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反思

一年級減法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9.58K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一年級減法教學反思,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年級減法教學反思

一年級減法教學反思1

教學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20以內的數,掌握了10以內加減以及20以內進位加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而在計算20以內退位減法的時候,需要學生應用學過的20以內的進位加法。

一、用好教材但不拘泥於教材。教材為我們提供的是拿小圓片,考慮到拿小圓片學生不容易理解破十法,所以我在教學時選擇小棒進行教學(十幾根小棒中10根一捆)。

二、引導學生在動手實踐中學習退位減法的知識。利用小棒學習14-8時,學生中出現了好幾種不同的方法:

方法一:先從14根中拿出4根,再把一捆打開拿出4根,即:

14-8=6

第一步:14-4=10

第二步:10-4=6

方法二:先把1捆打開拿出8根,再把剩下的2根和原來的4根合起來,即:

14-8=6

第一步:10-8=2

第二步:2+4=6

方法三:要拿掉8根,先拿掉10根,再還回來2根,即:

14-8=6

第一步:14-10=4

第二步:4+2=6

方法四:做減法,想加法,即:

14-8=6

想:8+(6)=14

方法五:有的學生竟然能編出口訣:看到8想到2,4+2=6.

學生中出現這麼幾種方法着實令我意外,新課程強調尊重個體差異,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實現個性化的學習,在這節課有了充分的體現。

三、鼓勵算法多樣化,又教給學生一般的優化的計算方法。學生的數學思維水平存在差異,有的需要藉助直觀學具進行計算,有的.能“做減法想加法”。有專家提出,由於孩子的智力背景、生活經歷不同,適合他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如果因為教師的一個總結,使大部分學生的方法被歸為另類,他們會為自己的失敗而傷心,一顆幼小的心靈是經不起這等風霜的,這樣的總結不利於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落實。針對幾種不同的方法,學生你一言我一語説開了,我讓學生分別説出自己認為最簡便且最喜歡的方法,實現了算法的優化。

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在教學中,要給孩子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在提出問題後,不急於教計算方法,給孩子充裕的時間,讓學生在自己的嘗試中摸索發現,自己探究。在合作交流中,讓孩子學會傾聽,學會互相學習。最後,在比較中,優化算法,這樣的教學跳出了書本,拓寬了學生的思路,更有利於培養孩子的創新能力。同時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把解決問題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給學生留下更多展示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策略的機會,體現了“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新教學理念,使學生獲得了成功的體驗。

一年級減法教學反思2

今天我在小組內上了一節課,內容是“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減法”。在上課之前我進行了認真備課,自認為對學生課堂上會出現的情況都做了充分的準備,但是上完這節課後,卻發現,很多預設到了課堂上並沒有像我想的那樣。預設亂了,我的思路也亂了。

這節課是在學生掌握了100以內數的組成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其實學生在沒上這節課前,已經有很多學生會計算了,而至於到底是怎樣算的,恐怕有些學生也説不出個所以然,因為在他們的意識裏也許就已經形成了幾十加幾就等於幾十幾這個印象。而我這節課要做的是要讓學生不但知道結果,還要明白為什麼可以這樣做,即算理。如何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上進行再學習,如何尊重學生的想法又能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也是這節課我重點處理的一個問題。

