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反思

風箏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8.77K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風箏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風箏教學反思

風箏教學反思1

1、讓學生明白美術與其他學科的關係,會極大地提高他們學習美術的積極性 美術學科是門基礎課,與其它課緊密相關。二者同屬社會意識形態。其起源、反映形式、作用都是一樣的。美術水平的高低,直接關係着美術鑑賞 、創作能力的提高和打好專業基礎的問題。就對美術作品的鑑賞而言,它大致經過感覺、知覺、聯想和想象三個階段。憑藉一般的直觀藝術感覺,對作品做出“象不象”、“美不美”的評價是很不夠的,還必須具有綜合 、判斷、想象、聯想的能力,並具有一定的思想水平、認識水平,這些在很大程度上要通過學習美術獲得。

美術和文學作品一樣,都是通過形象來反映現實生活及作者思想感情的,只不過是表現形式各異罷了。美術創作不僅是描繪可視的事物形象,也同文學作品一樣,還要描繪出事物 的“形”、“神”、“情”。西歐有些名畫,多是取材於文學名著。中國有些山水畫珍品也汲取古詩詞的意境、神韻。評鑑作品善用“詩情畫意”一詞,説明好的詩文要含有畫意,而好的畫又何嘗不飽藴詩情呢!在歷史上名畫家兼為文學家的有之,如王維等;文學家的畫在繪畫史上佔有要位的也為不鮮 ,如蘇東坡的《墨竹圖》就是一例。讓學生明白美術與其他學科的關係,會極大地提高他們學習美術的積極性。

2、 高教學質量,關鍵是上好課

我認真地分析國小美術教材的編寫特色及體系,懂得了美術必須要求掌握的學習內容,瞭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然後就有的放矢地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欣賞、繪畫、工藝的練習。每次備課時,我都細心地備教材、專心地備學生。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課堂上穿插於生動活潑的遊戲活動,增強了學生的美術學習熱情和興趣,使我的'美術課成為學生的受歡迎課。

3、做好課後輔導工作

加強了課後輔導工作,培養了一批學生中的美術帶頭人。通過他們的示範作用,帶動其他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課堂熱情??我在課中着重抓基礎訓練,並根據各自的性格特點和掌握基礎的層次不同而採用多種訓練方法,盡能使他們感覺到在快樂的玩耍中掌握技術和技能,即樂教樂學。並巧用啟發思維,讓他們能體會到舉一反三,做到有所領悟和創新,掌握一定的訓練規律。總之,訓練過程嚴格

按照循序漸進的訓練原則,做到精講多練,

處處體現教師的指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在課中對他們進行思想規律的教育,培養他們的意志品質,鍛鍊他們的性格特徵,做到抓素質訓練,促進全面發展,突出一技之長。

4、積極參與聽課、評課,虛心向同行學習教學方法,博採眾長,提高教學水平。

在教學過程中有時還會碰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而不知如何處理。因而我虛心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獲得大量珍貴的課堂第一手材料,從中收益非淺。我個人應付和處理課堂各式各樣問題的能力大大增強。

存在的問題和教訓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在教學工作中難免有缺陷,例如,課堂的評價語不夠,講課的語言不夠生動,平時示範較少等。我會努力的,爭取接受更大的挑戰。

風箏教學反思2

二年級語文《紙船和風箏》這篇課文非常有真情實感,王老師和班裏學生配合的默契,氣氛輕鬆活潑,孩子們在愉快地氛圍中,結束了這堂課,不僅學習到了識字方法,也紮實的進行了寫字和課文內容,值得學習和借鑑。

教學中,通過動畫引起了學生的興趣,感染了學生的情緒,抓住了文中的重點段落,引導學生感知人物心理,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把課文的人物形象、思想情感融為一體。抓住重點語句,讓學生充分地讀,同時結合具體的語境,體會了“飄與漂”的不同含義,把課文和識字寫字重點穿插,課堂節奏掌握的非常準確。文章教育留給孩子很省的印象,留下了紙船和風箏帶去的問候、祝福、王老師在教學中緊抓小熊和松鼠“友誼帶來快樂”這條線,放手讓學生在積極主動和情感體驗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在朗讀中體會思想感情。

輕鬆識字在本課體現的非常充分,識字教學要注重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樣的方式,讓學生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在本節課識字教學中,將學生以往會認的字形成新字,同時充分利用相近類別的的,注重教給識字方法,讓學生快快樂樂識字。字書寫完後,把它們放置在文章中,富生字以經驗增加的方式。

學習是輕鬆的,積極向上的,希望學生和老師以這樣的氛圍進行,無論是從教學還是生活,都會讓你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風箏教學反思3

這是一篇和學生生活十分相近的文章,童心童趣是這篇課文的鮮明特色,也是需要重點引導學生細心感受的資料。風箏所帶來的樂趣是從文中孩子們的情緒變化看出來,這些情緒變化是透過具體事例及一些動作、神態的描述來表現的。如,做風箏時是“心中充滿了憧憬和期望”“快活”;放風箏的時候,“我們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裏拼命地奔跑”;線斷以後,我們“大驚失色,千呼萬喚”;找風箏時,我們都“哭了”,“垂頭喪氣”。

教學時,我首先讓學生找出描述孩子們情緒的詞語和句子,然後引導學生體會那些詞語和句子的意思及藴含在其中的感情,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充分體會孩子們的快樂和悲哀,感受童真童趣。其次,在設計教學環節時,我注重在學生已有體驗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學習。因此,教學中較多地讓學生進行主角的轉換:如果是你,你是怎樣放風箏的?此時你會怎樣想?你在快活地喊叫着什麼呢?風箏飛走了,你會怎樣呼喚?等等。第三,語言文字的學習和理解也是語文學習的重要資料,因此,本課教學中也比較注重對字詞的理解和積累。如,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憧憬”,聯繫上下文理解“依然”,聯繫實際生活理解“大驚失色”“千呼萬喚”等。滲透學習語文的方法。第四:多處讓學生設身處地的加以想象。使學生能夠和文本之間產生共鳴,自然而然地走到他們中間。學生想象着、體驗着,很好地把情感融在了語言文字的'體驗中。

在教學過程中,還有一點是讓我慚愧的。正因為太想讓孩子們用心地與我交流,導致教師過於主動,學生過於被動。給學生讀的時光還是不夠,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不明顯。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克服不足,使自我的教學水平不斷進步。

