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反思

梅花魂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5.86K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梅花魂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梅花魂教學反思

梅花魂教學反思1

教學目的:

1、瞭解梅花的品性,體會外祖父酷愛梅花,眷戀祖國的情感,引導學生有感地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就課文內容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自主

學習能力。

3、結合課外知識,激發學生課外閲讀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學習外祖父介紹梅花的段落,體會外祖父的內心感受。

教學思路:

賞梅(觀其形)品梅(會其神)讀梅(入其境)頌梅(悟其魂)

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課件設計

教學過程:

一、談話、賞梅

1、師:同學們你們最喜歡什麼花?

2、觀看梅花園,梅花詩:梅花自古就是人們稱頌的對象,人們通過種種方式表達對梅花的喜愛。

二、自讀課文感知、質疑。

1、自讀課文:本文寫的什麼?

2、引導學生圍繞"外祖父愛梅花"質疑:

①外祖父為什麼愛梅花?

②從課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看梅花?

三、輕讀課文,邊讀邊圈畫出最能體現外祖父愛梅的詞句。

1、把你畫出的詞句讀一讀

2、重點引導感情朗讀第3段,體會外祖父愛梅花的感情。

四、理解重點段落,體會"外祖父為什麼酷愛梅花?"從外祖父愛惜墨梅圖,送墨梅圖和梅花絹給我要看出外祖父酷愛梅花,外祖父為什麼這麼愛梅花呢?

1、自由讀外祖父所説的這段話,同桌互相交流、討論。

從這段話中你瞭解到哪些內容?

2、把你瞭解到的內容講給同學們聽聽

3、重點指導感情朗讀

①指名朗讀,分句朗讀

②師範讀

③你認為應怎樣讀?應讀出哪些詞語

④指名再讀讀,評議

⑤齊讀

4、小結外祖父介紹梅花的用意,相機介紹我國有骨氣的人物,領悟:

"梅花魂"。

①幾千餘我們中華民族出了許多具有梅花品格的人物。觀看英雄人

物圖②你還能舉出一些具有梅花秉性的人嗎?他們都是一朵朵迎風挺立的梅花,他們的民族精神就是"梅花魂"。 5、自由朗讀這段話,談談自已的感受 五、自由朗讀全文 1、體會外祖父眷戀祖國的感情 2、把文中體會最深的句子畫出來,認真讀一讀。 3、課外閲讀:《鄉愁》 六、總結全文學習了本文,我們瞭解了梅花,瞭解了外祖父一顆眷戀祖國的心。

我們應該像梅花一樣有品格、有骨氣,不論在怎樣的境遇裏都頂天立地,應該像外祖父一樣熱愛我們的祖國。

《梅花魂》教學反思

《梅花魂》是歸國華僑陳慧英所作,作者通過回憶自己和外祖父在國外一起生活直至分手的一段經歷,表達了對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懷念,熱情歌頌了老一代華僑眷戀祖國,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

與學生一起學習了這篇課文後,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教學活動中要注重“溶情”

如果説以往的教學注重的是語文知識,語文技能,那麼新世紀的語文教學追求的是情感。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在語文課堂裏,孩子對待語文學習,不應是被動的學,旁觀者似的學,應該讓孩子感到語文學習的過程就是生活的過程,生命成長的過程,一次情感經歷的過程,也就是説,要讓孩子在語文的情感世界裏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驅動語文知識。這是學好語文的前提。因此,教師要充滿激情,用飽滿的真摯的情感喚起學生的'熱情,激情。從而產生對梅花魂的理解,體會華僑的愛國之情。

二、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

傳統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對話”。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對話”和“生生對話”。“文本對話”:比如在這堂課中,在最後學完課文,我問道:“對於這樣一個思念祖國的華僑老人,此刻你想對他説些什麼呢?”引導學生去想像,和課文中的人物對話,“以文會友”,充當其中的角色,去體驗,去感受。

“師生對話”:在課堂上,我們教師應該做孩子的朋友,在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熱情的手,不再那樣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實現與學生的溝通,展現給學生一個真實的“我”!“生生對話”:課堂上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們應當積極地給學生創造交流與合作的機會,使孩子們學會人與人的交往,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三、引領孩子去讀書

葉聖陶先生曾説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麼,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基於這個思想,我經常蒐集課外閲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閲讀。在《梅花魂》的教學後,我讓學生欣賞《鄉愁》,引領學生閲讀現代和古代詩人所作的幾首詩歌,一方面昇華了學生的情感,另一方面又使學生們瞭解到了更多有關於思鄉之情,離別之情的詩歌,使他們對這種感情有一個更全面的瞭解。

四、給學生一個“感悟的課堂”

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曾説過:學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槓桿上的支點,對人的發展來説,學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決定今後能否撬起這個“地球”。感悟既是一種心理活動,又是一種感情經歷,還是一種審美的體驗。

1、把人家的情感變成自己的情感:

梅花魂這一課講述的是華僑老人的思鄉之情,愛國之情。如何讓我們的學生去體驗作者的情感呢?首先我通過回憶寫梅花的詩,展示梅花圖片,而後,我便引導學生體會梅花所代表的精神,把梅花所象徵的含義,通過外祖父對梅花的讚美,對中華民族的讚美層層引出。並從外祖父一系列的舉動中讓學生感

悟出,梅花寄託着外祖父的情感,同時也將自己深深地感動。

2、把人家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

文章的倒數第四段,字裏行間都滲透出外祖父對梅花的讚美與喜愛,同時也是要求背誦的段落。在品味的過程中,針對學生的不同層次我設計了一個填空練習,這樣學生不但理解了課文內容,也把文章的語言內化成自己的語言了。

3、把別人的文章當註解,把自己的人生當正文: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們和學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個人的所得是不盡相同的。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時,不忘時時聯繫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別人的文章當註解,把自己的人生當正文”!

