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反思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合集15篇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4.5K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三語文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合集15篇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1

長久以來,語文課堂充斥着淺薄,低級,呆板,濫情。給人的感覺是語文課堂就是思想品德課,説到基礎知識,就是字詞句;語文教師猶如豆腐娘、猶如皰丁大劫八塊,作文教學就是樣板戲;語文課改,如同”腦筋急轉彎“;語文要審美性,那就朗讀一下,最好再來點眼淚,到處是濫情……

説實話,在語文教學崗位上也已經有十四五個年頭了。見識了太多的墨守成規,見識了太多的矯情造作,見識了太多的陳詞濫情,自我總是與現實不夠合拍,跟不上形勢。有同行問我,你是怎樣樣上語文課的?其實語文課就是要瞎扯

十幾年來,我的語文課總能給學生以不一樣的感覺,我的課對傳統的課來説其實不能説是課,因為課堂上我喜歡瞎扯,説這説那,東拉四扯,海闊天空,信馬無疆,扯到哪兒算哪兒,評課者是很感冒的,諄諄教導我,不能腳踩西瓜皮,溜到哪裏算哪裏,放開教學,就是要放得開,為什麼要收回來呢?其實收不回來是也沒有關係的,學生其實在我瞎扯時是最認真的時候,也就是教學效果最佳的時候,他們聽着聽着,就流哈拉子,一不留神,就下課了。讓自我那充滿智慧的語言、靈動的語言、個性的語言、幽默的語言、甚至是勇敢的語言,更甚至那些語驚人倒的語言,全都猶如釘子般一個一個地釘進學生的心裏,一翻學生作文,寫下的全是我慷慨激昂的氣勢,看到這樣的作文,如果我改的卷子,我還有什麼理由不給高分呢?所以學生總是對我的課充滿着期待,期望我帶他們到處神遊,好不快活。自我的肚皮“吃”得飽飽的,並富有全面的營養,然後,“大腹便便”地走上課堂。一番神聊海侃,學生就得要領,就得新知,就解學生心中之惑,使難點疑點就通通變成亮點,真是事半功倍,掙得滿堂悦色。

我常常不把課本當回事,一本語文課本説不定我一個學期只上其中幾篇自認為美文的文章,而對自我喜歡的文章説不定一篇文章我要上個個把星期。我上過桂林山水一星期,我上過離別詩二首就用了十天,月光曲一上就上了一星期,對那些自我不感興趣的文章堅決不上,對那些説教意味甚濃的文章堅決不上,對自我認為不是美文的文章更是堅決不上的。現行課改課本,每單元都是同一題材的文章,教學目標基本相同,我就上一節課就差不多了,關鍵是要讓學生舉一反三自學。語文課每課不必須要有教學目標,我們的教學目標為什麼不能夠是一單元的教學目標呢?如第八冊第六整個單元都是講愛的教育這個主題,主題雷同不説,文章題材都雷同,上了第一課後,還真想不出來上後面三個課文的理由。有人説讓他們閲讀,看書,其實在國小語文課中,知識和情感儲備都還不豐富的學生對單純的誦讀以及很多閲讀並不是很感興趣。所以接下來,不神聊,不瞎扯還能玩什麼呢?

語文一節課能到達多少教學目標?異常是高段,一節課下來,他們就有了愛的衝動了?有愛的感覺了?絕對是瞎扯,其實語文的教學目標決不是一節課,幾節課所能達成的,就算字詞目標,也是不可能在一節課中達成的,學生經過不停的運用,才慢慢理解掌握的.,有時雖然你在上課時講過一下,帶過一下,難道學生就能夠初步達成思想目標了?不可能吧!有些目標一個學期,幾個學期,甚至幾年,也是達不成的,有些目標根本就是虛的。一種價值觀,一種情感,一種本事,不是靠某一課堂上的某一環節來完成,但我們必須在潛意識裏不斷的滲透,而後才能到達一種自然而然的效果。

一節課可是四十分鐘,根本就來不及講幾個笑話,根本就講不了一個精彩故事,,根本就來不急一次精彩的辯論,根本就來不及一次朗讀比賽,也根本就來不及一次口語比賽。所以以每節課為單位備課上課,是不太科學的。真搞不清楚大語文到底是什麼?

課本上自認美文的幾篇文章上完以後,其餘的時間都用來給學生講些課外的東西,比如向學生推薦一些美文,一齊來學,學生興趣昂然,羣情激奮,人人陶醉。或和學生談談國內外的大事啊等等,開闊開闊眼界,課堂內外到處都是語文,講着講着,常常會發現正講在興頭上,學生聽的正高興,下課時間卻到了……我認為這才算語文課。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2

古詩的理解對中學生來説難度在於:一是詩歌創作的時代久遠,遠離學生的生活實際;二是古詩中的特殊句式在現代漢語中並不常見;三是古詩中某些詞義與現代漢語中的詞義偏差較大,需結合具體語言環境、時代背景來理解。因此,學生的自主性學習應分三步走:

課前預習 自學清障

針對古詩的上述特點,課前可佈置學生利用字典、詞典等工具書,掃除學習上的“攔路虎”。

預習需完成的任務:

(1)瞭解詩人的生活朝代、生平事蹟、歷史背景;(

2)利用工具書理解難懂字詞的意思;

(3)讀通詩歌,大致瞭解詩意;

(4)試譯全詩,運用勾畫圈點讀書法和生疑發問讀書法找出問題;

(5)結合課後思考題,嘗試歸納詩歌主旨,找“詩眼”,找藝術手法。通過預習,學生基本掃除了學習障礙,變過去的被動聽取知識為主動索取知識,學習的目的性更加明確。

教師組織分組式討論,在課堂上讓學生交流彼此的預習成果,互相彌補預習漏洞,解決一些問題,交流思想打開思路。教師針對共性問題及難點問題進行點撥教學。

授之以漁 指導點撥

加強學法指導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前提和基礎。授之以漁,“漁”即學法,譯詩有“釋、留、補、調”四步法。釋:解釋難解字詞;留:保留字詞願意;補:把詩意跳躍、壓縮、省略的地方連綴起來,引申出來,補充完整;調:遇到詩中詞序變換的地方,譯時把它們的位置進行調換。理解詩意有“分、釋、理、連”四步法。

分:將詩句劃分成一個個詞或詞組;釋:解釋字詞;理:解釋詩句意思;連:説説整首詩的詩意。教師進行學法指導的具體步驟應該是:挖掘教材,鑽研學法---精心講授,滲透學法---回顧過程,揭示學法---自學實踐,運用學法。

如高二選修中杜甫的《登岳陽樓》,教師的教學設計

第一步,請學生介紹杜甫及本詩寫作背景;

第二步,初讀全詩,交給學生古詩“釋、留、補、調”四步法,指導學生釋詞句,説詩意;

第三步,激疑品詞,帶領學生進一步感受詩歌所描繪的寬闊宏偉的意境,置身詩境,緣景明情,體會杜詩沉鬱頓挫的`創作風格;第四步,帶領學生展開想象,反覆吟詠,感受老杜品格,窮而愈堅,悲而能壯,在自怨身世之中,仍保持傲岸的氣魄與闊大的胸襟;第五步,回顧學習過程,揭示學法----知作者→解題意→譯詩意→想意境→悟詩情。

對比閲讀 探索發現

接下來,佈置學生自學《與夏十二登岳陽樓》及《旅夜書懷》,主要讓學生運用從第一首詩中學到的方法進行自學實踐,教師可安排如下步驟:明確目標---運用學法自讀實踐---討論彙報---評議點撥---總結整理。學生自學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獨立學習,第二階段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交流。學生自學時,教師進行巡視,隨時瞭解學情,進行必要地點撥指導,放手讓學生閲讀、品味、想象,入情入境。教師可設計一些問題帶學生“入境”。

如《旅夜書懷》可提問,這首詩與《登岳陽樓》在哪些方面有相同之處?又如李白的《與夏十二登岳陽樓》在寫景抒情方面與杜甫的《登岳陽樓》又有哪些不同?就第一個問題,學生能想到從寫作時間、作者境遇、詩風、緣景明情等方面思考。而對第二個問題,學生能想到從詩人性情、藝術手法等方面探究。

教學效果表明,此種自主學習的方式,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生明確瞭解讀詩歌的基本方法,不再茫然無緒且樂於去討論探究,學習興趣盎然,知識掌握得很牢固!而且記憶深刻,能更深刻地理解詩意,感受詩歌的語言美、意境美,感受祖國文化瑰寶的無限魅力!

