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説課稿集合六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1.57W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説課稿,認真擬定説課稿,那麼什麼樣的説課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説課稿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説課稿集合六篇

説課稿 篇1

《松鼠的尾巴》是一篇常識性的科學童話,通過3個故事把小松鼠在不同的情況下三次發揮尾巴不同的作用,解決了問題。其中二、三、四小節具體描寫了小松鼠尾巴的作用。想象豐富,內容生動有趣、情節性強,能夠吸引孩子,同時語言淺顯,又便於獨立閲讀。結構清晰,採用總——分——總的寫作方法。

一、關注字詞、重在積累

低年級的語文,字詞教學仍是重點,在第一教時已經解決了生字的讀音及字形,因此在本課教學中對於詞義的理解放入到具體的語境,結合故事的學習進行理解,如緊追不捨、無影無蹤等詞,將詞語的理解和朗讀結合起來,和讀懂課文結合起來,和學習語言結合起來,希望通過這樣的學習讓學生對詞義有比較深的印象。這樣的`學習必將牢牢地銘記在學生的心間,此外,本課出現了較多的多音字,在教學中,我注重對語文基礎知識的積累,切實做到,將語文課上得紮實,學生學得有效。

二、朗讀感悟、入情入境

小松鼠從一開始找不到掃帚而困惑,到把屋子打掃得乾乾淨淨而很高興;又在危險時刻,在媽媽的提醒下,及時發現自己的尾巴能做降落傘,因而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到最後寒冷的冬天來臨,自己一下子就知道尾巴可以當作被子。從困惑到經過提醒明白到一下子知道自己的尾巴的作用,一步步感受到自己尾巴的頂用,這是有一個變化的過程的。

學習這三個故事,主要採用朗讀的形式把學生帶入到一個個故事情境中去,第一個是通過對話朗讀感受當時小松鼠的困惑到最後發現掃帚的驚喜,第二個故事是通過抓住關鍵詞的理解與感悟,讓學生着急地向媽媽求救,讀出小松鼠遇到困難的緊張和着急。第三個故事是通過教師的引讀感受尾巴的神奇。整節課引導學生讀中瞭解課文內容,讀中感知主題,讀中昇華人物的情感,切實而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自主學習、分層教學

“後茶館式”教學倡導,學生自己能學會的老師不講,學生通過合作學習能學會的老師不講,在本節課我進行了嘗試,在本課的一開始,我通過讓學生自己劃一劃,然後和同桌説一説,學生自己解決問題,大多數學生在之前的學習中基本上掌握了圈畫語句的要點,個別幾個在同桌的幫助下也能完成學習任務,他們體會得成功的樂趣,還有在第四小節的學習中,經過了二、三小節的學習,學生有能力自己從第四小節獲取知識,於是我採用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在合作中取長補短、互相學習,獲取新知,異質分組,讓學困生也能有所提高。真正體現了將課堂還給學生。同時在最後一個環節,梳理課文主要內容時,對於不同層次的學生我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智優生只借助板書就能概括課文主要內容,而為有困難的學生,教師為其搭建了一個腳手架,通過完成填空來完成此學習任務。既是對課文的再次梳理,也是讓學生有條理、連貫的表達。

以上是我的一些教學設想,在教學設計和實施過程中肯定存在着很多不足,希望老師們能批評指正。謝謝!

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翠鳥》是北師大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鳥兒”中第一課。作者對翠鳥的外形和活動特點作了非常詳細的觀察,形象、生動地描述了翠鳥羽毛鮮豔的外形和它捉魚時靈敏、神速的動作。在老漁翁的啟發下,“我”體會到喜愛翠鳥應把它當作朋友,打消了捉翠鳥飼養的念頭。

抓住事物特點來寫,是本課值得學習的地方。作者在介紹 翠鳥的外形時,抓住漂亮的特點,寫了翠鳥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紹翠鳥活動特點時,抓住“一動不動”地“等待”、“貼着水面疾飛”,表現了它的機靈和動作敏捷。