反思這節課,有很多不足和遺憾。首先,對學生情況分析不夠,課堂上出現意外情況時應變能力差,課前,我想當然的認為所要講的知識點在我的引導下學生能很順利的説出來,學生能按照我的預設走,但是課中出現的情況可以説是我始料不及的。本來我以為如果先讓學生説自己是怎麼算的時,會説接着數的,或者是相同數位相加等,不大可能想到根據數的組成來計算,而課堂上卻恰恰相反,第一個回答問題的小女生就説出了根據數的組成來計算的方法,頓時我的思路亂了。仔細想想這時我完全可以順着這個學生講的把根據數的組成來計算的算理講透,然後再聽聽其他學生是怎麼算的,這樣是完全可以的'。而我是等把學生的想法都説了,再回頭説這個小女生的想法,是不是就亂了呢?其次是我過高的估計了學生。我認為學生都已經會計算了,而且學生對數的組成也都很熟悉了,只要我稍微一引導,學生對算理應該神容易就能理解。所以我原先本來設想的用計數器撥一撥,或者用小棒擺一擺也給取消了,我想學生都已經會了,再去用小棒擺,不是多此一舉呢?倒不如讓學生先説一説自己的想法,在學生計算方法的基礎上,再用小棒進行演示,學生自然就理解了。但是學生沒有像我想的那樣,雖然學生心裏或許明白,但是上升到語言表述對學生來説是有一定難度的,而這點我是沒有考慮到的。如果我當時能拿出一個計數器撥一撥,讓學生看着計數器來説,效果或許會好些吧。另外在很多細節方面我處理的也不太恰當,如在設問上,在環節的過度上等。

上完這節課後,沒有我想象的輕鬆。反思自己,如果我能全面瞭解學生,對課堂上出現的情況做到全面考慮,自己心中有數,也許這節課又是一番效果了。要想上好一節課,只有在基於對學生的真正瞭解上,基於對教材的全面把握上,基於教師課堂上對學生的尊重上,更基於教師能靈活的駕馭課堂的能力上,而這些都是我不斷去學習和最追求的。

一年級減法教學反思3

眾所周知,每一個孩子都愛問為什麼,每一個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祕密,根據孩子的這種心理,我多次採用"估一估,猜一猜"的形式,讓學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在教學中,我注重對學生進行“用數學”過程的指導,讓他們明確大括號和問題所表示的意義、重視學生親身經歷觀察畫面、理解畫面內容、選擇有用條件和恰當的方法計算的過程,以此讓學生獲得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基本方法和途徑。

1.對於大括號的作用的很好體現。在引入大括號時我用課件演示出大括號,讓大家體會大括號表示把兩個或幾個物體合起來,讓學生用手勢來演示,再讓學生來説説你覺得大括號有什麼作用,突出大括號的`作用,體會大括號的意義。

2.在對進行加法和減法的對比中,我逐個出示,練習,再讓學生觀察對比這兩組題目有什麼不同的地方,讓他們自己發現其中的不同,再通過他們自己的話説説什麼情況下用加,什麼情況下用減,教師這時做一個總結,這樣教學效果較好。

3.數學來源於生活,數學應用於生活。課前我佈置學生收集一組生活中表示數量是8和9的數據,讓學生感覺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活動,親身感受到了8、9的基數和序數含義,同時培養他們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學生對8和9已經有了一些的認識,已經掌握了數數的一般方法。因此,在教學主題圖時我讓學生通過觀察,自己找出數量是8、9的物體,並説明數量是8的物體用數字8來表示,數量是9的物體用數字9來表示,學生不僅初步瞭解了數字8、9的形成過程,而切培養了學生有序觀察的能力。在前面學生已經學習了比較大小,已經掌握了比較的方法,在比較7、8、9的大小時,我沒有講怎樣進行比較,而是讓學生通過觀察,直接用“>、<”表示他們之間的數量關係,有效的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一年級減法教學反思4

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越貼近,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越高,尤其是對一年級的`孩子。因此我們教師就應當積極創設與生活實際有關的情境,讓學生髮現數學就在自己身邊,數學並不難,從而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如在教學“0的認識”的 時候,我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出示課件:一隻可愛的小猴子,對學生説:“小猴子的媽媽因為小猴子愛學習又遵守紀律,所以獎勵給它兩個桃子。”説的同時,在小猴子下點擊一個盤子和兩個大桃子。“小朋友看,小猴子多很開心呀!”接着小猴子就開始吃桃了。我先從盤子裏取下一個桃子,這時讓學生觀察:你們 發現了什麼?學生髮現盤子裏只剩下一個桃子了。我接着問:“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呢?”學生答:“可以用1來表示。”然後我又拿走一個桃子,並説:“小猴子又吃了一個桃子,這回該用數字幾來表示呢?小猴子不知道了,那就讓我們來幫助小猴子解決這個問題,好嗎?” 這樣學生很自然的就説出了“0”。這樣學生學習的興趣很高,同時就體驗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