新課程強調“教材無非是例子”“教是為了不教”,確立教學目標尤其重要,特別是對單元目標的準確構築把握。以必修課為“點”,“點”上求精求深,“點”上求輻射;以選修課為“面”,“面”上求廣博,“面”上求補充。“選修”是必修的輔助與變通,是更有彈性的發展性教育的延伸。

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選修)是教材配套的讀本,是極好的閲讀教材,為學生提供了運用講讀課學到的方法進行自讀實踐的機會。教師應深入鑽研賞析指導,精講賞析示例,引導學生自主賞析,並向學生推薦作品。

當然,課外閲讀的面是很廣的,不應只侷限於教材和讀本,可組織學生蒐集不同類型的詩歌做對比研究,或者鼓勵學生就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進行分時期、分風格的蒐集整理,將古代詩歌的鑑賞類別化、體系化。

我想如果教師能將學生被動式學習提升至自主性學習,將事半功倍地提升教學效果,而如果能將學生自主性學習提升到研究性學習的水平和高度,就可以肯定的説他踐行了素質教育的理念。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3

老人與海》教學反思

《老人與海》這部偉大的作品講述了“一個名叫桑地亞哥的古巴老漁民,在海上三天兩夜捕魚的經歷”,因其故事的完整性,震撼性,寓言性,人文性,使我初讀、深讀後受到感染和感動,那蒼茫的大海、孤獨的老人、艱辛的搏鬥、不屈的靈魂、巨大的象徵意義以及似乎能從中找到的自己生活的影子,都激發也激勵着我去深入挖掘人物形象和主題意藴。任何一部偉大的作品都是一個神奇的宇宙,我想努力看到冰山下更為豐富的世界,我想努力把感染和激勵了自己的偉大作品從更高層面上介紹給學生,看到學生心神領會的頷首,也是老師最大的欣慰。

我認為一節有價值的課首先要達到以下幾點:一是圓滿完成預設的學習目標;二是教學節奏緊湊順暢,課堂自然天成;三是學生學有所得;四是教師有教學的成就感。

這節課我基本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從動畫朗誦的激趣導入到了解故事內容,從分析故事情節到初步把握人物性格,從深入感受人物真實而強悍的性格特徵到定性辨析人物形象,最終探究小説的象徵意義,拓展到作者海明威的人生以及帶給我們的震撼和對於人生價值、意義的思考,節奏緊湊順暢。但是課堂上對於學生的回答,由於實力不夠、經驗不足,我有時傾聽不仔細,沒有敏感地把握住學生分析的亮點,及時給予學生肯定的讚許,而失去了很好的引導契機。

學生學有所得,是老師的最大收穫。通過這節課,學生既全面瞭解了小説的主要內容、重點情節和人物性格,同時也通過深刻的'心理剖析,辨析了人物形象,在大多數讀者的閲讀思維定式下有了新的認同讚詞,桑地亞哥不止是一個勇敢面對失敗的硬漢,更是一個在生活的艱辛中看到生存的意義、在戰鬥的殘酷中展現生命的價值的真實而強悍的勝利英雄。同時學生也領悟到生命旅程就像是大海,激勵了自我要如桑地亞哥一樣,在人生長河中堅守生命尊嚴,為了理想永不言敗而且永不停息地奮鬥。

從教學的成就感來説,莫過於精心選擇的教學內容,在課堂的層層推進下引導學生從模糊到清醒、從質疑到認同、從理解到深受感染,在課堂上我看到學生心領神會的微笑、情不自禁地挺直身背,結束時似有不捨與回味。同時通過學習這一篇課文、這一部偉大的作品,也激勵着在今後的人生長河中,永不屈服、永不放棄、永不停息堅持人生的方向,實現自我的價值。

課堂總是一們遺憾的藝術。上完之後,掩卷沉思,對於課堂內容的設計、對於與學生的交流、學生回答問題的評價都還有很多不足,需要我不停息地彌補、加強、完善。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4

高三,猶如馬拉松長跑的最後衝刺部分,稍有閃失都可能導致前功盡棄,因為我是第一年帶高三,所以心理壓力是非常大的,在鄧老師等備課組老師的幫助下,我對複習備考逐漸熟悉起來,大學聯考結果兩個文科普通班均取得市平均分以上的較好成績。

反思成績的取得,就個人而言,我認為要以新課標為指導,夯實“雙基”,突出重點,堂堂落實。

在此,我理解的“雙基”仍然是基礎知識與基礎能力。考綱考查六種能力,分別是識記、理解、分析綜合、鑑賞評價、表達應用和探究能力,就基礎知識而言,考察內容包含識記中古詩詞默寫,文言實詞意義積累,“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也、以、因、於、與、則、者、之”十八個文言虛詞意義和用法,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成分省略和詞類活用幾種句式用法,語言文字運用中需要識記現代漢語普通話常用字的字音和識記並正確書寫現代常用規範漢字,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積累常見詞語(包括熟語)的意義,弄清“語序不當、搭配不當、成分殘缺或贅餘、結構混亂、表意不明、不合邏輯”幾種類型病句的特點。掌握常見修辭方法:比喻、比擬、借代、誇張、對偶、排比、反覆、設問、反問。

此外,基礎知識還應該包括選考中詩歌、散文、小説、戲劇等文學體裁的基本特徵及主要表現手法,以及訪談、調查報告、新聞、傳記、社科論文等實用類的文體基本特徵和主要表現手法;詩歌常用表達技巧、常見題材、體裁特點、語言特色、古典意象等知識;作文常用文體如記敍文、説明文、議論文、散文的特點與寫法;謀篇佈局的技巧等。當然,廣義理解積累,還可以包括閲讀量的積累,作文素材的積累,人生觀與價值觀的積累,但我認為在高三備考階段,能做到狹義積累就足夠了。

基礎能力的形成是以基礎知識為前提並且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它不是空中樓閣,但它又高於基礎知識,缺乏基礎能力的培養,基礎知識就如散落沙子,是零碎不成系統的,是不能建構於學生知識體系中的,故而,在備考階段,教師應多些方法指導,也即概括總結然後讓學生訓練變成基礎能力。

以探究能力舉例,首先應該明確選考兩種文體所考查能力的差異。文學類文本是這樣定義的⑴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掘作品的豐富意藴,⑵探討作品中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⑶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閲讀和有創意的解讀。而實用類文本則是這樣定義的⑴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掘文本的深層意藴,⑵探討文本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⑶探究文本中的疑點和難點,提出自己的見解。

因為文本文體的特性,故而在考查能力上其措辭是有差異的。文學類文本是表現型的,是社會生活經過作家內心主觀心靈加工過的藝術生活,甚至優秀作品往往是時代與民族的縮影,人文性非常強,流傳久遠,所謂形象大於思維,所以它具有多樣闡釋性,“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因此,探究能力用詞是“豐富”意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個性化閲讀和有創意的解讀”。而實用類文體則比較客觀,即時性強,主題較為單向,所以探究能力用詞為“深層”意藴;“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疑點和難點”。

其次,針對不同,在培養能力上應區別對待。對實用文體,應該是在分析綜合、理解鑑賞基礎上,培養學生健康、高尚的人生觀,認識文本敍述對象體現的精神與人生價值,同時培養學生質疑釋疑能力。而文學類文本,應該是在掌握常見表達技巧、塑造人物方法基礎上,培養學生聯繫作家寫作風格,結合時代背景探討其豐富的含義。

總之,“雙基”是我們備考的根據,也是以不變應萬變的法寶,只有把基礎打好了,才能把學生安全送抵大學聯考考場。然而,因為備

考時間的急迫,因而在具體備考過程中,我們還必須突出重點,有的放矢,才能事半功倍。

重點需要結合學校學生的實際,就我所教學生説來,我認為重點應該放在古文閲讀與作文上。

首先,我認為這兩塊是分數爭奪高地,易得易失。就古文來説,因為考試能力要求不高,只需要學生能閲讀淺易文言文,題型比較固定,變數小,知識點好把握,易於提高,而學生因為對古文興趣不大,所以這個陣地一直是個薄弱環節,因而,我認為只要認真備考,這個分數比較容易提高。就作文來説,經過十年來寫作積累,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寫作能力,如何在有效時間內迅速提高,毫無疑問,這半壁江山意義非同一般。

