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反思

花瓣飄香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2.41W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花瓣飄香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花瓣飄香教學反思

花瓣飄香教學反思1

《花瓣飄香》是一篇洋溢着濃濃親情的課文,通過一個小女孩給生病的媽媽送花瓣的事,讚美了小女孩愛惜花草,體貼媽媽的美好心靈。課文情節直白,情真意切。

第三段是精讀的重點,我讓學生通過充分的朗讀,體會小女孩真摯純樸的親情。因為文章是以人物對話為主線展開敍述的,所以我在教學時啟發學生抓住提示語中的關鍵詞,來感悟人物的內心活動。

我抓住本文的文眼“懂事”,讓學生自讀課文,找出認為小女孩懂事的地方。在新課標的倡導下,我們已經明確課堂應該屬於學生,而不應以教師的講解代替學生的思想。此時我鼓勵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下,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受到情感薰陶。果然,有的學生覺得小女孩摘花瓣送給生病的媽媽,是非常體貼媽媽的;有的學生認為小女孩的爸爸交待她要聽媽媽的話,不要惹媽媽生氣,她做到了,也非常懂事;也有的學生認為她沒有摘整朵花,而只是摘了一片花瓣,懂得珍惜花草……可見學生透過課文所呈現的語言文字,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對小女孩的感歎-——“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

本課的題眼是“飄香”,教學中讓學生理解、感悟“飄香”的象徵意義,小女孩手裏捧着的不僅僅是花瓣,還有一片孝順媽媽的心,一片濃濃的親情。媽媽聞到的也不僅僅是花香,還有孩子的一份真情,一份孝心。小女孩敬愛父母的美好品德感染了作者,也感動了你我,再次回到課題,審視課題,抓住題眼,加強對“飄香”象徵意義的理解,深化感情,昇華主題。

課文結束前,學生已被小女孩美好的品質所感動。我用課件出示一首小詩,這首詩是全文的濃縮,感情的昇華。這一片孝心,這一份愛心,通過學生對小詩充滿感情的朗讀中就知道已經飄在所有同學的心中了。課後讓學生設計一片花瓣,寫上對母親的問候,作為婦女節的禮物送給自己的媽媽,讓這種親情教育得到進一步的昇華。

人物對話是本課的主體,可以模仿課文中的對話形式進行對話練習:“我”把一盆帶着露水的月季花送給小女孩時,會説些什麼?小女孩又會怎樣説?“我”把一盆帶着露水的月季花放在母親的陽台上時,母親會怎麼問?“我”又會怎樣回答?

本課故事性強,非常適合讓學生進行課本劇表演。如果能讓學生帶着想象,把課本直接當劇本,當堂進行表演效果會更好,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加深對課本的理解。

花瓣飄香教學反思2

《花瓣飄香》中包含着濃濃的親情:小女孩對媽媽的愛、對爸爸的尊敬,爸爸對家庭的牽念,“我”被小女孩感動後懂得了孝順……課文不長,情節內容也比較簡單,但是處處流露出來的親情學生不一定能深刻體會。所以我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學生朗讀、想象、表演等方式,讓他們逐漸體會這濃濃的情誼。

小女孩摘花,摘的只是花瓣,我讓學生説説為什麼只摘花瓣,學生一開始只説出是不忍心把整朵花都摘了,我又讓他們進一步想想從這裏能看出來這個小女孩怎麼樣,他們明白了:小女孩愛護植物,植物也是有生命的。捧在手裏,其中的“捧”,又可以看出來小女孩小心翼翼,有的學生説那是因為怕花瓣掉了,我順勢做了個拿緊的動作,問他們這樣行不行,學生説這樣就把花瓣都捏壞了。好,小女孩這樣是為了讓媽媽看到最美麗的.花瓣,她對媽媽的愛也融進了這片花瓣裏。接下來小女孩回答“我”的那段話,我讓學生細細地品讀,可以加上動作,啊,花瓣是那麼香,湊到鼻子邊聞一聞,花瓣是那麼鮮豔美麗,摸上去像絨布一樣,多舒服呀,情不自禁地撫摸花瓣,最後想起爸爸還在遙遠的南沙,禁不住落淚。在這裏,我讓學生説説小女孩的爸爸離她有多遠,小女孩有多久沒有見到爸爸了,她有多麼想念自己的爸爸啊。讓學生體會小女孩此時此刻的心情。而且小女孩始終不忘記爸爸的囑咐,多懂事的孩子啊。

而這些花的主人,也是一個善良的人,他看到小女孩摘花,不是不分青紅皂白就呵斥她,而是輕輕地詢問,這裏也可以看出對孩子的關愛。最後,受到小女孩的感染,買了兩盆月季花,一盆給小女孩,一盆放在自己母親的陽台上。此情此景,讓學生聯想他們的神態、動作、語言、心理活動,很多學生都能夠説出自己的想法。