根據大綱要求,三年級階段着重進行段的訓練,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指導學生在觀察時抓住事物的特點有序地進行描述。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確定本課的'目標為:

1、瞭解翠鳥外形的美麗和它行動十分敏捷的特點。產生喜愛翠鳥,喜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學習先基本概括後具體的描述方法,對自己喜歡的事物進行有序觀察和具體描述。

教學重難點:

學習先概括後具體描寫的方法進行觀察和描寫。

教具準備:翠鳥圖片

二、説教法

語文教學要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針對學生的學習目標和學生實際,我採取了以“你喜歡翠鳥嗎?為什麼?”為中心,引導學生畫出相關的語句,並朗讀自己畫的句子。學生積極、主動進行學習,小組之間進行探究、合作學習。通過直觀教學法,用翠鳥圖片展示,讓學生理解作者先概括後具體,按一定順序描寫的方法。朗讀體會法,指導學生在默讀中學會思考,在朗讀中想象翠鳥捕食時目光鋭利、動作敏捷。體會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增強愛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三、説學法

以思想教育為靈魂,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是推行素質教育的根本要求。因此,引導學生讀一讀、畫一畫、看一看、讀一讀的學習方法,使學生不但能領悟課文的主要內容,而且培養了他們的朗讀和創新、實踐能力。

四、説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麼?

(二)明確任務

你喜歡翠鳥嗎?為什麼?從文中畫出相關的語句,並把你畫的句子有感情地讀一讀。

(三)小組內交流

結合昨晚預習作業,現在小組內交流。

(四)班級展示

1、翠鳥外形顏色鮮豔、小巧玲瓏。

學生看圖觀察,體會作者先概括後具體,並按一定順序觀察的寫作方法,有感情地朗讀。

2、翠鳥目光鋭利、動作敏捷。

抓住2小節中“疾飛”、“一眨眼”,説明翠鳥飛行速度快。3小節“機靈”、“難以逃脱”來説明翠鳥目光敏捷。“蹬開”、“像箭一樣飛過去”、“叼起”、“貼着”,説明翠鳥動作敏捷。有感情地朗讀這兩自然段。

3、住處 陡峭的石壁上的石洞裏

抓住“老漁翁”的話體會作者由“願望---失望---希望”體會作者愛鳥的心情。

(五)、總結全文,昇華主題。

愛護鳥類,愛護大自然,愛護環境。

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電流和電路》是義務教育教科書人教版九年級《物理》冊第十五章第二節內容。電學在生產生活和科學技術中具有廣泛和重要的應用,本章是學生在國中階段學習電學知識的基礎,而本節中的電流、電路、電路圖的內容又是學習本章的基礎,因此,掌握好本節的知識和技能,對今後電學內容的學習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説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對本章的要求以及學生的認知心理我確定本節的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①知道電流的形成及其條件;知道電流方向的規定。

②通過動手實驗,認識斷路、通路、短路,知道電路的組成;認識電源和用電器的作用,從電路的組成認識開關的作用;能畫常見的電路元件符號。

③結合小燈泡、電子門鈴等電路的實際連接;學會按實物電路連接圖畫出對應的電路圖。 過程與方法

在動手實驗的過程中,學習觀察實驗現象,學習從現象中分析歸納出規律的方法,知道用電器符號、電路圖可把具體的電路連接情況簡潔明瞭地概括性表達出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對認識電路組成,研究各元件的作用有強烈的興趣;在學習連接電路,畫電路圖等基本技能的實踐活動中,培養競爭意識、合作精神、安全操作意識。

3、説教學重難點

電流和電路的概念不但貫穿電學部分的始終,而且是本章的核心,電路的連接是國中學生實驗操作必須具備的基本技能之一。本節又是國中階段學生第一次接觸電路連接;第一次進行物理作圖,對於九年級初學物理的學生來説既陌生又重要。能否會認識電流的形成、電路的組成及正確連接電路和畫電路圖,將直接影響到今後電學各章的學習。因此,認識電流的形成、電路的組成及正確連接電路和畫電路圖是本節的重點也是難點