其次,相比較其它考查內容,這兩塊學生備考熱情更為高漲。我留心過一個奇怪現象,每次我上完作文課,學生不等下課就會迫不及待圍攏過來提問;來辦公室問我問題的大部分是關於古文。在改卷中,我就留心一些學生的答卷,我發現那些平時上課不認真而基礎比較好的學生文學閲讀卻答得很有條理。這促使我去思考,語文是需要深厚積累的,在提出大語文概念後,這一點更加鮮明地體現。有些學生很用功,但他無論如何都不明白《家》中的鳴風為何要自殺。因為備考時間的緊張,所以,我認為應該把重點放在容易快速提分的項目上,這是我的一點淺見。

在備考中,關鍵是落實,這是至今我仍在反思的一點。這種落實指教師在課堂上將知識的重難點落實,指教師佈置的作業有針對性的落實,指在學生身上的落實,應該識記的應利用早讀課、課外輔導落實,應該完成的作業要生生落實。在語文尷尬存於現今的情況下,落實更加重要。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5

一年的高三複習有經驗,也有教訓,有痛苦,基本沒有幸福,反思如下:

一、工作態度上

這一輪,因為不帶班,教學方面遇到的很多困難是以前所沒有體會過的。別説很少有人肯在語文科上格外下功夫,就是保證上課認真聽講,課下能認真完成任務都是很困難的事情,高三一年尤其如此。作為教師,我們也不能隨彎就彎,因此這一屆高三,覺得比以往都要累,這也是其中的一個原因吧。在課堂上要盯住紀律,每套卷子幾乎都要批,作文甚至面批,背誦要到辦公室過篩子。對於語文老師來講,這是良心活,想要對得起良心,就必然增加很大的工作量。即使這樣,到了後期也很難落實了,學生的確很疲勞了,課上睡覺很難控制,課下肯犧牲的大概也只有語文,又不讓你批評,一句“我們自己會努力的”就噎的你無話可説了,表面上信誓旦旦,實際上心口不一,老師就只有乾着急的份,所以後期教學效果尤其不好。儘管我依然堅持每天考默寫,每天批改,但學生對老師的安排幾乎毫不配合,不背,錯了的責令改完還是錯的,讓你有一種在荒野上呼喊,周圍毫無迴應之感,無比寂寞。

高三複習的確枯燥,所以我們還要儘量豐富課堂內容,調動學生學習興趣。講鑑賞時,一定要介紹作者,時代背景,講古文一定要聯繫相關歷史事件,調動興趣的同時,豐富了歷史知識,積累了寫作素材。這就涉及大量的查閲資料,看過的書記得不準便不好講,學生知識不豐富,挑毛病是很擅長的,所以又加大了工作量。

寒假,我們需要題的時候,複習題跟不上,只好自己組內研究訂了一本二十套的綜合題,之後,學校訂的各種套題紛至沓來,加之,後期學校格外安排的模擬測試,都使我們的時間變的`十分倉促,很多題目我們必須精選,老師要提前都做一遍,才能挑選出合適的給學生做,有時一天要完成好幾套題,加上大量的閲卷工作,很多任務要回家完成是必然的事情,有時星期天沒課,卻一整天也休息不上。

備課組內的工作都盡力而為,進度安排上,儘量合理,該準備的授課材料、習題、作文等都及時準備好,力爭為其他老師做好服務工作。

二、教學安排上

可以説語文的這一次教改是失敗的,也許是為了減輕學生的負擔,大學聯考語文的考察範圍變得越來越狹窄,字音字形沒有了,標點符號沒有了,詞語運用沒有了,閲讀客觀題基本就是社科文,多半是文藝理論方面的,現代文選考題傳記的難度小於小説,所以基本上就只做人物傳記,固定的題型,固定的分值。文言文閲讀仍是人物傳記,固定的題型,固定的分值,作文便是議論文,我真不知道語文還有什麼可教,高三一年基本就是解題技能的訓練。現代文相對不太重要,而且課本內的不會考,所以,我們一輪複習就只安排了文言文,用了兩個月時間。然後即進入專項,成語病句,詩詞鑑賞,文言文是大頭兒,表達運用和現代文閲讀挑一些講,背誦和作文穿插其中,之後是綜合訓練,其實專項時便帶着綜合,綜合時,又要適當的加一點成語、病句、長短句等專項,直到最後,這幾塊內容學生才真正有了感覺。

這一輪在作文和背誦上我們是格外下了功夫的。作文力爭在前兩年形成一個系列,審題立意,結構,選材,語言……高三時就更細,開頭結尾,分析論據的方法,原材料的運用方法,修辭手法的運用……不厭其精,但是,在考場上,學生時間緊張,做題慌亂,實際上很多方法都沒了,大腦空白一片,基礎好的自然還是好,基礎不好的始終寫不出精品,因此頭兩年的功夫恐怕還應該多下些比較好。但可以説學生還是形成了一定的作文框架,有了一點大模樣,素材的積累方面比往屆好一些,文章不那麼雜亂和乾癟了,這就是收穫吧。

背誦、默寫是最可恨的,必修和選修教材中諸多要背誦的篇幅,應對平時考試的需要,不能不背,但大學聯考不考。當時有些沒要求背的,如難度很大的《離騷》《逍遙遊》之類的,大學聯考又要考,再加上國中部分的50篇,負擔挺重,就只好一遍一遍的複習,學生記了高中的,忘了國中的,下了不少功夫,卻始終覺得不透亮,真不知道這教改搞什麼怪。

三、尖子生培養上

發了一些題,一些作文書,大部分是本人自費,但學生基本置之不理,很少有去有回。定期找學生談談話,李健飛,趙雪巖,楊凱等關注指導稍多,但作用不大,他們需要解決的更多的是興趣問題,思想問題,更重要的是時間問題,但這不是我能給他們的,有些老師太能佔用時間了(其實稍微改變一下方法,就可以節省出來,比如把作業打印出來,不要在黑板上抄寫,有時學生還抄錯,導致做半天做不出來,太耽誤事了。而有的科目完全沒有必要整套卷都讓學生做,第一天必須做出來,第二天不一定能講,逼死學生啊)。其實更願意被關注的倒是從來不被關注又渴望被關注的幾個不聲不響的小差生。

四、成功的經驗

1、作文要堅持序列化訓練,儘量細緻些,並儘早下手。素材積累工作做得很好。

2、利用好網絡,複習題和解題方法等網上很全面,皆可據為己有。好的素材我都把它放在空間裏,學生有針對性閲讀學習,不必都打印出來,省時省力。

3、成語病句等專項不能一氣呵成,需要反覆訓練。

4、專項複習的參考材料中很多東西並不適用,如文言實詞、現代文閲讀等完全可以以題帶練。

5、答題規範的指導要堅持始終,形成良好的得分意識。

6、白板用好了挺好的。

五、失敗的教訓

1、學生字太爛,高一高二始終重視不夠,高三已經沒有時間練。

2、學生記敍文、散文不會寫,議論文縱式結構不會寫,高一高二沒有適當練習,太過急功近利,雖然未必影響大學聯考,但也很危險。

3、不知道學校最後半個月的考試安排,沒有及早進入綜合,造成收尾倉促,沒有打出足夠的提前量,只憑經驗辦事。

4、最大的失誤是不該自作聰明地把重要內容放在最後,以為學生會重視,實際恰恰相反。比如背課文等,此時學生生病的生病,請假的請假,剩下的離了歪斜,心不在焉,效果極差,好在這只是我個人的創新,沒有波及全組。

6、金太陽專家的預測可信度不太高,信專家不如信自己,練題還要儘量全面,比如語文閲讀客觀題,專家不但沒預測對,而且金太陽的練習題裏幾乎沒有這種類型的題目,該題目本身不難,只是學生沒有準備,導致亂了陣腳。

六、新一輪高一教學展望

1、現代文選擇講,古文重點講。

2、專項訓練在高一即插入,可以細緻一些,每人負責一部分,形成序列。

3、作文不必按照教材順序,為了大學聯考,可再細緻一些,形成體系。如果要真正兼顧寫作個性的形成,則要鼓勵學生寫隨筆。

4、背誦部分按照大學聯考大綱要求佈置,國中部分的及早插入,其他篇目只背重點句,別太擔心與八校的比較。

七、建議

1、建議學校以後不要再訂語文金太原的專項題了,多年來,我們能用上的就只有成語、病句和鑑賞(這些我們也可以自己找,他們的題質量實在並不高,不是太負責任),其他全是浪費。各地大學聯考模擬題質量更好一些,東三省的,大慶的都不錯。

