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反思

一年級數學課堂反思精選13篇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2.72W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反思自己,必須要讓自己抽身出來看事件或者場景,看一段歷程當中的自己。如何把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一年級數學課堂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年級數學課堂反思精選13篇

一年級數學課堂反思1

我們經常見到這樣一些數學課:有的教師講得井井有條,知識分析透徹,算理演繹清晰,學生聽得輕輕鬆鬆,似乎明明白白,但稍遇變式和實際問題卻往往束手無策;有的教師設計了許多細碎的問題,師生之間一問一答,頻率很高,表面上看十分流暢,但結果檢測學生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卻並不理想;有的教師注重精講知識,留出大量的時間練習各式各樣的習題,雖然學生解題能力尚可,但卻抑制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潛能;有的教師讓少數優等生在課堂上唱主角,操作、演示、活動、彙報……表面上看熱熱鬧鬧,實際上多數學生作陪客旁觀,個別學困生更如霧裏看花,不知其所以然。這些課在平時的聽課活動和觀摩教學中並不少見,其中有些課甚至還被評為好課。眾所周知,評價具有很強的導向功能。筆者以為,如果不對好課的`標準進行重新認識,勢必會影響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

葉瀾教授説過:“課堂教學應被看做是師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經歷,是他們生命的、有意義的構成部分。”(引自葉瀾《讓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

在數學課上,學生們除了學習數學知識,發展智能,還帶着自身的情感、動機、需要等一併投入課堂;學生們除了與教師交往外還與同伴之間進行相互交往;學生們除了認知、情意方面的發展,還包含羣體合作能力、行為習慣及交往意識與能力等多方面。

一年級數學課堂反思2

教學目標:1、通過有趣的實踐活動,加深對20以內數的認識,進一步鞏固10以內數的加減法,充分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2、通過走數字迷宮,經歷多種途徑探索和解決問題,從中感受同一問題答案的多樣性。

3、做“小小郵遞員”遊戲,主要使學生經歷根據答案選擇算式的逆過程,享受與人合作的樂趣。

4、通過投球遊戲,初步滲透統計思想,感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和不確定性。

重點難點:複習所學知識,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鞏固知識,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具學具:3個一樣小的紙箱,算式卡片;20個小皮球,2個竹筐;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走數字迷宮

1.談話激趣。

師:小朋友們,你們去過數學樂園嗎?現在老師想和你們一塊兒去“數學樂園”做遊戲,你們想不想參加?現在老師想和你們一塊兒去“數學樂園”做遊戲,你們想不想參加?

生:想!

師:小白兔出去玩,走着走着,突然迷路了,這怎麼辦呀?它給媽媽打電話:媽媽,我迷路了,怎麼辦才好呀?媽媽聽了説:孩子,你長大了,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去做,只要你按1、2、3、4……的順序走到9就一定能回家的。於是聰明的小白兔按媽媽的話去做,終於回家了。同學們,你們知道小白兔可能是怎樣走回來的嗎?

2、小組活動走迷宮——幫助小白兔找家,比比誰走的路線多。

3.觀察迷宮,明確規則。

師:數學寶寶擺了一個什麼樣的迷宮呢?

生:有1到9個數字,有一個進口兩個出口。

師:按照什麼順序才能走出迷宮呢?誰知道?

學生髮言(按照從1到9的順序)。

師:誰指給大家看看。

(指名一個學生上講台指出路線圖給同學看。)

師:對,我們只有按照從1到9的順序,才能走出迷宮見到數字娃娃。如果不按順序,就會被困在迷宮裏,也到不了數學樂園了。你們願意被困嗎?

4.獨立闖迷宮,展示成果。

(讓一些學生有秩序地到教室中間的迷宮親自走一走,其他同學仔細看,看誰能走與前面的同學不同的線路。)

(等踩得地板上的數字不清晰了就停止。)

師:現在誰有不同方法路線走出迷宮?把它劃在自己的課本上。看看自己最多能找出幾條路。

(學生在自己課本上用筆劃出路線,教師觀察學生操作情況。)

師:走出迷宮的同學請舉手。到這裏來指給大家看看吧。

學生到黑板上劃一劃,説一説。

師:誰和他不一樣?來。

(學生劃出不同路線圖。)

5.表揚同學們勤思考,闖出迷宮。

師:小朋友找到了很多條路,都能順利走出迷宮。有一點是相同的,都是按照從1到9的順序。數字寶寶要帶大家去數字樂園了,大家出發吧。

二、説組成,獲門票

師:請大家閉上眼睛,一起從1數到9……到了。(幻燈片出示“數學樂園”畫面)

進數學樂園還要有門票的。怎麼辦呢?

老師早就給大家準備好了,在這裏呢。(教師出示準備好的一沓類似門票的空白卡片。)只要説對一個關於數字的組成,就可以得到門票。有信心嗎?

生:有!

師:屏幕上出現哪兩個數字,就説一個關於它們的組成。比如7,1。

生:7和1組成8。

師:還能怎麼説?

生:8可以分成1和7。

師:行。

(幻燈片隨機出現一組組的兩個數字6.2、5.3、....,學生用開火車的形式一個接一個説數的組成。) (遊戲順利完成的,卡片以小組為單位發到各個學生手中。)

三、驗門票,進樂園

1.寫算式。學生用開火車的形式一個接一個説數的組成。

學生用水彩筆在空白卡片上寫一個算式,不寫得數。

2.同桌互換。

把寫有算式的卡片和同桌互換。

3.驗門票,進樂園。

(老師在教室中間擺一張桌子,放上3個紙箱,每個紙箱的兩面寫着同一個數字,1號紙箱寫“3”字,2號紙箱寫“7”字,3號紙箱寫“9”字。)

學生按小組,挨個讀出門票上的算式,説得數,投入寫有對應數字的.票箱,其餘學生做裁判。計算正確投遞正確的學生進入“數學樂園”。

四、排排坐,選隊員。

1.教師發指令,選拔學生。

要求:每次比賽規定只要10個男同學和10個女同學,怎麼辦呢?還是考考大家,通過考驗以後才能參加比賽。

師:請同學們坐整齊了,聽到口令作出反應,又快又對的就能參加比賽。準備好了嗎?

