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反思

一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3.07W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

一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1

教學反思一

本節課我以歌曲導入新課,創設情境,營造並引導學生感受節日氣氛。同時,學生在聽與跟唱的過程中感知或複習了歌詞內容,為學習課文做好準備。

在課前佈置學生充分預習,讓學生在語言環境中識字,課上通過多讀、聽別人讀,預生字常見面等方式來識記生字,增強學生課外識字,自主識字的意識,逐步指導歸納識記方法。以遊戲形式檢測預習效果,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

本節課我堅持以讀為主的活動設計,把握讀書的目的性、層次性、指導性。使學生在充分感知課文內容的過程中,得到感染,豐富了學生的認知和體驗。

教學反思二

快樂的課堂,快樂地學習。看着這羣愛畫愛演的孩子快樂地成功着,我的心是多麼地喜悦與快慰。這一次或一次次的成功的背後,收穫的又何只是詩歌裏那點讀讀又唱唱的知識!快樂着學生的快樂!孩子們在我的課堂裏學習着,我在孩子們的世界中學習着。我們各有收穫,樂此不彼,這是值得我永久回味的一課。

一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2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世界,都有各自解讀世界的視角和語言。敢於讓孩子根據自己的視角看事物,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事物,就是老師發掘孩子自信的前提。

在設計這一案例時,我把教學目標主要定位於語文課上學生多種智能的培養和開發。導入環節歷來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被看成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步驟。在導入中,我用自己擅長的言語智能,將學生的愛好和學習內容聯繫起來,將實際生活和課堂聯繫起來,試圖從言語智能、身體智能、人際智能等方面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課堂一開始便充滿了樂趣。在深入感悟教材的過程中,我沒有像傳統的教學那樣強調劃一性,即:問題的答案是惟一的、學生對課文的感受也是惟一的……把重點放在多元智能理論的"多元"上:讀書時學生感受的多元、表現形式的多元、課堂教學內容的多元……如:在理解"爭論"這個詞時,我沒有機械地解釋,而是採取聯繫學生生活實際、藉助多媒體、分角色朗讀……多種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表達。比僅用語言描述這一詞語,體驗與理解要更豐富和深刻。課文朗讀的細節,也是發展學生個性和智能的場所,評論、繪畫、表演、唱歌……多元的、適合學生個性的學習方式意味着多元智能理論的精髓已深深融入語文課堂教學,學生就在這樣一個快樂、愉悦的環境中熟悉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春雨給大地帶來的神奇變化,感受五彩春天,受到美的薰陶。

一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3

一年級語文教學已經結束,一年級的小朋友們也都學會了怎樣樣去學習了,這是最令我感到欣慰的地方!這一個學年在工作中,我不斷地提高自身文化素養,努力使自我不會愧對於教師這個神聖的職責。現總結自我的教學工作如下:

一、認真備課。

不但備學生並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材資料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型,擬定採用的教學方法,並對教學過程的程序及時間安排都作了詳細的記錄,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並製作多媒體課件,讓每一節課都生動精彩。

二、抓好學生的基礎知識教學:

1。抓好讀書訓練。

如何讓學生能從“閲讀”變為“悦讀”是一個關鍵。首先,調動學生讀書的進取性是最為重要的,在課堂上,我經常設立各種各樣的讀書比賽,小組讀、男女讀、抽生範讀、教讀等形式在必須程度上激發了學生讀書的興趣;其次,我注重在閲讀教學的過程中,儘量引發學生能打開想象的翅膀,讀出自我的感受出來。第三,注重自我的示範性。由於一年級的學生模仿性較強,所以在教學生讀課文之前,我都要異常注意這篇課文的字音、語速、語調、語感等方面,儘可能地為學生作出很好的示範。

2,要創設識字情境,激趣樂學

教師要在教學中創設一種寬鬆、愉快的環境,使學生心境愉快,樂於思維,勇於探索。異常是一年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易受情感因素的影響,教師更要順就兒童心理,巧妙地創設各種有利於學生應付字的情境,以調動學生識字的興趣。我在識字教學實踐中,從教學需要出發,依據識字資料創設一些具體場景和氛圍,激發和吸引學生主動識字。讓學生先感知、體驗,再理解運用。在課堂中,教師要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如掛圖、投影、表演、繪畫、音樂幫忙學生識字。

例如,一年級的上冊,在教學“日”時,在多媒體的大屏幕上我首先讓孩子們看見一個火紅的圓圓的太陽,隨着鼠標的控制,那圓圓的紅太陽就演變成了一個色彩鮮豔的“日”字。學生看到這奇妙的變化,不禁興奮地拍起手來。學生的識字興趣被激發了,這一由形象到抽象的變化,使原本抽象的漢字變得具體可感。在講授《小小竹排畫中游》時,我是這樣做的:講“排”字時,我首先經過多媒體出示了小竹排的樣貌,讓孩子經過圖畫去認識竹排,然後又寫上“排”字,然後引導孩子們去觀察,這個排字和教師多媒體上展示的竹排圖有什麼關係,孩子們很快的就得出結論,竹子一根一根地排在一齊,然後用繩子綁起來,就成了竹排。將大屏幕上的竹排圖與“排”字比較,讓學生在比較圖與字的共同之處,掌握排的字形與字義。這種形象識字方法,激發了孩子們識字興趣,很簡便容易的孩子們就更好掌握了這個字。

