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必備】七年級語文説課稿四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3.13W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説課稿編寫工作,説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那麼優秀的説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七年級語文説課稿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必備】七年級語文説課稿四篇

七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本課安排在七年級第一冊第六單元。本單元以“奇思妙想”為主題,符合國中學生年齡小、愛幻想的特點。《七顆鑽石》作為本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體裁為童話,體現了本單元訓練重點,深得學生的喜愛。

《課程標準》中對這種體裁的教學要求是:學會初步鑑賞文學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浯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體會其藝術表現力,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能受到一定的感染和啟迪。這篇文章篇幅短小,情節簡單,但“愛”的主題非常鮮明。學生在感知課文“愛”的同時,可以讓學生以課本為引子,感悟生活,關注社會。

學生在賞析本課的過程中,需解決以下四個問題:

1、瞭解作家作品及相關知識;

2、瞭解童話的概念,掌握想像的特點:

3、讀懂故事,理解本課的寓意:

4、感受生活中的關愛,樹立正確的“愛心”觀。

由於聯想和想像在上一課《天上的街市》中已重點學習過,而對於作家、作品及相關知識、童話的特點、故事情節等內容,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查找資料就能解決。因此我認為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自主地感知、並理解童話的寓意,教學的難點是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的關愛,樹立正確的“愛心”觀。

二、説教學過程

(一)親近文本。

即以興趣為先導,引導學生自主地學習文本,明確學習本課的目的,主動查找、收集與文本相關的資料,為與其他學生的合作交流作好充分的準備。

1、指導學生預習,要求學生各自設計認為最符合本課特點的預習卡。

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我以學生熟悉的童話故事《小紅帽》為引子,引發學生對童話的興趣,激發學生課前預習的積極性。為了充分挖掘藴涵於學生本身的教學資源,我要求學生自己設計預習卡,整合自己的預習成果,並對設計出色的學生給予獎勵。通過學生交流,讓學生獲得與他人分享勞動成果的快樂,又感受到做小教師的自豪,也有利於學生間的取長補短,使自主與合作落到實處。

2、在學生預習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提出本課的學習目標,教師進行梳理,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瞭解童話的特點,學會運用聯想、想像的表現手法。(知識和能力目標)

(2)學會自制預習卡,學會確立學習目標。(過程和方法目標)

(3)感受、理解生活中的各種愛,樹立正確的愛心觀。(情感與價值觀目標)

親近文本這一教學環節以興趣為起點,教師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不斷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為過程,達成強化學生的預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不斷積累的習慣,拓展學生知識面的目的,又為下一步走進文本、展現自我作了充分的準備。

(二)走進文本。

即在指導學生了解了文本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走進文本,探尋文本的主題,挖掘文本的內涵。我在這個環節中,始終把自己定位在課堂情境的創設者、學生思想的引路人這個點上,而學生則作為課堂的主體,不斷與他人分享自己的勞動成果,與他人交流合作,探究文章的深刻內涵。這個過程我把它分成兩個環節:

1、充分利用多媒體這一現代化教學手段,在課前播放以“愛”為主題的歌曲《同一首歌》,配以“愛心”畫面,讓學生在輕鬆、愉悦的心境中進入課堂。

2、感知課文,我設計了聽、議、找、導、悟五部曲。

聽:就是以有啟發性的音樂《星空》為配樂,請一位同學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其他同學聽。(這樣給學生感知課文的時間和空間,愉悦的欣賞文本)

議:就是聽完朗讀後,讓學生結合朗讀者的朗讀和文本內容談自己的感受。(給學生説話的機會,發表自己對文本的看法,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找:就是讓學生到文中找自己剛才所談感受的依據,探尋文本的主題。(這樣能引導學生養成言之有理、言之有據的習慣,又始終扣住語文姓“語”,語言是一切活動的根源這一點,讓學生感悟主題的同時不忘語言的魅力)

導:引導學生由已知走向未知,調動已有的感知,去理解文本的內涵,即讓學生展示已知的大熊屋座的相關知識,並講述它的主體北斗七星的實際用途,在這個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

悟:就是讓學生感悟文章的主題,挖掘文本的內涵。讓學生調動已知,積極地探尋,大膽地想像,充分地討論,教師則作為細心的傾聽者,整合學生思想的閃光點,形成本課的板書,突出文章的重點。從而完成第二環節的教學任務。