花瓣飄香教學反思3

《花瓣飄香》是一篇洋溢着濃濃親情,情節直白,情真意切。我抓住本文的文眼“懂事”展開教學。

一、感悟小女孩對花兒的愛惜。

小女孩説“我捨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她想説的話説完了嗎?從哪裏看出來的?也許小女孩還想説什麼,但是沒説出來,你能幫她把沒説完的話補充完整嗎?學生想象説話,體會小女孩的雖然為了讓媽媽高興而摘花瓣,但卻不忍心摘下整朵花朵,怕影響別人觀賞的心理。

二、感悟小女孩對媽媽的關心、敬愛。

小女孩説:“媽媽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給她……”世上美好的事物很多,小女孩為什麼單單選擇一片小小的月季花瓣作為禮物送給生病媽媽?通過“摸上去像絨布一樣”“聞起來有淡淡的清香”等語句體會小女孩為了讓生病的媽媽高興,“摘片花瓣送給她”的一片真情。小女孩捧給媽媽僅僅是一片帶露水的花瓣嗎?媽媽聞到的僅僅是花瓣淡淡的清香嗎?

三、感悟小女孩十分敬重當解放軍的.爸爸,時刻記住爸爸的叮囑。

“爸爸在南沙當解放軍。他常常來信叫我聽媽媽的話……”你們知道南沙在什麼地方嗎?南沙,它位於祖國的最南端,有中國的南大門之稱,駐守在那裏的人民解放軍,遠離了家鄉,遠離了親人,肩負着保衞祖國的重任。小女孩有這樣一位身穿軍裝,手握鋼槍的,把忠心獻給祖國的爸爸,多麼讓她感到自豪呀,可小女孩的眼眶裏為什麼閃動着淚花呢?

最後讓孩子們有感情地朗讀一首小詩:

花瓣飄香

清晨,月季花上閃動着露珠,

小女孩摘下一片花瓣,

輕輕放在媽媽的枕邊。

表一份心願,

道一聲祝福,

媽媽的臉上漾起了微笑。

小小的花瓣,

像絨布一樣柔軟,

淡淡的清香隨風飄散。

小小的女孩,

像露珠一樣透亮,

你不就是那片飄香的花瓣嗎?

花瓣飄香教學反思4

《花瓣飄香》這課沒有明確説出“我”是什麼性別,這篇課文的下面也沒有註明這篇文章是誰所寫,但反覆閲讀,讓我作出作者也可以説文中的“我”是個男性的決定,也許我的判斷是個錯誤,但我很想用這種錯誤來教,因為這樣能夠讓頑童變得細膩,特別是讓班級中那些調皮的孩子變得細膩。李大釗曾經這樣教育自己的女兒,即讓自己的女兒有點野性,並且還專門撰寫文章讓男孩子有點柔性,因為這樣男孩子、女孩子才會有更大的創造力。從這篇文章我們可以看出“小女孩”是很有創造力的,雖然這個小女孩沒有表現出野性,但“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卻展現給我們的應該是這個小女孩的創造力,因為她的做法影響了“我”,改變了“我”。

這篇文章可以説分為三個非常明顯的層次(這不是引導學生分段或者分層):一是“我”的發現;二是“我”與“小女孩”的對話;三是“我”的感悟。當然核心層次就是“我”與“小女孩”的對話。

“我”與“小女孩”的對話,對於女學生來説,她們讀讀就會受到感動,而對於那些男孩子,還有一些調皮的女孩子來説,這種感動可能會有,但很難保持。因此在教學中,我個人認為,應該讓男同學及班級特別調皮的女孩子,好好的對話,真正的對話,促使他們有着柔的世界。讀“為什麼只摘花瓣?”是輕輕,柔柔的;讀“我捨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低着頭、不好意思,是低聲的,也是柔的,輕輕的;讀“媽媽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給她。花瓣摸上去像絨布一樣,聞起來有淡淡[內容來源於www。zuowena。com]的清香,媽媽會高興的。”是低聲中帶有着女孩子的創造性思考,她嘗試摘花是輕輕的、柔柔的,那摸上去像絨布一樣的的感覺,也是柔柔之中的體會,那淡淡的清香也是輕輕的、美美的,媽媽高興是微微的;讀“你爸爸呢?”是輕柔中的一次感動,是繼續對話的細聲詢問;讀“爸爸在南沙當解放軍。他常常來信叫我聽媽媽的話,不要惹媽媽生氣。”閃動的淚花,是靜靜的……我個人想,老師如此藝術的引導感悟,一定能夠讓那些調皮的男孩子、女孩子,不懂得關心的小朋友,在輕柔之中,在靜悄之中,流下那感動的淚水,以像“我”一樣買上兩盆花,最重要的一盆,最有價值的一盆是送給自己的`母親,讓她也能夠高興。

