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實用】説課稿模板彙總九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2.04W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總歸要編寫説課稿,編寫説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問題來了,説課稿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説課稿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實用】説課稿模板彙總九篇

説課稿 篇1

幅經典的世界名畫。圍繞這一主題進行美術欣賞活動,旨在貫徹《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 (實驗稿)》的精神。該標準將美術課程定性為具有人文性質的課程,主張讓學生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通過美術作品與文化情境的互動關係,使學生既能通過一定的文化情境有效地解讀和欣賞作品,又能通過作品瞭解相關的文化情境。

在本節教學中我着重突出了教法對學法的引導。在教學雙邊活動過程中,引導學生用探尋新知識,層層深入掌握新知識。 根據學生已經瞭解和對春天的認識,進一步加強,通過授課過程中一系列發散性的設問,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學好理論重在要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才能將知識真正靈活地融入腦海之中。

學法指導: 要求學生善於觀察,積極討論,勤于思考。培養學生在課堂中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習慣。

顯性目標:(1)通過欣賞,初步瞭解作品的創作主題和表現手法,理解所表達的創作思想。(2)在認識作品的形式美感的

基礎上,進一步理解作品所體現的人文精神。

隱性目標:培養珍視人類文化遺產和多元文化的態度,養成珍惜人的生命價值和關注人的生存狀態的人文精神。培養豐富的情感。

重點:

理解作品與文藝復興所倡導的人文主義精神的關係以及作品的形式美。

難點:

瞭解作品中神話人物的象徵與寓意關係。

採用討論的方式來解決“問題”,這樣體現了重教學過程,輕結論的教學理念。

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手段,利用課件進行教學。 課件中使用大量的圖片進行直觀教學。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教師演示調動他們積極參與討論課堂中出現的問題。

導入(導入技能):

曾經有個盲人乞丐,胸前掛塊寫有“自幼雙目失明”字樣的牌子,沿街乞討,可很少有人肯施捨與他。一次,他遇到一個窮困的詩人,詩人稱自己身無分文只能送他一句話。奇怪的是,自

從詩人在那塊牌子上添了一句話後,人們變得樂善好施,紛紛慷慨解囊了。請同學們猜猜,詩人送他的究竟是一句什麼樣的話? (詩人贈送的話是:春天來了,可我什麼也看不見!) 問題1:你能描述春天的感覺嗎?(要求學生用形容詞或一句話表達)

鳥語花香,微風習習,富有生氣,春回大地,萬木爭榮。春天是美好的、富有生機的,春天是作家、畫家筆下常見的題材。 生活裏是,藝術也同樣是,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感受一下藝術裏的春。今天我們的學習作品《春》。(板書課題)

問題2:你能在仔細觀察後,描述作品中的形狀、色彩和細節嗎?能客觀地説明這件作品在哪些方面給你留下春的印象嗎?

描述:在桶樹林裏,一羣人且行且舞,人物的聚散組合,極富節奏感;滿地長着各種奇花異草。這是一幅蛋彩畫。

這件作品是作者按照詩人波利齊安諾的詩創作的。中間那位愛和美的女神維納斯是全面的+心人物。她的形象端莊、秀美,臉上露出發自內心的喜悦之情。她舉着的右手好像控制着整個畫中的人物。

左邊三位“H惠”三女神(阿格萊西、塞萊亞、夥美羅西尼)被描繪得富有生氣。女神沫浴在陽光裏,正相互攜手翻潮起舞。右邊的`一個象徵“美麗”,中間一個象徵“青春”,左邊一個象徵“歡樂”,她們將給人間帶來生機和歡樂。在畫的右邊(自左向右),

分別是花神、春神和風神。三個形象象徵“春回大地,萬木爭榮”的季節即將來臨。

而在畫面上最左邊那個好像在採摘樹上果子的力神赫耳墨斯。實際上在用他的神杖驅散冬天的陰雲。他在這裏是報春的象徵。此外,在維納斯頭上,還飛翔着被矇住雙眼的小愛神丘比特。他正在朝着左邊的人準備把金箭射出去。誰要是中了他的金箭,便產生如痴似狂的愛情。

作者以寓意和象徵的形象表現主題。畫中雖為神靈之境,卻洋溢着人間的世俗之情,給人間送來愛與美的温繕。他的作品不僅富於詩的想象,而且在造型手法方面獨樹一幟。這就是畫家不完全依靠歐洲傳統繪畫的明暗造型法,重視線條的表現、細節的刻畫,追求裝飾效果。整個畫面在表現春的歡樂中又十分矛盾地帶有一種憂鬱的抒情和淡淡的幻想,使作品韻味深長。

有句名言是這樣説的:當你欣賞一幅美術名作時,如同在聆聽一首名曲,領悟和感受其中的思想與美,那真是一件賞心悦目之事。今天,我們師生共同體會到了!

回顧我們今天欣賞《春》的過程,並思考一些問題,彼此分享。寫出兩三點收穫。

1. 因為課件的導入環節中插入了音樂,在導入部分欣賞圖片

時,應注意及時把音樂關上,以免授課的其它環節受到影響。

2. 本節課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從教學效果看,知識目標完全達到,能力、發展和情感目標基本實現。

3. 以上從七個方面闡述了“春”這一節課的有關設想,不足之處,請老師批評指正。

説課稿 篇2

《“紅領巾”真好》説課設計重點從教材分析、教學理念、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教學流程這幾個方面進行説課。

一、 説教材

《“紅領巾”真好》這首小詩猶如一幅清新動人的畫卷,置身其間,彷彿看到晨曦下小鳥正唱着快樂的歌,梳理着漂亮的羽毛,無憂無慮地嬉戲着。可愛的小鳥能為林中樹木看病。紅領巾們來到林中,給小鳥安家,樹木牌。小鳥在枝頭高唱:“紅領巾真好!”短短三段文字表達了保護益鳥,保護生態環境的觀念,並啟發學生用實際行動愛鳥護鳥。課文插圖形象傳神,意境高遠。語言優美生動,富有情趣,內容通俗易懂,適合低年級學生閲讀,易於喚起他們的共鳴。