走進文本這一環節,讓學生的學習始終處於主動和獨立的狀態,生與生的合作不斷閃現思想的.火花,學生的個性和思維得到充分展現。而教師的傾聽和適時點拔,又讓學生的自主學習保持了科學性和有效性。(三)超越文本。即教師是教材的使用者,課程的建設者、創造者,教材只是教學的材料,來源於現實生活,我為學生創設了由教材走向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在互動中走出教材,走向生活,關注社會。我在這一環節中以學生交流合作、自主探究為主,教師則作為學習的夥伴參與到學生的交流中去,讓生與生、師與生共同交流,共同探究。

欣賞:請學生欣賞教師製作的“愛”為主題的FLSH動畫(老師可結合畫面有感情誦讀以下幾句話:愛是雨露,一旦消失,我們將無法生存;愛是友誼,一旦擁有,你將不再孤獨;愛是幫助,一旦失去,你將四處碰壁;愛是理解,一旦擁有,我們會無比幸福;愛是行動,一旦付出,你將收穫快樂。讓學生感受到身邊各種類型的愛——大自然對一切生靈的關愛,各種生物之間真誠的友愛,異性之間真摯的情愛,父母對子女偉大的母(父)愛,人與人之間無私的關愛……又為下一步學生的討論做了無言的指點)

探討:全班同學以四人小組的形式交流蒐集到的關於“愛”的美文、圖片,結合生活實際談自己的感受,並運用聯想、想像描述自己感受到的生活中“愛”的場景。(配以《星空》音樂,讓學生在輕鬆、愉悦的氛圍中交流、探索)然後各小組選派代表發言,全班交流,教師則作為學習夥伴參與到小組的討論中。(這一環節讓學生由一文聯繫到多文,由課堂走向生活,由他人的感受引發自己對生活的思考,同時也能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的習慣,師生共同達成教學資源的共享)。

運用:作為課堂的延續和補充,我設計了以下兩個題目作為課後作業:

1、設計一張以“愛”為主題的賀卡,送給你愛的人。

2、你的星座是什麼,你能為自己的星座寫一個美麗的童話嗎?(讓學生的課堂思考延續到課外,讓學生的課堂激情成為課後的行動。全課在學生熱烈的討論,激烈的爭辯中結束。結束時配以音樂《愛的奉獻》為學生課後的行動作無聲的提示

超越文本這一環節,充分挖掘學生本身的教學資源,使學生在互動中進行觀念的碰撞,拓展了學生的視野。教學空間由課內延伸到課外,師生作為獨立的個體相互進行心靈的交流,讓課堂教學呈現出豐富性、多變性與複雜性。

七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2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我説課的題目是:《春》,選自語文版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上第九課。下面我就按教學理念與設計意圖、説教材、説教法學法、説教學程序等幾個部分向各位評委、老師説課。

一、 教學理念與設計意圖

新課標強調語文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感、審美情趣和想象能力。因此,我們語文教師就要注意引導學生憑藉自己的閲歷和文化積澱,去體味、感悟作品,引導學生在充分的思維空間中,多角度、多層面去理解、鑑賞作品,產生對文本的情感美、文體美和語言美的認同與讚賞,併產生強烈的閲讀欲、創作欲,這樣,在長期的濡染中培養學生的語感和美感,觸發學生的靈感,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使學生的文明氣質和優雅的文化風度得到培養。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春》寫得有形、有色、有聲、有情,充滿詩情畫意,具有豐富的美學因素。許多名師都對其進行過精彩的講解。因此,我把前人的經驗作為基礎結合自己對本文的理解逐層分析繪春圖。我以新的教學理念為指導,對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的細緻分析,把講解與欣賞、發展智力與陶冶性靈、知識吸取與美感享受有機統一起來,並運用自主或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從課內向課外延伸獲得豐富的知識,提升審美能力,培養他們全面的語文素養。