《花瓣飄香》太柔了,柔得讓剛性十足的男人明白事理,柔得讓老師與學生一起感動。母語是什麼?這一課的學習,其實就是那種人人都應該有的柔性感動。

這個單元的三篇文章,應該説是個主題單元,是通過三篇文章介紹三種方式引導學生學會面對困難,用關心自己、關心他人讓自己成為健康有價值的人。《微笑着承受一切》是一個人遇到重大困難的心理準備、生存方式;《雪兒》是通過人與動物的一次行動互換,讓人們懂得不要好事盯着自己的傷痛,學會用新的方式面對困難,病痛中養着小動物,病痛中讀着書,病痛中儘可能的交流,都能讓人健康起來;《花瓣飄香》通過孩子對母親的照顧,讓學生感受到自己雖然是小孩子,但在這個世界中,用自己的腦袋、雙手,也能夠奉獻出自己小小的愛心,這也是中國特有的孝文化。

花瓣飄香教學反思5

今天聽了張老師上的《花瓣飄香》第二課時的教學,總的感覺是:教師給課堂教學注入了生命的活水,讓課堂充滿活力。

主要體現在:

首先加強了朗讀的指導。朗讀是完成教師、學生、文本之間對話的必經之路,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它能外顯出你對教材的理解、感悟與體驗,教師讓學生對重點語段讀讀悟悟,悟悟讀讀,使課文語言材料真正進入學生精神領域,與自己的情感、經驗相融合,達到心領神會的境界。此時,無需進行朗讀知識與技巧的指導,學生的朗讀自然能打動自己,感染別人。

其次是重視了情感的激發。課文明白如話,情節清晰簡單,但執教者以她獨特的感受、細膩的`情絲捕捉住了課文中藴含的濃濃真情,緊扣課文結尾處作者送出的兩盆月季花設計教學,大膽地對教材進行開發與創造,使教學既源於教材,又努力走進學生的生活,貼近學生原有的情感體驗。整堂課,小女孩的情感、作者的情感、學生的情感、教師的情感,在輕柔的音樂聲中,在片片飄飛的粉紅色花瓣裏靜靜流淌。

如果在教學中,能加入一些直觀、形象的教學方法(如讓學生能親自摸一摸,聞一聞)課堂教學一定會更精彩。

花瓣飄香教學反思6

這是一篇洋溢着濃濃親情的課文,情節直白,情真意切。課文通過一個小女孩給生病媽媽送花瓣的事,表明了她是一個敬重父母的懂事的孩子。

本課我採用“自讀感悟—交流討論—啟發點撥”的課堂教學模式,以讀代講,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讀,多種形式的讀,在讀中去感悟。同時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及教師適當的點撥、引導,讓學生的感悟能力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高,也讓師生雙方的'主動性得到一定的發揮。學生在讀書中體會到文章的內涵,也悟出了情感,一步步走進小女孩的內心世界。

這一課的結尾,寫到作者在小女孩的感染下,去集市買了2盆月季花,一盆送給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了自己母親的陽台上,這時讓學生髮揮想象,在作者送給小女孩花的時候,他們之間會説些什麼呢?當他母親在陽台上看到了兒子送給她的花,他們之間又會説些什麼呢?通過讓學生寫想象練筆,並學習運用課文中對話的形式,學生感受了人與人之間的那種關懷,深深地感受了親子之情!

花瓣飄香教學反思7

因為今天是匆匆上馬,在學校用這節課上了教研課。值得思考的很多:首先我為自己的這種嘗試感到高興,我確實避免了將其上成思品課的可能。緊緊扣住了“如何表達”。而且有了一種“習作為閲讀服務”的想法,當然這種思考原來起源於對四五年級的讀書學會做符號標記的點評訓練。而今天的訓練雖然是起步未見較為輝煌的那種成功,但我還是看到了這種訓練帶來的好處。孩子們的那各種獨特的答案就是證明。比如對“跑”孩子們就出現了四種推斷:“怕被花的主人發現”“不快點回家,媽媽在家會擔心自己”“早點到家,因為時間長了,花瓣的香味就散了。”“加快速度,要不花瓣上的露珠就快揮發了。”有了這樣的一個典型思考,我沒有滿足於對每個動詞的講解上。我把時間交給了孩子,運用這樣的方法去領會各個動詞的妙處,寫出人物的內心世界。孩子們的`推想是多元的,每個孩子都有了自己的見解。其次,孩子在這樣的一個寫話訓練過程中,不僅幫助其揣摩了人物的內心,體會到作者用詞的準確,更是通過閲讀反過來推動了寫作:我們在怎樣的心境下,將如何準確地運用動詞。而由於時間的匆忙,也給課堂帶來了很多起澀的地方:會議室座位比較擁擠,許多孩子書寫、讀書都不方便,帶來了紀律上的一些混亂。我太過急於求成,在情節安排上有了一些跳躍,而造成了某些環節的突兀。比如在轉換角色和心理推想這兩個環節之間的閲讀嘗試我忽略了,所以帶來了部分孩子的不知所措。

