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反思

20以內退位減法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2.8W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20以內退位減法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20以內退位減法教學反思

20以內退位減法教學反思1

上計算課,對於枯燥的算式學生提不起興致,導致不管老師或是學生在講計算過程的時候,其他學生聽的效率很低。但這是一塊非常重要的內容,那麼如何提高學生的參與性,如何吸引學生,這是教師在備課的時候要精心考慮的。

一、情境的創設要靈活機動。

新課程理念下的計算教學提倡在情境中進行計算教學,目的是要讓學生產生對計算的需要,並在教學計算的同時有機的滲透解決問題(應用題)的教學。但我認為創設情境切忌為情境而情境,情境的創設既要符合學生的特點,又要照顧到知識的適用性,要靈活機動。

另外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數學知識有其內在的邏輯性,教學中充分把握這一邏輯性,不必每一部分內容都大搞什麼情景創設,重要的是要幫助學生如何很好的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要把教學重點放在分析學生知識體系的新的生長點上。

二、創設遊戲的'樂園。

蒙台梭利有句教育名言:“兒童對活動的需要幾乎比對事物的需要更強烈。”當我説接下去要做遊戲,小朋友一定會坐得端端正正,因為我説過我喜歡請守紀律的小朋友來玩遊戲。

在做書上的數學遊戲的時候,我採取小組比賽的形式。我把算式卡片平擺在講台上,每一輪每組派一個代表,按照教師的要求找出算式。比如找出得數是7的減法算式,找出得數和11-2一樣的算式。學生躍躍欲試,能安靜的為組裏的同學加油。

三、練習形式多樣,及時評價跟上。

對於純粹的計算,我通常採取開小火車或隨叫隨答的形式。特別是隨叫隨答,通過叫答能不動聲色的讓開小差的學生回過神來。説計算過程的時候,往往就是紀律最差的時候,很多學生不願意聽。這時候,獎勵認真聽的學生一顆“數學之星”並大聲進行口頭表揚能給其他學生榜樣作用,但持續的時間不長。也就是教師要耳聽六路,眼觀八方,隨時抓住可利用的資源。學生對站起來負責報答案很感興趣,如果事先説“誰最認真,就請誰報答案”,學生處於這種自我實現的需要,會很認真。

20以內退位減法教學反思2

本節是節複習練習課,學生卻有新的收穫,這是因為教師沒有停留在對舊知的”回爐”上,而是讓學生在原因知識基礎上,經歷知識獲得過程,打破了原有的思維定勢,對教材進行重組,讓學生在思考中去發現,在發現中去探索,在探索交流中獲取新知,讓他們在活動中運用自己的經驗去認識世界,進行探索.

1. 新課改背景下的國小課堂教學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傳遞,而是學生的學習方式和能力的一種體驗

本節課以幾個最簡單的環節進行復習,從一開始就逐漸的引導學生認識到,進行小組合作是最佳的學習方法,從最初的幫助老師解決困難,到單人完成老師拒絕檢查,再到黑板上以對號多少評判小組成績,沒有比賽的比賽,學生們由最初的被動的有意識的合作逐步進入主動的無意識的合作.

2.國小數學教學的目的之一就是要為學生打好”基本功”_練就基本的數學技能,掌握基本的數學思維方法,這樣有利於學生數學思維水平的長期發展,高難度動作的訓練只適應一小部分學習有優勢的同學,所以,本節課,抓住學生好勝的.心理,在複習中,自然而然的同位中較差的就被多提問幾次,正是達到了複習的目的,程度好的小組也進行了多次練習,使程度較差的同學也從真正意義上覆習到了舊知。再觀察每一個小組,各個參與,少有的“大生產大合作運動”