一年級的識字量大,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利用多媒體輔助識字教學能夠縮短教學時間,增強訓練密度,提高識字效率。

例如在教學中,我會設計一些識字小遊戲,數星星、摘蘋果、猴子撈月,拔蘿蔔等等,孩子們年齡小,愛玩,看到這樣的遊戲識字,興致很高。紛紛舉起小手,高喊着“我來摘蘋果”“我幫猴子撈月亮”……在歡聲笑語中,我們一齊認識了一個又一個的生字。有效的提高了識字的效率。

3、教給學生識字方法

在識字教學中,鼓勵學生自創各種各樣的識字方法尤為重要。例如:引導學生看拼音識字、看圖識字;指導學生學習最常見的偏旁,運用熟字加一加、減一減的方法來學習。在教學中,每出現一個新字,教師就能夠問問學生:“你們誰有辦法記住這個字?”“你是怎樣記這個字的?‘以此來啟發學生展開想像,用各種方法來識字。例如在學”羊”字時,學生説,我看到“羊”字就想起羊頭的樣貌,羊上邊的兩點好像羊的兩隻角。一豎像羊的臉和鬍子。學生根據自我的生活體驗,將一個個漢字還原成一個個生動的畫面,這樣識字,效果當然就好了。

我認為識字學習是一個反覆的、長期的過程,教師要創造多種方法和途徑,增加漢字和學生見面的機會。在具體教學中,有層次、有梯度地把識字放在必須的語言環境中,與認識事物結合起來,使學生在識字的同時,發展語言,提高認識本事。在語言環境中學到的字詞是知的,帶着感情去記憶的東西是牢固的,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課外閲讀的開設

首先,是讓學生有興趣讀書,從閲讀課外書的情景看,學生很喜歡看簡單的一些課外書,他們喜歡的很簡單也很直接,不需要求知慾、好奇心的誘導,只需要激勵性的評價和閲讀形式的趣味性。我多數採用的方法是利用校本課進行講故事比賽和表演。有時還藉助多媒體輔助資料,學生興趣很濃。

其次,閲讀教學不僅僅要讀並且要讓學生有悟,發表獨立的見解,我是利用朗讀的形式讓學生感悟的,經過語言文字和多媒體展示的音像的結合,指導學生在想象中悟,圍繞重點展開討論和交流,使學生在不斷思考和思維的碰撞中悟。

一年的國小一年級教師生活,讓我充分的體會到了作為一名一年教師的酸甜苦辣!有成績也有不足,我會繼續努力!

一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4

杜詩〈秋興八首(其一)〉這首詩已經教學完畢,我在上這節課時就把教學目的設在“培養學生初步鑑賞唐詩的能力”上,上課過程中也是遵循這個設想進行教學的。我主要作好如下三點:

1、能誦讀和背誦,並讀出詩的韻律美。

《秋興八首》(其一)描繪了巫山巫峽的秋色秋聲,烘托出一種陰沉蕭森的環境氣氛,抒寫留滯他鄉的愁緒,表達了強烈的憂國之情。誦讀要注意作者通過景物、環境描寫。這首律詩前四句重在寫巫山巫峽的秋色秋聲、長江的滾滾波濤,要讀出“凋傷,氣蕭森”之感情;後四句旨在抒發思念“故園”之情,要讀出思念之情。通過學生自讀、個人讀、齊讀等多種方式反覆有表情地誦讀,使學生能在課堂上完成背誦。

2、把握詩歌意象,仔細品味詩歌意境。

秋天和大江是杜詩中最常見的意象,《秋興》八首也以之為主體意象。這裏所選的第一首即為領起之作,《讀杜心解》雲:“首章,八詩之綱領也。明寫秋景,虛含興意;實拈夔府,暗提京華”。詩人用一派彌天蓋地的秋色將渭原秦川與巴山蜀水聯結起來,寄託自己的故國之思;又用滔滔不盡的大江把今昔異代聯繫起來,寄寓自己的撫今追昔之感。詩中那無所不在的秋色,籠罩了無限的宇宙空間;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無言地昭示着大自然的歲華搖落,宇宙間的時光如流,人世上的生命不永。那條“波浪兼天”的大江,是永恆的時間紐帶,它牽繫着人類的歷史和未來,淘洗着無數王朝的更替,沖洗着無數生命的流程。讀杜詩,要首先讀懂他的秋天和大江。此外,詩中還有“玉露”、“波浪”、“叢菊”等幾個意象,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引導學生去細細解讀,領略其中隱含的情感因素。

