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反思

《酸的和甜的》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1.89W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酸的和甜的》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酸的和甜的》教學反思

《酸的和甜的》教學反思1

《酸的和甜的》這篇課文是一個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説葡萄酸,迷惑了小松鼠和小兔子。如果不是小猴子敢於親自嚐嚐,他們都將錯過一頓美餐。

在課堂教學中,為了突破難點,理解“迫不急待”的意思,並用迫不急待説話,我準備了一串紫紅色的葡萄。

教學片段如下:

師:小朋友們,忘記了嗎?剛才老師不僅帶大家去葡萄架下去看看,還摘了一串紫紅色的葡萄,想吃嗎?現在老師給大家一個機會,你們從座位上迫不急待地上台摘葡萄吃,快呀!迫不急待地上來吧。

生:衝啊!(摘葡萄)

師:你明白了“迫不急待”的意思了嗎?

生:我激動地衝上來,就是“迫不急待”的.意思。

生:我很想吃,心情很激動,就是“迫不急待”的意思。……

師;你能把剛才的行為用“迫不急待”説話嗎?

生;老師讓我們上台摘葡萄,我迫不急待地衝了上去。

師:其實,在生活中我們也經常迫不急待地去做一件事,你能説説嗎?

生:公交車來了,我迫不急待地上車。

生:上完體育課,我迫不急待地跑到班級喝水。

反思:

這個片段教學結束之後,我便讓學生把葡萄放入抽屜,等下課之後再嘗。課後認真地反思,覺得這樣的處理方式不夠理想。如果當時我能靈活地結合第七自然段的內容“小猴聽了,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來。小松鼠和小兔子見它吃得這麼開心,也嚐了一顆。啊!真甜。”進行教學,讓“小猴子們”把上台摘到的葡萄分給沒摘到葡萄的“小松鼠”、“小兔子”們嚐嚐,讓孩子們現場品嚐葡萄,嚐出味道,才能真正地領悟到做任何事都要親自嘗試的道理,更有效地發揮這串葡萄有作用。

通過這堂課的教學,我深深地感觸到作為一名教師在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中,教育機智是多麼重要。而這教育機智要在日常教學中多實踐、多摸索、多積累。我想今後自己要在這方面多努力。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

《酸的和甜的》教學反思2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樂學,並用心投入其中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多媒體課件、葡萄及小動物頭飾等把學生帶進了搞笑的童話世界。使學生樂學,用心投入其中。課前交流時,我們玩“你演我們猜”的遊戲。之後又根據幾幅圖片認識了“猴子”“狐狸”“葡萄”等詞語。識字中,學生認識葡萄園裏的生字朋友,並用心組詞,在遊戲中自主識字,合作交流。在指導朗讀時,學生帶上頭飾進行表演,他們進入了主角,在讀讀演演中積累語言,自悟道理。在總結拓展深化明理時,我激趣引入:“學了這個故事,你必須想給小狐狸説幾句話吧!除了給狐狸説幾句話外,你還想對這些小動物們説點什麼?這樣,課堂自始至終都充滿了情趣,學生興趣盎然,用心投入其中。

二、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新課標用心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更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潛力、合作意識、創新意識以及實踐潛力。於是,我努力將這一理念體此刻識字和閲讀教學中。

1、自主是合作的前提和基礎:

因此我先鼓勵學生自主識字,再引導他們合作識字,交流方法。我説:“你覺得哪個字比較難記啊?”“誰有好辦法記住這個字?”透過循序漸進的識字過程,學生在自主、合作、遊戲中,識字潛力有所提高。

2、在閲讀教學中,我大膽把時間放給學生,鼓勵進行小組合作分主角朗讀,然後再進行小組展示讀,評讀,賽讀。這樣,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真正成為學生更好學習引導者。

三、朗讀想象,加深學生情感體驗,使學生積累語言,感悟道理

朗讀是低年級的訓練重點。在學生讀得正確、流利的基礎上指導他們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導他們讀出不同主角的特點,讀出不同的情感體驗。在這節課上,透過自由讀、指名讀、表演讀、交流讀、比賽讀、分主角讀等多種形式,有重點地指導學生讀好描述小狐狸、小猴子等語言、動作的語句,使學生充分地在讀中感悟,培養語感,積累語言,深化對課文的理解。同時,進一步引導學生想象小狐狸和小猴子的心理活動,加深了學生的情感體驗,為學生的感情朗讀做好鋪墊。

四、質疑問難,引導學生主動探究

在語文課中如何指導學生主動質疑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昇華學生情感的好方法。它能使學生更主動地探究知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體會到不再讓老師牽着走的樂趣,充分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潛力。在講到小狐狸夠不到葡萄卻説葡萄酸時,抓住時機,主動引導學生質疑,使學生在接下來的學習中目的更明確,思維更活躍。葉聖陶先生説:“把教師的要求轉變為學生的需求是教師的最高境界。”

五、品詞析句,幫忙學生積累語言

國小階段是語文素質的初步構成時期,是奠定基礎的時期。所以,在國小階段,務必注重語文基本素質的訓練與養成。二年級屬於低年段,就應培養學生初步理解詞句的潛力。這節課,對關鍵的詞句,啟發學生反覆揣摩,深刻理解,重點引導學生比較了兩組句子,透過感情朗讀、看動畫、換詞語、聯繫生活實際談感受等多種生動活潑的'形式幫忙學生多角度地理解了詞語,積累感悟語言。這種精雕細刻式的閲讀和討論,會使學生潛移默化地理解作者譴詞造句的精妙,理解了把句子寫具體、寫生動的妙處。

當然,本節課還存在着一些不足:

1、激勵評價的語言應更豐富:好的評價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明確知識點,幫忙學生樹立信心。在評價語言的藝術性上,語言有些貧乏,在以後教學中仍需加強。