3.源於教材高於教材,教師以教材所提供的”減法表”為藍圖進行合理設計,再加工,使學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解決,不由自主的形成合作意識,從中逐步提高學習的意識和能力,不斷的體驗到成功的喜悦,等到下課時,學生們已經在不斷的合作中三次“加減了這張退位減法表”,充分的嚐到了合作的甜頭。有一學生沒有同位,擺的較慢,從他豔羨的目光中,同學們為和同位共同努力而取得大勝利的無限自豪的神情中,所有學生全員參與,無一漏網,無一不時刻備戰,無一不以對號榮辱與共,教師也嚐到了事半功倍的樂趣。

20以內退位減法教學反思3

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在學習10以內加減法和20以內的加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前面的學習當中大部分學生是有學習基礎的,他們有的是在幼兒園已有了這方面的計算訓練、有的是家長在家教自己孩子用扳手指頭的方法。所以孩子們學習這部分知識的區別只是在計算速度方面的差別。大部分孩子都能按自己的方法計算出得數。正向遷移教學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20以內的數,掌握了10以內加減以及20以內進位加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而在計算20以內退位減法的時候,需要學生應用學過的20以內的進位加法,也就是所謂的“算減想加”。因此,在教學新課時,我總是進行對應的進位加法口算喚醒孩子對進位加法的記憶,並出示求未知加數的算式,為學生探索20以內退位減法搭橋鋪激發興趣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開啟知識大門的金鑰匙。在教學中,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在實際中解決數學問題。生動的生活情景,有助於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加對數學的親近感,體驗用數學的樂趣。例如:直觀的觀察材一年級下冊9頁的例題圖,要求學生自己提出問題,進行解答。受生活閲歷和理解能力的限制,國小生對抽象的數學知識往往難以理解。因此,例題教學充分運用了現代教學媒體,發揮直觀性作用,創設了逼真的情境,為學生提供豐富、生動的料,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路。合作交流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

在教學中,要給孩子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在提出問題後,不急於教計算方法,給孩子充裕的時間,讓學生在自己的嘗試中摸索發現,自己探究。在合作交流中,讓孩子學會傾聽,學會互相學習。最後,在比較中,優化算法,達到教學的目的。

20以內退位減法教學反思4

本節課安排了三項內容:(1)系統呈現“20以內退位減法表”,讓學生對20以內退位減法的36道題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初步感受到它們的排列是有規律的。(2)引導學生找規律,使學生體驗到橫看、豎看算式排列是有規律的,得數也是有規律的等。(3)對20以內退位減法表中規律的理解和掌握,讓所學的知識得到很好地應用。

一是直接揭示課題,口算複習20以內退位減法。我採用的方法是開小火車,每人一道,直接説得數,讓學生對20以內退位減法的36道題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初步感受到它們的排列是有規律的。但效果並不理想,因班級裏孩子們的智力發展水平有差異,個別學生因緊張所以學過的“破十法”“ 想加算減法”都運用的不好,口算速度特別慢,另一方面教師的水平有限,沒有激發起學生口算的積極性,練習的效果和目的沒有完全達到,以後教學設計有待改進。

二是將重點放在對20以內退位減法表的規律探究上面,如何引導學生按一定的順序來觀察,我動了一番腦筋,20以內退位減法與進位加法,是進一步學習多位數計算和其他數學知識的基礎,學生學習這部分內容時,需要從整體上去觀察、分析、比較20以內退位減法,對20以內退位減法能從整體把握,探尋規律,以提升對本單元知識的掌握水平, 為以後學習做好準備。教材上的退位減法表是一個靜態的整理結果。所以在出現減法表時,我改變了課本內容的呈現方式,如何將靜態變為動態要一個創新突破的過程。設計時,我沒有將退位減法表填完整,而是讓學生去補充,然後是在一起來觀察這個表,再來鞏固這個表的排列規律。他們其實已經發現了規律,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又進行了一遍20以內退位減法的口算,不僅鞏固了算法,而且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在教學中應該注意的方面是: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上,要多考慮到學生集體的參與性,儘量避免一對一的形式,創設機會讓更多的孩子參與到教學的過程中來。特別是面對的'是一年級的小同學,更應該有耐心,細緻的講解,今後有待於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