梅花魂教學反思2

《梅花魂》這篇課文是九年義務教育國小實驗課本中的一篇精讀課文。我通過回憶,敍述漂泊他鄉,葬身異國的外祖父的幾件事:教我讀唐詩宋詞,珍愛一幅墨梅圖,送給我墨梅圖和墨梅手絹。表達了這位華僑老人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首先在課堂教學中,我放手讓學生熟讀課文,自主探究老華僑的愛國情懷,找出疑問,交流問答。

通過反覆讀文,我發現課文中幾次寫到祖父的眼淚,而且每次流淚的含義都是更進一層,試想一下,一個年邁的'老人讀着唐詩宋詞竟然會流淚,一個年邁的老人竟然會因為不能回國而嗚嗚哭泣,這多麼不合情理呀,祖父那麼珍愛墨梅圖,在我回國之際,居然又送墨梅圖,又送梅花手絹,這不是前後矛盾嗎?通過這些不合情理的前後矛盾之處,去深入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很到位。看着學生們爭先恐後地和我交流他們的發現和體會,我感到:書讀百遍,其意自見的道理。

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進入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那麼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由此可見,學生能否進行自主探究,關鍵在於教師有沒有給學生創設一種探究的氛圍、一種探究的情境。而激發學生好奇心是激發學習積極性的有效方法和手段,人們常説:授人以漁,終身受用,面對這個知識爆炸的知識經濟時代,今天的知識明天就不夠用的現實,我們不能只注重教給學生如何捕魚的學習方法,還需要告訴學生捕魚的場所,告訴學生學習的多種渠道和多種方法。

新課標指出:應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語文課程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課後,學生還沉浸在求知的氛圍中,主動向我提出了許多問題,學生課後的那份高漲的學習熱情,那份敢於表達自己思想的勇氣讓我感到這堂課很成功。學生主動學習,師生共進,教學相長。你會發現許多意想不到的驚喜。

梅花魂教學反思3

《梅花魂》是歸國華僑陳慧英所作,作者通過回憶自己和外祖父在國外一起生活直至分手的一段經歷,表達了對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懷念,熱情歌頌了老一代華僑眷戀祖國,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

與學生一起學習了這篇課文後,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教學活動中要注重溶情。

如果説以往的教學注重的是語文知識,語文技能,那麼新世紀的語文教學追求的是情感。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在語文課堂裏,孩子對待語文學習,不應是被動的學,旁觀者似的學,應該讓孩子感到語文學習的過程就是生活的過程,生命成長的過程,一次情感經歷的過程,也就是説,要讓孩子在語文的情感世界裏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驅動語文知識。這是學好語文的前提。因此,教師要充滿激情,用飽滿的真摯的情感喚起學生的熱情,激情。從而產生對梅花魂的理解,體會華僑的愛國之情。

二,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

傳統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對話。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對話和生生對話。

文本對話:比如在這堂課中,在最後學完課文,我問道:對於這樣一個思念祖國的華僑老人,此刻你想對他説些什麼呢

引導學生去想像,和課文中的人物對話,以文會友,充當其中的角色,去體驗,去感受。

師生對話:在課堂上,我們教師應該做孩子的朋友,在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熱情的手,不再那樣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實現與學生的溝通,展現給學生一個真實的我!

生生對話:課堂上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們應當積極地給學生創造交流與合作的機會,使孩子們學會人與人的交往,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三,引領孩子去讀書。

葉聖陶先生曾説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麼,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基於這個思想,我經常蒐集課外閲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閲讀。在《梅花魂》的教學後,我讓學生欣賞《鄉愁》,引領學生閲讀現代和古代詩人所作的幾首詩歌,一方面昇華了學生的情感,另一方面又使學生們瞭解到了更多有關於思鄉之情,離別之情的詩歌,使他們對這種感情有一個更全面的瞭解。

四,給學生一個感悟的課堂。

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曾説過:學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槓桿上的支點,對人的發展來説,學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決定今後能否撬起這個地球。感悟既是一種心理活動,又是一種感情經歷,還是一種審美的.體驗。

1,把人家的情感變成自己的情感。

梅花魂這一課講述的是華僑老人的思鄉之情,愛國之情。如何讓我們的學生去體驗作者的情感呢

首先我通過回憶寫梅花的詩,展示梅花圖片,而後,我便引導學生體會梅花所代表的精神,把梅花所象徵的含義,通過外祖父對梅花的讚美,對中華民族的讚美層層引出。並從外祖父一系列的舉動中讓學生感悟出,梅花寄託着外祖父的情感,同時也將自己深深地感動。

2,把人家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

文章的倒數第四段,字裏行間都滲透出外祖父對梅花的讚美與喜愛,同時也是要求背誦的段落。在品味的過程中,針對學生的不同層次我設計了一個填空練習,這樣學生不但理解了課文內容,也把文章的語言內化成自己的語言了。

3,把別人的文章當註解,把自己的人生當正文。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們和學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個人的所得是不盡相同的。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時,不忘時時聯繫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別人的文章當註解,把自己的人生當正文!

梅花魂教學反思4

上完《梅花魂》這一課,我的心裏湧動着一種激動,洋溢着一種感動,為自己,也為學生.下面我從以下談談自己的收穫.與不足:

]在教學伊始,我讓學生在欣賞完梅花的圖片後,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關寫梅花的.詩詞,在課快要結束時,適當地引入一首余光中的《鄉愁》,讓學生加深對外祖父思鄉之情的理解,昇華了學生的情感,同時也深化了對梅花魂的理解.讓學生漫步在文化的長廊裏,沉浸在濃厚的文化意藴裏,課內外融合,使本節課不僅有了廣度,還有了一定的深度.在教材中以小見大,融進大語文教學觀,有這樣日積月累的教學,小小少年的心便不會拘於孤陋寡聞,視野也一定會達到星垂平野闊的境界.