二、説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課是語文版國中《語文》教材七年級(上)第三單元第九課,本單元要點是引導學生學會寫景的方法,學會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而《春》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也可以説是一首抒情詩,一幅風景畫,一曲春的讚歌。作者以清新優美的語言引導人們去欣賞大地回春的動人景象,並感受春天所帶來的蓬勃生機與無限希望,讚美了春的活力代給人以希望和力量。《春》在選材上、謀篇上緊緊扣住了春天的特徵,而且在語言的技巧上也充分體現了這一點。因此《春》作為第三單元第一篇是有其道理的,從它的編排上來看體現了國中語文閲讀教學的階段性和多樣化,它承接了以前説學的有關知識,又跟後面的課文緊密聯繫,目的是為今後學習和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讓學生把前面學到的知識 運用到以後的學習中,從而達到知識的遷移。從練習上來看,它是以大綱為指導,以教材為依據,以重難點知識相聯繫,綜合運用為內容,着眼於語文能力的訓練。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掌握生字詞,學習作者準確、生動的用詞及鮮明、生動的語言;以本文為例,引導學生了解寫景散文的基本特點。

(2)能力目標

訓練有感情地朗讀文章的能力;品味詩一般的語言;學習修辭的靈活運用;理解、把握作者情感。

(3)情感目標

感受課文中所表現的自然美,思想上的教育就是要我們中學生珍惜春光刻苦學習,同時要熱愛大自然和生活,追求未來,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保護環境,要有健康的審美情趣。

確定以上的三個目標是要體現“新課標”提倡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 並重的教學理念。

3、教學重、難點

根據單元教學目標和學生情況以及課文內容可以看出:

教學重點:

領會作者細緻觀察、生動描述抒發感情的方法。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用鮮明、準確、生動的語言和多種修辭手法具體細緻寫景狀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

把對景物的細緻描寫與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完美地結合起來。讀課文,要求讀出感情,用聲音來塑造春天的形象,傳達內心的感受。

三、説學生情況

上面分析了教材,再來分析學生的情況。七年級的學生已經學習過抒情散文,但具體的學習全篇都是寫景的抒情散文還是第一次。因此要引導學生懂得寫景要抓住景物特徵,還要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努力通過本課,做到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通過停頓的長短、讀音的輕重、語速的快慢和語調的抑揚來傳達內心感受。 國中階段是學生心理和生理都處於發展的關鍵時期,他們的觀察力、分析力、辨別力和判斷力尚未成熟,但隨着年齡的增長和知識的加深,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獨立性會逐步提高,因此,教師要注意對學生的非智力因素進行培養,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動機是學習的原動力,它能使你克服困難,努力完成任務;另外興趣也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比智力更能促進學生勤奮學習,學生一旦對語文有了興趣,就可以形成一種巨大的動力;同時習慣也能影響學習的好壞,因此我們要加強學生動機、興趣、習慣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這樣在語文教學中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説教法與學法

1、以讀代講,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朗讀,可以領悟語言之美,可以培養表達能力,可以提高審美情趣,可以激發情感之美,可以激發聯想與想象能力,可以激發學習興趣,可以積累語文知識,可以發展學生智力,可以陶冶美好情操。

《春》這樣的名篇,如果仍然是教師講、學生聽,那麼學生永遠無法領略到《春》的意藴悠長的美。所以,我本着注重創設教學情境,運用直覺領悟和心理體驗的思維方法,帶領學生進入藝術境界,自己閲讀。讓課堂成為感知美、欣賞美、品味美、探討美的自由空間,提高審美能力,進而初步學會表達美和創造美。

2、示範分析,而後以合作、探究輔之。通過示範,學生就能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己分析。

3、學法指導:

本文是抒情散文,要求學生反覆朗讀,在朗讀的同時領悟到語言之美。從課文出發,採用邊看、邊問、邊想、邊讀、邊寫。鼓勵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學以致用寫片斷。

4、教學時數:3課時

五、教學程序

興趣入手,引讀為主,由表及裏,循序漸進。

(一) 導語設計:

(放一段本班學生春遊的錄像,共同回顧春天)

師:

同學們,還記得你們共同走過的春天嗎?是啊,春天是大自然的傑作,春天是我們熟悉而喜愛的季節。而你眼中的春天是什麼樣的呢?(學生説)即使是同時同地欣賞春天,我們每個人的感受也是不同的,那麼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眼中的春天又是什麼樣的呢?今天,讓我們走進朱自清的《春》。(板書題目及作者)

[説明]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也曾説:“學習的最好刺激就是對所學知識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的最佳動力。國中語文課改最顯著的特徵是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那麼,如何激發學生主動去學習呢?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學習活動對他來説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學生就會越學越想學、越愛學,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設計除了幫助學生回憶春天美好的感受,更是想讓學生通過回想自己曾經走過的春天,激起進一步瞭解《春》的興趣。設計一個較好的教學環境,為課文教學作情感鋪墊。