風箏教學反思4

寫作是最好的感恩方式”——《理想的風箏》聽課偶拾

今天是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是母親節,在這樣一個感恩氛圍濃郁的日子裏,省特級教師、儀徵實驗國小副校長丁雪飛老師為我們上了一節精細而不失大氣的示範課、錄像課。聽完課後幾乎所有的聽課教師都深為丁校長精湛的教學技藝、精深的教材解讀、精密的教學設計、精當的教學點評而歎服。今天我是帶着任務聽課學習的,的站長沈高明先生希望我校語文組承擔一篇課文的在線教學研備活動,活動大致包括教材解讀、教學設計、聽課評課等內容,是真刀真槍實實在在的教研活動。丁校長欣然接受任務,將自己這一年來精心打磨、巡迴示範的精品課例《理想的風箏》和盤托出。為了方便老師們寫作評課稿,丁校長不辭辛勞,在母親節這個神聖的日子裏,連上兩節課,完整地呈現了《理想的風箏》一課兩個課時的.課堂教學。教師是特級教師、學生是實國小生,課堂上師生情感和諧共振,思維的觸角頻頻閃現智慧的火花,師生妙語連珠,聽者目不暇接……老實説,像這樣的課堂教學品評看起來可寫的角度非常多,真正寫起來卻又無從下手,坐在後面聽課,我邊聽邊焦急地思考着我的評課稿,怎麼評?怎麼評?就在我想得頭痛的時候,我驀然聽到丁校長講了一句:“寫作是最好的感恩方式……”我恍然大悟,是啊,劉老師是那個時代千千萬萬個普普通通的教師之一,如果不是作家蘇叔陽寫作這篇回憶性的散文,有誰能知道曾經有個左腿殘疾、頭髮花白,靠一根油亮的圓木枴杖支撐着講課、放追風箏的劉老師,又有誰能知道這位看似殘弱的劉老師卻憑關頑強的生命和對生活的熱愛在蘇叔陽幼小的心田播下理想的種子,支撐着蘇叔陽熬過對靈魂的踐踏,抗住了癌症的折磨。而我們通過閲讀蘇叔陽的文章,又何嘗不從劉老師的精神世界裏汲取了我們生命成長所需的營養——自強不息,樂觀向上。可以説是蘇叔陽通過自己的寫作使得劉老師精神千古,流芳百世。所以丁校長在課堂上説:寫作是最好的感恩方式!

曾記得,方智範教授在一次講座中指出:語文閲讀教學的重點應該是要學習作者是“怎樣寫”的,因為只有通過研究課文的語言表達,才能幫助學生學會運用語言。縱觀這一課的教學,丁校長也正是牢牢抓住了“寫的意識”將長文教短、深文教淺。丁校長既關注課文“寫什麼”,比如引導學生概括了三件事:笑談殘腿、轉寫板書、放追風箏;更關注作者是“怎樣寫”的,比如她引導學生將文中所寫的三件事作進一步分類,前兩件事是工作中的事例,後一件事是生活中的事例,最後通過板書“典型事例”和“神態、語言、外貌、動作”,“邊敍事邊議論”告訴學生,我們在寫作時也要藉助這些寫法來表現人物的精神品格。像這樣關注作者怎樣寫的教學設計還體現在很多處,有時丁校長是抓住一個字比如“浮”、“泛”、“漾”等,來體會文章的表達效果,並適時指出:有時一流作家和二流作家的作品往往就相差了這麼一個字。有時又是通過品味一個標點、一個短句來揣摩作家情感的跌宕起伏,比如文中有三處省略號,第一處最好理解,省略的是故事內容。第二處“倘若不幸他已經離開了我們……不,他不會的。”這裏省略號充分表現出作者一種矛盾心理,因為作者寫作此文時,劉老師至少是“年過半百”再加“30多年”,至少80多歲,人生七十古來稀,劉老師是否健在真的難説。但是作者情感上不能接受劉老師離開我們的可能,所以這裏的省略號充分表現出作者對劉老師的感激、懷念,永遠銘記,不願其離去的矛盾心理和複雜感情。第三處“劉老師啊,您在哪裏?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這裏的省略號充分表露出作者出劉老師深深地思念之情,此情真的是“綿綿無絕期”。學生在課堂上不僅受到崇高精神的薰陶,也領悟了語言文字表達的精妙之處,用丁校長經常説的一句話就是:“得意又得言。”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在這一課的教學中相得益彰,和諧統一。

風箏教學反思5

《風箏》寫了“我”童年時候和夥伴們做風箏、放風箏的情景。文章語言樸實,多用白描而極少雕飾,筆調親切、温馨、自然。文章既寫了“我們”放風箏時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快樂,也寫了放風箏時的傷心;同時還體現了孩子們對幸福和希望的憧憬。文章自始至終,充滿了童真童趣,使人如臨其境,如見其景。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

1.引導學生體會在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過程中,夥伴們的心情起伏變化,並找出描寫心情的詞語和句子。

2.在引導理解孩子們的心情變化的同時,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孩子們的心情的變化寫具體的。

一、教學效果

圍繞本課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教學效果:

1.首先,我給學生營造了獨立閲讀的空間,讓學生在自主閲讀的過程中,感受文章的主要內容。因為閲讀是理解的前提,所以我切實地抓住了閲讀這一環節。第一節課基本上用來朗讀,既有聽課文錄音朗讀,又有指名學生朗讀,還有自由讀、齊讀、賽讀等,要求學生在朗讀中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古人説:“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讀過多遍後,學生對文章的主要內容就瞭然於胸了,對文章的思想感情也有了體會。隨着朗讀的深入,體會就越深刻,而朗讀就越有感情。

2.其次,我給學生營造了一個平等交流的氛圍,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我沒有再像以前那樣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學生,而是讓學生自己談對課文的理解,我認真傾聽,所以學生髮言踴躍。文章豐富的藴含和深邃的思想全是學生們發掘出來的,很好地實現了從多個角度解讀課文這一教學目標。

3.再次,就是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引領學生通過相互討論、合作探究來解決課文中的疑難問題。如對文章開頭和結尾的理解,對文中表現的親情的理解,對文中一些語意晦澀的句子的理解等,都是讓學生通過相互討論自行解決,不拿標準答案束縛學生,允許答案多元,這喚醒了他們的主體意識,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被激發出來,學生們表現出強烈的參與意識,許多學生的回答閃爍着智慧的火花,課堂氣氛十分輕鬆、活躍、和諧,學生的`獨立思考精神和合作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培養。

二、成功之處

在上這節課的時候,我的成功之處是:激趣導入,誘發活力。在上課開始,以“小朋友,你們在課餘生活的快樂是什麼?可是我們的賈平凹爺爺説……”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然後引導他們自讀課文。在將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讀流利的基礎上,再讓學生在讀中去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作者的敍述順序。學生的能力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下得到提升。

三、不足之處

教學時間安排不夠到位。“找風箏”的過程講解朗讀不夠,學生還沒有真正體會到找風箏的心情變化。最後可以讓學生續寫文章結尾,發散學生思維。

四、改進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這節課的話,我會這樣做:首先.讀懂課文內容,感受秋天裏做風箏、放風箏給孩子們帶來的樂趣,並引出秋天童年趣事的話題,接着感悟課文,體會“我們”的心情變化。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找出“我最喜歡的部分”,談感受。然後交流思考:如果我放風箏時風箏斷了、丟了會有怎樣的心情?最後拓展延伸:讀課文最後部分,思考“我們”找到“幸福鳥”了嗎?讓學生大膽想象,能説多少説多少,不要限制學生的思維。