3、學會學習,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我想應該注意啟發學生,可以從多角度去解讀一首詩。譬如可以從以下這些方面提出解讀一首詩的途徑:吟誦、意象、典故、煉字、知人論世、古人評論、比較閲讀(與杜甫自己詩歌的縱向比較,與其他詩人的橫向比較)。讓學生在課堂中體會到,原來一首詩可以從很多的角度去解讀,逐漸培養形成學生自己學習的能力與有所創新的思維能力。

一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5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定:識字、寫字、閲讀和寫作的基礎是1~2年級的教學重點。今年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用魯教版語文教材,其中上冊要求認識的漢字有380個,要求會寫的有106個,這一安排,體現認寫分開,多識少寫的原則。其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儘快地多認識一些漢字,迅速掃除讀寫障礙,儘快進入閲讀和習作。於是,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我在我的一年級語文課上主要從識字、閲讀、寫字三個方面進行。

(一)識字教學:萬丈高樓平地起

我最重視的是一年級學生的識字教學,教材中安排兩個單元的識字課,但是縱觀整冊書,我們會發現識字教學無處不在,我們一年級語文教學就是一個教學生從不會到會的過程,這個過程只不過採取的方式不同。

在我近三個月的識字教學課上,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方式進行課程:一是引導學生髮現識字方法、識字規律。對於要認的、特別是要寫的字,對於已學過的字,要引導學生在聯繫中、在比較中找到漢字的共同點,不斷髮現適合自己的識字方法,點點滴滴的發現積累起來,就會形成比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比方説換偏旁,加一加,猜一猜的識字方法,有趣而又高效。 比方説,學“商”字時,我先猜一個謎語:一點一橫長,點撇在中央,大口張着口,小口戴帽裏面藏。我一邊書寫一邊説,學生們很快就記住這個難字了!二是引導學生在課外、在生活中主動識字。在校內,在家裏,在街道,在社區,通過讀書、看報、看電視,看商標字、招牌字、廣告字……只要見到漢字,就有識字的慾望,就自覺地識記。教師要經常給學生展示課外識字的機會、舞台,讓學生不斷地交流自主識字的成果。堅持這樣引導,學生不僅增識許多漢字(課外識的字甚至比課內識的還要多),而且在學習興趣、方法、習慣等方面收效良多。 三是引導學生在閲讀、在運用中鞏固識字:兒童識字,認得快,忘得也快。因此,不斷復現是鞏固識字的重要方法。而把識的字放到語言環境中,鞏固的效果最好。教師一方面可以把需要識的字編成句子、兒歌、短文,讓學生閲讀,鼓勵學生組詞、寫句子,在讀和用中鞏固識字。

(二)閲讀教學:熟讀深思子自知

進入一年級,我發現很多學生不會讀書。這個問題表現在:朗讀時拖腔,唱數而不是讀書,句子讀得不連貫,語氣沒有抑揚頓挫之感,找不到人物的對話,不能從文本中找到問題的答案。以上種種讀書現象,使得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完不成教學任務,達不到某些教學效果。課外之餘我也常常思考這些問題,怎樣才能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和閲讀能力呢?通過觀察發現,學生朗讀不流暢原因一:沒有牢固掌握課文中的生字,也就是識字量根本不夠。一年級學生剛剛接觸課文,每課的生字數量增多,難記,特別是這學期,識字任務更大,字行復雜,有些很難找到好的識記方法,沒有識字經驗,只能死記,所以處理這個問題,除了多給學生提供識字方法外,再就是讓學生多讀,我要求學生每天回家給家長讀《小熊過橋》,讓家長給孩子讀童話故事,提高孩子的閲讀慾望,遍數不限,讀完後家長簽名。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學生不理解文章感情,讀起句子來不會斷句,不會停頓,不會換語氣,我想這和學生的理解有關,這就需要我們老師在教學中化大力氣教孩子有感情讀書。比方説《我多想去看看》一課,我就先講述文中小朋友家在農村,無法到北京,然後講升旗儀式的壯觀,於是我進行情景換位思考,問學生想看嗎?答案是肯定的,於是我趁機讓他們讀書要讀出他們的渴望,於是,我的閲讀效果果然就達到了!對於怎樣讀出美的語氣,在學生理解文意的基礎上,給學生創設一個情境,讓學生進入角色,在對話較多的課文使用,效果不錯。閲讀教學就是教孩子學會有感情讀書,學生能夠繪聲繪色的讀出課文,這也就達到教學要求了。

(三)寫字教學:絕知此事要躬行

在一年級寫字教學中,我認為教師的示範對學生有着重要的作用,針對一年級的國小生善於模仿的特點,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是言傳與身教相結合。教師示範的內容包括坐姿、握筆、書寫動作、筆畫和結構等。最重要的是課堂示範,這是一種最基本最主要的方法。在學生進行練習之前,教師首先當眾進行講解示範,使學生形成正確的視覺形象,然後讓學生模仿書空筆順,然後描紅練習。對於有些難的生字要個別示範,在當眾示範以後,有些學生還是掌握不好正確的書寫要領,教師就得個別輔導,由於是面對面,學生對老師的示範,往往觀察的比較清楚,能較快地糾正自己的錯誤之處。當然對於一些孩子還得手把手示範,這種方法是針對初步寫字的國小生,通過手把手,教師直接牽動學生手指,使其能較快地形成正確的書寫動作。儘管教師在課堂上採用了多種不同的示範方法,但學生們在作業中還是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在批改作業時,在原字的旁邊給以示範或修改,並要及時地總結,使學生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

