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實用】説課稿錦集六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1.81W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麼問題來了,説課稿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説課稿6篇,歡迎大家分享。

【實用】説課稿錦集六篇

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1、《小雨沙沙》歌詞生動、形象。主要以擬人的手法向孩子們滲透了種子的生長離不開雨露的科學知識,富有寓意和濃厚的生活氣息。歌曲為宮調式、一部曲式、2/4拍,全曲分為四個樂句;第一、二樂句變化重複的手法用XX|XX|XX X|XX X|節奏生動的描述了小雨的“沙沙”聲。第三、四樂句採用緊縮的手法,表現了種子要發芽、生長的迫切心情。

2、教學目標

良好的教學過程應體現為各種有利於學生參與的活動,包括音樂鑑賞、表現、創造等活動。因此,我根據音樂課的這些特點,並結合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通過遊戲來複習音高及由二分、四分、八分音符組成的各種節奏型。

(2)引導學生用活潑親切的情緒演唱歌曲。懂得種子發芽生長離不開雨露的科學道理,啟發學生學會細心地觀察事物。

(3)培養學生即興創造能力。

3、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

從教育目標來説,音樂課程最核心的教育目標是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所以我制定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歌曲的學唱。

二、説教法和學法

每節課的教學都離不開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不僅僅是知識的互動過程,還是心靈的溝通過程,更是生命對話的過程。

托爾斯泰曾經指出:“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這一特點,我主要綜合運用了談話法、示範法、猜謎法、情景導入法等誘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因此,在教學本課時,一、要選用趣味性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興趣;二、要創設情景,讓學生自主參與、自主探索、獨立獲取知識。

由於低年級的學生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具有好奇、好動、模仿力強的身心特點,根據這一特點,我通過啟發引導,調動孩子們全身的感官,通過歌舞,遊戲相結合的綜合手段進行直觀教學。使學生把無目的“動”變成音樂中有規律的“動”,使他們在無意的`“動”中獲取知識,形成技能。

三、説教學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我把它分成四個環節。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

根據國小生的模仿力較強的特點,在發音練習中,我採用了發聲曲《誰在叫》,不去過分地強調學生的口型、氣息、位置等這些技巧,而且通過動作把小雞、小鴨、青蛙等幾種小動物形象地表現出來,其目的是調節好課堂氣氛。

馬克思曾經把具有音樂感知能力的耳朵稱為“音樂的耳朵”,聽辨音高是培養學生“音樂耳朵”的重要開端。因此,我利用會唱歌的音為繩索去引導學生感受,發現和判斷來擺出音高的位置,並能唱準它的音高。

節奏練習是音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學生很難理解節拍的意思,時間長了,學生對節奏練習便失去了興趣,對歌曲節奏的把握也不夠準確。於是我引導學生通過玩遊戲的方法來進行練習。

第二環節:導入新課

生動的導入新課,能給人以美妙的享受,它起着誘導、鋪墊和銜接的作用,能激發興趣、保持興趣、再生興趣、能點燃求知的火花,它是連接下一個環節的紐帶,使一節課有一個良好的開端。因此,我採用猜迷激趣法,引起學生的興趣。當學生猜出雨後,啟發學生聯繫自己對自然景象的觀察,然後邊看邊聽歌曲《春雨沙沙》。

第三環節:學唱歌曲

在學唱歌曲當中,我分為三個步驟來完成。

① 播放小雨和種子的動畫,讓學生邊看邊聽歌曲《小雨沙沙》。

②要求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歌詞,加深學生對歌詞的理解和記憶。

③運用多媒體、鋼琴這些直觀的教學手段來讓學生學習歌曲,主要是通過師範唱、生跟唱、生連唱,最後通過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演唱來完成的。

第四環節:課堂拓展

通過課堂拓展這一環節,滲透給學生“愛”的教育,我是這樣引導的:“這節課我們通過演唱歌曲和創編歌詞的方法,學習了《小雨沙沙》一課,知道了種子的成長離不開雨水的滋潤,而你們也像一顆顆種子,你們的成長離不開父母、老師、祖國……所以,我們要從小熱愛祖國,孝敬父母,尊敬老師。”這一段小結滲透了對學生“愛”的教育,加深學生在本堂課後的情感體驗。

在整節課的設計中我都是圍繞課程標準、教材內容、教學重難點以及學生認知的心理特點來進行設計的。課堂不僅培養學生對音樂興趣愛好,更能讓他們通過參與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音樂感受能力。

説課稿 篇2

【説試題】

套題7操作部分來自於信息技術學業水平考試練習系統,20xx年信息技術學業水平考試練習系統共有20套題。而本學期教學時間共有八、九節,每節練習一套試題,全部完成是不可能的。因此,開學之期,我組教師對試題進行研究後,共同選擇了幾套具有代表性的試題供學生練習,套題7就是其中的一套。