一年級減法教學反思5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材第20頁的例5,是一道利用20以內的退位減法來解決實際問題的題目,和以往解決問題不同的是這道題中出現了“我們隊踢進了4個球”的多餘條件,這個多餘條件很容易干擾學生解題,是教學難點。

教學例5時,我先是出示情境圖,讓學生觀察情境圖,説説你知道了什麼數學信息?你是怎麼知道的?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讓學生想一想,題目呈現的信息中,哪兩個信息有聯繫?要求“還有幾人沒來”需要哪兩個信息?學生都積極發言,説出了有用的數學信息和問題。在找多餘條件這一環節中,我引導學生對題目中三個條件進行分析,讓學生被動的的知道“我們隊踢進了4個”是個多餘條件,對我們解決問題沒有幫助,應該剔除。

深刻反思整個教學過程,覺得本課導入太快,沒有設置情景,而是直接出示情境圖,沒有激起學生的興趣。

其次是沒有讓學生深刻體會到“我們隊踢進了4個”這個條件為啥是多餘條件?在出現了多餘的條件,我只是自己分析,從我的角度提出這是個多餘條件,使學生被動的知道這是個多餘條件。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太短,沒有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條件和問題之間的關係。

再次是我在教學過程中,講授的時間過多,學生思考交流不夠,學生參與面較小,沒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課堂顯的沉悶。

最後是我的評價方式單一,不能使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情緒和學習積極性。

針對以上的問題,我將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多看名師講課視頻,多向其他老師請教,多聽其他老師的課,多向她們學習。

2、多學習課堂上評價性語言,多鼓勵、表揚學生。

3、課堂上多讓學生思考,讓孩子多交流,用他們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要充分調動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將課堂的大多時間留給他們。

解決問題是低年級學生學習的難點和重點,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要改進我的不足,將每節課設計的生動有趣,才能大大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漸漸愛上數學課,愛上解決問題。

一年級減法教學反思6

上完課的第一感受:學生的思維沒打開,回答問題不積極,課堂死氣沉沉,算理不夠清楚,教學效果欠佳。

經過各位領導以及同事推心置腹的評課,我豁然開朗。發現:1、學生不會觀察信息

2、學生識圖時間短,思考時間也短

3、對於減法、加法算理不清楚,有些斷章取義,思考不靈活

基於以上問題,我深刻反思,我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我數學教學水平處於幼兒園水平,對教材理解的不夠深入,經驗不足。

以後該怎麼做呢?

1、應結合圖畫,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識圖,讀文字,只有理解了圖才能提問題。【最好讓學生點着讀,養成良好的讀書、蒐集信息的好習慣】

2、重視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景中學習數學知識。通過直觀的圖畫讓學生理解減法和加法。

3、可以通過同桌互説,自己説,多種方式多説多練

4、理解算理要讓學生就題論題,(1)、不能抓字眼【如:看到剩就用減法,看到和、一共就用加法】。(2)、也不能死板的説:從總數裏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減法:兩部分合起來求總數用加法。

最好,就題論題,比如:從總數裏去掉黃花的數量就知道了紅花的數量,用減法:黃花的`數量和紅花的數量合起來求總數,用加法。

我想把學生的思維打開了,徹底理解了,不管遇到什麼題目也不怕了。

4、“還剩多少人沒來?”當學生回答之後,我應該鼓勵學生嘗試多種問法。“還可以怎麼問?”學生可能回答:“還有幾人沒來?還差幾人沒來?“再讓學生選取最合適的問法。“還有幾人沒來?”這樣就避免了看到剩就用減法,斷章取義的弊端。再通過直觀的圖畫或實物,讓學生知道求還剩多少?不一定都用減法,有時加法也可以解決問題。

5、多聽師傅的課,藉助電腦多看教學視頻,教材分析等,提高對教材的掌握能力。

我教學水平尚不高,還需努力!