第二課時教學筆記:20xx年2月25日星期三

陰今天的教學有了昨天的“晦澀”而變得流暢。孩子們對於女孩捧着花瓣回到家中的情景想像得特別豐富:*小女孩和媽媽一起摸着那像絨布一樣的花瓣,一起聞着月季那淡淡的清香。*小女孩回到家中,媽媽還沒有睡醒。她把花瓣放在了母親的枕邊。媽媽聞着那淡淡的清香慢慢醒來。*小女孩一進門把雙手背在身後,説:“媽媽,猜猜我給你帶來一個什麼驚喜?”(我扮演母親)母親微笑着看着女兒,一股淡淡的清香飄來,媽媽説:“呵,讓我猜猜。是花吧?”“媽媽真聰明,看——”雙手捧出了花瓣。*小女孩回家衝好了藥給媽媽喝下去。媽媽一邊喝藥,一邊皺着眉頭。女孩拿出花瓣:“媽媽,藥太苦了,你聞聞花香吧。這樣肯定會好受些。”我真的驚歎孩子們的想像,他們把自己的生活經驗全部帶進了想像。而對於語言中所體現的“懂事”,孩子們更有了進一步的提升,使得昨天課堂上的“自我”更進了一層:“懂事”體現在為別人着想。(1)

眼眶裏含着淚花她覺得:如果作者追究她,告到媽媽那裏,還是會惹媽媽生氣的。她知道自己錯了,想用淚水得到花主人的原諒。她想念在南沙當解放軍的爸爸了。(2)“他(爸爸)常常來信叫我聽媽媽的話,不要惹媽媽生氣”她記住了爸爸的話。她沒有惹媽媽生氣。(3)“不好意思”知道自己錯了。覺得自己對不起花的主人。自己傷害了花兒。(4)“我捨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她是個愛護花草的人。她知道花兒也是有生命的。(師:既要表達對媽媽的愛,同時也愛護其他生命、尊重生命。這是很高層次的“懂事”!)(5)“媽媽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給她。”可能媽媽特別喜歡月季花。媽媽躺在牀上,呼吸不到外面新鮮的空氣。帶露水的花香很清新。對女孩的評價是自然而然的,孩子們都由衷地覺得女孩是“懂事”的。而對作者(花的主人)的想像,我是尊重孩子們“叔叔”和“阿姨”的兩種選擇的。

花瓣飄香教學反思8

《花瓣飄香》是一篇洋溢着濃濃親情的課文。寫的是一個小女孩給生病的媽媽送花瓣的事。從小女孩回答“我”三次提問時説的話中,可以看出:小女孩是一個敬重父母、孝敬父母的懂事的孩子。這篇課文情節直白,情真意切。課文寓深刻的道理於平凡小事的敍述之中,具有極強的感染力,能讓學生於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為了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感受小女孩那純真的心靈、純真的.愛心,就像含着露水的花瓣一樣清香四溢,讓人迷戀、珍惜。我以人物對話為主線,啟發學生抓住提示語中的關鍵詞,來感悟人物的內心世界。如:讀“我”問話時,我引導學生抓住“輕輕地”一詞讓他們反覆品讀,從中體會“我”的和藹可親。在小女孩的答話裏,引導學生抓住“不好意思”、“捨不得”、“摸上去像絨布”、“聞起來有淡淡的清香“等詞語,讓學生邊讀邊想,用心領會小女孩雖然為了讓生病的媽媽高興而摘花瓣,但卻不忍心摘下整朵花的情感。通過“叫我”、“不要”詞語中體會小女孩對父母的敬重。同時,為了讓學生更進一步揣摩流露在字裏行間的小女孩愛媽媽的思想感情。我採用了自由讀、小組讀、分角色朗讀,讓學生融入了人物的情感世界。

最後,我又將學生的思緒拉回自己的身上。通過“説説你是怎樣愛媽媽”的話題。我鼓勵學生暢所欲言,相互交流自己的做法,從而感悟到:愛自己的媽媽,不是掛在口頭上的空話,而是應該像課文中的小女孩那樣,為媽媽做點什麼。

花瓣飄香教學反思9

《花瓣飄香》是一篇充滿着親情的閲讀課文,整篇文章,都被濃濃的情感所包圍。它講述的是一個小女孩清晨給母親摘帶露水的花瓣讓生病的母親高興的事情。

在教學這篇課文的時候,我讀了好多遍,弄明白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也明確了應該着手抓住的大問題——為什麼説小女孩是個懂事的孩子。但是如何運用恰當的方法,清楚明瞭地指導學生學課文,我犯難了。文章的中心段比較清楚,是課文的3到10 段,解決這個問題也是比較好解決的,但是,第二自然段的處理我始終找不到好的時機出現。要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出現吧,又顯得平了,所以,我只有把第二段拉到了後面來學,用孩子喜愛花這個內容,把這兩部分內容連在一起,但是這就使得在進行這個段落教學的時候,顯得有些亂。思路不是很清晰,跳躍性比較大。教學的時候,有些內容點到了,但是都是蜻蜓點水,我想和我備課有關,我設計的問題目的性不強,設計的問題,想要學生答到哪一步就行了,沒有想過,也沒有一定的提升要求,所以,學生回答的時候,和我想象中的不一樣,我卻無法引導,從而達到我的要求。課堂中,我過多地把結論給學生,阻礙了學生的思考與發展。