二、説學情

二年級的孩子經過一年多的學習,已對識字方法、朗讀方法有一定的瞭解和掌握,因此,運用多種方法激勵孩子們與文本共舞,讓識字與閲讀有機融為一體,引領孩子自主靈活隨文識字,成為教學的重點。

三、説教學目標

根據研修學習教學目標專題的學習,我認真研讀教材,確立了以下目標:

1、運用多種方法認識“嘰、喳、躍、稜、巢、嶄、牌”8個生字。正確、規範地書寫“嘰、喳”2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小鳥的活潑可愛和人與自然的和諧。

3、初步讀懂文章內容,樹立保護小鳥的意識,激發關愛生命的情感。

學習重點難點:

重點是利用多種方法識記本課生字。難點是多種方法識字與閲讀的有機結合,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激發關愛生命的情感。

四、説教學理念

1、《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帶頭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為此,應給學生充分的獨立探索的空間。當然,二年級學生達到這個目標還有點難度,需要教師認真引導。

2、發揮詩歌利於朗讀的優勢,採用多種形式讀,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

3、識字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之一,教師要用多種方法,激發學生識字興趣,引導學生自主靈活隨文識字

五、説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讓學生説説喜歡哪些動物?為什麼?出示小鳥圖片,談話式導入新課:你們喜歡小鳥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和小鳥有關的課文。

2、以課題為突破口展開教學

讓學生讀題、質疑:為什麼加引號?為什麼説紅領巾真好?以此為教學的切入口,激起學生的閲讀興趣展開教學。

(二)初讀課文,掌握生字詞

讓學生帶着問題自由讀課文,出示詞語,看學生掌握情況如何。然後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朗讀。

(三)再讀課文,答疑解難。

本文通過展現一隻只快樂、機靈、活潑的小鳥和一羣心地善良聰明可愛的`“紅領巾”之間和諧相處的美好情景,告訴我們要有愛鳥、護鳥的意識。

教學時,先讓學生研讀第三小節,體會小鳥為什麼誇“紅領巾”真好?。再研讀第一、二節,體會“紅領巾”之所以這樣愛護鳥是因為它們可愛、機靈、活潑,還會捉蟲。這一設計打破了傳統閲讀教學的正常順序,與導入的問題相銜接,顯得自然。

1、閲讀第三節,學習“巢、嶄、牌”三個生字,答疑解難

(1)學生自由讀第三節。

(2)讀後討論讀課題後自己題出的問題,對重點句隨機進行有感情地朗讀。

(3)讓學生有感情地讀第三節。

(設計意圖:打破傳統閲讀教學的正常順序,與由題生疑的導入相銜接。充分挖掘學生自讀自悟的能力,引導學生自能讀書,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堅持以讀為本的思想,多種形式的讀書加強了學生對課文內容和感情的理解和感悟。

2、學習第一、二節,學習生字“嘰、喳、躍”,理解少先隊員們為什麼要這樣做。

(1)教師啟發思考:少先隊員們為什麼要這樣做呢?請同學們讀讀第一小節,找找原因。從哪幾個詞語中可以看出小鳥的可愛?(利用課件演示小鳥的鳴叫聲)指導學生朗讀,讀出小鳥的可愛。

(3)少先隊員單單因為小鳥可愛就保護它們嗎?還有什麼原因呢?請同學們讀讀第二小節。從哪些詞語中可以看出小鳥很機靈?通過學生做“撲稜稜”的動作,理解小鳥的機靈。

(4)小鳥們忙着幹什麼呢?(小鳥捕捉害蟲,保護翠綠的樹苗。)出示益鳥的圖片,瞭解啄木鳥的知識,激發學生愛鳥、護鳥的情感。

(四)鞏固生字,拓展昇華

1、採用 “送小鳥回大自然”遊戲鞏固生字,

2、學生觀察生字“嘰、喳”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老師範寫,學生臨寫。

4、拓展閲讀《我愛小鳥》。

(設計意圖:寫字指導時,要求學生觀察字的間架結構以及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這種自主、個性化的識字教學,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寫字水平和觀察能力。)

説課稿 篇3

説教材:

《共工怒觸不周山》是人教版語文教材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單元選取的是關於探險的文章,重在體會人類對未知的探尋和對自身的挑戰,學習英雄的偉大精神。《共工怒觸不周山》是一則神話故事,文章篇幅短小,僅46個字就完整地講述了共工與顓頊相爭為帝的故事,塑造了共工“堅強不屈”“勇於挑戰”“不怕犧牲”的英雄形象。文章的.體裁是神話,教學中讓學生回顧神話特點,感受遠古人民豐富的想象力,領悟神話曲折地反映了原始部落間的激烈鬥爭和自然界的鉅變這一深刻內涵。

根據以上教材分析,我設定以下三維教學目標。

説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利用課文註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正確掌握句中的停頓,理解掌握文章的主旨;積累文言詞彙。

2、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與翻譯課文,培養學生的自學文言文的能力。通過想象,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理解文章的主旨,體會古代人民認識、探索大自然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1、朗讀背誦課文,積累文言詞彙。

2、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理解文章的主旨。

3、體會古代勞動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願望和意志,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

説學情:

國中生積累的文言知識並不多,對文言文的理解還有些難度。部分學生認為文言文枯燥無味,對文言文的學習有畏懼心理和牴觸情緒。但這篇文章是一則短小精悍的神話故事,對學生較有吸引力,可抓住神話的特點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在寬鬆的學習環境和討論氛圍中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説教法、學法:

根據對教材的分析、學情的分析,結合當前語文的教學理念,本文的教學可採用誦讀教學法、激發想象法,探究討論法。

誦讀教學法:根據課標要求,對文言文的教學要在多層次誦讀的基礎上,加深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學生在誦讀中積累文言知識,體味故事的深刻意藴。

激發想象法:通過激發學生的想象,開拓學生思維、激發學生濃厚的的學習興趣,並且在想象中豐富了神話的內涵。

探究討論法:採用自主探究、合作討論的方式鼓勵學生活躍思想、開拓思維,使學生成為積極的學習者,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説教學流程:

預習作業:發揮想象,講述這則神話故事。

説課稿 篇4

一、教學過程

1、利用教材導言部分給出的《東方朔上奏圖》,製成一張幻燈片,呈現給學生,請學生觀看圖片,討論:目睹圖中所繪情景,你有何感想?

意在引發學生的思考:沒有紙張,人類的生活實在是不方便;以往的書寫材料,如竹簡太笨重,而絲帛又太昂貴了,進而過渡到對“造紙術的發明與改進”的學習。

2、多媒體先後呈現《甘肅天水出土的紙》和“蔡倫像”,告訴學生以上難題最終在西漢時得以解決,這是我國最早出現的紙。後來,東漢的蔡倫又改進了造紙術,這就是改進造紙術的蔡倫。大家想不想知道蔡侯改進的紙是什麼樣的?請大家到教材中找一找蔡倫改進後的造紙術所用的原材料有哪?想一想“蔡侯紙”有哪些優點?

意在使學生掌握造紙術發明與改進的基本史實。

3、探討漢代造紙的過程,利用教材中給的造紙工序圖製成幻燈片,用演示漢代造紙示意圖,請學生説一説漢代造紙的主要流程。意在呈現過程,形成表象,使學生了解漢代造紙的主要工序。

4、演示造紙術對外傳播示意圖,探究造紙術發明及向外傳播的.意義。學生交流發言。意在引導學生了解造紙術向外傳播的過程,並理解造紙術發明的重大意義。

播放視頻片段“蔡倫改進造紙術”,讓學生進一步瞭解蔡倫改進造紙術的意義,讓學生在視聽中強化認識。

5、請學生拿出事先準備好的舊綢子(或舊布)和一塊木板,用毛筆在上面每人寫一句唐詩,然後再用紙寫同一句唐詩,並説説書寫後的感受。

意在讓學生在臨摹的過程中,通過對比的方式,真切感受到紙的發明大大便利了人們的書寫,體會到紙的發明對人類的意義;同時,也可以緩解學生緊張的學習狀態。

二、難點敲擊

1、提問“除了造紙術外,秦漢時期還有哪些突出的科技成就?”學生回答後,教師引導學生注意《九章算術》的內容。

意在幫助學生梳理本課的知識點,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同時,也為了幫助學生弄清《九章算術》所取得的突出數學成就。

2、多媒體顯示地動儀復原模型和震動示意圖,並請學生據此想象地動儀工作的原理。

意在幫助學生理解地動儀工作的原理,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想象能力。

3、告訴學生以上僅僅是大家的猜想,那麼大家的猜想結果如何呢?下面讓我們一起觀看地動儀震動原理動畫,來印證一下我們的猜測結果是否正確。多媒體播放地動儀震動原理動畫。

此環節意在演繹原理,啟發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突破學習難點。

4、提醒學生注意“地動儀是在地震發生之後測定地震方位的儀器”,那麼這樣一個儀器的問世究竟能有多大的社會價值呢?請看專家評點。播放視頻片段“張衡地動儀”。

意在使學生認識張衡衝破神學迷信思想的束縛,製造出地動儀,具有進步意義,張衡的地動儀的發明顯示出我國古代科學家非凡的創造力,同時對後世科學家的發明具有啟迪作用。

三、模擬表演

1、多媒體顯示華佗和張仲景的畫像,請學生根據課前收集到的名醫的信息,講述兩位名醫的故事。

意在讓學生在講述的過程中,識記知識點,同時也為培養學生收集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2、播放五禽戲中《熊戲》片段。告訴學生五禽戲是一套運動保健療法,通過模仿虎、鹿、熊、猿、鳥五種動物的動作和神態,達到強身防病的目的。這是五禽戲中《熊戲》片段,誰能給大家模仿表演一下,只模仿一兩個動作也可。

設置此環節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在緊張的學習中稍適放鬆,另一方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同時還可以使學生意識到我們的先人是頂頂智慧的,他們老早就已經注意自我保健了。

四、課堂小結

多媒體顯示如下表格,供學生填寫。

人物

成就

影響

科技

數學

天文

醫學

意在幫助學生歸納本課的知識要點,同時也為使學生掌握秦漢時期領先世界的科技成果。

五、教學反饋

課程標準指出:“歷史教學評價應以學生綜合素質為目標,採用靈活多樣的評價方法,注重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的全程評價。”因此,我結合課後題製作了兩張幻燈片,一張取名為鑑寶,一張喚名為史海揭謎,以此兩片來檢測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

1、鑑寶

多媒體顯示兩幅《孔子聖蹟圖》,讓學生鑑別哪一幅是真的。學生小組討論發言。意在通過“鑑寶”活動,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同時檢測學生對造紙術發明等知識點的掌握情況。

2、史海揭謎

多媒體顯示探究問題:

史書記載,華佗讀了《傷寒雜病論》後高興地説:“這真是救人的書啊!”可208年,華佗還是被曹操殺害了。想一想,華佗説過這句話沒有,為什麼?

學生小組討論,彙報交流結果。

意在通過史海揭謎,檢測學生對秦漢時期著名的醫學家華佗被害的史實以及造紙術的傳播等知識點的掌握情況。

六、作業佈置

作業是:説一説秦漢時期領先世界的科技成就有哪些?