風箏教學反思6

這篇精讀課文是賈平凹的作品,寫了“我”童年時候和夥伴們做風箏、放風箏的情景。文章語言樸實,筆調親切、温馨、自然。文章既寫了“我們”放風箏時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快樂,也寫了放風箏時的傷心;同時還體現了孩子們對幸福和希望的憧憬。文章自始至終,充滿了童真童趣,使人如臨其境,。本文敍述層次清晰,依照做風箏、放風箏和找風箏的次序把事件的過程交代得一清二楚。細緻的心理描寫是這篇課文的另一突出特色,孩子們心情的變化是隨着事件的發展而自然變化的。另外,文章的`結尾是開放型的,意味深長,給人留下豐富的想象空間。

本課的教學中我有幾點做法是比較成功的

一、環節清晰、層次分明

抓住孩子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事件發展線,感受他們的心情由激動到快活,再到着急,最後又燃起一絲希望的不斷變化的心情。

二、指導朗讀,感悟心情

教學中,注重對學生朗讀的指導,用學生的讀,表現文中小朋友心情的不斷變化。朗讀是教學的一個重要手段。通過朗讀讓學生理解語言、欣賞語言、促進語言的積累和語感的積澱,使學生真正做到讀中悟情,以情促讀。

充分朗讀,體會感情。首先,自讀課文第2自然段,讓學生找出能表現孩子們快樂心情的句子。思考:你們在做風箏的時候會想些什麼?接着進行感情朗讀:讓學生帶着自己的體驗和感受讀課文。然後,給學生想象的空間,帶着想象朗讀,並注意鼓勵學生進行多角度朗讀。

“找風箏”這一部分,主要讓學生理解的情感是傷感。我仍然沿用朗讀教學的手段,讓學生能夠在朗讀中抓住情感的方向,真正理解課文內容。首先,讀第4自然段中1、2兩句,體會出高興的心情。然後引讀過渡:這時發生了什麼啊?課文中的小夥伴看到風箏飛走了,心情如何?哪些句子看出來的?讓學生體會出着急的心情,反覆誦讀這段。接着創設情境:自己心愛的風箏飛走了,趕緊找找吧,你想到什麼地方去找?最後落實朗讀,通過細讀體會,朗讀時儘量讓學生注意讀出情感的變化,即從高興到着急、傷心的變化。

三、品詞品句,積累語言

中年級段的閲讀教學有別於低年級段,而更加關注對關鍵詞語和關鍵句子的理解、感悟。本節課,抓住幾個關鍵詞語,在幫助學生體會心情變化的同時,積累了語言,且教學形式比較豐富。如:在理解“精心”一詞時,採用換詞的方法,幫助學生了解精心就是用心、認真、仔細、一心一意的意思,足以見得孩子們在做風箏時的認真樣。在理解“憧憬”一詞時,採用查字典的方法,瞭解憧憬就是嚮往的意思。由字面入手、聯繫生活,理解翩翩飛舞。

無論準備的如何充分,課上也總會有一些遺憾,感覺這節課的教學在指導朗讀上還有欠缺,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還將繼續努力。

風箏教學反思7

【第一課時】

這天上第一課時,主要任務是將課文讀通讀準,並學習生字。導入以後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詞和句,發現學生讀課文讀得很慢,一遍課文就得五分鐘,然後單個分段讀大家一齊為其正音,然後整體理解課文,邊讀邊劃出描述孩子們做、放、找風箏的情緒的句子,在我檢查的過程中發現學生的聽講率不達標,一部分學生聽成了劃出寫這三方面的句子,沒聽到情緒二字,但是看到不少學生很會抓重點詞,這一點我很欣慰。

找出重點句後讓學生讀説説孩子們的情緒變化,然後讓學生把自已在讀書時的'疑問提出來,有的學生就提了他們的情會什麼會變化呢?還提出一些難懂的詞。然後我就把學生趁機拉到了生字上,讓學生自學生字詞,聯繫課文中的句子學。然後小組檢查。並將難的詞班內交流。生字教學用了近十五分鐘,比以前節省了很多,同時也發現學生自學生字潛力提高了不少,看來生字以後能夠慢慢放手了。

【第二課時】

在上節課我和學生一齊理清了本文的文理,此節課的教學任務就明顯多了,主要把重點放在對每一自然段的感情朗讀和對孩子們在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時的情緒體會和把握上。所以,本節課就組織學生讀文並説説自已最喜歡哪一段,然後開始讓他説説為什麼喜歡,從而指導朗讀,再指名讀,大家評一評他哪裏讀得好,哪裏需要改善,在教學時重在讓學生透過讀文理解並感悟,忽略了詞語,沒有把詞語抽出來單獨教學。

課尾讓學生自已想象他們找到自已的“幸福鳥”了沒有,學生分成兩派,有的。説沒找到,因為風太大了,風箏又飛到了雲彩上表示飛得很高,所以肯定掉到別的村子去了,有的説找到了,因為水磨坊就在村子很遠的地方,找不到他們肯定不會回去的等等,從學生的回答來看學生都是在捉着課文中的詞句來説自已的理由,看來學生已學會透過反覆讀語言文字來理解課文資料。

風箏教學反思8

國中美術教學反思

多年來從事國中的美術教學工作,我發現國中生對於美術課的興趣有這樣的規律,七年級學生帶着對國中生活與美術課的好奇,興趣較高,參加美術興趣小組的學生也較多,學生的作品種類也很多,有兒童畫、國畫、布貼畫、剪紙等,到了八年級後,開始有學生不準備材料,不帶書本,教師組織課堂頗費心思,到了九年級、初四,有些學校則取消美術課,但在學生看來,它無異於是一節自由課,沒有了任何的主動性、意願性,這一問題説到家,還是我們的美術教育及素質教育中有很多的問題。

國中美術教學反思

國中美術教學反思

傳統美術教學只重視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傳授,把學習僅僅侷限在書本上,脱離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在這種學習觀念下,不僅很難培養出學生的創造精神,而且會泯滅學生學習的興趣,最終影響學生的發展。

課改後國中美術課更重視的是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教師要積極為學生創設好的學習環境,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引導學生在美術創作活動中,創造性地運用美術語言;教師應鼓勵學生在欣賞活動中,開展探究性的學習,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

1.美術學習要從單純的技能、技巧學習層面提高到美術文化學習的層面。美術教學要創設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內涵, 使學生通過美術學習,加深對文化和歷史的認識,加深對藝術的社會作用的認識,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涵養人文精神。

列寧説:“缺乏情感的認識便失去了認識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濃厚的情感滲透時,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積極的注意、記憶和思維。”

所以光有一個好的課堂環境還不夠。美術作品、藝術家和學生之間存在距離,教師要在學生和藝術作品之間架起橋樑——即心靈的溝通。

2.加強教學中師生的雙邊關係,既重視教師的教,也重視學生的學。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倡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和平等關係。

