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台階讀後感(15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18W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台階讀後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台階讀後感(15篇)

台階讀後感1

一位老農民用盡畢生精力和青春只為修一棟有高台階的房子。

他每天都為此付出努力,塞角票,堆瓶子,撿磚添瓦。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都只為了修高台階,只因為在村子裏台階代表着地位。

當他成功時坐上台階的那一刻,才感覺渾身不自在。

於是他每天都坐低一階,直到最後他坐到了最低的一階上,還是不自在。

是什麼原因讓一位老農民實現畢生的夢想卻不自在呢?沉思良久,我終於想明白了,是他身為農民卑微一生的`習慣,與對高地位的不適。

但既然他對高地位不習慣,為什麼還會堅持那麼久?他作為父親的身份讓我明白了,他要為子女鋪路,提高他們的地位,過上更好的生活。

所以這一階階台階不僅

源於老農民對地位的追求,還源於老父親對子女深深的愛。

台階讀後感2

台階低,意味着經濟地位低,父親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這種自卑心理長期存在,難以一下子消除,所以台階高了,反而處處不習慣,不對勁。

我覺得,人有時不可以太要強。太要強了,失望的頻率也會比常人高,當自己的能力不如往常時,總會有明顯的失落感,使自己心情不悦。文中的父親,往常總是不服老,但自從閃了一次腰後,“我”便不讓父親挑水了,父親也總覺得少了什麼。這也是人生的無奈。

我們總説命運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但事實上,生命中總有些事是我們無法掌控的,比如文中的父親老了,對於這些事,我們應面對現實,並在現實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另外,這篇文章也寫出了作者對父親的愛,單是一句“怎麼了呢,父親老了。”就寫出了作者為父親老了而感到的`傷感。

我不由想起了朱自清《背影》中的話“父親少年出外謀生,獨立支持,幹了許多大事,哪知老境如此頹唐!”兩位老父親如此的相似,再想想自己年邁的父親,為家庭為生活又何嘗不是含辛茹苦,任勞任怨?還有那些為社會為家庭奉獻了一輩子的老人,在老境頹唐之時,他們內心的失落有多少人能夠理解和體會呢?關愛老人吧,讓他們在失去青春、失去活力、失去健康之時,得到一些温暖吧!

台階讀後感3

《台階》是一本讓我印象深刻的書。它的作者是李森祥。

書中的內容是:

父親從家到山上跑了三趟,拿回了些青石板做台階。可有人説:“這房子台階太低,你一定沒有地位。”聽了之後,父親一直計劃着要新造一個房子,做個高台階。為了這天,父親工作的.很辛苦。後來,有一次父親挑水時,不小心閃了腰。

為什麼作者的爸爸閃了腰呢?作者想在最後寫出原因“父親老了”。果然是老了,大家想想父親平時是多麼的辛苦,即使老了也裝做輕鬆年輕的樣子。所以,我們要有一顆感恩的心。

在我們的生活中,感恩的力量是無比強大的。只要學會感恩,大家都會成為好朋友哦~感恩是一份力量,是一句話,是一封信,是一條留言……

最後告訴大家一句:

學會感恩,讓事物變得更加美好!

台階讀後感4

為什麼要建台階,我認為不僅是為了給別人看,給兒女們留下資本,更多的是尋求一種安心的感覺,同時也是一種自我救贖。

文章寫了父親的駝背,一方面是因為多年勞動的原因,其實還有一層原因是不自信造成的,所以,建台階主要原因是為了找到自信作文

然而,根據我們得出的結論,父親並沒有找到自信,但建台階的意義還在嗎?如果我是他,又會怎麼做呢?我認為,雖然建台階最初的意義不在了,但是隻有建了才知道這種方法是無效的。

如果我是他的話,我仍然回去建台階,第一是想嘗試,第二是因為想要改變自己的急切心情。

人生本就是不斷的嘗試挑戰自己的'過程,若一直敷衍的生活,很容易感覺時間飛逝而去,自己一事無成,做一個“真空死人”,遠不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有意思,只有經過一些難熬的瞬間,才能抓住些時光的痕跡。