意在通過此題達到歸納本課學習要點並複習鞏固的目的。

最後,説説預期的教學效果。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將會輕鬆地掌握本課的歷史知識,如造紙術的發明與改進、《九章算術》、地動儀、張仲景和華佗等基本知識點,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獲取信息與加工能力、歸納總結能力將會得到提高,學生認識事物的深刻性將增強。

我的説課完畢,謝謝大家。

説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人文性極強的作品,雖然沒有華麗的辭藻,但在平凡樸實的語言中,體現出“人們應該尊重並關愛殘疾人等特殊羣體”這一鮮明的主題。如“花展上沒有刻意培育的名貴品種,所有的花卉都儘可能讓它們呈現本來的自然狀態。新西蘭人尊重一花一草,平等地對待所有的生命,由此可見一斑。”一句,頗耐人尋味。不培育名貴品種,告訴我們新西蘭人對於生命的尊重,即使是面對植物,也要“呈現它們本來的自然面貌。”同時,為下文的昇華主題打下伏筆,對於“生命的尊重”,不僅僅是尊重花草,更是尊重每一個人。課文先寫新西蘭人的眼中花展的重要程度——“人人都不想錯過”然後寫花展的傳統——“提前一天向一些特殊羣體開放”,由此展現出新西蘭人“尊重關愛殘疾人等特殊羣體”的優良傳統。之所以在“正式對公眾開放的前一天”是要讓這些特殊羣體和正常人一樣欣賞到花展,之所以“只對特殊羣體優先開放”是為了他們不受擁擠和打擾。其中描寫了特殊羣體的人們參觀花展的感人場景。“不可抵擋的生命的尊嚴”和“春天”説明這些人儘管是病弱的,但是卻應當同樣擁有享受生活的美好的權利,點明中心,值得回味。

二、教法學法設計

二期課改的內涵是要讓課程適應每一位學生的發展,讓課堂真正成為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園地。二期課改給我們帶來了新的理念、新的課程,更給我們教師的發展、學生的發展創造了機遇。我們在教學中必然會有所創新、有所創造,必然會摸索乃至形成新理論指導下的新的教學形式、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使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一)創設情景 導入新課

課的導入,猶如文章的鳳頭,小巧玲瓏,它能在極端的時間內,安定學生的情緒,誘發學生與課文學習相應的感情,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讓他們帶着強烈的求知慾、孜孜以求的心理進入學習的情境中。上課伊始,利用兩分鐘新聞播報這個小小版塊,先讓學生交流課前蒐集的信息。這種自由表達,不但培養了學生的信息素養,更重要的是調動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然後,大屏幕上出現了一幅幅新西蘭美麗的風光圖片,加上老師繪聲繪色地講述,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師生的互動,成功的導入,對學生起着先聲奪人、先入為主的作用。一開始就像磁鐵一樣把學生的心牢牢吸住,激發起學生學習的強烈興趣,使課堂成為一個巨大的磁場。

(二)質疑交流 深化認識

美國的布魯巴克認為:“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讓學生自己提問題。”學生能自己質疑提問,説明學生進入了自主學習狀態。教師通過讓學生自己提問來組織教學,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索、為他們創設動腦、動口、動手、釋疑解難的機會;通過個體與個體、個體與羣體、羣體外向學習法等形式的交流,培養獨立思考、商討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本堂課中主要圍繞兩個大問題來展開,1是一花一草已經表示所有的'花草,所有的生命還包括哪些呢?2是花展有一個傳統,就是它在正式對公眾開放的前一天,只對一些特殊羣體優先開放:殘疾人、智障者和老年人,以使他們不受擁擠和打擾。你們有什麼疑問嗎?第一個問題由老師扶着學,第二個問題放手讓學生去學。學的過程中,老師不斷地提醒學生拿起筆圈圈畫畫,在不懂的地方打上記號,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好習慣。在交流整理問題中,幫學生歸納提問的訣竅:提一些有思考價值的問題。 學生有了疑問,再經過幾個問題由淺入深,由表及裏的思考,議論,問題解決了,課文也學懂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得到了發展。這樣,既使學生學懂了課文內容,又訓練了學生的思維,使他們逐步學會思考,學會發現,由思生疑,由疑促思。

(三)讀有所感 讀有所思

單一的朗讀訓練形式會使學生厭倦、注意力分散。所以,我們在進行朗讀訓練時,要結合實際需要和教材的特點,採用多種多樣的方式進行訓練,如齊讀、指名讀、引讀、自由讀、略讀、精讀、配樂讀等。如配樂感情朗讀課文最後一節,隨着美妙的音樂,或激昂、或舒緩,使學生把書本中的文字轉化成了生動的畫面,感情自然流露其中。 此外,還開展各種朗讀競賽,激發學生的興趣。如小組賽讀、男女生賽讀、甚至與教師賽讀,鼓勵每一位同學,只要多練習,便一定能取得進步,超越別人。把朗讀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訓練到位,通過朗讀深刻地理解課文內容。

説課稿 篇6

一、 説教材

《植樹的牧羊人》是法國著名作家讓·喬諾的繪本名作,講述了一個孤獨的牧羊人,憑藉自己一雙手,幾十年如一日在貧瘠荒原頑強地種樹,最後將荒原變成綠洲的故事,表現出牧羊人的頑強毅力和無私大愛。單元人文主題為“人生之舟”,所選課文都是關於人生的,力圖引導學生初步思考人生問題,懂得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從這個角度來説,本課承擔着達成單元目標的重要任務。