(每次10個同學坐在10條學生凳上,老師發令前讓他們報數記住自己的順序。)

師:①請從前往後第3位同學起立。

②請前面3位同學站起來。

③請從前往後第6位同學站起來。

(誰做出正確反應,就被選中來到講台邊集中排隊。)

2.學生嘗試發指令,繼續選拔出其餘比賽人員和記錄員。

教師繼續發口令,選出一定人數後,指名學生髮口令。

教師注意觀察人數,挑選十名男同學,十名女同學,分為男隊和女隊。再挑選男、女同學各一名,作記錄。

3.説明比賽規則,準備投球比賽。

隊員和記錄員各就位,其餘學生做裁判和啦啦隊,説明比賽規則:共有20個球,男隊和女隊各自向自己組的一個筐子裏投皮球,投中一個,記錄員在黑板上對應位置用寫“正”字的方法記錄好。

五、投球比賽

1.兩隊開始投球比賽,其餘學生做裁判和啦啦隊,記錄員作好記錄。

2.比賽結束,觀察黑板上的記錄情況,説説比賽結果,説説你知道了什麼。

(師引導,比如:高源比張家航多投進4個球。)

拓展延伸: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玩用筷子玩夾玻璃球遊戲,看誰在規定的時間裏夾得多。

六、總結: 今天,大家在“數學樂園”裏玩的開心不?在我們玩的遊戲中運用了前面所學的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的知識。以後我們學會更多的知識,老師再帶大家到“數學樂園”裏玩好嗎?

教學反思

本班44個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樂園遊戲活動,學習氣氛活躍,興趣高漲。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在這節課的設計中,充分讓學生積極參加各種數字遊戲,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創設了多個活動情境,讓學生主動參與其中,想讓他們體驗:“做”中學,“樂”中學,“玩”中學的樂趣。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體會到數學學習是一件很快樂的事,在教學中我認為應注意以下幾點:

1.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創設生動有趣的活動情境。上課一開始,用邀請他們參加有趣的遊戲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了他們強烈的學習興趣。

2. 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在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在設計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我基本上是以學生主導,讓學生主動參與遊戲,積極表現自我,同時也注意用積極的語言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獲得一種積極的情感體驗。

3.讓學生經歷合作的過程。

“數學知識、思想、方法必須由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去理解、感悟、發展,而不是單純依靠教師的講解去獲得的。”根據這一理念,我在教學中緊緊圍繞學生的心理,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知識結構的實際出發,面向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獲得成功的體驗,不管充當哪種角色,都能負好責任。

在整節課中,我感覺自己還有許多不足,如課堂紀律有點混亂,個別學生不夠積極,活動內容太多沒把握好時間,總之,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吸取經驗,更好地設計教學過程,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一年級數學課堂反思3

《1-5的認識》是數概念中最基礎的知識之一,是國小生學習數學的開始。這節課通過讓學生初步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為學生了解數學的用處和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打下紮實的基礎。

《課程標準》強調:“要引導學生聯繫自己身邊具體、有趣的事物,通過觀察、操作、解決問題等豐富的活動,感受數的意義,體會‘數’是用來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數感,讓學生感受到生活與數學的聯繫。”在教學“認識1----5”這節課中,依據課標精神,我把認數與生活相聯繫,進行了“數學問題生活化、生活問題數學化”的嘗試。通過培養學生建立數的概念,使學生感到數字就在自己身邊,運用數可以簡單明瞭地表示許多現象。

本節課結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徵,根據小朋友喜愛小動物的特點,讓學生一起到動物園遊一遊。開課伊始,師生交談:“今天的課堂老師為大家帶來了一幅美麗的圖片,想不想看看?”學生們聽後情緒高漲,學習興趣得以激發。在觀察圖畫的過程中,我為學生提供了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先讓學生説説從這幅圖上你看到了什麼?各有幾個?圖上還有哪些物體的個數可以用“1-5”這些數來表示?通過創設這個兒童喜歡的情境,既激發起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又在觀察、表達的過程中初步認識了1-5這些數,讓學生切實地感受到數字的意義。

為了進一步“認識1—5”各數,我注重引導學生去動手操作、自主實踐和合作交流。主要通過下面四個環節來進行:

1、數一數。

教師操作:手裏拿一根小棒,問用數字幾來表示?添上1根是幾根?用數字幾來表示?……

2、擺一擺。

引導學生擺學具(圓片)按要求擺出相應數量的學具。(1-5個)

3、寫一寫。

寫數字是學生初次接觸,先由學生觀察老師範寫,再讓學生自己試一試,把這些數字寫在自己的本子上,從1寫到5。寫完後小組內的小朋友相互評價,師生互評。教學時也可以引用兒歌幫助學生記憶數字的字形。注重培養學生認真書寫的習慣。

4、説一説。

“學生觀察生活中的`數字,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是師生共同研究、探討的重點。讓學生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你見到過1-5這幾個數字?學生找找周圍生活中1-5各數的應用,學生充分運用已有的經驗,舉出各種以一個數字為代表的實例。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他們深深地體會到了數字就在我們的身邊,數字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再現了數字的意義。在學生進行回答問題或練習時,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運用激勵性語言,對學生的學習做出積極反饋。讓學生體會到只要在某個方面付出了努力,就能獲得公正的、客觀評價。如學生觀察畫面時,依據學生的回答,進行課堂評價:“你觀察到的這麼多,真是一個會觀察的孩子!只要認真觀察就會有很多的收穫!你在觀察時還做到了按一定的順序!”。在動手操作過程中,依據學生情況,進行課堂評價:“你的動手能力真強!把你想到的動手擺了出來,真了不起!”。通過及時、個性鮮明、特點突出的評價語,不僅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而且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一年級數學課堂反思4

一年級的孩子正處於形象思維階段,學習抽象的知識有一定的困難,教學時我先複習1—5各數,故意打亂數序,然後請學生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再讓學生將擺放凌亂的圓片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誰多誰少,再這個基礎上引導學生怎樣比較兩個抽象數的大小的方法。