台階讀後感5

從一樓到二樓,僅僅二十級台階,在子女的不同年齡相比之下各不相同。爬台階這樣簡單的事,誰沒有做過?但在這二十級台階中,有誰能想到其中不藴藏着父母對子女的愛。

在生活亦是如此。我與爸爸一同爬過無數的台階,可真正能讓我們回味的.又有哪些呢?也許有很多與父親在一起的美好回憶已經隨着時間的流逝而淡忘了。我們變了,因為我們長大了;父母變了,因為他們漸漸老了……現在早已物是人非了,可唯一不變的是父母對子女的關愛及欣賞。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彈指一揮間我已成大,成為亭亭玉立的少女。要與此同時,父母也隨着匆匆的年貨而老去。

每當看見媽媽的白髮時,我總含淚。每當看見爸爸眼裏的血絲,我也難過。這一點一滴就表明他們老了,需要我們的照顧了。

媽媽常常問我:“當我們老了,需要你的時候,你還會在我們身邊嗎?”我心頭一痛,不知如何回答,還未開口,眼淚就要落下。只能哽咽道:“會的!一定會的!”

也許,這二十級台階便是最好的例子。我們感慨昔日母親輕盈的體態,父親強健的體檢消失時,也知這20級的台階是我們走過無數個日夜的,是父母在此停留的,是我們兒時與父母一起的美好回憶……

台階讀後感6

這是一篇小説,不僅體現了“父親”勤勞、仔細認真、吃苦耐勞、堅持不懈的性格,而且表現了當時社會農民生活的艱苦,科技上“新台階”的艱難和對先進生產力的渴望與嚮往。作者在本文中用了大量的筆墨和篇幅去寫舊台階。為的是寫出父親在建台階前的生活十分的`艱辛和勞苦。在25段最後一句“我已經是大人了”,寫出了父親為了造新台階準備了許久,“我”已經由當年那個小孩子長成了一個健壯的“少年”。由之前“我們家的台階低”到“建完新的台階不知所措”,看出父親一直渴望受到別人的尊重。也寫出了當時社會對農民或者説是底層員工的不在乎和輕視。在農村台階的高低就象徵着地位的不同,所以“父親”才會想要建一個新台階。不僅如此,還寫出了當時父輩的使命感。這篇小説用了第一人稱,敍述了“我”的父親和台階的故事,對於父親來説,新台階意味着他的物質期待,更是他的精神追求。當父親用汗水和辛勞終於砌成了嚮往已久的台階後,他卻又感到許多“不自在”。這就是因為“父親”勞作了一生,可是突然沒有了目標,使“父親”才感到,原來他已經老了。

台階讀後感7

《台階》中的父親是一個很普通的農民,靠着辛勤勞動去養家餬口,不怕千萬辛苦。

他又是一個很要強的農民,他有志氣,不甘在地位上差人一等,總是感歎着“我們家的台階很低。

每當他看到別人家高高的台階的時候,心中充滿了羨慕之意,也想和別人一樣擁有高高的'台階。

他相信自己的力量,通過自己的努力一定可以造出新房來。

於是,他就開始了自己的圓夢之旅。

開始造一個有高台階的新房。

他辛苦多年,最後終於造好了高台階的房子,大半的夢想得以實現。

台階高,就代表着地位高。

父親對高台階的需求,就代表了他對高地位的渴望。

他看到了自己的理想付出了行動。

最後他也得到了高台階,雖然他的地位並沒有得到改變,但我認為這對他説已經足矣,畢竟他曾經努力過,也奮鬥過。

他堅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們永遠學習。

台階讀後感8

課文的主要內容不必過多的介紹,講的就是父親改變台階高度的事情,在我的眼裏,這本是一塊很普通的台階,父親和鄉親卻認為這是地位高貴的表現,所以父親為了我能在這裏抬起頭,想要把這台階壘高一點,父親操勞了一輩子,青春似乎都耗在這個台階上,他以為自己生了面子,卻沒想到這個台階令他如此不舒服,不能舒服的'坐着,不能抽煙,不知道父親是否後悔,但是,在我看來,父親的一輩子是多麼的有意義,雖然沒有達到一個好的結果,但是這個過程是值得回味的,對我也有着大的影響,父親為了一件事情堅持了那麼久,就像平日裏學習一樣,要堅持,一點困難都沒有,一點需要堅持的勇氣都沒有,哪裏來的青春奮鬥?

