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反思

安塞腰鼓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1.61W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安塞腰鼓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安塞腰鼓教學反思

安塞腰鼓教學反思1

從用詞方面説:

(1)“緊貼在他們身體一側的腰鼓,呆呆地,似乎從來不曾響過”一句中“呆呆地”用得好,好在它用擬人手法形象地寫出了安靜時安塞腰鼓的狀態。

(2)“茂騰騰的後生”“噝溜溜的南風”中的“茂騰騰”“噝溜溜”用得好,好在疊詞的運用使語言親切富有韻味。

(3)“這腰鼓,使冰冷的空氣立即變得燥熱了,使恬靜的陽光立即變得飛濺了,使睏倦的世界立即變得亢奮了”中反義詞用得好,好在它們對比強烈,更能突出安塞腰鼓的特點。

從句式上説:

(1)“一捶起來就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中“發狠”“忘‘隋”“沒命”用得好,好在它們語意層層遞進,語勢步步增強。

(2)“交織!旋轉!凝聚!奔突!輻射!翻飛!昇華!”這些短句用得好,好在它們使文章語句鏗鏘,氣勢強勁,突出了安塞腰鼓的豪放美。(3)“但是”與“看”獨立成段好,好在它們特別引人注目,自然完成畫面由靜到動的急轉。

從修辭上説:

(1)文章中排比用得好,好在形式多樣的排比增強了語勢,更突出了安塞腰鼓恢宏磅礴的氣勢。

(2)“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鬥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寫得好,好在比喻使對象更加形象具體,從而鋪排出一系列異彩紛呈的畫面。

(3)文中的反覆用得好,好在使語言節奏明快,形象深刻清晰。

從寫法上説:

(1)“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使人想起:千里的雷聲萬里的閃!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爾後最終永遠明晰了的大徹大悟!”寫得好,好在它使人產生了豐富的聯想和想像,增加了文章的內涵。

(2)“耳畔是一聲渺遠的雞啼”寫得好,好在“以聲寫靜”,更加突出了鼓聲止後的寂靜。

(3)文中開頭的靜態描寫好,好在它為文章後面寫動設下鋪墊,使文章靜中藴動,動靜結合,充滿畫面美。第三板塊:練習,學用課文句式、段式。

安塞腰鼓教學反思2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 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學習文章形神結合的語言。

2、過程與方法:朗讀品味,自主評價,在補缺中發現,在發現中發展。

3、情感與態度:歌頌生命中奔騰的力量,感知西北漢子的美。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感悟體驗、情境設缺

(播放光盤,讓學生觀看南豐蜜桔節上的腰鼓表演和北方腰鼓表演片段,共3分鐘。)

師:剛才同學們欣賞了兩段腰鼓表演,誰來説説你的感受?

生1:我覺得腰鼓表演很美,但我們家鄉人打腰鼓就是沒有北方腰鼓表演那麼有力量。

生2:後面那段北方的腰鼓表演,更有氣勢,場面更壯觀。

師:同學們都同意他們的意見嗎?

生(齊):同意。

師:腰鼓表演我們並不陌生,許多大型文藝晚會上都有這類節目。在黃土高原,腰鼓表演已有兩千年以上的歷史,安塞腰鼓1992年在北京亞運會上一展風采後,曾令無數人魂牽夢繞。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劉成章的《安塞腰鼓》,看看他是如何用生花妙筆描繪這驚心動魄的表演。

二、缺口邊緣、整體感知

(學生聽課文朗讀帶,腦海裏想象表演畫面)

師:我們剛才聽了課文朗讀錄音,請同學們用“_____________的安塞腰鼓”對安塞腰鼓進行概括評價,也可引用文中詞句。(師板書這一填空題)

生1:狂野奔放!

生2:豪放!

生3:元氣淋漓、驚心動魄、熱情奔放!

師:他説了這麼多!(生鼓掌,繼續評價)

生4:火烈的、沒命的!

生5:粗獷的、壯闊的!

生6:雄渾激昂的、奇偉磅礴的!

生7:排山倒海的、讓人歎為觀止的!

……

(教師根據學生的評價,抓住關鍵詞句靈活板書)

師:剛才同學們評價的非常好!

三、確立缺口、體驗感知

師:根據你所做的評價,你能從文中找出能體現你觀點的句子、段落嗎?讀出來!

生:“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黃土高原上爆出一場多麼壯闊、多麼豪放、多麼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這些句子能體現安塞腰鼓的火烈、豪放。

師:他讀得怎樣?

生:他好像沒有把這種激烈的氣勢讀出來。

師:那應怎樣讀?

生:要讀得急速高昂些!

師:那你來讀讀看!(生讀)

部分學生:好像比前一個同學讀得更有氣勢。

師(教師不看書誦讀了這幾句):那你們想不想試讀一下?

(生點頭,教師示意學生讀)(生齊讀)

師:剛才同學們把安塞腰鼓的氣勢讀出來了,這些句子有什麼明顯特徵?

生(齊):運用了排比。

師:對!那你們具體説説這些句子是從哪個角度描寫的?

生(部分):從腰鼓表演的場面。

生(另有部分):從火烈的狂舞。

師:不錯!是從火烈的舞蹈場面來突出這種氣勢。排比的語句還有很多,繼續找,並説説作者的描繪角度。

生:“使人想起……使人想起……使人想起……”這是運用聯想來突出腰鼓表演的氣勢。

生:“後生們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擊着……燒灼着你,威逼着你”這是通過描寫擊鼓的後生來突出這氣勢。

生:“每一個舞姿都充滿了力量。每一個舞姿都呼呼作響。每一個舞姿……”這是從變幻的舞姿描寫來突出這氣勢。

生:“隆隆隆隆的豪壯的抒情,隆隆隆隆的嚴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這是從鼓聲的描寫來突出腰鼓表演的'氣勢。

……(還有很多同學在舉手)

師:説得非常好!本文用了大量的排比,有句內部、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排比,這種手法在文中有何作用?

生:層層遞進。(師點頭)

生:增強語言氣勢。

生:形成排山倒海的氣勢。

生:有如江河一泄萬里。

師:都非常好!我常用一泄千里來形容,我們同學更厲害,會用一泄萬里來形容排比句的氣勢。那大家一起來讀讀9、10、11節!

(生齊讀)(教師不看書誦讀了這幾節)

師:那我們換用小組輪讀的形式來讀出這種氣勢!

(三小組輪讀)

師:我們平時參加過類似的激烈競賽活動有什麼?

生(部分):拔河比賽、跑步比賽…

師:那你看到拔河比賽的緊張場面,你會聯想到什麼?

生:我會想到那繩子會不會被拉斷!

生:我會想到射箭的時候,就像箭在弦上,那快要射出的一剎那!

生:那一陣陣加油聲使我想起黃河的浪濤,奔向前方!

生:使我想到獅子的吼叫!