2、建議八校安排授課內容要更合理,選修時講的新聞、現代詩歌等大學聯考又不考,為什麼沒有選先秦文學,不知是否八校一起商量的,還是某權威拍腦門定的。

3、建議校長以後講話慎重,語文這科學和不學是不一樣的,不要把特例當成規律,知識固然在於平時積累,但在知識普遍積累不足的情況下,大學聯考語文考的更是答題的感覺和技巧,這種技巧是在大量訓練中形成的。這就是為什麼大作家大學者做大學聯考卷反而不及格的原因。其實我們告訴學生應該學什麼,落實起來往往很難,但你要告訴他們不用學什麼,學生接受起來就太容易了。其他科目學和不學差五十分挺恐怖,難道語文學和不學差二十分就應該嗎?對於還有一點靈性的學生來講結果確是如此,比如章超,而他們的帶動作用就不必説了吧,而且他們忽略的絕不止是課下,關鍵是他們同時忽略了正課和晚課。

面對變態的大學聯考,推着石頭上山是西西弗斯的命運,盡力而為,然後認了,我們還能怎樣?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6

高三,無論對教師還是對學生而言,都是非常時期。我有條不紊地重點突出地梳理六冊書的基本篇目和各個知識點,我研究考試説明和近幾年的大學聯考語文試卷,然後逐一對照、條分縷析,以便把握各種題型的命題特點、規律和走向以及解題的基本思路和操作要領,最重要的是我在浩如煙海的各種複習訓練題中尋章摘句,精心挑選,剪切拼湊出一套又一套的練習題,然後讓學生做,做完以後批改,批改以後講解,講解以後再做,一輪又一輪,一天又一天……不是我一個人這樣,身處高三的老師又有哪一個不是如此呢?口乾舌燥、汗流浹背,、心力交瘁,是老師們願意這樣嗎?不,我們不得不這樣做!學生喜歡這樣嗎?不,他們在被迫的接受。

我們一直在探索高三語文教學的方法,探索語文教學的靈魂,一直在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

頻繁的考查考試是成功之舉嗎?

在高三,人們覺得進行大劑量高難度的訓練名正言順又在情理之中,以考促學,一舉多得:可以檢查水平,可以看出問題,可以推進複習,可以……真是一箭多雕,何樂不為?教師的意圖很好,出發點不錯,似乎就無可非議,無庸置疑了,但這種步入誤區的做法,這種給師生加負的舉措,是成功之舉嗎?事實告訴我們:首先,語文學習成績與考試頻率、難度之間不存在正相關關係,而且無“質”的保障的“量”的疊加,並不能導致“質”的飛躍;另外,提升難度並不能穩固知識的基礎。因為學科特點決定了語文的教學,與理科類學科有天壤之別,其內容、要求、目的、運用方式、知識結構都要求教師注目於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懂、悟、聯、用——即明白原理、理解體驗、聯繫聯想、遷移運用,而語文學習中,“懂”“悟”的極端重要性是其他任何一門學科都無法比擬的,是必須讓學生首先達到的目標,學生的`“懂”“悟”既不是教師可以代勞的,也不是通過考試就能辦到的。據此可見,當前高三語文教學最大的弊端在於教師將教學的重心誤投於頻繁的無休止的也將是無益的考查考試上了。其次,師生在頻繁的考查考試中,只得窮於應付,疲於奔命,由於學生缺乏必要的消化吸收和積極準備,因此效益很差,必會缺乏成就感,令人身心疲憊,也讓人悲觀失望。為什麼考試都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緊迫感呢?這是很多語文教師無奈的歎息——這恰恰表明:那種津津樂道於並孜孜不倦於考試萬能的做法,已經走進了死衚衕,而我們……

教師的教學應該而且必須遵循學生心理需要的原則才是成功的。成功的高三語文教學就是要讓學生獲得成績,主動學習;要達到這一目的,方法有兩個:一是降低考試難度,降低考試頻率;二是加強管理,積極引導,激勵學生主動學習,幫助學生學會學習,由此提高學生學習質量。

總是失敗,師生的信心從哪來?

我們需要的`結果是學生獲取優良的成績,但偏多偏難偏怪的訓練正是學生獲取優良成績道路上的攔路虎。學生語文成績較差,從表面的邏輯推理得出的結論將簡單扼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學生“雙基”確實太差;其實,追根究底,語文學習不能令人滿意,是語文教學模式的落伍和誤導的必然惡果:偏多的訓練,取締的是學生必要的學習複習、消化吸收、補充整固;偏難的訓練,消耗的是師生的熱情和信念,給人以教師勞而無功,學生學無所成的感覺。長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動力,增長的是失敗的情緒,弱化的是學生自學的能力,降低的是教學的質量,浪費的是寶貴的時間。

正確之舉是降低語文訓練的難度和考查或訓練的頻率,讓學生在學習中充分感受學習的成效,使師生均有反思過去、修正現實、規劃未來的時間,這樣我們才有條件大膽地承認:學生的學習,成績是主流,問題是枝葉;這不僅能激發學生的激情、興趣,穩固他們的信心,也大大地有助於存在的問題的發現、思索、解決,有助於富有針對性地展開新的複習。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7

議論文寫作是高中階段作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也是對高中生進行思辨能力訓練的極好途徑。議論文寫作的好壞不僅僅關係到學生在大學聯考中得分的高低,還關係着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及寫作能力的培養。但是,目前的現狀是高中生不會寫議論文,甚至是不知什麼是議論文。一提到寫議論文,學生就手足無措、抓耳撓腮、無從下筆。即便 逼 他們動筆,寫出來的文章也是千篇一律,十分乏味。個別學生甚至連議論文的 格式 都不懂,或論點不明,或論據不足,或論證不力,或結構混亂。寫不好加上不想寫,使得高中議論文寫作教學步履維艱。 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筆者主要從學生寫作和教師教學兩方面總結如下:

一、學生議論文寫作水平偏低的原因:

1、不知如何論述。好多學生碰到一個論題後,往往不知如何下手,如何展開。用俗話説,這是沒有找到論述的'竅門'。實際上,對某一問題進行論述,可以從不同角度展開。遵循提出問題--分析問題 解決問題。即分別解決'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和'如何'的問題。如寫《誠信》,就可以寫什麼是誠信,如今社會為什麼需要誠信,如何做到誠信。

2、不會論證分析。論證就是要'擺事實,講道理',但具體到'如何擺'和'怎樣講'時,卻不甚得法。簡單點説就是不知道如何把論點和論據連接起來。往往是論點一擺,再緊接着就是 例如 ,或者寫上幾段名人名言,文章就結束了。中間沒有闡釋句,對論據也缺乏概括性的分析。總之一句話,有論點,也有論據,但水油分離,毫無論味。無非就是觀點加材料的疊加。這包括:a.不善於從現實生活中, 特別是從親身經歷中提煉論據;b.有了充分的論據,但在論證過程中,不能做到正反對舉,點面結合,詳細映襯,古今中外並存,事實事理俱在。於是,形成材料堆砌,使人莫衷一是.不會揭示材料的內涵。

3、材料積累不夠。舉例不過那麼幾個:中國的屈原、項羽、司馬遷、張海迪,外國的愛迪生、牛頓、居里夫人。即便列舉出來也不會多角度尋找與論點的關係,只是老一套。以致材料不能為觀點服務,説不出道理,為了湊足篇幅,只好寫些不着邊際的話。

知識面狹窄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學生不關心時事、不關注社會。許多學生仍然是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教科書 。因此他們寫議論文僅僅是説説大話空話,引幾句名人名言,或用幾個陳舊得發 餿 的前人的故事。二是學生的課業負擔過重。儘管素質教育的呼聲很高,但應試教育仍暗潮湧動,學生忙於應付堆積如山的數理化作業,很少有時間看課外書,更不用説去讀讀政論文了 。

二、教師的議論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1、作文教學存在重記敍文輕議論文的輿論導向。一些專家認為大學聯考作文應寫富於生活氣息的活生生的記敍文,大力提倡寫記敍文。它可以讓學生關注自身生活,有話可説。而認為議論文需要一定的生活經驗的積累,邏輯思維能力要求過高,學生不會寫就不要寫。因此,這導致一線教師在寫作教學中忽視議論文。久而久之,學生也認為議論文不會寫無關緊要。