【説學情】

高二(13)班經歷由於學校搬遷,去年機房未建成,所以大部同學的操作都是零起點。而高二年級5月份又要進行信息技術學業水平考試,學生只能多練習重點突破操作題部分。通過前兩次課的練習,學生已經掌握了字體、函數等設置及運用,但對公式、排序、邊框顏色、圖片或藝術字大小、版式以及邊框精細等設置和運用還存在一定的問題。

【説目標】

首先,一套考題的操作題由Excel電子表格、Wrd文字處理和Frntpage網頁製作等三部分組成。其次,將目標對應到各部分操作題上,其中Excel部分主要知識與技能目標是學會單元格合併及字體的設置;能夠運用函數或公式計算相應的數據,並設置它們的.對應格式;掌握排序或圖表的應用,以及邊框與底紋的設置;Wrd部分主要知識與技能目標是學會紙張大小、頁邊距等頁面設置;能夠設置對應的字體、間距等;掌握藝術字或圖片的插入及設置;Frntpage部分主要知識與技能目標是:掌握標題、背景音樂、背景顏色、背景圖片等頁面設置;學會字幕、交互按鈕製作;掌握圖片、表格、超鏈接的設置等。再次,通過分組參考微視頻,自主完成三類題目,總結重、難點供其他學生進一步借鑑。最後,團結協作共同成功的喜悦

【説重點】

學生能夠操作題的操作要點,進行相應的操作。

【説難點】

學生能夠在操作過程中,恰當地把握操作中的重、難點和易錯點。

【説策略】

通過分組探究實踐,並分析各類題目的重、難點和易錯點,找出解決辦法;供其他學生作參考,並繼續完成未完成部分;總結各部分涉及考點及強調易錯點。從而突出了學生的主導地位,所有易錯點由學生自己去發現並解決。

【説資源】

因為學生差異比較大,所以教學過程中我提供了教學展示教學環節、微視頻供學生練習提供參考等。

【説過程】

從展示教學目標,明確教學要點。然後分組進行自主探究各類試題,並提煉各類試題的重、難點或易錯點。在探究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參考微視頻解決不會的疑難問題。通過學生代表提煉各類試題的重、難點或易錯點,一方面鍛鍊了學生表達能力,另一方面也為未完成的學生作了提示。在此基礎上,繼續完成其他部分操作練習,最後,總結再次各部分的重、難點及易錯點。

【説優勢】

1、由於分組探究,在練習過程中,發現學生團隊精神體現得比較好,組員之間能夠相互幫助;

2、運用微視頻教學,既能顧及學生的差異,又很好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3、每組學生代表提煉各類試題的重、難點或易錯點,既鍛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為其他學生提供了導向;

【説改進】

本人的普通話有待加強,語言的表達不夠精煉。

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1.本框的地位和作用

本框所學習的物質資料生產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出發點,是社會再生產全過程的決定性環節, 在《經濟生活》全書中承接第一單元的“消費”,並引出為何要大力發展生產力及如何發展的問題,與後面幾單元內容一脈相乘,起着承上啟下的作用,地位非常重要。學習本框還有助於學生認識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和工作中心,增強學生投身現代化建設的工作熱情。

2.教學目標

①知識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識記生產與消費的關係、社會再生產的四個環節及其相互關係,瞭解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理解我國大力發展生產力的原因、意義及如何發展生產力;能運用生產與消費的關係,解釋現實經濟生活中的相關經濟現象。

②能力目標:本框重點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觀察分析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③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擁護黨的基本路線;認識到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各項工作都要服從和服務於經濟建設這個中心。

3.教學重點、難點

①重點1:生產與消費的關係

確立理由:學生只有正確把握這對關係,才能深刻理解我國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為什麼是發展生產力、我們為什麼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等基本問題。

重點2:大力發展生產力的必要性及要求

確立理由:讓學生了解這一知識,有利於他們瞭解國情,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增強愛國情感及民族責任感。

②難點:生產與消費的關係

確立理由:生產與消費的概念比較抽象,對其關係不易理解。

關於重點的突出、難點的突破,將在教學過程中加以具體説明。

4.教材的處理

①充分利用書上的漫畫,堅持“一圖多用”的原則。理由是:這樣既直觀,又體現例子典型性、精練性。

②有選擇性地利用書中的5個探究活動。由學生自己閲讀材料,進行討論,並能聯繫國中已學知識,提煉觀點。理由是:這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發散思維、創新意識,懂得知識遷移,使教學更具啟發性。

二、説教法

常言道“教無定法”,這更是新課改形勢下不變的真理。針對本框的特點,我在教學中將採用如下方法:

1.探究討論法

理由:這體現新課改精神,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2.案例分析法

理由:用案例更加通俗易懂,利於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

3.多媒體演示法

理由:利用多媒體設備,能更活躍課堂氣氛,增強視聽效果,提高課堂教與學的效率。

三、説學生

總體上,高一年學生面臨“初高中知識及學法的轉折”,尤其要注重初高中知識及學法的共性與個性。同時,學生素質整體上呈現“兩頭尖、中間大”的多層次特點,要求因材施教。

具體地説,學生學習了第一單元有關消費的知識,對消費的作用有初步瞭解,為什麼要大力發展生產力這個問題他們在九年級也初步接觸過,但對生產和消費的辨證關係的幾個層面、如何發展生產力等問題他們並未深入瞭解,所以,在教學中應該“有所為,有所不為”。

説課稿 篇4

一、 説教材

本節課是人教版六年制國小數學第十一冊第五單元百分數中的內容,是在學生理解了百分數的的意義和寫法,掌握了百分數和小數的互化的基礎上學習的,也為今後繼續學習有關百分數的計算和應用做準備。教材編排了108頁~109頁例3、例4的兩個例題。請看:例3是把這樣幾個分數化成百分數,例4是把這樣幾個百分數化成分數,

教材這樣編寫的好處是知識要點明確,思路清晰,易於教師和學生把握,但這樣純數學計算的呈現方式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如沒有提供知識產生的背景,即為什麼要學習分數、百分數互化?學習互化的實際價值何在?還有,如何開展有效的數學活動進行學習等等,這些在教材中都沒有體現。

知識重點:百分數和分數互化的算理和方法。

知識難點:掌握不能化成有限小數的分數化百分數的方法。

學情分析:根據教材特點,我也對學生做出了以下分析

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情況較好,同學之間的相互質疑,解疑的能力也有一定的水平,特別是學生之間互相幫助,小組合作的氛圍已經形成。但學生在分析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較薄弱,學生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強。

針對教材和學生的情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 知識技能目標:理解分數百分數互化的算理,掌握互化的方法。

2、 數學思考目標:建立數感,培養學生分析信息、處理信息乃至數學建模能力,同時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3、 解決問題目標:培養學生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形成一些基本的數學方法。

4、 情感與態度目標:體驗合作學習的快樂,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滲透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在探究結論的過程中形成實事求是的態度。

二、 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在教法上,我力圖體現以下的教學理念:

1、創造性地處理教材,把知識融於情景。教師創設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在情境中發現數學問題,掌握數學方法。

2、 做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組織學生開展大塊的數學活動。在關鍵處、難點處組織討論和辯論。引導學生圍繞着問題的核心進行思考,使學生的活動能有序、有效。還真誠的傾聽學生的發言,鼓勵學生克服困難,和學生共同營造民主、熱烈、和諧的學習氛圍。

3、以評價促發展。如在本節課中有多次小組互相評價、還有教師適當的點評和學生的自評。

在學法方面,我把做數學的現代數學教學理念貫穿始終。

在解決問題中學習數學。在探究活動中學習數學。在互動中學習數學.具體如何體現,我將在下面説教學過程中再作説明。

三、 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分為五個環節進行:

(一) 根據生活信息,提出數學問題

(二) 合作探究,建構模型

(三) 解決問題,形成方法。

(四) 及時鞏固,應用拓展

(五) 學習總結,目標評價。

説課稿 篇5

今天我要為大家講的課題是等式的性質。

首先,我對本節教材進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分析(説教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在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其初步應用後,需要解決的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本節的內容是《你今年幾歲了》第二課時,藉助於等式的性質來解一元一次方程。為下幾節的學習鋪平道路.首先通過天平的實驗操作,使學生學會觀察、嘗試分析、歸納等式的性質。然後,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質解一元一次方程。通過解方程的學習提高了學生觀察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教育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徵,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a、知識目標:

(1)通過天平實驗讓學生探索等式具有的性質並予以歸納。

(2)能利用等式的性質解一元一次方程。

b、能力目標:通過實驗培養學生探索能力、觀察能力、歸納能力和應用新知的能力。

c、 情感目標:通過實驗操作增強合作交流的意識。

3、重點:利用等式的性質解方程。

4、難點:對等式的性質的理解及應用。

下面,為了講清重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課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二:教學策略(説教法):

㈠教學手段:

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從而實現教學目標。我在教學過程中擬計劃進行如下操作:

1:“讀(看)——議——講”結合法

2:圖表分析法

3:讀圖討論法

4:教學過程中堅持啟發式教學的原則

㈡教學方法及其理論依據:

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即“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講述為輔,學生活動在前,教師點撥評價在後”的原則,根據八年級學生的心理髮展規律,聯繫實際安排教學內容。採用學生參與程度高的學導式討論教學法。在學生看書、討論基礎上,在教師啟發引導下,運用問題解決式數學教學法,師生交談法、圖像信號法、問答法、數學課堂討論法,引導學生根據現實生活的經歷和體驗及收集到的數學信息(感性材料)來理解課文中的理論知識。在採用問答法時,特別注重不同難度的問題,提問不同層次的學生,面向全體,使基礎差的學生也能有表現的機會,培養其自信心,激發其學習熱情。有效地開發各層次學生的潛在智能,力求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同時通過課堂練習和課後作業,啟發學生從書本知識回到社會實踐,學以致用,落實教學目標。

使學生學習對生活有用的數學,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數學的基本理念。提供給學生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數學知識,學習基礎性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增強學生的生存能力,使所學的內容不僅對學生現在的生活和學習有用,而且對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有用。在教學中要積極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和動機,明確的學習目的。教師應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來自學生主體的最有力的動力

三:學情分析:(説學法)

1 、學生特點分析:

中學生心理學研究指出,國中階段是智力發展的關鍵年齡,學生邏輯思維從經驗型逐步向理論型發展,觀察能力、記憶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隨着迅速發展。從年齡特點來看,國中學生好動、好奇、好表現,抓住學生特點,積極採用形象生動、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和學生廣泛的、積極主動參與的學習方式,定能激發學生興趣,有效地培養學生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生理上,青少年好動,注意力易分散,愛發表見解,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所以在教學中應抓住學生這一生理特點,一方面要運用直觀生動的形象,引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上;另一方面要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髮表見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一):課堂結構:複習提問,導入講授新課,課堂練習,鞏固新課,佈置作業等五個部分。

(二):教學簡要過程:

1:複習提問:

2:導入講授新課:

3:課堂練習:

4:新課鞏固:

5:作業佈置;

説課稿 篇6

一、 説教材

1、教學內容: 耐力跑

2、教材分析

耐力跑是水平三的教學內容之一,是一種常用的自然活動,也是一切運動項目的基礎。但耐力跑是大多數學生覺得很乏味,很不願學習的運動技能。如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與積極性是每一位體育教師的難題。所以本節課我以 遊戲的教學手段來完成耐力跑的練習,激發學生參與練習的積極性,發展學生的'耐力、靈敏素質,促進學生的心肺功能,增強學生的體質;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精神和克服困難、堅韌不撥的意志品質。

3、 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特點,結合水平三學生的實際,我確立以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學習耐力跑知識 。

(2)技能目標:通過練習提高耐力跑能力,明確耐力跑合理控制節奏的重要性。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精神及克服困難、堅韌不撥的意志品質。

4、重點:學會正確呼吸,判別方向,團結協作。

難點:控制耐力跑節奏。

二、學情分析

八年級心理、生理髮育方面再次進入一個高速發展期,此時他們不僅身高體重明顯增長,而且肌肉骨骼的力量也在迅速增強。學生的智力有了很大的發展,邏輯思維能力也有了很大的發展,自主、合作、探究能力逐漸形成,有了一定的組織、領導能力,競爭意識強,並希望在生活、學習中體現出來。

三、説教法

為了達成目標,我確立了本課的教學主題:“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進行自主、討論、合作、交流練習”,圍繞這一教學主題,我主要採用講解法、示範法、啟發法、練習法等教學法。

四、説學法

有利因素:八年級學生好動,心理、生理髮育方面再次進入一個高速發展期,好奇心強,團體意識濃厚,能在集體活動中團結合作,完成活動任務等特點。

不利因素:學生注意力容易轉移,對單調、枯燥乏味的練習,很容易產生疲勞感,從而產生厭學情緒。

學生的學法:觀察法、討論法、合作法、練習法、競賽法、自評法。

五、説教學流程

1、導入、熱身:學生成四列橫隊站立,體育委員整隊、報告人數,安排見習生,師生問好。我以“小反應練習”活動為切入點,激發學生對本課產生濃烈的好奇心, 設計此環節的目的:為接下來的熱身活動和基本部分的耐力跑做鋪墊。

2、體驗練習:通過“開小火車”發展和提高學生的耐力跑能力是本

節課的重點,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採用了啟發性的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自主、團結合作進行定向跑練習,以及通過換物接力賽鞏固和提高耐力跑能力,從而達成教學目標。

(1)由於耐力跑課比較單調, 他們會覺得枯燥乏味,學習興趣性不高,所以我設計了以“開小火車”活動的方式 然後再安排耐力跑。耐力跑結束後我將及時鼓勵、引導各小組進行簡短交流總結,為更好、更團結地完成下一次活動。

(2)為了進一步鞏固和提高學生的耐力能力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我設計了趣味性的遊戲:“貼膏藥”;方法:引導學生分成男女兩個小組進行遊戲。

六、 場地與器材

1、場地:校園運動場

2、器材:指南針、旅遊景點圖片、接力棒、標誌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