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反思

《麥哨》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1.18W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麥哨》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麥哨》教學反思

《麥哨》教學反思1

《麥哨》是人教版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下冊中的一篇略讀課文,描寫了盛夏時節鄉間田野裏即將豐收的景象和孩子們在其間玩耍嬉戲的情形。

第一次接觸這篇課文,就深深地喜歡上了,因為它不僅文質優美,而且韻味雋永,值得品味感悟。通過第一次試教,收穫頗豐,有亮點,也有不足之處。現總結反思如下:

亮點: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俗話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激勵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我設置了課前談話交流,由極其平常的話題“你去過農村嗎?喜歡農村嗎?為什麼?”入手,調動孩子的生活經驗,既引領孩子在一定程度上認識到了農村的生活情趣,又鍛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有助於學生進入課文學習,理解意境。果然,在課前談話中,孩子們就自己眼中的農村暢所欲言,師生間的距離一下子就縮短了。

接着,我又以麥哨為引子,介紹了麥哨的做法,為孩子們模仿吹麥哨聲音,還鼓勵孩子們上課專心聽講,積極思考。這一招,相當有效,孩子們馬上進入了學習熱潮,自由、大聲地朗讀課文,思考問題,對學習《麥哨》一文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

為了進一步激發孩子們學習興趣,我及時在學習過程中,對孩子的表現作出評價。當孩子們興趣盎然地自由朗讀課文後,我不失時機地送上一句“你們朗讀課文的聲音真美妙!絲毫不亞於悦耳的麥哨聲!”當孩子們對課文的感悟有其獨到之處時,又立即送上一個大拇指,或報以熱烈的掌聲,或送他一個真誠的微笑,時刻以自己的態勢語鼓勵孩子。當部分孩子進入疲勞狀態,讀課文拖腔拉調時,我就熱切地提醒他們“來點美感!”孩子們又搖頭晃腦地投入到課文的品讀當中。

2、以生為本,發展學生。

《課程標準》指出:“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有效地實施有差異的教學。”因此,無論是在平時的教學中,還是在《麥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都能立足於學生實際,關注到學生的學,不僅做到“眼中有學生”,而且努力把學生放在第一位,儘量引領學生學有所得。

在《麥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當學生回答問題語言表述不完整,或有語病時,我都會及時提醒他們,給足時間,讓他們自行糾錯。當一個孩子讀課文漏字時,在肯定他的優點之後,鼓勵他別急,不要漏字,把句子讀通順。

尤其是在詞語教學這一環節中,我豎起耳朵,仔細聽,找出學生容易讀錯的生字新詞,採取各種方式,一遍又一遍地指導他們讀準確,直到大家都能讀正確為止。為了讓所有的孩子在讀中有所提升,我放慢教學節奏,為孩子們創設讀的平台,有自由讀、默讀、齊讀、小組讀、男女聲呼應讀、師生配合讀等,各種讀法交替進行,目的只有一個:語文教學,一定要讓孩子讀有所得,讀有所長。

不足:

1、部分教學環節過於宂長

像結尾時,不應該再讓孩子們閲讀另一篇《麥哨》,不但拖拉了時間,而且造成了學生的疲勞。

2、重點不是很明顯

課文各部分教學平均使用力氣,主次不明顯,重點不突出。語文課堂教學最忌平均使用力氣。儘管是略讀課文,更應突出教學重點,做到有的'放矢,有取有舍,不能面面俱到。

3、各教學環節之間的銜接不是很自然

由於是倉促備課上課,教學環節之間的銜接,有些顯得有點生硬。應該靜下心來,仔細斟酌,精益求精。

4、教學設計有待於調整。

靈動的課堂,精彩的生成,源於精心的預設。教學設計不僅應該從大處着眼,還應該從小細節入手。任何細節都應該有很好的處理方案,尤其是文中優美句子的朗讀與感悟的教學引領,應精緻,不應粗枝大葉。

《麥哨》教學反思2

《麥哨》這篇文章是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按照略讀課文的要求,我會先讓學生結合課文的提示語去閲讀課文,思考,再進行交流,凸顯孩子的主體地位。

這篇文章是描寫夏季鄉間田野裏莊稼即將成熟的畫面以及孩子們在其間無憂無慮、自由自在地玩耍情景,表現了鄉村生活的悠閒和鄉村孩子們的天真、淳樸的形象。全文以“麥哨的聲音”為主線,文章的結構很清晰,按總——分——總的結構的,並且首尾呼應。班級的孩子們理清了課文的`脈絡,理解課文內容就很容易了。特別讓孩子找出文中孩子玩耍的項目時,孩子們不但能快速找到,並且能運用簡練得到語言概括出來,從而鍛鍊了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從孩子們的言語中,可感受到孩子樂在其中,好像有親臨其境的感覺。接着,我趁着孩子的這份熱情的燃燒,抓住了機會指導朗讀,通過朗讀來感悟。

但是,在落實各項教學環節的過程中,我覺得有以下方面存在不足:1、我沒有很好地抓住契機,讓孩子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説説與夥伴們玩耍的遊戲。如果此時讓孩子説自己的玩耍遊戲,甚至上台表演,這樣就會更好體會當時鄉村孩子的那份快樂,從而喜歡語文。2、在課堂上,我對孩子的點評不夠到位,一些語言的過渡銜接得不夠自然。

只有在摸索中不斷尋找自己的不足,才會促使自己的進步。因為我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麥哨》教學反思3

《麥哨》是語文第八冊第六組的一篇略讀課文。本組教材圍繞“走進田園,熱愛鄉村”這一專題進行編排,表達了作者對鄉村田園生活由衷的熱愛、讚美與嚮往。本文作者滿懷喜悦之情描寫了盛夏時節鄉間田野裏即將豐收的景象和孩子們在其間無拘無束地玩耍嬉戲的情形,展現了鄉村孩子天真、純樸、可愛的形象,全文洋溢着濃郁的生活情趣。

揭題時,我選用了這樣一幅畫面,碧空白雲下,一片金黃的麥地,麥浪滾滾,無邊無際。這樣純美的畫面一下子吸引了孩子的眼球,令他們眼前一亮,帶給他們一個全新的感覺,激發他們的情感。在整堂課上,我以課文的主情景圖作為背景,結合文本內容,給孩子們展示五彩斑斕的田野圖畫,展示豐收在望的麥田圖,以及豐滿的麥穗的特寫圖。這些形象生動的畫面不僅激活了孩子們內心的美感,更為孩子們理解語言文字,感悟文本之美,起到了推波助瀾作用。

這篇課文以麥哨的聲音為線索,開頭設疑。接着重點描寫了湖畔割草的孩子們生活的自然環境和他們遊戲的情形。最後再次以歡快柔美的哨聲作結。全文首尾呼應,行文流暢,意韻悠長。我也想創造一個麥哨縈繞的課堂,在此中引領孩子們感悟語言文字。

我從課題麥哨引導到學習直接寫麥哨的段落,通過讀讀、吹吹,讓孩子們真切地感受到它的歡快、悠長。接着,“尋着聲音走進田野”,欣賞了田野優美、喜慶的豐收美景後,我這樣説道:當這充滿生機,充滿活力的田野展現在我們眼前時,無論是誰都不禁會用麥哨吹奏起心中的.讚美之歌。整堂課從哨聲起,又從哨聲中結束,洋溢着濃郁的鄉間生活情趣。這樣的設計將麥哨與課文內容緊密結合,不僅使我的課堂節奏首尾呼應,流暢舒緩,而且也潛移默化地告訴孩子們,麥哨聲中就包含了孩子們幸福的童年,無拘無束的生活,包含着他們的笑聲、多姿多彩的生活。所以在文末,這“歡快,柔美”僅僅指麥哨嗎?孩子們的理解水到渠成。

這篇課文語言生動優美,排比比喻、擬人手法運用得形象傳神,既有畫的意境美,又有音樂的韻律美。細細讀來,這篇課文無論是文章的題目、佈局構思,還是修辭手法的運用,都不失為學生揣摩文本、領悟文章內涵的藍本。