聽了薛老師的點評後,我懂得了,原來一些知識也是要在學習的課文的過程教給學生的。因為我們的教育思想的問題,使得我們在進行語文教學的時候,過多的注重情感價值觀的目標,也就是平常説的道。而忽略了雙基的訓練,學生學的比較浮躁,課堂上的所得也不是很多。學的和所考的不夠一致。現在我終於懂得了宦老師經常説的一句話,要考教結合。

通過一節課,我想到了很多:第一,理念要更新,學會思考。在當今各種各樣的風颳起來的時候,我們要始終有個一個堅定的'理念,就是在課堂裏教給學生什麼?其實,在進行完成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的同時,我們就在完成雙基的訓練,過程與方法的指導。這幾個目標是有聯繫的,不是孤立的。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用什麼來指導我們的教學,那就是新課標,還有比較多的教學方面的雜誌。博覽羣書,然後進行思考,進行甄別取捨。

第二: 在教學時拿到教材要多讀,深入瞭解文章的中心內容。並進行一些文章的分析。教什麼,怎麼教,做到心中有數,胸有成竹。那天我上課的課文,我也讀了,但是我自己感覺讀得還不夠,文章得脈絡自己把握得不夠好,教案是我寫的,但是因為時間緊,比較匆忙,所以上課的時候,老師們也看到了,我在關注我的教案,再加上其他的一些原因,我在處理第三段的時候,時間長,效果還不怎麼好。我想説的是一篇課文,如果你只瞭解個大概,那在課堂上,隨心所欲的教,帶來的就是,學生的半知半解,迷迷糊糊。一無所得或者得知甚少,我們也是在白費力氣,課外還有那麼多的差要補,其實補就是課堂上應該教給學生的東西。昨天薛老師的話很對,平時我們上課,大多讀讀課文,看看教參,備課手冊,然後走上講台上課。要教什麼,怎麼教,沒有進行思考。我們過多的依賴教參,所以我們失去了自己的思想,停止了我們的腳步,課文分析不透,思想比較固定,不夠大膽靈活。

第三,課堂目標要明確。現在我們的備課筆記中,都有教學目標,但是三維目標不是很明確,比較多的是認識生字詞,會讀課文,懂得道理的目標,那麼在課堂教學中,雙基訓練,課文的知識點要到達什麼要求,要訓練些什麼,卻沒有明確的表述,這可能就是與我們的指導思想有關。所以,建議老師們在上課事前,能夠認真的鑽研教材,思考自己這節課的要教給學生什麼,進行哪些訓練。

第四,教學方法要得當,簡單明瞭。教學方式方法很重要,薛老師的點評中要我們注意塊面清楚,注意抓住主線,進行教學設計教學中要深入也要有提高。問題不能多而碎,注意在挖掘課文中的內容,並同時進行訓練。我想多聽課,看教育雜誌,教研組老師多進行一些這方面的探討,會對我們的教學有幫助。

我覺得能不能上好語文課,態度很重要,有了良好的態度,加上不斷的努力,教學水平與能力一定會提高。

今後在聽課評課過程中,不僅關注情感態度價值觀,關注過程與方法的指導,也要關注知識和技能的訓練,一堂課中,你有沒有進行知識點的傳授。教研組長,在開學制定教學計劃的時候,能夠進行分工,人人都來制定教學計劃,制定出本單元的重點難點,以及所要教的知識點,這樣,在教學的時候,每個老師都會根據計劃進行教學,上好課,教好學生。

花瓣飄香教學反思10

今天要學習《花瓣飄香》這篇課文了,我特意買了幾朵玫瑰花,帶到學校裏。(本來是希望買到月季花,這樣更符合課文內容,但花店裏沒有,只能用玫瑰花代替)當我手捧玫瑰花,剛走到三(1)班教室門口的時候,他們班裏的孩子就驚叫起來:“啊,好美的花!”一陣喧譁!我的心開始歡唱:哦,我們班的孩子一定會更加驚喜的!

笑意剛剛在臉上綻開,一陣風似的,我們般的幾個孩子就朝我捲了過來:

“啊,錢老師,你怎麼拿着花呀!”前呼後擁的,我隨着他們走進教室,説:“你們猜呢?”

“是要寫作文吧,讓我們觀察靜物,進行描寫。”(天哪,竟然用了“靜物”這個詞。丁林恆語就喜歡用這些很老練的詞語。)

“是獎給表現好的小朋友嗎?”(是平時很難得到獎勵的趙宇立説的,老師獎勵表現好的一部分人,已經成為定論了吧?)

“是為了讓我們更好的學習課文吧?”(聰明,真會揣摩老師的心思,這除了潘子一沒有別人了。)

“我們要學習《花瓣飄香》這篇課文,有了這花,我們能更加投入,能夠沉浸在其中。”(驚歎!陳佳敏一直是我最得力最放心的助手,她總能説到我的心坎上。)

他們猜了很多很多。

我笑着説:“你們猜對了一些,但所有的答案加起來,還是不完全對。的確,這花,是為了讓我們更好地上好課。但,即使沒有花,我們的語文課也不會受到多大的影響啊,但我為什麼一定要去買呢?而且,你們知道嗎,雖然我家裏有好幾個花瓶,但我還是特意去買了一個新的'花瓶,這是因為……”

我頓了頓,孩子們都睜大眼睛望着我,等着聽我的下文。

“因為這是我特意要送給你們的禮物!”