2、急功近利的教學方式導致教師不重視議論文教學。許多教師迫於應付種種考試而疲於奔命,卻忽視學生良好的閲讀習慣的培養,如速讀習慣、作讀書札記習慣、使用工具書解疑的習慣等等。有時為了趕進度,隨意壓縮課時,把教材內容擠成 壓縮餅乾 硬餵給學生,結果食而不化,嚴重影響了閲讀能力和思維能力的提高。

3、議論文教學只把傳授議論文的基礎佈局和寫法方法當作提高學生議論文寫作能力的法寶,只講解與論點、論據、論證有關的寫作知識,或單一的指導學生議論文的結構,卻沒有或很少針對論證分析進行教學,以致於學生似乎聽懂了該怎麼寫的道理,掌握了議論文寫作的基本思路,但仍然不會論證分析,學生議論文寫作存在的問題絲毫沒有解決。

針對議論文寫作存在的雙方面的問題,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教師應該怎麼 辦?我想只有遵循八字原則:對症下藥、事半功倍。才是改變現狀的解決之道。

一、教師必須轉變觀念,重視議論文教學。

不論是議論文還是記敍文都是學生應該掌握的寫作文體,而且從某一程度上看,議論文比記敍文更加重要。議論文是用邏輯、推理和證明,闡述作者的立場和觀點的一種文體。

因此,在寫作過程中,論點、論據、論證過程缺一不可。議論文的這一特徵要求學生具有縝密的邏輯思維能力、較好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良好的材料駕馭能力。可以説議論文寫作對學生的要求更高,學生學習議論文的寫作,可以鍛鍊他們的思維,使他們的心智快速成長起來。同時議論文寫作的高要求對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能力的培養、閲讀面和視野的擴大都有重要意義。

分析江蘇省20xx年至20xx年的大學聯考題目,有一大半題目也比較適合寫議論文。如06年的《人與路》,09年的《綠色生活》,10年的《品味時尚》,11年的《拒絕平庸》,12年的《憂與愛》。這些題目相對而言,記敍文寫作難度要大。而寫議論文思想更深刻,立意更高遠,更具備現實意義,文章更容易出彩。

所以,教師應該把議論文教學提升到與記敍文教學相同的地位,重視議論文教學,同時也要對學生強調議論文寫作的重要性,從思想上改變觀念。

二、教師要指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並學會挖掘、運用素材。 用事實證明道理,這是議論文最常見的説理技法,也是學生在議論文寫作中廣泛運用的手法之一,其關鍵在於事例的選擇。優秀的學生往往能夠從熟知的事例中出新、出巧,轉換思維,給讀者以多方面的思想震撼,從而更好地論證話題。一篇好的議論文,必然有好的素材對其進行支撐。所以,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對素材進行積累、挖掘和運用。

首先,指導學生建立 論據收集本 , 豐富自己的素材儲備庫。同時,教師在每天的課堂教學開始之前,可以要求學生將自己平時積累的素材在課堂上分享。也可以讓同學們把素材本互相傳閲、交流,這樣一個同學所積累的素材變為全班同學的素材。例如:'著名主持人楊瀾當年放棄央視主持工作,毅然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進修新聞傳播學,而今成為我國最著名的女主持人之一。'這一素材通過大家討論,發現這個素材可以用於:學會放棄、堅持等話題之中。學生通過這樣的機會,素材積累增加了,素材運用方向也增多了。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8

反思一:在大學聯考指揮棒下,教師講什麼

教過高三的老師都清楚,我們是左手《考試説明》,右手一套又一套的《考試模擬》,就這樣教最後的結果誰也不敢妄言,更別説是懈怠了。筆者教過七屆畢業班,似乎每年都是一個模式。記得曾經問過其他兄弟校的同行,答案出奇的一致,大學聯考考什麼就講什麼,更有甚者引用泰戈爾的話回答“天空不留下鳥的痕跡,但我已飛過”,學生會不會咱管不了,但考試的點我都講了。在大學聯考的指揮棒下,在學校每天盯着你的情況下,老師無奈。語文課應該是陶冶性情、思想體驗最自由的課,可是在大學聯考的擠壓下,變得刻板、教條而單一。

反思二:聽與不聽的區別,學生學什麼

作為語文教師,有時連自己也茫然,為什麼那些上課似乎是聽講的、跟着自己走的學生考試就沒有進步,反而有一部分學生沒有聽講,或者乾脆睡覺的學生成績也一直很穩定,沒有退步。不止一個學生找老師問語文應該如何學,學什麼。不久前我在南開大學、理工大學、師範大學三所學校進行了一次調查,在調查的學生中有文學院的,有管理學院的,有化工學院的。我對他們提出了兩個問題“對高三語文的態度及印象”,“高三語文最大的`收穫是哪方面”。有95%對高三語文持否定意見或沒有印象,有20%的學生説高三的最大收穫是通過強化記憶背下來詩詞,至今很有用。大部分學生認為高三甚至説“一碰到語文就頭痛……”學生也茫然了,新課程正轟轟烈烈地展開,但對直接大學聯考的“高三學生”似乎是一個被新課改遺忘的角落。

面對雙方的困惑,經過20xx屆學生的試驗,我個人認為解決二者的靈魂在於“激活”二字。不僅學生需“激活”,教師更需要“激活”。那麼高三語文教師應如何在大學聯考的重壓下使二者激活呢?

語文教師要有激情

特級教師李鎮西説過:“教育者應是個性情中人,各種教育現象都會在他心中掀起喜怒哀樂的波瀾,孕思考於胸中,譴激情於筆端,揚激情於課堂。帶着一股激情走進課堂,學生會因教師的激情而興致昂然”。激情確實是我們語文教師內在的素質,而滿懷激情地教學又是對我們語文教師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高三特殊時期的教學更需要有激情的語文教師,此時的學生已被理化生數累得喘不過氣來,沒精打采,如果再遇到一位一走進教室,就會念答案記答案的語文教師,可想而知學生是什麼樣子。教師要有使學生調動心靈深處的激情,在課堂上,既能高唱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又能低吟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還要能營造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那種悠閒安適的意境,迴歸大自然的嚮往;既要有“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那種壯志難酬、憂國憂民的寬大胸懷,更要有創設“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那種激昂、悲愁、高亢、不屈的氛圍,還要能表現出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的憂鬱等等。高三教師如能這樣的用激情去催發生命,感染自己,點燃學生,就會使沉悶的語文課堂變為一池春水。所達到的教學效果更是事半功倍。

例如我在詩詞鑑賞課上,對形象進行鑑賞時,先由同學們回憶高一時課內詩詞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然後老師激情的誦讀,聲調激昂,讀出詞人的感情,師生齊讀,一遍又一遍最終尋到詞人所刻畫的形象及當時的感覺:同學很快找到少年英雄周瑜和“我”(抒情主人公)得形象,前者“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後者“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通過周瑜形象和自我形象的對比刻畫,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人生易老而壯志難酬所表現的抑鬱難平的思想感情。此時同學很有積極性,我以之作為引子,鑑賞陸游的《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按着前面的步驟,激情品讀-----回味和總結------感性認識------整體控制,最後,用恰當的文字把這首詩的鑑賞觀點正確清晰地表達出來:看到了一位具有崇高的氣節與情操、憂國憂民、不忘收復失地,具有堅強鬥志的抗金志士的形象。

正如語文教育專家於漪所言:“要把學生培育成人,須着力點燃學生心靈的火花;而要點燃學生心靈的火花,教師自己必須是一個火把,必須心中佈滿了熾熱的陽光。”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9

面對全國卷,作為高三語文教師,我們得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向與教學策略;新學期的高三教學我不能不做及時的調整,而我的學生經過了一個暑假的磨礪,好像在新學期絕大部分人似乎都有一個顯著的變化。

從九月一日到今天頭尾上了四天的課,都是複習課,主要是複習文言文,上課的重點自然與平時的新課教學是有區別的,而且這樣的複習課主要還是要幫助學生找出複習過程中還可能存在的不足與缺憾,同時針對學生的這些薄弱點進一步深入細緻地講解指點,能夠讓學生及時調整好自己的學習狀態,並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較好地完成複習任務。教師的`教學點還是着重選擇那些學生在自己複習的過程中暫時無法弄通弄明白的知識點進行較為到位的講解與拓展,爭取讓學生能夠在有限的課堂時間能夠取得較為滿意的學習效果。