猴子是孩子們喜歡的動物,新課導入用小猴子吃桃子的童話故事與比多少的數學知識聯繫起來,使學生在幫助猴子分桃子的過程中,掌握比較數的大小的一般方法,同時感知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會數學符號簡潔,明瞭的應用功能,用特定的符號來刻畫兩個量之間的大小關係是重要的'教學方法之一。從國小一年級開始,學生不但要學習運算符號“+”和“-”,還要學習關係符號“<”和“.>”以及“=”,如何讓剛進入校門的孩子掌握這三種符號的含義,並正確使用它們呢?這一節課內小朋友要認識三個符號朋友“<”。“>”和“=",還是有一定困難的,讓學生自己説它們的形狀是怎樣的,開口朝那邊?尖尖呢?,“>"開口朝左邊,“<"開口朝右邊,引導學生用形象易懂的語言記憶這三種符號,兩邊數字一樣大填“=”,左邊大,大於號,左邊小,小於號等。最後做一個小遊戲,看誰舉牌子最快,我説符號名稱學生舉出相應符號的牌子,我説符號名稱,學生説符號開口方向,最後安排練習,以加深對符號的印象,能更牢固的掌握並運用關係符號比較兩個數的大小。

一年級數學課堂反思5

這堂課的教學內容,分為數數、數序與比大小、基數與序數、數的組成、8 和9的書寫。其實一年級學生對很多新授知識已經掌握了,我想課堂中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在教學設計中,我採用了比較多的遊戲活動形式,為的是讓學生在愉悦的心情中學習數學。在新授知識的引入中,我採用的是在“聽中數數”,利用一對小鈴鐺,做了一個“誰是順風耳”的遊戲,要求是“老師敲了幾下,請你用嘴巴默默數一數”。在這個遊戲中,學生的積極性很高,老師敲鈴是時候,學生豎起耳朵,真的是沒一點其它的聲音,完全的投入到了課堂活動中去。我覺得這個環節是自己比較滿意的,一個好的引入可以把學生的心拉到課堂學習中,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在教學數數中,我採用了兩個活動,第一個是通過主題圖的學習,在實際生活中抽象出數8 和9。學生一旦認真學習,就會讓老師和學生有很多驚喜,學生們觀察真的是很仔細,甚至有一個小朋友説“老師和學生一共拿了8個工具”,這一點在之前我也沒有發現,太讓我驚訝了,他把細小的環節也觀察到了。8和9數數的主題圖比以前幾個數的數數要難多了,物體的位置打亂了,數的時候要更應注重有序性,在這個方面我引導的不夠好,一開始並沒強調,只是在有學生沒按順序數時我才強調,而且説的也不夠清楚。在有學生説到有8個字時,我只讓學生帶大家數了一下是不是 8個,居然忘了説是“熱愛自然,保護環境”8個字,也就忘了滲透保護環境的思想品德教育,這一點實在是不應該。第二個活動是聽“聽鈴聲拍手”,學生的積極性很高,靜靜的聽,爭着當“順風耳”,課堂氛圍比較好。應該説課堂中多采用這種活動能提高學習積極性,我在這方面要注意的問題是往往只注意遊戲的樂趣和學生的參與,而沒注重遊戲本身的知識教育性,在有學生拍錯手時應想一下,為什麼他們會數錯。在教學數序時,我採用了直尺圖,讓學生來填上空缺的數。我在教學過程中的採用的是我點圖學生説的形式,這樣做其實是對資源的浪費,這是一題很好的開放題,應該讓學生自己來表達,讓他們打亂順序來説,如“5的後面是6”、“最後一個是9”這樣的形式能更好的訓練學生的數感和語言表達能力。在教學基數與序數時,我通過創設小猴子吃桃子的情境讓學生感知“9 個桃子與第9個桃子”的區別,學生被故事的情境所吸引,展開了積極的.思考,碰撞出了思維的火花。創設一個好的情境能化解數學內容的高度抽象性與國小生思維的具體形象之間的矛盾,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願望。“吃第9個桃子為什麼吃不飽?”引發學生的認知衝突,從而積極思考,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在創設教學情境時也要注意情境的“針對性”與“有效性”,我在教學數的組成時,通過“動物園裏有兩隻可愛的小猴子,老師買了8 個桃子去分給它們吃,想一想,老師可以怎麼分?”這樣一個情境,設想通過這樣一個情境來揭開數的組成。結果學生反而被情境所幹擾,由於考慮到了分的公平性而在“4和4”、“5和3”徘徊,只想出了一兩種分法,最後在老師的一再提醒之下,才説出了其它的方法。説明這個情境並不合適,可能還是用“兩隻盤子”來分的效果要好。這就讓我想到了創設情境的的針對性與有效性,由於一味地利用情境來教學,出現了情境設計的“牽強附會”,沒考慮到情境對教學的干擾性,反而阻礙了知識的學習。

今後這一點要尤其注意,必須緊緊圍繞教學目的,多思考一下這個情境是否會有干擾作用。還有就是數的組成的“成對”記憶,這節課我在這一點雖然提到,但不夠重視。數的組成的“成對”記憶,能讓學生更好的建構起數的組成,這也是我要注意的,要注重對教學內容的研究,認真思考。在課的結尾時,我設計了“用數字畫畫”,但由於時間有限,我把這塊內容放到了課後,這又是一個很大的浪費,很多老師都認為這是一個比較有新意的設計。我覺得自己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也經常出現這種情況,“時間不夠”,説明我的教學設計與時間分配不夠合理,今後在這方面要多思考,多學習。通過這堂課,也讓我對自己在教學方面的亮點與不足之處有了更多的瞭解,讓我看清了自己的努力方向。

一年級數學課堂反思6

[摘要]有效的數學學習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我們要把學生當成學習知識、追求真理的朋友,還要與學生共同建立發言,討論,爭辯的新規則,養成尊重,理解他人,善於傾聽,接納他人意見的習慣,使課堂教學高效,有序地開展。

[關鍵詞]數學課堂教學反思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傳統的課堂教學,導致學生學習方式單一,表現為以教為中心,以教案為本,學圍繞着教,就是你講我聽,你問我答,課堂氣氛較沉悶。為了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獨立獲取知識,我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嘗試。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自主地學習