這節課也存在一些缺憾,比如由於時間有限,朗讀的指導不夠到位,學生與文本對話的時間不夠等.。

梅花魂教學反思5

《梅花魂》是國小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的一篇文章,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以梅花為線索,講了有關外祖父的五件事,表現了這位老人對梅花的摯愛,表達了身在異國的華僑眷戀祖國的思想感情。體會理解外祖父的那顆愛國之心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上完這一課,我的心裏湧動着一種激動,洋溢着一種感動,為自己,也為學生。

葉聖陶先生曾説過:教材無非是例子。文本只是教學的一個小小的窗口而己,如何藉助小小的窗口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是我們語文教師必須要研究的東西,本課我有兩個重點教學環節,一個是第三自然段,一個是13自然段,通過對這兩段的重點分析,學生能夠體會外祖父愛梅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特別是對梅花的讚美以及對中華民族的讚美,更加激發了學生的愛國情感。在教學過程中,我還穿插了一些知識性的講解,通過聯繫上下文,聯繫生活實際,理解詞語,改句子 ,以及句子在語境中的運用,文章的寫法及結構等都自然的讓學生在理解課文中學會。課文最後再回到“魂”字上,緊扣課題,突出重點。課上我採用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進一步理解梅花的精神象徵中華民族的精神,作為一箇中國人,都要具有梅花的秉性,並在不同的語境中反覆誦讀,達到理解教育的'目的。在最後我把板書的梅花和兩句話一起送給同學們,希望他們也做一個有氣節的中國人,激發了學生的愛國情感。

當然也有不足之處,比如,“在第三段,理解唯獨和分外的時候,應讓學生重點讀一讀”,講有氣節的人時,應提到文天祥以及他的名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學生的感悟會更深。在設計出示兩句話時,課前的準備不充分,以至於出現了一點小插曲,不過這些以後我都會注意,最重要的是今後在備課中不僅要被教材還要備學生。

總之,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繼續努力,讓我的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海洋,他們在裏面盡情的遨遊。

梅花魂教學反思6

新課標五年級上冊有篇課文《梅花魂》,是女作家陳慧瑛對漂泊他鄉,葬身異國的外祖父的回憶。

在第一課時中,學生已經知道了梅花魂指的是梅花的精神。外祖父愛梅花,在他的心目中,梅花是中國最有名的花,是祖國的代表,他把愛祖國的情懷寄託在梅花身上。課文要表達的就是外祖父對祖國的熱愛,眷戀之情。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學生理清了作者回憶外祖父的幾件事情:

1、外祖父教我讀唐詩宋詞。

2、“我”無意弄髒墨梅圖,外祖父大發脾氣。

3、因不能回國,外祖父哭了。

4、臨別,外祖父送我墨梅圖。

5、離別送我梅花手絹。

第二課時,我設計的是讓學生細讀每一件事,圍繞“從哪些地方體會出外祖父思戀祖國(或者愛梅花)的感情”這個問題,引導學生深入讀書,交流討論。

課堂上,教學過程正在按着我的預設有條不紊地進行着。第1、2件事,學生體會得很好,特別是對外祖父第一次默默流淚的理解,或許是有了前一篇課文(表達思鄉情結的《古詩詞三首》)的學習鋪墊,學生對老人心思的揣磨比我預料的豐富。

然而在第3件事的學習體會上,課堂上卻出現了一陣小小的波瀾,因為在4~11自然段中,除了最後一段寫的是外祖父外,其餘都是寫小作者的。因此,學生在體會了外祖父的第二次哭──因為不能回國,竟像小孩子一樣“嗚嗚嗚”地哭了起來後,課堂上出現了一陣沉默。學生不解我為什麼還不進入下一環節的學習,他們從我臉上分明看出了期待。然而他們對我的期待感到茫然。

於是,我只好用投影出示了第7自然段的內容:

哦!祖國,就是那地圖上像一隻金雞的地方嗎?就是那擁有長江,黃河,萬里長城的國土嗎?我歡呼起來,小小的心充滿了歡樂。

我問學生,你讀懂了什麼?一位學生説:“從兩個問句中我感受到了小作者非常驚喜,非常快樂。”我趕緊接下去説:“是啊,當她知道媽媽要帶她到祖國去時,驚喜萬分。你來讀一讀,讓我們感受到那份驚喜和快樂吧。”那位學生聲情並茂地讀了起來。“作者為什麼要寫出小作者的驚喜和快樂,這與外祖父有關嗎?”經我一提示,學生馬上意識到這是用小作者能回到祖國的快樂和外祖父不能回去的痛苦相比較,更能讓人感受到外祖父的傷心。然而,學生還來不及因為有了新的體會而沾沾自喜,我的問題又拋了出去:“可是當時作者才五六歲光景,而且她一直生活在新加坡,怎麼會那麼渴望到祖國去呢?”剛才還沉浸在喜悦中的學生一下子又懵了。但不一會兒,就有幾隻小手舉起來。“我想,她外祖父一定經常給她講中國的事,所以她知道中國的地圖像金雞,知道祖國有長江,黃河,萬里長城。因此很想去親眼看看。”學生們向這位小女孩投去了讚賞的目光,我也向她露出了欣喜的笑容,“是啊,長江,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萬里長城是我們祖國的象徵,外祖父從小就把這些知識教給了我。那麼,你覺得外祖父給‘我’的僅僅是這些知識嗎?”學生異口同聲地説:“不是!”課堂上出現了小小的高潮:“外祖父還把對祖國的愛傳給了我。”“外祖父還把思念祖國的感情傳給了我。”