(二) 教師範讀,學生靜聽,通過聲音感受春色之美

新課標要求重視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通過朗讀恰當地表達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閲讀感受,而教師的範讀則像源頭的活水,真情投入的範讀,不僅讓課堂更加有詩意,而且能夠激起課堂教學的層層漣漪,從而使課堂書聲朗朗,更有活力。

因此,在導語引導着學生回憶春天的基礎上,通過聲音把學生引入春天的佳境,讓學生真正感受文本的魅力,就需要做教師的我們能夠抓住恰當的時機,進行範讀。所以,我沒有急着去介紹作者,熟悉文字,而應該創設一種教學環境,將學生由課前分散的注意力轉換到集中的、急於求新知的心境上來,主動配合教師學。一遍、兩遍,讓學生靜靜聆聽,閉目想象,讓思緒飛出教室,飛進春意盎然的大自然,去採擷那一片片美麗誘人的春色。

[説明]設計這一步驟讓學生初步理解課文的內容和思路,完成能力目標中的部分要求,也為教學難點鋪平道路。

(三)作者簡介:(此步驟要求學生在預習時自己查找資料完成對朱自清的認識,課堂上讓同學們相互補充。)

[説明]設計這一步驟是因為朱自清是一位現代著名作家,對他應作多瞭解。

(四)掌握文中的生字詞,特別是一些多音字。(利用屏幕增大課內容量)

[説明]特地設計這一步驟擴大識字量,為下面的朗讀掃除障礙。

(五)學生自讀,理解欣賞春色之美。

在這個階段,學生往往只能直覺意會“美”而不能言“美”,所以我準備讓學生自讀課文,找出文中所描寫的景物及其特點,理解“春”究竟是怎樣美的,作者是如何構思的?講究層次的?此時教師作示範如:山——朗潤,水——漲,太陽——紅,小草——鑽,要求學生輕聲讀,邊讀、邊想、邊用筆勾畫,自讀、自悟、自得、自問。然後小組互動學習、分析、整理。所得及所問,派代表參與板書,儘可能讓每個學生都有表達的機會。視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也可作適當的質疑,作為對學生思考不足的補充。

最後由教師總結歸納,讓同學們能夠由點到面,將零散的景物及特點集中。

[説明]設計這一步驟旨在培養學生獨立閲讀、思考的能力。同時再從獨立轉向合作、探究,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相互質疑、相互啟發,這樣就形成了多維態勢的交流,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有利於學生創造思維的培養。讓學生用心讀、用心賞,讀出美,增強審美能力,每個人都會有收穫,教師的設問與及同學的質疑。落實了教學重點,完成知識目標的部分要求和情感目標。

(六)精讀,通過比賽朗讀、配樂朗讀品味語言之美。

不能一遍遍的朗讀,學生絕對會覺的枯燥泛味,因此我讓學生各自找最精彩的地方朗讀,品味它的語言。另外,進行朗讀比賽,各組推薦二到三名同學朗讀自己最拿手的段落,由平常朗讀較好的同學作評委,進行打分評比,最後作全班配樂朗讀。在這過程中,我還用了這樣一個句式:“我最喜歡 段(句)好,好在 ”要求學生從詞、句式、修辭的角度,從寫法、結構等方面進行分析評點。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我先用了“春草圖”作示範。設了些小問題:如“鑽”為什麼不用“長”。“偷偷”疊詞的運用,運用了什麼修飾手法及其作用?

[説明]採用多樣的朗讀形式,有利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有利於激起學生自主的活動,設計的句式有利全體學生的參與,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説是由扶到放的過程,這樣也落實了教學重點及難點。