課堂氣氛還是比較輕鬆活潑,而不是按部就班地講解,不是刻板的訓練,儘可能在講解的過程中,能夠選擇學生能夠接受的事例,選擇學生喜歡聽的那些語氣、語調來表達,選擇學生需要的內容來講解。客觀上説,這種方式還是有一定的效果,畢竟作為語文教師的我還是有教學激情的,懂得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如此的教學學生還是能夠接受的。

除了課內的複習,最近的教學還是突出了時事評論帶入課堂,讓學生課前做好準備,並上台點評,採用就事論事的方式,其實也就是讓學生進行課堂演講,時間控制在三分鐘以內。剛開始的效果並不是很好,第二三天慢慢地發現學生其實很聰明,每個人都是一個相當優秀的時事評論家。

但是回顧這幾天的教學,我還是發現了自己的一些不足:學生的量多,要做到人人落實還是有一定的難處;課堂的複習課還是無法完全做到人人滿意,人人接受。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10

一忽略了學生的語文素養的形成和提高。

發現對語文學科的重要性認識不夠。語文是基礎性的科目,是工具性學科,學好語文會促進其他學科的學習,但語文學科的重要性遠非如此。學習語文,就是在學習表達能力,其中包括口頭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長時間地在字、詞、句中轉悠,我們學生的表達能力會有怎樣的.提高呢?我曾經每週拿出一節課的時間閲讀,用這點兒時間閲讀別説萬卷,就是一卷都是難上加難。沒有辦法,閲讀課上我只好要求學生看一些《作文報》、《語文報》之類的報紙和《讀者》之類的雜誌,至於一些名著根本無暇顧及。因為時間的關係加之外界誘惑很多學生很難養成自覺閲讀的習慣。因此,我的嘗試常常無疾而終。

二忽略了對學生的預習,複習的全程監督和檢測。

學習的過程,在很大程度上其實就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而我校學生學習的最大特點就是被動的接受,因而老師對他們自主學習的引導就顯得特別困難,一段時間的努力不很見成效,放棄嘗試,回到老路上去,駕輕就熟,我往往就在這樣的心理驅使下,放鬆了對學生自主學習過程的指導和監督。然後,還是“吃力不討好”地灌輸,課堂教學改革的嘗試淺嘗輒止,課後地全程指導和檢測的原有的規定形同虛設。

三忽略了學生本身感受語文的特點和差異。反思我的語文課堂,總是滿足於課堂上幾個活躍分子的反應,依賴於課後跟學生的單獨交流,其實,我早就發現,課堂上的那種交流是任課後怎麼彌補都無法達到的效果。要能讓每一個學生的心在我的語文課堂上都動起來,這該是多麼令人振奮的事情啊!那麼怎樣才能讓學生的心真正地動起來,而不致於使學生陷入“熱鬧是他們的,而我什麼也沒有”的窘境呢?

我相信,通過以上反思,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會做得更好。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11

本學期我擔任高三(2、4)班的語文教學工作,因為這是我初次接觸高三複課教學工作,所以對一切都很陌生,剛才是教學毫無頭緒,處處顯得手忙腳亂、捉襟見肘。幸好有語文組另外三位老師的指導幫助,不久,我的復課教學逐漸有了章程。現已到學期末,回顧幾個月來的工作,雖然有着緊張、忙碌和疲憊,但也有着收穫和喜悦。現在將本學期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面臨的問題:

1、個人專業業務素養欠缺,擔當復課工作壓力很大。

2、兩個班皆為理科班,學生的基礎很薄弱,我們既要面對補充基礎知識這一重點,又要切實按照大學聯考方向進行教學這一難點。

3、學生對語文學科不重視,缺乏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我的教學工作較難推進。

4、剛開始對“課堂教學四點基本要求”認識不足,領會不夠深,認為它與復課有衝突,所以,有一定的牴觸情緒。

二、探索出的相關方法措施:

1、認真研究考綱和考試説明,並分析研究近三年大學聯考語文試題,確保教學方向。在此基礎上,做好第一輪複習工作,針對八大專題,我們計劃於20xx年3月底完成第一輪複習。每個專題複習又進行考點分析、知識梳理、精題演練、同步練習、練後總結等工作。

2、在上一條的基礎框架下,我在課堂上具體運用以下方法,並充分做好課後工作。

(1)運用學校推行的“課堂教學四點基本要求”。首先研究學情,做出“適合學生”的教學計劃,在課內外開闢一定時間“補充基礎”。其次運用“兵教兵”結對提高方式,在節省時間的基礎上提高教學效率。此外,在課內適時做好評價,增加學生學習興趣。當然教學主線自始至終圍繞考綱。經反覆實踐,效果顯著。

(2)切實做好“考後練”工作。高三複課,重在練題,通過反覆練習,讓學生查漏補缺,鞏固所學,步步推進。

(3)充分運用好“競速兩測”,這不僅能激勵學生,更能提高做題速度,培養學習興趣,最終提高學習效率。因為速度就是激情。

(4)講清解題規律和方法。

(5)努力做好學生的弱科幫扶工作。

3、注重做好學生的心理調適工作。

學生承受着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尤其是我校學生,更要承擔補基礎這一項繁重學習任務,所以,我在努力做好教學內容的同時,更注重疏導學生心理和思想負擔,多創造輕鬆的環境,讓學生在枯燥的'學習中,能多一些樂趣,多一些陶冶情操的學習活動,這也正好是文學對人的積極作用的體現。總之讓學生始體會到語文給人的樂趣,和文學的重要性。

三、今後努力的方向:

1、勤學、勤思考,努力提高專業知識能力。立足現狀,深入鑽研教材和學生,密切關注大學聯考動態。紮實做好講、練的整理工作。

2、做細做好“適合每生成長髮展”的工作,多與學生交流,使工作更加完善。

3、繼續將學校課改工作深入到教學每一環節,力爭將課堂真正交給學生。

相信在不斷的努力下,我會取得更大的成績,學生也會取得可喜的成績。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12

高三的語文在文科班裏的地位是極為尷尬的。文科班的學生基本將學習的精力放在英語和數學,接着便是綜合科目,語文在夾縫中掙扎。在與學生的私下交流中,語文在他們看來除了將背誦之外,其它的如名著等內容太多,理解太難,讀跟不讀語文成績沒有多大的影響。這些思想的產生跟學生學習的方法沒掌握好,複習不到位,不願動腦思考,不想動手做題,又容易灰心喪氣等因素相關。而最為首要的原因則是語文不受學生的重視。

針對學生的情況和教學工作的要求,這學期的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加強語文學習意識,加強學好語文的信心。

學生中普通存在着這樣一個觀念,語文學習往往事倍功半,投入的時間未必與最後的產出成正比,這個學科自然成了可有可無的雞肋。於是,我在很多的時間裏都是在做端正語文學習觀的工作,讓他們適當重視語文學習,合理保證語文學習時間。練習也好,作業也好,我都以檢查批改為主,而我的檢查重在學生的解題思路,看他改了多少,改正確了多少。尤其是文言文和現代文閲讀的練習,基本做到全批全改,其它部分內容也會抽查一部分典型生來改,以瞭解全部學情。而綜合卷,特別是學校要求的幾次語文考試,則做到流水改卷,力求公正客觀。遺憾的.是,課後輔導答疑,但問者寥寥。

當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學生成績馬上一躍千里是不大可能的。有部分學生的確很認真地學習,但成效不大,因此,我私下裏與他們進行交流,找出學習中較為缺失的環節,對其進行方法指導,並鼓勵他們要做好長久的知識積累工作,語文成績的提高效果是很明顯的。

二、專項複習,注重體系,靈活變通。

在複習過程中,我們主要是進行專項訓練。語言表達作為基礎為首要複習方塊,在複習完後,還要進行不間斷的訓練。複習文言文,將120個文言實詞和15個文言虛詞的用法與意義歸納總結,再和學生一起整理,對他們進行鞏固加強。對詩歌鑑賞,我們分三步進行復習:

(1)進行題型示例,精選出詩、詞、曲鑑賞題作為例子,讓學生對這類題有一個感性的認識,消除其神祕感。

(2)把詩歌中常見的意象、表現手法等整理出來作為一般常識交給學生,引導學生領悟詩歌中的意象,體會其思想感情,把握其表現手法。

(3)歸納詩歌鑑賞的一般方法,引導學生理清鑑賞思路,注意答題的針對性和完整性。作文和閲讀理解的複習則在考試和練習卷中穿插複習。

由於高三複習存在着不可避免的講課——練習的重複性,因而也就帶來了相應的單調乏味性,甚至在每個階段,都存在學生對學習感到枯燥的現象。因此,從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出發,我們複習還貫徹"靈活性"這一原則。例如,在複習基礎知識字音、字形三四天後,就安排一堂課作文課,這時,學生的效果也比繼續按部就班地繼續基礎複習好得多。當然,有時基礎性比較強的知識點,還可以動員學生參與到講題過程中。動手又動腦,其樂無窮。再如,可把語言表達練習和名句默寫結合起來,穿插進行;現代文閲讀和作文練習相輔相成,等等。總之,靈活掌握大學聯考各知識點的穿插、配合,使學生經歷一個既完整、系統,又靈動高效的複習學習過程。一方面,能使各知識點互為聯繫、綜合滲透;另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潛能,從而相對避免、因過長的同一內容複習而可能產生的枯燥性。當然複習應以全局觀念為主,不能打亂整個複習計劃、進程。要突出重點,並安排好穿插內容;既保證複習的完整性、系統性和每一階段的主要知識點,又能保證使各個考點都能在整個過程中時時有所體現。

三、提高效率,對症下藥

高三複習主要還是以練習為主,所以評析時間是極為關鍵的一個環節。在講解的過程中應該注意,講清試題的角度,即是怎樣來考的;講清解題規律或方法;糾正錯誤務必落實;糾正錯誤務必落實,還有要講究拓展。當然,在講解的過程中,還是要根據學生的學情給予中肯的分析,不能打擊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尤其是他們的心理狀況,作到因人而異、有的放矢。尤其是班上的幾個尖子生,幾乎每次考完試,針對他們的薄弱點,以及反映的問題,進行分析談話,指出問題,解決辦法。

學生的失分點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文言文翻譯、詩歌鑑賞、現代文閲讀中的主觀題,還有作文。我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思路、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注重過程管理,從四個方面落實教學任務:力爭把目標落到實處,細化內容。序化訓練。深化輔導。力爭把目標落到實處。

當然,在總結的同時,我應看到自身的不足。

1、課堂教學中以教師講解為主的情況。為了完成教學任務,給學生的思考和語言訓練的實踐活動時間很少或不充分。

2、作文訓練,很多時候追求篇目數量,訓練質量不是很高。尤其是在幫助和指導學生觀察、思考社會生活及積累情感體驗、生活經驗方面做得不夠。

因此,在今後的教學中,應該更積極地參與教研組活動,多聽有經驗教師的課,尤其是複習課。而自己專業技術水平在實踐和平時的理論和書籍的幫助下能不斷提高。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13

緊張忙碌的高三學年即將結束。總結高三一年來語文教學的`工作,可用“落實計劃不折不扣,備教批考緊然有序,教研討論熱烈有效,取得成績水到渠成”來概括。以下是我個人反思:

一、作好進度的安排

從20xx年的9月份開始,20xx屆的複習就全面開始。高三年級組認真、有針對性地制定好學期、學年的複習計劃。開學之初,備課組就依據學校的具體計劃安排,共同研討制定了這一學年的整體備考思路及計劃安排,把一年的時間劃階段、分層次、定目標、定任務。在備考相應階段,力求每一步備考都有章可循,按時而動,從而在計劃指導下紮紮實實從而在計劃指導下紮紮實實走好每一步,保證每一節課每一個學生的有效複習,防止盲目低效。

年級組把語文複習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以課本為中心,夯實基礎,適度向大學聯考考點遷移。一輪後開始第二輪的專題複習,全面掃描知識點。二輪後第三輪則以試卷保温為主,將語文知識點和能力點聯成網絡,同時查漏補缺,準備最後的衝刺。

我們還把高三語文課的`課型分成知識傳授課、專題練習課、作文複習課、試卷講評課等,不同的課型有着不同的教學目標、教學結構、教學方式和驗收標準。我們每進行一篇課文、一個單元、一個考點的複習,都首先經過全組人員的共同研討,確立教學重點、難點,教學內容的具體安排處理都取得一致,然後才走進課堂,確保學生付出四十分鐘的“生命”後能收穫到一把鑰匙甚至是一劑救命良藥。

二、確立了高三學生複習原則與策略

大學聯考複習最關鍵的一點務求“命中”,求“效益”;否則,前功盡棄。為此,我依據年級組的安排確立了高三學生複習原則與策略。

緊扣《考試説明》,充分領會《考試説明》。備課組對這個相對穩定的系統作透徹的分析、領會、把握,可以從一定的高度把握大學聯考全局,做到複習點全面、不遺漏、不缺環,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知識能力體系;還可以根據各部分題量及賦分情況合理地分配複習精力,安排時間,分清主次,大膽取捨,提高複習效率。

複習策略

1、用好課本,夯實基礎。

大學聯考試題不直接取材於課本,因而有人對課本的作用產生懷疑,對課文的教學不感興趣。其實,大學聯考命題雖不取材於課本,但考查的知識大多是課本直接或間接涉及的內容,這一點在文言文考查和名句默寫中表現得尤為突出。默寫題,只要掌握課本和大綱共同要求背誦的篇目,就能拿滿分。因此,在高三我們很抓了六冊課本的文言文教學,要求學生紮紮實實地複習,積累文言實詞和虛詞,逐句翻譯課文,通過練習檢查督促。要求學生逐一過關,該拿的分數堅決不能丟。

2、突破重點,注重實效。

素質教育要求大學聯考命題由知識立意向能力立意轉變,着重考查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於是我經過反覆思考,認為必須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向語文教學本身要效率。儘可能減少無效的低效的勞動,從而取得“短時、高效、省力、低耗”的最優教學效果。

為提高高三語文的複習實效,我們把那些花時少、見效快的訓練點作為重點加以突破。如字音、字形、成語運用等,讓學生認真理解記憶便可準確掌握。為此,我利用網絡精選了社會上常見常用而學生又常常讀錯寫錯用錯的漢字、成語,編成三份講義印發給學生,為他們校音正形釋義,學生識記後受益匪淺。

3、精選習題,優化訓練。

針對大學聯考能力考查的要求越來越高的特點,高三複習加大訓練力度,讓學生做足夠量的練習題,是十分必要的。但訓練必須講求實效,那種不分試題優劣,不顧訓練效果,盲目搞題海戰術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為此,針對二、三輪的試卷,首先做思想工作,讓學生認真、真實地訓練,然後認真評講,講命題依據,講命題特點,講命題思路,講解題技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加強閲讀,促進寫作。

加大閲讀量,拓寬知識面,不但對解語知題有利,因為命題材料多出自報刊,更重要的是對寫作很有幫助。我們認為,學生寫作中的思維僵化、思路閉塞,與平時的不讀書、孤陋寡聞密切相關。似乎可以這麼説,學生作文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閲讀量的大小。讀的書多了,視野開闊了,既積累了寫作素材,也學會了對社會現象的分析,同時又學到了巧妙的構思、活潑的語言,頓悟了作文之道。

三、加強備課組內的教學研討活動

在備考工作進行中,我們依據具體情況,及時調整複習思路,修訂計劃。其次,我們按學校的要求強化了集體備課制度。既充分發揮了團隊力量、集體智慧的優勢,有挖掘除了個人潛能;另外,在高三階段的課堂教學中,我們並沒有完全按部就班,而是積極探索新的課堂教學形式。重視提高課堂效率,向40分鐘要效益,是我們高三教學時的一個重要方針。我們做到“七個統一”:計劃統一,內容統一,進度統一,資料統一,測練題統一,作業統一,講評統一。由於大家同心協力,資源共享,揚長避短,使每節課的教學目標、方法、重難點、知識點等得到落實,教學成績不斷得到提高。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14

【教學設計思想】

《咬文嚼字》是一篇結構謹嚴、內涵豐富的文化隨筆。朱光潛先生旁徵博引,講述了寫文章時應該煉字的道理。讀者從中既能獲得豐富的知識,又能隨着作者的理性思考,感受文章藴含的“理趣”。秉承先生的求真精神,鍛鍊自己的質疑能力。本節課力求學生在整體把握文章內容的基礎上,提煉作者的主要觀點。品味經典詩句,感受煉字的妙處。嘗試運用課文的觀點解決在文藝欣賞創作方面問題。