我把品味文字的重點放在田野美景這塊。先是通過圈畫詞語,讀讀這些詞語,感受色彩的美感。接着抓排比句,享受田園豐收樂。最後重點品味麥穗段,主要是利用插圖來幫助孩子咀嚼品味文字。我又利用插圖啟發學生想象“微風拂過,麥穗輕輕晃動身子,你彷彿聽到什麼”,孩子有的説:我看到沉甸甸的麥穗壓彎了麥稈,像在向農民伯伯致謝呢。在表達中,學生的情感與教材的情感進行碰撞、交融,學生入情入境、活躍而投入,使整個教學過程充滿生機與智慧,語文課也就上出味來了。

在整堂課中,我帶領孩子欣賞美圖,品味文字,朗讀抒情。而最能引起孩子共鳴的是鄉間的遊戲生活。鄉下孩子們的遊戲跟我們的不同。他們因地制宜,玩得都是天然的遊戲。他們不需要陀螺,不需要紙牌,在草地上隨便打幾個滾,和夥伴們摔次跤,或去河裏遊一圈,就能快樂好一陣子呢。所以讓孩子們藉助自己的生活經驗,想象編寫鄉村孩子在草地上的遊戲過程,讓靜止的畫面活動起來。

《麥哨》教學反思4

一、課堂充滿了活力

我以“麥哨”的呻聲音線索,緊扣文題初讀課文,能快速理清課文脈絡。其後,讓學生聯繫文中“和、應、歡快、柔美”等詞對“嗚卟嗚卟”的麥哨展開想像,能有效把握學習語言的本質性目標。同時,那歡快而柔美的哨聲在課堂裏吹起一股清新的風,使學生彷彿置身與田園之中。

從課題麥哨引導到學習直接寫麥哨的段落,通過1.2和7.8段的想象、對比,既理解了詞語又加深對麥哨聲的理解,真切地感受到它的歡快、悠長。接着,“尋着聲音走進田野”,通過給看到的畫面質疑課題與文章內容的關係,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為解決疑問自然地走近鄉村孩子,理解鄉村孩子那歡快、柔美的田園生活。

二、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1.在《麥哨》一課中,陳老師成為親切而又睿智的點化者、組織者,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引讀),去體味、去感悟,在充足的時間裏,讀得有重點),讀得有層次,以讀激趣、以讀悟情、以讀啟智、以讀育人。

以“歡快、柔美”為重點,讓學生自主讀悟的突破口,並搭起一個有效地學習空間。再學習中重點詞句品詞想像,使學生對語言的感悟,既有共性又有個性,從而真正品位到文本語言所流淌着的濃濃情趣。

三、人文性與工具性的和諧統一

我們的教學應該為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服務,包括認知水平的提高、學習技能的掌握與熟練、思維能力的形成與發展等等。我們在提倡人文、感悟情感的同時,不能否定工具、忽視語文文字,人文性與工具性的和諧統一才是語文教學的完美。在《麥哨》一課中,我把語言文字的訓練落到實處。如:課堂教學一開始,讓學生大家注意“和、應”的讀音,作者用了多種修辭手法(排比、比喻、擬人),我在教學這修辭手法時進行句式練習,讓學生體驗它們在文章中的作用。講排比句,用新舊知識的聯繫來體驗。課堂中我讓學生抓重點詞句深入感受田園風光的柔美時,聯繫《桂林山水》中的排比句學習。這些不僅滲透着教師對學生學習方法的引導,還落實了知識點。板書也對文本起了提綱挈領的效果。

我又用生動的語言描述看到的景物。這些語言文字的訓練,都是立足於教材,與課堂教學內容有機融合的,不是為了訓練而訓練。

在教學中,通過美的情境和美的語言,陶冶學生美的情操,讓學生體驗美、感受美、欣賞美。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課文給我們展示的是一幅幅令人嚮往的鄉村圖,同時,這篇課文語言生動優美,極富特色,如“白竹布襯衫小涼帽,繡花兜肚彩頭巾”、“那一張張紅撲撲的臉蛋,蒙上了一層晶瑩的細汗,猶如一朵朵沾滿露珠的月季花。”源於這是一篇閲讀課文,我把教學的重點落在了田野美景上。先通過學生自主圈畫表示色彩的詞語,感悟色彩的美,再抓重點詞“擎”來體會豐收的喜悦。情境美與語言美融合一起,激發了學生熱愛鄉村、熱愛語文的情感。

四、注重讀寫結合的能力

在理解和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髮現語言規律,並熟讀積累,定能使文本豐富的語言滋潤學生的心靈。另外,作為本單元最後一課的學習,引入拓展閲讀,嘗試寫作練習,把學習的視角引向了廣闊的天地,使得文已盡,而學無盡、意未盡。最後以一首小詩來感受學生的詩情畫意。孩子們用最質樸的語言,展現了鄉村風情和特色,這既是一次有意義的課堂練筆,又是對文本的豐厚。23麥哨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作者滿懷喜悦之情描寫了盛夏時節鄉間田野裏即將豐收的景象和孩子們在其間無拘無束地玩耍嬉戲的情形,展現了鄉村孩子天真、純樸、可愛的形象,全文洋溢着濃郁的`生活情趣。

上這堂課前,佈置學生結合綜合學習的任務,收集田園風光的資料,便於學生進一步感受鄉村自然環境的特點和在那樣的環境中生活的快樂。

本文內容淺顯,寫景意境清新,寫人童稚純樸。教學時,我讓學生充分地讀書。因為,多讀是品位語言的最佳方式。有疑問時讀,多讀茅塞頓開;有感悟時讀,多讀理解深入;品位語言時讀,多讀朗朗成誦。

“麥哨”的聲音是課文的線索,緊扣文題初讀課文,能快速理清課文脈絡。其後,讓學生聯繫文中“和、應、歡快、柔美”等詞對“嗚卟嗚卟”的麥哨聲展開想象,能有效把握學習語言的本質性目標。同時,那歡快而柔美的麥哨聲在課堂裏吹起一股清新的風,使學生彷彿置身於田園之中。

以“歡快、柔美”為重點,讓學生自主讀悟,能有效地延續第一層面對“麥哨”的解讀,把握課文的主旨,尋找到解讀感悟的突破口,並搭建起一個有效的學習空間。在學習中抓重點詞句品詞想象,使學生對語言的感悟,既有共性又有個性,從而真正品味到文本語言所流淌着的濃濃的情趣。

《麥哨》教學反思5

《麥哨》是一篇略讀課文,描寫了盛夏時節鄉間田野裏即將豐收的景象和孩子們在其間玩耍嬉戲的情形。這篇課文,不僅文質優美,而且韻味雋永,值得品味感悟。通過教學,收穫頗豐。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俗話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激勵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我設置了課前談話交流,由極其平常的話題“你喜歡農村嗎?為什麼?”入手,調動孩子的生活經驗,既引領孩子在一定程度上認識到了農村的生活情趣,又鍛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有助於學生進入課文學習,理解意境。果然,在課前談話中,孩子們就自己眼中的農村暢所欲言,師生間的距離一下子就縮短了。接着,我又以麥哨為引子,介紹了麥哨的做法,為孩子們模仿吹麥哨聲音,還鼓勵孩子們上課專心聽講,積極思考。這一招,相當有效,孩子們馬上進入了學習熱潮,自由、大聲地朗讀課文,思考問題,對學習《麥哨》一文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為了進一步激發孩子們學習興趣,我及時在學習過程中,對孩子的表現作出評價。當孩子們興趣盎然地自由朗讀課文後,我不失時機地送上一句“你們朗讀課文的聲音真美妙!絲毫不亞於悦耳的麥哨聲!”或送上一個大拇指,或報以熱烈的掌聲,或送他一個真誠的微笑,時刻以自己的態勢語鼓勵孩子。

再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畫出文中優美的句子,在旁邊批註出感受或體會,然後在小組交流。讓學生充分地閲讀文本,自主學習,從交流中豐富自己的體會。為了讓所有的孩子在讀中有所提升,我放慢教學節奏,為孩子們創設讀的平台,有自由讀、默讀、齊讀、小組讀、男女聲呼應讀、師生配合讀等,各種讀法交叉進行,讓孩子在讀中感受鄉村孩子的快樂。