師:非常好!還有沒有能體現這種氣勢的句子,是從哪個角度來寫腰鼓表演的?看哪個同學“火眼金睛”,能快速找到並讀出來!(氣氛很熱烈,很多學生舉手)

生:“百十個腰鼓發出的沉重響聲,……隆隆,隆隆,隆隆。”這三段鼓聲的描寫都能體現安塞腰鼓的強勁有力。

生:她讀得沒力,不像打鼓。這也是從激越的鼓聲來寫腰鼓表演,但她沒有把這種強勁讀出來。(師請該生讀,好像讀出了氣勢)

師:我們來讀這三段,先女生讀一段,再男生讀一段,後男女生齊讀一段。(生讀)

生:課文一個排比接一個排比,一個高潮接一個高潮,快節奏使內容表達得更熱烈、更激盪。

生:不光是排比,排比還和反覆相結合。

師:很好!這裏用反覆和排比的手法,強調某種感情,使語言更有氣勢!

生:那一定是強調了安塞腰鼓的強勁!

師:(做個握拳動作)想想我們國家的改革開放靠的也是這麼…(生齊:一股勁!)

生:我們國家經歷了太多苦難、太多束縛,但重新崛起,滿懷豪情走在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新時代,靠的就是這麼一股充滿力量的勁!

師:他説得多好哇!(生鼓掌)

生:排比還和對比相結合,如“這腰鼓,使冰冷的空氣變得燥熱了……使睏倦世界立即變得亢奮了”突出了安塞腰鼓的氣勢磅礴。

師:那我們男同學來體會一下這氣勢吧!(男生用深情讚頌的語調讀)

師:這腰鼓真讓人如痴如醉,我們平時在情緒低落時有沒有什麼突然使你興奮了?

生:那一次我考差了,心情不好,但聽到音樂我的心情好了很多。

生:那一次我正感到無聊,路過娛樂廳,一聽到“蹦的”的音樂,我熱血沸騰,心情振奮!

師:非常好!還有誰發表意見嗎?

生:有! “交織!旋轉!凝聚!奔突!輻射!翻飛!昇華!”為什麼都用這麼短的句子進行排比?

生:突出安塞腰鼓迅猛的節奏。

生:營造激越的氣氛。

(分男女生輪讀這幾段)

師:像這樣短句還有?

生:“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

生:“隆隆,隆隆,隆隆”

……

師:這裏鼓借人威、人借鼓勢,人已不再是單純概念上的人,而是成了生命的載體、力量的載體!(引導學生讀類似短句,體會它的使用效果)

師:文中還有很多鏗鏘的短句、激昂的排比句、節奏鮮明的反覆句,從變幻的舞姿、鏗鏘的鼓聲、擊鼓的後生等角度來描繪安塞腰鼓,我們不一一舉例了,留給同學們課後繼續去體會。

師:好一個劉成章!讓我們從無聲的文字中感受到安塞腰鼓力量,那你們認為安塞腰鼓體現一種“________之美”(師板書)。

生:壯觀之美!(師在空白處上一行填“壯觀”)

師:還有嗎?(學生好像不好表達)

師:(提示)你看這鼓,沒人去敲它,它會響嗎?

生:力量之美!

師:那這力量來自何處?

生:來自人!

生:體現人的力量美。

師:人是生命的載體,生命與力量合一。

生(齊):體現生命力量之美!(師在空白處板書“生命力量”)

師:那我們一起來讀課文22至30小節,把這種生命力量之美傳遞給每一位聽課教師!

(生齊讀這一部分內容)

四、課外拓展、缺口延伸

師:聽着同學們的朗讀,使我想起李白的豪放“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使我想起蘇軾的曠達“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使我感受到江南江北各有千秋的美。同學們,你們上了這一課,會聯想到身邊哪些能體現生命力量之美的壯觀場面,學習課文中的寫法來説一段話吧!

(有的同學在想,有的在寫)

師:你可以快速仿寫幾句然後讀出來,也可以“君子動口不動手”直接描述出來!

生1:我來描述一下運動會上的壯觀:駿馬一樣,是跑步的健將;大雁一樣,是跳高的選手;猿猴一樣,是機敏的籃球運動員;浪濤一樣,是此起彼伏的加油聲……

生2:我來描述一下南豐蜜桔節上的壯觀美:人們像潮水一樣聚集到一起,從前面一排往後面看,簡直是一個人海,人們像着了魔一樣觀看演出,每次精彩的節目過後總有一陣雷鳴般的掌聲,就像人海上空捲起一陣暴風雨……

生3:我也來描述一下蜜桔節上的壯觀氣勢:看到這熱鬧非凡的場面,使我想起了沙漠裏的旋風;使我想起了平原上的疾風驟雨;使我想起了大海中的波濤洶湧……

師:這節課,我們不僅感受到安塞腰鼓的壯美,也感受到祖國語言的精美。課後,讓我們用最新最美的語言來歌頌我們的祖國,讚美壯麗的人生,描繪美好的生活吧!

(生鼓掌,下課!)

【教後反思】

通過參加競賽和聽取評委們的意見,我深深感到:只有通過教師自己的創造性勞動,才能感悟出新的教學理念。

我把兩個有梯度的教學缺口:“ 的安塞腰鼓”和“安塞腰鼓體現一種 之美”交給學生,給學生以充分的自由,就是讓學生在活動、體驗和表現過程中去發現知識,進行開發性學習。更要求學生儘可能地躍過學習這一過程,直接進入發現,就這個過程來説,學習就是發現,發現就是學習。在引導發現的同時,也培養和提高了學生的發展能力。注重了學生求異求新思維的開啟。這樣,一方面對接了新課程自主學習的要求,一方面凸現缺口教學“讓學生自己發現”的課堂生命意識。

我想,如果在這堂課上只是截取文中的某一、兩部分來學習和發現,留下部分作為讓學生課後學習和發展的缺口也許效果會更好,那樣,學生思想上閃耀的智慧火花也會讓我們老師備受鼓舞。

安塞腰鼓教學反思3

《安塞腰鼓》是人教版七年級下冊中的一篇文章,是一篇歌頌激盪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濃墨大筆,抒寫飽滿的生命激情;以詩載情,使整個散文呈現出雄奇的詩意美;想象奇偉,意境雄渾。既是高原生命的熱烈頌歌,也是民族魂魄的詩性禮讚。它以詩一般凝練而又富有動感的語言,譜寫了一曲慷慨昂奮,氣壯山河的時代之歌。

在組織教學中,我的設計思路是:

1、瞭解腰鼓,看腰鼓表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通過朗讀課文,賞析語句,來分析課文,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