“禮物?!”

“是的,送給你們的禮物,送給你們每一個人,因為,這個學期來,我感受到了你們的進步,無論是上課還是做作業,你們都更加認真了,所以,我要用玫瑰花來獎勵你們!”

他們愣了。我小心翼翼地問:“你們喜歡嗎?”

“喜歡!”是非常確定的回答。

正式開始上課了,課堂上,對於表現好的同學,我獎勵的是一片我在整理花朵時摘下來的花瓣,孩子們都將花瓣輕輕捧起,放到鼻子前聞了聞,他們,笑得好甜。

故事講到這裏,我的心裏充滿了作為教師的幸福和快樂。我有這樣一些感慨: 當我手捧玫瑰花,我擁有了教育的詩意。我的教學不再只是為了完成知識授受的過程,而是充分享受了每一個細節所帶來的感動和快樂,花兒改變了心情,花兒催開了課堂上張張燦爛的笑臉,花兒的芳香中,濃濃的師生情誼,也正在飄散,飄散…… 當我手捧玫瑰花,我擁有了教育的智慧。只是幾朵小小的花而已,可我一下子就把孩子們的眼睛和心靈吸得牢牢的,而且,我還把孩子們的心哄得熱乎乎的,美滋滋的,多值得哪!他們快樂,我更快樂啊!

當我手捧玫瑰花,我擁有了教育的幸福。手捧着玫瑰花,我,好象就走在了紅地毯上——不是教堂,而是教育的紅地毯上,我,感到我的心靈正靠近那神聖的殿堂,一步一步,每一步都踩在希望的雲端,所以,即使腳上磨出了泡,即使雙腿已經腫脹,腳步卻依然能夠輕盈而執著。 當我手捧玫瑰花,我……

花瓣飄香教學反思11

學校奉獻盃賽課,我上了《花瓣飄香》第二課時,通過對文本的認真研讀,和作者一樣也被小女孩的孝心感動着!

小女孩為了讓生病的媽媽高興去作者的院子裏摘花,但又為了不影響其他賞花人的心情而不忍摘下整朵花,他時刻牢記爸爸的叮囑,把不惹媽媽生氣當成金科玉律來遵守。多麼善良的女孩呀,是我們現在這批獨生子女的學習典範,我這堂課的教學思路是這樣的:

一、複習部分

齊讀課題後激趣引導學生再次聆聽這個感人的故事,通過聽課文錄音,知道小女孩是個懂事孝順的孩子?

二、新授

1、從文章那些語句看出小女孩善良、懂事、孝順的品質

2、學生自讀感悟並勾畫語句

3討論交流:立足於三組對話,展開研究性學習。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精讀小女孩的每一句話,分別體會到她的愛花、孝順和聽話。並指導對話的朗讀。在交流過程中珍視每一個同學的閲讀感受,鼓勵他們積極思考,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引起情感共鳴。另外“摘花過程”那段也看出她懂事。再進行感悟

三、延伸

1、作者被小女孩的行動感動了,你從那兒讀出來?

2、你被小女孩的行為感動了嗎?如果你有一枝月季,你送給誰?再引導學生也學一學小姑娘對周圍關心過自己的人表一表心意,讓我們的愛心也像這花瓣一樣向周圍的人散發出淡淡的香味。

3、拓展作業:請同學自己設計一片花瓣,在花瓣上寫對母親問候的話或小詩,並送給你的母親,祝她們節日快樂!(結合三八節)

課就這麼簡單,成功之處是我抓住本文的文眼“懂事”展開教學。通過人物的對話語言、動作、表情等突出人物形象,為了加強對“飄香”象徵意義的理解,深化感情,昇華主題我設計課題一共讀了四次,每一次都在特定的情況下朗讀,感悟到的情感也不盡相同:第一次,在上課伊始,通過教師評價暗示學生課題要讀得好聽;第二次,在學生感受花瓣的美、香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二次讀課題,加深對花瓣美與香的感性認識;

第三次,在學生讀懂小女孩美好心靈的基礎上,三讀課文,使學生感悟到小女孩對父母的.深情像花瓣散發出的芬芳,悄悄飄進了作者的心,作者被深深地打動了;第四次,讀在全課結束時,代表着讓同學們的愛心也像這芬芳的花瓣一樣向周圍的人散發着淡淡的一瓣心香。

這四次課題的朗讀一詠三歎,意義深遠,令人回味無窮。

課後,學校聽課老師也和我作了交流,在肯定優點的同時,也指出我今後努力的方向。1.在朗讀人物對話時,提示語不讀。朗讀有待加強2.在指導“小女孩摘花”一節還不夠細緻,不能僅僅從“小心地”“雙手捧着”兩個詞指導。其實“飛快地”一詞很有嚼頭。