《麥哨》教學反思6

《麥哨》(人教版課標本八冊)是一篇略讀課文。作者滿懷喜悦之情描寫了盛夏時節鄉間田野裏即將豐收的景象和孩子們在其間玩耍嬉戲的情形,全文洋溢着濃郁的生活情趣。課文以麥哨的聲音為線索,開頭設疑,“‘嗚卟,嗚卟,嗚……’田野裏,什麼聲響和着孩子的鼻音,在濃綠的麥葉上掠過?一聲呼,一聲應,忽高忽低,那麼歡快,那麼柔美。”接着點出湖畔割草的孩子,緊跟着重點描寫了孩子們生活的自然環境和他們在這種天然娛樂場中游戲的情形,最後再次以歡快柔美的麥哨聲作結,“是誰又吹響了那歡快、柔美的麥哨?一忽兒,四處都響了起來,你呼我應,此起彼落。那歡快的哨聲在撩起麥浪的東南風裏,傳得很遠、很遠……”全文首尾呼應,行文流暢,意韻悠長,暗示着孩子們的童年生活也如同那麥哨的聲響,歡快、柔美,悠遠、綿長。本文的語言生動優美,比喻、擬人手法運用得形象傳神,細細讀來既有畫的意境美,又有音樂的韻律美。

這樣的美文,如何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以及教師的引導作用,讓學生在美的情境中學習,得到美的感受,又切實得到語言文字的收穫呢?所以,教學時把握住教學思路:引領學生在讀文中賞析;在讀文中積累;在讀文中學習作。

一、在讀文中賞析

賞析有玩賞的意思,指因愛好某種東西而觀看,後解釋。在讀文中賞析,有細細品味的意思,而且這種細細品味有兩層要義:首先,這是樂於參與、主動積極的參與。不是教師的牽引下,對知識點的枯燥分析;其次,賞是為了析。反覆讀文後能體驗寫作特色、方法以及優美的詞句。在讀文中賞析,使語文學習學得趣味十足,又學習文章寫作方法,從而綜合提高語文素養,如《麥哨》第3自然段:“那一張紅撲撲的臉蛋,蒙上了一層晶瑩的細汗,猶如一朵朵沾滿露珠的月季花。”把蒙上了一層晶瑩細汗的孩子們紅撲撲的臉蛋比成是沾滿露珠的月季花,既寫出了孩子的可愛,又非常貼切,連蒙上的晶瑩汗珠也考慮到了,帶了進去,成了“沾滿露珠的”,對這一句的賞析,可以是這樣的:

師:請同學們讀一讀這一句,看看其中用了什麼修辭方法?當學生説了比喻,則追問引導學生説出把臉蛋比成月季。這個過程中,學生也能進行分析,但這樣的分析絕不是賞析,因為這個過程只是枯燥的分析,沒有樂,沒有體驗,也沒有情感的參與。

課堂二:引導學生結合想象、上下文體會月季花。初讀文本後——

師:你印象中的月季花是怎樣的?指名學生答。

生:美麗的、好看的、鮮豔的……(這時候的學生還只是為了應付教師的.問題)

師:沒細細看過沾滿露珠的月季花吧,準備好了嗎?我看誰看得最認真(出示一張張各種月季的圖片),看到了嗎?怎樣的月季?

學生1:嬌貴的月季、粉嫩的月季。

學生2:五顏六色的月季。

學生3:色彩豔麗、迷人的月季。

學生4:五彩斑斕、色彩明麗、絢麗多彩的月季。

學生5:高貴的、鮮豔的、引人注目的月季……

師:為什麼可以用月季來比孩子們呢?引導感受“白竹布襯衫小涼帽,繡花兜肚彩頭巾”的孩子們的天真、純樸、可愛。

師:如果不這樣比,還可以怎樣比?出示句式:那一張紅撲撲的臉蛋,蒙上了一層晶瑩的細汗,猶如。

生:熟透的蘋果、玫瑰、辣椒……

師:如果你是孩子,喜歡怎樣的描寫,為什麼?

因為有了前面的鋪墊,學生通過比較得出了文本中比喻的形象傳神。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找文本中其餘的比喻句,在自讀自找交流中鞏固如何運用比喻的方法。在這一個片段中,教師的角色有氛圍營造者,如月季圖片的呈現;有方法指導者,如讓學生學會聯繫上下文、想象;有機會創造者,如給予學生作其它比喻,鞏固認知。

二、在讀文中積累

積累的是指聚集、積澱,使數目增加。在讀文中積累指使詞、句、段、篇等知識積少成多、嘗試運用。如果説在讀文中賞析,是精讀課文讀書方法的延伸,有時需要教師的引導,那讀文中積累更多的要靠學生自己的努力與創新。如讀了文本第4自然段,重點體會了句子“金黃的油菜花謝了,結出了密密的嫩莢;黑白相間的蠶豆花謝了,長出了小指頭似的豆莢;雪白的蘿蔔花謝了,結出了一蓬蓬的種子。”在體會到排比中所要表達的豐收、歡樂、喜悦、自豪後,讓學生想象,還會有哪些豐收的景象呢,你能不能學樣接下去説一説?學生經過思考後,就有了精彩的續文:

生6:粉色的桃花謝了,結出了紅中透綠的桃子;

生7:粉紅色的櫻桃花謝了,結出了又精緻又紅的櫻桃;

生8:白色的玉蘭謝了,留下一片生機勃發的綠葉;

生9:地上的西瓜開花了,結出了又大又紅的大西瓜;

……

在這樣的課堂讀書中,學生不僅是對文本形式的模仿,也是積累。積累了個人經驗,積累了這樣精彩的描寫方式,為習作由説到寫架設橋樑。

三、在讀文中練筆

新的《國小語文課程標準》降低了國小生寫作的難度:一二年級叫寫話;三——六年級叫習作。無論是寫話還是習作的提法,都表明了國小階段作文只是練筆。練筆的形式很多,有仿寫詞語、嘗試片段、填補空白、豐滿文章等。究竟採用何種練筆的形式,要看文本的特點,也要根據學生的狀況,根據年級、單元的特點確定一個重點。

《麥哨》形式美,首尾呼應;詞句更美,比喻、排比、擬人等修辭手法恰到好處的運用營造了美的氛圍;開頭用象聲詞,引人入勝等等。要學生一下子學會這麼多的寫作方法有難度,可先學文中寫鄉村美景詞句整齊的手法,如“一聲呼,一聲應”、“那麼歡快,那麼柔美”、“玩累了,喊渴了”、“嚼嚼,吮吮”、“嗚卟,嗚卟”,都句式對稱,非常富有節奏感。有學生就這麼寫:

“我們在小竹林裏挖竹筍,比誰挖得多;我們又在小泥路上比跑步,比誰跑得快。”

“看着鴨子在水中嬉戲,雞在場地玩耍。”

“我們再也招架不住香味的誘惑,大家拿起勺子,直衝鍋邊,狼吞虎嚥起來。”

……

這樣的仿寫,既是練筆,也寫出了小作者自己的農村生活樂趣。當然,還應承認差異:學生個體的差異,由此標準也應有差異。能力強的學生多用幾種方法,如同樣是比喻,一般學生把“滲着汗珠紅撲撲的臉蛋”比成熟透的蘋果、玫瑰、辣椒,就不錯了,可另外一些學生就應更具體,比成嬌嫩欲滴的玫瑰、沾滿露珠的月季……焉知能力強的學生不是這樣慢慢由不會到會轉化來的?

《麥哨》教學反思7

《麥哨》是一篇十分優美的散文。作者滿懷喜悦之情描寫了盛夏季節鄉間田野裏即將豐收的景象和小朋友們在其間無拘無束地玩耍嬉戲的情形,展現了鄉村小朋友天真、質樸、可愛的形象,全文洋溢着濃郁的生活情趣。課文以盛夏的鄉村特有的“麥哨”為題,富有詩意。以麥哨的聲音為線索,開頭設疑。接着點出湖畔割草的小朋友,重點描寫了小朋友們生活的自然環境和他們生活在這種天然娛樂場所中游戲的情形。最後再次以歡快柔美的哨聲作結。全文首尾呼應,行文流暢,意韻悠長,暗示着小朋友們的童年生活也如同那麥哨的聲響,歡快、柔美,悠遠、綿長。語言生動優美,比喻、擬人手法運用得形象傳神,既有畫的意境美,又有音樂的韻律美。細細讀來,俺覺得《麥哨》這篇課文無論是文章的題目、佈局構思,還是修辭手法的運用,都不失為同學揣測文章表達順序,領悟文章基本表達方法的藍本。《語文課程規範》也強調:在閲讀中揣測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於是俺在實施教學時充沛挖掘課文可利用資源,用足用好教材,收到較好教學效果。

一、抓住課文題目,滲透寫作知識

師:同學們,你們見過“麥哨”嗎?