現代教學論指出: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就是師生之間的互動,即相互之間交流、溝通及共同發展。

通常在上課結束時,我會抽出幾分鐘時間,讓學生來談自己在這堂課上的收穫;提出自己不滿意的地方;也可以討論下一堂課怎麼上;自己做哪些準備工作。給學生介入教學設計的機會。師生間交流對教學的想法,學生會覺得老師的備課中有自己的思路,帶着“這是我的課”的想法,更積極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還因為得到教師的尊重而增強自信心和對教師的親近感。作為教師則從中得到了課堂的反饋信息,得以改進自己的教學。

3.教師應鼓勵學生進行綜合性與探究性學習,加強美術與其他學科的聯繫, 與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繫, 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和綜合探究的能力。

4.教師應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研究,引導學生以感受、觀察、體驗、表現以及收集資料等學習方法,進行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

新課改倡導的美術教學,既要重視學生對藝術的感受、表現和創造力的培養,還要注重美術更多地與文化、歷史、生活相聯繫,創建多維互動的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組織形式,讓學生在寬鬆的氛圍中感受美,讓學生在活動中學、在玩中學,讓學生圍繞目標自主選擇內容、材料和方法,讓學生在知識探索的過程中發現規律。我在教學中,努力用新的理念來組織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不要讓我們所謂權威的説教代替了學生的直觀體驗,扼殺了學生探索的自由,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在教學中我們還要善於發現問題,分析問題,關注學生的情感,改進教學和組織形式,才能實現教學目標,創設教學的新境界。

5.教師應以各種生動有趣的教學手段,如電影、電視、錄像、範畫、參觀、訪問、旅遊,甚至故事、遊戲、音樂等方式引導學生增強對形象的感受能力與想像能力, 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電影錄像對學生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對於國中生來説,他們能夠理解電影中所要表達的深層次含義。通過電影他們能夠更快的感受到主人公的情感歷程,從而加深對其作品的理解,激起他們的情感共鳴。

比如:學習卡通的設計,我使用多媒體讓學生觀看卡通片《蠟筆小新》《灌籃高手》的片斷,讓大家瞭解兩位畫家的畫風的不同,用筆的不同,內容針對的讀者的不同。這比光説要有效果的多。

6. 教師應儘可能嘗試計算機和網絡美術教學, 引導學生利用計算機設計、製作出生動的美術作品;鼓勵學生利用國際互聯網資源,檢索豐富的美術信息,開闊視野, 展示他們的美術作品,進行交流。

7.角色互換,拉近師生距離。努力改變“傳道、授業”的模式,把主角的位置讓給學生。不要讓學生產生“上美術課是一種負擔,欣賞理解作品是一項任務”這樣的錯覺。教師可以把課堂自己坐到學生中間去,作為其中的一份子參與討論。從形式上拉近與學生的距離,營造一個愉快教學的氣氛,讓學生放鬆心情,帶着輕鬆愉快的情緒去感受,才能得到美的`體驗。當然這需要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提前預習。

8、合理評價,獲得學生信賴。學生不管是完成作品還是回答問題,總是希望得到教師的肯定。作為教師首先要對學生積極參與的態度表示讚賞,然後對具體的作品要做具體的分析,做出科學、合理的評價。這樣既保護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又能幫助他們提高分析與鑑賞的能力。合理的評價可以建立起學生對老師的信任感,同時也傳遞給學生一種信息——公正、公平的評價方法。

評價的方式可以是多種的,可以採用學生自評或互評,再結合教師的點評,最後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來確立正確的審美理念.

? 國中美術教學反思

? 中學課業重,課餘時間有限,所以我儘量讓美術課內容當場完成。一節課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學生興趣能提高,要從課堂美術教學中提高學生對美術各方面的興趣就須讓精彩紛呈的藝術有機的與課堂教學互相利用,使各類藝術互相滲化,保持課堂內容的新鮮感,如;一年級的《徒手畫校園》的素描,連續着上該課,會使學生厭煩情緒增加,二年級的《美麗的西湖》的水彩畫教學也同樣如此,中學生對美術還處在簡單的認知性審美

上。美術與別的學科也有差異系統的技巧學習是必要的,但要在審美與興趣上提高還需有一些方式方法,對此我曾作過以下嘗試:

一、美術的相關課外知識的運用,使學生豐富知識的同時提高興趣。

如在上八年級《西湖的美景》一課,這課的重點是教水彩畫。為了使學生在學之前能對該課產生興趣,第一節課我用多媒體展示並介紹了“西湖舊十景”和“西湖新十景”在同學們陶醉與西湖美景的同時介紹水彩畫就特別適合表現西湖這種淡雅、雨霧朦朧的自然景象。接着提出一個有意思的問題“大家知道西湖的由來嗎?”帶着西湖神話傳説的由來,引出有關西湖的詩詞,特別介紹了蘇東坡的《飲湖上初晴後雨之一》。然後藉着蘇東坡談及一些課外知識“西湖特色菜——東坡肉和西湖醋魚的由來”讓學生在進入水彩畫的學習前,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習的興趣。

二、實物寫生將提高學生興趣。

例如一年級《徒手畫校園》一課,抓住寫生一詞給學生講解,寫生是這節課美術學習的關鍵,讓學生想知道寫生是怎麼回事,從而引以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通過仔細觀察自己的文具,徒手畫自己的文具。讓學生去校園寫生觀察花草植物,通過自己的觀察瞭解植物的結構,和寫生的取景構圖。最後從學生中找出幾位結構特徵較明顯的同學出來當模特,學生的興趣一下就提起來了,給模特擺好坐姿,坐好後,以真人為例講解繪畫要點,這時學生的興趣明顯上升,作業的質量也得到了保證。

三、欣賞與技法相結合。

國中美術教育以審美教育為主,是教育界早已肯定的教學方向。審美能力的提高僅僅*學生技巧的提高來實現是不可能的,只有將欣賞放在技能的前面,讓學生在美術教學的基礎上,拓展自己的思維,分辯美與醜。在自己作業時,儘量將畫面美化,如七年級中國畫《鳥語花香》要掌握中國畫的特性畫出不錯的中國畫是很難完成的,所以課前我把這次中國畫的教學分成幾塊:一、荷花。二、梅花。三、竹子。四、鳥。按照順序每節課在黑板上展示範畫,並在教師的引導下了解其技法的運用。學生通過循序漸進的臨摹學習來學習中國畫的技法。通過以上的學習最後讓學生通過所學的知識完成一張創作畫,學以致用。

四、教師給學生的課堂作業給予鼓勵和肯定。

國中美術課的教學反思

擔任美術教學工作已經有幾年的時間了,經常有不同學科的教師羨慕地跟我説:“你們的美術課最好上啦,學生上課積極性很高,上課輕鬆,課堂活躍,想怎麼上就怎麼上”。“哎!”我想想,如果真如他們所説的那樣就好了。