三是學生由於知識水平、社會經驗不同,對同一個問題的理解和把握各不相同。基於這一認識,《數學新課程標準》特別強調:“人人學有用的數學,不同的人學習不同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所以我在設計練習時,從練習內容的選取到練習形式的呈現都給學生留下了充分思考的空間。通過練習,可以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提高,人人有收穫。

總之,本課我關注的是學生的計算技能,口算20以內退位減法的速度和正確率、在表格中找到規律便於計算速度。

20以內退位減法教學反思5

本節課是十幾減幾內容,主要是理解十幾減幾的算理,學會十幾減幾的口算方法,正確的計算十幾減幾的題目,會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口算。開課,就是一組口算,大部分就是十幾減9的口算,為十幾減幾做好鋪墊,着重讓學生複習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然後通過學生感興趣的小貓吃魚的圖來讓吸引學生的興趣,來引出今天的內容十幾減幾,然後是讓學生自己探索方法,教師總結方法,得出和十幾減9的方法完全一樣,學生學起來也是比較輕鬆掌握了十幾減幾的方法,大多數學生已經能夠進行十幾減幾的計算。

《解決問題》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教學例三的內容,目標是進一步複習鞏固掌握所學的十幾減幾的內容,難點是根據圖意提出合理的數學問題,首先是給出了問題的信息和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思考解決,第二個部分是讓學生根據信息自己提出問題,自由的提問,加減都是可以的,但本節課主要是要注意減法的練習多一些,在本節課中,我注重讓學生大膽的説,讓學生在説中體會有原來的看圖列式向看信息來解決問題的能力,當然就這一節課肯定是遠遠不夠的,在後面的練習中,還將有大量的訓練,來鞏固着題部分內容。

十幾減9的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第一次接觸20以內的退位減法,所以在課前讓學生預習了10-11的主題圖,12頁的題目,這樣讓他們對十幾減9的做法有個初步的認識,在教學時,先複習9加幾的口算,對後面的十幾減9的想加算減做個鋪墊,新課開始時,讓學生在情景圖中找出生活中數學問題,氣球圖能夠得出15-9=,然後讓學生自己數得出多少,後彙報15-9的方法,老師介紹破十法,有學生説出想加算減的方法也進行了小結,本節課後,學生基本掌握了十幾減9的兩種方法,但對於困難學生還是不能有正確思考方法,在後面的練習課中,我將有針對性的加強輔導,爭取每位學生都能學會十幾減9的方法,進一步加深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十幾減9的練習課反思

本節課是對十幾減9的內容的一節練習課,也是學生先完成了13頁的題目,好在上課的時候有時間講解,主要是對於破十法的再次鞏固練習和掌握,對於想加算減的方法也是要進行必要的`練習,達到孰能生巧的地步,一節課下來,學生對於十幾減9的算理和算法基本上掌握的比較熟練。

整理和複習教學反思

整理和複習主要是對這個單元進行一個系統的鞏固,首先我就對本節最主要的20以內的推諉減法表進行了複習,形成表格,在表格中來發現其中的排列規律,一遍學生更好的來記憶表格,為以後的計算打下良好的基礎,

當然還對提問的圖和信息結合的題目進行了練習,重點是能夠從圖中找到有用的信息,解決自己的問題。

20以內退位減法教學反思6

本單元教學內容是20以內退位減法,一是十幾減幾需要退位的減法;二是用20以內退位減法和以前學過的進位加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因此學生學習這部分內容時,必須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學會計算方法,並通過合理的練習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切實為以後學習打好基礎。