(四)寫作教學:道是無情卻有情

寫作是語文教學的基本內容之一,為了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從開始學寫字,我就鼓勵學生用筆去記錄下自己的生活。每天用拼音寫一兩句話,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寫清楚,把句子寫通順就好。寫作教學主要是“寫什麼”“怎麼寫”“如何評論”的過程。

日記教學首先要教會學生"寫什麼"。有些同學不知道寫什麼,記得第一次批閲學生日記,發現竟然全班62個學生40多個寫昨天完上吃的什麼東西,結尾一致是“真香啊”,或者“我很高興”。有些同學習慣了"臨時抱佛腳",白天糊糊塗塗過日子,不去注意、不去發現、不去記憶生活中一些新鮮的、使自己激動的東西,到寫的時候,咬着筆桿,不知道該寫什麼。因此,日記寫作教學首先要讓學生學會觀察生活,做個有心人,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選擇一件寫下來。老師多讀一些好的日記,讓學生知道身邊發生的事。看到的花草樹木、昆蟲、玩具可以寫,讀的書、看的電視也可以寫,自己的喜、怒、哀、樂要忠實記錄,社會的善、惡、美、醜也任你評説。

其次,日記教學還要教學生怎麼寫,包括格式,即第一行正中寫“日期、星期、天氣”,然後是正文。一年級學生識字有限,因此要求學生先用拼音寫,每天只寫一句話就行,這樣也可以幫學生鞏固所學拼音,等漢字學的多了就開始嘗試用漢字寫。

其實,一年級學生日記寫作評價是其次的。因為只要孩子們能夠寫就可以了。因此只要孩子能夠完整的寫了,我就會獎勵小紅花。我要鼓勵學生多寫。勤於筆耕,不懈不怠,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從"不會"到"會",從"要我寫"到"我要寫"。一開始寫日記,一定要培養學生樂於寫日記的興趣,不要硬性規定每天一定要寫多少,但要鼓勵每天寫日記的同學,還要定期收上來批改,對一些好的日記加以表揚,讀給同學聽,讓好、中、差的同學都得以提高。我還給同學講了些名人寫日記的故事,明確寫日記的重要性。學生的每篇日記,我都認真批閲,並且每週五用一節課的時間來與他們共同分享。我大多用表揚的方法來鼓勵每位孩子,激勵他們寫作的積極性。我沒有期望他們能寫得多好,只是希望他們能喜歡寫作,不把日記當作一種負擔。因此,對不寫的學生,我不加追究,只是對寫的學生給予表揚。漸漸地,他們為了得到老師的表揚,都能堅持寫日記了。看着孩子們稚嫩單純的文字,即使他們寥寥幾筆,但我也能深深感受到孩子們點點情感瀰漫其間。

20xx就要結束了,回首幾個月的教學工作,總是幾多感慨。一年級是一個人的學習的起點,我們一年級的老師責任重大,我們既要讓孩子喜歡學習,還要給孩子們一個歡樂的童年。但作為一名新教師,要學習的東西實在太多,無論是對於教材的解讀還是對教案的設計,無論是對課堂的調控還是對學生的把握都極不成熟,因此,我其實正與孩子們一起成長。一班62個人,每個個體都是一朵嬌豔的花朵,我要甘於做一片綠葉,讓花朵快樂的綻放,這是我應該做的,我一定能做到。

一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6

《地球爺爺的手》是國小語文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課文以國小生喜愛的童話故事形式出現,通過成熟的桃子自己落地的事,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地向學生介紹了“地心引力”這一比較深奧的科學現象和科學常識,鼓勵學生留心身邊的科學,從而愛科學,學科學。在這節課的設計上我注重了以下幾點:

一、找準話題,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積極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朗讀是學生學習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要讓學生在自由、民主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讀、説,那就要找準一條教學的主線,由此切入。課文的4-9自然段比較瑣碎,教學時容易出現一問一答的局面,因此,我在課堂中始終圍繞“你是從課文中的哪些地方知道地球爺爺有手的呢?”這條主線展開,在引題時就提出這個話題,讓學生回顧第10自然段,然後再次提出這個話題,讓學生讀文(4~9自然段)感悟,學生很快發現從小猴摘桃這件事中也能看出地球爺爺有手,然後圍繞這個話題開始學習4~9自然段,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被充分發揮,我也顯得不那麼羅嗦了。此外,課堂中小兔對猴伯伯説感謝的話,我用了一個句式:小兔()説:“猴伯伯,謝謝您!”讓學生多元體驗,能有自己不同的感悟,並把這種感悟融入朗讀之中。對於課文的難點——什麼是“地心引力”,我讓學生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究中讀懂故事,並結合句式訓練:“地球爺爺的手能讓能讓還能讓。”來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積累與感悟,初步瞭解“地心引力”,同時對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中的科學奧祕產生興趣。