二、説教學策略

1、説學情

九年級學生對“電”認識是膚淺的,不完整的,還沒有上升到理性認識,沒有形成科學的體系對於國中學生來説,雖然“電”不是陌生的東西,但是它卻讓人感到神祕,儘可能多地聯繫生活實際,使學生充分感受到,這些知識跟自己的生活很貼近,而且很有用,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願望,使學生認識到電是可操作的,併產生進一步探究其奧祕的興趣。

2、説教法

電流是導體中自由電子的定向移動形成的,但電流是摸不着,看不到的;電路的連接是電學實驗中必須具備的`基本技能,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電流和電路的知識,突破難點,結合本節課的目標,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有:講授法、演示法、轉換法、引導法、類比法等。

3、説學法

通過連接電路的操作性練習來認識電流與電路的關係,電源和用電器在電路中所起的作用。本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為指導原則,在學習的過程中採用實驗法、觀察法、分析歸納法、練習法等,培養學生的興趣、觀察能力、分析歸納能力、電學實驗習慣,提高認識電路、連接電路、畫電路圖的能力。

五、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實驗引入,激發學習興趣(2分鐘)

用錄音機播放一段DJ音樂,讓學生看到突然斷開錄音機電源,音樂聲停止。問:同學們為什麼聽不到音樂聲?從而引入了“電”,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活躍課堂氣氛。

(二)演示實驗,突破難點(5分鐘)

國中學生來説思維還常常與感性經驗直接相聯繫,電流是摸不着,看不到的這都給教學帶來一定的困難,也是本節課的難點所在,因此在教學中我採用演示實驗方法來突破這個難點,通過觀察、教師類比、引導等方法得出電流的概念。

(三)分組實驗,培養觀察和分析歸納能力(15分鐘)

1、利用課本中“想想做做”的器材和要求讓同學們進行分組實驗。在學生動手連接電路前,讓學生認真閲讀課本教科書中的實驗警示“!”,並對他們示範:如果把電池的兩端直接連在一起,此時通過導線的電流會很大,會將電源燒壞。以小組競賽的形式誰先讓燈亮起來,電扇轉起來,蜂鳴器響起來,二極管亮起來為目的在學生做實驗後談感受形成問題,結合閲讀教材39頁內容教師引導要有科學的實驗習慣,必須有正確的實驗操作,先結合實驗的進程,規範實驗操作,利用多媒體告訴學生什麼是短路、斷路和通路以及短路的危害。電流形成條件及電流的方向的教學採用學生實驗分析歸納、觀察,教師類比、引導及閲讀教材37頁的方法,和學生一起分析歸納出電流的方向和形成條件,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歸納表達能力和觀察能力。

2、在電路的構成的教學中,在教師引導下,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驗,容易分析歸納電路的組成:電源、用電器、開關以及導線的作用,可結合課本38頁的內容同時引導學生聯繫實際,根據平時的觀察,列舉知道的用電器、電源、開關、導線,並説出它們的作用。體會物理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

(四)師生互動,突出重點(15分鐘)

對初學電路的學生,正確畫電路圖和根據電路圖連接電路是學習電學的基本功,也是本節課的重難點之一,因此在教學中加強了這方面的訓練。

1、讓學生認識課本38頁圖15.2—5中的幾種常用的元件及其符號,為畫電路圖打下必要的基礎。

2、進行規範的畫圖示範,結合元件符號的特點,針對學生容易馬虎的地方,提出畫好元件符號的要求。並採取比記憶競賽法激發學生記元件符號的積極性。

3、結合同學們的分組實驗,讓同學們把實物連接電路畫成電路圖(可在課後讓同學們練習連接電路和畫電路圖的小小比賽)學生經過訓練,認識電路、連接電路和畫電路圖的能力會有較快的提高,可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競爭意識、合作精神、安全操作意識。

(五)、總結本節收穫填寫課堂活動自我評價表。(5分鐘)