可以説小女孩怕陽光曬到花瓣,花會枯萎,花沒那麼香了;可以説她想讓媽媽摸到帶有露水的花瓣;可以説花兒好看不能摘,她怕自己摘花瓣被別人發現。可以説小女孩怕媽媽沒看到她人,不知道她去幹嗎的,會很擔心的,所以她要快點走!可以説……這樣一個時刻愛着媽媽的孩子,事事為媽媽着想的懂事孩子形象展現在讀者面前。以後在鑽研教材方面還要下一番功夫。針對以上問題,在以後的教學中努力改正。

花瓣飄香教學反思12

《新課標》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二者之間的關係,用崔巒老師的話説就是:它們猶如硬幣的兩個面,誰也離不開誰,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礎,是人文性的載體,人文性是工具性的“精、氣、神”離開“工具性”談“人文性”,有舟天水,寸步難行;同樣,只有工具性,沒有人文性,有水無舟,亦無法欣賞到“小小竹筏江中游,悠悠青山兩岸”的絕妙景緻。

一、造成工具性與人文性失衡的原因

(1)、由於本人學的是非語文專業,語文素養還有欠缺,語文知識還不夠豐富,特別是語文的語言做不到“身形並茂”。

(2)對語文學科的學科性質學習不到位。

二、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的對策

1.加強自己的業務素養,多向名師、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多學習理論知識。

應把功夫下在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和學識水平,為學生的.自主學習營造良好的氛圍,為師生平等對話創設理想的情境上。教師作為課堂的主導者,在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多樣性的基礎上,通過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對話,幫助學生建構意義。

2.從領悟人文內涵入手,有機進行語文形式的學習

語文課堂上,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往往是不同的,因此課堂教學應少一些限制,多一些自由。學生必須能自己發現問題,並通過共同探討、相互交流來增強感悟能力,提高語文素養。披文入情,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與作者靈犀相通,產生情感共鳴,同時,研究文本的語文形式,學習表情達意的方式、方法,相機進行言語訓練。

3.以學習語文形式入手研讀文本,相機滲透人文教育。

深圳的趙志祥老師在執教《地震中的父與子》時,他這樣引導:

我拿到課文的時候,讀了一遍就深受感動了,讀了第二遍就注意到歎號特別多。我數了一下,一共有15個。現在,請各小組做兩件事:一是看看這些歎號大都集中在哪兒?二是這些歎號表達了一種什麼感情?然後,你想法通過你的朗讀把這種感情表達出來。好嗎?

孩子們就這樣在研讀文本的言語形式中,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了表達內心的情感體驗,從而領悟到了這對父子間的深情。

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在實踐操作上要解決很多問題。從教師的角度看,如何發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如何在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應採用什麼教學策略來促使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何謂兩者統一的最佳狀態和最佳效果,採用什麼樣的評價標準,這些問題都有待解決。從學生的角度看,應具備什麼態度、情感對待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怎樣處理教學的統一要求和個人的獨特感悟、體驗、理解的關係,如何通過探究活動,透過語言文字的表層去體會語文的人文精神、理解語言文字中藴含的人文特徵,這些問題都有待解決。

在語文教學中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事。因此,我們必須在《語文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樹立正確的觀念,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學習,才能更好地實現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相統一,大大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花瓣飄香教學反思13

《花瓣飄香》這篇課文選取的是生活中極其平常的小事,給我們展示的卻是小女孩充滿愛心的金子般的心靈,她不僅僅愛惜花草,也深愛着自己的媽媽。

我覺得學生讀完這個簡單的故事之後,也能明白他們應該像小女孩一樣從小具有孝敬父母、關心家人的情感。但從具體的語言文字中去感受小女孩的品質,這對於三年級的孩子來説還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在第一課時學習生字時,我將寫小女孩動作的詞語作為重點來學習的內容,並且讓大家説説你從中讀出了什麼,這樣引導大家學會抓住關鍵的詞語感悟和體會人物品質的學習方法。引導同學們劃出第二自然段中表示小女孩動作的詞語,並理解。我給了他們充分的時間閲讀、思考,答案也是精彩的。

在朗讀課文時,我提示讓學生標註出自己的`感受和疑惑,這樣做告訴學生讀書要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也引導學生讀書時,不光要讀,還需要思考。

導學案的設計循序漸進,重在指導學生學會學習。

在交流展示的時候,我要求小組成員全員參與,這樣每一個同學都有上台展示的機會,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

設想是完美的,可是總有預想不到的生成。小組在展示的時候,可能因為有聽課的教師,學生緊張得不是這兒漏了朗讀,就是話説的顛倒了。最大的不足是,在展示的時候學生朗讀的形式和數量上過少,雖然在預習的時候學生的朗讀做得不少。

在以後的學習中,我會在朗讀和指導學生學習方法上下大功夫,爭取讓學生學會學習。

花瓣飄香教學反思14

我非常喜歡《花瓣飄香》這篇課文,這是一篇洋溢着濃濃親情的課文,情節直白,情真意切。課文通過一個小女孩給生病的媽媽摘花瓣的事,表明了她是一個敬重父母的懂事的孩子。新《課標》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動,不應以教師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既然已經明確課堂應該屬於學生,就不應以教師的告知代替學生自己的思想。所以我抓住體現本文的中心的句子