二、適度拓展,激發學生探究的積極性。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興趣就有了主動探究的重要基礎。所以,激發探究的興趣是教學成功的關鍵,是教師應始終致力去做的事情。但怎樣使學生對課本上要學習的內容產生興趣?在複習鞏固的環節裏,我設計了過詞語河的遊戲,讓學生來複習詞語。課文的難點是讓學生初步瞭解什麼是地心引力,但如果過分注重對地心引力的講解會讓沖淡語文課的味道而演變成科學課,在這一難點的突破上,我採取適度拓展的方法,用短短半分鐘的實踐做了磁鐵*近回性針的實驗,讓學生感受引力,再通過看一幅圖來直觀感受什麼是地心引力,又找了一段很段的錄象讓學生感受沒有地心引力會產生什麼變化。平時學生對扔上去的東西最後都會落下來,已經是習以為常了,誰也沒去考慮過其中的“為什麼”,就像課文中寫到的桃子熟透了會自動掉在地上一樣。現在,老師又把學生熟悉的生活“搬到”課堂上,調動了學生的生活和情感的積累,啟發他們架設並建構新知的平台,教師巧妙的“強調”,使學生開始興趣盎然地注意這些平時沒去思考過的熟悉的現象。這樣,他們在對課文的探究性閲讀必然是主動、積極的。不需要多餘的講解,直觀和形象的詮釋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了地心引力,也為進一步朗讀奠定了情感基調。

當然,教學設計只是課堂的一種預設,真正的課堂是生成的。執教完這節課後,我覺得這堂課還存在着一些不足之處。比如對課文4——9小節的學習雖然藉助了一個話題,但我的牽還顯得多了一些,可再放手一些,讓學生自己區讀懂課文。再如讓學生在舉出地球爺爺有手的例子時,有一位學生講到了把餐巾紙從窗外扔出去還是會落到地上,這時教師應對學生適當進行講衞生,不亂扔紙屑的教育。總之,課堂是靈活的,是多彩的,教師應當充分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處理好生成和預設之間的關係,這些都是教學成功的基礎和前提。

一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7

一年級課本自從改版之後,增加了許多科普性的文章,使得語文課堂上氣氛更加活躍,增添了許多樂趣。

在教學《水滴的旅行》這一有關水循環的科普性課文時,我先用了一個文藝性的謎語來激起孩子的興趣,導入課題:一滴水,怎樣才能永遠不會乾涸?果然,孩子們被我問住了,一個個苦思冥想。繼而我再引導孩子們複習上冊學過的一篇兒童詩《雨點》,問他們這雨點是不是也是一滴水?它最後到了哪裏?孩子們恍然大悟:把這滴水放進大海里,就永遠不會乾涸。

有了這樣一個有意思的開頭,在分析課文時,我一邊講解,一邊請小朋友來比較:水滴在這篇課文裏先後先後到了哪些地方,變換了幾種形態?根據這一個思路,同學們總結出:在世界最高的山峯上,它是一朵雪花;在大海里,它是一朵浪花;在草原上,它是駿馬身上的一滴汗;而今天它就在我們身邊不遠的一個公園裏,和它的小夥伴們一起,欣賞藍天白雲。

接下來我又拋出一個問題,這個小水滴是在公園的水窪裏永遠待下去了嗎?它以後還要去哪裏旅行呢?又是以什麼形態呢?小朋友根據第四段的描述,開始發揮想象,有的説它變成水蒸氣了,又輕又小,我們看不見,跟我們捉迷藏呢;有的説變成水蒸氣上升之後,很多小水滴聚在一起,變成了一朵朵白雲,跟空中的小鳥們一起飛來飛去。這樣的啟發想象,也很好地給孩子們做了一次説話的拓展練習。

一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8

一、教學要求

1比鮮12個字,學寫“十、木、禾”3個字。認識3種筆畫“丨、丿、”和1個偏旁“”。

2奔し⒀生熱愛祖國的文字。

二、教材説明

本課為象形字歸類識字。12個字按器官、動物、天體與現象、植物分類。每個字都用圖文結合的方法展示漢字演變的過程,以利學生理解字義,認記字形,激發他們熱愛漢字。

教學重點是認記生字,會寫“十、木、禾”3個字。

三、教學建議

(一)課前準備

本課12種實物的圖片,某一生字(如“目”)字形演變卡片,豎(懸針豎與垂露豎)、撇、捺筆畫卡片。

(二)認字、寫字

1比獻

根據教材的編排特點,教認字可採取舉一反三的方法,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即先指導學一個字,歸納學法,再組織自學。如教“目”,先出示生字卡片和實物圖片,認讀“目”,知道“目”指的是眼睛。再看“目”的古文字,看出“目”的字形與實物的形的聯繫:外面的“”表示眼眶,裏面的兩橫表示眼珠。告訴學生這種模擬實物的樣子造出的字是象形字。然後讀一讀、記一記“目”。最後小結學法:讀字看圖—看字比形—認記生字。在掌握學法後自學其餘生字。檢查自學情況可不拘於生字的順序,讓學生説説我會學哪個字,是怎樣記住的。學生沒有説到的為難點,就重點指導。在學生説字時,教師要針對字中易忽略的地方加以提示:小鳥不能沒眼睛,頭上一點要看清;兔子長着短尾巴,豎彎鈎上有一點;禾苗有穗兒,比“木”多一撇。隨“兔”的教學,認識“”(角字頭)。