2、加強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在學生合作學習這一環節中,由於學生年齡小,教師應個性關注學生合作學習的狀況,以保證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酸的和甜的》教學反思3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培養學生的想象潛力,表演潛力。透過學生的朗讀、表演等形式幫忙學生深入感悟。懂得做事不要輕信別人的話,要敢於親自嘗試的道理。

本課的教學設計理念如下:《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是學習語文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課堂是學生學習、活動、發展的重要場所,是他們自己的課堂。教師在教學中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讓每個學生用心主動地參與到語文學習活動中,點燃孩子思維的火花,開啟心靈的智慧,感受成功的快樂。使學生在生動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充分鍛鍊自己,展示自己,提高自己,為學生創新潛力的發展帶給一片廣闊的天空。

教學分為四大版塊:

1、回顧課文,激趣導入。在這部分,我把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相整合,把學生帶進了搞笑的童話世界,不但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了學生的興奮點,還為學生深刻領悟全文奠定了基礎。

2、質疑想象,朗讀感悟。這部分我一向以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激勵者的身份出現,引領學生透過感情朗讀深刻領悟課文,啟發想象,指導學生主動質疑問難,讓學生的思維始終處於活躍、亢奮的`狀態,鼓勵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並讓他們自主選取學習資料,自主評價,允許他們讀出自己獨特的體會,談出自己讀書的不同體會。對關鍵的詞句,啟發學生反覆揣摩,深刻理解,重點引導學生比較了兩組句子,透過感情朗讀、看動畫、換詞語、聯繫生活實際談感受等多種生動活潑的形式幫忙學生多角度地理解了詞語,積累感悟語言。這種精雕細刻式的閲讀和討論,使學生潛移默化地理解了作者譴詞造句的精當,理解了把句子寫具體、寫生動的妙處。

3、拓展延伸,深化明理。引導學生直接與小動物對話,拉近了學生與小動物的距離,幫忙學生進入到故事的情境中,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薰陶和感染,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而且還培養了學生的口語交際潛力。

4、表演童話,師生評價。這一版塊的設計體現了語文學科的實踐性,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它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想象、實踐等潛力,讓學生在語文課上也能調動多種感官,真正“動“起來。學生興趣會更濃,受效會更好!

《酸的和甜的》教學反思4

“蒙養之時,識字為先”。低年級的新課程改革也正以此思想推行。死記硬背的識字方式已悄悄退出教學舞台。新課程改革提倡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現並掌握識字的規律,從而提高自身學習生字的潛力。

在一篇課文的教學中,我們往往會遇到這樣的情形:一講到課文資料,就會滔滔不絕地把課文資料講完,並且不知不覺地已經和學生分析了課文的中心。似乎一篇課文已經上完了,但仔細一想,會發現自己竟然忘了生字教學,一個生字都沒學呢。這時,為了過過場,就牽強地把課文中的生字孤立地拿出來,讓學生反覆地認讀,自己讀、同桌讀、開小火車讀、男女生對讀、全班齊讀……老師想盡一切辦法讓學生讀生字。這兒的生字教學有它的價值嗎?對於學優生來説,課文都能順利地學下來了,生字已經沒有學習的必要了;而對於學困生來説,這種機械、呆板的教學方式,是無法滿足他們的學習需要的。長此以往,學困生和學優生的差距會越來越大。

更有這樣的情形:在分析、理解課文資料之前,老師先把所有課文中即將要出現的生字拿出來進行教學,然後再學習課文資料。“集中識字”,雖然省時,易於操作,但是學生識記的效果不好,容易忘記。“集中識字”的方法,一向以來,被老師們所推崇,頻頻使用於課堂教學之中。但我們要清楚地意識到“集中識字”的方法務必適時而用。假若,一課中的生字相互之間有聯繫,有規律可尋,那運用“集中識字”,就能到達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生字沒有什麼規律,那我們就要慎用“集中識字”的方法。

教學案例及點評:

如何在學習課文的同時,有機地教學生字呢?(即“分散識字”)這是值得我們探討的。我在設計人教版二上年級第17課《酸的和甜的》第一課時的教學過程時,努力地嘗試着。在我的課堂中,有這樣幾個識字教學片段:

片段一:

師:多可愛的小動物啊,你記住它們的名字了嗎?好,我們一齊來讀一讀。

生齊讀:狐狸、小松鼠、小兔子、小猴子

師:在這些小動物的名字中有三個帶有相同偏旁的,你們找到了嗎?

生:有“狐”、“狸”、“猴”。

師:對,它們都有反犬旁(點紅“犭”),有許多野獸的名字中都有“犭”。比如説獅子的“獅”、一匹狼的“狼”,你還明白哪些?

生1:我還明白“豬”、“貓”、“狗”……

師:是的,它們都是野獸。

生2:我明白獵人的“獵”也帶有反犬旁。

師:對,獵人是以捕獵野獸為生的人,所以也帶有反犬旁。帶有反犬旁的字還有很多,感興趣的小朋友能夠在課外繼續找一找,然後在課堂裏和大家一齊交流。

點評:在認讀小動物名字的時候,利用形聲字的規律,引導孩子進行歸類識字。並瞭解到野獸的名字中帶有反犬旁。同時,教師應勢利導,將學生學習生字的興趣遷移到了課後,有利於學生識字潛力的進一步養成。

片段二:

師:故事講了小動物之間的一件什麼事啊?它們在談論什麼呢?

生:小動物在談論葡萄是酸的還是甜的。

師:這就是“葡萄”,出示詞語:葡萄。它們有什麼共同點?

生1:它們都有草字頭。

生2:它們都有撇和橫折鈎。

師:是呀!這兩個字只是裏面部分不同,就像是一顆顆的葡萄。記住了嗎?讀一讀。

師:你看,這些就是葡萄(貼“葡萄”)。這是一串葡萄(指“葡萄”,出示“串”。)這“串”字像什麼?