在教學中,我非常重視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景中學習數學知識。並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許多教學資源編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設一個真實的情景,吸引學生想得出結果,然後引出計算。這樣一方面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投入,另一方面能激活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如加減法的含義、加減法之間的關係等,以此為基礎展開想象和思考,自覺地構建自己的知識,學會計算方法。一年級國小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特點,而且有意注意時間短、愛説、愛動。我在教學中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在具體活動中引導學生多動手、動腦、動口,調動各種感官參加學習活動,提高學習效率。處理好算法多樣化的教學。數學課程標準提倡算法多樣化,目的是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學習,充分展示每個人的學習潛能。練習時我採取靈活、有趣的方法。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在教學時,啟發學生獨立觀察發現,主動提出不同的問題;然後根據問題自己蒐集信息和數據,進行探索解答;最後交流成果,完善答案。從這一完整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數學的作用,體驗解決問題的樂趣。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材第20頁的例5,是一道利用20以內的退位減法來解決實際問題的題目,和以往解決問題不同的是這道題中出現了“我們隊踢進了4個球”的多餘條件,這個多餘條件很容易干擾學生解題,是教學難點。教學例5時,我先是出示情境圖,讓學生觀察情境圖,説説你知道了什麼數學信息?你是怎麼知道的?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讓學生想一想,題目呈現的信息中,哪兩個信息有聯繫?要求“還有幾人沒來”需要哪兩個信息?學生都積極發言,説出了有用的數學信息和問題。在找多餘條件這一環節中,我引導學生對題目中三個條件進行分析,讓學生被動的的知道“我們隊踢進了4個”是個多餘條件,對我們解決問題沒有幫助,應該剔除。

深刻反思整個教學過程,覺得本課導入太快,沒有設置情景,而是直接出示情境圖,沒有激起學生的興趣。其次是沒有讓學生深刻體會到“我們隊踢進了4個”這個條件為啥是多餘條件?在出現了多餘的條件,我只是自己分析,從我的角度提出這是個多餘條件,使學生被動的`知道這是個多餘條件。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太短,沒有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條件和問題之間的關係。再次是我在教學過程中,講授的時間過多,學生思考交流不夠,學生參與面較小,沒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課堂顯的沉悶。最後是我的評價方式單一,不能使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情緒和學習積極性。

針對以上的問題,我將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多看名師講課視頻,多向其他老師請教,多聽其他老師的課,多向她們學習。

2、多學習課堂上評價性語言,多鼓勵、表揚學生。

3、課堂上多讓學生思考,讓孩子多交流,用他們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要充分調動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將課堂的大多時間留給他們。

解決問題是低年級學生學習的難點和重點,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要改進我的不足,將每節課設計的生動有趣,才能大大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漸漸愛上數學課,愛上解決問題。

20以內退位減法教學反思7

上一週進行了第二單元《20以內的退位減法》的檢測。第二單元要求掌握的內容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20以內的退位減法的計算,另一方面是有關知識的運用。孩子們完成的情況還可以。主要存在的`問題有以下幾方面:

(1)計算方法沒有掌握,計算不認真,正確率有待提高。典型錯誤有14+2=6,14-7=3,13+3=10等。

(2)逆向思維的題目有一定的難度。在括號裏填上適當的數一題中表現由為突出。典型錯誤有4+(8)=13(7)-5=12,15-(13)=8,5+2=(7)-6。

(3)解決問題中信息找不準,解決方法不正確。典型錯誤有(1)停車場原來有17輛汽車,現在只有9輛,開走了幾輛?列式為:17-8=9(輛)。(2)一共有12個皮球左邊有5個,右邊有幾個?列式為:12+5=17(個)(3)商店買出5副羽毛球拍,還剩8副,商店原來有幾副羽毛球拍?列式為:8-5=3(副)。

反思:從以上錯誤中不難看出,計算基礎不夠紮實,上學期學習的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進位加法仍需要加強訓練,特別是算理和算法的訓練。加強信息的收集和分析的訓練,觀察和讀題後,能找到那些信息?根據找到的信息能提什麼數學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知道哪兩個信息?最後就是要培養孩子們上課專心聽講,認真做題的好習慣。