二、 説學情

隨着信息化時代的發展,獲取信息的途徑越來越多,學生的視野也隨之越來越開闊,七年級的學生已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因此,通過自主閲讀初步把握這篇的大意應該是沒有太大難度的。但是,文中牧羊人幾十年如一日在孤獨的困境中堅持種樹的毅力以及這種行為的意義,要讓學生充分理解,必然存在人生閲歷和文化積累上的限制。此外,對於這樣篇幅較長的作品,如何循序漸進地深入理解人物精神內涵,在學習方法上,還需要教師的適時引導。

三、説目標

新課標要求:課程目標要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來考慮。三者相互滲透,融為一體。目標的設計着眼於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根據課標理念,結合課文和學情,制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

學會運用圈點勾畫法默讀課文,理清作者思路,把握整體內容;(教學重點)

【設計理念:課標中明確提出,國中階段的學生,要養成默讀習慣,有一定的速度,擴大閲讀範圍。本單元教學目標之一即為培養學生的默讀能力。】

2、過程與方法:

合作闖關,共同探究牧羊人的形象,感知牧羊人的精神內涵。(教學重點)

【設計理念: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創設有利於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環境。】

3、 情感態度價值觀:

理解牧羊人行為的意義,懂得做一個主動擔當、樂於奉獻的人。(教學難點)

【設計理念: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

關於教學重點:

為突出重點,學習過程中教給學生默讀的方法,指導他們以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從荒原前後變化中探尋“奇蹟”發生的原因,由淺入深地感知牧羊人的精神。

關於教學難點:

為突破難點,我將展示繪本中荒原被改造前後的圖片,讓學生圖文結合,深刻認識牧羊人行為的意義;通過精讀文本,合作探究,感知牧羊人精神內涵,並通過給牧羊人寫頒獎詞的環節,完成情感體驗上的提升。

四、説學法

根據新課標理念,我主要選擇以下教學方法:

1、 課前預習法

課標提出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自覺預習是其中重要一環。為此我製作預習學案,引導學生進行課前的自主預習。

2、 默讀精讀結合法。

對於本文這樣篇幅較長的,適宜採用默讀的方式來把握大意。對於七年級學生來説,要教會他們默讀的方法,逐步提高他們默讀的速度和效率,為後面擴大閲讀視野、讀整本書創造有利條件。對於內涵、主旨的理解,則宜以精讀的方式來達成目標,對文本進行細緻解讀,在閲讀中形成自己的體驗和感悟。

3、 合作闖關法:

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倡學生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學習。為此,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力闖關,人人蔘與,學優生帶動學困生,儘量使每個孩子都能在有趣的學習中感受快樂,獲得進步。

五、説流程

根據設計,教學流程如下:

(一) 導入環節

多媒體展示繪本《種樹的男人》中荒原前後不同景象的圖片,激趣導入。

導語:一個孤獨的牧羊人,數十年如一日地在荒原上種樹,憑着自己的一雙手,種出了一片森林,創造了令人驚歎的奇蹟。讓我們一起走進讓·喬諾的繪本故事《植樹的牧羊人》,認識這位在作者心裏和上帝一樣偉大的牧羊人。

【設計意圖:用原作中的圖片對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簡潔卻飽含感情地地介紹《植樹的牧羊人》,將學生引入課文情境。】

(二)合力闖關

闖關説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按多媒體顯示的任務卡進行團隊合作闖關。每個小組在每一關根據完成任務的情況獲得不同數量的星星,闖關結束後獲得星星最多的小組為冠軍小組。

第一關:我快故我行

任務:以較快速度默讀全文,説説主要寫了什麼內容。(根據默讀,在下面橫線上填寫合適的詞語。)

(誰)在 (哪裏)幾十年如一日的 (什麼事),把荒漠變為 ,讓住在這裏的人過上了 的生活。

學法指導:

(1)默讀的時候,不出聲,不動脣,不指讀,不回顧,一氣呵成讀完全文。

(2)不動筆墨不讀書,用筆圈畫出你認為關鍵的詞語或者句子

【設計意圖:鍛鍊學生的默讀能力,要求學生以較快速度默讀全文,掌握課文大意。鑑於課文篇幅較長,七年級學生思維能力的侷限,本關任務適當降低了難度,以填空的形式考察學生對課文整體內容的把握。】

第二關:我思故我明

本關分為三個學習任務。

任務一:文中着重寫了“我”幾次見牧羊人?分別看到了什麼景象?

闖關要求:(1)在文中找出三見牧羊人的時間,據此找到三見牧羊人的相關段落,用自然段序號標示起止。(2)默讀相關段落,找到描寫不同景象的句子,然後小組裏推選三個同學,分別朗讀三次見到的不同景象,最後集體提煉一些關鍵詞來概括,並寫在答題板上。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快速閲讀,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並通過精讀課文相關段落,提取信息。這也是本單元的學習重點之一。】

任務二:牧羊人種樹的過程容易嗎?他經歷了哪些困難?(學生可能出現的答案:悽慘的身世、孤獨的心情、

惡劣的環境、艱難的過程)

任務三:你覺得牧羊人有哪些地方是你最佩服的?

(學生可能説到的要點:孤獨中的平靜堅強、生活中的認真專注、幾十年如一日的執着堅守、面對惡劣環境的頑強毅力、不圖回報的無私大愛)

【羅素曾經説過:“被動地接受老師的智慧,這種習慣對一個人的未來生活是一種災難。”新課標也指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文本解讀裏,教師只是逐步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根據闖關任務進行自主解讀,層層深入的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重視他們的主動思維和情感體驗,不以老師的分析講解代替他們自己的'閲讀理解,在學生充分的自主思考後再進行小組交流,在探究式學習中達到鍛鍊語文素養的目的。】

第三關:攜手凌絕頂

任務:如果牧羊人被評為“感動世界的好人”,請小組合作,為牧羊人寫一段頒獎詞。(多媒體展示我國種樹老人楊善洲的簡介及頒獎詞,教師簡析引導,學生獨立創作後展示成果,教師示範自己寫的頒獎詞。)

【設計意圖:通過為牧羊人寫頒獎詞,讓學生對其精神內涵產生更深的認識,情感體驗上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同時,通過學生的自主創作和教師的示範創作,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課堂小結

一個普通的老人,在幾十年的時光裏,堅持以微薄的力量去改變惡劣的自然環境,這是多麼艱難的過程!憑藉頑強的毅力,他做到了。而更難得的是,做這一切的時候,他從來沒有想過自己可以得到什麼,也正因為這份無私的情懷,才能使他無比專注地朝着自己的美好理想努力,他成功了。造就了森林,健康了自我;美麗了世界,幸福了眾生。我想,我們都不是上帝,沒有神一樣的力量,但是隻要心存美好的願望並長期不懈的去努力,我們同樣可以創造屬於自己的奇蹟!