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更重要是在於激勵,喚醒,鼓舞。根據一年級學生的認知年齡特徵,認知規律和生活經驗,抓住學生活動的興奮點,按學生認知的“最近發展區”,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背景材料。從學生喜歡聽的,喜歡看的實情,實物,實事入手,採用講故事,做遊戲,模擬場景,比賽等形式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使學生產生興趣,激發自主探索的慾望,發現問題,自主學習。如教學12—9,由具體情景引入後,先讓學生想,想不出來,就拿出學具來擺,擺明白之後再互相交流,在比較,吸收的基礎上完善自己的想法,學會計算方法。在練習的初始階段,也要強調多擺,多圈,多説,以表象來支持學生的思維。這樣讓學生動手動腦的學習,伴隨學生自身的情感成為他們自主學習的需要。數學是充滿樂趣的“學問”,在情境中學數學,是學生最感興趣的;貼近生活去學數學,是最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

二、創設情景,營造與人合作的學習氛圍。

合作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動力。學會共同學習、生活,培養在人類活動中的參與合作精神是教學中改變學生學習方式的重要的一環。在一年級課堂教學中,建立合作學習機制,營造和諧輕鬆的學習氛圍,改變傳統單一的交流形式,變“雙向交流”為“多向交流”,使學生感到自由,輕鬆,學生成為交流的主體。

教學片段:得數是10的加法

師:同學們想不想分蘋果比賽?

教師提要求:

A、每4個人一組(每組一捆“小棒”)同學之間要合作,一個同學負責分,兩個同學分別説怎樣分兩堆,一個負責記錄。

B、把10個蘋果分成兩堆,有幾種方法?

師:請同學們按小組彙報的情況。

52431

58679

師:我們把10個蘋果分成9和1,你想到什麼算式?10分成8和2,你想到了什麼算式?

請同學們在小組裏説一説。

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尊重,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討論,在討論中,可以自己發表見解,將自己的想法,告訴其他的同學,傾聽其他同學的意見。如:上述學生在小組討論時,有的學生説我想到了:9+1=10,10—9=1。馬上有學生補充説:還有1+9=10,10—1=9;接着學生七嘴八舌地説想到:8+2=10,2+8=10。老師接着問通過這些算式,你還想到什麼算式?學生説:想到10+0=10,又有學生説,想到10—10=0,還有0+10=10。這種合作學習,增加了信息交流量,豐富了自己的見解。被同伴認可,一次認可就是一次成功。成功可使學生產生自信,學生獲得自信,自我肯定等一系列的情感體驗。這種良好的情感體驗的不斷實現,能激起學生強烈的內在學習動力。

三、創設情境,讓學生髮現問題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有了問題,思維才有方向;有了問題,思維才有動力。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是學生積極主動發揮的前提,根據一年級學生正處於學習啟蒙階段的特點,我在教學時有意識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和培養學生的問題情境中去發現問題。

教學片段:操場上(一)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玩嗎?你最喜歡什麼運動?

生:我喜歡羽毛球;我喜歡體操;我喜歡跑步;我喜歡足球。

師:同學們的興趣愛好真廣泛,現在我們到操場上去看一看,這些同學在幹什麼?

(出示場景圖,並揭示課題:“操場上”)

師:根據這幅圖,你想提出什麼問題?

生:A男生有()人;B女生有()人;C一共有()人;D男生比女生多()人;E女生比男生少()人;F是女生多還是男生多?G帶帽子比不帶帽子的少()人……

沒有牛頓對落地蘋果觀察和發現,如何產生“萬有引力”定律,沒有阿基米德在浴缸洗澡的體驗和發現,也不會有對浮力的認識。這些都是從發現問題開始的,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去發現問題,提出他們想提的問題,提出他們感興趣的問題。問題情境是促進學生建構良好認知結構的推動力,同時也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方式。

四、以人的發展為本,給學生留下學習與探索的時空

陽光雨露禾苗壯。就像生命離不開水,離不開陽光和空氣,學生的學習不能沒有時間和空間。留足思維的時空,讓學生自由的發展,想象就能張開翅膀,在學習的藍天翱翔。課堂教學不該由教師主宰,應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為中心,創造一個有利於學生主動發展的時間和空間。教師要給學生提供豐富、直觀的背景材料,構建解決問題的模型,如教學片段:操場上(二)

師:大家提出了這麼多問題,你們會解答嗎?你是怎樣解答的?把你的方法在小組裏跟同學説一説。

師:一共有()人,這個問題,哪個小組來回答?

生:一共有10人。

師:你們是怎樣想的?把你們的想法告訴大家。

生:我們這組是把男生的人數和女生的人數加起來的8+2=10。

師:男生比女生多()人,這個問題哪個小組來回答?

生:男生比女生多6人。

師:你們是怎樣想的?能把你們的想法説給全班同學聽嗎?

生:我們是一個男生對一個女生,剩下的就是多的'。

生:從圖中這兩個男生和這兩個女生一比,剩下就是6個男生。

生:我們是算出來的,男生有8人,女生有2人,8—2=6。

生:我們是比出來的,8比2多6個。

生:女生人數只有男生中的一部分,一看就知道男生比女生多6人。

波利亞指出:“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繫。”對知識而言,把學習和探索的時空留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中享受樂趣,同學,教師成為交流學習的親密夥伴,使數學課堂成為學生的天地。在課堂上,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小組合作,簡單數據調查和遊戲活動等多種形式,自主地積累知識,獲得信息,解決問題,培養能力。

課堂教學改革呈現出一派繁榮的景象,這是相當可喜的。但是,認真審視一下我們的課堂教學,也有一些現象值得我們深思。

1、學習方式提倡“探究式”,還要不要“接受式”

我們知道,學習方式的選擇應用,要受到教學內容,學生水平,個性特點等多種因素的制約。並不是所有的學習內容都適合讓學生通過探究去解決,“探究式”適合智力好,主動性強的學生,而學生的智力發展,知識水平不平衡是客觀現實,如果一味地追求“探究”,就會嚴重脱離一些學生的實際,挫傷他們的積極性。學生個性不同,所以,“探究”也好,“接受”也罷,適合學生個體特點的學習方式才是有效的。如果我們教師不顧實際,對於明明是簡單而不需探究的,或者學生沒有能力探究的的那些知識,也去搞形式,追求探究的“時髦”,那可能會事倍功半,得不償失。

2、教學注重“過程”,還要不要“結果”