20以內退位減法教學反思8

昨天上了一節第一單元的複習課——20以內的退位減法,先按照我自己的備課,我是完全按照書上題目的呈現進行教學的,在備課中,我發現了自己對教材把握的不足,我忽略了本課的重點,在學習減法表上,發現減法表的規律,通過唐老師的指點,我知道了,重點要突出表中的`三個重要的規律:豎着看:減號後面的數相同,橫着看,減號前面的數相同,斜着看,得數相同。所以這節課我以這張表為開始,慢慢發散題目。在上課的過程中,我發現我的課堂組織還要再抓緊。後來李校長評課的時候,給我的啟發很大,因為現在課改之後,課堂應當是學生的課堂,要關注學生的學,而不是僅僅把知識硬塞給孩子,他為我設計了這樣一節課:剛開始的時候,可以把36道算式都散亂的放在黑板上,讓孩子去思考怎樣排列才會讓別人一眼看出他們的規律。從而引出這節課的重點,為了讓我理解,他還舉出了例子,比如説二年級姜華老師的認識釐米的課,讓孩子自己去製造一把尺子,通過量、比較、突出然後知道釐米的概念,還有六年級的比例尺,也是讓孩子把教室裏的面畫在紙上,但是也是開放的給孩子來探究。我想,我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更加重視學生的學和課堂的開放性。

20以內退位減法教學反思9

上完課的第一感受:學生的思維沒打開,回答問題不積極,課堂死氣沉沉,算理不夠清楚,教學效果欠佳。

經過各位領導以及同事推心置腹的評課,我豁然開朗。發現:1、學生不會觀察信息

2、學生識圖時間短,思考時間也短

3、對於減法、加法算理不清楚,有些斷章取義,思考不靈活

基於以上問題,我深刻反思,我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我數學教學水平處於幼兒園水平,對教材理解的不夠深入,經驗不足。

以後該怎麼做呢?

1、應結合圖畫,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識圖,讀文字,只有理解了圖才能提問題。【最好讓學生點着讀,養成良好的讀書、蒐集信息的好習慣】

2、重視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景中學習數學知識。通過直觀的圖畫讓學生理解減法和加法。

3、可以通過同桌互説,自己説,多種方式多説多練

4、理解算理要讓學生就題論題,(1)、不能抓字眼【如:看到剩就用減法,看到和、一共就用加法】。(2)、也不能死板的説:從總數裏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減法:兩部分合起來求總數用加法。

最好,就題論題,比如:從總數裏去掉黃花的數量就知道了紅花的數量,用減法:黃花的數量和紅花的數量合起來求總數,用加法。

我想把學生的.思維打開了,徹底理解了,不管遇到什麼題目也不怕了。

4、“還剩多少人沒來?”當學生回答之後,我應該鼓勵學生嘗試多種問法。“還可以怎麼問?”學生可能回答:“還有幾人沒來?還差幾人沒來?“再讓學生選取最合適的問法。“還有幾人沒來?”這樣就避免了看到剩就用減法,斷章取義的弊端。再通過直觀的圖畫或實物,讓學生知道求還剩多少?不一定都用減法,有時加法也可以解決問題。

5、多聽師傅的課,藉助電腦多看教學視頻,教材分析等,提高對教材的掌握能力。

我教學水平尚不高,還需努力!

20以內退位減法教學反思10

一、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學習十幾減9的知識。為了讓他們掌握十幾減9的減法,教材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教學時,我充分利用主題圖,引導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十幾減9的減法。

二、動手操作,體會破十法和做減想加的算理。學生掌握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有快有慢,理解有深有淺。為了讓那些學有困難的學生理解十幾減9的算理,我加強了學生的操作活動。如在教學例一時,我設計用兩種顏色(10根紅小棒、5黃小棒),讓學生思考:從15中去掉9,該怎麼去?學生能很快從10根中拿掉9根,剩下的1根和5根黃小棒合起來就是15-9的'結果。通過操作活動,學生能很快理解“破十”的道理,從而達到運用“破十法”計算的目的。