(不少同學納悶,搖頭。)

師:(出示實物,試吹)它是一種用麥杆做成的哨子,能發出悦耳的聲音。

生眾:(恍然大悟)哦,原來就是這個呀,俺也吹過。

生:俺們叫它“叫子”。

師:(出示課文插圖)同學們,盛夏的農村,大片大片的麥子幼稚了,也給小朋友們帶來了快樂。他們用麥杆做成哨子,“嗚卟,嗚卟”地吹着……請大家默讀課文,想想,課文為什麼要用這“麥哨”作為課文的題目呢?

生:俺覺得以“麥哨”為題,點明這篇文章是寫農村生活的。

生:俺認為“麥哨”也是俺們農村夏天特有的,所以作者就以“麥哨”作為題目。

生:麥哨雖小,但給小朋友們帶來了童年的歡樂,所以作者就以“麥哨”作為題目。這叫“以小見大”。

生:俺一看見“麥哨”這個題目,就感覺很美,就喜歡上了這篇課文。

師:是呀,題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題目取得好,能給整篇文章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讓俺們再美美地讀一讀課題。

【反思】

現在的小朋友對麥哨缺少感性的認識,因此出示實物顯得很有必要。其次,這篇課文的題目取得妙,以盛夏鄉村特有的“麥哨”為題,富有詩意,是對同學進行這方面知識滲透的好教材。以教材為例子、深入淺出地教學,具體形象,符合四年級同學的年齡特點。因此,同學學得有滋有味。

二、理清課文脈絡,揣測表達方式

師:同學們,課文幾次寫到麥哨的聲音?你是怎麼知道的?

生:(讀課文)兩次。第一次在課文的開頭,第二次在課文的最後兩段。

生:俺從“是誰又吹響了那歡快的麥哨?”這句話猜測上一句“嗚卟,嗚卟”就是吹麥哨發出的聲音了。

師:你能聯繫上下文進行猜測,真會讀書。再讀課文,體會這兩處描寫麥哨的好處。

生:課文以“嗚卟,嗚卟”的聲音開頭,一下子把俺吸引住了,俺想這是什麼聲音啊?俺覺得這樣的開頭有新意。

生:課文以“嗚卟,嗚卟”開頭,然後又提出“田野裏是什麼聲響和着小朋友的鼻音,在濃綠的麥葉上掠過?”給俺們設下懸念,吸引俺們讀下去。

生:課文最後又寫到麥哨的聲音,這樣首尾呼應,渾然一體。

師:大家體會得真好!同學們,寫一篇文章就好比要造一幢房子。在造房子之前首先要考慮俺要造怎樣的房子,怎樣來建造。寫文章時也一樣,也要先打個框架,比方怎麼開頭,怎麼結尾。

【反思】

雖然俺們主張同學放膽寫文,想怎麼寫就怎麼寫,但是, 俺們不能否認為數不少的同學在習作過程中存在着盲目性。“由放到收”也是一條有效的作文教學的原則和方法。四年級同學已有了一年的習作經歷,同學也開始自覺或不自覺地在進行如何表達方面的考慮,他們急需教師指點迷津。在這個時機適當地對同學進行表達順序、表達方法上的指點,很有必要。從上面的教學片段來看,同學已有了一定的鑑賞能力,體悟得相當深切、到位。教師形象的譬喻則促進同學的遷移、內化、吸收。

三、品味優美語言,積累精彩句段

師:同學們,造好了房子,要想住得舒適,還需要做什麼?

生:買來裝飾資料,把房子裝修得漂亮些。

師:是呀。寫文章也一樣,有了大致的框架,還需要用恰當的、優美的語言來表達。這樣的文章大家才喜歡讀。請大家再讀讀課文,看看你喜歡課文的哪些句子,大家一起來交流交流。

生:俺最喜歡“白竹布襯衫小涼帽,繡花兜肚彩頭巾”這句話了,讀起來特別順口。

師:真有眼光!讓俺們也一起來享受享受。

生:(齊)白竹布襯衫小涼帽,繡花兜肚彩頭巾。

生:俺喜歡這一句:“那一張張紅撲撲的臉蛋,蒙上了一層晶瑩的細汗,猶如一朵朵沾滿露珠的`月季花。”它把小朋友的臉蛋比作沾滿露珠的月季花,多麼形象的比喻。

生:俺來補充,這樣寫寫出了小朋友充溢活力,充溢生機。

師:好!接着交流。

生:俺最喜歡“金黃的油菜花謝了,結出了密密的嫩莢;黑白相間的蠶豆花謝了,長出了小指頭似的豆莢;雪白的蘿蔔花謝了,結出了一蓬蓬的種子。”這是一組排比句。

師:還有誰喜歡這個句子?(很多同學表示喜歡)請大家再讀讀這個句子,你有什麼發現?

生:俺發現這幾個句子寫的都是什麼花謝了,結出了什麼。

生:俺發現這些花都是夏天這個季節的。

生:俺還發現這句話用了不少顏色的詞,金黃、黑白相間、雪白。

師:看來作者觀察──

生:非常細緻。

生:這兒還有一處比喻,把蠶豆的豆莢比作小指頭,很形象。

師(小結):同學們説得真好!這是個排比句。作者抓住了田間最具有代表性的幾種作物:油菜,蠶豆,蘿蔔。它們不同顏色的花相繼凋謝,各種形狀的嫩果剛綴,為俺們生動地再現了一個色彩斑斕的田間風光,也營造了豐收在即的喜悦氣氛。讓俺們帶着這種感覺再來讀一讀這句話。

生:俺喜歡第四段的“每根麥稈都擎起了豐滿的穗兒,那齊刷刷的麥芒,猶如樂譜上的線條,一個麥穗兒,就是一個跳動的音符。”俺讀着這句話,好像看到了豐收的景象。

師:真好!俺也有這種感覺。

生:俺覺得“齊刷刷”這個詞用得很好。

生:俺覺得這兒的比如打得特別好,連麥穗兒都要唱歌了。

師:讓俺們帶着喜悦的心情讀讀這一句。

生:(齊讀)

生:俺特別喜歡“草地柔軟而有彈性,比城裏體育館的墊子還要強,這簡直是一個天然的運動場!”這一句,作者拿草地和體育館的墊子進行對比,可見這兒的草地有多柔軟了。

師:説得真好!請大家再仔仔細細地讀這句話,你還發現了什麼?

生:(激動地)俺發現了這句話還運用了比喻手法。

生眾:(恍然大悟)把草地比作了天然運動場。

師:文章太美了,讓俺們百讀不厭。接下來,老師就把這麼多美的句子作為禮物送給你們,你喜歡哪些就收哪些,把它們貯存到自身的記憶倉庫裏。

生:(誦讀、記憶。)

【反思】

小朋友們在教師引領下咀嚼、品味和交流,被美文深深地陶醉了。課堂上時而默讀靜思,時而交流碰撞,時而書聲朗朗。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同學不只學會了欣賞,豐富了積累,更重要的是懂得了如何更好地表達。

四、體驗鄉村生活,揮筆傾訴心語

師:同學們,學了《麥哨》這篇課文,俺們完全被這篇美文陶醉了。老師忽然想到了一個問題,想求助於大家,作者為什麼能寫出這麼美的文章?