生1:像羊肉串。

生2:像冰糖葫蘆。

……

師:恩,你們很會觀察。被你們一説,還真像!這樣我們很快就把這個字記住了。讀一讀。

師:這種用事物的樣貌來記生字的方法真不錯。

點評:“葡萄”和“串”的`學習很自然(科學)地融入了課文的學習之中。並非牽強地套用,而是順應了學生學習的需要。教師還抓住了生字的特點,以特點入手來突破難點。“葡萄”是形聲字,而且思考到這兩個字不能分開使用,因此,沒有把它們分開進行教學,而是整體認讀、識記。學生以觀察它們的共同點和不同點,對生字有了大致的輪廓和印象。“串”是象形字,教師引導學生從像什麼的角度去識記,自然(科學)而然地就和一串串的事物的樣貌聯繫了起來。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了象形字的特點,初步學會象形字的識記方法。

這些識字方法的習得,是教師教學的最終目的。只要我們教師善於思考,樂於鑽研教材,就必須能根據生字的特點,在課文教學的過程中找到識字教學的立足點,準確把握學習生字的時機。讓生字教學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成為學生樂於學,老師樂於教的資料。

《酸的和甜的》教學反思5

【導語】的會員“MCJ”為你整理了“《酸的和甜的》教學反思15篇”範文,希望對你有參考作用。

《酸的和甜的》教學反思1

《酸的和甜的》是一篇童話故事,內容簡單有趣,意義深刻,耐人尋味。本人在執教的這堂課:課堂結構簡單化,教學方法多樣化。從一開始的導入到朗讀,學生表現出好奇與學習的熱情,是一堂比較成功的課。下面具體談談。

1、導入新穎

上課一開始,在板書時,邊寫邊教學生字“酸”:瞧,左邊部分多像一張緊皺眉頭的臉啊。“甜”:左邊一個“舌”,右邊一個“甘”,嚐到了甘蔗甜甜的。形象有趣的教學,讓孩子們在同學的豐富表情中迅速地學會兩個生字。

2、抓住漢字特點,教學“串”字

“串”是象形文字,先出示兩幅圖片,讓學生觀察、比較後填量詞一(串)葡萄,一(串串)葡萄。學生在比較之中理解“一串”和“一串串”的意思,體會用詞的準確性。再引出“串”的教學,指導學生用各種方法形象地記憶“串”,讓學生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形象美。

3、朗讀想象,加深學生情感體驗

朗讀是低年級的'訓練重點。本節課是第一課時,教學目標之一就是在學生讀得正確、流利的基礎上指導他們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導他們讀出不同角色的特點,讀出不同的情感體驗。在這節課上,通過自由讀、指名讀、表演讀、交流讀、比賽讀、分角色讀等多種形式,有重點地指導學生讀好語句,使學生充分地在讀中感悟,培養語感,積累語言,深化對課文的理解。同時,能抓住時機,進一步引導學生想象小狐狸和小猴子的心理活動,加深了學生的情感體驗,為學生的感情朗讀做好鋪墊。更值得一提的是,教學中,老師能尊重學生個體的感受和獨特的體驗,鼓勵學生讀書有不同的感受。如指導學生讀狐狸的話時,鼓勵學生有不同的讀法;

但是在課堂上的一點缺陷:

1、學習活動個性化未充分體現

朗讀課文不是由老師指定學生而是讓小朋友自己確定“我想讓你來讀一篇課文都要給學生一種思想的啟迪,關注社會、關注生活、關注生命。這篇課文的教育價值就在於讓學生如何看待生活中的事,要勇於去嘗試。

2、關於朗讀的指導

在課堂的第二個環節“初讀感知,觸摸角色”時,讓學生讀文中的角色,但是自己卻並未進入角色。老師可以讀讀小猴子的角色。老師的參與能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文本。

《酸的和甜的》教學反思6

《酸的和甜的》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以“使人受啟發的詞語和故事”為主題,《酸的和甜的》為最後一課,是一篇以連環畫形式編排的童話,在體裁上具有雙重特徵。文中8個自然段配有8幅插圖,講了一個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告訴了我們平時做事要親自去體驗、去嘗試的道理。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主要採用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表演讀體驗文章內容的.方法。

興趣是學習的最好的老師,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導入新課時,我是這樣引導的,今天我們來玩個小遊戲,遊戲的名稱叫做我説詞語,你做表情。高興,非常高興,難過,非常難過。假如你吃了一個很酸的橘子,跟我一起讀,酸。假如你吃了一個很甜的糖果,跟我一起讀,甜。這樣便引入了本課的課題,也能引起學生的思考,為什麼課題用了酸的和甜的呢?更有利於激發學生的興趣。

語文閲讀的學習,要讓學生深入文本,達到學生與本課的理解,利用多媒體課件、葡萄及小動物頭飾等把學生帶進了有趣的童話世界。使學生樂學,積極投入其中。在讀讀演演中積累語言,自悟道理。

不足之處:在這一課的文本解讀中,學生對不要輕易相信別人的話,要親自嘗試的道理理解到位,但是對於有些專家對於教材的解讀——狐狸的酸葡萄心理,我沒有合適的滲透,換句話説,我不知道該不該滲透,今後我還要多研究,多思考。

《酸的和甜的》教學反思7

《酸的和甜的》是一篇既生動搞笑又寓意深刻的課文。剛從課堂上走下來的我仍然充滿了激情和自信。回想起我和學生一齊走過的這難忘的四十分鐘,靜靜回味我們的真心交流,品味學習過程中感情的碰撞和思維的火花,我感到了快樂,同時也激動不已。美國學者波斯納認為: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此刻,我將結合課堂教學環節,談談我的本課設計中想體現的教學思想及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