……

我趁熱打鐵,加上了一段精彩的小結:“對於生在新加坡,長在新加坡的我來説,祖國是很陌生的,為了能讓自己的子孫永遠不要忘了自己是個中國人,不要忘了自己始終是炎黃子孫,是龍的傳人,外祖父已經在我小小的心靈上埋下了熱愛祖國的種子。”

學生在我引領下漸漸對課文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會。這是我意料中的,或者説是我的預設理所當然的生成。然而,世事總難料,何況我面對的是一個個鮮活有個性的生命,誰也無法控制他們思想的'小船。課堂上,學生也常常會給我來一個措手不及。

我在投影上出示了一句話:

離別的前一天早上,外祖父早早地起了牀,把我叫到書房裏,鄭重地遞給我一卷白杭綢包着的東西。我打開一看,原來是那幅墨梅,就説:“外公,這不是您最寶貴的畫嗎?讓學生談談對這一句話的體會。

學生各抒已見,有的説:我從‘鄭重’這個詞中看出外祖父把這件事情看得很重。”有的説:“我從‘早早地’這個詞中看出外祖

父一大早就睡不着而起牀了。”我順水推舟:“是啊!一大早就醒了。甚至有可能……”生搶答:“一夜沒睡。”“是啊,那一夜,外祖父在牀上徹夜難眠。他想到了……”我故意拖長聲調,好讓學生給我延續下文。

“他想到了家鄉的親人,自己離開家鄉幾十年了,親人都變得怎麼樣了呢?”

“家鄉的親人過得好嗎?家鄉會有哪些變化呢?”

“他還會因為自己年紀太大不能回到祖國而感到難受。”

“他還可能會想到自己的父母。”

學生從“早早地”三個字中讀出了那麼多的內容,我不失時機地表揚了他們。然後便想結束對這一句話的感悟,進入下一個教學環節。

“老師,我還有體會。”一個小男孩的聲音一下子把全班學生的目光都吸引了過去。看得出,這些目光裏有驚奇的,有埋怨的,更多的是疑惑不解。我也感到意外,但十幾年的教學經驗告訴我,不能忽視任何一個細節。我示意這位學生站起説。“我覺得外祖父用白杭綢包這幅圖,説明他很珍惜這幅圖。”由於學生把“白杭綢”三個字説得很重,這一下子提醒了我,前文中曾經出現過外祖父用絲綢抹污跡的細節描寫,但作者只表述為“細綢子”,而這裏卻用“白杭綢”來表達,我猛然感受到了這三個字的特別之處。於是,我決定為這位學生的體會推波助瀾:“是呀!白—杭—綢,請同學們一個字一個字地讀,一個字一個字地想,你想到了什麼?”一句話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一張張小臉陷入了沉思。很快,他們便有了如下體會:

“白,是潔白的意思,暗示着梅花很純潔。”

“杭是杭州的意思,因為絲綢是杭州的特產。外祖父用杭州的特產包這幅圖,説明他時時想着祖國,想着家鄉。”

“前面已經寫到外祖父用細綢子擦畫上的污跡,絲綢是很珍貴的,可以看出外祖父對畫的愛惜。”

……

課結束了,卻帶給了深深的思考。文章是有生命的:

其一在於文章本身:

歌德曾經説過:看書要用兩隻眼睛,一隻眼睛看到紙面上的話,另一隻眼睛看到紙的背面。而紙的背面,才真正是文章的靈魂所在。文章是動的,是活的,是情景化的,是富有個性的。作為語文教師,任務之一就是要擦亮學生的另一隻眼睛,讓他們能夠透過字詞,挖掘出文章生命的光輝。

其二在於讀它的人:

書本是無言的,是靜態的。兒童的生命世界卻是動態的。“書的真正目的在於誘導頭腦自己去思考”。在老師的引領下,學生調動頭腦中的知識儲備與內心的情感資源開始思索,書頁上跳躍着生命的靈動,那一個個方塊字的組合顯示出了流光溢彩的生命活力。此時此刻,頗有陶淵明“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的感受。我們在豐富文章內涵的同時,也在豐富着學生對生命的體驗。

讓課堂成為學生生命的歷程,已成了我們的追求。“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每一篇文章都是對讀者生命的呼喚,學生在學習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時,也在感悟自己,感悟人生。

梅花魂教學反思7

《梅花魂》,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僅安排一個課時完成。要在一節課內引導學生讀懂這樣一篇有厚重感的課文,需要精心選擇講授內容,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為此,我認真備了課。

這篇課文為咱們福建作家陳慧瑛所作,以梅花為線索,講述了外祖父的五件事,從中表現了老人對梅花的摯愛,表達了身在異國的華僑眷戀祖國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學時除了完成“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一基本任務,還必須引導學生領悟梅花那種不畏“風欺雪壓”的品格,感受外祖父對祖國無限眷戀的思想感情。因此,我在教學中確立了以下幾點作為教學重難點:

一是第二自然段中外祖父教“我”讀的那些古詩詞:“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我想,首先要引導學生讀懂這些詩句,然後才可能理解外祖父落淚的原因,以及落淚背後難以抑止的思鄉之情。

二是外祖父讚美梅花的一段話。這段話講了三層意思:第一層是讚揚梅花那種不怕嚴寒、不怕“風欺雪壓”的品格;第二層是説我們中華民族具有梅花那種“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的精神;第三層是對外孫女的勉勵,希望她學習梅花的'品格。這是揭示中心的重點段落,也是幫助學生理解課題“梅花魂”的主要憑藉。

三是課題。《梅花魂》中的“魂”的意思。

沒想到,課堂上同學們通過自主學習、交流討論,對上述三個難點輕鬆解決,卻提出了令我措手不及的質疑問難。

一問:“既然外祖父那麼思念祖國,為什麼回國的時候不帶外祖父一起走呢?”