教學“重過程”也已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識。但是,隨之而來,又一種聲音似乎越來越流行,認為知識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掌握獲取知識的方法。我們應當做的是改變過去輕“過程”甚至無“過程”的現象,不僅使學生“孤零零地掌握,記憶,再現”知識,而且是學生弄清知識發生過程的“來龍去脈”,促使學生深入地“理解,重構,質疑,批判”知識。“結果”與“過程”並非是對立的關係,而是一種統一的關係。

3、追求“民主”,“開放”,還要不要“次序”、“規則”

民主教學氛圍的創設,是落實以學生為主體精神的前提,有利於教師與學生的平等相處,有利於為學生創造一種心理放鬆,敢於質疑的空間,是學生真正享受生命成長的自由與快樂。但是,追求民主,開放,許多教師又走入了一個兩難境地,常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景,教師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但是學生一旦興奮起來,爭着發言,幾乎吵做一團,不少學生為了湊熱鬧,只顧自我表現,根本不管他人意見。這時,教師如果板起面孔管一下,壓制這樣熱烈的氣氛,甚至會戴上教學不民主,違背新課程的精神帽子;如果聽之任之,不予阻止,教室裏就會亂成“一鍋粥”,次序混亂,效率低下,有時根本不能完成教學任務。

我認為,教學的民主,開放是以課堂次序、規則為基礎的,是離不開課堂管理的。沒有有效的課堂管理,就不會有成功的課堂教學,要在民主,開放與次序,規則之間尋找一個結合點。我們不僅要把學生當成學習知識,追求真理的朋友,還要與學生共同建立發言,討論,爭辯的新規則,養成尊重,理解他人,善於傾聽,接納他人意見的習慣,使課堂教學高效,有序地開展。

參考文獻:

1、《走進新課程》

2、《新教材將會給教師帶來些什麼》

3、《雲南教育》

一年級數學課堂反思7

去年剛畢業的我,從學生轉變為老師對我來説是一個極大的挑戰,我接任了一年級兩個班的數學課程,責任促使我做好自己的工作,無怨無悔。這期間我灰心過、氣餒過,但更多的是勇氣向前進,一個學期有快要結束了,對數學教學方面最大的感悟就是,不能讓我們的數學課堂束縛孩子們的思想,怎樣才能讓孩子的思維在數學課堂上跳動起來?怎樣讓學生快樂的學習數學的知識?怎樣能讓他們感受到數學給他們帶來的樂趣……所有這一切的問題歸根結底就是如何培養孩子們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開啟知識大門的金鑰匙。國小生如果對數學有濃厚的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表現出對數學學習的一種特殊情感,學習起來樂此不疲,下面,我談談自己在激趣方面的幾點體會。

一、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在實際中解決數學問題。

生動的生活情景,有助於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加對數學的親近感,體驗用數學的樂趣。因此,在教學中,我經常設計一些情境,讓學生在玩中輕鬆學習。例如:教《方向與位置》時,在主題圖講完後,我請8個同學上台,請他們站成一排,模擬放學回家時的路隊情景,讓其餘的同學直觀、形象的觀察並説出誰的前面有幾個同學?誰的前面和後面分別都是誰……這樣就深深地將書本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在一起,讓學生真切的體會到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即讓學生學會了新知,又讓學生學會如何將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兩全其美!

國小一年級的學生自控能力較差,上課的時候不專心、精力不集中,為正常的教學增添困難,可是他們現在正處於遊戲活動類型和學習活動類型期的轉化過程。這個時期的孩子,藉助遊戲活動從初步學會理解人的某些行為,掌握了粗淺的生活經驗,形成了象徵性機能和想象能力正在向通過對文化科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逐步瞭解並掌握客觀事物的特點及其規律的階段轉變。遊戲活動具有啟真、啟善、啟美的功能,在課堂教學的後半段,適當運用遊戲和活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符合國小生好奇、好動,注意力集中時間短的心理特點,能有效地防止課堂教學後期容易產生的精神分散,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遊戲教學為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讓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創設最佳環境。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身心潛能,省時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鍛鍊他們的動手、動口、動腦的能力。讓孩子們在遊戲和活動創設的環境中,掌握和鞏固所學知識。同時滲透思想教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優良的心理素質,使智力和非智力心理因素協調發展起來。

課堂教學設計遊戲則要因勢利導,能儘量發揮學生好動好玩的特點。比如,在教學“元、角、分”的練習中,我設計了“小熊賣文具”的遊戲。請一個小朋友戴上頭飾做小熊,大家當顧客,到文具店買東西。這一場景,真實地再現了孩子們的生活,頓時喜形於色,迫不及待地加入遊戲行列,望着商店裏想買的東西,快樂之情溢於言表。此時此刻,教師及時把商店裏要買的東西變成簡單的元角分換算,看着價格上的算式得出價錢就能買到你想買的東西。在遊戲中學習,學生學而不厭,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以猜為動力,引導學生探索數學的奧祕。

眾所周知,每一個孩子都愛問為什麼,每一個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祕密,根據孩子的這種心理,我多次採用估一估,猜

一猜的形式,讓學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如在教學《認識圖形》時,我先告訴學生我手裏有一張卡片,上面畫着一個圖形,圖形的樣子怪怪的,它有三條邊,三個角……讓學生根據我所形容的猜出我手中的圖形是“三角形”,同樣還有正方形、長方形、圓,這樣的設計我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同學們對所學的圖形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認識。而在教學《猜數遊戲》時,我先告訴學生我一共有幾顆珠子,左手有幾個,讓學生猜猜右手有幾個,這樣反覆進行幾次,學生就在猜;中掌握了數的分解和組成以及加、減法,加深了對數的認識,為今後學習數學做好了鋪墊。

一年級的數學教學內容,可以説有很大一部分都適合用這種教學方法,因為有些知識非常的零碎,不容易教師把握,可一旦老師將課堂引進成“猜”這樣的情景,那麼知識就會顯得很有吸引力、很有魅力,也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將學生學習的慾望和學習的積極性調動起來,讓學生的思維變得活躍,使得數學課堂在很快的時間內,受到授課老師的控制和把握,以便更好的引導學生學習新的知識。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這才是至關重要的。

三、在比賽中增長信心,培養競爭意識。

一年級的學生年齡雖小,但是他們也擁有兒童的好勝心、自尊心強,愛表現自己,所以要經常創造機會讓學生充分表現,讓他們在心理上得到滿足,要不斷鼓勵他們樹立信心,增強勇氣,勝不驕,敗不餒。如在小組中可以進行奪紅旗比賽,在個人中可以比一比誰做得又對又快,從而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

作為年輕的教師,我們仍需要不斷的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教學水平也有待進一步提高。比如説學生不懂的問題,有些學生站起來想回答,可是我們就是不讓,迫於講授課堂知識……都暴露出自己教學觀念上所存在的一些漏洞,還有待我們進一步學習提高,將最優秀、最完美的課堂奉獻給我們可愛的孩子們!