(六)、佈置作業

課本P40動手動腦學物理1、2、3、4、5題。 回家動手練習,實驗。

(七)、板書設計

二、電流和電路

電流:電荷的定向移動了形成電流。

電流方向:電源正極 用電器 電源負極。

形成電流的條件:(1)有電源 (2)電路閉合

電路:用導線將電源、用電器和開關等連成電流的路徑。

電源和用電器:

(1)電源是提供電能的裝置,如干電池、發電機。

(2)用電器是消耗電能的裝置,如電風扇、電視機、電冰箱等。

電路圖:用元件的符號表示出電路連接形成的圖。

附:

課堂活動自我評價表

説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自然界中充滿着神奇有趣的科學現象,就拿“風”這一自然現象來説,一年四季天天都和我們會面,是孩子們從能來到户外的那一刻起就能感受到的現象。現在正值春天,是孩子們探索風的好季節。我們江南春天的天氣,就如娃娃的臉説變就變。白天的氣温很高,到了晚上卻會突然颳起大風來,氣温也驟降。在幼兒園,會聽到大班孩子們在議論:我看見迎春花的花瓣被風吹到了地上;大風把垃圾吹得到處都是,清潔工人又要重新打掃了;今天有點冷,媽媽又給我多穿了衣服 ?? 從孩子的話中,發現“風”是孩子需要的、感興趣的內容。追隨孩子的經驗和生活,就讓大班孩子圍繞“風”自主生成一系列的探索“風的奧祕”的活動。

二、幼兒情況分析

大班幼兒對周圍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而且有些幼兒能初步運用感官動手動腦,探索問題。但孩子有時會對事物現象憑主觀臆斷,缺乏科學性。希望幼兒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大膽探索,培養幼兒對現象能進行客觀描述,以事實為依據得出推理,懂得科學存在於客觀事實,而不是教師的頭腦之中。 説目標:考慮幼兒對風的已有經驗水平和潛在的發展水平之間的距離,制訂了以下幼兒最近發展區的目標:

1 、引導幼兒感受發現風的大小、探究和判斷風的方向,並嘗試製造風。

2、初步瞭解風的利與弊,引導幼兒辨證地看待事物,從小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

3、在活動中能和同伴能協調配合,會在合作中互相學習。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

(1)幼兒每日記錄天氣預報,並着重關注風的內容;

(2)根據風力的不同,讓幼兒將自己的發現和體驗用圖畫的形式進行記錄;

(3)請家長予以配合,和孩子事先一起收集一些關於“風”的資料和知識,。

2、物質材料的準備:

(1)每組一塊分類板

(2)吹風機、扇子、墊板、打氣筒、紙板、書、氣球、風車、雞毛、棉花、小紙船等

(3)“笑”與“生氣”的臉譜圖各一張。

3、環境資源的準備:選擇有微風的天氣。

設計思路:

教師在幼兒探索活動中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把孩子引向一個明確的方向”。關於風,幼兒無法真正瞭解它的形成,但是他們可以用自己的所見所聞和親身感受來證明風的存在,通過實驗來證明風的大小、判斷風的方向,甚至可以嘗試着用常見的工具製造風,

使孩子真正接觸自然,發現自然界的奇妙。在這個活動中,遵循幼兒自主探索的原則,設置開放性的問題,通過幼兒自主地收集信息(書、網絡、實驗或詢問家長),讓幼兒在動眼看、動嘴説、、動耳聽、動手做、動腦想的過程中不斷豐富、擴展有關“風”的經驗,並自己想辦法來解決一些問題,使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獲得知識,習得方法。

三、活動過程:

(一)自然導入,激發興趣

師:過幾天我們就要去出遊了,我知道大家都和關心天氣情況。那麼,誰來向大家來介紹一下這兩天的.天氣情況呢?