(七)從文學作品和記憶中尋找美

同學讀完《春》,從中受到了美的感染和薰陶,一定能夠從文學作品或記憶中找出描寫春的優美詞句。

[説明]設計此題步驟目的是將學生學語文的目光由課內導向課外,引向豐富多彩的更大空間,使課內外結合,我還準備印發一些有關“春”的名句供他們欣賞。

(八)、美的訓練

1、引導學生從形式到內容進行總結歸納。

2、寫一段描寫家鄉冬景的文字。

3通過本文的文字把它變成一幅幅春景畫。

[説明]設計第一道主要是要培養自學能力,因為七年級的學生還處於自覺的適應階段,通過本文的總結歸納有利今後的自主學習。設計第二道主要是學習的遷移,聽、説、讀的最後落腳點是寫。七年級年的學生寫作水平難以當堂完成,所以放在課外。另外,又因本文的教學時間是在冬季,所以只得由本文寫“春季”的內容遷移到寫“冬景”上。同時也可以為下文學習《濟南的冬天》先作個鋪墊。第三道是選做題,學生完成之後貼於“作業欄”上,這樣佈置是根據學生的多樣性,有利調動一切學生可調動的因素,積極參與課堂教學。

本文安排三課時,第一課時完成(一)――(四)個步驟,第二課時完成(五),第三課時完成(六)――(七),第八個步驟安排在課外。

説課後記:

我的教學設計儘可能圍繞着新課程所倡導的來實施,那就是:閲讀是學生的個體行為,不應該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老師要巧妙設計,創造性地拓展延伸,引導學生積累知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給學生創設心靈的自由,行動的自由。學生就可以展開聯想,想象的翅膀在知識的海洋裏邀遊。

七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3

一、説教學理念

為了落實“課程標準”中“欣賞文學作品,能設身處地體驗和理解作品”,“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做出自己的評價”,“品位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的要求,我設計的教學過程,以學會朗讀詩歌為發散點,以情為核心,以培養能力為目的,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説教材

1、課文簡介:

這是一首在現代詩歌史上廣泛傳誦的抒情名篇,意象內涵豐富,抒情方式巧妙。作於1938年11月。詩的第一節以一隻鳥生死眷戀土地作比,形象抒發了深沉而真摯的愛國情感。詩中寫實和象徵交織,描繪了土地、河流、風、黎明,暴風雨等一系列內涵豐富,鮮明意象來表達歌唱的豐富內涵。第二節一問一答,直抒胸臆,是本詩名句,多少年來,不斷地為人們所引用,所默誦。

2、教學設想:

《我愛這土地》是七年級學生首次接觸的現代詩歌,因此,在教學中我注意讓學生充分地感受作品,解讀作品,邊學習邊體會現代詩歌的基本特點,總結現代詩歌的閲讀方法,培養學生閲讀詩歌的興趣,為後面的學習打好基礎。教讀本課,應充分注重朗讀訓練,規範學生誦讀過程中的語氣、語調和停頓,在誦讀中體會詩歌的思想情感和意象的象徵意義。

三、説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對語文教學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本課時的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節奏正確流利的朗讀。(目的:學習朗誦方法,培養愛國情感)

2、理解詩歌中暴風雨、土地、河流、黎明等的象徵意義。

(目的:便於理解詩歌的思想感情,迅速把握主題提高詩歌理解能力)

3、體味詩歌抒發的對祖國深沉的愛。

為了落實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我把教學重點確定為能有感情,節奏正確流利的朗讀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學難點確定為通過詩歌的意象理解詩人抒發的情感。

四、教學時數:

1課時教具:多媒體輔助教學

五、説教學方法

為了突破重點,解決難點,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結合教材特點和七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本堂課中主要採用以下2種方法:

1、朗讀感悟法:結合本課的`語言特色,以讀代講,以讀促學,通過朗讀、聽讀、個人讀、齊讀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在讀中“思考”,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想象”,充分感受詩歌的語言美、意境美,並將之內化、沉澱,從而形成良好的語感。

2、討論法:在交流、探究中產生思維火花的碰撞和情感、認識的交流,羣策羣力,集思廣益,課堂變得生動活潑,學生也有了深刻的情感體驗。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了極大的調動,合作精神得到了深化;

六説教學過程

1、情境導入

有關抗日戰爭題材的影視作品。電影《地道戰》《地雷戰》,影片中日本鬼子被打得暈頭轉向,看了真讓人精神振奮。電視劇《烈火金剛》,影片中日本侵略者的殘忍行為真讓人痛恨不已。作為中國人,我們一定要了解歷史,記住歷史,無論它是光榮的,還是屈辱的。抗日戰爭雖然帶給中國人民巨大災難,但同時它也是一段反映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精神的歷史。(生活在和平年代養尊處優環境中的學生做到讀詩悟情,把詩人那種特殊的內涵極其複雜的情感理解深刻卻並非易事,這些音像資料可以幫助學生形象感受詩人特殊的寫作背景。)