3、多元化理解文本主旨。

4、觀看開發大西北的圖片,感受大西北日新月異的變化,從而深入理解課文。

課堂上,我和學生平等對話。除此,我還設計了讀者和文本的對話環節,不同的讀者對《安塞腰鼓》主旨不同理解的展示,讓學生思考,理解,探究,從而使學生對文本主旨有多元化的理解。在朗讀品味這個環節,我設計的問題是:請找出你喜歡的語句,並説説喜歡的`理由。這個問題一提出,能統領下面一系列的學習活動,學生的學習目的性很明確。這樣的問題是主幹性的。在教學多元化探究文本主旨這一環節,提問:你比較傾向於哪種觀點,你的理由是什麼?這個問題的答案不是唯一的,也不是現存的,而是要學生經過選擇,獨立思考,組織語言陳述出來的。這樣的問題具有一定的探究性。

但是課上完後自己覺得這堂課的教學中還存在的一些不足之處。

1、注重結果,忽略過程

課堂教學應該是重過程,輕結果的。我在教學時偏重結果,而忽略了過程。如:有學生賞析“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這句話時,她的答案完美無缺,我很欣然,其實這答案是教學資料上的照本宣科,並不是她思考的結果。如果,我不沉湎於這個完美的答案,而提問一下他是怎樣理解的這個思考過程,這樣的課堂也許就更實在,更有味。

2、問題設計有待推敲

在朗讀和品味這個教學環節。我設計的兩個問題是:①你認為哪幾個段落比較精彩,用你喜歡的方式讀一讀。②你最喜歡的哪幾個句子,説説你的理由。這兩個問題其實有重複,一般來説,自己認為最精彩的句子,往往就是自己最喜歡的句子。應該把兩個問題合併為:哪些段落你最喜歡,用你認為恰當的情緒和節奏讀一讀,並説説你喜歡的理由。

3、缺乏追問藝術

在品味語句這個教學環節,本應是很出彩的環節,但由於我缺乏追問的藝術,而平淡了不少。如一個學生在談理由時,講他喜歡這個句子是因為這個句子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我沒有追問排比這種修辭手法有什麼特點,有什麼作用。這樣課堂就顯得淺薄,缺少深度。

總之,反思使我清醒,反思使我進步,這堂課的缺憾有待於我在以後的教學中不斷彌補,不斷改進。

安塞腰鼓教學反思4

1.在課下讓學生做批註上課進行思想的交流、碰撞時,可能會出現熱情不夠、不敢表達的現象,而他們不少人卻是做批註了。就可以在上課的時候針對文章的個別部分讓學生小組交流一下,這樣再回答時就可能會更加敢於表達,因為可能從同組的`同學那裏找到了相似或相同的解讀。另外,組內交流時,組內成員也可能看到自己沒有注意到而其他同學注意到的解讀。

2.有些問題可以以選擇的方式讓學生判斷,如句與句的排比,段與段的排比。可以先講完這三種排比再去找句子判斷而不是找到句子去問他們這句話用了什麼手法,那種排比?

3.排比與反覆共同使用更加增強了氣勢,要比單用一種更加有力,所以本文作者才將兩種結合使用。

4.公開課冷場時或需要檢測反饋時,可以叫課代表或用同學推薦同學的方式解決這一問題。

安塞腰鼓教學反思5

《安塞腰鼓》是劉成章先生的散文名篇,這篇課文文質兼美,語言激情澎湃,鏗鏘有力,思想內涵豐厚,特別是其中一些寫意的語句,含義深刻,發人深思。

“安塞腰鼓”是陝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現象,也是陝北人精神風貌的象徵和符號,而這一切均與陝北古老的歷史有關。因此,《安塞腰鼓》呈現出這樣幾方面的特徵:第一,濃墨大筆,抒寫飽滿的生命激情。劉勰在《文心雕龍·情采》中言:“五情發而為辭章。”劉成章的《安塞腰鼓》就是“為情而造文”的標本。《安塞腰鼓》通篇貫注一個“情”字,作家通過一系列對“安塞腰鼓”讚美的語詞,來直抒胸臆。第二,以詩載情,使整個散文呈現出雄奇的詩意美。《文心雕龍·情采》中又言:“情者文之經,辭者理之緯;經正而後緯成,理定而後辭暢。”為了確保情感的暢通無阻,劉成章《安塞腰鼓》通篇用詩的方式加以強化。第三,想像奇偉,意境雄渾。“安塞腰鼓”這個特定的意象,在劉成章的腦際孕育、旋轉,彷彿地底突騰運行的火山巖漿,最後有最徹底、最盡興的噴發,燦爛的意象在瞬息之間紛翻飛舞。

但對於七年級學生來説,要透徹理解文本的全部內涵,還有相當大的難度。根據學生實際,我確立本課主要解決三個問題,即:

1、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培養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2、品味課文語言的氣勢、節奏與激情。

3、掌握“三讀”式散文閲讀賞析方法。

教學過程的設計,以個人對新課標的理解為指導思想。新課標認為語文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我的理解是這揭示了閲讀教學的本質屬性——對話性。圍繞這一屬性,教學過程中要突出五個注重,即注重情境創設,為對話營造氛圍;注重朗讀感知,為對話夯實基礎;注重內外勾連,為對話豐富內涵;注重個性化閲讀體驗,這是對話能否有效高質的'重要條件;重語言表達能力培養,這是對話活動的重要目的。為了能很好地體現對話性,語文課堂教學模式也應該由“課文解析型”模式向“活動建構型”模式轉變,具體表現在課堂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由“問題式”(設計瑣碎問題若干,組織逐個擊破,目的是讓學生明確知道答案)向“話題式”(提煉少量話題,組織討論交流,目的是通過學習活動促進學生建構生成)轉變。

這節課,抓住課文的關鍵句“好一個安塞腰鼓!”設定話題。師生圍繞一個“好”字,生髮出三個子話題展開對話交流:“好鼓”,側重於對安塞腰鼓藝術形象的感知;“好文”,側重於對課文優美語言的品味;“好創意”,側重於創設特定情境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對話交流的目的在於達成新課標倡導的三維教學目標。學生能充分感受到安塞腰鼓表演中的那股“勁”,體驗到它所宣泄的生命的力量,潛移默化之間養成積極面對生活的情感態度和生命在於奮力搏擊的價值觀念。識別排比句,為其劃分類型,品讀排比句及意味深長的語句,體味其中的氣勢、節奏和激情,學生在朗讀感知的同時,語文知識得以落實,閲讀技能得以培養。由初讀感知,到品讀美句,再到解讀難句,逐步深入的“三讀”,既是教學內容呈現的過程,也教給了學生品讀賞析美文的基本步驟及方法。

當然,由於我教學經驗不夠豐富,課堂上也出現了教者目標預期與學生實際發展水平相差較大的情況,師生之間個性化閲讀體驗的交流落實得不夠理想。如果時間允許,我將讓學生交流一下他們從課文中讀到的體驗,這最能檢驗課堂對話的效果。二是在學生作品評點這個環節上還能做得更好:教師的評點由於是即興的,不見得準確、全面、到位;也應適當讓學生參與評價,進行生間互評;點評結束後,應對學生創意情況作一小結,從總體上肯定成績,指出不足,這樣會更加有利於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此外,這節課還有其他一些不足。這些不足啟示我:

(1)學生的原有知識、情感體驗是其構建、探究、生成新知的基礎。要上好一節課,首先要親近學生,瞭解學生,研究學生。

(2)課堂教學實踐是開展教研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平時工作要進一步強化理論與實踐的聯繫,更多投身教學實踐,更加關注學生的學,更多研究學生認知規律和學習活動組織策略,努力促進學生的自我建構與自主發展。學生在課堂上獲得了成功,才是教學最大的成功。

安塞腰鼓教學反思6

近日,我引領學生學習了陝西作家劉成章的散文名篇——《安塞腰鼓》。學生通過品味文字,欣賞視頻資料,充分感受到了安塞腰鼓震撼人心的力量和令人歎為觀止的藝術魅力。

學習到這一步,我感到我和學生並未真正領會到作者劉成章的寫作意圖,這篇課文的價值也未得到充分的發揮。於是,我再次走進了課文,並查閲了相關資料,對本文又有了新的認識。

通過深入閲讀,我對文章末尾的“一聲渺遠的雞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一聲渺遠的雞啼”,不僅有力地襯托了安塞腰鼓表演結束之後的“寂靜”,更是作者對未來充滿希望的寄託。有詩云:“雄雞一唱天下白”,是啊,一聲雞啼,標誌着新的一天又開始了,新的一天,就有新的生活,就有新的希望。這樣理解,是有根據的。劉成章於一九八六年寫出了他的散文名篇——《安塞腰鼓》。那時,地處陝北高原的安塞人民,由於生存環境惡劣,他們仍然過着比較貧窮的生活。作為為革命事業作出過重大貢獻的革命老區,建國已經近四十年了,卻仍這樣貧窮落後,真的讓人感到心酸,感到格外的沉重。但作家劉成章堅信:此時,全國的改革開放已全面鋪開,有這麼好的形勢、好的政策,再加之老區人民身上藴藏着無窮無盡的'力量,他們完全能徹底改變這一落後的面貌,過上嶄新的幸福生活。所以説,劉成章寫這篇文章,不僅展示了安塞腰鼓的力量和魅力,而且歌頌了中華民族強大的精神力量,更向世人宣告:有着悠久歷史和強大力量的中華民族是充滿希望的民族,一定能重新崛起。

安塞腰鼓是鼓舞人心之鼓!奏響的是中華民族崛起的號角!

事實也如作家劉成章所希望的那樣,陝北高原人民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艱苦奮鬥,逐步擺脱了貧窮落後的面貌,如今已過上了小康生活。而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也一樣,經歷了三十餘年的改革開放,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先後趕超了英、法、俄、德、日等世界強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並繼續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可以説,中華民族就如那安塞腰鼓一樣,一旦爆發,就會迸發出氣貫長虹、勢不可擋的力量。

讓學生理解這些,還是有必要的。不僅要讓學生感到歡欣鼓舞,更要讓學生感到自己身上肩負的責任:建設強大的祖國,不能光想,也不能依賴別人,必須從現在起,好好學習本領,將來才能為建設強大的國家做出更大的貢獻。

願安塞腰鼓永遠鼓舞着我們勇往直前!

安塞腰鼓教學反思7

針對氣勢磅礴、力量雄奇的散文《安塞腰鼓》教學,首先必須適當地讓學生對作品內容有初步的整體把握,但是又必須突出重點,所以筆者選取了把三次反覆出現的句子“好一個安塞腰鼓!”作為突破口,請學生自己説出這是作者在反覆抒發對安塞腰鼓的讚歎之情。藉此以點帶面,替學生先梳理清楚作品的行文思路:此文實際用每一次出現的“好一個安塞腰鼓!”一句分別對前文作一個小結;而且在每一部分內容裏面作者均是先描寫安塞腰鼓表演的壯觀場面,然後述説作為觀眾之一的作者身臨其境時隨之產生的豐富聯想,最後則是議論、讚美安塞腰鼓——從而幫助學生深刻理解作品層層遞進的情感宣泄的特點,而且可以讓他們在自讀自疑過程中集中火力各個擊破。

自讀、自疑、教學相長的思路進行“非預設性”教學鼓勵學生藉助自己的閲讀經驗和生活積累,所以學習氣氛相對比較活躍,學生的積極性也比單純地由教師講解分析要高漲。比如同學在閲讀後提問:本文第10自然段表達的是什麼意思?我適時先作引導:要理解這個句子,先必須依次明白前面的兩個段落的意思,而且我們首先要明確的是什麼“使人想起”?學生們幾乎是異口同聲地回答道:是壯闊、豪放、火烈的`安塞腰鼓!我接着動情地説:對啊,當作者看見這腰鼓表演情不自禁地聯想到古人所寫的詩句“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這是唐朝詩人的傑作,我們可以想象一下這個詩句表現的戰爭場面,你有什麼感想呢?

學生在老師激情地引導下,踏實地對悲壯的古戰場似乎有了初步感受。而《安塞腰鼓》接下來的語段則引用了“信天游”陝北民歌《王貴與李香香》的句子:千里的雷聲萬里的閃。我又啟發學生:你們抓住該句關鍵詞“千里”、“萬里”想象一下安塞腰鼓表演的場面是怎樣的?學生們又找到了答案:很遼闊。我趕緊趁熱打鐵:是啊,作者藉助這個詩句是想要寫出腰鼓表演場面的空前壯闊!而聯繫課文短橫線下的註釋,柴同學提出的問題裏的“晦暗”是指人們對生活或者更確切地説是對人生的領悟境界,那麼該句“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爾後最終永遠明晰了的大徹大悟”會表達哪個方面的感想呢?學生們回答道:那是針對人生話題的。

我進一步開導他們:古語説人生,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來稀……其中“四十不惑”就是指每個人到了一定的年紀隨着閲歷的增加,對生活、對宇宙的感悟基本達到了大徹大悟的境界!我最終拉回學習話題:然而在本文中,帶給作者這種思想領悟的卻是安塞腰鼓,那麼安塞腰鼓實在是非常神奇的啊,我們要好好領略一下作者展示的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教學反思8

教研工作的便利,使得教研員對新課程標準學得早,學得多,宣講得也多。而市局組織的這次活動,給了我一個將新課標理念落實到課堂教學行為上的機會,我更將這節課視為檢驗自己對新課標語文教育理念的理解感悟準確與否、深入與否的實踐標尺。

《安塞腰鼓》這篇課文文質兼美,語言激情澎湃,鏗鏘有力,思想內涵豐厚,特別是其中一些寫意的語句,含義深刻,發人深思。但對於七年級學生來説,要透徹理解文本的全部內涵,還有相當大的難度。根據學生實際,我確立本課主要解決三個問題,即:

1、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培養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2、品味課文語言的氣勢、節奏與激情。

3、掌握三讀式散文閲讀賞析方法。

教學過程的設計,以個人對新課標的理解為指導思想。新課標認為語文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我的理解是這揭示了閲讀教學的本質屬性──對話性。圍繞這一屬性,教學過程中要突出五個注重,即注重情境創設,為對話營造氛圍;注重朗讀感知,為對話夯實基礎;注重內外勾連,為對話豐富內涵;注重個性化閲讀體驗,這是對話能否有效高質的重要條件;重語言表達能力培養,這是對話活動的重要目的。為了能很好地體現對話性,語文課堂教學模式也應該由課文解析型模式向活動建構型模式轉變,具體表現在課堂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由問題式(設計瑣碎問題若干,組織逐個擊破,目的是讓學生明確知道答案)向話題式(提煉少量話題,組織討論交流,目的是通過學習活動促進學生建構生成)轉變。

這節課,抓住課文的關鍵句好一個安塞腰鼓!設定話題。師生圍繞一個好字,生髮出三個子話題展開對話交流:好鼓,側重於對安塞腰鼓藝術形象的感知;好文,側重於對課文優美語言的品味;好創意,側重於創設特定情境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對話交流的目的在於達成新課標倡導的三維教學目標。學生能充分感受到安塞腰鼓表演中的那股勁,體驗到它所宣泄的生命的力量,潛移默化之間養成積極面對生活的情感態度和生命在於奮力搏擊的價值觀念。識別排比句,為其劃分類型,品讀排比句及意味深長的`語句,體味其中的氣勢、節奏和激情,學生在朗讀感知的同時,語文知識得以落實,閲讀技能得以培養。由初讀感知,到品讀美句,再到解讀難句,逐步深入的三讀,既是教學內容呈現的過程,也教給了學生品讀賞析美文的基本步驟及方法。三讀之後的一寫(廣告創意),既體現了讀寫結合、學用結合、課堂與生活結合的教學原則,又由於創設了貼近學生實際、富有時代氣息的寫作情境,給了學生馳騁想像力的較大空間,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創造的慾望。不少學生作品宣傳意象準確,語言簡潔明快,構思富有創意,使本節課由於生成了新的教學資源而顯得較為豐實。

當然,由於我平時較少與學生相處,相對於一線教師來説,我對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能力發展狀況等的瞭解不夠細緻,課堂上也出現了教者目標預期與學生實際發展水平相差較大的情況,師生之間個性化閲讀體驗的交流落實得不夠理想。如果時間允許,我將讓學生交流一下他們從課文中讀到的體驗,這最能檢驗課堂對話的效果。二是在學生作品評點這個環節上還能做得更好:教師的評點由於是即興的,不見得準確、全面、到位;也應適當讓學生參與評價,進行生間互評;點評結束後,應對學生創意情況作一小結,從總體上肯定成績,指出不足,這樣會更加有利於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此外,這節課還有其他一些不足。這些不足啟示我:

1、學生的原有知識、情感體驗是其構建、探究、生成新知的基礎。要上好一節課,首先要親近學生,瞭解學生,研究學生。

2、課堂教學實踐是開展教研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平時工作要進一步強化理論與實踐的聯繫,更多投身教學實踐,更加關注學生的學,更多研究學生認知規律和學習活動組織策略,努力促進學生的自我建構與自主發展。學生在課堂上獲得了成功,才是教學最大的成功。

安塞腰鼓教學反思9

今天上午的《安塞腰鼓》一課是我來聚源路國小後上的第一節公開課,説句實話,我對這個班級的學生沒有太大的信心,因為我發現這些孩子在正式的場合沒有信心和勇氣展示自己的才華,在那麼多的聽課老師面前很容易表現出膽怯的樣子,雖然我在上課之前給孩子們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還是沒有擺脱孩子們的畏懼心理,我想這可能與他們自己平時的聽課習慣有關,也可能與自己對回答問題沒有把握有關,也可能與老師的引導有關。總之,我感覺這節課上完之後,覺得收穫不少,但同時也有些遺憾。

我不曾記得有誰曾經説過上課不要刻意追求十全十美,要依據學生的學情,隨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思路。我想也是如此,如果想面面俱到,到了最後卻是面面都不到。細細回味一下,從課的設計,到備教材,備學生,備課堂上的每一個環節,我都經過了細心的考慮,認真地研究,甚至孩子們能説什麼,哪個問題能回答上來,哪個問題回答不上來,哪個問題要經過深思熟慮才能得到答案,我都分析過,斟酌過。新的課程標準説要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一節課上也體現了出來。上完這節課後,我當時的思緒有點亂,冷靜之後想一想,剪剪紊亂的思路,感覺收穫有如下幾點:一,這節課思路比較清晰,幾個大的板塊很明顯,讓聽課的老師都能夠聽明白(課前活動,播放歌曲導入新課,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思路,分小組合作學習,根據學情分析課文內容,在理解中訓練朗讀,寫安塞腰鼓的廣告語),孩子們也能夠跟隨問題的思路去走。二,孩子們的討論很熱烈,我巡看了每一個小組的學習情況,他們每一個成員都參與了研究和討論。三,有幾個孩子的發言很有創新,比如有個姚潔瓊她很乾脆的給前面的一個同學糾正了一個詞,並換了個很恰當的詞亢奮,這是我沒有想到的,我很讚賞。還有個同學,他的回答話語裏有我認為……我很高興,其實每個孩子就應該有他自己的觀點,老師再加以巧妙的點撥就行了。四、我知道了今後在上課時如何駕馭平時不愛發言的學生,那就是給他們鼓勵,給他們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

一節公開課上過之後,有時候失去的和遺憾的也會成為美好的回憶和最美麗的不足。一、由於今天早上升旗,上課時間晚了點,下課時間早了點,老師們到三十分鐘的'時候就離開了,這多少對我有點影響,所以本節課的時間明顯不足。二、孩子們的積極性沒有完全調動起來,如果課前能讓學生唱會《黃土高坡》,可能開始的時候氣氛就渲染起來了,我覺得孩子們還是沒有在課堂上完全放開,這一點我今後應該給他們凝造一個和諧的課堂氛圍,讓他們不管説什麼,都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和見解。三、讀得少,這樣有激情的文章應該讓孩子們多讀讀,運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培養學生的語感,培養他們的感悟能力。四、回答問題時,學生的參與度不高,有的孩子一節課一次都沒有舉手,有的很多次舉手發言,讓老師不明白這節課有的孩子懂了沒有。我真的希望這節課能給我五十分鐘的時間,我想那時的課會比這時的課更精彩。

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穫。上課也是一樣,不管課上的好還是不好,都是一種收穫,都能夠在此基礎上有所提高,都能成為進步的階梯,我希望自己再次進步。希望領導和老師們給與我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在此,謝謝各位!