一,在愉悦的教學氛圍中,學生樂學,並用心投入其中

於永正老師的格言裏有這麼一句話:語文教學應當充滿情趣。只有情趣盎然的課堂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情趣盎然的氛圍才能引領學生進入語文的自由王國。的確如果學生感到了快樂,那麼他們就會用心思考,主動參與。所以,本課我力爭創設愉悦可持續型氛圍,讓學生樂學,用心投入其中。課前交流時,我們玩"你演我們猜"的遊戲。之後又根據幾幅圖片認識了"猴子""狐狸""葡萄"等詞語。識字中,學生認識葡萄園裏的生字朋友,請出捉迷藏的詞朋友,於遊戲中自主識字,合作交流。在指導朗讀時,學生帶上頭飾進行表演,他們進入了主角,在讀讀演演中積累語言,自悟道理。佈置開放型作業時,我激趣引入:"學了這個故事,你必須想給小狐狸寫幾句話吧!除了給狐狸寫幾句話外,你還想幹些什麼呢"這樣,課堂自始至終都充滿了情趣,學生興趣盎然,用心投入其中。

二、在朗讀指導,以讀為本中,使學生積累語言,感悟道理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可透過創設情境,激發閲讀興趣,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尊重獨特感受。整個讀書過程為弘揚學生個性,激發學生靈性服務。我努力將以上思想運用教學實踐中。

1,讀書方式多樣,激趣學文:課文教學中,我力求把讀放首位,透過自讀,評讀,小組合作讀,小組展示讀等方式,使學生喜歡讀書,並把課文讀準,讀流利,到有感情。

2,在讀中落實重點詞句,感悟課文資料,領悟文中藴涵的深刻道理。

葉瀾教授説過這麼一句話,一堂好課,應當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那麼這天這堂課,我覺得最大的一個感觸就是,孩子們都活了,整個課堂洋溢着一種很熱烈的氛圍。孩子們大膽地説,大膽地演,充滿着一種激情。所以我感覺到,我在這樣的課堂當中感受到快樂。再回過頭來細細反思課堂,我總結出以下幾點做的`不完善:

1,因為每一個孩子的個性不一樣。他的思維,他的表達都是各有各的特點。個性是,有些問題提出去後,孩子們就應要這樣答,但是他偏偏就不這樣答,這時候怎樣辦我想,這時候老師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着急,靜下心來,學會等待,學會寬容,學會引導。在這種等待當中,慢慢的引導孩子,使得在這堂課當中體現一種生成性,使孩子,由原先的説得不好到説得好,由原先的理解得不深到之後的理解得到位,那麼我想,課堂上就是要體現這樣的一種生成性。而這一點正是我所欠缺的。

2,感覺到在課堂上,有一些地方,該放手的,讓孩子大膽的來提問,大膽的來辯論,像這樣的一些地方,自己感覺好象還放的不是很開,老是有一種,期望能夠把孩子抓住,或者説課堂的結果能給抓住。期望這個課能夠上得比較完美,然後也不拖堂,時間到了,我這個課就上完了還是多多少少有受這樣一種思想觀念的束縛和影響。我想自己在今後的教學當中,儘量的避免這樣的一種約束,讓自己的課堂更開放,更充滿人文化的生命活力。

我想我們對一堂課來説,我們能夠追求他成功。所謂的成功就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學生都得到了更好的發展。但是,不能追求完美。因為完美,實際上他是不可預期的。

《酸的和甜的》教學反思8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我執教的《酸的和甜的》一課正是想努力體現這一教學思想,使教學真正成為師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執教後,我覺得本堂課基本突現了學生這一主體,彰顯了學生的個性。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我覺得這節課主要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一)合理地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成功的祕訣。當學生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那麼學習便不再是一種負擔。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通過多種渠道積極為學生創設情境。課堂上,我利用多媒體課件把學生帶進了有趣的童話世界。用自己親切生動的語言引領學生與小動物們同喜同樂,同急同憂。用形象的語言描述誘人的葡萄,學生們都睜大了眼睛,垂涎欲滴。整節課在寬鬆民主的氣氛下進行的,師生關係比較和諧,學生學得比較輕鬆。

(二)朗讀想象,加深學生情感體驗

朗讀是低年級的訓練重點。本節課是第二課時,教學目標之一就是在學生讀得正確、流利的基礎上指導他們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導他們讀出不同角色的特點,讀出不同的情感體驗。在這節課上,我通過自由讀、指名讀、表演讀、交流讀、分角色讀等多種形式,有重點地指導學生讀好描寫小狐狸、小猴子等語言、動作的語句,使學生充分地在讀中感悟,培養語感,積累語言,深化對課文的理解。同時,抓住時機,進一步引導學生想象小狐狸和小猴子的心理活動,加深了學生的情感體驗,為學生的感情朗讀做好鋪墊。教學中,我充分尊重學生個體的感受和獨特的體驗,鼓勵學生讀書有不同的感受。如指導學生讀狐狸的話時,我引導學生體會當狐狸忙乎了半天,還摘不到一顆葡萄時,他會怎樣?從而根據自己不同的理解讀好“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在引導學生解決“為什麼狐狸硬説葡萄是酸的?他心理會怎麼想?”這一問題時,允許學生有不同的理解等。

(三)品詞析句,幫助學生積累語言

國小階段是語文素質的初步形成時期,是奠定基礎的時期。所以,在國小階段,必須注重語文基本素質的訓練與養成。二年級屬於低年段,應該培養學生初步理解詞句的能力。這節課,我對關鍵的詞句,啟發學生反覆揣摩,深刻理解,重點引導學生體會句中加了“迫不及待”、“大口大口”等詞後的不同表達效果,通過感情朗讀、動作演示、聯繫生活運用等多種生動活潑的形式幫助學生多角度地理解了詞語,積累感悟語言。這種精雕細刻式的閲讀和討論,會使學生潛移默化地理解作者譴詞造句的精當,理解了把句子寫具體、寫生動的妙處。

當然,本節課還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激勵評價的'語言應更豐富。

好的評價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明確知識點,幫助學生樹立信心。本節課,我很注重體現評價的多元性,採用了師生評價,生生評價和自我評價等形式,但在評價語言的藝術性上,語言有些貧乏,沒能在學生最需要鼓勵的時候進行恰到好處的點評,在以後教學中仍需加強。