2、作者及背景簡介

1938年抗戰初期,日本侵略軍連續攻佔了華北、華東、華南的廣大地區,所到之處瘋狂肆虐,妄圖摧毀中國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國人民奮起反抗,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在國土淪喪、民族危亡的關頭,他滿懷對祖國深沉的愛和對侵略者切齒的恨,寫下了詩歌《我愛這土地》。(再次強化特殊背景,加強愛國氛圍)

3、聽老師範讀,初步感知詩歌

詩人借土地抒發自己對處於日本鐵蹄蹂躪下祖國深沉的愛和為國獻身的熱情。這個飽含詩人思想感情的具體形象在詩歌中叫意象。

4、有感情的朗讀

首先講解朗讀近體詩的要點,然後用課件表現本詩歌的停頓和重讀的字詞,讓學生現學現用,增強記憶。應充分注重朗讀訓練,規範學生誦讀過程中的語氣、語調和停頓,在誦讀中把握詩歌的結構,體會詩歌的思想情感。然後,聽範讀,對照自己比較兩者,並找到自己朗讀詩歌上的不足。最後,全班集體朗誦。

5、意象賞析:分小組討論詩歌的所選取的意象,結合時代背景,採用合作探究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培養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多方位互動交流的能力。

6、語言賞析

讓學生自己在閲讀過程中來感悟和體驗,找出自己最喜歡的詞語,並説明理由。注重讓學生説出自己的感受、觀點,培養學生初步賞析詩歌的能力。

7、課外拓展,讓學生閲讀艾青的《北方》(節選)能説出意象及象徵意義,做簡單的賞讀。

8、能力遷移通過仿寫,加深對詩歌的理解,訓練學生的聯想想象能力和寫作能力。

假如詩人還健在,面對繁榮昌盛的祖國,還用《我愛這土地》抒情,他會怎樣寫?

七、説板書設計教學設計能夠直觀明瞭的再現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掌握教學重點。

我愛這土地

艾青

土地祖國大地

暴風雨日寇侵略

河流、風民族反抗

黎明美好未來

小結:對於七年級的學生而言,首次接觸現代詩歌,把握這首詩歌的內容會有難度,因此,我設計的教學過程,主要以學生活動為主,引導學生在學習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啟發學生設身處地用“心”去讀、去品味、去聯想和想象詩中的意境,去感悟、探究詩歌中所深蓄的情感及意義,提高學生的欣賞品位及審美情趣,為學生以後學習現代詩歌起一個示範引導作用。

七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4

我説的課文是《種一片太陽花》,我計劃安排兩個課時教學本課。第一課時主要讓學生明白本單元重點,熟悉課文。下面我就第二課時的教學分教材理解、教法的選擇、學法的指導、教學程序設計及板書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説教材:

《種》是第二冊第七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單元的安排是“記敍中的説明”,即在記敍人、事、景、物的過程中穿插説明性的文字,或交代原因,或解説、説明。七年級的語文着重培養學生記敍方面的讀寫能力。本單元的設置,不僅是前幾個單元如記敍的中心、繼續的順序、記敍的詳略的進一步學習,同時,也為八年級上學期説明文的學習打基礎。但綜觀全文,説明性的語句並不多。

全文公四個部分,分別交代太陽花的由來,太陽花從種子落地到一齊開放的過程,太陽花經久不衰的原因,太陽花的啟示,通過作者記敍種太陽花的經驗和感受,表露作者對“事業”的憧憬,對創建一個“科學、合理、公平”的世界的渴望。全文中提到説明的不明顯,在介紹花的生命時才有所提及,所以我想把側重點置於太陽花的美、經久不衰的原因和太陽花的啟示上。

根絕教材的這種情況,教學大綱的要求及學生實際,我制定目標如下:

(1)理解太陽花獨特美的.原因及太陽花經久不衰的原因。

(2)理解文中比喻的修辭及記敍、描寫、説明相符合的表達方式。

(3)感受作者對太陽花的喜愛之情和所寄託的意願,理解其象徵意義。

其中,(1)(2)是重點,(3)是難點。

二、説教法:

為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我嚴格遵循“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的語文教學原則,針對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設計教學方法為:

1、啟發式教學:即精心設計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讀書,在讀中思考,劃句、引導學生動腦、動手、動口。

2、朗讀法:語文教學應以語感培養為核心;語感只有通過多讀、多品、多揣摩才能形成。朗讀是語文課的第一教學法,通過朗讀把課文語言內化為學生的心理結構,薰陶情感,啟迪思想,於潛移默化中達到德育美育的目的。再説,這篇課文也較適合朗讀。

3、聯想法:用聯想法可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本課中,可讓學生產生相關聯想。

三、説學法:

教學是教與學的雙向活動,既要有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有學生的主動性。素質教育提出課堂教學應充分讓學生自主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課堂的主人,因此,我設計的學法為“學習閲讀思考——討論——解疑——拓展訓練”的方式。課堂中通過啟發引導,學生討論,逐步解疑,拓展訓練,學以致用,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教學程序設計:

我認為,鑽研教材、研究教法與學法是搞好教學的前提和基礎,、而合理的安排教學程序卻是成功的關鍵一環。為使學生學有所獲,我設計以下幾個步驟教學:

(一)設置情境,激起興趣:

心理學家布魯納説: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上課一開始,我就設置情境:在自然界、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事物,其中,花,往往是最具代表性的,那平時,你覺得什麼花最美呢?然後讓學生來講自己的體會,教師適當加以引導,每種花都有自己美的一面,那太陽花具有怎樣獨特的美呢?這樣處理,就可把學生引到美的情境之中,激起學生積極參與和學習的慾望。

(二)讀課文,挖掘太陽花的美

心理學認為:強烈的目標意識是導讀成功的關鍵。所以,在這部分,我要求學生帶着問題“太陽花具有怎樣獨特的美,從哪看出?”去讀書,帶着目標,邊讀邊思考,邊讀邊畫,這樣就避免了盲目性,使其專注閲讀。

在學生閲讀完畢後,可順便點出個別讀錯的字詞,同時啟發學生挖掘太陽花獨特的美,如:外在美、充滿生機的美、毫無保留的美、經久不衰的美等,在講外在美時,可提及文中的描寫,落實重點。在學生暢所欲言之後,我略做總結,對學生結論加以肯定,激勵學生,並引發聯繫到教學的第三步驟。

(三)深入研究,花美的原因

太陽花美,且能經久不衰,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引導學生讀課文第三部分,啟發概括出三個原因:喜愛陽光、善於抓住機會、主動讓位,同時,點明此處在記敍中夾雜説明。

(四)聽課文錄音,談花的啟示

文章的第四部分點明瞭太陽花的有益啟示,並表達了“還要種一片的”願望,這部分主要設置聽課文錄音,啟發學生思考:太陽花生命短促,卻能保持燦爛多姿,那你棉隊這樣的太陽花,你能不能學到點什麼,捂出點什麼呢?為調動學生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此處,我給學生兩分鐘時間自由討論,討論後學生髮言,啟發他們聯想,如太陽花是否很象生活中的某類人呢?它有什麼地方值得我們學習呢?對於學生的答案,有理就加以肯定,鼓勵學生多説,這樣,既培養學生的思維,又訓練了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

(五)課堂小結,拓展訓練

為提高總結質量,也提高學生梳理問題和概括問題的能力,我讓學生參與課堂總結,明確落實重難點,這樣使學生對知識有系統化的認識。在學生總結的同時,教師適當補充,正是因為太陽花有豐富的內在美,所以作者非常喜愛,那大家就圍繞“愛”來填寫下面的詩歌。

● 融情入詩:

當把(銀粒兒)一般的種子撒向泥土

我們就開始了(期待)

心 有些(焦躁)

我們正(莫衷一是)呢

你卻搖晃着(嬌嫩)的身軀

和我們説:hello my dear

你長得多(美)呀

你把(繽紛)的季節 畫在了我們的眼前

有誰 能逃得了這份美的(誘惑)

於是 我們的春天不再(單調)

夏天不再(炎熱)

難怪 我們已深情的決定——

(來年春暖時分,再種一片太陽花)

請學生從文中找出相應的詞填寫,這樣,既學以致用,由課內向課外延伸,又能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落實了課程標準中“培養學生廣泛的閲讀興趣”的要求,同時鞏固學生本節課所學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