三、鼓勵算法多樣化,又教給學生一般的優化的計算方法。學生數學思維水平參差不齊,因此學生計算方法也是參差不齊,有的需要藉助直觀學具進行計算,有的能“做減想加”來計算。為了使大多數學生通過主動學習,達到義務教育所要求的標準,使大多數學生掌握一般的較優的計算方法,由此在鼓勵學生算法多樣化的同時,側重讓學生理解“做減想加”和“破十法”的計算算理,目的使大多數學生能掌握這普通的長久發揮的數學方法。

20以內退位減法教學反思11

例5這節課我是在二班先上的。這節課和原來的解決問題最大的差別是,以前的解決問題是兩個條件,一個問題,而今天的解決問題是三個條件一個問題。這就要讓孩子們找出其中一個沒有用的條件,把它排除掉,在解決問題。在二班,我用的'是題海戰術,反覆的出題,讓孩子們練習,沒有給學生方法,效果不好。一班的孩子整體水平要比二班差一些,怎樣讓他們更好地掌握呢?我必須給他們找出方法,總結出做這種題的思路,第一步做什麼,第二步做什麼。於是,在一班上課的時候,給出一道題,在孩子們讀題之後,告訴孩子們,今天我們學習的內容和之前的區別,做這種題要從問題入手分析,我讓他們把問題讀三遍。看看問題涉及到了誰,就去條件中找和他相關的。就例題來看:媽媽買了15個蘋果,7個梨,8個桃子。媽媽買的蘋果比梨多幾個?孩子們在讀過問題之後,很快就能分析出來。接着增加難度,給一些條件或問題不是特別明顯的,孩子們在認真分析之後,也基本可以完成。通過幾個練習,孩子們掌握了方法,做題的速度質量都上去了。我的感覺也很好。

下午,我去參加了教材分析,我發現別的教師的方法更好,為了鍛鍊孩子的數學思維,他們不僅讓是我這樣做,還提高難度,給一個條件,一個問題,讓孩子來補充條件,這樣鍛鍊之後,孩子的思路就更清晰了。

教是為了不教,思維更重要。學無止境,不僅學生要學,老師也要學,學別人怎樣在一節一節的課中,無形的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

20以內退位減法教學反思12

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在學習了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加法的基礎上進行的教學。因為學生們有了以前學習的基礎,所以學生會用自己的方法計算出得數。

在本單元教學時,我引導學生運用了以下幾種計算方法

一、想加算減

在計算20以內退位減法的時候,需要學生運用以前學過的20以內的進位加法,也就是“想加算減”。因此,在教學新課時我總是進行對應進位加法口算喚醒孩子對進位加法的回憶,並出示求未知數的算式,為學生探索20以內退位減法做好鋪墊。比如説:9+()=1313-9=

二、破十減

學生在學習破十減時,我先讓學生理解什麼是破十減,被減數比10大,而且個位上的數不夠減,例如:13-9=這時,把被減數13破開(拆開),其中一個數必須是10,另外一個數是3,先用10-9=1,再用1加上3=4,所以13-9=4。讓學生明白學習破十減的好處,是為了計算時更方便,更容易,更準確。

三、平十減

學生在學習十減時,我先讓學生明白什麼是平十減,平十減就是把減數分成兩個數,被減數減去第一個數後要等於10,然後再用10來減去第二個數得出最後的結果。例如:13-9=這時,把減數拆開,拆開的一個數必須是3,先用13-3=10,再用10-6=4所以,13-9=4,我認為學生們都挺喜歡這種方法的。

由於孩子們的智力背景,生活經歷不同,不管孩子們運用哪一種方法,適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在學習十幾減9時,學生重點掌握了平十減和破十減的方法,接下來十幾減8、7、6、5、4、3、2,學生們都學得輕鬆自如。