(二)加強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在學生合作學習這一環節中,由於學生年齡小,教師應關注學生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對於個別小組的合作學習只停留在形式上,老師應作為學習的參與者參加到小組的學習中,以平等的身份引導孩子真正地參與到學習中。以保證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酸的和甜的》教學反思9

〈一〉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學習的真正主人。在課堂教學中我建立了一種和諧、平等、民主的師生關係,使學生能盡情地參與和表達。讚賞是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添加劑。課堂上老師不要吝惜自己的表揚,不要吝惜讚許的微笑。教學中我不僅用語言激勵,比如:“你真棒,你又給了老師一個驚喜。”“你可真了不起”等;還要運用肢體語言,如點頭讚許,和學生握握手,親切地拍拍學生的頭。通過這些方式,讓學生體會到老師對他的欣賞,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二〉以讀為本,自讀自悟。教學中我採用個別讀、評價讀、表演讀多種讀書方式,調動每個學生讀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尊重學生的閲讀感受,深入體會了文中小動物的心情及思想,讓學生自己的感情體驗代替了整齊劃一的朗讀指導。

〈三〉啟發想象,加深感悟。〈課程標準〉對低年級的閲讀有明確要求: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去獲得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美。教學中,我結合“一串串紫紅色的葡萄”這句話,用生動的語言對葡萄的形、色、味進行渲染,引發學生對葡萄成熟後那誘人的情景的想象,加深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四〉以演促讀,鼓勵創造。本文是一則篇幅較長的童話,而童話這類課文特別適合學生表演。所以我採用了個性化教學,用朗讀和表演代替老師的講解和分析,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引入情境表演,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讀中學,演中悟。

《酸的和甜的》教學反思10

本篇課文很有教育意義,課文是一個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也非常適合孩子們演藝童話劇。“吃不着葡萄説葡萄酸”是狐狸在鬧笑話,同時教育孩子們做什麼事情都要勇敢的嘗試,不要只聽別人在一旁煽風點火,從而錯失良機。

在本課教學中,我從學生的興趣入手,遵從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一原則,每個環節我都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時,我藉助文中的插圖,閲讀課文,感知生字,從而要孩子瞭解故事的主要內容。

一.多種形式激發學生識字興趣

如果學生感到了快樂,那麼他們就會積極思考,主動參與。所以,本課我力爭創設愉悦可持續型氛圍,讓學生樂學,積極投入其中。上第一課時,我們玩“你演我們猜”的遊戲。接着又根據幾幅圖片認識了“猴子”“狐狸”“葡萄”等詞語。識字中,學生認識葡萄園裏的生字朋友,請出捉迷藏的詞朋友,於遊戲中自主識字,合作交流。

本課教學中不搞孤立,枯燥的識字環節中我採用了“隨文識字”的方法,堅持“生字從文中來,再到文中去”的識字順序。在學習生字的.基礎上,要求學生組詞、造句,從而鞏固生字的應用。

二.注重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表演能力

課文朗讀從低年級開始加強練習,指導朗讀培養學生的語感。在朗讀中理解課文,從讀中感知、感悟。本節課處處都能聽到朗朗的讀書聲,我利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要求他們初步感知課文,等待學生學完後,又回到文中。從而體會語文的優美及韻味。

在讀中落實重點詞句,感悟課文內容,領悟文中藴涵的深刻道理。如我在教學中重點抓住了:

小猴子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這兩個句子去感悟語句的生動、形象、具體。

小猴子吃起葡萄來。

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來。

這兩個句子去了解小猴子喜歡吃葡萄和吃葡萄的着急心情。

在學生學完課文之後,我激趣引入:“學了這個故事,你一定想給動物們説幾句話吧!”“小動物們你們又想跟大家説點什麼呢?”這樣,課堂自始至終都充滿了情趣,學生興趣盎然,積極投入其中。

當然,本堂課還有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

1、本課開始我以“你喜歡故事中的誰”導入對課文的學習。大部分學生喜歡小猴子,我就先指導學生學習了有關小猴子的段落,是從課文的中間部分入手。當講到小松鼠和小兔子吃到了這麼甜的葡萄為什麼卻皺起了眉頭時,我直接告訴學生第一段告訴了我們答案,隨即便開始了對第一段的學習。這樣設計跳躍性較大,學生比較難理解。我覺得可以改成這樣的設計,先問問學生“狐狸為什麼硬説葡萄是酸的”,讓學生讀讀有關句子,便很自然地導入對第一段的學習。

2、教師的語言需要錘鍊。課堂上,我問學生“你為什麼説這是一隻調皮的小猴子”這樣問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説有點難,學生顯然無從下手。若把問題換成“你從哪兒看出這是一隻調皮的小猴子”,學生很自然地就會想到從課文中找有關句子。這樣換個問法不僅大大降低了問題的難度,而且還不至於挫傷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

《酸的和甜的》教學反思11

《酸的和甜的》是課標實驗教材二年級的一篇閲讀課。它既生動搞笑又寓意深刻。剛從課堂上走下來的我仍然充滿了激情和自信。回想起我和學生一齊走過的這難忘的四十分鐘,靜靜回味我們的真心交流,品味學習過程中感情的碰撞和思維的火花,我感到了快樂,同時也激動不已。此刻,我將結合課堂教學環節,談談我的本課設計中想體現的教學思想:

一、把握生字學習的時機,分散識字

“蒙養之時,識字為先”。低年級的新課程改革也正以此思想推行。死記硬背的'識字方式已悄悄退出教學舞台。新課程改革提倡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現並掌握識字的規律,從而提高自身學習生字的潛力。課前交流時,我讓學生猜猜我最喜歡的水果是什麼?之後出示“葡萄”圖片及詞卡。“葡萄”是形聲字,而且思考到這兩個字不能分開使用,因此,沒有把它們分開進行教學,而是整體認讀、識記。告訴學生上面的草字頭就像高高的葡萄架,下面的部分,就像沉甸甸的葡萄。這樣,學生對生字有了大致的輪廓和印象。“串”是象形字,我引導學生從像什麼的角度去識記,自然而然地就和一串串的事物的樣貌聯繫了起來。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了象形字的特點,初步學會象形字的識記方法。在識記“猴”、“狐”、“狸”三個生字時,我先讓學生觀察這三個生字有什麼共同點,並出示甲骨文中“犭”的寫法。像一條蹲坐在地上的小狗,學生自主習得“犭”愛和動物交朋友。