如果每天都過安穩的生活,這固然很好,但該有多無聊呀,父親在青春的大好年華里面奉獻着自己的勞動,雖然沒有贏得實在的面子,卻也是我心中的偶像,也為我的一生抹上了精彩的一畫,不是父親的日夜操勞,埋頭苦幹,台階不會有那麼高,雖然身體累垮了,但是生老病死,人之常態,之後什麼也帶不走,不如留下一份奮鬥努力的回憶在世上。

台階讀後感9

《台階》塑造了一個極其質樸的農民形象,是一位想要得到尊重,認真仔細,吃苦耐勞的父親,作者通過這樣的一位父親,表達了一個嚴肅的話題:對待農民的態度問題。

整個中國都在號召,要尊重農民,關愛農民,當我們對他們另眼相看時,眼裏愉悦着尊重與期盼來看待農民時,他們卻因為骨子裏流着謙卑的血液,而無法獲得那種快樂,依然在眾人之中把他們原本高傲的頭埋得很低很低,挺不直寬大的腰板。

這時,就怪不得別人看不起農民了,是因為他們自己就沒有把他們應得的尊重放在心裏,明明得到了,卻享受不起。

覺醒吧!我們質樸的.農民,在這個世界不能沒有你們的存在,整個世界一你們為基礎而存活着,你們本應該接受全世界對你們的關注與尊重,這是你們應得的,沒有什麼是尷尬,也沒有什麼謙卑,只有全世界的人對自己,對他人都一視同仁,才能使農民在社會中尋找到自己的地位。

台階讀後感10

年少時的父親有一種傲骨,總是對旁人的看法甚是關注,總希望自家門前的台階能高些,再高些。

自己的地位高些,再高些。

希望修一座有着“高台階”的大房子,父親勤勤懇懇地忙碌了一生,雖然累卻也自在。

但當他真正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時,卻早已屋成人老了。

在這樣看來,父親的做法似乎不大值當。

花費了自己的青春,用自己終身的勞動換來了一座高台階的房屋,而且父親這從這時起便感到十分不自在,心裏空落落的。

不知所措,像是有什麼東西沒了影似的。

但從另一個層面來考慮,父親這輩人為他們的後輩人做了一個好鋪墊。

因為他們那兒的説法,台階和地位成正比。

俗話説:“孩子是踩在父輩們的肩膀上的。”他們以後的路就是踩在父親的肩膀上的。

可能這是父輩們認為忙碌了大半輩子給我們最好的禮物了吧。

台階讀後感11

整個故事描寫的是一個六七十年代典型的農民形象。勤勞,淳樸,善良,不僅要求能温飽,而且有自己的追求,而父親的追求就是擁有一座高台階的房屋,現在看來這是一個十分簡單的願望,可如此簡單的願望卻耗費了父親大半輩子的心血。

而作為一個男人,他就渴求他人的尊重,不管表面上有多麼謙卑,亦或者是流淌在血液裏,銘刻在骨子裏的自卑,都無法阻擋他本能的渴望他人尊重的想法,所以,他滿心歡喜的,充滿幹勁的建起這座新樓,以他畢生的精力作為代價。

而當那層朦朧的面紗被揭開後,更多的卻是茫然無措與悵然若失,顯然他知道會付出代價,但是他沒想到的是,付出的'竟然是這種代價,他在感慨自己失去勞動力的同時,還有面對新房子的不易察覺的失望和隱匿在內心深處的頹然與羞愧。