上好美術課,是每個美術教師的追求,也是每個學生的期望。我一直在思考,如何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課堂既活潑又生動呢?在思考的同時,我在一次次實踐的檢驗中尋找答案。一節課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學生興趣能提高,就須讓精彩紛呈的藝術有機的與課堂教學互相利用,使各類藝術互相滲化,保持課堂內容的新鮮感例。如在上第六課《和平鴿》一課的時候,我讓學生找跟和平、和平鴿相關的資料,收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招貼畫如:《和平之人》、

《不這是勝利》等,並結合2008年世界各國運動員參加中國奧運會,讓他們做課堂的主人,展開教學。這樣一來大大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的興趣。

國中美術課重視的是激發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要積極為學生創造好的學習環境,增加文化內涵,傳統美術教學只重視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傳授,脱離學生日常生活,這種學習觀念不僅很難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教師應鼓勵學生在欣賞活動中開展探究性的學習,對多年的美術教學進行反思,我發現自己有以下優缺點。

1、美術學習要從單純的技能,技巧學習層面提高到美術文化學習的層面,美術教學要創造一定的文化情境,使學生通過美術學習加深對文化和歷史的認識。在上第四課《梅竹精神》一課時候我沒有單單教他們國畫的畫法,而是講有關國畫的基礎知識、名家名作以及他們的歷史背景。學生像聽故事一樣,慢慢吸收我説講的故事。讓他們瞭解文化,瞭解國粹是我這一課的主要目的。所以光有好的課堂環境還不夠,美術作品,藝術家和學生間存在距離教師要在學生和藝術作品之間架起橋樑

2、做為教師的我,沒能很好地將美術與其他學科聯繫起來,培養他們的綜合思維能力,知識延展的還不夠,只是在自己的美術領域裏傳輸知識,所以以後我要增加自己的各方面知識的學習,讓美術課成為他們學習知識的又一陣地。

3 、我在上課的時候,比較重視教學手段,如電影、錄像、範畫、故事,遊戲和音樂等方式引導學生,增強他們對形象的感受,對美術的濃厚興趣。

4、在課堂上我注重角色互換,拉近師生距離,不要讓學生產生上美術課是一種負擔,欣賞理解作品是一項任務,這樣的錯覺。讓他們感受到,上美術是一種享受,自己才是這節課的主角,讓他們在這裏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並讓他們把所學知識和實際生活聯繫起來,使他們在接受知識的同時,受到美的薰陶,身心得到健康成長。

5、做合理的評價,獲得學生的信賴。學生總是希望得到肯定,作為教師首先要對學生積極參與的態度表示讚賞,並對每位學生做出合理的評價,讓他們感受到在美術課上的平等和每個人的價值。

最後作為一名美術教師,我要更努力的做好以上幾點。為我成為一名出色的教師打好基礎!新課改倡導的美術教學,即要重視對學生藝術的感受能力、表現力和創造力的培養。還要注重更多地與基他學科相聯繫,創造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組織形式。和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教學組織形式和寬鬆的氛圍中感受美。

國中美術課的教學反思

經常有不同學科的教師羨慕地跟我説,“你們的美術課最好上啦,學生上課積極性很高,上課輕鬆。”哎!我想想,如果真如他們所説的那樣就好了。那真可以説明這位美術教師的教學能力很強。

上好美術課,是每個美術教師的追求,也是每個學生的期望。我一直在思考,如何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課堂既活潑又生動呢?在思考的同時,我在一次次實踐的檢驗中尋找答案。一節課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學生興趣能提高,就須讓精彩紛呈的藝術有機的與課堂教學互相利用,使各類藝術互相滲化,保持課堂內容的新鮮感例如我在上《校園的春天》一課的時候,我讓學生找有關標誌設計的資料,讓他們做課堂的主人,並結合2008年中國奧運會,展開學生們的興趣被大大激發。

課改後,國中美術課更重視的是激發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要積極為學生創造好的學習環境,增加文化內涵,傳統美術教學只重視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傳授,脱離學生日常生活,這種學習觀念不僅很難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在新課改下教師應鼓勵學生在欣賞活動中開展探究性的 ,我總結了自己在上課時的一些優缺點。

1美術學習要從單純的技能,技巧學習層面提高到美術文化學習的層面,美術教學要創造一定的文化情境,使學生通過美術學習加深對文化和歷史的認識。在上《畫飛鳥》一課時候我沒有單單教他們國畫的畫法,而是講有關國畫的知識基名家名作以及他們的歷史背景,學生像聽故事一樣,慢慢吸收我説講的故事。讓他們瞭解文化了解國粹是我這一課的主要目的。所以光有好的課堂環境還不夠,美術作品,藝術家和學生間存在距離教師要在學生和藝術作品之間架起橋樑

2做為教師的我,沒有能加強美術與其他學科的聯繫,培養他們的綜合思維能力,知識沒能做太多的延展,只是在自己的美術領域裏傳輸知識,所以以後我要增加自己的各方面知識,

3 我在上課的時候 比較重視教學手段,如電影,錄像 範畫,甚至故事,遊戲或音樂等方式引導學生增強對形象的感受。

4在課堂上我 注重角色互換,拉近師生距離,不要讓學生產生上美術課是一種負擔,欣賞理解作品是一項任務,這樣的錯覺。

5做合理的評價,獲得學生的信賴。學生總是希望得到肯定作為教師首先要對學生積極參與的態度表示讚賞並做出合理的評價。

最後作為一名美術教師,以上都是我要努力去做。為我成為一名出色的教師打基礎!新課改倡導的美術教學,即要重視學生對藝術的感受,表現和創造力培養還要注重美術更多地與文化歷史,相聯繫,創造有

風箏教學反思9

《理想的風箏》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美文,無論誰讀之都會為之感動,教完這一課,主人公劉老師對生活樂觀向上的態度,身殘志堅的高尚品德,對生活的不懈追求,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人感動。

一、教室一詠三歎,昇華情感。

教學時,我緊緊抓住作者的情感線索走進文本,走進劉老師的內心世界。“他將永遠在我的記憶裏行走、微笑,用那雙寫了無數粉筆字的手,放起一隻又一隻理想的風箏。”這句話是課文的中心句,也是作者的情感線索。我每學完一板塊都回到重點句的激情朗讀,使整堂課一詠三歎,曲折迴環,別有趣味。如此處理,精略得當,使文章的教學張弛有度,保證給予學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充分享受到了學習的過程,學生的思維火花得以綻放,激情得以飛揚。

二、品細節,悟情感。

這篇課文篇幅比較長,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裏有效地學習,我抓住了劉老師的三件事:“笑談腿疾、轉寫板書、放、追風箏”來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品味文字,體會情感。達到了長文短上的目的,較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長課短教,把複雜的內容變得簡單明瞭,使宂長拖沓的教學過程變得便捷,使複雜多樣的教學方式變得簡單易行,這需要教師具有很高的教學素養。