師:“偏北風2—3級”,我們從哪兒可以看出?你怎麼知道有風?(帶領幼兒到户外觀察、感受)

我的提問可能會使孩子回憶以往的經驗會説“國旗、樹葉??”這時孩子的討論中對風的感受肯定還不充分,適時地帶孩子到户外去感受風的存在,讓他們自己去發現風來的時候自然界有着各種奇妙的變化:花瓣迎風飛舞,池中的水會泛起波紋,彩旗會迎風招展。

(二)感受發現風力

師:你們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感覺到了什麼?(讓幼兒用圖畫形式記錄下來,並向大家説説)

(出示分類板)請幼兒將自己的圖畫記錄進行歸類,要求幼兒之間互相討論後再分類。 幼兒歸類、集體檢查。

在對微風進行探索的基礎上,激發了孩子關注風力變化的積極性。

這就自然地生成了以後的探索活動,在中級風、大風到來時,讓他們自發地到户外去感受,然後將自己的體驗與發現用圖畫、表格的形式記錄並分類。

師:風有風級,不同的風級表示風的大小不同,人的感受也不同。

(三)探索判斷風向

師:天氣預報説今天是北風,這是什麼意思?(北風就是從北邊來)(是風向)“用什麼方法判斷?”用這樣的話題引發孩子的小組討論,然後到户外活動,引導孩子用他們的方法證明風來的方向。如:觀察旗杆上的國旗飄動;讓孩子將羽毛、塑料球放在操場中間,讓它們隨風滾動 ?? 讓孩子通過活動,真正明白“風真的從北邊來”。瞭解風是有方向的這一特徵後,鼓勵孩子想辦法把“風向”記錄下來。就方法讓孩子展開討論:可以標漢字,也可以標箭頭,記錄不求精確,只要初步學習使用科學的記錄方式。

(四)嘗試製造風的方法

師:(拿出風車)這些風車在活動室能玩嗎?

孩子們肯定會疑惑地説“怎麼玩,沒有風!”我就一句話燃燒孩子製造風的熱情:“沒有風不可以製造點兒風啊?”怎樣製造風呢?帶着這個問題,讓孩子自己尋找材料,如吹風機、電風扇、扇子、氣球打氣筒 ?? 孩子們可以用紙板、扇子扇,把氣球吹鼓後撒氣 ?? 鼓勵孩子用各種方式嘗試製造風。雖然他們沒有真正看到風的形成過程,但是我想這些生動有趣的探索活動對他們今後的成

長將具有深遠意義。

四、活動延伸

師:小朋友想了很多辦法制造了風,那你們喜歡風嗎?為什麼?(幼兒討論)

課後通過孩子自己不斷地收集信息與資料,讓孩子逐步發現風能幫人類做許多事情,利用風可以發電、傳播種子等等,但也會給人類帶來危害。我想,瞭解風的利與弊有助於孩子辨證地看待事物,從小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

説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消化器官》是湖北教育出版社國小《自然》五年級下冊第23課,內容主要包括:認識人體的消化器官、認識消化器官的作用、消化器官衞生保健教育,是繼《食物的營養》之後具體認識人體的器官。消化器官是人體的主要組成局部,在人體知識中佔有重要地位,學習消化器官,既有助於同學更好地理解消化器官在人體的主要作用,又為今後學習人體的其它器官作了必要的準備。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消化器官的作用和消化的過程,教學難點是食物被人體消化吸收的過程。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人體的消化器官和功能,知道食物的大致消化過程。

2、能力目標:培養同學認真細緻的科學態度和團結協作的探究精神,提高同學分析、綜合和想象能力。

3、情感目標:讓同學養成良好的飲食衞生習慣。

三、教學準備

自制多媒體課件

分組實驗資料――試管、澱粉液、小燒杯、碘酒、滴管

四、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激發探究慾望

⑴演示實驗:出示兩根裝水的試管和一些米飯、白糖,把白糖和米飯分別放入盛水的試管裏搖動,讓同學觀察出現的實驗現象。目的是集中同學的注意力,激發同學的探究慾望。

⑵提出問題:“像米飯這樣不溶解於水的食物人體能吸收嗎?是怎樣被消化吸引的呢?”引導同學討論。這一問題其實就是本節課的主要教學內容,問題的提出有利於讓同學帶着明確的任務去學習,在學習活動中抓住核心,有選擇有重點的學習科學知識。

⑶揭示課題。

創設這樣的教學情境,既培養了同學的觀察能力、發現問題的能力,又激發了同學積極的學習慾望,使新課的出示水到渠成。

2、討論交流認識消化器官

在這一教學環節中,首先提出了一個開放性問題“你知道人體有哪些消化器官,説給小組的同學聽一聽!”