生:俺猜測作者小時候就生活在農村。

生:他對農村生活很熟悉,也很留戀。

師:説得多好!其實,俺們只要細細品味俺們的生活,俺們的生活就是這樣豐富多彩,這樣令人回味。接下來,請大家好好回憶,從小到大,你經歷了多少有趣的事情。把你最感興趣,引以為榮的趣事介紹給大家。

生:(回憶)找螢火蟲、捕蟬、游泳、翻石蟹、挖番薯……

師:想把這些事情介紹給沒有這樣經歷的人嗎?好好把這麼多有趣的事情寫下來,讓更多的人分享你的快樂。當然,大家也可以根據自身興趣,挑選自身最想寫的來寫。

(多媒體出示:練筆超市:

可以寫寫農村景:田野、山林、小弄堂、百草園……

可以寫寫農家事:春種、夏忙、秋收……

可以寫寫農家人:地道的農民,俺們這些農家小朋友……)

生:(用筆傾訴。)

【反思】

俺們的同學置身於豐富多彩的農村,有着親密接觸自然的機會;有過親身體驗勞動的感受;更有暢玩農家遊戲的經歷……今天借《麥哨》的契機,把平時積累的素材紛紛地亮了出來。

田本娜指出:閲讀教學和閲讀是不同的。閲讀就是要讀懂文章內容,而“閲讀教學”,不只要讀懂文章內容,而且還要了解文章內容是怎樣表達的,也就是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因為閲讀教學還要教同學去讀——怎樣去讀,去寫——怎樣會寫……尤其是高年級的閲讀教學。

這就要求俺們老師應摒棄“以教材為本”和“教教材”的舊觀念,確立“以人為本”和“用教材教”的新理念,要善於讀懂教材、處置教材、利用教材,發明性地開展教學。本課教學俺採用“瞭解文章內容,領悟表達方法”的雙線齊進的教學方法,如品一杯茗茶,邊品讀,邊揣測,平中見滋味,淡裏有幽香。

《麥哨》教學反思8

教學目標

①認識8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②體會作者豐富生動的語言,感受鄉村孩子淳樸自然、歡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③積累文中的優美語言。

教學重點;

體會作者豐富生動的語言,感受鄉村孩子淳樸自然、歡快清新的童年生活。課前準備

教學掛圖。

預習探究:

欣賞圖片,導入課文

1、出示課文插圖:看,這是什麼地方?你看到的是怎樣的情景?

(這是美麗的鄉村,田園上,遠處的麥子黃了,近處的綠草地上,幾個孩子在快樂的玩耍着。)

2、欣賞到如此美麗的鄉村美景,你想了鄉村孩子的生活嗎?讓我們一起走進今天的鄉村孩子的生活,去傾聽他們那一聲聲歡快柔美的麥哨吧!

(這節課我們學習24,《麥哨》板書課題)

3、看課題,什麼是麥哨?看到課題,你想説什麼?

(麥哨是用麥稈做成的哨子,課文寫了什麼內容?為什麼以麥哨為題?課文寫的是怎樣的麥哨聲呢?課文還寫了什麼內容?與麥哨有關嗎……)

4、好,我們帶者這些問題走進課文。

導入課題

同學們,你們有過鄉村生活的經歷嗎?想了解鄉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樣的嗎?那我們就一起來讀讀《麥哨這篇課文,讀完後,相信你一定有美好的感受。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①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注意“應”“和”“樂”多音字在本課的讀音;注意“肺”“嚼”“裹”的字形特點。

合作交流:

②同桌互讀課文,想一想:課文描寫的鄉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樣的?從中感受到了什麼?

(鄉村孩子淳樸可愛,鄉間景色美麗親切,孩子的活動豐富多彩,孩子的情感熱烈活躍。)

③同桌交流,小組交流。

品味感悟:

1默讀課文,畫出你最喜歡的部分,試着有感情地讀一讀。

a、那一張張紅撲撲的臉蛋,蒙上了一層晶瑩的細汗,猶如一朵朵沾滿露珠的月季花。

(這是一個比喻句,這裏把“孩子們的臉蛋”比作了一朵朵晶瑩剔透的月季花,這樣形象生動的.語言,會產生一種意境的美)

b、金黃的油菜花謝了,結出了密密的嫩莢;黑白相間的蠶豆花謝了,長出了小指頭似的豆莢;雪白的蘿蔔花謝了,結出了一蓬蓬的種子。

(這是一個排比句。作者通過細緻的觀察,將一個五彩斑斕的田間世界再現出來,同時也藴涵着一種豐收的喜悦)

c、草地柔軟而有彈性,比城裏體育館的墊子還要強,這簡直是一個天然的運動場!

(“簡直”表示完全如此,這裏運用對比、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寫出了草地的茂密、柔軟,也寫出了孩子們的玩耍是那樣地貼近自然,更寫出了作者由衷的讚歎。閲讀時,要讀出讚歎的語氣)

d、把你最喜歡的、感受最深的部分讀給大家聽。)

剛才,我們從作者的語言當中體會到了田野上那色彩斑斕、變幻無常的景象,再來讀讀這段文字,你是否能體會到作者的心情呢?出示:麥田換上了耀眼的淺黃色新裝。每根麥稈都擎起了豐滿的穗兒,那齊刷刷的麥芒,猶如樂譜上的線條,一個麥穗兒,就是一個跳動的音符。

引導體會豐收的喜悦。

就一句話可以寫清楚的鄉村美景,但經作者這麼一寫,我們感受到的是那像電影畫面般變幻無常的景象,感受到的是作者心中那歡快喜悦之情。就讓我們跟着作者的腳步,也像看電影一樣,欣賞一下作者所描繪的鄉村美景。師配樂範讀。

邊思考:課文幾次寫到“麥哨”?作者是怎樣描寫的呢?

3交流,讀通相關段落,邊讀邊畫出描寫麥哨聲音的詞語。

4學習寫法。麥哨聲一呼一應,你呼我應,此起彼伏,歡快柔美。那麼,你還發現什麼也前後呼應着呢?

5小結:課文首尾兩次寫到“麥哨”。這種首尾呼應,讓我們一直沉浸在麥哨所吹響的田園牧歌裏。

鞏固延伸

①畫出你自己最喜歡的部分,試着讀出喜歡的感情。

②教師巡視指導朗讀。

③指名有感情地朗讀自己最喜歡的部分。

●擴展閲讀

閲讀選讀課文中的《可愛的草塘》。

課堂練習

一、讀拼音,寫詞語。

húpànyīdōumàisuìjǔjuéfèifǔ

()()()()()

二、用帶點的帶點的詞語寫句子。

(1)那一張張可愛的臉蛋,蒙上了一層晶瑩的細汗,猶如一朵朵沾滿露珠的月季花。

(2)一忽兒,四處都響起了那歡快、柔美的麥哨?一忽兒,四處都響了起來,你呼我應,此起彼落。

三、閲讀大世界。

前幾天,田野裏還是鵝黃嫩綠,芽苞初放。轉眼間,到處都是濃陰。金黃的油菜花謝了,結出了密密的嫩莢;黑白相間的蠶豆花此文轉自淘、教。案網()、謝了,長出了小指頭似的豆莢;雪白的蘿蔔花謝了,結出了一蓬蓬的種子。麥田換上了耀眼的淺黃色新裝。每根麥稈都擎起了豐滿的穗兒,那齊刷刷的麥芒,猶如樂譜上的線條,一個麥穗兒,就是一個跳動的音符。

1、在括號裏填上合適的詞。

()的嫩莢()的蘿蔔花

()的穗兒()的音符

2、找出表示顏色的詞語

3、找出文中的擬人句,用“——“劃出來。並且仿照寫一句。

24麥哨

板書設計

碧湖,綠田,孩子,一幅色彩斑斕的畫;

油菜,蠶豆,稻花,一曲歡慶豐收的歌;

翻跟頭,豎蜻蜓,麥哨聲聲,小夥伴們樂開懷!

反思

《麥哨》這篇課文無論是文章的題目、佈局構思,還是修辭手法的運用,都不失為學生揣摩文本、領悟文章內涵的藍本。本課文質兼美,許多語句值得學生去品味積累。但是,在落實各項教學環節的過程中,我仍有以下幾點遺憾,感覺到在本課的教學設計及授課過程中還需不斷改進,以促進自己在教學中有更多的進步。遺憾一:教學設計中學生對把握文章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方面中缺乏針對性問題設計,感覺理解上不夠到位。遺憾二:學生朗讀能力還需要多指導。遺憾三:臨場應變能力還需要不斷提高。我想,只有在探索中多尋找自己的不足和遺憾之處,才會真正的促使自己成長和進步,就讓我們在遺憾中學會反思。

《麥哨》教學反思9

《麥哨》是一篇十分優美的散文。作者滿懷喜悦之情描寫了盛夏季節鄉間田野裏即將豐收的景象和孩子們在其間無拘無束地玩耍嬉戲的情形,展現了鄉村孩子天真、純樸、可愛的形象,全文洋溢着濃郁的生活情趣。課文以盛夏的鄉村特有的“麥哨”為題,富有詩意。以麥哨的聲音為線索,開頭設疑。接着點出湖畔割草的孩子,重點描寫了孩子們生活的自然環境和他們生活在這種天然娛樂場所中游戲的情形。最後再次以歡快柔美的哨聲作結。全文首尾呼應,行文流暢,意韻悠長,暗示着孩子們的童年生活也如同那麥哨的聲響,歡快、柔美,悠遠、綿長。語言生動優美,比喻、擬人手法運用得形象傳神,既有畫的意境美,又有音樂的韻律美。細細讀來,我覺得《麥哨》這篇課文無論是文章的題目、佈局構思,還是修辭手法的運用,都不失為學生揣摩文章表達順序,領悟文章基本表達方法的藍本。《語文課程標準》也強調:在閲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於是我在實施教學時充分挖掘課文可利用資源,用足用好教材,收到較好教學效果。

一、抓住課文題目,滲透寫作知識

師:同學們,你們見過“麥哨”嗎?