頹然於自己無法再像他人一般照常勞動,扛起整個家的義務;羞愧則是在意識到新房子所帶來的“潛規則”後所擁有的,雖無法深入骨髓卻也讓人無法忽視。

或許這其中還有更深的含義,只是父親並未表達出來吧。

台階讀後感12

每個人都有一個合適的位置,就像鳥兒註定屬於藍天,魚兒註定屬於大海,只有在合適的位置上,才可以更好地展示最好的自己。

“父親説洗了一次乾淨的腳,覺得這腳輕飄飄的沒着落,踏在最硬實的青石板上也像踩在棉花上似的。”父親低眉順眼過了一輩子,永遠不習慣所謂幸福的生活,即使是一年才能洗一次乾淨的腳,也許也是一種高檔次的`,因為對於他來説,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平凡的生活才是最幸福的。“第二次他再坐枱階上時就比上次低了一級,他覺得太高了和人打招呼有些不自在,便一級級的往下挪,挪到最低一級,他又覺得太低了,乾脆就坐到了門檻上去。”這一段帶給我的感受是最多的,雖然日日夜夜嚮往的新台階砌好了,父親卻總是不習慣,或許是不習慣這種奢侈,或許是不習慣這種“高人一等”,然而,這種不習慣也説明了這並不是真正契合於父親心底的最為合適的位置。

台階讀後感13

這篇文章也是一篇讓人感動的文章。

這篇文章講的是:作者總愛《童年的小搖車》在作者的童年裏沒有小搖,只有作者爸爸的背,作者在爸爸的背上走完了人生台階的第一步,作者認為爸爸就是作者的小搖車,作者在國小五年裏,每逢那條上學路上必經的`小河漲水時,作者伏在爸爸的背上由,爸爸背作者過河,作者的爸爸為了讓作者慢慢地長大,爸爸在忙碌中送走了爸爸的青春換來了作者的青春。

從中我能夠感受到:父親對兒子偉大的付出無私的愛,作者對父親濃濃的感恩,可以看到一個男孩在父親的陪伴下逐漸長大。這篇文章寫的這感動更何況我的心能不被這篇文章所感動嗎?能不被作者和父親所感動嗎?小時候是父母一步一步把我們送上一個一個地台階,我們長大了要會報於父母感謝父母培育了我感謝父母……

台階讀後感14

日式推理。考慮到我最近一年讀日式推理的踩雷率高達百分百,所以我一開始對這本書沒有什麼期待,純屬讀着放鬆的。事實證明,如果你對一件事物不抱過高的期待,就不會太過失望。本書的.推理和故事只能説是中規中矩一般般。前文鋪墊還有點吸引人,但最後的反轉有點強行的意味。

在我看來,推理小説的好壞在於“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作者會把決定性的細節藏在探案的過程中,隨着故事走向尾聲,“偵探”把所有的被忽視的線索都聯繫起來,腦海裏不停跑馬燈,“我知道了!兇手就是他!”,然後找到兇手開門見山,“説得很好,但你為什麼要殺了他呢?”在兇手和觀眾的震驚中,進行一波酣暢淋漓的推理,説得兇手心服口服,就地伏法。聽起來很柯南很套路,但如果搭配上一個好故事,這個套路確實能讓人(我)買賬。但是如果故事欠佳,套路本身會蓋過故事,顯得作者過於刻意去追求反轉,反倒會起反效果。很可惜,《十三級台階》是後者。

個人評價屬於可讀可不讀的類型。雖然不算踩雷,但短期內不想再看日式推理了。

台階讀後感15

台階低,意味着經濟地位低,父親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來源:這種自卑心理長期存在,難以一下子消除,所以台階高了,反而處處不習慣,不對勁。

我覺得,人有時不可以太要強。太要強了,失望的頻率也會比常人高,當自己的能力不如往常時,總會有明顯的`失落感,使自己心情不悦。文中的父親,往常總是不服老,但自從閃了一次腰後,“我”便不讓父親挑水了,父親也總覺得少什麼。這也是人生的無奈。

我們總説命運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但事實上,生命中總有些事是我們無法掌控的,比如文中的父親老了,對於這些事,我們應面對現實,並在現實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另外,這篇文章也寫出了作者對父親的愛,單是一句“怎麼了呢,父親老了。”就寫出了作者為父親老了而感到的傷感。

我不由想起了朱自清《背影》中的話“父親少年出外謀生,獨立支持,幹了許多大事,哪知老境如此頹唐!”兩位老父親如此的相似,再想想自己年邁的父親,為家庭為生活又何嘗不是含辛茹苦,任勞任怨?還有那些為社會為家庭奉獻了一輩子的老人,在老境頹唐之時,他們內心的失落有多少人能夠理解和體會呢?關愛老人吧,讓他們在失去青春、失去活力、失去健康之時,得到一些温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