然後引導同學在小組內討論交流,使同學取長補短,豐富對消化器官的認識。在同學充沛討論交流的基礎上,用多媒體課件,按順序把各個消化器官依次展示給同學看。

最後,讓同學對照自身的身體,互相説一説消化器官,並指一指它們的大體位置。

這樣的設計,既激活了同學原有的知識儲藏,把同學頭腦中支離破碎的知識納入比較完整的體系中,又活躍了課堂氣氛,進一步激發了同學的學習興趣。

3、實驗探究認識消化過程

⑴瞭解唾液的作用

⑵認識各消化器官的作用

口腔:初步消化食管:運送食物

胃:繼續消化小腸:充沛消化,充沛吸收

大腸:殘渣通道

⑶理解食物的消化過程

首先讓同學對照消化器官作用圖,分組討論食物的消化過程,並在小組內交流。

然後,在同學交流彙報的基礎上,總結食物的消化過程。

最後,讓同學對照消化器官作用圖,用自身的話,準確、全面、系統的説一説食物的消化過程。

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告訴我們: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同學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科學課程應向同學提供充沛的科學探究機會,使他們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在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科學的樂趣,增加科學探究能力,獲取科學知識。這局部説課稿充沛體現了這一先進的教學理念,充沛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將籠統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寓教於樂,為同學發明了良好的學習氛圍,極大的激發了同學的學習興趣。

4、聯繫實際,進行飲食衞生教育

同學認識了消化器官的作用,理解了食物的消化過程,在此基礎上,先讓同學説一説消化器官對人體的重要性,再聯繫生活經驗,談一談怎樣維護人體的消化器官。最後,提出一個拓展延伸問題“我們有過消化器官生病的經歷嗎?原因是什麼?”引導同學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體現學以致用的教學觀念。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努力為同學提供一個寬鬆的學習環境,讓同學暢所欲言,體驗學習的樂趣,最大限度地調動同學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充沛體現“教師主導,同學主體”的教學原則。就教師的'教學方法來説,主要採取了

1、探究研討法,引導同學經歷“提出問題――猜測與假設――觀察實驗――考慮與結論”的科學探究歷程,培養同學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2、觀察實驗法,通過同學實驗和觀察,提高同學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分組討論法,採用分組討論的方法,使每位同學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相互促進,一起提高,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和參與意識。

就同學的學習方法來説,主要是讓同學通過“看、想、議、説、做”等活動,以落實同學的主體作用,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看一看,就是讓同學看實驗現象,看消化器官的大體位置。

想一想,就是在每個環節提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同學考慮。

議一議,是通過小組內的討論評議,讓每個同學都有發言的機會,人人蔘與學習,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説一説,就是讓同學説消化器官的名稱,説食物的消化過程,説維護消化器官的方法,讓同學在説中學,學中説。

做一做,就是讓同學動手做唾液消化澱粉的實驗,經歷科學探究過程。

在整個的教學活動過程中,同學既經歷了科學探究的歷程,又學得了科學知識,有效地培養了同學學習科學的興趣,提高了同學科學探究的能力。

説課稿 篇6

各位老師,領導,大家好:

今天我説課的課題是高一下冊第五章第5節線段的定比分點.現我就教材,教法,學法,教學程序,方面進行説明.

一、教材、教法分析

本節課主要內容是定比分點公式的推導及應用,主要是運用定比分點的公式中點公式、重心公式進行求解,證明.這是平面向量這一章中的第5節的內容,它是在學習了向量的加法與減法、實數與向量的積及平面向量的座標運算之後的一個重要公式,它為今後研究平面向量的運算、解析幾何中線段比及點座標等問題做好了鋪墊.因此它起着承上啟下的作用,同時也培養了學生運算和觀察能力.