對這個問題,雖然我引導學生從書中尋找答案:“外公年紀太大了……”但學生卻並不滿意。

二問:“為什麼年紀大了就不能回國呢?”

三問:“如果年紀大了就不能回國,為什麼外祖父不在年輕一點的時候回國?”

四問:“外祖父年紀大了,我和媽媽更不應該把他一個人留在星島,而應該把他帶在身邊照顧才是呀。”

五問:“既然外祖父那麼思念祖國,當初為什麼又要離開祖國呢?”

孩子們提出的問題沒有一個在我的備課範圍之內,更別提納入備課重點了。我沒有想到,自認為是難以理解的重點,卻被孩子輕鬆解決。而自認為平白淺顯的文字,卻產生如此多元的思考,這真是“於無疑處生疑,從無字句處讀書”。孩子們問得合情在理,我卻心中無底,暗暗叫苦,當時真恨不得自己就是作者陳慧瑛,可以解答這一切疑問,也恨自己僅從教學參考書出發來備課,卻沒有蹲下來站在孩子的高度來思考教學問題。這才出現了“精心”備課後的倉促解答:

一答:文中已經解答了這一問題,請在書中找找看。

結果,學生找到了文中的答案“外公年紀太大了”,卻並不認同。於是就產生了第二個問題。

二答:外公年紀大了,可能身體也不好,回國路途遙遠,怕外公受不了舟車勞頓。

三答:外公年輕的時候,國內正是兵荒馬亂的戰爭時期,局勢很不穩定,回國不是明智之舉。”

四答:文中並沒有説外祖父是一個人留在星島,我想一定還有其他親人留在那裏照顧他的吧。

五答:離開祖國的原因有很多,有的人是為了謀求事業的發展,因為當時國外的條件比國內優越得多;有的人出國求學為了更好地報國,我們的祖國需要浴血奮戰的勇士保家衞國,也需要科學技術的人才建設和發展;至於外祖父是屬於哪一種情況,讓我們都去查查資料再作定論,好嗎?

以上解答,僅憑自己佔據的點滴資料妄下結論,不知道對不對,懇請網友們指正。

梅花魂教學反思8

上完《梅花魂》這一課,我的心裏湧動着一種激動,洋溢着一種感動,為自己,也為學生。

《梅花魂》是歸國華僑陳慧英所作,作者通過回憶自己和外祖父在國外一起生活直至分手的一段經歷,表達了對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懷念,熱情歌頌了老一代華僑眷戀祖國,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與學生一起學習了這篇課文後,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如果説以往的教學注重的是語文知識,語文技能,那麼新世紀的語文教學追求的是情感。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語文學習的過程就是生活的過程,生命成長的過程,一次情感經歷的過程,也就是説,要讓孩子在語文的情感世界裏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驅動語文知識。這是學好語文的前提。本文語言生動優美,情感真摯,字裏行間無不傾注了作者的愛國之情。讓我們感受到一位漂泊在外仍對祖國家鄉無比眷念的老人那種樸實的摯愛。因此,教師要充滿激情,用飽滿的真摯的.情感喚起學生的熱情,激情。從而產生對梅花魂的理解,體會華僑的愛國之情。

二、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

語文課標指出,我們要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對話"和""文本對話":比如在這堂課中,在最後學完課文,我讓學生練筆:

A假如你是外祖父,此時站在海邊眺望着祖國的方向,心裏在想些什麼呢?

B假如你是鶯兒,想像孤獨的外祖父會怎樣寄託思鄉之情?在祖國日益繁榮富強的今天你最想告訴外祖父和眾多海外華僑什麼呢?

引導學生去想像,和課文中的人物對話,"以文會友",充當其中的角色,去體驗,去感受。"師生對話":在課堂上,我們教師應該做孩子的朋友,在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熱情的手,不再那樣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實現與學生的溝通,展現給學生一個真實的"我"!"生生對話":課堂上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們應當積極地給學生創造交流與合作的機會,使孩子們學會人與人的交往,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三、引領孩子去讀書。

葉聖陶先生説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麼,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基於這個思想,我經常蒐集課外閲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閲讀。在《梅花魂》的教學後,我讓學生欣賞《我的中國心》,一方面昇華了學生的情感,另一方面又使學生們瞭解到了更多有關於思鄉之情,離別之情的詩歌,使他們對這種感情有一個更全面的瞭解。

四、給學生一個感悟的課堂

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説:學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槓桿上的支點,對人的發展來説,學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決定今後能否撬起這個"地球"。感悟既是一種心理活動,又是一種感情經歷,還是一種審美的體驗。把人家的情感變成自己的情感。《梅花魂》一文講述的是華僑老人的思鄉之情,愛國之情。如何讓我們的學生去體驗作者的情感呢首先我通過課件展示寫梅花的詩,展示梅花圖片,而後,我便引導學生體會梅花所代表的精神,把梅花所象徵的含義,通過外祖父對梅花的讚美,對中華民族的讚美層層引出。並從外祖父一系列的舉動中讓學生感悟出,梅花寄託着外祖父的情感,同時也將自己深深地感動。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以人為本,弘揚人文精神,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還學生自由的空間。營造民主、平等、寬鬆、自由的課堂氛圍和學習環境,讓學生不斷提高自己學習語文的能力,還得到情感的薰陶。

梅花魂教學反思9

《梅花魂》是歸國華僑陳慧英所作,課文以梅花為線索,作者通過回憶自己和外祖父在國外一起生活直至分手的一段經歷,表達了對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懷念,熱情歌頌了老一代華僑眷戀祖國,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本課的重點是反映外祖父對祖國的思念之情。寫愛梅花,是因為梅花是中華民族民族精神的`象徵,在外祖父的心目中,梅花就是祖國的代表,愛梅花和愛祖國是統一的。本課的難點是理解《梅花魂》中的魂,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就是那種"不管歷盡多少磨難,受到怎樣的欺凌,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的精神,這也正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