一年級數學課堂反思8

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一年級下冊教材裏的第一單元——生活中的數,這一單元,使學生們又一次接觸了數的知識。事實上,學生在生活中積累了許多100以內數的知識,這是本單元內容的重要資源和必備基礎。因此只有創設多種多樣的活動,如數一數,撥一撥,猜一猜,寫一寫,比一比,説一説等,這樣才會使學生通過大量的感性經驗形成表象,進一步體會數的意義。同時,富有生活氣息的數學活動會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感到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本單元安排了四課內容:數鉛筆,數豆子,動物餐廳,小小養殖場及一個練習。先從學生身邊的實際情景中,接觸到大於20而小於100的數,同時,複習20以內數的知識。進一步會讀,會認,會寫100以內的數,體會數位,基數,序數的意義。在實際的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數感,再通過實際的事物來鞏固對數的認讀,能對100以內的數進行估計。然後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初步感受一列數藴涵的規律。最後,結合生活實際,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義。能在具體情景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係,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

教材設計了“數鉛筆”的活動,使學生經歷從實際情景中抽象出數的過程,教學中還可以設計數其他實物的活動,這不僅豐富了學生對100以內數的生活經驗,同時使學生感受到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一部分學生對於大於20的數接觸的機會比較少,缺乏一定的生活經驗,這使得他們在理解100以內的數時感到抽象。因此,要結合具體材料進行數數。學生在數數的過程中要是用到了不同的方法數要予以鼓勵。

“數豆子”一課首先通過估計一把豆子的顆數引入估計活動,然後通過驗證估計結果,引入數的寫法。這樣不但激發學生主動探索的慾望,而且培養學生有根據的進行估計。學生原有的數感與發展水平是有差異的,因此,學生數感的形成也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只有有意識的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對學生進行滲透培養。

在“動物餐廳”裏,通過猴子和小狗拿盤子的生動畫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具體的情景中感知兩個數的大小。對學生來説,抽象地比較數的大小有些困難,當學生通過觀察畫面,自己數出小猴和小狗拿的盤子的個數後得出結論,再要求他們用符號來表示就會更加體會“>”,“<”,“=”符號的`含義。

通過創設“小小養殖場”這一生活情景,使學生體會數量之間的大小關係,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義,使學生逐步建立數感。

練習一是結合本單元的幾個知識點,來設計練習題的,其目的在於鞏固練習,複習提高。

本單元的標題為“生活中的數”,這就體現了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體現了教材強調從學生身邊的事物出發認識數的思路。因此,教師要設計多種多樣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在操作活動中體會到物體與數量的對應關係,從中抽象出數的模型,體驗數的實際意義;要鼓勵學生運用數來表達和交流信息,體會數的作用;在學習寫數過程中,讓學生經歷運用恰當的方式表達數的過程,進一步體會位值制;在具體情景中,讓學生運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數與數之間的相對大小關係。

一年級數學課堂反思9

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朋友(教師出示鐘錶模型)--鐘錶(學生紛紛説出)。鐘錶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常見,説説你都在什麼地方見過鐘錶?(學生回答略)

(説明:讓學生説説在哪兒見過鐘錶,不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讓學生深刻體會我們要學習的是生活中的數學,是有用的數學。)

二、新授

1、認識鐘面。

師:鐘錶作用可大了!它可以幫助我們利用好時間,對我們的學習、生活都很有幫助。先讓我們觀察一下,它上面都有什麼呢?(用手示意鐘面)

生1:上面有1、2、3……這些數字。

生2:上面還有時針、分針。

師:誰能上來指一指哪個是分針?哪個是時針?

(學生上來指一指。)

師:請同學們觀察一下,説説分針、時針什麼樣?

生:又細又長的是分針,又粗又短的是時針。

師:同學們都有一雙會發現的眼睛。請你閉上眼睛,想一想分針什麼樣?時針什麼樣?(説得慢一些,給學生留有想象的時間。)

(説明:藉助學生的生活經驗,激發他們探索事物的興趣。先讓學生獨立觀察,接着交流,再指一指,初步認識鐘面。)

2、認識整時、半時。

師:鐘錶作用很大,可以幫助我們合理安排時間。現在我們就來看看小明的一天是怎麼安排的。

(出示多媒體課件。)

師:你能讀出上面的哪個時間呢?

生1:我能讀出小明起牀的時間是六點。

師強調:這個時間讀作六時,你是怎麼讀的?

生1:因為分針指着12,時針指着6,所以是六時。

師:你説的真棒!我們獎勵你一枚小圖標。(貼圖標)誰能用她交給我們的方法來讀讀這幾個鐘面上的時間?

生2:小明上課的時間是8點。(有學生糾正:8時。)

生3:小明吃午飯的時間是12時。

生4:小明踢球的時間是4時。

師:我們知道了:當分針指着12,時針指着幾就是幾時。小明出了兩個時間考考大家,你能又快又準地讀出來麼?(出示鐘面1)

生:3時。(師貼鐘面,板書:3時)

師:這個呢?(出示鐘面2)

生:5時。(師貼鐘面,板書:5時)

師:同學們你們真厲害!剛剛老師沒有教,你們就知道怎麼讀了。(出示多媒體課件)剛剛這幾個時間讀過了,還有兩個時間呢,誰來讀一讀?

生1:小明上學的時間是7時半。

師:你又是怎樣讀的呢?

生1:分針指着6,時針指着7和8之間,所以是7時半。

師:你更厲害了!不僅會讀整時,還會讀半時呢!誰能用它的方法讀讀這個時間?

生2:8時半。

師:你説説你是怎樣讀的?