安塞腰鼓教學反思10

在準備這堂課的過程中,每一次誦讀文本,每一次聽朗誦錄音,每一次觀看視頻、圖片,我都被安塞人民不屈不撓、頑強搏擊的生存狀態深深折服。我確定,這些文字打動了我,而這些聲光畫面同樣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我想,生活在都市裏的孩子對黃土高原、安塞腰鼓存在認知距離,若是給予前期渲染,調動他們的認知情緒,那品味文字一定會更細緻,更到位。

基於這樣的思索,我準備在課堂上給他們聽陝北民歌,感知黃土高原的`風格;看腰鼓表演片斷,感受安塞腰鼓火烈壯闊的氣勢;聽課文朗誦錄音,品味文字的同時,渲染讚歎安塞腰鼓的情緒。從上課後反饋的情況看,這些教學手段的確起到了良好的鋪墊作用,極大調動了學生參與課堂的興趣。下課後,學生一致要求再放一遍視頻,再聽一遍錄音,再唱一次歌曲。對黃土高原及其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安塞腰鼓所折射出的不屈不撓、強盛搏擊的精神表示了強烈的認同。

然而,教學中,由於如何對教學素材進行取捨的問題沒有處理好,課堂上還是留下了些許遺憾──前鬆後緊,朗讀品味不充分!

其實,這堂課的重點應該是在朗讀文本,品味語言上。由於課前渲染鋪墊時間過長(約15分鐘),在重點環節的處理上,只能匆匆而就。我想,解決問題的唯一辦法是壓縮導入材料。而可刪的素材是阿寶的《山丹丹開花紅豔豔》,以及腰鼓表演片斷一。

有時候,不能因為自己喜歡就捨不得,“捨得”應該是語文教學的一種技巧。不要説導入的素材可以“捨得”,即使是課文內容,如果對完成教學目標意義不大,又未嘗不可以“捨得”呢?

“捨得”是一種策略,一種教學意識,更是一種高超的教學藝術。敢於舍,巧妙地舍,才會重點突出,優質高效地完成教學。

安塞腰鼓教學反思11

《安塞腰鼓》是一篇用雄渾激越的鼓點敲出的優美豪放的詩章,是一曲旺盛的生命和磅礴力量的熱情頌歌。作者通過一羣樸實得像紅高粱一樣的茂騰騰的陝北後生在黃土高原上展現的壯闊、豪放、火烈的腰鼓場面的描寫,展現了中華民族古老淳樸的民間文藝風情,顯示了強大的生命偉力,抒發了中華民族與命運不屈抗爭、追求美好未來的可貴精神。文章語言如詩如畫,極富音樂美,在內容和形式上取得了完美的統一。課文多用短句來表現內容,顯得鏗鏘激昂,同時還大量運用排比,有句內部、句與句、段與段間的排比,交錯出現,一個接一個,使內容表達得更熱烈、更激盪,充分表現了生命和力量噴薄而出的神韻。

我的教學設計理念是:

1.採用多媒體教學讓學生形象感知原本陌生的安塞腰鼓舞,以此調動學生的情緒,豐富學生的體驗。在課的開頭,回顧第一至第四自然段內容之後,順應着第五自然段但是,看!播放腰鼓舞視頻,讓學生感性認識安塞腰鼓,形象感受安塞腰鼓的氣勢磅礴、驚心動魄,在這基礎上,再進入文本,這樣學生就有一定的情感積澱。這是第一處。第二處是在學生集體朗讀第十二自然段的時候配以了激越的鼓聲,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第三處是在課文的結尾部分,用一小段畫面烘托一種象徵性的意境。三處使用多媒體,有效地為教學服務。

2.學結構用結構。文章以 好一個安塞腰鼓!這句話為分水嶺,從四個方面來寫安塞腰鼓的好。教學時,我緊緊抓住這句話作為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的主線,使課形散而神不散,中心突出,結構完整。以這句話為引子層層展開四個方面的教學,每一層都以安塞腰鼓好在什麼地方這個問題引領學生切入文本,並最終都回歸到這個點上,以 好一個 安塞腰鼓!引導學生提煉、歸納每一層的要義,體會安塞腰鼓的藝術魅力。課的'終結處再次迴歸到這個點上,讓學生滿懷讚美之情地讀一讀好一個安塞腰鼓!這句話,來結束整課的學習,有一種情感昇華的意藴。這個設計點上,最亮麗的一筆是在學習第三層的時候,借用板書讓學生領會這是好一個藴藉着高原人民力量和精神的安塞腰鼓!,突出、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3.抓住重點段、重點句引領學生細細品味。文章從四個方面寫安塞腰鼓的特點,其中一、三兩個方面是重點,所以教學這兩部分時我是濃墨重彩,引領學生品詞析句、朗讀感悟。第六自然段重點抓了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鬥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這一排比、比喻句,引領學生從詞語到詞組到句子層層豐富地品味語言的精妙,體會安塞腰鼓的壯闊、豪放、火烈。其次是這腰鼓,使冰冷的空氣立即變得燥熱了,使恬靜的陽光立即變得飛濺了,使睏倦的世界立即變得亢奮了這一句,引領學生提挈三對反義詞(冰冷燥熱;恬靜飛濺;睏倦亢奮)來體會安塞腰鼓的壯闊、豪放、火烈。第十二自然段重點抓了句2它震撼着你,燒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從來沒有如此鮮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躍和強盛和句3它使你驚異於那農民衣着包裹着的軀體,那消化着紅豆角、老南瓜的軀體,居然可以釋放出那麼奇偉磅礴的能量!,體會安塞腰鼓所釋放的生命偉力,體會高原人民身上所藴藉的民族精神,深層次地挖掘安塞腰鼓的內涵。

4.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引領學生感受課文語言的節奏美、詩意美,感悟文字背後所折射的安塞腰鼓之力量美與安塞人之精神美。文章的語言非常獨特,大量使用了排比和反覆的修辭方法,語言氣勢充沛,節奏鮮明,感情強烈。所以我整堂課都是緊貼文本,引導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有個人讀、齊讀,有疊加讀、開火車讀,有男女生分讀和男女生接讀,等等,最精彩的是讀第六自然段的排比句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鬥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和一捶起來就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讓學生疊加讀,很有氣勢。通過讀,讓學生感知語言的精彩,感悟語言的含義和語言背後的深意,感受語言的魅力。

5.巧妙勾連,捕捉安塞人與黃土高原上代表性植物高粱之間的共性,前後聯繫,拓展教學的深度。針對它使你驚異於那農民衣着包裹着的軀體,那消化着紅豆角、老南瓜的軀體,居然可以釋放出那麼奇偉磅礴的能量!這一句,巧妙聯繫前文他們的身後是一片高粱地。他們樸實得就像那片高粱這句話,讓學生説説高原人民除了像高粱一樣樸實外,還具有怎樣的高粱精神,補充句子説話他們的身後是一片高粱地。他們樸實、 ,就像那片高粱,以此體悟高原人民頑強樂觀、堅忍不拔、不屈不撓等精神,感受高原人民身上凝聚着民族精神,他們是中華民族的代表,以此深化安塞腰鼓的內在意藴。