(不少學生納悶,搖頭。)

師:(出示實物,試吹)它是一種用麥杆做成的哨子,能發出悦耳的聲音。

生眾:(恍然大悟)哦,原來就是這個呀,我也吹過。

生:我們叫它“叫子”。

師:(出示課文插圖)同學們,盛夏的農村,大片大片的麥子成熟了,也給孩子們帶來了快樂。他們用麥杆做成哨子,“嗚卟,嗚卟”地吹着……請大家默讀課文,想想,課文為什麼要用這“麥哨”作為課文的題目呢?

生:我覺得以“麥哨”為題,點明這篇文章是寫農村生活的。

生:我認為“麥哨”也是我們農村夏天特有的,所以作者就以“麥哨”作為題目。

生:麥哨雖小,但給孩子們帶來了童年的歡樂,所以作者就以“麥哨”作為題目。這叫“以小見大”。

生:我一看見“麥哨”這個題目,就感覺很美,就喜歡上了這篇課文。

師:是呀,題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題目取得好,能給整篇文章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讓我們再美美地讀一讀課題。

反思

現在的孩子對麥哨缺少感性的認識,因此出示實物顯得很有必要。其次,這篇課文的題目取得妙,以盛夏鄉村特有的“麥哨”為題,富有詩意,是對學生進行這方面知識滲透的好教材。以教材為例子、深入淺出地教學,具體形象,符合四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因此,學生學得有滋有味。

二、理清課文脈絡,揣摩表達方式

師:同學們,課文幾次寫到麥哨的聲音?你是怎麼知道的?

生:(讀課文)兩次。第一次在課文的開頭,第二次在課文的最後兩段。

生:我從“是誰又吹響了那歡快的麥哨?”這句話猜想上一句“嗚卟,嗚卟”就是吹麥哨發出的聲音了。

師:你能聯繫上下文進行猜想,真會讀書。再讀課文,體會這兩處描寫麥哨的好處。

生:課文以“嗚卟,嗚卟”的聲音開頭,一下子把我吸引住了,我想這是什麼聲音啊?我覺得這樣的開頭有新意。

生:課文以“嗚卟,嗚卟”開頭,然後又提出“田野裏是什麼聲響和着孩子的鼻音,在濃綠的麥葉上掠過?”給我們設下懸念,吸引我們讀下去。

生:課文最後又寫到麥哨的聲音,這樣首尾呼應,渾然一體。

師:大家體會得真好!同學們,寫一篇文章就好比要造一幢房子。在造房子之前首先要考慮我要造怎樣的房子,怎樣來建造。寫文章時也一樣,也要先打個框架,比如怎麼開頭,怎麼結尾。

【反思】

雖然我們主張學生放膽寫文,想怎麼寫就怎麼寫,但是, 我們不能否認為數不少的學生在習作過程中存在着盲目性。“由放到收”也是一條有效的作文教學的原則和方法。四年級學生已有了一年的習作經歷,學生也開始自覺或不自覺地在進行如何表達方面的考慮,他們急需教師指點迷津。在這個時機適當地對學生進行表達順序、表達方法上的指點,很有必要。從上面的教學片段來看,學生已有了一定的鑑賞能力,體悟得相當深切、到位。教師形象的譬喻則促進學生的遷移、內化、吸收。

三、品味優美語言,積累精彩句段

師:同學們,造好了房子,要想住得舒適,還需要做什麼?

生:買來裝飾材料,把房子裝修得漂亮些。

師:是呀。寫文章也一樣,有了大致的框架,還需要用恰當的、優美的語言來表達。這樣的文章大家才喜歡讀。請大家再讀讀課文,看看你喜歡課文的哪些句子,大家一起來交流交流。

生:我最喜歡“白竹布襯衫小涼帽,繡花兜肚彩頭巾”這句話了,讀起來特別順口。

師:真有眼光!讓我們也一起來享受享受。

生:(齊)白竹布襯衫小涼帽,繡花兜肚彩頭巾。

生:我喜歡這一句:“那一張張紅撲撲的臉蛋,蒙上了一層晶瑩的細汗,猶如一朵朵沾滿露珠的月季花。”它把孩子的臉蛋比作沾滿露珠的月季花,多麼形象的比喻。

生:我來補充,這樣寫寫出了孩子充滿活力,充滿生機。

師:好!接着交流。

生:我最喜歡“金黃的油菜花謝了,結出了密密的嫩莢;黑白相間的蠶豆花謝了,長出了小指頭似的豆莢;雪白的蘿蔔花謝了,結出了一蓬蓬的種子。”這是一組排比句。

師:還有誰喜歡這個句子?(很多學生表示喜歡)請大家再讀讀這個句子,你有什麼發現?

生:我發現這幾個句子寫的都是什麼花謝了,結出了什麼。

生:我發現這些花都是夏天這個季節的。

生:我還發現這句話用了不少顏色的詞,金黃、黑白相間、雪白。

師:看來作者觀察──

生:非常細緻。

生:這兒還有一處比喻,把蠶豆的豆莢比作小指頭,很形象。

師(小結):同學們説得真好!這是個排比句。作者抓住了田間最具有代表性的幾種作物:油菜,蠶豆,蘿蔔。它們不同顏色的花相繼凋謝,各種形狀的嫩果剛綴,為我們生動地再現了一個色彩斑斕的田間風光,也營造了豐收在即的喜悦氣氛。讓我們帶着這種感覺再來讀一讀這句話。

生:我喜歡第四段的“每根麥稈都擎起了豐滿的穗兒,那齊刷刷的麥芒,猶如樂譜上的線條,一個麥穗兒,就是一個跳動的音符。”我讀着這句話,好像看到了豐收的景象。

師:真好!我也有這種感覺。

生:我覺得“齊刷刷”這個詞用得很好。

生:我覺得這兒的比方打得特別好,連麥穗兒都要唱歌了。

師:讓我們帶着喜悦的心情讀讀這一句。

生:(齊讀)

生:我特別喜歡“草地柔軟而有彈性,比城裏體育館的墊子還要強,這簡直是一個天然的運動場!”這一句,作者拿草地和體育館的墊子進行對比,可見這兒的草地有多柔軟了。

師:説得真好!請大家再仔仔細細地讀這句話,你還發現了什麼?

生:(激動地)我發現了這句話還運用了比喻手法。

生眾:(恍然大悟)把草地比作了天然運動場。

師:文章太美了,讓我們百讀不厭。接下來,老師就把這麼多美的句子作為禮物送給你們,你喜歡哪些就收哪些,把它們儲存到自己的記憶倉庫裏。

生:(誦讀、記憶。)

【反思】

孩子們在教師引領下咀嚼、品味和交流,被美文深深地陶醉了。課堂上時而默讀靜思,時而交流碰撞,時而書聲朗朗。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學生不僅學會了欣賞,豐富了積累,更重要的是懂得了如何更好地表達。

四、體驗鄉村生活,揮筆傾訴心語

師:同學們,學了《麥哨》這篇課文,我們完全被這篇美文陶醉了。老師忽然想到了一個問題,想求助於大家,作者為什麼能寫出這麼美的`文章?