生2:因為分針指着6,時針指着8和9之間,所以是8時半。

師:小明又出了兩道考題想考考大家,試試吧!(出示鐘面3)

生:3時半。(師貼鐘面,板書:3時半)

師:最後一個。(出示鐘面4)

生:6時半。(師貼鐘面,板書:6時半)

師:剛才大家認時間認得很準。現在老師説幾個時間,請你在學具鐘面上撥出來。2時。説説你是怎樣撥的?(找一個學生説,其他學生評。)再撥一個:2時半。誰願意到前面展示一下?(用展示台展示,其他學生觀察,評價。)

(説明: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結合小明一天的生活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情景,讓他們在熟悉、親切的生活情景中主動探索新知。在教學形式上,讓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有機地結合。放手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探究,不僅充分發揮了每個學生的積極性,而且大大提高了合作學習的效率。)

3、小結。

師:通過小明的一天,我們學會了認識鐘面上的時間。(板書:小明的一天)當分針指着12,時針指着幾就是幾時;當分針指着6,時針

過了幾,就是幾時半。現在你想對大家説些什麼呢?

生1:我學會了認識時間。

生2:我們要愛惜時間。

……

師:説得真好!

三、鞏固練習

1、91頁第2題。給鐘面和時間“找朋友”。(學生獨立完成。集體反饋。)

2、小調查

師:再過幾天,也就是11月7日這天是我們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立冬”了,請同學們做一個小調查:看看太陽剛升起,大約是幾時?太陽剛落下,大約是幾時?你可以做個觀察記錄,選擇你喜歡的方式,可以把時間記錄下來,也可以用畫鐘面的形式表示出來。

(説明:豐富多樣的練習形式讓學生在興趣盎然中練習知識,發展思維,做到練中有樂,樂中見效。把所學知識向生活延伸,體現學以致用的思想。)

反思:

“讓學生學習現實的數學,讓學生學習有用的.數學。”這節課充分體現了這一新課程理念。首先,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感受數學知識。讓學生説一説在哪兒見過鐘錶,不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讓學生深刻體會我們要學習的是生活中的數學,是有用的數學。創設“小明的一天”的情景等,這些環節都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有利於學生憑藉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去探究去發現。其次,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應用數學知識。讓學生説一説:你早上大約幾時起牀?晚上大約幾時睡覺?你的一天是怎樣安排的?做“小調查”等,這樣,使學生體驗到數學的價值,培養學生數學應用意識,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一年級數學課堂反思10

多年的教學經驗讓我知道,對於剛入學的一年級的小朋友來説,引人入勝的故事是他們最喜歡的聽的了,所以在上這個內容的時候,我利用課本的主題圖,以講故事的形式導入新課,一下子把小朋友們吸引住了,學生們很快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學習中了。

在學習過程中,以故事導出小兔搬磚頭,4只小兔搬了4塊磚頭,我讓學生用不同的學具分別擺出小兔的只數和磚頭的'塊數,我也在黑板上用不同的圖片貼出,引導學生連線,剛好一隻兔子對一塊磚頭,我們就説:“小兔的只數和磚頭的塊數同樣多”,接着用同樣的方法讓學生用學具擺出同樣多的學具,一邊擺一邊説,兩個同學一起學習, 一個擺一個説,這樣學生對“同樣多”就有了認識。然後用同樣的方法讓學生學習“什麼比什麼多”,“什麼比什麼少”。

在本節課的學習中,我注意讓學生動手擺學具,並且注重學生口語的表達,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新知識,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自己感覺不理想的是,在組織學生動手操作的時候,對課堂的調控管理欠佳,很多學生借動手擺學具的時間玩學具,借和同學進行口頭表達能力訓練的時間和同學説別的和課堂無關的話,使小組學習達不到預想的效果。

一年級數學課堂反思11

對我挑戰性最大的是低年級的教學,因為我很少接觸低年級的學生,責任促使我做好工作,付出就會有收穫。一年級的數學教材,就像是一本卡通故事書,每一課學習內容、每一道練習題都可以用一個小故事來把它表達出來,並把知識融入到學生的生活當中,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連。但出現了一個問題讓我很頭痛——如何與學生溝通,曾經出現我在台上講得嗓子冒煙,部分學生一臉茫然,所以我嘗試用形象生動的語言來激發學習興趣。在教學生認數和記數時,我採用具體形象的事物和一些有趣的故事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如:為了讓學生記住數字1——9的字形,我教學生背誦順口溜:“1像粉筆,2像鴨子,3像耳朵,4像小旗,5像鈎子,6像口哨,7像銀鋤,8像葫蘆,9像蝌蚪。另外,我很注重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觀察、思考、解決問題。本冊數學教材的練習題中,有很多題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這就需要我們抓住時機,鼓勵學生多動腦筋,勤思考。剛開始,當我問道:“誰還有不同的方法?”時,很多學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所以這時,只要有學生能通過思考來回答問題,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當我講《分類》這一課中的“做一做”時,大多數學生都分蘋果、梨和桃子三類(3個蘋果,3個梨,3個桃子),這時,有個學生膽怯怯的舉起了小手,她説她是按圖形分類的,我故作驚訝地問:“你為什麼要這樣分呢?”她説:“有3個三角形,3個圓,3個正方形,共有9個圖形。”我當時藉機説:“你真是個愛動腦筋的好孩子,棒極了!”並獎給她一個“智慧果”。然後,我對其他孩子説:“其實這幅圖還有不同的分法,誰還能做一個愛動腦筋的孩子?”

經過這一啟發,學生的思維頓時活躍起來,最後一直深挖到根據不同顏色來分類。還有就是加強學生的數學體驗,例如在學習完加法的有關知識後,我讓學生體會加法的含義,讓他們自己舉例子説一説,在什麼情況下用加法進行計算。這是一個再體驗的過程,是之前感悟的延伸,它促使了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再體驗運用加法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從而體會加法的含義。讓學生們明白,數學就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從而更加熱愛數學。同時,説的過程鍛鍊了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大膽回答問題的能力。通過這樣的教學,賦予數學內容以一定的感情色彩,將數學的知識滲透到童話的故事中去,從而激發了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一年級數學課堂反思12

一學期過去了,有必要對這一學期進行一下反思總結。

一、做得較好的方面。

1、不侷限於教材,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經驗適當重組教材,做到能對教材進行靈活運用。例如:在教學“第幾”時,我拋開教材中靜止的畫面,利用教室中活生生的資源,讓全班學生一起來參與活動,學生興趣很濃厚。先讓學生一起準備好,我説:“第一排”。那麼第一排的學生就迅速的站起來。在説第幾排的時候,營造一種緊張的氣氛(把“第”字拖長聲),使學生注意力集中,在遊戲中充分體會第幾的概念.