在教學時,做的不足的地方就是過分的注重了課堂時間,過多的'奪取了學生自求知識的權利,這也是我平時最容易犯的錯誤。如果讓孩子們有充足的時間去體驗,去感受,去交流,真正把自己的想法都表述出來,我想這才是學生內化的過程。每一次講授新內容,都覺得關注學困生的時間較少。

20以內退位減法教學反思13

本週一年級的孩子結束了二十以內的退位減法的學習,其實在上這一單元之前,孩子們基本上已經在平時的生活中或者原來的學前教育中接觸到了這些內容,但是我們本單元的教學難點就放在讓學生比較熟練地口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重點在於“比較熟練”。孩子們雖然都會計算,但是部分學生是掰着手指計算的,有的學生則是很艱難的想了半天才給出答案,所以我們教的不是計算的正確結果,而是既準確又快速的計算方法。

我覺得本單元的計算方法比較好用的.、學生掌握比較好的就是“算減想加”,部分接受能力好一點的對“破十法”很青睞20以內退位減法的反思我記得剛教“破十法“的時候,班上一個平時計算不太靈光的孩子很快的接受了這一算法,在課上的練習中,這個孩子不停的在説個不停,我湊近一聽就聽見她在説着:”13-9,我把13先看做10,10-9等於1,1再加上3等於4,所以13-9等於4.“接着就在書上寫上了自己的答案,抬起頭看見我在看她的時候,她很開心的告訴我:”汪老師,我用這個方法算算的很快哦,而且我保證是正確的。“説完就低下頭繼續計算了,嘴裏也繼續説着自己的”寶貝“算法,然後寫的題又快又正確,真的很棒20以內退位減法的反思不過在解決問題方面,部分孩子孩子有些迷糊,總是想用加法去擺算式,以後這點還要加以引導。

真的希望七班的孩子可以越來越好,開開心心的學習數學!

20以內退位減法教學反思14

本單元的教學內容可以分為兩大塊:

一是十幾減幾需要退位的減法;二是用20以內的退位減法和以前學過的進位加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即“用數學”。

因此,學生學習這部分內容時,必須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學會計算方法,並通過合理的練習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切實為以後的學習打好基礎。

在教學中,重視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知識。利用教材提供的許多教學資源編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設一個真實的情景,吸引學生想得出結果,然後引出計算。這樣一方面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投入,同時能激活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

引導學生動手操作,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學習知識。一年級國小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特點,而且有意注意時間短,愛説、好動。在教學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在具體活動中引導學生多動手、動腦、動口,調動各種感官參加學習活動,提高學習效率。處理好算法多樣化的教學。數學課程標準提倡算法多樣化,目的是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學習,充分展示每個人的學習潛能。

採取靈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計算練習的效果。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然後根據問題自己蒐集信息和數據,教學探索解答;最後交流成果,完善答案。從這一完整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數學的作用,體驗解決問題的樂趣。

20以內退位減法教學反思13

教學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20以內的數,掌握了10以內加減以及20以內進位加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而在計算20以內退位減法的時候,需要學生應用學過的20以內的進位加法。

一、用好教材但不拘泥於教材。教材為我們提供的是拿小圓片,考慮到拿小圓片學生不容易理解破十法,所以我在教學時選擇小棒進行教學(十幾根小棒中10根一捆)。

二、引導學生在動手實踐中學習退位減法的知識。利用小棒學習14-8時,學生中出現了好幾種不同的方法:

方法一:先從14根中拿出4根,再把一捆打開拿出4根,即:

14-8=6

第一步:14-4=10

第二步:10-4=6

方法二:先把1捆打開拿出8根,再把剩下的2根和原來的4根合起來,即:

14-8=6

第一步:10-8=2

第二步:2+4=6

方法三:要拿掉8根,先拿掉10根,再還回來2根,即:

14-8=6

第一步:14-10=4

第二步:4+2=6

方法四:做減法,想加法,即:

14-8=6

想:8+(6)=14

方法五:有的學生竟然能編出口訣:看到8想到2,4+2=6.

