事的主要內容講的是他之所以能成為弟子三千、名揚四海的聖人,是和他小時候的刻苦勤奮分不開的,也正所謂是“天才來自勤奮”。

讀完後,我為孔子那種對學習那種鍥而不捨的'精神深深震憾,聯繫到我自己,感到萬分慚愧,記得有一次,我把老師補置的作業留到晚上做,結果到了晚上我又要看電視,差不多想睡我才想起作業沒寫,但已經挺不住了,然後心想:“明天早上再寫吧,反正老師也不會講。“於是,我把作業和書整理好放回書包,躺在牀上睡着了。就這樣,我養成了懶做家庭作業的習慣,每次都是等到晚上,晚上又等明天早上,結果沒有一次完成,一次次被老師給批,我的學習成績一段時間開始下滑,看到比我差的同學成績都比我好,我難過得想哭,好在我有一個緊跟我學習的好媽媽,她知道我的成績是懶造成的,為了讓我及取教訓,他語重心長的對我説:”兒子,你知道了成績下滑的痛苦了吧,如果你不想繼續這樣下去,你首先要養成良好的習慣,每天放學回家必須先把作業完成再去玩,否則往後下去你的成績更不會好。”聽了媽媽的話,我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下定決心改正自己的缺點。

從此往後,我努力改變自己的懶惰,終於在這個學期的期未考試考出了好成績,儘管不是最好,但我從中悟出了只有付出才有收穫的喜悦。

孔子的故事讀後感 篇14

最近三天,我讀了孔子的故事,作者李長之。這本書主要內容講了孔子的生平,用了13年時間,遊歷東周列國,傳播儒家思想。最後弟子們根據他的言行舉止編制出著作《論語》。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個故事是孔子絕糧。公園前489年,吳楚打仗,楚昭王生病需要把病轉移將相身上,可楚昭王沒有允許,孔子佩服楚王的開明,想去楚國和弟子過上好日子,也傳播儒家思想。由於戰亂,孔子被困在途中,糧食也吃完了,孔子卻堅持教學,彈琴唱歌,子路和弟子們都十分疑惑。孔子叫來弟子,問:“我們為什麼會困在這裏?”子路認為仁德和智慧不夠,別人不相信我們,得不到別人的幫助;子貢認為理想太高,降低理想就會有人來幫助;顏淵認為,理想雖然高,但是我們可以努力實現,不管別人是否認可。孔子十分認同顏淵的話,並傳播給了其它弟子,使他們堅持到楚軍營救他們那一天。

孔子面對困境,不退縮,面對弟子們的疑惑,思考怎麼破解。鼓勵弟子們去思考,孔聖人面對如此多的困難,還能堅持給弟子正常上課,而我們有時因為一點點挫折就放棄,我們是不是應該向孔聖人學習呢?有了目標,有了理想,就要向目標前進,不能因為一些困難就放棄,降低目標。

孔子有十五歲便“志於學”的'少年意氣,有夾谷會齊時牛刀小試的喜悦,有率領眾弟子奔波輾轉如喪家犬的艱辛,有至死不渝追尋理想的執着。從事教育14年的孔子是我學習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