2、要信任學生,一年級的學生一樣具有無限的創造潛能。只要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和空間,他們的創造潛能是無限的。如教學“6的組成”時,學生不僅能總結出5種組成方法,還會把5種方法併成3種。又如,在教學完0~10這11個數字,我讓學生編一套操來形象的展示這11個數。可以用身體,手等。在第二天的彙報交流時,我驚喜的發現了學生巨大的創造能力,每個數字在學生的深動演繹下變得活靈活現。

3、要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進行教學,如在教學“分類”時,學生通過對房間裏的東西進行分類,發現可以按顏色分、按大小分、按用途分、按形狀分、按材料分等。同時,學生又對分好類的東西放在哪裏有各自不同的見解。分鞋子時,學生把皮鞋放一層,涼鞋放一層,並能説出人按高矮來排隊時,矮在前,高在後。學生把分類思想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充分體驗了分類的用途、好處和分類帶來的方便。

二、不足

1、我雖然在師範的學習中學習了較多的理論知識,也看了較多的課改書籍,理論上明白該怎樣做,但在實施中往往還會變樣,很多在書上介紹的教學方法照搬到現實教學中並不適用。雖然思想開放,也大膽嘗試新的教法,但在課堂組織方面顯得有點無力,秩序不是那麼好,學生一聲高於一聲,做什麼的都有,再好的教學設計也無法實施。在本學期我試過用嚴厲的'教學態度,也試過用温柔可親的教學態度。但效果都不持久,在下學期,我也許應該運用“嚴”和“鬆”並重的教學方法和態度,但何時“嚴”何時“鬆”是我作為新教師要在今後幾年裏好好探索和把握的。

2、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還不夠,我希望是在一年級能用到課件的課都用課件演示生動的教學過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這樣,課堂紀律也會好很多,但是由於時間的問題,我所做的課件都比較簡單,無法真實再現生動的畫面,再者,從網上下載以及和各位老師交流課件還不夠,這是我在下學期要努力的方向。

3、一年級學生起點不同是令老師們頭疼的問題。在教學中,常常會出現好生“吃不飽”,差生“撐不了”的局面。特別是我教學的一個班級,程度好的學生對於難題點撥以下就能自己理解和明白,但是程度較差的學生説了三、四遍也不是很消化。如何對不同程度的孩子因材施教呢?這又是一個頭疼的問題。

總之,這一學期的數學教學給了我很多需要反思的方向和提高的建議。希望下學期我會有所進步。

一年級數學課堂反思13

這是我踏入教師隊伍以來的第一次公開課,心裏難免有些緊張。雖然平時校長、行政、指導老師經常會來聽課,被聽課也從手足無措到“見怪不怪”了。但是公開課畢竟和被聽課不一樣,這真真正正的讓我瞭解了一節公開課從頭到尾是一個怎麼樣的流程。

先説備課:從開始備課到最終確定自己的教案初稿,一共用了兩個禮拜的時間。在這兩個禮拜中,我不斷地專研教材,認真的研讀網上有關的《認識鐘錶》的資料,不斷地思索自己應該怎麼去設計這節課的流程。終於在兩星期後,初稿終於出來了。這真正的讓我體會到備課的不易。

教具準備:根據自己的初稿,開始準備這節課所需要的教具。紙張,練習,課件,實物鍾,鐘錶的圖片等等,也花去了我不少的時間。尤其是課件的.製作,一遍一遍的反覆修改着自己的課件。

可以説基本的準備工作都已經做好了,但是這也是我做的最不足的地方,沒有及時的找自己的指導老師點評自己的教案,這是我犯的最大的失誤,今後在這個方面自己也應該好好的反省與改正。

經過備課後,經歷了兩次試上這節課。試上的時候,備課組的大部分老師都來聽我的這節課。雖然自己上下來還是挺順的,但是課後我去找各個老師評課,他們都給我提出了許許多多的寶貴意見。根據這些寶貴的意見,我又一次認真的修改着自己的教案與課件,雖然大體上思路沒變,但也修改了許多的小細節。

終於到了這節公開課課,可能是自己太過重視這節課,也給了學生太高的壓力,這天的這節課,原本活力四射的孩子們到了陌生的環境視乎一個個都顯得相當的木那,包括那些平時機靈的孩子都失去了他們平時機靈可愛的天性,這一時間也讓我慌亂失措。經過一節課的戰鬥自己也是相當的疲勞,沒想到自己辛辛苦苦備的這節課到了最後盡然還是失敗了。經過了這節課,我也找了指導老師和幾位教師評了我這節課,進過他們的點評,自己的總結反思,我悟出了以下的幾點:

1、無論是上什麼課,都不要有太大的壓力,也不要給學生太大的壓力,畢竟他們還是孩子,給他們過多的壓力,只會適得其反。要讓自己隨時都不緊張,有最好的狀態也不太可能,但是即使是有緊張的心態,也不要顯現出來,否者孩子們也會跟着你不自然。

2、上課自己的激情:我找了好多老師評課,他們都説我上課激情不夠,聲音不夠抑揚頓挫,整堂課下來也比較平緩,沒有高潮的地方。激情、激勵、激發,我的指導老師對我提出的建議常常環繞在我的耳邊。我也慢慢領悟到,要上一節好課,也要像一部電影一樣,有鋪墊,有過程,有高潮,有結尾,而且還需要有好的導演和劇本,這都是老師應該完成的分內工作。

3、課堂問題的提出:這節課自己有一個很大的失誤就是有一個地方沒能引好,反而被學生越帶越歪,是這節課的一大敗筆。在一個問題上一直的繞,這就是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沒能做到。今後的備課中,提問的問題應該直接明瞭,不應含糊不清。

4、課堂的教學常規:這是年輕教師上課出錯最平凡的地方,也是自己沒做到的不好的方面,今後的教學工作中在這個方面應該更加的努力加強。

經過了這一節課,希望自己今後會有更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