本課是略讀課文,重在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因此教學過程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過程。通過學生自主學習,交流討論,使學生在下列幾方面有所感悟:

一是要讓學生弄清外祖父為什麼常常教"我"讀唐詩,宋詞,而且每當讀到"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之類的句子,就流下眼淚。

二是要弄清外祖父愛梅花,送梅花圖和愛祖國之間的關係。

本課語句含蓄,感情深沉,要指導學生通過反覆朗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再在理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以便更好地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在這一環節中,我引導得不是很到位。我要是能通過欣賞梅花圖,引導學生體會梅花所代表的精神,把梅花所象徵的含義,通過外祖父對梅花的讚美,對中華民族的讚美層層引出。並從外祖父一系列的舉動中讓學生感悟出,梅花寄託着外祖父的情感,定能深深地感動學生。

梅花魂教學反思10

上完《梅花魂》這一課,我的心裏湧動着一種激動,洋溢着一份感動,久久不能平靜,為自己,也為學生。也對語文教學要與學生的實際的結合有了更深的瞭解。

《梅花魂》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領會梅花魂的本質含義,體會外祖父的愛國思鄉之情。課文的第13自然段關於外祖父對梅花秉性的闡述是學生理解的難點。

根據我班學生好動好表現的特點,在教學伊始,我讓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關寫梅花的詩詞,然後教師出示王冕的《墨梅》,王安石的'《梅花》,陳毅的《紅梅》,陸游的《詠梅》,以及毛澤東的《詠梅》,讓學生吟詠,在吟詠中加深對梅花特點的認識,以及對梅花品性的瞭解。

接着以讀為本把五件事情找出來,然後分析外祖父的“三次流淚”,體會外祖父濃厚的思鄉之情。第二課時圍繞“珍愛梅圖”和“贈墨梅圖”體會梅花精神以及外祖父眷戀祖國的心就像那梅花精神。在課快要結束時,適當地引入“我的中國心”這首歌。師生一起跟着音樂唱,在歌聲中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滲透了愛國主義教育。

讓學生加深對外祖父思鄉之情的理解,昇華了學生的情感,同時也深化了對梅花魂的理解。讓學生漫步在文化的長廊裏,沉浸在濃厚的文化意藴裏,課內外融合,使本節課不僅有了廣度,還有了一定的深度。在教材中以小見大,融進大語文教學觀,有這樣日積月累的教學,小小少年的心便不會拘於孤陋寡聞,視野也一定會達到星垂平野闊的境界。

課題是《梅花魂》,我首先問學生課題《梅花魂》從字面上理解是什麼意思,學生回答是梅花的精神。這時我在課題魂字的底下批註精神二字,我緊接着問:“課文哪個自然段向我們介紹了梅花的精神?”學生很快的找到了是課文的第十三自然段。我讓學生品讀思考:“從第十三自然段中,你知道了梅花的精神是什麼?你是從哪體會到的。”通過思考,學生體會到了梅花是不畏嚴寒,寒冷對其他的花意味着死亡,而對梅花則意味着生存。面對嚴寒傲然屹立,不屈服。而且體會到梅花是最有品格、有靈魂、有骨氣的!不僅如此學生還體會到了,這不僅僅是梅花的精神,而且也是中華兒女,無數中國人的精神他們頂天立地,從不肯低頭折節,構築了我們中華民族的民族魂。於是我問:“中華兒女千千萬,具有梅花精神的人數不勝數,你都知道哪些人物?”學生紛紛發言,列舉出了許多的古今我國具有梅花精神的英雄人物。我讓他們懷着對英雄的崇敬之情來有語氣的朗讀第十三自然段的時候。令我沒有想到的事情發生了,一個同學在讀到“她是最有品格、有靈魂、有骨氣的呢!”這句話的時候,突然舉手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老師我覺得這句話中的“她”字用錯了,應該用這個“它”。

從思維的碰撞,情感的昇華,體會深深的思鄉情。

通過對愛國心的理解,學生的思維碰撞出了火花,一個學生説:“我覺得課文在向我們介紹外祖父愛國的同時,還在向我們説明外祖父也非常思念自己的家鄉。”於是我追問:“從課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眷戀祖國,思念家鄉?”學生分小組進行了學習,在彙報中,學生將文章中外祖父的三次落淚聯繫在了一起進行了體會,從這三次落淚學生體會到了外祖父非常思念自己的家鄉、眷戀祖國。這是我事先沒有想到的,我的設計是學生一個一個的進行體會,但聯繫起來更能體會到外祖父的思鄉情。由此理解了文中“我每次看到外祖父送給我的這幅墨梅圖和繡着血色梅花的手絹,就想到這不只是花,而是身在異國的華僑老人一顆眷戀祖國的心。”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梅花魂教學反思11

一、激發情感,導入新課

1、看梅花圖,説梅花特點。

2、是啊,別的花大多春暖才開花,只有梅花在冬天開放,越是寒冷,它越開越精神。今天,我們又來學習一篇和梅花有關的課文《梅花魂》(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文,讀準字音。

2、認讀生字詞。

3、分段朗讀課文,檢查字音是否準確,句子是否讀通順。

4、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外祖父非常喜歡梅花,作者回國前外祖父將自己最珍愛的墨梅圖和繡着梅花的手絹送給作者,並告訴作者要向梅花學習。)

三、品詞讀句,感悟“梅花魂”

1、默讀課文,用“──”劃出表現外祖父非常喜歡梅花的句子,讀一讀並説説體會。(重點指導以下句子。)

⑴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爾擺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獨書房裏那一幅墨梅圖,他分外愛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① 找出句子中的一對反義詞:

(不甚留意──分外愛惜)

② 古玩和一幅畫哪個更值錢?從這對反義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③ 相機指導朗讀。

⑵ “我五歲那年,有一回到書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個髒手印,外祖父頓時拉下臉來。有生以來,我第一次聽到他訓斥我媽:“孩子要管教好,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嗎?”訓罷,便用保險刀輕輕颳去污跡,又用細綢子慢慢抹淨。看見慈祥的外公大發脾氣,我心裏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畫梅,有什麼稀罕呢?”