從課堂實施效果看,比較理想。雖然是六年級的教材五年級孩子上,但學生感悟文本的能力還是比較強的,有些生成細節靈動、智慧,師生對話流暢、交融。比如學生能從 百十個斜背響鼓的後生,如百十塊被強震不斷擊起的石頭,狂舞在你的面前。這句話中體會到人與鼓融為一體,從它震撼着你,燒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從來沒有如此鮮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躍和強盛。 這句話中體會到觀眾的心隨着腰鼓舞升騰跌宕,能從它使你驚異於那農民衣着包裹着的軀體,那消化着紅豆角、老南瓜的軀體,居然可以釋放出那麼奇偉磅礴的能量!這一句中體會到高原人的頑強、堅韌、勇敢等精神。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在課場中,積極地與文本對話,與老師對話,思維的觸角靈敏地攀爬着、觸摸着,異常活躍,創造出精彩的語言與朗讀。整堂課燃燒着《安塞腰鼓》的激情和孩子們安塞腰鼓般的激情!

安塞腰鼓教學反思12

《安塞腰鼓》是蘇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中一篇課文,是陝西作家劉成章先生的名篇。這篇課文文質兼美,語言激情澎湃,鏗鏘有力,思想內涵豐厚,特別是其中一些寫意的語句,含義深刻,發人深思。“安塞腰鼓”是陝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現象,也是陝北人精神風貌的象徵和符號,而這一切均與陝北古老的歷史有關,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這對於不熟悉、不瞭解這一民間藝術的我們這裏的六年級學生來説,要想透徹理解文本的全部內涵,是有一定難度的。

根據學生實際,我設計的教學環節是:看腰鼓表演的視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跟隨視頻範讀,反覆朗讀課文精彩段落,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品味貫穿於文章始終的修辭、想象,感悟作者字裏行間流露出的對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精神的讚頌。

這堂課的教學,我認為有幾處是較為成功的:

一、情境創設。新課導入,我播放了“安塞腰鼓的頻,讓學生認識什麼是“安塞腰鼓”,感受安塞腰鼓的豪放和火烈,學生一下子感覺安塞腰鼓近了。之後讓學生聆聽一段配樂朗讀,隨着誦讀者抑揚頓挫的朗讀,學生們感受着生命的激越,課堂氛圍完全為腰鼓聲所感染了。在這樣的氛圍中,在掃除完生字新詞的障礙後,我請學生們齊讀課文。令人欣喜的是,他們的朗讀是多麼的到位,哪段該平和,哪段該激昂,哪段該舒緩……簡直可以用“聲情並茂”來形容。我心中暗喜,一個教學目標達成了。恰當的情境,點燃了他們的學習熱情,深化了學生對安塞腰鼓的理解。

二、 注重朗讀。精讀環節中,學習重點落在品味語句。學生自主朗讀精彩的段落,品味自己喜歡的語句。識別排比句、比喻句,品讀排比句、比喻句及意味深長的語句,體味其中的氣勢、節奏和激情,在朗讀感知。通過朗讀品味,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更主要的是,讓學生自主朗讀品味中得到語言訓練和技能訓練,充分感悟到了文章的魅力,感受到了文章的`語言美、音樂美、人物美、情感美,從而培養和提升了學生的審美能力。

當然這堂課的教學,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比如在指導朗讀這一環節,我的形式過於單一,朗讀指導還不夠充分,如對重音、語調的指導只停留於示範,而沒有具體指導,效果不是很好!這篇文章所傳達的內涵,確實也不是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能夠真正理解的。對主題的探究還不夠,沒有引導學生從多角度更深入的探究。所以,課文雖然上完了,我也把自己的瞭解傳達給學生了。可是我卻沒有把握,學生真正領悟了多少。這是在以後的教學中需要改進的地方。

安塞腰鼓教學反思13

《安塞腰鼓》選自人教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三課。從標題上就可以看出這篇課文有豐富的資源進行多學科融合教學。《安塞腰鼓》是新時期的經典課文,他寫陝北高原,寫高原腰鼓,寫打鼓的人,展示高原的民俗民風,以及高原人奔放雄健的精神氣質,表現了陝北高原人民蓬勃的生命力,所以在教學中,注重多學科融合,讓學生更加全面的瞭解陝北黃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的與眾不同。

一、教學思想的反思

《安塞腰鼓》是一篇自讀課文,是一篇帶有詩情畫意的散文,這種詩情是從黃土高原生長出來的,具有粗獷,豪放的特點,又是從高原上“一羣毛騰騰的後生”身上散發出來的,充滿生命的力量。

語文學科它的工具性比較強,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既要體現語文這門學科特點,教學學生識文解字,掌握其中的寫作方法,從中懂得做人的道理,如果在課堂上只講語文知識,就顯得枯燥,單調,所以我們還要深挖語文學科以外的知識,看看文章中有沒有其他學科的融合,語文教學中有音樂舞蹈的融合,可以提高學生的欣賞審美能力,語文教學中有史地的融合可以讓學生明史鑑,曉天下,語文教學中有理化的融合可以讓學生精準理性有邏輯的分析判斷事物,多學科的融合,既可以讓學生學到知識,又可以增長見識,達到所有科目同步提高的效果。

二、教學設計反思

《安塞腰鼓》一篇地域性很強的一篇文章,在設計之前,認真研讀教材,查找資料,依據教師用書的參考建議,採用多種方式的多學科融合的教學方法,力求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

課前讓學生蒐集安塞腰鼓的視頻,安塞的地理位置,黃土高原的地形特點,安塞腰鼓有關的歌曲等,為上課做準備。

導入的時候播放安塞腰鼓表演片段,讓學生欣賞安塞腰鼓集舞蹈、音樂於一體的大型表演,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為了讓學生更加全面的瞭解安塞腰鼓,對安塞腰鼓做了詳細的介紹:“天下第一鼓”安塞腰鼓。安塞腰鼓產生於北方黃土高原上的一種民間藝術,充滿原始的意味和濃郁的鄉土氣息,也是陝北人民精神風貌的象徵。在古代既是激勵邊關將士衝鋒陷陣、浴血奮戰的號角,也是將士凱旋的歡迎曲。如今它已成為中華民族堅毅不屈、意氣風發、蓬勃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象徵。讓學生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領悟作者所歌頌的'生命的力量。