在教學“談腿疾”這一部分時,引導學生抓住劉老師的笑的神情和講的故事感悟劉的樂觀幽默的特點。並且抓住了學生聽故事後的情感變化“笑——酸澀——尊敬”,進行情感補白,更能深入地走進人物的內心,感受人物情懷。在教學“寫板書”這一部分時,引導學生抓住劉老師寫板書的動作:“撐地——離地——急速地一轉——轉向——轉向”來品味,通過老師動情地朗讀,讓學生想象情景後談感受就能入情入境,情動辭發。學生的`感受也很深刻:不容易、感動、擔心摔了一跤,如果沒有想象怎能有這些真切的感受。第三部分抓住了劉老師放風箏的動作和語言,感受他的堅強、自信、熱愛生活的品質。

三、注重朗讀方法的指導,潤物細無聲。

好的文章需要品讀,更需要動情地朗讀。而在教學中,方法的指導顯得尤為重要。教學時,我抓住文中描寫劉老師的細膩感人的句子朗讀,啟發學生口中讀出感覺,眼前讀出畫面,心中讀出情感。

四、注重寫法的指導。

這是一篇很好的寫人的文章的範例。我注重讀寫結合,在注重內容理解的同時,不忘寫法的指導,不忘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如在教學時讓學生明白作者是抓住了劉老師的動作、語言、神態等細節來表現人物的品質的。抓住了“笑談腿疾、轉寫板書、放、追風箏”這些典範事例更能表現人物的精神品質。相信一直進行這些寫法的指導,學生的寫作水平也會潛移默化地得到培養。

當然,課後深深反思,也發現自己有許多不足之處,自己只感動於文章的優美,戀戀不捨地要與學生品悟許多細節,以致於教室時間不夠,前鬆後緊。教師還是講得太多,放手讓學生自我交流的時間缺少了。看來上課還是靠老師主觀情感控制太多,理性教育缺乏了。

風箏教學反思10

《理想的風箏》是第十二冊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回憶性的文章,以一個學生的語氣刻畫了一位殘疾教師的形象。開頭寫景,結尾抒情,中間通過四件典型事例突出體現劉老師的'人生態度。夾敍夾議。文章很長,仔細閲讀,可抓的點很多。但教學時間有限,每點都抓,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為了能使學生在語言訓練上有所收穫,在思想情感上得到薰陶,在學習方法上有感性認識,在學習過程中能積極參與,我採用了“長文短教,深入淺出”的方法,將教學過程分為感悟人物形象和深化主題理解兩個層次,逐層深入,引領學生走向文本深處。主要從以下幾方面着手:

一、 抓主線

課文列舉了四個事例來突出人物形象,反映劉老師的精神品質。這是文章的主體部分,在品析這部分內容時,我以“你從中讀到了一位怎樣的老師?”為主問題,以“劉老師,您在哪裏啊?我深深地、深深的思念您……”為情感主線貫穿事例的教學,引導學生自主讀悟,透過語言文字感受人物內在的精神品質。對作者30年念念不忘劉老師的原因獲得感性認識。為後面深化理解主題打下基礎。這樣,整堂課的教學,主線明朗,層次清晰,主旨明確。

二、品細節

這是一篇寫人的文章,在敍述事例時,作者抓住了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等細節進行生動細膩地刻畫,耐人尋味。教學時,我引導學生抓住這些細節,咀嚼品析,反覆朗讀,深入理解人物的內在品質。如第一件事抓表情“笑”,讀出“笑”背後堅強樂觀的精神;第二件事領悟劉老師敬業執着的精神;第三件事抓表情“顯出甜蜜的笑”和追風箏時的動作、語言,逐層解讀,使學生在語言文字的訓練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風箏教學反思11

魯迅的《風箏》是一篇散文,文章説的是“我”不許只有十歲左右的小兄弟放風箏,不準小兄弟弄這種沒出息的玩藝,行為十分粗暴。待到明白遊戲之於兒童的意義,魯迅醒悟過來,自己當年的行徑,簡直是“對於精神的虐殺”。雖然事隔久遠,魯迅還是一心想補過,然而小兄弟卻全然忘卻,“我”的沉重的心只得一直沉重下去。這篇散文中,有魯迅的兄弟之情,有遊戲之於兒童的意義,有魯迅的`自省精神,有魯迅對小兄弟身受“虐殺”卻無怨恨的深沉感慨。仔細探究這篇散文,還可以悟到這樣一層道理,中國人的思想行為需要用科學思想來指導,惟有這樣,才不至於幹出逆情背理、愚昧落後的行為,而正當的行為也應該捍衞自己正當的權利。只有科學思想,才能照亮中國人的思想行為。

我設計了三個問題幫助學生探究文章的主旨。

第一個問題,“你認為文中的‘我’愛弟弟嗎?請從文中找依據分析。”學生認為,當年不許小兄弟放風箏,是為小兄弟有出息,是恨鐵不成鋼,是兄長對弟弟的管束。一旦明白自己錯了,雖是幾十年前的往事,雖為兄長,也要討小兄弟寬恕。同胞手足之情溢於言表。

第二層面,從魯迅的自省精神看,魯迅是嚴於解剖自己的,嚴於自省的,往事,小事,都一絲不苟,知錯必改,鄭重其事,這種精神非常可貴。

難在第三層面,從遊戲的意義上看,“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遊戲實在出於兒童天性,遊戲使兒童活潑、健康、聰明。因此不準遊戲,無異於虐殺兒童天性。這一層面,我設計的問題是:“精神虐殺的這一幕”説明什麼呢? 但是探究還是遇到了難處,只能我做提示。這一層後面講下來,覺得很吃力,好在只是進行一種嘗試。看來,對於魯迅的文章,如何讓學生自覺挖深、而不是教師幫他挖,還得繼續思考。

風箏教學反思12

語文課堂教學是師生依託文本,不斷交往的過程。文本,作為師生共同研究的對象,作為交往的載體,對課堂交往能否很好地進行,起到十分關鍵的作用。如何從文本中找到很好的交往切入點,便成了不得不研究的問題。文本的深度、高度、廣度,亦即文本的豐富內涵,往往藴涵在空白之中。對於空白美,明代哲學家王船山曾言:“唯此窅窅搖搖之中,有一切真情在內,可興可觀,可羣可怨”。因為是空白,便有多種填充的可能,不一樣的生活經驗便會填充出不一樣的世界;因為是空白,應對空白,不一樣的學生會有不一樣的感受體驗;因為是空白,學生的個性體驗有了呈現、發展的空間和領地。因為是空白,課堂教學便極易流動不居,不會一潭死水,各種情感體驗在一齊碰撞交流,極易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與感悟。空白藴涵於文本之中,空白的呈現,離不開學生的親身參與,老師的適時引導。“空白”,為文本、學生、教師帶給了融會貫通的平台。語文課堂的交往活動,在某種程度上,便是師生依託文本,結合自身體驗,不斷尋求空白、填充空白、創造空白,併為學生留下空白。抓住了空白,也就找到了促進課堂交往持續進行的交往點,就看怎樣去發掘。每篇課文,都有着很多的空白點,下方以新課程實驗教材人教版國小語文第五冊《風箏》一課教學為例,談談課堂交往活動中空白點的發掘。