一年級減法教學反思7

一年級的國小生參與數學教學活動的關鍵就是要調動起學生對數學學習活動的興趣,整節課充分利用多種手段創設生動活潑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問題情境中受到感染,產生興趣,自覺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進而體驗到參與學習、獲得成功的快樂。在學習1-5的減法這一部分時我是這樣做的:

1、生活化的情境導入,引發學生積極參與。我在課堂導入時,演示了這樣一個情境:老師當司機,從汽車站出發,在第一站上來2名乘客,及時地問:現在車上有幾名乘客?到了核電新村站,又上來3名乘客,這時候車上有幾名乘客?通過情景模擬複習了加法。接着到了下一站,下去了2個人,又問:這時候車上有幾名乘客?還可以用加法計算嗎?那用什麼方法計算呢?從而引出“減法”。通過創設學生喜聞樂見而又熟悉的生活情境,而且部分學生親自參與情景創設,喚起了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學生學起來必然親切、實在、易懂、有趣,並且為學好新知識鋪好路。

2、尊重學生在計算方法上的'差異性,提倡算法的多樣化。“5以內減法”是第一冊的內容,是學生在學習了5以內的加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讓學生初步理解減法的意義,並能正確進行5以內減法計算。從整體上説,課文沒有給出具體詳細的算法,教師可以引入自己喜愛的方法,學生也可以發展他們自己的方法,教材這樣編排的意圖是為了提倡算法的多樣化,留給學生選擇的自由。所以我是這樣進行例題教學的:當學生列出算式5-2後,我問5-2等於幾?學生齊説:5-2等於3我又問:你是怎樣算的?讓學生先獨立思考,嘗試解決問題,學生準備後,再進行小組討論交流。學生小組討論 (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出現了以下算法),再派代表回答:

生1:看上面的人數數的1,2,3 生2:倒數法:4,3

生3:因為2+3=5,所以5-2=3 生4:因為5可以分成2和3,所以5-2=3

(看,學生的算法是如此多樣。)

然後,老師不點明哪種算法好,或要求學生用那種算法。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或者自己今天學會的新方法,應該嚴格來説是學生自己認為計算方便又快捷的辦法計算減法,不強求一定要用哪一種辦法。積極提倡算法的多樣化,為學生提供了數學交流的機會,目的是促進學生的數學思維活動,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當然,整節課也存在着一定的問題:如何更好地利用課堂所生成的資源,以提升課堂?還是值得自己好好思考。

一年級減法教學反思8

本節是節複習練習課,學生卻有新的收穫,這是因為教師沒有停留在對舊知的”回爐”上,而是讓學生在原因知識基礎上,經歷知識獲得過程,打破了原有的思維定勢,對教材進行重組,讓學生在思考中去發現,在發現中去探索,在探索交流中獲取新知,讓他們在活動中運用自己的經驗去認識世界,進行探索.

1. 新課改背景下的國小課堂教學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傳遞,而是學生的學習方式和能力的一種體驗

本節課以幾個最簡單的環節進行復習,從一開始就逐漸的引導學生認識到,進行小組合作是最佳的學習方法,從最初的幫助老師解決困難,到單人完成老師拒絕檢查,再到黑板上以對號多少評判小組成績,沒有比賽的比賽,學生們由最初的被動的有意識的合作逐步進入主動的無意識的合作.

2.國小數學教學的目的之一就是要為學生打好”基本功”_練就基本的數學技能,掌握基本的數學思維方法,這樣有利於學生數學思維水平的長期發展,高難度動作的訓練只適應一小部分學習有優勢的`同學,所以,本節課,抓住學生好勝的心理,在複習中,自然而然的同位中較差的就被多提問幾次,正是達到了複習的目的,程度好的小組也進行了多次練習,使程度較差的同學也從真正意義上覆習到了舊知。再觀察每一個小組,各個參與,少有的“大生產大合作運動”