“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讓學生反覆朗讀課文,畫出體現小女孩懂事的句子,並談談自己的體會。此時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下,勾畫句子,暢談自己的'理解,在一次次的感情朗讀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受到情感薰陶。有的學生覺得小女孩摘花瓣送給生病的媽媽,是非常體貼媽媽的;有的學生認為小女孩的爸爸交待她要聽媽媽的話,不要惹媽媽生氣,她做到了,也非常懂事;也有的學生認為她沒有摘整朵花,而只是摘了一片花瓣,懂得珍惜花草……透過課文所呈現的語言文字,同學們一次次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對小女孩的感歎——“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

此外我發現這篇課文是讓學生進行讀寫結合的好範例。因此我在教學這課時,注意尋找讀寫結合點,讓學生進行拓展性的練筆。這一課的結尾,寫到作者在小女孩的感染下,去集市買了2盆月季花,一盆送給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了自己母親的陽台上,那麼這個時候就可以讓學生髮揮想象,在作者送給小女孩花的時候,他們之間會説些什麼呢?當他母親在陽台上看到了兒子送給她的花,他們之間又會説些什麼呢?

通過讓學生寫想象練筆,並學習運用課文中對話的形式,學生感受了人與人之間的那種關懷,深深地感受了親子之情!學生對作者的內心世界和課文的內涵有了新的更為豐富的感悟。在描述想象的過程中,學生之間的個性思維相互碰撞,個性感悟、個性情感自由放飛,並引發生成出很多有意義的東西。

這課上完之後,我欣喜地發現同學們的週記中有記載自己在家為家長拖地板的,為辛勞的媽媽做飯做菜的,為媽媽説笑話逗媽媽開心的,還有自覺完成作業不讓媽媽操心的……這大概就是“教育無痕”吧!

花瓣飄香教學反思15

《花瓣飄香》主要講了一個小女孩為了讓病中的媽媽高興,摘片花瓣送給她,表明了她是個懂事的小女孩。這是一篇洋溢着濃濃親情的課文,情節直白,情真意切,學生很容易讀懂。因此,我覺得這樣的文章在教學時需要淺入深處,不能僅僅浮於文字表面流於形式。

這篇課文主要是以人物對話為主線展開敍述的,通過初讀,學生已經能初步感受到小女孩的“懂事”,所以在精讀課文環節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女孩的懂事呢?讓生抓住文中的三組對話,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精讀小女孩的每一句話,分別體會到她的愛花、孝順和聽話。在教學時,我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展開教學:

一、抓關鍵詞,感悟小女孩的內心世界

小女孩的答話是朗讀的重點,因此我在教學時抓住關鍵詞,

讓學生邊讀邊想象,從中體會小女孩的懂事。例如在感受小女孩孝順時,通過“摸上去像絨布”、“聞起來有淡淡的清香”等詞句體會小女孩為了讓生病的媽媽高興,“摘花瓣送給她”的一片真情。在體會小女孩愛花時,抓住“捨不得”“不好意思”等詞語讓學生感受小女孩雖然為了讓媽媽高興摘花瓣,但卻不忍心摘下整朵花。在感受小女孩聽話時,抓住“閃動的淚花”讓生談談這是怎樣的淚花?這淚花中包含着什麼?學生有的説是激動的淚花,有的説是思念的淚花,還有的説是難過的淚花。在交流過程中,我珍視每一個同學的閲讀感受,鼓勵他們積極思考,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引起情感共鳴。

二、創設情境展開想象

學生通過文中相關詞句很容易就能體會到小女孩的'懂事,因此在教學時,我努力探尋文本的空白處,通過創設情境,讓生展開合理想象,與文中的人物進行對話。例如:在學生感受到小女孩送花瓣是為了讓媽媽高興後,我讓學生想象:媽媽收到小女孩的花瓣後,會説些什麼?小女孩的心情會怎樣?再如,課本最後寫作者在小女孩的感染下,買了兩盆月季花,一盆送給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了母親的陽台上,在此,我讓學生展開想象:作者在把兩盆花送給小女孩與他母親時,分別會説些什麼?通過情境的創設,讓生髮揮想象,給予了學生深入思考與言語表達的訓練,進一步理解文章內涵。

三、抓住題眼昇華主題

在課文學完時,我讓生再次品讀課題,並讓生思考:這花瓣中飄着什麼香?引導生領悟“飄香”的象徵意義。這種香味不僅僅是花香,更是濃濃的愛,此處在教學時引導的較好。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

1.在品析完文中的關鍵詞後,給予學生充分朗讀的時間略少,忘記讓生分角色朗讀課文,所以課堂節奏有些過緊,導致最後時間多5分鐘左右讓生完成《補》練習。

2.對於學生的回答引導、評價還不到位。

3.個別問題的設計不深,讓學生的回頭流於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