一、於看似矛盾處發掘空白點

《風箏》一課,最明顯的看似矛盾之處,就是課文第二段寫做風箏時,將風箏稱作“幸福鳥”。為什麼要將風箏稱作“幸福鳥”?不解決這個問題,全文的理解感悟就不可能深刻。一詞之別,卻給了我們很多的拓展空間。在教學該段時,便圍繞風箏與“幸福鳥”進行了這樣的設計:先讓學生默讀該段,初步感受做風箏的情景,並談談讀後想到了什麼;再根據學生説的狀況,抓住幸福鳥,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談談如果是你,你把風箏叫作倖福鳥的原因是什麼;不一樣的學生,原因肯定是不一樣的。這樣一來,不僅僅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聯繫起來,更拓展了幸福鳥的豐富內涵,一個人的憧憬、幸福變成了所有人的憧憬、幸福;然後配樂朗讀,讓學生再次感受為什麼把風箏叫“幸福鳥”。這樣,就為全文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情感氛圍。看似矛盾之處有着空白等着我們去發現。

二、於情境凸現中發掘空白點

課文第三段寫的是小夥伴們放風箏的情景。怎樣讓學生感受到放風箏的就是自我?最簡單的辦

法,就是凸現情境,把某個情節作適度的誇張,從而讓學生的感受更強烈。文中有這樣一句話:

站在遠遠的地方,説聲“放”,一個“放”字,雖然不起眼,如果細心體會一下,卻能讓放風箏的人激動萬分。此時正是將放未放之時,情緒就應是很個性的,既有點擔心、緊張,怕放不下去,又充滿期望,期望一次就能放飛成功,更期望風箏能越飛越高。怎樣讀“放”才能把這種情緒表現出來?很多學生都放過風箏,都明白該怎樣放,自然也就明白該怎樣讀,才能表現出這種情緒。一個“放”字,不僅僅讓學生想起了自我放風箏時的情景,更體會到放時的激動緊張、充滿期望的情緒。透過學生的朗讀,尤其時是全體快速而又響亮地朗讀“放”的時候。將“放”的情境進行放大處理,情境就一下子凸此刻學生們的心中,此刻,放風箏的就是我。不僅僅讓學生的情感有了切入點,更在讀中留下空白去回味。

三、於言有未盡間發掘空白點

課文第三段寫放風箏,最後一句話是這樣的:村裏人看見了,説:“放得這麼高!”初讀這句,覺得沒有什麼,再多讀讀,覺得這句話只説了一半。村裏人這麼誇獎,放風箏的我們怎樣可能一點反應都沒有?作者沒有説出來的,便是很好的空白。聽着這樣的讚揚,放風箏的小夥伴情緒肯定是不一樣的。在教學時便進行了這樣的設計。你就是放風箏的小夥伴,你聽到這樣的讚揚,會是怎樣的情緒。學生的答案是多樣的,有的激動、有的興奮、有的.自豪、有點覺得幸福,這樣一來,放風箏的快活不言而喻。

四、於無中生有裏發掘空白點

風箏飛上了天,會遇見誰呢?課文雖然沒有交代,我們自我根據課文能夠設想。它會遇見飛鳥,它會遇見雲彩。天空中多了這樣一個新朋友,雲彩會高興地説什麼呢?飛鳥會怎樣跟它打招呼?學生的回答是精彩的,它們會把最完美的祝福、讚揚送給幸福鳥。創造性地挖掘教材的空白點並進行情景創設,得到的便是學生情感、思維與個性的創造性發揮。

五、於意味深長處發掘空白點

《風箏》一文的結尾是意味深長的:我們向那房子跑去,繼續尋找我們的幸福鳥尤其結尾的“”,給我們留下了無限的遐想空間。幸福鳥究竟找到沒有?小夥伴們還會悲哀嗎?他們還會充滿期望嗎?找到了小夥伴們會怎樣?找不到又會怎樣?他們僅僅是在尋找一隻風箏嗎,一個省略號,包含的資料實在是太豐富。不一樣的學生,會有自我不一樣的理解與感悟。在學生不一樣感悟的交流碰撞中,我們會得到更多。

空白是有待師生去發現、填充的活動空間。為學生的情感、思維世界帶給了廣闊且具多種可能的空間,在較大程度上將尊重文本、尊重學生、尊重教師三者和諧地融合在一齊。空白點的發掘有着多種方法,以上幾法只是就《風箏》這篇課文而言。空白,依託教材,但卻不侷限於教材,甚至超越教材。挖掘出了文本中的空白,就等於在課堂交往中給學生帶給了展示的空間。具體來説,就是讓學生在空白這一空間中有充分展現的自由,思維情感既有所依託,又沒有限制。文本中的空白,便是我們所尋求的這樣的空間。一個又一個的空白,能夠讓課堂交往持續不斷地進行下去,而空白的流動性、生成性更能夠讓課堂交往豐富多彩。

風箏教學反思13

《紙船和風箏》是一個感人至深的童話故事,紙船和風箏帶着問候,帶着祝福,帶着深深的諒解和濃濃的真情,在山頂和山腳架起了一座友誼的長橋,紙船和風箏讓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同時又成為了他們兩個之間友誼的橋樑。在本節課中我認為教學較成功的有以下幾點:

一、學習生字呈現的方式多樣,學生對識字的興趣非常濃厚。

我在教學中合理運用了學生喜歡自我表現的心理,讓他們當小老師進行認讀領讀,老師不再是課堂的權威領導者,而是教學活動的參與者,學生對識字的興趣非常濃厚,學生認字也認得既快又好。這樣從字到詞到句,結合生字識記,再到課文,層層遞進,識字教學比較紮實。

二、緊緊抓住“情”字,設置感人的情境,給學生以情感上的薰陶。

在指導學生朗讀第三、第五自然段時,抓住三個讓松鼠和小熊高興的原因:收到紙船和風箏;收到松果和草莓;收到祝福的話,讓學生體會他們高興的心情。用渲染性的語言激發學生朗讀的熱情,烘托高興的氣氛,由易到難,環環相扣,學生很容易得感受到了松鼠對小熊的友誼,使學生很快體會到了這種快樂的感受,朗讀自然就到位了。

三、注重語文基本功訓練,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

課文中出現了“漂、飄”,我抓住這兩個音同意異的字進行語文訓練,“漂、飄”字的區別很好地反映了漢字形聲字的特點,使學生初步瞭解形聲字的特點,展示了漢字的魅力,並引導“飄”帶風字旁和風有關,是指飄在空中,而三點水旁的`“漂”和水有關,指漂在水裏,充分體現了語文課堂教學的特點。

但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我也發現了自己很多的不足:

如:朗讀得多,但形式不夠多樣。字詞學習應放在語境中去體會,“漂、飄”教學時,我只是單獨地區分開兩字的區別,雖然學生也理解了,但不能肯定他們放入到不同語境中會不會正確運用;師生間的互動,略顯生硬,環節之間的導語都是為了我的教學服務,而我不是很熟練比較牽強,不夠細緻,以後的教學中,我加強這幾方面學習。

風箏教學反思14

我們的教材中,有許多“空白”之處,但無論是情境凸現、還是言猶未盡、無中生有,都為師生的互動交往創設了很好的空白。因為是空白,便有多種填充的可能,不同的生活經驗便會填充出不同的世界;因為是空白,面對空白,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感受體驗;因為是空白,學生的個性體驗有了呈現、發展的空間和領地。因為是空白,課堂教學便極易流動不居,不會一潭死水,各種情感體驗在一起碰撞交流,極易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與感悟。語文課堂的交往活動,在某種程度上,便是師生依託文本,結合自身體驗,不斷尋求空白、填充空白、創造空白,併為學生留下空白。抓住了空白,也就找到了促進課堂交往持續進行的交往點。

例如本冊教材《風箏》一課,風箏飛上了天,對於小夥伴們的心情,課文裏只是説“我們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裏拼命地奔跑”,從中,可見小夥伴們是多麼地快活!不同的人去放風箏,心情肯定是不一樣的,即使都是快活,表現的方式也會不一樣,又該怎樣讓學生把自己快活不一的心情呈現出來呢?再如,該段最後一句話是這樣的:村裏人看見了,説:“放得這麼高!”初讀這句,覺得沒有什麼,再多讀讀,覺得這句話言猶未盡,只説了一半。村裏人這麼誇獎,放風箏的我們怎麼可能一點反應都沒有?作者沒有説出來的,便是很好的空白。聽着這樣的讚揚,放風箏的小夥伴心情肯定是不一樣的。在教學時便可進行這樣的設計。假如你就是放風箏的小夥伴,你聽到這樣的讚揚,會是怎樣的心情。學生的答案是多樣的,有的激動、有的興奮、有的自豪、有的覺得幸福……,這樣一來,同樣是放風箏,而不一樣的快活也就不言而喻了。

此外,風箏飛上了天,會遇見誰呢?課文裏沒有交代,但我們可以無中生有,自己根據課文可以設想。在教學中,通過角色轉換,讓學生想象風箏飛上天后的神奇經歷。它也許會遇見飛鳥,遇見雲彩。天空中多了這樣一個新朋友,雲彩會高興地説什麼呢?飛鳥會怎樣跟它打招呼?學生的回答是精彩的,它們會把最美好的祝福、讚揚送給幸福鳥。有的.説“風箏兄弟,你真棒,都高過雲朵了!”有的説“幸福鳥啊幸福鳥,你把我們的名字帶上了藍天,我要謝謝你!”有的説“你把幸福帶給了我們,你可要擔心啊,別被風颳走了”……創造性地挖掘教材的空白點並進行情景創設,得到的便是學生情感、思維與個性的創造性發揮。

空白是有待師生去發現、填充的活動空間。為學生的情感、思維世界提供了廣闊且具多種可能的空間,在較大程度上將尊重文本、尊重學生、尊重教師三者和諧地融合在一起。空白,依託教材,但卻不侷限於教材,甚至超越教材。挖掘出了文本中的空白,就等於在課堂交往中給學生提供了展示的空間。具體來説,就是讓學生在空白這一空間中有充分展現的自由,思維情感既有所依託,又沒有限制。文本中的空白,便是我們所尋求的這樣的空間。一個又一個的空白,可以讓課堂交往持續不斷地進行下去,而空白的流動性、生成性更可以讓課堂交往豐富多彩。

風箏教學反思15

《紙船和風箏》以生動的語言,向小朋友們講述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紙船和風箏讓松鼠和小熊成為好朋友,在清清的溪水和藍藍的天空中也留下了紙船和風箏帶去的問候、祝福、諒解和濃情,紙船和風箏成為維繫發展他們友誼的橋樑和紐帶。反思這節課的成敗,我感覺無論是在實踐新的教學理念,還是在注重語文基礎訓練,我都做了有益的嘗試。

一、創設情境,體現童趣。

利用簡筆畫,創設情景。新課程改革提出關注學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體驗,教學過程應該成為一種愉悦的精神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教學開始,我根據課文第一自然段的內容,利用簡筆畫的形式,引入故事中兩個可愛的小動物,並讓學生找到小松鼠和小熊的.家,引起了學生的興趣。黑板上寥寥幾筆勾畫豐富了教學內容,也為後面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做好了鋪墊。

二、誦讀悟情,體現發展。

以讀為主,注重語言文字訓練,努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低年級的朗讀訓練是重點,要利用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感情朗讀指導,並在朗讀中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教學中我以小熊和小松鼠的情感變化為主線,抓住“樂壞了”、“很難過”、“再也受不了了”“高興得哭了”等重點詞句,讓孩子在朗讀中體味小熊和小松鼠的情感變化。讓學生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讀是理解文字、體會情感的紐帶。“語文教學要回歸到讀上,所有的創新都應建立在讀好的基礎上。”本節課堂教學充分地體現了由讀通到讀出感情的訓練過程,並把讀通課文與讀好長句子和重點部分有機結合起來,指導到位,重點突出。教學中抓住“樂壞了”“他們再也看不到紙船和風箏了……”等語句,抓住矛盾,體驗情境,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同時結全具體的語境,體會了“飄與漂”的不同含義,並仿寫句子。同時教者採用了自讀、範讀、跟讀、配樂讀等方法,在如何讀出感情方面進行了有效地組織和嘗試。

三、識字教學情境化。

重視識字寫字教學,紮實地落實新課標。新課標明確指出“識字教學應注重教給學生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在教學中教者採用多種形式,有效地突出了教學重點。如:藉助拼音讀-----結合句子讀------合作的形式認記生字,交流識字方法------用“紙船和風箏”遊戲,鞏固認字-----揭示(示字旁)的特點及演變,引導學生理解字義-----引導書寫,互相評價等,這些活動環環相扣,整個教學活動充滿了生動活潑,紮實有效。

四、體驗成功,放飛潛能。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給兒童以勞動的快樂,取得成績的快樂,喚醒隱藏在他們內心的自豪感,自尊感,這是教育工作的一條金科玉律。”在課即將結束的時候,讓學生把祝福的話和小夥伴們分享,使每個孩子都品嚐到成功的喜悦,獲得成功的滿足。他們樂於展示自己,他們更懂得關愛夥伴,他們的個性健康地發展.

但課堂總是充滿了遺憾啊!在課堂實際生成的瞬間,我只能憑自己的一種直感去感受來自孩子們的對文本的解讀和迴應,然後對教學預設作出相應的隨機調整。這種課堂策略當然受教師敏感度和經驗度的影響,我在這方面明顯是很欠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