3.源於教材高於教材,教師以教材所提供的”減法表”為藍圖進行合理設計,再加工,使學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解決,不由自主的形成合作意識,從中逐步提高學習的意識和能力,不斷的體驗到成功的喜悦,等到下課時,學生們已經在不斷的合作中三次“加減了這張退位減法表”,充分的嚐到了合作的甜頭。有一學生沒有同位,擺的較慢,從他豔羨的目光中,同學們為和同位共同努力而取得大勝利的無限自豪的神情中,所有學生全員參與,無一漏網,無一不時刻備戰,無一不以對號榮辱與共,教師也嚐到了事半功倍的樂趣。

一年級減法教學反思9

《5以內的減法》這一課是主要的基本減法運算,要求學生在理解掌握計算方法的基礎上正確熟練地進行計算。

一,結合課件,理解減法含義。

而作為第一課時的教學,我還是先讓學生從基本出發,從認識減法的`意義出發,讓孩子自己通過理解來説出為什麼用減法來計算?什麼時候要用減法來計算?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課件演示“原來有5個小朋友,後來走了兩個”和“鞦韆上有3個小朋友,走了一個”等等這樣的情境,讓孩子們看圖來説一説他們看到的,進一步讓他們去理解,“飛走了、掉下來了、開走了”等等要用減法來計算,滲透減法的意義。當孩子們把減法的意義理解了,計算起來就會明白多了。

二,結合説圖意的過程,列減法算式。

減法列示相對於加法來説,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列式前,我都讓學生結合圖意,用三句話説説圖的意思,並根據圖意列出算式。“原來有( ),走了( ),還剩( )”並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從哪部分減?減去那部分?總結要從原來的一共當中去掉飛走的,跑掉的部分,不能用剩下的去減。雖然有一定的好轉,但仍有錯誤,需要多加鍛鍊,養成説圖意列算式的好習慣。

三,運用多樣方法,練習口算,提高能力。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發現口算方法不是難點,而口算的正確率和速度是重點。因此,要把重點放在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上。通過創設情境、進行各種競賽等手段來進行,在教學中,利用口算卡片,採用搶答、開火車、小組比賽、男女擂台賽等遊戲使學生積極地投入其中,讓學生在比賽中提高了口算速度。

一年級減法教學反思10

教學內容:練習四

教學目標:練習看圖意列式,會填寫未知加數

教學重點:會填寫未知加數

教學難點:填寫未知加數的方法

課前準備:圖片

教學過程:

一、自己看圖列算式,説圖意。

生:10-2=8已知飛機裏和飛機下邊共有10個人,飛機下邊有2個人,求飛機裏有幾人。用總數減去飛機下邊的2個人,就是飛機裏的8個人10-2=8

8+2=10已知盒子裏有8塊糖,盒子外邊有2塊糖,一共有幾塊糖?用加法。8+2=10

二、求未知加數

1.看盒裏有幾隻果茶?(7瓶)再放幾瓶就是10瓶了?(3瓶)你是怎麼算的'?(從7數到10,還有3個。10-7=3)

2.看:小剛做了幾個燈籠?(6個)再做幾個就是8個?(2個,從6到8還差2個,8-6=2)3.算一算:3題

三、看誰做的快

注意幾減0還的幾。

四、小貓釣魚看誰釣的最快

五、遊戲:

猜一猜左右手湊10。 左右手湊9

六、賽跑

1.觀察哪一隊跑得快?為什麼?

2.你能提出什麼算術問題?(兩隊共有幾人?哪一隊快?男生幾人,女生幾人,共幾人?