生:我猜想作者小時候就生活在農村。

生:他對農村生活很熟悉,也很留戀。

師:説得多好!其實,我們只要細細品味我們的生活,我們的生活就是這樣豐富多彩,這樣令人回味。接下來,請大家好好回憶,從小到大,你經歷了多少有趣的事情。把你最感興趣,引以為榮的趣事介紹給大家。

生:(回憶)找螢火蟲、捕蟬、游泳、翻石蟹、挖番薯……

師:想把這些事情介紹給沒有這樣經歷的人嗎?好好把這麼多有趣的事情寫下來,讓更多的人分享你的快樂。當然,大家也可以根據自己興趣,挑選自己最想寫的來寫。

(多媒體出示:練筆超市:

可以寫寫農村景:田野、山林、小弄堂、百草園……

可以寫寫農家事:春種、夏忙、秋收……

可以寫寫農家人:地道的農民,我們這些農家孩子……)

生:(用筆傾訴。)

【反思】

我們的學生置身於豐富多彩的農村,有着親密接觸自然的機會;有過親身體驗勞動的感受;更有暢玩農家遊戲的經歷……今天借《麥哨》的契機,把平時積累的素材紛紛地亮了出來。

田本娜指出:閲讀教學和閲讀是不同的。閲讀就是要讀懂文章內容,而“閲讀教學”,不僅要讀懂文章內容,而且還要了解文章內容是怎樣表達的,也就是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因為閲讀教學還要教學生去讀——怎樣去讀,去寫——怎樣會寫……尤其是高年級的閲讀教學。

這就要求我們老師應摒棄“以教材為本”和“教教材”的舊觀念,確立“以人為本”和“用教材教”的新理念,要善於讀懂教材、處理教材、利用教材,創造性地開展教學。本課教學我採用“瞭解文章內容,領悟表達方法”的雙線齊進的教學方法,如品一杯茗茶,邊品讀,邊揣摩,平中見滋味,淡裏有幽香。

《麥哨》教學反思10

《麥哨》是人教版第八冊第六單元中的一篇略讀課文。在備課過程中,我先是結合課文的教學要求來看,覺得略讀課文教學的大體步驟是:先由學生參照連接語中的提示,獨立閲讀、思考、交流,初步體會內容;然後抓住一兩個重點問題,可以是內容的,也可以是寫法的,引導學生討論、交流。所以在備課時,我是這麼理解《麥哨》一文的。作者陳益滿懷喜悦之情描寫了盛夏季節鄉間田野裏即將豐收的景象和孩子們在其間無拘無束地玩耍嬉戲的情形,向我們展現了鄉村孩子天真、純樸、可愛的形象,全文洋溢着濃郁的生活情趣。課文以盛夏的鄉村特有的“麥哨”為題,富有詩意。以麥哨的`聲音為線索,開頭設疑。接着點出湖畔割草的孩子,重點描寫了孩子們生活的自然環境和他們生活在這種天然娛樂場所中游戲的情形。最後再次以歡快柔美的哨聲作結。全文首尾呼應,行文流暢,意韻悠長,暗示着孩子們的童年生活也如同那麥哨的聲響,歡快、柔美,悠遠、綿長。語言生動優美,比喻、擬人手法運用得形象傳神,既有畫的意境美,又有音樂的韻律美。細細讀來,我覺得《麥哨》這篇課文無論是文章的題目、佈局構思,還是修辭手法的運用,都不失為學生揣摩文本、領悟文章內涵的藍本。本課文質兼美,許多語句值得學生去品味積累。但是,在落實各項教學環節的過程中,我仍有以下幾點遺憾,感覺到在本課的教學設計及授課過程中還需不斷改進,以促進自己在教學中有更多的進步。遺憾一:教學設計中學生對把握文章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方面中缺乏針對性問題設計,感覺理解上不夠到位。 遺憾二:學生朗讀能力還需要多指導。遺憾三:臨場應變能力還需要不斷提高。我想,只有在探索中多尋找自己的不足和遺憾之處,才會真正的促使自己成長和進步,就讓我們在遺憾中學會反思,經受磨練才會不斷鑄造出教學中的完美!

《麥哨》教學反思11

《麥哨》是一篇略讀課文,課前鏈接語中提示的問題是這樣的:“讀讀課文,看看文中孩子的生活是怎樣的,找出自己最喜歡的部分,再對同學説説喜歡的理由。”我讓學生圍繞這一問題進行自學、交流,學生學得很好。

可是,就在我準備結課時,一名學生站起來問:“老師,麥哨是什麼?”“麥哨是什麼,課文沒有直接告訴我們,讓我們一起細讀課文,尋找答案。”我把問題拋給全班學生,説實話,麥哨到底是什麼,我也不太清楚。

這時,有學生説:“麥哨可能是用麥秸管做的哨子。”馬上有學生反對:“不對吧,為什麼圖上沒有畫一個小朋友吹麥哨呢?”“會從插圖中找信息,了不起。”我及時鼓勵。又有學生説:“麥哨可能是風吹麥田發出的呼呼聲。”“從哪兒看出呢?”我這一問,馬上有學生恍然大悟,急着讀課文最後一句:“那歡快的哨聲在撩起麥浪的東南風裏,傳得很遠很遠……”“真是會讀書的`孩子。”我給以肯定。又有學生説:“其實,麥哨到底指什麼並不重要,關鍵是歡快的麥哨聲襯托了鄉村孩子們幸福快樂的生活。”

在這一問題的探究中,學生拓寬了閲讀方法,而且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麥哨》教學反思12

朗讀能力是學生必備的語文基本功之一。而朗讀能力的培養,非一日之功,需要日積月累,不斷訓練。怎樣才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朗讀水平呢?請看《麥哨》的一個片段,老師引導學生找到描寫農村美麗景色的句子之後,學生開始自由朗讀課文,但並非很投入。根據實際情況,教師調整了導讀書的最高境界是:把文字都讀活了,演變成一幅幅美妙的圖畫。我們來比一比,誰把文字讀成的畫面最美!

學生爭先恐後地再次投入了對課文的朗讀之中,個個搖頭晃腦,聲情並茂。“把文字讀成美麗的畫面”,這樣一句簡單的話語,卻激起了學生高漲的讀書慾望。在琅琅書聲中,無聲的文字轉變成有聲的語言,這有聲的語言,又在孩子們的頭腦中,漸漸地演變成一幅幅美妙的畫面。從他們那無限憧憬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們讀書的投入程度。“把文字讀成美麗的.畫面”,使學生在語言文字與思維火花的撞擊中,產生共鳴效應,從而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把文字讀成美麗的畫面”,提醒着教師以讀代講,以讀代練,以讀促思,化抽象的語言文字為具體形象的畫面。這樣,可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引領學生讀出文章的“味”來——讀出音韻,讀出意境,讀出情趣。減數分裂教學反思家鄉的橋教學反思四年級語文下冊:《麥哨》

《麥哨》教學反思13

這樣的美文,如何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以及教師的引導作用,讓學生在美的情境中學習,得到美的.感受,又切實得到語言文字的收穫呢?所以,教學時把握住教學思路:引領學生在讀文中賞析;在讀文中積累;在讀文中學習作。文章形式美,首尾呼應;詞句更美,比喻、排比、擬人等修辭手法恰到好處的運用營造了美的氛圍;開頭用象聲詞,引人入勝等等。要學生一下子學會這麼多的寫作方法有難度,可先學文中寫鄉村美景詞句整齊的手法,如“一聲呼,一聲應”、“那麼歡快,那麼柔美”、“玩累了,喊渴了”、“嚼嚼,吮吮”、“嗚卟,嗚卟”,都句式對稱,這樣效果會好些。

《麥哨》教學反思14

每次讀這篇文章的時候都會陶醉在這份田園風情中,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第三次試教,我力求透過優美的語言文字,創設文中的情景,上出美感,上出詩意。

一、創設美的情境

在作家陳益先生的筆下,這是一方沃土,洋溢着豐收的喜悦,孕育着天真可愛的孩子們。可是我們的孩子們很少看到田野,即使見過,也未必見過五彩繽紛的田野,更不用説產生如此豐富、喜愛的情感。前兩次試教夠感覺孩子們沒有生活體驗,單純靠純美的文字不能使孩子披文入情。所以這次在上新課前,我讓學生提前預習課文,並且設計自學提綱讓學生通過各種途徑廣泛的瞭解農村的風情風貌和農村孩子自由自在的生活場景,激發他們的情感。

在整堂課上,我以課文的主情景圖作為背景,力求能產生身臨其境的效果。在實際教學中,我結合文本內容,給孩子們展示五彩斑斕的田野圖畫,展示豐收在望的麥田圖,以及豐滿的麥穗的特寫圖。這些形象生動的畫面不僅激活了孩子們內心的美感,更為孩子們理解語言文字,感悟文本之美,起到了推波助瀾作用。