二、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新課標用心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更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潛力、合作意識、創新意識以及實踐潛力。於是,我努力將這一理念體此刻識字和閲讀教學中。在學習“轉來轉去”一詞時,我告訴學生“轉”是一個會變魔術的多音字,表示繞圈子的時候讀“zhuàn”,由此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學習中,決定出“轉”在本課中的正確讀音。並能舉一反三地得出“電風扇會轉”、“大風車會轉”……

在閲讀教學中,我大膽把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把難讀的句子劃下來,並鼓勵多讀幾遍,把句子讀準讀好。這樣,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創設情境,感悟語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可透過創設情境,激發閲讀興趣,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尊重獨特感受。整個讀書過程為弘揚學生個性,激發學生靈性服務。我努力將以上思想運用教學實踐中。在教學第一自然段時,我讓學生體驗小狐狸的主角,問問小狐狸在葡萄架下幹什麼,並讓學生演一演小狐狸在葡萄架下轉來轉去動腦筋想辦法的樣貌。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悟了詞語的感彩,朗讀時,自然能做到聲情並茂。

《酸的和甜的》教學反思12

今天教學《酸的和甜的》,這是一個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狐狸因為“吃不到葡萄”就説“葡萄酸”,松鼠、兔子因此被迷惑,若不是小猴子敢於嘗試,他們都將錯過一頓美餐。在本課教學中,我從學生的興趣入手,每個環節都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語言文字的訓練落到實處,效果不錯。尤其是字、詞、句訓練層層推進,有梯度表現在

在出示一串“葡萄”實物後,我隨機進行“葡萄”的生字教學,然後再次出示這串葡萄,要求學生練説“一( )葡萄”,學習生字“串”,在此基礎上再提高難度訓練説“一串( )的葡萄”,學生因為有實物觀察,發言積極性高,表達準確到位。

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為了幫助學生理清脈絡,我及時地貼出小動物板圖,隨機學習了“狐狸、猴”等字後,要求學生用:“( )、( )和( )認為葡萄是酸的,( )認為葡萄是甜的'。”句式説話,學生表達很清楚,為今後將“三句話合併成一句話”的訓練打下基礎。

在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時,在觀察插圖的基礎上,我創設了一個情境:一隻小兔子一蹦一跳地走過來,正準備伸手摘葡萄,小松鼠連忙説( )要求學生展開想象,訓練語言;在此基礎上我還和學生分角色對話,進行口語交際訓練示範,要求學生模仿並試着去練習,學生熱情高漲,充分發揮了想象,表演效果好。

 不過,細細反思本堂課,我總結出以下幾點做的不完善:

1、在學習了“小狐狸想盡辦法摘葡萄”的那個環節後,其實可以穿插“一會兒…..一會兒”的句式訓練,這是一個很好的訓練點。

2、學完這篇課文以後可以讓學生聯繫實際説説在我們的生活中有沒有像小松鼠一樣的人,或者説以後該怎麼做,使故事的道理進一步得到昇華。

《酸的和甜的》教學反思13

《酸的和甜的》這篇課文是二年級上冊的一篇童話故事。由於其形式活潑,故事情節有趣,又含有深刻的寓意,所以是小孩子喜歡讀和學習的課文。從我執教的短短的40分鐘的.時間裏,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我覺得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一)、合理地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興趣是成功的祕訣。

當學生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那麼學習便不再是一種負擔。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通過多種渠道積極為學生創設情境。課堂上,用自己親切生動的語言引領學生與小動物們同喜同樂,同急同憂。整節課在寬鬆民主的氣氛下進行的,師生關係比較和諧,學生學得比較輕鬆。

(二)、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新課標積極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更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意識、創新意識以及實踐能力。於是,我努力將這一理念體現在閲讀教學中。在閲讀教學中,我大膽把時間放給學生,鼓勵進行小組合作分角色朗讀,然後師生再進行合作朗讀。在反覆的朗讀中感悟文章所藴含的道理。

(三)、品詞析句,幫助學生積累語言

這節課,對關鍵的詞句,啟發學生反覆揣摩,深刻理解,重點引導學生比較了兩組句子,通過有感情朗讀、聯繫生活實際談感受等多種生動活潑的形式幫助學生多角度地理解了詞語,積累感悟語言。這種精雕細刻式的閲讀和討論,會使學生潛移默化地理解作者譴詞造句的精當,理解了把句子寫具體、寫生動的妙處。

當然,本節課還有以下幾點做得不完善,值得自己好好思索:

1、時間分配有點不合理。

2、學生朗讀的時間還是不太多。

3、教師的語言需要錘鍊。

4、注重語文教學的人文性。

執教這節課使我深刻意識到教師的教學基本功,自身素質的高低,對語文課成敗關係重大。我應該感謝這節課,它使我擁有了一個新的體驗,今後,我會沿着這條航線,在教改之路上,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酸的和甜的》教學反思14

抓住生字的特點,把握學習生字的時機——

背景:

“蒙養之時,識字為先”。低年級的新課程改革也正以此思想推行。死記硬背的識字方式已悄悄退出教學舞台。新課程改革提倡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現並掌握識字的規律,從而提高自身學習生字的能力。

在一篇課文的教學中,我們往往會遇到這樣的情形:一講到課文內容,就會滔滔不絕地把課文內容講完,並且不知不覺地已經和學生分析了課文的中心。似乎一篇課文已經上完了,但仔細一想,會發現自己竟然忘了生字教學,一個生字都沒學呢。這時,為了過過場,就牽強地把課文中的生字孤立地拿出來,讓學生反覆地認讀,自己讀、同桌讀、開小火車讀、男女生對讀、全班齊讀……老師想盡一切辦法讓學生讀生字。這兒的生字教學有它的價值嗎?對於學優生來説,課文都能順利地學下來了,生字已經沒有學習的必要了;而對於學困生來説,這種機械、呆板的教學方式,是無法滿足他們的學習需要的。長此以往,學困生和學優生的差距會越來越大。