① 用“▲”標出句子中外祖父動作的詞,你體會到了什麼?

② 讀讀外祖父訓斥我的話:

這是反問句,如果改成陳述句怎麼改?他為什麼不直接説:“不要弄髒梅花。”而説:“清白的梅花玷污不得。”(強調梅花高潔、清白的秉性 。)

③ 相機指導朗讀。

2、轉入第13段,直接感悟“梅花魂”:

⑴ 在眾多的花兒中,外祖父為什麼對梅花情有獨衷?

(他欣賞梅花的秉性。)

⑵ 相機引出第13段,從相應的句子中總結出梅花的秉性:

(不畏嚴寒、傲骨凜凜、堅忍不拔、頂天立地……)

⑶ 第13段除了講梅花的秉性外,還講了哪幾層意思?

(中華民族出了許多像梅花一樣的`人物;作為中國人應該具有梅花的秉性。)

⑷ 舉例説明像梅花一樣有氣節的人:

(岳飛、戚繼光、江姐……。)

⑸ 外祖父把自己最珍愛的墨梅圖和繡着梅花的手絹送給作者的目的是什麼?

(向梅花學習,做個有氣節的中國人。)

⑹ 有感情地朗讀本段。

四、引導背誦,積累內化

梅花魂教學反思12

回顧課文《梅花魂》的教學,可以清晰地看到:課堂上教師努力營造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創設寬鬆、民主、和諧的氛圍,教師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鼓勵積極發言,重視師生、生生間的交流。小組討論、同桌合作,給學生提供自主的活動空間和交流的機會。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思想觀念。交流,讓學生獲取了新知,掌握了方法,交流,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悦,懂得合作的力量。

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最突出的一點是引導學生多種方式朗讀,體會思想感情。本課以“梅花”為線索,講了外祖父的幾件事,從中表現了這位老人對梅花的.摯愛,表達了身在異國的華僑眷戀祖國的思想感情。本課的重點是反映外祖父對祖國的思念之情。對國小生來講,本課的難點較多。一是第二自然段中外祖父讀的一些古詩詞;二是外祖父讚美梅花的一段話;三是課題。尤其是外祖父讚美梅花的一段話,語句含蓄,感情深沉。

在本節課教學中,教師特別注重通過反覆朗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以便更好地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例如,在教學到外祖父讚美梅花的一段話時,教師先讓學生根據問題自學:課文中對外祖父的語言描寫共有幾處?哪一處你認為最難懂?找出來認真體會。使學生明確第三處最難,即外祖父讚美梅花的一段話最難,接着讓學生自由讀,放聲讀,邊讀邊體會。然後引導分組討論交流:通過剛才讀書,你讀懂了這段話中的哪些語句?你想和其他同學相互交流嗎?之後彙報讀懂的語句,並個人表演讀相應語句。再齊讀:外祖父的話説得多好啊!你們願意來一齊讀一遍嗎?最後由學生推選一位朗讀水平高的同學上台朗讀。通過各種方式的朗讀,不僅使學生加深了對本段內容的理解,而且也深刻體會到了“梅花魂”中“魂”的真正含義。

梅花魂教學反思13

葉聖陶先生曾説過:教材無非是例子。文本只是教學的一個小小的窗口而已,如何藉助小小的窗口看到外面的精彩世界是我們語文老師務必要研究的東西,也就是説我們教師務必充分利用此窗口為階梯,創造性地去拓展文本相連的以外的資料,適時引薦給學生,既擴大閲讀的量,又能為深度明白文本服務。初讀《梅花魂》,我的眼前浮現的是岳飛、文天祥、林則徐、董存瑞,黃繼光……我在想:如何讓學生也擁有這些英雄人物呢?

在教學時,我讓學生欣賞完梅花的圖片後,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關寫梅花的詩詞。因是鄉下學校,學生收集較少,於是教師出示王冕的《墨梅》,王安石的《梅花》,陳毅的《紅梅》,陸游的《詠梅》,以及毛澤東的《詠梅》,讓學生吟詠,在吟詠中加深對梅花特點的認識,以及對梅花品性的瞭解。之後以梅花的品性入手,重點學習第十三自然段,從梅花的秉性來了解外祖父的思鄉情懷,從梅花的秉性來了解中華民族許多有氣節的人物。在明白梅花不畏嚴寒的精神時,我創設了將寒冬的蕭條和梅花的傲放比較的圖片,當學生看到在冰雪的欺壓下,梅花仍是那麼秀氣,這個似乎是有點出乎他們意料之外的,因此有的孩子不禁發出了讚歎聲,我就及時的讓他們用學過的古詩來讚一讚,我看到有不少孩子已經被這梅花所感動,都和着音樂吟誦起一句句讚美的詩句來,真正的感受到了梅花精神。在談到有氣節的民族英雄,學生首先想到了“狼牙山五壯士”,是啊,五壯士英勇就義的一幕已在他們幼小的心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就是梅花的精神,這就是中華民族的氣節。之後我又説了“精忠報國的岳飛”、“凜然正氣的文天祥”、“董存瑞捨身炸碉堡”、“林則徐虎門銷煙”等,這樣,利用圖片、故事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讓學生深入體會“一箇中