【學生經過充分自主的合作探究型學習,基本達到學習目標,教師作為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在最後進行課堂小結,提升學生對課文內容的認識,鞏固對人物精神的理解,將課文內容轉化為自己的人生感悟。】

(四)佈置作業

課後查找並閲讀我國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科學家屠呦呦的資料,寫一段文字談談自己的感想。

【設計意圖:拓展延伸,讓學生由課本走向生活,拓寬他們的思維,讓語文走向更廣闊的空間。】

六、説板書

我將板書整體設計為一棵樹的形狀,既契合了本文“種樹”的內容,又使人物精神內涵以藝術化的形式集中起來,使學生對這節課的學習形成整體概念,留下深刻印象。

説課稿 篇7

一、學生分析

剛進校的一年級小朋友絕大多數接受了良好的學前教育,10以內數甚至更大的數對小朋友來説並不陌生,但他們對數的實際意義的理解還不是很清晰。除此之外,部分學生在學前還不同程度地學會了1~10各數的書寫方法,具備了較好的知識經驗,為新課的教學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二、教材分析

“文具”一課是第一單元“生活中的數”的第五課時。如何從生活中抽象出數的概念,本節課起着重要的作用。教材藉助與學生學習息息相關的文具用品這一情境,通過找朋友的活動,使學生能正確數出數量是6~10的`物體的個數,初步體會到數都是從實際中抽象、概括出來的,體會到數與實物的對應思想。在此基礎上,教材再通過數一數自己鉛筆盒裏的文具、寫一寫、説一説、畫一畫、填一填等數學活動,使學生掌握6~10各數的書寫方法,逐步讓學生體驗實物、符號、數字之間的聯繫,掌握數數的方法,建立數感。教學中要注意在學習活動中給學生充分運用數進行表達與交流的機會,使學生進一步感受數與生活的聯繫以及學習數學的愉悦。

1、教學目標

(1)能夠正確地數出數量是6—10的物體個數。

(2)學會6—10各數的讀寫方法。

(3)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的活動中感受數學的樂趣。

2、教學重難點

重點:正確讀數、數數。

難點:正確寫數。

三、教學手段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我採用情景教學法,利用動畫課件和數字卡片等來指導教學。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老師剛剛得到一個消息,淘氣家新開了一家店,淘氣想邀請大家一起去看一看(課件),這就是他家商店所要出售的商品,大家能給這些商品取個名字嗎?……文具(板書課題)。

它們都叫做文具,請你仔細看一看,這個商店都賣哪些文具?現在請同學們打開數學書10頁,數學書上出現了我們的數字朋友6,7,8,9,10。請小朋友們用自己的方法數一數,連一連?(學生做一做)

老師在屏幕上也請出了數字朋友,誰願意把你的方法跟大家説一説呢?哪一種文具的數量是6?7?8?9?10?(回答時説一説你是怎麼數的?)大家數的非常的棒!

(設計意圖:讓學生先獨立進行思考並練習,然後在全班交流中學會數數,並瞭解到數數的方式方法多種多樣,使學生感受到同一個問題可以用不同的辦法解決,有利於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同時在學習與借鑑中,學生能認真傾聽他人的想法,及時地評價、修正自己的思維方法。)

2、數一數自己鉛筆盒裏的文具。並告訴老師你是怎麼數的?在剛才的活動中,老師看到小朋友們很有次序地在數自己的文具,動作也很快,老師課後會獎勵每人一顆“優”章。

(設計意圖:通過數一數、説一説、寫一寫,把觀察與操作、思維與語言、具體事物與數學符號緊密結合起來,給學生親自動手實踐的機會,讓學生體會到數都是從實際中抽象、概括出來的,就在自己的身邊。)

3、那麼小朋友們再想一想,在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能用6~10這些數字來表示呢?或者你還在哪些地方見過這些數呢?想一想、找一找。

(設計意圖:通過聯繫實際數一數、説一説的活動,營造一種愉悦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展開想像和思維的翅膀,利用原有的生活經驗,學會用數進行表達與交流,理解數的意義,培養數感,進而感受到生活中離不開數學,體會到數學學習的價值。)

二、探索新知

1、我們已經認識了6—10這些數字朋友,你們會寫這些數字嗎?打開書第10頁認真觀察,看一看這些數都是怎樣起筆,怎樣落筆的?在書上描一描,寫一寫。(學生獨立練習寫數字,師巡視指導書寫,糾正學生的書寫姿勢。)

2、誰來説一説在寫的過程中你認為哪個字最難寫?或者你想提醒其他同學在寫哪個數字時要注意些什麼?

(設計意圖:數字書寫的規範是本課教學的難點。由於部分學生在學前班的時候初步學寫了這些數字,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調整了寫字教學,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讓學生經歷碰到困難、提出問題、合力解決問題的全過程,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質疑習慣。)

三、智慧樂園

1、做數學書11頁1和2,(學生先説一説題意,再解答。)

2、做遊戲

(1)找朋友:出示一些物品,請小朋友快速的數出他們的數量,看誰的反映最快!