二、營造美的氛圍

這篇課文以麥哨的聲音為線索,開頭設疑。接着重點描寫了湖畔割草的孩子們生活的自然環境和他們遊戲的情形。最後再次以歡快柔美的哨聲作結。全文首尾呼應,行文流暢,意韻悠長。我也想創造一個麥哨縈繞的課堂,在此中引領孩子們感悟語言文字。

我從課題麥哨引導到學習直接寫麥哨的段落,通過讀讀、吹吹,讓孩子們真切地感受到它的歡快、悠長。接着,“尋着聲音走進田野”,欣賞了田野優美、喜慶的豐收美景後,我這樣説道:當這充滿生機,充滿活力的田野展現在我們眼前時,無論是誰都不禁會用麥哨吹奏起心中的讚美之歌,你聽——生讀第一二自然段。在分享孩子們喝着天然的茅茅針的快樂時,我這樣描述道:在這樣悠閒的時刻,孩子們又吹起了那歡快柔美的麥哨,抒發心靈的快樂。引導學生讀七八自然段。整堂課從哨聲起,又從哨聲中結束,洋溢着濃郁的鄉間生活情趣。

這樣的設計將麥哨與課文內容緊密結合,不僅使我的課堂節奏首尾呼應,流暢舒緩,而且也潛移默化地告訴孩子們,麥哨聲中就包含了孩子們幸福的童年,無拘無束的生活,包含着他們的笑聲、多姿多彩的生活。所以在文末,這“歡快,柔美”僅僅指麥哨嗎?孩子們的理解水到渠成。

三、品味美的語言

這篇課文語言生動優美,排比比喻、擬人手法運用得形象傳神,既有畫的意境美,又有音樂的韻律美。細細讀來,這篇課文無論是文章的題目、佈局構思,還是修辭手法的運用,都不失為學生揣摩文本、領悟文章內涵的藍本。

我把品味文字的重點放在田野美景這塊。設計了三個層次。先是通過圈畫詞語,讀讀這些詞語,感受色彩的美感。有的孩子説:田野裏五彩繽紛。這兒還是紅的,那兒就變成黃的了。還有的孩子説:田野像個魔術師,才短短几天就發生了改天換地的變化了。接着抓排比句,享受田園豐收樂。最後重點品味麥穗段,主要是利用插圖來幫助孩子咀嚼品味文字。我出示了一株麥穗的特寫圖,問孩子們:你看到了什麼?一位孩子這樣説道:我看到麥穗長大成人了,變得豐滿了,它非常自豪。還有一位孩子説:麥稈直着腰託着麥穗,可是沉甸甸的麥穗壓彎了它的腰呢。這不就是對“擎”字的感悟嘛,我立刻接道:是啊,句子中的“擎”字不就表達了麥子的自豪和獻禮般的鄭重。我又利用插圖啟發學生想象“微風拂過,麥穗輕輕晃動身子,你彷彿聽到什麼”,孩子有的説:我看到沉甸甸的麥穗壓彎了麥稈,像在向農民伯伯致謝呢。有的説:麥子穿上了金黃色的衣服,可開心了,跳起了歡快的舞蹈。還有的説:豐收了,豐收了,農民伯伯快來收割吧。我這樣點撥道:是啊,這齊刷刷的麥芒就是五線譜,這顆粒飽滿的麥穗,就像一個個音符,吹奏着歡快的豐收歌。讓我們也來抒一首讚歌。孩子們紛紛舉手,有聲有色地讀,有滋有味地品。在表達中,學生的'情感與教材的情感進行碰撞、交融,學生入情入境、活躍而投入,使整個教學過程充滿生機與智慧,語文課也就上出味來了。

四、編寫美的生活

在整堂課中,我帶領孩子欣賞美圖,品味文字,朗讀抒情。而最能引起孩子共鳴的是鄉間的遊戲生活。鄉下孩子們的遊戲跟我們的不同。他們因地制宜,玩得都是天然的遊戲。他們不需要陀螺,不需要紙牌,在草地上隨便打幾個滾,和夥伴們摔次跤,或去河裏遊一圈,就能快樂好一陣子呢。所以讓孩子們藉助自己的生活經驗,想象編寫鄉村孩子在草地上的遊戲過程,讓靜止的畫面活動起來。孩子們寫的可優秀了。如有的孩子寫道:割完草,孩子們立刻在草地上快樂地玩耍起來。看二胖和鐵蛋在摔跤呢。兩人憋足了勁推着對方。看二胖的額頭上冒出了一層密密的細汗,臉蛋漲得通紅。妞妞在一旁快活得直拍手叫好。這練筆讓孩子們參與生活,深刻感受鄉下生活的特色,是一次極有意義的練筆,又豐厚了文本。

在這堂課中,孩子們讀得很多,形式也很豐富,有齊讀、個別讀,男女生讀、引讀等,但是孩子們在讀的效果上,水平沒有得到提高。孩子們情感十分充沛,可卻不能借助朗讀表達出來,這真是一大遺憾。究其原因,是由於我的朗讀指導不夠細緻,點撥不夠到位。其實當孩子的情感已經豐富卻無法用朗讀表達時,我就要做一些潤物無聲的技巧點撥了。在今後的教學中,如何使感悟和朗讀有機結合,如何使朗讀做到技巧和情感的統一,是我要努力的方向。

《麥哨》教學反思15

《麥哨》一課的“突發”現象處理的較為得當,但在國小課堂教學中,因學生年齡特點,“搗亂”現象屢有發生,如何處理它,是我們國小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每當這時,我都思考:如何“蹲下來看學生”?如何讓自己成為學生的朋友?瞭解學生,寬容學生!你對學生的寬容與理解,學生會一更大的積極進取回報老師。我們必須用新的教學思想和理念來指導。

如何真正地做到寬容呢?

(一)提高教師自身的心理品質

首先教師自身要有良好的修養、較強的自我調節能力,以真誠的態度接受不同類型的學生,冷靜的面對教學中的突發事件。心理學研究表明:情緒不穩定的教師容易擾亂學生的情緒,而情緒穩定的教師能是學生的情緒趨於穩定,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

心理學研究再表明:在輕鬆愉悦的環境中,人的自主探索和體驗生命的狀態最具有創造性和開拓性。老師是學生學習中的輔導者,是思想的領路人,是活動中的好朋友作為音樂教師,應以一種平和的態度、大度的'心態面對學生,運用教育機智,變“搗亂”為“教學資源”,藉機營造出寬鬆、自由、和諧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音樂中發揮想象,去盡情的感受音樂、表現音樂和創造音樂。

(二)以民主與尊重創設寬鬆和諧的教學環境

現代教學觀強調:學生對教師的提問做出的反映是多元的。學生之間存在着個別差異,他們在接受新事物、感知新知識的同時都會有各自不同的見解和體驗,他們是那麼具有靈性和思想。教師應允許、尊重學生這種獨特的體驗,並激發學生進一步去發現、創造的熱情,鼓勵學生大膽的嘗試、表現、創新,而不必擔心他的回答是否會受到批評——無論他們的創造是多麼幼稚和離奇。教師的態度對學生的創造性的發揮起着關鍵的作用。民主、平等的標誌是尊重。尊重學生,就要學會寬容與接納學生,允許學生犯錯誤。寬容即理解,是對學生人格自尊心的一種特殊尊重。成長中的學生難免會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但是隻要不是原則性的錯誤老師完全可以寬容、諒解,用巧妙的方法加以化解,用鼓勵的方式激勵學生髮現錯誤並自己改正錯誤。

尊重學生還要學會欣賞學生,特別是對那些學習基礎差、紀律鬆散的學生更要努力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並把這閃光點放大,讓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在成就感中獲得自信。然而,當你面對"恨鐵不成鋼"的學生時,一定要冷靜。如果我們把指責、批評、抱怨,換成啟發、表揚、激勵時,我想我們都將會看到另一種情景,一種讓人喜悦的情景!

(三)、疾風驟雨

春風化雨

教師的寬容,象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氣氛比起疾風驟雨更見效。她可以淨化學生的心靈,創造出寬鬆和諧的課堂氛圍,促使學生無拘無束,更好的發揮創造力。教師寬容地對待自己的學生時,就是科學地看待教育過程。正如陶行知先生説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牛頓,你的譏笑裏中愛迪生。”

但是,也不能對其放任自流`任其胡鬧,這就需要把握一個度,需要教師能夠用敏鋭的眼光去審視學生在課堂上的“惡作劇”的表象下是否是對知識的真正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