國人,無論在怎樣的境遇裏,總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下課了同學們還在念叨:“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雖然在意識上還很朦朧,但學生已能帶着感情進行抑揚頓挫地誦讀了,學生已在説“我們也要有梅花一樣的秉性”了,我的心裏湧動着一種激動,洋溢着一種感動……

梅花魂教學反思14

《梅花魂》是第二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梅花魂》這篇課文以梅花為線索,講了有關外祖父的五件事,表現了這位老人對梅花的摯愛,表達了身在異國的華僑眷戀祖國的思想感情。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領會梅花魂的本質含義,體會外祖父的愛國思鄉之情。

《梅花魂》這篇課文的第二課時,我在設計之初始終堅持以文本為依託,多次解讀文本,希望引導學生對課文展開深入學習,但是試了幾次課,總覺得內容繁多,還要兼顧表達方式的學習。在理解梅花魂和外祖父的“三次落淚”上幾次糾結,一次重點放在梅花魂上,一次重點放在“三次落淚”上,可是無論把誰作為重點教學任務都大,甚至我都做好充足的準備讓學生自己來選擇學習“梅花”部分還是“落淚”部分,試課中雖然學生都能很好的理解課文,但是總覺得還沒有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教學效果還不太理想。

經過幾次三番地思考,反覆的推敲,根據課程標準要求的“高年級學段閲讀課的教學要突出表達方法,學生要做到讀寫結合”,我最終把教學重點放在學生領悟梅花“魂”,體會“魂”的.三層含義上,藉此來學習“託物言志”的表達方式。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認為有這些成功之處:

一、本課設計的思路很清晰,通過學習梅花魂的三層含義來學習本文的表達方式。在學生對“梅花魂的理解”這一教學上,我採取由扶到放的教學過程,讓學生通過“讀中悟”“同桌交流”“自我總結”等形式理解梅花魂的三層含義。

二、在教學託物言志的表達方式時,我特別總結了“託物言志三步曲”,利於學生識記和掌握。由本課的寫法學習延伸到課外選段,最後讓學生運用學會的表達方法自己當堂習作,真正做到了學以致用。這節課,我很欣慰終於做到了課標的要求:“凸顯教學方法,讀寫結合。”我做到了語文教學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而且事實證明我們的孩子你只要明確的教會他們方法,他們能像學數學一樣運用所學,切身體會到運用的快樂,最後分享小習作部分,孩子在短時間運用新知的能力讓我由衷的感到欣慰。

當然,這節課我也發現了自己的諸多不足之處:

一、在“三品梅花魂”的環節我過於着急,沒有讓學生充分的表達自己的學習體驗,只照顧了部分學生。第一次錄課總擔心孩子們的錯誤回答延誤了時間,總是急於進行下一個環節而忽視了一些學生,這樣就削弱了部分孩子們學習的效果。課堂就是孩子們的課堂,要教給孩子們來演繹。

二、由於孩子們的感悟能力不一,聽説讀寫也存在差異,未能充分達到預期效果,因此我需要在“怎樣才能讓不同的孩子都有所提高”這方面更加註意。

總之,通過這堂課的教學,讓我有一個深刻的感受:那就是也許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的設計很精巧,手段很先進,但我們的教學過程總會有許多不足,要想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效果更好,就必須時時從細處着眼,從小事着手,把課堂真正的還給學生,才能使課堂教學呈現更加完美的境界。謝謝大家。

梅花魂教學反思15

一個新老師,初到一個新學校,難免想上一節好課,上一節讓大家讚賞的公開課。

接到上課的通知,便滿懷信心,不辭辛勞地開始了為期一週的備課大行動。在校抽空仔細閲讀教參,放學回到住所匆匆應付完肚子,迅速跑到網吧,查教案,下課件,找圖片,回來之後,再絞盡腦汁查漏補缺,完善設計。儘管辛苦,想到這次公開課關乎班級士氣,個人榮譽,也覺得值!

雖然課最終上得不理想,但兩位校長和語文組全體教師的精彩點評,使我受益匪淺:

首先,任何成功的教學設計都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這節課,一方面為了保持設計思路的完整性,和自以為的“精彩”,另一方面對國小語文教學的不瞭解。結果課堂內容安排太多,兩節課的內容基本壓縮到一節課,上課時心急,手忙腳亂,很多環節一晃而過,甚至直接跳過了。很多環節都變成走過場,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其次,要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課上總擔心學生基礎不好,回答不到。很多時候,自己直接總結出了答案,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更要注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形成。讓學生真正地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地小結,不斷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不斷地更新教育理念,在實踐中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得到最優化。我想要及時充電,多讀一些教育理論方面的書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藴,向有經驗的老師多學習、多請教,提高自己的課堂駕馭能力。

第三,語文課上應有朗朗書聲。這節課缺乏朗讀的知道,加之內容安排太多結果實現設計的朗讀都漏掉了,學生讀得太少沒能體會文章的思想情感,後面設計的歌曲欣賞自然談不上情感的昇華。語文課堂離不開朗朗讀書聲。

第四,教學中細節要處理好。這節不少地方説得太快,沒有仔細講解,學生也沒有細心體會,走馬觀花一晃而過,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直接影響下一步的教學,甚至影響對文章理解的深度。

第五,多媒體是為教學服務的。備課時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將自己上課的思路,內容製成幻燈片,上課時按照幻燈片一步步繼續,結果思路僵化,不能隨課堂的變化而變化。本來多媒體是為上課服務的,結果反而受制於它了。

在華安學校我還是一個新教師,要從零開始,需要不斷的完善、充實和提高,要虛心學習,博採眾長,為我所用,才能百尺竿頭,更上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