【教學內容分析】

學習本課,引領學生抓住文中的關鍵語句,正確把握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結構很清晰,在事例前後均有表達作者觀點的句子。教師指導學生找出這些語句,綜合提煉作者的觀點。達到舉一反三,遷移運用的目的。調動學生已有的審美知識和經驗,理解文章的內容,並自覺運用本文的觀點進行鑑賞、修改、創作練習。積極思考,大膽質疑。《咬文嚼字》中的'一些語句可能失之偏頗,引導學生能夠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跳出來,對某些字句做出評價,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和質疑精神。

【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首次接觸文化隨筆,對文中豐富的詩句、成語、文化現象感到陌生,在閲讀上產生排斥感,進而也就不能深入鑽研課文。針對此種狀況,教師引領學生通讀全文,篩選重要信息,抓住表達作者觀點的關鍵語句,理解文章內容,把握文章主旨。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瞭解文中“咬文嚼字”的含義,概括總結課文觀點。

能力目標:從作者的觀點中獲得啟示,品味煉字的妙處。體會作者提出的“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實際上就是調整思想和情感”的主張,並將其運用於修改和創作練習中。

德育目標:培養不肯放鬆的謹嚴態度。從課文中發現疑點,培育質疑精神。

【教學重點】

理解文章內容,概括總結作者觀點。

【教學難點】

品評詩句,體會作者觀點。運用本課所學內容完成修改和創作練習。

【教育信息技術的使用】

ppt課件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

二、創設情境具體分析煉字煉意

1.話劇《屈原》中有一段宋玉要離開屈原,嬋娟斥責宋玉的戲。屈原的侍女嬋娟怒斥宋玉時有這麼一句台詞:“宋玉,我特別地恨你,你辜負了先生的教導,你是(這)沒有骨氣的文人。”如果你是導演,你會選擇哪種説法,為什麼?找出作者對這個實例分析的語句。這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啟示?

2.李廣夜獵時,見到一塊石頭,以為是老虎,射箭,結果射中石頭,箭深深地插進石頭裏面。李廣天亮時再次射箭,但再也射不進去了。下面描述李廣射虎的三段話,表達效果有何不同?A.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鏃,視之,石也。因復更射之,終不能復入石矣。B.以為虎而射之,沒鏃,既知其為石,因更復射,終不能入。C.嘗見草中有虎,射之,沒鏃。視之,石也。找出作者對這個實例分析的語句。從中我們獲得怎樣的啟示?

3.你更喜歡詩中第三句的哪一個版本,為什麼?題李凝幽居賈島閒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推)月下門。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找出作者對這個實例分析的語句。這又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發?

4.以上是三個咬文嚼字的實例。你對“咬文嚼字”有什麼認識?

三、提煉觀點

1.作者對“咬文嚼字”有何種理解,其實質是什麼?

2.再一次選美大賽上,兩位選手即將登場。下面是主持人對她們的介紹,你更期待見到哪一位?A.這女子長得柳腰桃面,真是個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的美人!B.東家之子,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閲讀第六、七兩段講了什麼問題?兩個例子從什麼角度闡明道理。

3.默讀第八段,思考咬文嚼字的態度、方法、目標是什麼?

四、運用

1.比較下列句子,哪句表現力更強些?為什麼?A.紅杏枝頭春意濃B.紅杏枝頭春意鬧

2.欣賞唐代詩人齊己的《早梅》。

教學反思

1、立足議論文體,理清論證思路,學習作者縝密的構思

議論文是高中生必須掌握的文體之一,掌握文章的論證方法也是這篇課文學習的重點之一。這篇文章在選材上獨具特色,思路嚴謹,脈絡清晰,論證縝密,方法多樣。因此在指導學生學習這篇文章時,筆者先讓學生先找出觀點句,然後概括出所舉的例子,再將例子分類,引導學生分析把握論證思路。掌握這篇議論文的寫作特點,為今後議論文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鑑。

2、聯繫學習實際,落實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審美、探究的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注重人性化的閲讀,充分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學習探究性閲讀和創造性閲讀,發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在平時的閲讀中,有不少學生都比較馬虎,對文中用詞用句缺乏思考,自主探究意識不夠,而朱光潛先生提出閲讀或寫作中要有咬文嚼字精神,正好給學生提供了一種讀書的方法,也可以幫助學生逐漸養成創作和欣賞的'習慣。

分析完課文後,我結合研討與聯繫中提到的馬南邨的閲讀方法,幫助學生結合自身情況靈活運用各種方法。從最後學生寫的賞析文章可以看出,學生已經有意識的關注自己讀過的文章了,並開始具有一定的審美能力,喜歡思考並分析一些優美的語句。這些應該説是可喜的變化。

3、補充示例擴展閲讀,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輕鬆快樂的學習

“興趣是的老師”,興趣對於學生的學習有着神奇的內驅動作用,能變無效為有效,化低效為高效。因此上課過程中,我補充了很多示例,力求激發學生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體會到咬文嚼字的樂趣,在輕鬆和愉悦的環境中完成教學任務。

總之,在這節課裏,同學們學習了議論文的論證思路,領悟了咬文嚼字的精神,開始留心玩味文字,可以説較好的完成了教學任務。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15

在高中教學過程中,語文學科佔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最近大學聯考改革政策中提出:“要降低英語在高中中的比例,增大語文的分值。”這樣就使得越來越多的人關注高中語文教學的質量和效果,並加大了學生對語文學科的重視程度。這也促使我們語文教師要更加努力、更加用心地實施語文教學,運用科學的、現代化的教學理論來指導自己的教學活動。特別是升入高三之後,我們語文教師應該如何引導和幫助學生順利複習整個高中的語文知識,提高學生複習的效率和質量,成為了我們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

在以往高三複習中過程中,我們語文教師總是有條不紊地將高中課本中的知識點進行分類,然後逐一進行復習,隨後在浩如海洋的習題中尋找或是挑選一些習題組織學生一套又一套的進行練習。學生做教師批改,學生再做教師再批,這樣反覆重複的複習定式,消耗了學生多有的興趣和動力,最後不但不能取得優異的複習效果,甚至會起到反作用。為此,我在任教高三語文教學的過程中,一直在努力尋找一種切實可行的複習方式,爭取能夠探索出科學有效的語文複習體系,能夠讓學生在語文複習的過程中用較少機械性的訓練次數收穫更高的複習效率。經過多年的探索和總結,我深刻地感受到,高三語文複習的靈魂在於語文教師的組織和管理。確切來説是語文教師在組織學生複習的過程中要重視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複習方法,而不是採取費時費力的機械性複習方式;要激勵學生形成熱情積極的複習態度,提高學生複習語文知識的質量和效率。

一、為學生適當減少壓力,營造輕鬆的複習環境

在高三這個重要的學習時期,無論是哪一科的知識都將進行大量的高難度的複習和訓練活動。教師的這種想法和舉動也是受傳統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認為這樣的教學和複習計劃會取得一舉多得的效果。然而,事實教學情況告訴我們,這種繁瑣的、大題量的複習方式不但不會有效增強學生的複習效率,還會在無形中給學生增加複習的負擔,加重學生的心理壓力。為此,在高三學習階段為學生設計大量的習題,加重學生學習的負擔無疑是一種很失敗的舉動。進過反覆的研究表明,高中學生能夠取得良好的成績與在高三複習期間教師測試的頻繁程度以及訓練習題的難易程度沒有直接性的關係。而且,高三複習階段沒有質量保障的'大量的習題壓力會給學生帶來很大的負擔,無法順利取得成績上質的飛越。並且,習題的難度以及考試的次數並不等於學生就能夠形成紮實牢固的語文基礎。因為語文學科的特點必須要求學生能夠在懂的基礎上進行深入的感悟和聯想,能夠真正懂得其中包含的道理。而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感悟是教師無法用語言進行傳授的,也不是通過考試就可以培養和提高的。為此,在高三最後的複習階段,教師要將課堂的重心放在引導學生自主去感悟和理解,而不是頻繁的測試訓練。作為語文教師,我們在高三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根據學生此時心理的需要,讓學生在複習過程中獲得主動權利,體驗到複習成功的喜悦。我們可以通過降低試題的難度,減少考試的次數,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