作為新授課要使學生掌握線段的定比分點座標公式及線段的中點座標公式並熟練運用線段的定比分點座標公式及中點座標公式解決問題。難點是明確點P的位置及用線段的定比分點座標公式解題時區分λ>0還是λ<0。

為了培養學生認真參與、勇於探究的精神,鍛鍊學生善於發現問題的規律和及時解決問題的態度.教學方法我採用了引導發現、合作探究的方法。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過程,啟發學生自主性學習,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有效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提高學生素質。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具為多媒體和直尺。通過多媒體的'使用加大一堂課的信息容量,使教學目標更完美地體現,可以更好的為教學服務.

三、教學過程

1、提出問題,創設情境

向同學出示題目,並提出兩個問題(1)已知及,,求P點座標;(2)已知,,及,求的值。

設計意圖:通過提出問題的方式把教材內容轉化為具有潛在意義的問題,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問題意識。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培養學生自我發現的學習能力。

2、進行課前預練.

(1).已知a=(3,-1),b=(-1,2),則-3a-2b的座標是

(2)已知ABC三點共線,且A(3,6),B(-5,2),若C點橫座標為6,則C點縱座標為

鞏固學生已學的向量的加、減、實數與向量的積的座標運算,為公式推導及應用鋪平道路。

3、通過設問引出課題.

向學生提出問題:已知直線l上兩點、,在直線l上取不同於、的任一點P,則P點的位置有哪幾種情形?利用數軸使學生對定比分點的位置有初步瞭解。通過師生間的互動性,活躍課堂的氣氛,突破難點。

4、板書定比分點定義,並用數軸標出P點的幾種情形,通過圖形加深定義理解。同時指出兩點注意:(1)起點、分點、中點的順序關係;(2)P在之間時,?>0,P在的延長線上或其反向延長線上時,?<0.然後讓學生思考已知點P分有向線段所成的比為1/3,求點B分有向線段所成的比。進行鞏固訓練,利用數形結合的思想,通過數軸求定比。定比分點座標公式推導由教師引導學生獨自推導。通過教師設問,學生想辦法解決的方式,啟發學生主動思考,親自動手操作,加深對概念的理解與記憶。

5、例題選取要有針對性梯度性和實用性。在講解例題時,不僅在於怎樣解,更在於為什麼這樣解,而及時對解題方法和規律進行概括,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並能使學生對公式能有更深的理解,同時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起到不同的效果。例一已知兩點,,求點分所成的比及y的值 。此題師生共同完成,板書詳細解題過程,給學生以示範。此例的選取主要體現定比座標公式應用求及點座標。 此時教師可將點P變為(2,y)或(-10,y),讓學生思考λ在何情況下為(-1,0),何情況下為(-,1)。並追問λ是否可為1,從而得出λ的取值範圍,創設課堂的第一次高潮。 例二如圖所示,的三個頂點的座標分別為,,,D是邊AB的中點,G是CD上的一點,且,求點G的座標.這道例題由學生自己完成,主要體現中點公式應用及定比分點公式在線段比中應用,最後由教師點出重心公式。

6、鞏固練習採用限時訓練法,給學生規定時間。課堂上鍛鍊學生的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加強時間意識。學生練習時,教師巡查,觀察學情,及時從中獲取反饋信息。對學生練習中出現的獨到解法提出表揚和鼓勵,對其中個別偶發性錯誤進行辨析、指正。訂正時,可由多名學生説做法,一題多解,創設課堂的第二次高潮,從而開闊學生思路,拓展思維。

7、最後由師生共同完成課堂小結。

(1)點P分有向線段的比的定義;

(2)有向線段的定比分點座標公式和中點座標公式及三角形的重心座標公式。(特別指出公式中λ一定與終點座標相乘)

通過可把課堂教學傳授的知識儘快化為學生的素質;數學思想方法的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數學思想方法在解題中的地位和應用,讓學生自己進行歸納總結,教師加以補充, 幫助學生把所學知識納入知識體系,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有益於學生對知識的鞏固、理解和掌握.

8、佈置作業 針對學生素質的差異進行分層訓練,既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使學有佘力的學生有所提高。

Tags:説課稿 六篇