學生中出現這麼幾種方法着實令我意外,新課程強調尊重個體差異,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實現個性化的`學習,在這節課有了充分的體現。

三、鼓勵算法多樣化,又教給學生一般的優化的計算方法。學生的數學思維水平存在差異,有的需要藉助直觀學具進行計算,有的能“做減法想加法”。有專家提出,由於孩子的智力背景、生活經歷不同,適合他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如果因為教師的一個總結,使大部分學生的方法被歸為另類,他們會為自己的失敗而傷心,一顆幼小的心靈是經不起這等風霜的,這樣的總結不利於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落實。針對幾種不同的方法,學生你一言我一語説開了,我讓學生分別説出自己認為最簡便且最喜歡的方法,實現了算法的優化。

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在教學中,要給孩子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在提出問題後,不急於教計算方法,給孩子充裕的時間,讓學生在自己的嘗試中摸索發現,自己探究。在合作交流中,讓孩子學會傾聽,學會互相學習。最後,在比較中,優化算法,這樣的教學跳出了書本,拓寬了學生的思路,更有利於培養孩子的創新能力。同時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把解決問題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給學生留下更多展示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策略的機會,體現了“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新教學理念,使學生獲得了成功的體驗。

20以內退位減法教學反思15

教學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20以內的數,掌握了10以內加減以及20以內進位加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而在計算20以內退位減法的時刻,需要學生應用學過的20以內的進位加法,也即是所謂的“算減想加”。所以,在教學新課時,我總是進行對應的進位加法口算喚醒小孩對進位加法的記憶,並出示求未知加數的算式。

在教學中,北大青鳥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在實際中解決數學問題。生動的過日子情景,有助於學生了解現實過日子中的數學,感想數學與平日過日子的密切聯繫,增加對數學的親密感,經歷用數學的樂趣。比如:直觀的巡視材一年級下冊9頁的例題圖,要求學生自己提出問題,進行解答。受過日子閲歷和解析本事的侷限,國小生對抽象的`數學知識頻頻難以解析。所以,例題教學充分應用了當代教學傳媒,闡揚直觀性作用,創設了逼真的情境,為學生供應豐盛、生動的料,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在教學中,要給小孩供應充分展示自己的時機。在提出問題後,不急於教計算辦法,給小孩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在自己的實驗中摸索發現,自己探究。在合作交流中,讓小孩學會傾聽,學會互相學習。最後,在對比中,優化算法,達到教學的目標。在教學十幾減九時,通過小孩自己的摸索,一下子就想到了聯繫進位加法算加法,還有的小孩還想出了書上沒有的辦法(13—9,我先算13—10=3,因為多減了1,所以再加1得4),這樣的教學跳出了書籍,放寬了學生的思路,更有利於培訓小孩的創新本事。

本單元教學內容是20以內退位減法,一是十幾減幾需要退位的減法,簡稱20以內的退位減法;二是用20以內退位減法和以前學過的進位加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即“用數學”。因此學生學習這部分內容時,必須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學會計算方法,並通過合理的練習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切實為以後學習打好基礎。

在教學中重視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景中學習數學知識。利用教材提供的許多教學資源編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設一個真實的情景,吸引學生想得出結果,然後引出計算。這樣一方面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投入,同時能激活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如加減法的含義、加減法之間的關係等,以此為基礎展開想象和思考,自覺地構建自己的知識,學會計算方法。

引導學生動手操作,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學習知識。一年級國小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特點,而且有意注意時間短、愛説、愛動。我在教學中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在具體活動中引導學生多動手、動腦、動口,調動各種感官參加學習活動,提高學習效率。處理好算法多樣化的教學。數學課程標準提倡算法多樣化,目的是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學習,充分展示每個人的學習潛能。

採取靈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計算練習的效果。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在教學時,啟發學生獨立觀察發現,主動提出不同的問題;然後根據問題自己蒐集信息和數據,進行探索解答;最後交流成果,完善答案。從這一完整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數學的作用,體驗解決問題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