更有這樣的情形:在分析、理解課文內容之前,老師先把所有課文中即將要出現的生字拿出來進行教學,然後再學習課文內容。“集中識字”,雖然省時,易於操作,但是學生識記的效果不好,容易忘記。 “集中識字”的方法,一直以來,被老師們所推崇,頻頻使用於課堂教學之中。但我們要清楚地意識到“集中識字”的方法必須適時而用。假若,一課中的生字相互之間有聯繫,有規律可尋,那運用“集中識字”,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生字沒有什麼規律,那我們就要慎用“集中識字”的方法。

教學案例及點評:

如何在學習課文的同時,有機地教學生字呢?(即“分散識字”)這是值得我們探討的。我在設計人教版二上年級第17課《酸的和甜的》第一課時的教學過程時,努力地嘗試着。在我的課堂中,有這樣幾個識字教學片段:

片段一:

師:多可愛的小動物啊,你記住它們的名字了嗎?好,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生齊讀:狐狸、小松鼠、小兔子、小猴子

師:在這些小動物的名字中有三個帶有相同偏旁的,你們找到了嗎?

生:有“狐”、“狸”、“猴”。

師:對,它們都有反犬旁(點紅“犭”),有許多野獸的名字中都有“犭”。比如説獅子的“獅”、一匹狼的“狼”,你還知道哪些?

生1:我還知道“豬”、“貓”、“狗”……

師:是的,它們都是野獸。

生2:我知道獵人的“獵”也帶有反犬旁。

師:對,獵人是以捕獵野獸為生的人,所以也帶有反犬旁。帶有反犬旁的字還有很多,感興趣的小朋友可以在課外繼續找一找,然後在課堂裏和大家一起交流。

點評:在認讀小動物名字的時候,利用形聲字的規律,引導孩子進行歸類識字。並瞭解到野獸的名字中帶有反犬旁。同時,教師應勢利導,將學生學習生字的興趣遷移到了課後,有利於學生識字能力的進一步養成。

片段二:

師:故事講了小動物之間的一件什麼事啊?它們在談論什麼呢?

生:小動物在談論葡萄是酸的還是甜的`。

師:這就是“葡萄”,出示詞語:葡萄。它們有什麼共同點?

生1:它們都有草字頭。

生2:它們都有撇和橫折鈎。

師:是呀!這兩個字只是裏面部分不同,就像是一顆顆的葡萄。記住了嗎?讀一讀。

師:你看,這些就是葡萄(貼“葡萄”)。這是一串葡萄(指“葡萄”,出示“串”。)這“串”字像什麼?

生1:像羊肉串。

生2:像冰糖葫蘆。

師:恩,你們很會觀察。被你們一説,還真像!這樣我們很快就把這個字記住了。讀一讀。

師:這種用事物的樣子來記生字的方法真不錯。

點評:“葡萄”和“串”的學習很自然地融入了課文的學習之中。並非牽強地套用,而是順應了學生學習的需要。教師還抓住了生字的特點,以特點入手來突破難點。“葡萄”是形聲字,而且考慮到這兩個字不能分開使用,因此,沒有把它們分開進行教學,而是整體認讀、識記。學生以觀察它們的共同點和不同點,對生字有了大致的輪廓和印象。“串”是象形字,教師引導學生從像什麼的角度去識記,自然而然地就和一串串的事物的樣子聯繫了起來。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了象形字的特點,初步學會象形字的識記方法。

這些識字方法的習得,是教師教學的最終目的。只要我們教師善於思考,樂於鑽研教材,就一定能根據生字的特點,在課文教學的過程中找到識字教學的立足點,準確把握學習生字的時機。讓生字教學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成為學生樂於學,老師樂於教的內容。

《酸的和甜的》教學反思15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9個生字,會寫8個字

2.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能讀出不同動物的語氣

3.德育目標:通過課文的學習,懂得做事要親自嘗試的道理

二.教學重、難點

三.課前準備

生字卡片、帶有動物名字的動物圖片、葡萄圖片、蜂蜜和醋各一小杯

四.教學過程:

本課計劃兩課時完成,在此重點介紹第一課時的設計。

一、

趣味導入,未入其文先聞其味

出示醋和蜂蜜,師:我這有兩樣好東西,你們猜猜是什麼?再請兩名學生親自品嚐,(醋和蜂蜜)師:你是怎麼知道的?(因為醋是酸的,蜂蜜是甜的)

師:通過親自品嚐,我們知道它們的味道是酸的和甜的,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課文《酸的和甜的》。板書課題並齊讀。

(潛移默化中初步感悟做事要親自嘗試的道理)

二、

初讀感悟,夯實基礎整體感知

1. 認識動物

課文裏寫到了許多小動物,它們是誰呢?請大家説一説。出示相應動物圖片。(狐狸、猴子、兔子、松鼠)

強調反犬旁:狐、狸、猴三個字都有個共同的地方,你們發現了嗎?(都帶有反犬旁)很多動物的名字都帶有這個偏旁,你們還能説説帶有反犬旁的、表示動物的字嗎?(獅、貓、狗、豬)

2.學習生字

小動物們帶來了生字卡片,想要考考大家,你們有信心讀好嗎?