七、作業:練習10以內加減法口算卡片

板書: ?人 8塊糖

飛機圖 2塊糖

10-2=8 8+2=10

教學反思:多數學生計算較快。

一年級減法教學反思11

週五的數學課學習了第五單元10以內加減法的第5課時——8、9的加減法。

課前就想着10以內的加減法在學前班的時候都學過,學生接受起來應該很容易。

和預想的一樣,由於孩子們對所學知識已經有了認知,所以,學的過程中信心很足,對於課堂中提出的問題也熱情高漲,整個課堂按着設計的環節逐步進行着。

到了講第二個例題時,題中出現了學生沒見過的大括號,對學生講解了大括號的名字及作用,告訴他們在這裏大括號和分解符號的用法一樣,然後問他們懂了嗎?孩子們異口同聲的説:“懂了!”看他們接受的快,心裏挺高興。可在做練習冊上的習題時卻讓我目瞪口呆,有相當一部分學生都把帶大括號的題做錯了,分不清大括號哪部分代表總數,哪部分代表部分數,該用加法的用減法,該用減法的用加法,原來我看到的是假象,他們並沒有真正的掌握。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反思:其實原因主要在我的身上。首先沒抓住對於孩子來説的知識的重難點,只考慮本節課的'知識在學前班都學過,覺得他們在接受上不成問題,卻忽略了這個新知識點,只進行了講解而沒進行必要的練習鞏固。最重要的一點是,課堂上我忽略了學生個體間的差異,從做練習題的情況來看,平時能力強的孩子都做對了,錯的都是接受能力差的孩子,而我在課堂中的表現恰恰是把他們放在了同一水平線上,這對於能力差的孩子來説就有些困難了。其實課堂中的他們還處於似懂非懂的階段,隨着能力強的同學他們可能會説出正確的答案,可是讓他們獨立完成就不行了。

一年級減法教學反思12

馬上就要教學100以內加減法估算這個內容了,因為去年也擔任二年級數學,這堂課時還真是遇到了一些尷尬,所以對這堂課的教學還是記憶猶新。為了更有效地教學,現在就作一些反思。

估算是數學學習中一個比較重要的內容,對於培養學生的數感有重要意義,在數學計算的檢驗中很有用,而且在實際生活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三冊的教材出現的是100以內的加減法估算,也是第一次出現估算這個內容。

課堂基本教學環節是這樣的:

(一)通過生活中的數讓學生題解體會認識近似數。

(二)引導學生聯繫在商店買東西的情景理解其估算意義,讓學生根據買商品的情景進行加減法估算,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

(三)通過應用,使學生感受到我們所學習的加減法估算在現實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

第一個環節沒有出現什麼問題。

第二個環節是最關鍵的,問題就出在這裏。引入的情景是教科書中購買物品,提出問題:老師有100元錢,準備買下列生活用品,你能估計一下夠嗎?(三件物品)

學生獨立思考,然後全班交流想法。

學生所用的時間也不是很多,讓我尷尬的是很多學生就是算出了精確的.得數來彙報説明是不是夠了,我急了,你還有更好的方法嗎?學生可沒有領會我的意圖不過把計算的順序換了一下而已。我只好牽着學生的鼻子走了:你能不能用上近似數來估計一下呢?總算有學生開竅了,説出了估算的方法,誰知説了幾個後卻又有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老師,估算還是計算更好,這樣才能真正知道100元夠不夠。我一楞,這也真是學生真實的想法啊。我就引導他:那你認為估算有什麼好處呢?學生有的説:大約是多少元可以知道。有的説:算起來比較快。

雖然是引導出來了,但是我發現還有很多的學生還是沒有真正領會到估算的作用,所以接下去的應用也是上得如梗在喉,學生總是不太自覺地能去運用估算解決問題,好象都是老師或題目叫他們去估算。

仔細思考失敗的原因,還在於沒有充分考慮學生和教材的情況。1、估算的作用在大的數量時優勢比較明顯,相對於一百以內的數,學生口算都能很快得出來,所以也難體會到它的好處,相反還會認為估算有不精確的缺點。2、二年級的學生來説,他們在現實中還真的很少接觸到估算,所以在理解估算的意義上就出現了問題。變成了為估算而估算。

針對這樣的問題,我想創設必要的有效的情景很重要。前面所用的情景,給學生提供3個數據學生是比較快得可以計算出來,所以不能突出估算的作用。所以想到了這樣一個情境:國慶節快到了,姑姑想送小東100元左右的禮物,下面的東西都是小東喜歡的,請我們小組合作幫姑姑設計出購物的方案。看看你們能設計出多少種。(出示六七種標上號碼的商品以及價格,有單件接近100元的,有兩件接近100元的,有三件接近100元的)