鞏固生字除認讀外可採用圖片與生字連一連、貼一貼的方式,也可出示生字卡片,讓學生給它們分分組,説説為什麼這樣分,領着大家讀一讀。

2斃醋

結合“十、木、禾”的書寫,本課要認識“丨、丿、”三種筆畫,知道“

先橫後豎,先撇後捺”兩條筆順規則。為此,可先用卡片認識筆畫並指導寫法。

豎,有懸針豎、垂露豎兩種。(豎的名稱不必講,或俗稱帶針尖的和不帶針尖的)豎從上到下要寫直。帶針尖的起筆要重,逐漸輕下去,收筆處為針尖狀;不帶針尖的起筆和收筆都要重些。

一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9

本課是一首簡短的小詩,全文共有四節,每一節都配有一幅插圖,按春、夏、秋、冬的順序依次展開。詩句的語言淺顯而流暢,孩子們讀起來琅琅上口,富有節奏感。只要你用心去聽,一定會聽見“丁冬、丁冬”,那是春天的溪水在歌唱;“知了、知了”,那是夏天的金蟬在唱歌;“沙沙、沙沙”,那是秋天的紅葉在歌唱;“呼啦、呼啦”,那是冬天的北風在歌唱。啊,大自然的音樂是那麼美妙!快看,春天,人們春耕春種忙;夏天,園裏瓜果香;秋天,糧食堆滿倉;冬天,瑞雪兆豐年,新年好風光。啊!我們的生活是多麼美好! 小語課標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在學習本課時,我緊密聯繫生活實際,引導學生把生活看到的情景説出來,再結合小詩來讀,讓學生感悟語言文字的魅力。在教學中,如何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在實踐中主動地獲取知識。

一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10

反覆朗讀,凸現主體,是切入該課文的突破口。現代教學觀強調重視調動學生的學習過程,認為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主體活動,教師不可包辦代替。反覆朗讀凸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化傳統的煩瑣分析講解為琅琅讀書聲,“激昂處還他激昂,委婉處還他委婉”,暢快忘情的閲讀,使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和學習熱情逐漸高漲。朗讀,激起了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營造了一種活潑高漲的氣勢。語感語氣有了,內容有了,思想有了,篇章有了,學生真正成了行為的主人、思維的主人、情感的主人。

給了學生一片創新的藍天,造就了學生髮表主見的天地。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對課文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在這堂課上,學生對學習內容有選擇的自由,可以選擇那些自以為最有意義的語句作為思考品賞的對象,去主動的獨立的體驗、感悟、思考,獲得啟迪;可以不受任何約束大膽想象聯想,提出與眾不同的看法,闡述自己的理由,再在互相交流中思維碰撞,成果交流。文學欣賞沒有標準答案,給他們一個藝術再創造的空間去思考,雖然學生談出的理由不十分充足,甚至較膚淺,但他們已在教師信任的目光中形成了熱情,他們在積極思想、熱烈交流中流淌出了無以比擬的學習之樂,享受到了濃濃的審美樂趣。這樣不僅滿足了學生個人的需要,也是對學生自身價值的認可,它能喚起學生積極探討的活力,學生的參與意識增強了,主體地位也得到了尊重。

一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11

發展性評價是新課程實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於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髮展和成長有着極其重要的意義。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力求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讀為主,讓學生在誦讀中體驗,讀中感悟,立足於學生髮展,激勵學生主動、自主、創造性的`學習。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回答及時反饋信息,嘗試採用評語激勵肯定學生。如在開課時,當學生很認真地聽完故事後,我馬上肯定學生“小朋友聽得很認真”;學生讀完課文後,也及時給予評價“小朋友很會讀書”,當學生提出一個很有價值的問題時,表揚他“你很會提問題”等等。富有情感的評語,是學生獲取自信的催化劑,使學生如沐春風,課堂內總是生機勃勃。生動豐富的評價語言最大程度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

當然,作為學生,他們在課堂上的回答不可能每次都完全正確,這時,教師不能簡單地用“錯了、不對”等語言來否定學生,並期盼其他學生的正確回答。教師應採取在學生原有水平的基礎上滿腔熱情地去評價學生的努力和進步,善於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針對學生的個性進行鼓勵的辦法,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體驗到進步,感受到期望。比如在今天的教學中,當老師説誰願意到台上來表演時,有個平時膽子很小的學生想舉手卻又有些猶豫,我果斷地叫他到台上來表演,雖然他表演得不是很好,但老師和同學都看到了他的進步,為他打氣加油,我想,這對於孩子的一生影響都是非常大的。