課中當學生問道“為什麼只有黃土高原才能生養這些元氣淋漓的後生,才能承受如此驚心動魄的搏擊呢?”用地理知識來給學生講解黃土高原的地形特點,可以説只有厚重的黃土高原,才能生出一羣羣茂騰騰的後生,只有厚重的黃土,才有西北高原的漢子們,學生們對磅礴、壯闊、豪放、火烈的安塞腰鼓就有了更深的瞭解。

課的結尾播放:李政飛演唱,孟海平作詞,孟海平作曲的《吉祥腰鼓》,在音樂的激盪中,把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再次顯現出來,也把本課推向高潮,學生在欣賞中結束本課,餘味悠長。

三、教學過程反思本文是一篇自讀課文,又是一篇抒情性散文,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反覆朗讀,在誦讀的基礎上掌握文章的主題,由於誦讀時間過多,在時間的把握上有點偏重朗讀,導致後面分析課文不細,也沒有給學生思考和討論的餘地,在學科融合過程中,由於教學資源缺乏,資料有限,雖然有其他學科的融合,但對深度融合欠缺,甚至是生搬硬套,在授課過程中沒有把握好量,導致重難點沒有凸顯出來。

四、改進措施

1、人文性和工具性極強的語文學科,融入其他學科的教學,是不是有點強學科所難,但是受課題的約束,我們不得不融入其他學科,但怎麼融入,怎麼銜接的融入,怎麼有機的嵌入,值得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的思考。

2、語文教師拿到一篇文章,我們要探討,如何傳道、授業、解惑,從那些方面入手,安塞腰鼓就是讓學生學習抒情散文的特點,學習安塞腰鼓磅礴、壯闊、豪放、火烈的特點,領悟作者所歌頌的生命的力量,進一步瞭解安塞腰鼓、黃土高原、西北漢子,學習集音樂、舞蹈於一體的安塞腰鼓,在誦讀中感受,在欣賞中審美,所以我要多角度,多方式,多思維恰如其分的融入其他學科,很好的的進行語文學科的教學。

一篇文章,卻融合了地理、音樂,舞蹈等學科方面的知識,讓不僅學會了本課的有關的知識,還學到了地理和音樂等方面的的知識,受益匪淺。

安塞腰鼓教學反思14

今天教學《安塞腰鼓》已是第二課時,記得昨天只解決了兩個問題:一個是要求學生概述課文的故事情節;一個是引導學生勾劃出中運用修辭手法的語句,並説説運用修辭手法的作用。第一個問題回答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因為這篇課文屬於抒情性散文,學生不易把握。但第二個問題,回答效果確實非常好。

學生表現很積極,也都找到了相關語句。但學生在質疑提出是否有反覆的修辭時被我回絕了,過後想想似有些不對,那個句子,將他定性為反覆好像也沒有説不過去的道理,為什麼要回絕學生呢!確實不該。今天的教學內容有:一是除了昨天講的排比、誇張的修辭外,還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何作用?二是作者寫這篇的目的。

新課講解前,我依然安排學生讀《愛的教育》,一個方面是想收回學生的玩心,二是誠心想讓學生得到愛的薰陶。學生讀了一遍課文以後,我便讓學生分組商量、歸納、小結。説句實話,通過教師講解,大多數同學都聽不懂;讓他自學,的確是難上加難。但是,我想,與其老師口乾舌燥的講,讓學生在下邊無所事事的玩,還不如多方點時間給他們,讓他們能飛的飛,能跑的跑,能走的走,能爬的'爬。這樣各得其樂,教師也相對輕鬆,學生也會多少有些收穫。通過近一年的教學實踐,我感覺定向、分組、合作、討論、歸納的教學效果比普通的傳統教學模式深受學生的歡迎。我也為此做過幾次調查,百分之九十幾的學生都傾心於這種方法。

以往在採用這種教學模式的時候,教學效果不理想,其主要原因是教師疏忽了學生在討論時的分組指導。這個時候,老師不應該是閒着的,而是和學生一起思考,一起努力去完成教學目標。給予學生適當的點撥,有助於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信息和勇氣。今天在小組合作的時候,我就有意巡迴觀察,並逐一質疑、釋疑。從中增加了學生克服困難的信心,於是在最後歸納小結的時候,舉手的學生非常之多。

因為學生心中有底,老師已經透露了很多答案的信息,減少了他們心裏的擔憂和畏懼。許多學生於是找到了生動感人的比喻句,且知道採用比喻修辭的作用是讓描寫對象更加形象、具體、生動。並且試着理解作者的寫作目的:歌頌貧窮、樸實的西北農民的勤勞、豪邁、開朗、奔放的優秀品質。這是我意想不到的收穫。

安塞腰鼓教學反思15

《安塞腰鼓》是一篇散文,是一首生命的讚歌,力量的讚歌。文章用語激昂、酣暢淋漓、大氣磅礴,讓人激情澎湃。通篇貫注一個“情”字,既有對陝北高原土地和土地上生命的讚美,又有對我們這個從沉睡中覺醒、邁着雄健的步伐,不斷走向繁榮的偉大祖國的禮讚!腰鼓其自身,就是人類生命力量的凝聚,能最充分、最徹底的表現生命的陽剛之美,作者對其傾注了全部的熱情與筆力歌之、頌之。

通常散文教學是一個難點,學生常常是覺得散文語言很美但是就是讀完以後不知所云。

如何在一節課之內完成兩節課的內容,既要讓學生達到朗讀要求又要在字裏行間體會到《安塞腰鼓》對生命和力量的歌頌,的確有些棘手,考慮再三,我放棄了從結構入手而選擇了從情感導入的方法,抓住文章中標誌性的對安塞腰鼓讚美的句子-----“好一個安塞腰鼓”,我把這句話作為整節課的切入點,這句話在全文間隔反覆四次,感情一次比一次強烈,於是我設計了填空是思考題:好一個安塞腰鼓“好”在 你聽(看)

用了 修辭方法,表現了 。這樣的句式。讓學生能明白語文中咬文嚼字品味語句,教給學生品味語句的方法。學生通過填空就明白了課文通過哪四方面展現了安塞腰鼓的魅力以及妙用排比反覆增加語言氣勢的語言特點。學生在明瞭了中間部分的安塞腰鼓動態美的特點後,開頭結尾安塞腰鼓靜態美的特點和開頭結尾互相照應的特點學生能夠輕而易舉的領悟。

講課本來就是一門遺憾的'藝術,總結這一節課得失參半。

優點表現在1、整堂課思路清晰,重點突出2、強調讀的魅力3板書有特色

缺點1、有點趕課,給學生思考的時間不夠。2、對某些問題的設計考慮欠妥。如:看完視頻後就讓學生回答腰鼓的總特點是什麼而且要用文中連續的三個詞語回答。這個問題有些突兀,學生對課文不熟悉,是很難回答出這個問題的,如果把它放到總結課文的時候就會水到渠成。總之有實踐、有總結、有反思才能有進步。行者的快樂就在於成長過程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