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中國藝術精神》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49W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國藝術精神》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國藝術精神》讀後感

《中國藝術精神》是徐復觀的代表著作之一,與所寫《兩漢思想史》一起,被認為是任何有志治中國思想史的人必讀的經典。這本書是美學理論與歷史考據相結合的成果,共分十章,除第一章論上古音樂藝術之精神以外,其餘九章均為論繪畫藝術及其所藴涵的中國藝術精神。書中頗多真知灼見,義理明晰,風骨超然。徐復觀深入研究莊子講的學道、體道及成道的境界,發現其與現代、近代西方思想家所討論的美與藝術的情況頗多近似或相同,從而認定莊子的道正是中國的藝術精神。這對研究中國藝術精神具有開創性的作用。

這本書是徐復觀先生在中西文化相互碰撞,中國傳統文化面臨危機的背景下寫出的,系統地指出中國傳統的藝術精神及其對現代人生的啟示

他在此書中對儒道兩家思想在傳統藝術人生形成過程中的地位與作用做了深入研究。整部著作以第二章為總綱領,重在探討莊子為藝術而藝術的“純藝術精神”,其結論是中國繪畫藝術是由莊子哲學一路開導而出。

所謂藝術精神,就是指一種藝術獨自具有的、內在的品質或氣質,更或説是藴涵一種文化的根本理念。談及中國的藝術精神,徐復觀先生就其中國藝術精神是莊子精神的論述具體在本書中有所闡述:

莊子之所謂道,落實於人生之上,乃是崇高的藝術精神:而他由心齋的工夫所把握到的心,實際乃是藝術精神的主體;

徐先生從文化的角度來研究藝術,將藝術作為與道德、科學相併立的三大文化支柱之一。他認為藝術最能體現出個全整個體所具有的修養和所達到的人生境界,同時也是修身養性的手段。中國傳統藝術成就蔚為大觀,而其中體現的藝術精神來講,就是由道德而藝術,在世界中安頓內在自我進而達到與外在社會秩序和諧的一種力量和超越精神。他進而認為,中國文化精髓和最高體現就在其藝術精神,而中國的藝術精神實際上則由老莊思想系統所導出,尤其體現在中國傳統山水繪畫上。他説“老莊思想當下所成就的人生,實際是藝術:而中國的純藝術精神,實際系由此思想系統所導出”,並且,“為人生而藝術,才是中國藝術的正統”。與儒家的入世精神相比,道家更表現出一種式性解放的“純藝術精神”。

徐先生的這論點從從整個中國藝術和文化的大處着眼,觀點鮮明,論述詳備,但此論一出就引起了熱烈的反響和爭論。爭論的焦點集中在:中國藝術精神,能否以道家為精髓根本?因為,在徐先生看來,無論在精英傳統,還是在民間社會,佔主流文化地位的儒家禮樂文明只承擔了道德領域的倫理、政治教化的重任,而在藝術領域所作出的貢獻則遜色於道家。換言之,在儒家內部,作為盡善的儀式化、規範化的'儒家禮教只是倫理道德的,而“儒家真正的藝術精神”,即能盡美的樂教文化,不幸“自戰國末期,已日歸湮沒”。其衰落的原因,徐先生認為是儒家樂教自身內部和社會外部的雙重原因所導致的。從內部來看,“樂”的到達不是唯一的工夫,也不是一般人能輕易用的上的工夫。一個儒者可以通過“克己復禮”、“慎獨”、 “正心”等更容易做到的工夫完成人格修養,因而也就“無需乎必取途於樂”。從外部看,孔子所要求的“為人生而藝術”的雅樂並不能被一般大眾所接受,“孔子所追溯達到的美善合一的音樂精神與其形。之合於少數知識分子的人生修養之用”。而易於被人民接受的俗樂又“始終不能得到被儒家思想所影響的人們的正面的承認。

通過了解,徐先生對道家思想代表中國藝術精神的論述還有值得推敲的地方。其實徐先生僅僅從儒家樂教的衰落推導出儒家藝術精神的“日歸湮滅”不免有些武斷,因為儒家講求的修身治世、立己達人的內在性超越精神對中國藝術精神的產生也是有影響的。我更覺得中國藝術精神在內容上應該是儒道互補的。

但是,當我看完此書後,我也有些迷惑不解的地方,比如説莊子的藝術精神,,原本不在於藝術創作,而是落實於人生態度上,這一點大家應該都比較熟悉。錢穆先生在《老莊通辯》中就曾説:“循莊子之修養論,而循至於極,可以使人達至於一無上之藝術境界。莊生之所謂無用之用,此惟當於藝術境界中求之,乃有以見其真實之義也。”

這些迷惑的地方要通過大量的翻閲資料來理解它,徐復觀先生雖然不擅長繪畫,但其著作卻是從哲學的角度去探究中國藝術精神的真諦。然其慧眼獨具,匠心獨運,以哲學家的敏鋭眼光,透視中國藝術精神的內核,發前人所未發,啟後人之所啟。雖説是無意於言“T美”,卻是提升了審美意趣,豐富了中國美學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