(2)排排隊:把小動物按照數字的順序排列。

(設計意圖:遊戲是孩子們最喜歡的,將學習融入到遊戲活動中,學生樂此不疲,學習效果良好。這一環節通過師生共同開展找朋友的遊戲,讓學生在遊戲中發現數學知識,感受到實物、符號、數字之間的聯繫,同時體會基數與序數的意義,培養了學生初步的問題意識。)(3)我會數:1~10的數你會數嗎?

在生活中,什麼情況下會倒着數?(火箭發射視頻)現在老師也想倒數這十個數,要求每位同學在我數完前,把桌面收拾的乾乾淨淨,然後坐好姿勢。準備好了嗎?開始。

四、課堂總結

一節課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你有什麼收穫呢?

説課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山東省中職教育規劃教材《語文》第二冊第二單元第三課《哈姆萊特》。本單元的話題是“擦拭理性的目光”,培養學生對生活進行理性的思考。第一單元“構築情感的驛站”展現了人類不同層面的情感世界,本單元則要求學生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進行理性認識。就讀於本學期的中職生,大多已十八歲,對於生活的許多現象,有着他們自己的認識,但往往缺乏理性思考,因此,教師應該引導他們通過賞析《哈姆雷特》的劇情,理解人物的性格,體會思索的魅力,培養善於思考的習慣,這是本單元教學的重點,也是本課在教材中的主旨所在。

本課共需兩課時。第一課時和同學們一起了解戲劇的主要情節,理清人物之間的關係。

我的説課以第二課時的內容為主。

(二)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理解哈姆萊特的性格特點,提高學生賞析人物的能力。

2.過程和方法:分角色朗讀、品味賞析、課本劇表演。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善於思考的習慣,使他們有一雙理性的慧眼和一顆積極健康的心。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理解哈姆萊特的內心獨白。學習哈姆雷特處事(復仇)的理性態度,並進而探究哈姆萊特裝瘋的原因,從而把握其性格特點。

二、學情分析

1.學生對戲劇的情節有着濃厚的興趣,他們很關注戲劇情節的發展、人物的命運,戲劇的衝突等,這一特點易於調動學生閲讀的積極性、主動性。

2.由於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學生對外國戲劇存在陌生感。因此,對劇中人物語言的理解顯得尤為重要。

3.《哈姆萊特》劇本本身在思想上的深刻性,增加了學生欣賞中的'難度。需要教師巧設問題,引導學生討論探究,步步深入。

三、教法學法

根據上述學情分析,設計如下教法學法:

1.採用情境教學和問題教學相結合的方法:第一課時我們圍繞哈姆萊特的“瘋狂”由淺入深的設置了三個問題,使學生能夠從整體上把握這幕戲劇,這節課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自己思考,自己發問,鍛鍊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2.誦讀品味:讓學生在誦讀中體會不同人物的性格特點,尤其要反覆誦讀哈姆萊特內心獨白一段,體會其矛盾複雜的心理,在此基礎上,領會戲劇的語言特點。

3.分組討論探究:對於哈姆萊特為什麼裝瘋、其性格特點等內容,在教師點撥引導的基礎上,要讓學生分組討論,在探究中學會傾聽,學會表達,學會交流,學會合作。

在第一課時的基礎上,為了更好的賞析哈姆萊特這一人物形象,我設計了以下環節進行教學:走進王子、理解王子、對話王子、演繹王子。

四、教學過程

(一)複述情節,走近王子

用幾分鐘的時間,再一次從整體上感知戲劇,為賞析人物作好鋪墊。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採用接力賽的形式,將學生分成四組,根據大屏幕上的四幅畫來複述情節,看哪一組複述得既準確又生動。

(二)聆聽獨白,理解王子

哈姆萊特的“生存還是毀滅”的內心獨白是整個悲劇的核心,反映了哈姆萊特內心的矛盾衝突。這既是本節課的學習重點,又是學習難點。

這一部分的教學我以朗讀為主。人物重點語言師生要反覆誦讀,通過教師範讀——學生跟讀——師生齊讀,師生感情達到共鳴,學生和文本感情達到共鳴。加深了學生對於文本的理解、體會和感悟!通過師生的理解感悟交流,教師提出這樣的問題:

1.哈姆萊特怎樣看待生死?

2.在作出選擇的時候,王子考慮到了哪些問題?

3.在思考與行動的抉擇中,哈姆萊特選擇了什麼?

4.哈姆萊特為什麼要裝瘋?

通過學生分組討論,交流思想,鍛鍊學生髮散思維的能力,不拘泥於課本,從更深層次上加深學生對於哈姆萊特這一世界著名文學形象的理解和感悟。各小組都有不同的意見,學生各抒己見之後,教師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教材,理解哈姆萊特如何由一個快樂的王子——憂鬱的王子——悲劇英雄。共同討論解答問題。

1.學生可以結合課本自圓其説。(生存太痛苦,毀滅更痛苦)

2.不是懼怕死亡本身,而是懼怕“靈魂不死”。死不是痛苦的結束,而是痛苦的延續等。

3.王子選擇了行動。

4.隱藏在瘋狂裏面的是思索,裝瘋是為了麻痺敵人,裝瘋是為了弄清真相,裝瘋是為了等待復仇的時機。哈姆萊特看似瘋狂,實則清醒!