當然,對學生評價的目的不僅在於教師發現問題,改進教育,更重要的是鼓勵學生積極地發現自己的問題,糾正錯誤。一年級的學生自我認識的能力不強,所以生與聲生評時難免帶有主觀性,認識問題膚淺,教師還應運用多種方法幫助學生認識自我。

上了這一課,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每一次正確地評價學生,都是對某些特殊天賦發展的肯定,課堂教學呼喚發展性評價。

一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12

一、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務實

首先,在課堂上用書上的規範語言規範學生不規範的口頭語言。初次上課,在學習第二自然段時,我先出示熊貓的圖片,直接過渡:文中是怎麼描寫大熊貓的呢?接着指名讀課文。這樣學習,學生對文本語言的學習興趣不濃,欠缺對學生語言的邏輯性、規範化的訓練。在劉君老師的建議下,我有了新的設計,出示熊貓的圖片後,緊接着提問:誰能用自己的話説一説大熊貓可愛的樣子?找同學彙報。然後再來看文中對大熊貓樣子的描寫。這個環節的設計,力求在引導學生在口語語言和書面語言表述的比較中,規範了自己不規範的語言,同時也培養孩子觀察能力。

其次,在課堂上以課文為藍本引導學生運用語言。《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把從閲讀中學到的基本功,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一年級沒有作文,但學生説話能力就是作文訓練的基礎。在首次上課講第二段時,沒有將這個重點段講出彩兒來,孩子們沒有將基本知識掌握牢固。在副主任顧小華的指導下,我做了如下的設計:由於本課課文的結構特點,第二自然段用“AA的”形式的詞語勾勒了大熊貓可愛的樣子,在多種形式的朗讀後孩子們已經記住了“AA的”形式的詞語。我是國寶教學反思3篇。在此基礎上,又進行了拓展,孩子們反饋了很多諸類的詞語。在多層次的朗讀後,引導孩子們背誦第二段,積累語言。第二自然段的結構、詞語富有特點,是仿寫小動物最好的樣本,所以在練習鞏固的第三個環節我設計了“描寫小白兔樣子”的小練筆,孩子們不僅積累了“AA的”形式的詞語,同時會用這種總分的結構來寫小短文,做到了對語言的積累與運用,實現了知識遷移。

二、朗讀指導到位

朗讀必須以理解為基礎,在語文課的教學實踐中,不能對文中的每個詞、句都細細欣賞、品味,要捉住課文的重點詞句,準確地理解並把握內涵,在朗讀中充分再現文章的真情實感。初次上課學習第一自然段時,我出示了中國地圖,將四川、甘肅、陝西、西藏這四個地區變紅,孩子們直觀地感受到大熊貓數量少。順勢指導大熊貓是我國特有的珍稀動物,作為中國的小朋友要讀出驕傲和自豪的語氣。上完課後,劉君老師給出了建議,孩子們並沒有理解“珍稀”一詞,很難讀出驕傲和自豪的語氣。再上此節課時,我做了如下設計:通過觀看地圖讓孩子們感受大熊貓數量少,把這種感受通過朗讀體現出來。(讀句子:只有……才……)在直觀感受的基礎上,朗讀關鍵詞句,孩子們真正體會到熊貓少,進而理解“珍稀”一詞。孩子們瞭解了熊貓是我國特有的珍稀動物後,他們作為中國小朋友就容易讀出驕傲和自豪的語氣。

《我是國寶》這篇課文學生十分感興趣,層次清楚,我在教這篇課文時是這樣設計的;

1、讓學生首先認識大熊貓,通過觀察説出大熊貓的樣子。

2、讓學生在課外畫大熊貓。

3、讓學生自己製作生字卡片,在上課時拿出自己製作的卡片進行認讀生字,這樣學生認字迅速,效果好。

4、在朗讀課文時,重點讓學生邊看圖邊理解,重點放在第二自然段,要求學生人人都能背下來,朗讀形式多種多樣,帶讀、指讀、默讀等形式。學生興趣高,課文內容背記得好。

但這是對部分較好的學生來較容易,但還有部分後進生沒有掌握,不能背下來。

學生的勇於表達的能力也要訓練。學生面對聽課的教師,自然是有些緊張,這也是人的正常反映,不過原來一些很優秀的同學也不敢站起來回答問題了,這就是一個問題了,説明了我在平時的訓練還是太少了,這也是我有所忽視的內容啊,今後就得注意了!我想今後在上課之前的幾分鐘拿出來讓學生來談感想,講故事,薦精文都是可以訓練他們的能力的,相信學生,他們一定是最棒的!

深感教無止境啊!自己除了要多反思外,也要向各位同行們認真學習啊!