① 出示生字卡片集體認讀

② 把卡片發給小老師,讓小老師帶讀

③ 交流識字方法:你有哪些好方法記住這些生字?鼓勵學生大膽發言。

(多種形式的認讀,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培養學生自主、合作、交流的意識)

3. 自讀課文

學生自讀課文,讀後想想哪些動物認為葡萄是酸的,哪些動物認為葡萄是甜的。請學生上台在酸和甜下面貼上相應的動物圖片。

三、

朗讀感悟,走進動物內心世界

1.體會狐狸的心急

是誰第一個説葡萄是酸的?(狐狸)

出示葡萄圖片:老師這裏也有一串葡萄,你們想吃嗎?小狐狸想吃嗎?你從圖上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讀讀第一段,看看課文是怎麼寫的,找出寫狐狸很想吃葡萄的句子。(指名讀)

小狐狸想吃葡萄,可是一顆也沒摘到,它的心情會是怎樣的?(傷心、失望)所以,它指着架上的葡萄説(請學生找出,並指導學生有表情地朗讀句子)

誰能讀出小狐狸摘不到葡萄的着急和失望?

現在,全班起立,一邊做動作(轉來轉去、跳、指)一邊讀第一段。

(用多種方式的朗讀調動學生讀書的積極性,從而使學生樂於走進文本,進行與文本的對話)

2.體會小松鼠和小兔子的輕信

小松鼠和小兔子相信小狐狸的話了嗎?從哪裏可以看出來?(兩個一定)

分組讀讀小松鼠和小兔子的想法,小動物當時是怎麼想的呢?老師當小記者分別採訪小松鼠和小兔子。

(讓學生把自己當作小松鼠和小兔子,進一步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

3.體會小猴子的迫不及待

森林裏的小動物們是不是都相信了小狐狸的話?(沒有)是誰不相信呢?(小猴子)讀讀第四段,看看小猴子是怎麼做的。

找出哪個詞寫了小猴子特別想吃葡萄?(迫不及待)

誰能讀出小猴子特別想吃到葡萄的心情?並來表演一下迫不急待的樣子。

你能用迫不及待説個句子嗎?

師給提示:

下課了,同學們迫不及待地

天氣太熱,一回到家,我就迫不及待地

(迫不及待這個成語在理解上不難,但是要運用成語説句子是有難度的,所以採用先扶後放的方式,先給學生範例,讓學生懂得運用的語境,再放手讓學生造句)

現在,老師來扮演小猴子,誰來扮演好心的小兔子來勸勸我?指名讀小兔子的話,指導讀好連忙説的語氣。

4.體會小猴子的追根問底

小猴子可就奇怪了,難道小松鼠和小兔子已經吃過葡萄了,不行,還是得問個明白。現在,同桌分角色朗讀5~6段,看看是怎麼回事。

請學生分角色表演讀。

5.體會小猴子的勇於嘗試

小猴子聽了它倆的.話,它是怎麼想的?又是怎麼做的呢?(大口大口地吃)

請學生做大口大口地吃的動作。

你什麼時候大口大口地吃過東西?

(創設生活情景讓學生理解重點詞語,做到隨文識字)

從大口大口地吃你體會到了什麼?你能通過朗讀來表現小猴子吃葡萄時的香甜嗎?

師做出津津有味吃葡萄的動作,引出:啊!真甜。學生賽讀啊!真甜。誰讀的好,老師就把葡萄圖片送給他。

6.是呀,葡萄明明是甜的,可是狐狸為什麼硬説葡萄是酸的?你能幫小兔子和小松鼠説説嗎?

7.學了這篇課文,你想對小動物們説點什麼?

(通過學生之口來對狐狸、松鼠、小白兔、猴子做一個評價,可以瞭解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掌握情況)

五.

課堂小結,畫龍點睛總結全篇

是啊,我們應該向小猴子學習,不要輕信別人的話,做事要親自嘗試。

附板書設計

17.酸的和甜的

聽説 品嚐

狐狸 兔子 松鼠 猴子

教學反思

《酸的和甜的》這篇課文是一則生動有趣又寓意深刻的童話,學習這則故事,我和孩子們一起走進童話,走進小動物們的內心世界,也感受着每一次與孩子思維碰撞中產生的快樂。在快樂的同時,反思這兩個字又一次出現在我的腦海,於是,我又一次細細回味上課過程的點點滴滴,記錄下自己的進步和遺憾。

在這堂課的教學中,我將創設情境和注重朗讀的思想貫穿於課堂的始終:

一.創設情境,讓學生樂學

低年級的教學,要想方設法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千方百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要讓課堂變得靈動起來,就要懂得創設情境。所以,在整堂課中,隨處可以見到情境的影子。上課伊始,讓學生品嚐醋和蜂蜜的味道,這是情境;讓學生邊做動作邊讀描寫小狐狸的那段話,體會小狐狸的心急和失望,這是情境;讓學生調動生活中大口大口地吃東西的經驗品味小猴子吃葡萄的香甜,這也是情境。在情境的變化中,學生一次次走進文本,走進動物的內心。在情境的變化中,學生變得樂學,愛學。

二.朗讀多樣,讓學生樂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可通過創設情境,激發閲讀興趣,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整個讀書過程應該為弘揚學生個性,激發學生靈性服務。於是,在整堂課中,賽讀、分角色讀、表演讀、採訪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便猶如一顆顆石子,激起課堂中一朵朵美麗的浪花。聽着學生富有個性的朗讀,聽着學生聲情並茂地朗讀,你會感到這是一種愉悦,一種享受。

有人説,課堂永遠是一門缺憾的藝術。是的,在課堂的教學中,我也留下了許多遺憾。

圖文結合是這篇課文的特點,但我卻將課文插圖的作用完全忽略了,如果能讓學生邊看圖邊讀課文,邊看圖邊想象動物的對話,通過形象的畫面,就更有利於學生理解課文了。

低年級的教學,字、詞、句的訓練也十分關鍵。這堂課上,我對這些方面的訓練還不夠到位,特別是迫不及待這個成語的意思還沒點透,在學生還不十分理解意思的情況下就讓學生造句,這給學生造成了一定的難度。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教學的道路上,大到教學環節的設計,小到時間節奏的掌控,都需要我在實踐中不斷地探索。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不斷積累,不斷反思,讓我的課堂多一分精彩,少一分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