我的想法是:學生在較多信息可供選擇的情況下,必然要用到估算,比如他看到單價是42元的商品,再選擇的必然要想到60元左右的商品,或者説看到另一個78元的商品必然馬上意識到不可能,這種思維的過程不管學生自己有沒有意識到,他都是應用了估算,這樣我想應該是順勢而成了吧。

不過還沒有實踐,不知會不會有改觀。

一年級減法教學反思13

學生計算能力的提高,口算是基礎,低年級口算是基礎的基礎。1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又是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基礎,所以1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必須使學生非常熟練。

把加減法與數的組成聯繫起來教學,使學生真正明白加減法的算理。以10的組成與分解為例,如:10可以分成2和8,2和8組成10。加法的含義就是把兩部分合並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2和8組成10也就是把2和8合起來,即2+8=10。減法是從總數裏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10可以分成2和8,所以從總數10裏去掉2就剩另一部分8,去掉8就剩另一部分2。即10-2=8,10-8=2。

更重要的是口算加減法訓練,在學生理解算理的基礎上,進行形式多樣的口算練習。如:把數的組成寫成卡片進行練習,出示卡片既可以看卡片讓學生説出數的組成與分解,也可以看卡片説出兩道加法算式和兩道減法算式。

另外製作口算卡片進行練習,這樣循序漸進,既能照顧到口算能力較差的學生,又能使全體學生的口算能力得以提高。

除了用卡片讓學生視算,同時也要注重學生聽算,聽算給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這樣既鍛鍊了學生的聽力,也提高了學生的思維反應能力。

總之,聽、説、讀、寫在口算訓練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學生在説數的組成、讀口算卡片、寫口算題、讀口算題、聽算中,口算速度逐步提高,只要每天堅持,持之以恆,定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年級減法教學反思14

1、 讓學生通過已有的知識經驗,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引出、深化加法的含義,落實認知和技能目標。通過問題情境的延續,讓學生利用已學的數學知識來解決問題,發展應用知識。

2、 引導學生討論,組織學生探索與交流。學生看、聽、説、寫等多種感官都能參與知識的生成過程 。

3、 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問題,體現數學的重要性。

不足之處:

1.學生還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需要老師時時強調才能認真聽講。

2.學生沒有全部參與學習,有個別學生根本不聽老師講課,做自己的事情。

3.由於前面的教學教注重讓學生理解加法的含義,所後面練習的'時間教倉促。

沒有深入去指導學生,只是全班交流計算方法。如果讓我重新上這節課:

1.想辦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全部學生都參與到學習中來。

2.均衡運用各個環節的教學時間,是個環節的教學內容都能有效的完成。

3、讓學生多動腦、多動口等。

一年級減法教學反思15

本單元教學內容是20以內退位減法,一是十幾減幾需要退位的減法;二是用20以內退位減法和以前學過的進位加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因此學生學習這部分內容時,必須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學會計算方法,並通過合理的練習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切實為以後學習打好基礎。

在教學中,我非常重視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景中學習數學知識。並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許多教學資源編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設一個真實的情景,吸引學生想得出結果,然後引出計算。這樣一方面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投入,另一方面能激活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如加減法的.含義、加減法之間的關係等,以此為基礎展開想象和思考,自覺地構建自己的知識,學會計算方法。

一年級國小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特點,而且有意注意時間短、愛説、愛動。我在教學中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在具體活動中引導學生多動手、動腦、動口,調動各種感官參加學習活動,提高學習效率。處理好算法多樣化的教學。數學課程標準提倡算法多樣化,目的是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學習,充分展示每個人的學習潛能。

練習時我採取靈活、有趣的方法。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在教學時,啟發學生獨立觀察發現,主動提出不同的問題;然後根據問題自己蒐集信息和數據,進行探索解答;最後交流成果,完善答案。從這一完整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數學的作用,體驗解決問題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