暢所欲言:恩格斯説:“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你眼中的哈姆萊特是怎樣的?教師適當引導,學生各抒己見,鼓勵學生亮出自己的思想,發表自己的見解——正所謂:幼稚的思想總比沒有思想好,偏激的觀點勝過一切不假思索的結論。思考讓我們成熟,讓我們深刻,讓我們個性迴歸,引我們走向真理。

這樣做摒棄了以往戲劇教學中對於人物的單一評價,而是讓學生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給學生留下了更廣闊的思考和想象空間。

情感激發:屈原曾説過:“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這正可以説明哈姆萊特在顛倒混亂的時代和社會中保持着一顆理性而純真的心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並試圖改變那個社會,知其不可而為之,確實難能可貴!一個善於思考的人會是一個智慧的人,一個善於思考的民族將會是一個騰飛的民族。以此激發學生情感的共鳴,鼓勵他們善於思考,培養美好的品性,有一雙理性的慧眼,有一顆積極健康的心,做一個純粹的人,一個高尚的人,有益於社會和民族的人!

(三)真情告白,對話王子

如果你是王子忠誠的朋友或隨從,你會如何勸慰他,理解他,支持他?通過模擬對話,使學生理解哈姆萊特在復仇中的思索、痛苦和憂鬱,並進而理解王子裝瘋的原因。

(四)情動於衷,演繹王子

課本劇表演,讓學生進入角色,設身處地體味人物的心理活動及莎翁的語言,通過對話、獨白、表演,自評和互評,將課堂推向小高潮。

五、佈置作業

1.寫一寫:請你以《我與哈姆萊特》為題,展開聯想與想象,寫一篇300字的小文章。(面向全體學生,鞏固、落實知識能力目標。)

2.讀一讀:從《哈姆萊特》《李爾王》《奧賽羅》《麥克白》《羅密歐與朱麗葉》中任選一部作品讀一讀,感受莎士比亞作品的藝術魅力。(結合學生興趣,體現“大語文觀”)

六、課後反思

教學的過程就是學生積極參與、大膽言説、主動提問、合作探究的過程,教師要在其中扮演好組織者、引導者的角色,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我的教學設計就是基於這樣的理念。

説課稿 篇9

一、關於教材:

1、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20以內的退位減法》第一課時:十幾減九。

2、教材簡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10以內減法的基礎上進行的,而且十幾減九是20以內退位減法的第一課時,學生對於20以內的退位減法的基本思維方法還沒有建立起來,所以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學會計算方法。通過系統學習十幾減九的計算方法,為十幾減幾的學習構建基本的學習思路。

3、教學目標: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⑴知識與技能:通過對問題情境的探索,使學生在已有經驗基礎上自己得出計算十幾減9的各種方法;通過比較,使學生體驗比較簡便的計算方法,並能熟練地計算。

⑵過程與方法:學生通過經歷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過程,感受20以內退位減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重視算法多樣化,培養創新意識和思維的靈活性。

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興趣,體驗探索與創造的快樂。

4、教學重、難點:

為了使學生能比較順利地達到教學目標,我確定了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探究算法,正確計算;教學難點:理解算理,在自我反思的基礎上建立自己的計算方法。

二、關於教法:

從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認識規律出發,為了更好的突出本課的教學重點,化解難點,我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創設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學習數學知識。

2、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3、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三、關於學法:

依據新的課程標準,必須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本節課在學生學習方法上力求體現以下三個方面:

1、在具體情景中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和初步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探索的成功、學習的快樂。

2、通過靈活、有趣的練習,鞏固計算方法,提高計算技能。

3、聯繫生活實際解決身邊問題,體驗數學的應用,促進學生的.發展。

四、關於教學程序

接下來我將從以下四個環節向大家闡述對本節課教學程序的設計: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在導入環節,我設計了“找夥伴”的遊戲。遊戲目的是複習9加幾的知識.我首先選擇8位學生起立,分別扮演“11—18”八個數字娃娃.我扮演“9”。我分別走到8位學生面前,説:“我和誰相加才能得到你?”相應的學生回答後,根據答案的對錯,全體學生給予相應的評價,並一起説出算式.

通過這樣設計不僅為學生學習十幾減9在知識上做好準備,而且在計算思路上做好了鋪墊.

(二)探索新知

接下來是第二個環節探索新知,在這一環節,我將出示這樣一個例題(出示課件),學生通過對題目的理解以及已有的知識經驗會很快的得出算式:9+2=11。隨後出示11個蘋果圖,問:要從 11個蘋果中去掉 9個,怎樣列式?學生自由討論列出算式,我相應板書:11-9= 。這個算式我們沒有學過,應該怎樣計算?請同學們分組討論,把你怎樣想的説一説.學生通過討論可能有以下結果:

(1)因為 9加 2得 11,所以11減 9等於2。

(2)從圖上看出從11個蘋果裏去掉9個,還剩2個蘋果。

(3)把9分成1和8,先用11減1再減8,得2。

(4)把11分成10和1,先用10減9得1,再用剩下的1加1得2。

最後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

通過直觀圖和加減法算式的對比,滲透加減法之間的關係,使學生明確用加算減的計算思路.同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知識基礎出發,找準了新知識的起點,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

根據對學生掌握情況的初步瞭解,我將繼續出示以下三個練習,鞏固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根據學生的回答,我相應板書以下三個算式:12—9 15—9 13—9 之後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解決這三個問題。最後讓學生總結這四個算式的特點,繼而出示本節課的課題:十幾減九。

這一環節,旨在讓學生在具體的問題情景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然後通過動手實踐,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決問題。在親身經歷探究知識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自己的想法,掌握自己認為好的計算方法,自覺地構建退位減法的基本思路。

(三)鞏固反饋

在這一環節我設計了形式各異的練習(出示課件),因為練習是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的重要手段,針對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有層次、有針對性地設計上述練習,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鞏固基本的計算方法,提高計算的技能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進行拓展練習,可以深化教學內容,培養思維的靈活性。

(四)課堂小結,激勵評價

在本節課最後讓學生自己説説這節課的你學到了哪些新的知識?這樣設計既是對本節課所學知識的回顧與整理,又可以培養學生的概括表達和自我評價能力。

(五)板書設計

十幾減9

9+2=11 11-9= 12-9=

15-9= 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