一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13

在本課學習中,二三四段的句式是一樣的,我選擇第二段作為重點來講,通過學生的對比朗讀,個性朗讀,抓重點詞“你擠我,我擠你”等,感悟太陽玩滑滑梯的樂趣。並且指導學生在課堂上背誦下來。 在發展學生思維方面,我引導學生聯繫生活,還會有哪些事物也會在美麗的春天玩滑滑梯。剛開始,學生回答得畏畏縮縮,不夠自信,句式也不完整,教師在評價中激勵孩子,鼓勵他們大膽的説,孩子們情趣被調動起來,小手林立,個個躍躍欲試。 在學生字中,教會學生學習生字的規律,即會讀、會認、會寫、會用。讀:要讀準字音,特別是平、翹舌音,前、後鼻音以及整體認讀音節的發音;認:要會把生字的結構、偏旁部首以及每個字的筆畫認出來;寫:即每個生字的書寫筆順、在田字格的正確書寫位置等;如,在教,“雨”字時,,我是這樣引導孩子們記憶和書寫的:第一筆橫,我們可以看作是廣闊的天空,豎、橫折鈎我們看作是(生:

一間小屋子),另一豎就象(生:一條雨線),四點就是(生:一滴一滴的雨水)。通過這樣形象的分析和引導來啟發學生掌握生字的方法,且形象易記,從而明白了“雨”字的結構、書寫和本質,學生要用就容易多了,同時培養了他們的思維。

一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14

今天教學閲讀課文第一篇《畫》。這是一首謎語詩。早讀時我領着學生讀了兩遍。一上課,我給學生出了兩個簡單的謎語“千條線,萬條線,掉進河裏看不見。”學生猜出是“雨水”。“上邊毛,下邊毛,中間有顆黑葡萄。”通過猜謎語,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這時,我用很小的聲音在給大家出個謎語“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學生一下子就猜出是“畫”。趁着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給這首古詩編動作,學生興趣盎然,編出來向遠看的動作,近處側耳傾聽的動作,春天過去了花還在盛開的動作。人走近了,人趕鳥,鳥仍不走的動作。通過這些靈動的動作的配合,學生上課想玩兒一樣輕鬆有趣。

我鼓勵動作做得好的學生在講台前帶着全班學生讀課文、背課文,做動作。完成了讀書課文任務後,又讓學生用手指着字讀了兩遍。抽出文中要認識的11個生字,學生通過學前班的學習,加上古詩朗讀時的學習,這些字基本都認識。我又加了“畫”這個生字讓學生學,想想如何記住這些字,學生用了加一加,比一比等方法進行記憶。效果較好。

接着我又複習了前邊所學的反義詞,讓學生找找本課中的反義詞,學生迅速找出了“遠——近”“有——無”“來——去”三組反義詞。教學中,通過複習鋪墊,學生基本能很快通過自主學習,自主閲讀得到新知。

在這節課即將結束的時候,我讓學生總結這節課都有哪些收穫時,學生説認識了12個生字,會讀會背課文,能從文中找出三組反義詞等。我也接着對反義詞進行了拓展練習“黑——白“”晚——早“”前——後“等。通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自主性,在輕鬆愉悦中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任務。

一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15

語文課上,我正引導學生們有感情地朗讀《草原的早晨》這篇課文的第三自然段:遠處,一羣羣羊兒像朵朵白雲在飄動,藍天下回蕩着牧羊人的歌聲。讓他們在朗讀想像中去體會草原靜謐的美。按教學思路,我該引導學生朗讀全文了,讓他們能在朗讀中體會草原的動態美與靜態美,同時領會課文的條理。可剛一讀完第三自然段,第一大組裏就冒出了一隻小手。曹悦,你有什麼事嗎?我耐心地問。曹悦站起來,拿起書,鄭重其事地説:老師,我知道為什麼説羊羣像白雲。我很高興,提醒全班學生:同學們注意了,現在曹悦小朋友有一個重大發現,讓我們來聽一聽。

曹悦説:因為白雲是白的,羊羣也是白的,所以説羊羣像白雲。曹悦的話音剛落,教室裏冒出了更多的小手:老師,我還知道。老師,我還知道。於潤澤,你説説看。

於潤澤站起來,説:如果是一隻羊的話就不像白雲了,要許多隻羊在一起才像白雲。對。還有,如果羊羣在跑的時候也不像白雲,因為白雲不會跑得那麼快。只有羊羣一邊吃草一邊走的時候才像朵朵白雲在飄動。劉悒杉乾脆就不站起來,坐在座位上直接插話。再讀這句話,學生的感受就更加深刻了。這時,下課鈴響了,雖然教學任務沒能完成,但我很興奮。我真佩服這些孩子,他們會讀書,會思考,會發現,會表達。如果我在教學中對第一隻突然舉起的小手視若無睹的話,我想我會錯過一次又一次的發現,失去一次又一次和學生真正交流學習的機會。關注學生,尊重學生,學會傾聽他們的心聲,經歷了這一次後,使我對此有了更深刻的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